摘 要 在学习历史和研究历史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去研究它,才会还后人一个真实可靠的历史。高中历史试题中有一道选择题是“与巴黎公社相比,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特点是什么?标准答案是:有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和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学生对这一点难以理解,我也是难以自圆其说,现在就这一问题,通过对其他历史文献的阅读和参考,简单从三个方面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 巴黎公社 政治制度 经济制度 经验 教训 引言 高中有这一的一道历史试题,“与巴黎公社相比,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特点是 无产阶级暴力夺取政权 有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以夺取大城市为主要目标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标准答案给的是D。从中可以发现,马克思主义并没有指导巴黎公社革命。学生对这一点难以理解,我也是难以自圆其说,现在就这一问题,通过对其他历史文献的阅读和参考,简单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巴黎公社运动有没有马克思主义指导 巴黎公社运动有马克思主义指导吗?我们的书上只说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学说,肯定的告诉你没有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巴黎公社运动推翻了资产阶级的统治,是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一次伟大尝试。它的实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它的经验和教训是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宝贵财富。” 马克思主义诞生于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它的诞生,使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从此社会主义运动蓬勃的发展起来。1848年欧洲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失败后,欧洲出现了反动政治局面,工人运动暂时转入低潮。19世纪五六十年代,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1857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一次世界性的经济危机,经济遭到很大破坏,社会矛盾也更加尖锐,说明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更加暴露,工人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再度高涨,并逐渐走向国际联合。在这种国际环境下,马克思和恩格斯总结各国工人运动的经验和教训,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为建立新的国际工人组织准备了条件。1864年,新的国际工人组织――“国际工人协会”在伦敦成立,这就是第一国际。国际工人协会是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它的成立推动国际社会主义运动进入一个新阶段。 (一)巴黎公社革命爆发的背景 大背景肯定是在马克思主义诞生和第一国际成立之后,而且法国共产党也是第一国际的一个重要的支部,国民自卫军中央委员会的40名成员中半数以上是国际成员。当选的81名公社委员中有36名国际成员。除了某些重大失误,公社所采取的重大措施,尤其是社会经济措施,都与国际的原则相符合。具体背景是:首先,巴黎公社是1871年法国大革命中无产阶级建立的工人革命政府,也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成立于1871年3月18日,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失败于1871年5月28日,历时72天。导致巴黎公社起义的直接原因是法国在普法战争中的惨败。1870年9月2日,被围困在色当的法国皇帝拿破�三世下令投降,法兰西第二帝国就像纸房子一样随着皇帝的投降而崩溃。9月4日,巴黎爆发革命,宣布成立第三共和国。由资产阶级共和派和奥尔良派分子组成的新政府,自称为”国防政府”。普鲁士并不满足于皇帝的投降,继续大举进攻法国。9月19日,普军包围巴黎。为了保卫巴黎,巴黎工人阶级建立了194个营的国民自卫军,人数达30万人,由工人自己选举产生的国民自卫军中央委员会领导。这是一支与国防政府对立的政治力量。国防政府的首脑梯也尔就是1848年镇压巴黎六月起义的同谋,而当年起义的幸存者大多又参加了巴黎的工人武装。 所以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对这支拥有武装的国民自卫队十分的害怕,想法设法的想解除工人自卫队的武装力量。“只要巴黎工人手里还有武器,有产阶级――大土地占有者和资本家――的统治就时刻处於危险之中。他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设法解除工人的武装”。1871年3月18日凌晨,梯也尔派政府军偷袭了蒙马特尔高地和梭蒙高地,企图一举夺取国民自卫军集中在那里的大炮,结果被自卫队成员发现,巴黎工人则以起义作为回答,内战爆发了。仅仅一天,工人就占领了市政厅。梯也尔政府匆忙逃往巴黎城郊的旧王宫凡尔赛宫。 (二)巴黎公社成立后所采取的措施 再看另外一个试题:“巴黎公社客观上体现了《共产党宣言》中的 A资本主义社会将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理论 B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统治的理论 C将一切生产资料集中在无产阶级国家手中的理论国家手中的理论 D资本主义所有制已不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理论 标准答案是B。 具体措施如下: (1)政治制度 普选权和委员会制度: 公社设立10个委员会(执行、军事、财政、司法、治安、劳动与交换、粮食、教育、社会服务、对外联络)作为新的政权机构。实行普选制,组织广大人民管理社会,实行有利于人民的各种措施,对政府人员实行民主选举。 改造专政机关: 公社解除资产阶级常备军,取缔旧警察机构,根本改造司法机关,实行法官选举制。 