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的红飘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道红军打破敌人的围剿,胜利完成长征的史实。懂得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而奋斗的红军是不可战胜的。
2、通过影像、资料的收集,了解红军长征中的主要英雄事迹,学习和弘扬长征精神。 教学准备:
1、阅读收集有关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小故事。
2、录像片段。
教学过程:
活动一:启发生疑,引入新课
1、从1934年到1936年(板书:1934——1936),我们这颗蔚蓝色的星球上,出现了一条红色的飘带(板书课题:地球上的红飘带),它是由几十万中国工农红军战士的足迹和鲜血描绘的,绵延二万五千余里,成为二十世纪人类最悲壮、最英勇的一次进军。它有一个伟大的名字叫“长征”(板书:长征)。
2、对于长征你知道了些什么?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预设提问:(1)为什么叫“长征”?(2)红军为什么要进行长征?(3)长征中都遇到了哪些艰难险阻?„„)
3、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这段历史吧!齐读课题
活动二:交流学习,了解长征的原因
师:红军为什么要长征呢?(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材料)
教师适时点评。
1934年10月,由于错误指挥,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中惨败,为了保存革命力量,中央红军为了保存力量,被迫放弃根据地,从江西瑞金出发(点击地图上的瑞金出示长征原因)开始了二万五千里长征。参加长征的红军人数很多,你们看,仅中央红军就有8.6万人。当时,国民党反动派为了阻止红军长征,(返回长征线路图,移动鼠标,指长征线路图上的四道封锁线)设了四道封锁线,红军连续突破四道冲出封锁线,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兵力锐减到3万人。
活动三:看录像,了解遵义会议的内容和意义
1、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了重要会议。
3、师互动:播放遵义会议的录像。
4、学生交流:遵义会议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明确:确立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正确领导,成为我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活动四:重返长征路,了解长征途中的艰难险阻
1、再看看红军的长征路线图(出示长征路线) 。