废除官僚制度: 公社通过全体公职人员需经选举始得任命的决议,颁布废除国家机关高薪法令,规定最高年薪6000法郎,相当于一个熟练工人的工资水平,以防止国家机关由社会的公仆变为社会的主人。 (2)经济制度 公社在所有制、分配、管理和劳动立法方面实施某些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 工人合作社: 通过将逃亡业主遗弃的工场转变为工人协作社法令,改变薪金收入高低悬殊现象,实行保持合理差别的劳动报酬制度,并着手劳动者直接参与企业管理的试验。 (二)社会主义的胜利需要两个条件 马克思主义认为:一是当资本主义生产力高度发展、高度成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也容纳不下生产力的发展时,社会主义革命必然到来,革命的结果是建立社会主义社会。他们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这一基本观点出发,认为:“共产主义革命发展的较快或较慢,要视这个国家是否工业发达、财富积累的多不多,生产力高不高而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新的社会制度的必要前提,否则,“全部陈腐的东西又要死灰复燃。”因此,社会主义的胜利需要两个条件:一是资本主义所造就的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关系的充分发展;二是无产阶级占人口的大多数。当时最满足这个条件的是英国,因为英国是“国家资本主义现代化的文明成果最多,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最突出,实现社会主义所依靠的无产阶级力量最强大。”其次是法国、德国。直到1892年,恩格斯还认为,欧洲工人阶级要取得社会主义的胜利,“至少需要英、法、德三国的共同努力,才能有保证”。 二是在资本主义高度发展、高度成熟的生产力前提下,通过社会主义革命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实践是超越这两个前提的。 (三)列宁主义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 从马克思主义对共产主义的描述上,我们可以看出,就俄国和中国当时的实际情况,根本没有实现社会主义的条件,但是偏偏是这两个国家无产阶级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而马克思看好的英国、法国和德国反而没有实现这种设想。因此,我们说列宁主义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在一个帝国主义相对落后的国家率先把马克思主义从理想变成了现实;毛泽东思想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在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贫穷落后的东方中国实现了社会主义。所以马克思主义也是不断地与时俱进,不断的发展创新,才能焕发强大的生命力。 在历史的长河中,像这样的史实是不胜枚举的。十七、十八世纪的启蒙运动,对早期的资产阶级革命也起到了指导作用,指导了美国的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日本的明治维新,中国的辛亥革命等等,前三个从整体上来看,都是成功的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但中国的辛亥革命却失败了,并不是启蒙运动的不足,而是中国当时的现状不具备实现启蒙运动所倡导的理想资本主义社会的条件。 (四)马克思主义是全世界无产阶级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 是否可以这样认为,由于马克思主义是全世界无产阶级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一个科学的理论,在它指导下的革命只能成功不能失败,所以,由于巴黎公社革命失败了,它就不是马克思主义指导的。研究历史不应该采取这种形而上学的观点吧。 笔者认为巴黎公社革命虽然失败了,它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之下的产物,但我们不能说马克思主义错误的指导了巴黎公社革命。巴黎公社革命失败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资本主义尚处于上升阶段,这种社会制度对生产力仍然具有推动作用,其次,才是巴黎公社革命缺乏一个成熟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最终导致其失败的。 马克思认为公社“浪费了宝贵时间”去组织民主选举,而不是迅速地消灭凡尔赛军,是一件非常遗憾的事情。法兰西国家银行就位于巴黎市,存放着数以十亿计的法郎,而公社却对此原封不动也未派人保护。他们向银行请求借钱,卡尔・马克思认为他们应该毫不犹豫地全部没收银行的资产。公社为防备谴责而选择不去没收银行的资产。结果银行资产被搬运到了凡尔赛武装凡尔赛的军队。再次有力的证明了巴黎公社缺乏一个成熟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的正确领导。 当然,马克思主义也有它的历史局限性,客观上――缺少社会主义的实践经验。通过对工人运动的总结,通过对资本主义制度内在矛盾的科学研究基础上,推绎出社会主义的、和资本主义以及其它的剥削制度相对的一般特征的。 主观上――人们的认识受到历史条件的限制,恩格斯说:“我们只能在人们时代的条件下进行认识,而且这些条件达到什么程度,我们便认识到什么程度。”马克思主义也不能避免其历史的局限性。 结束语: 在学习历史和研究历史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忠实于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而不是拘泥于马克思主义的本本和词句,反对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坚持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让理论服从和服务于实践。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去研究它,才会还后人一个真实可靠的历史。最后再以一个高中历史试题结束我的这篇论文:有人说:“巴黎公社时期,法国并不存在建立工人阶级政权的客观条件。”主要是指 A、独立的工人政党尚未建立 B、消灭资本主义的社会条件还不成熟 C、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尚未激化 D、第一国际尚未起到领导作用 答案选B. 参考文献: [1]《法兰西内战》恩格斯写的1891年单行本导言 [2]《新课标第14课》 [3]《大象版历史教材》
摘 要 在学习历史和研究历史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去研究它,才会还后人一个真实可靠的历史。高中历史试题中有一道选择题是“与巴黎公社相比,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特点是什么?标准答案是:有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和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学生对这一点难以理解,我也是难以自圆其说,现在就这一问题,通过对其他历史文献的阅读和参考,简单从三个方面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 巴黎公社 政治制度 经济制度 经验 教训 引言 高中有这一的一道历史试题,“与巴黎公社相比,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特点是 无产阶级暴力夺取政权 有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以夺取大城市为主要目标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标准答案给的是D。从中可以发现,马克思主义并没有指导巴黎公社革命。学生对这一点难以理解,我也是难以自圆其说,现在就这一问题,通过对其他历史文献的阅读和参考,简单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巴黎公社运动有没有马克思主义指导 巴黎公社运动有马克思主义指导吗?我们的书上只说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学说,肯定的告诉你没有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巴黎公社运动推翻了资产阶级的统治,是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一次伟大尝试。它的实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它的经验和教训是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宝贵财富。” 马克思主义诞生于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它的诞生,使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从此社会主义运动蓬勃的发展起来。1848年欧洲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失败后,欧洲出现了反动政治局面,工人运动暂时转入低潮。19世纪五六十年代,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1857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一次世界性的经济危机,经济遭到很大破坏,社会矛盾也更加尖锐,说明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更加暴露,工人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再度高涨,并逐渐走向国际联合。在这种国际环境下,马克思和恩格斯总结各国工人运动的经验和教训,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为建立新的国际工人组织准备了条件。1864年,新的国际工人组织――“国际工人协会”在伦敦成立,这就是第一国际。国际工人协会是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它的成立推动国际社会主义运动进入一个新阶段。 (一)巴黎公社革命爆发的背景 大背景肯定是在马克思主义诞生和第一国际成立之后,而且法国共产党也是第一国际的一个重要的支部,国民自卫军中央委员会的40名成员中半数以上是国际成员。当选的81名公社委员中有36名国际成员。除了某些重大失误,公社所采取的重大措施,尤其是社会经济措施,都与国际的原则相符合。具体背景是:首先,巴黎公社是1871年法国大革命中无产阶级建立的工人革命政府,也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成立于1871年3月18日,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失败于1871年5月28日,历时72天。导致巴黎公社起义的直接原因是法国在普法战争中的惨败。1870年9月2日,被围困在色当的法国皇帝拿破�三世下令投降,法兰西第二帝国就像纸房子一样随着皇帝的投降而崩溃。9月4日,巴黎爆发革命,宣布成立第三共和国。由资产阶级共和派和奥尔良派分子组成的新政府,自称为”国防政府”。普鲁士并不满足于皇帝的投降,继续大举进攻法国。9月19日,普军包围巴黎。为了保卫巴黎,巴黎工人阶级建立了194个营的国民自卫军,人数达30万人,由工人自己选举产生的国民自卫军中央委员会领导。这是一支与国防政府对立的政治力量。国防政府的首脑梯也尔就是1848年镇压巴黎六月起义的同谋,而当年起义的幸存者大多又参加了巴黎的工人武装。 所以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对这支拥有武装的国民自卫队十分的害怕,想法设法的想解除工人自卫队的武装力量。“只要巴黎工人手里还有武器,有产阶级――大土地占有者和资本家――的统治就时刻处於危险之中。他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设法解除工人的武装”。1871年3月18日凌晨,梯也尔派政府军偷袭了蒙马特尔高地和梭蒙高地,企图一举夺取国民自卫军集中在那里的大炮,结果被自卫队成员发现,巴黎工人则以起义作为回答,内战爆发了。仅仅一天,工人就占领了市政厅。梯也尔政府匆忙逃往巴黎城郊的旧王宫凡尔赛宫。 (二)巴黎公社成立后所采取的措施 再看另外一个试题:“巴黎公社客观上体现了《共产党宣言》中的 A资本主义社会将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理论 B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统治的理论 C将一切生产资料集中在无产阶级国家手中的理论国家手中的理论 D资本主义所有制已不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理论 标准答案是B。 具体措施如下: (1)政治制度 普选权和委员会制度: 公社设立10个委员会(执行、军事、财政、司法、治安、劳动与交换、粮食、教育、社会服务、对外联络)作为新的政权机构。实行普选制,组织广大人民管理社会,实行有利于人民的各种措施,对政府人员实行民主选举。 改造专政机关: 公社解除资产阶级常备军,取缔旧警察机构,根本改造司法机关,实行法官选举制。 废除官僚制度: 公社通过全体公职人员需经选举始得任命的决议,颁布废除国家机关高薪法令,规定最高年薪6000法郎,相当于一个熟练工人的工资水平,以防止国家机关由社会的公仆变为社会的主人。 (2)经济制度 公社在所有制、分配、管理和劳动立法方面实施某些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 工人合作社: 通过将逃亡业主遗弃的工场转变为工人协作社法令,改变薪金收入高低悬殊现象,实行保持合理差别的劳动报酬制度,并着手劳动者直接参与企业管理的试验。 (二)社会主义的胜利需要两个条件 马克思主义认为:一是当资本主义生产力高度发展、高度成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也容纳不下生产力的发展时,社会主义革命必然到来,革命的结果是建立社会主义社会。他们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这一基本观点出发,认为:“共产主义革命发展的较快或较慢,要视这个国家是否工业发达、财富积累的多不多,生产力高不高而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新的社会制度的必要前提,否则,“全部陈腐的东西又要死灰复燃。”因此,社会主义的胜利需要两个条件:一是资本主义所造就的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关系的充分发展;二是无产阶级占人口的大多数。当时最满足这个条件的是英国,因为英国是“国家资本主义现代化的文明成果最多,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最突出,实现社会主义所依靠的无产阶级力量最强大。”其次是法国、德国。直到1892年,恩格斯还认为,欧洲工人阶级要取得社会主义的胜利,“至少需要英、法、德三国的共同努力,才能有保证”。 二是在资本主义高度发展、高度成熟的生产力前提下,通过社会主义革命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实践是超越这两个前提的。 (三)列宁主义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 从马克思主义对共产主义的描述上,我们可以看出,就俄国和中国当时的实际情况,根本没有实现社会主义的条件,但是偏偏是这两个国家无产阶级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而马克思看好的英国、法国和德国反而没有实现这种设想。因此,我们说列宁主义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在一个帝国主义相对落后的国家率先把马克思主义从理想变成了现实;毛泽东思想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在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贫穷落后的东方中国实现了社会主义。所以马克思主义也是不断地与时俱进,不断的发展创新,才能焕发强大的生命力。 在历史的长河中,像这样的史实是不胜枚举的。十七、十八世纪的启蒙运动,对早期的资产阶级革命也起到了指导作用,指导了美国的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日本的明治维新,中国的辛亥革命等等,前三个从整体上来看,都是成功的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但中国的辛亥革命却失败了,并不是启蒙运动的不足,而是中国当时的现状不具备实现启蒙运动所倡导的理想资本主义社会的条件。 (四)马克思主义是全世界无产阶级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 是否可以这样认为,由于马克思主义是全世界无产阶级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一个科学的理论,在它指导下的革命只能成功不能失败,所以,由于巴黎公社革命失败了,它就不是马克思主义指导的。研究历史不应该采取这种形而上学的观点吧。 笔者认为巴黎公社革命虽然失败了,它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之下的产物,但我们不能说马克思主义错误的指导了巴黎公社革命。巴黎公社革命失败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资本主义尚处于上升阶段,这种社会制度对生产力仍然具有推动作用,其次,才是巴黎公社革命缺乏一个成熟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最终导致其失败的。 马克思认为公社“浪费了宝贵时间”去组织民主选举,而不是迅速地消灭凡尔赛军,是一件非常遗憾的事情。法兰西国家银行就位于巴黎市,存放着数以十亿计的法郎,而公社却对此原封不动也未派人保护。他们向银行请求借钱,卡尔・马克思认为他们应该毫不犹豫地全部没收银行的资产。公社为防备谴责而选择不去没收银行的资产。结果银行资产被搬运到了凡尔赛武装凡尔赛的军队。再次有力的证明了巴黎公社缺乏一个成熟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的正确领导。 当然,马克思主义也有它的历史局限性,客观上――缺少社会主义的实践经验。通过对工人运动的总结,通过对资本主义制度内在矛盾的科学研究基础上,推绎出社会主义的、和资本主义以及其它的剥削制度相对的一般特征的。 主观上――人们的认识受到历史条件的限制,恩格斯说:“我们只能在人们时代的条件下进行认识,而且这些条件达到什么程度,我们便认识到什么程度。”马克思主义也不能避免其历史的局限性。 结束语: 在学习历史和研究历史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忠实于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而不是拘泥于马克思主义的本本和词句,反对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坚持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让理论服从和服务于实践。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去研究它,才会还后人一个真实可靠的历史。最后再以一个高中历史试题结束我的这篇论文:有人说:“巴黎公社时期,法国并不存在建立工人阶级政权的客观条件。”主要是指 A、独立的工人政党尚未建立 B、消灭资本主义的社会条件还不成熟 C、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尚未激化 D、第一国际尚未起到领导作用 答案选B. 参考文献: [1]《法兰西内战》恩格斯写的1891年单行本导言 [2]《新课标第14课》 [3]《大象版历史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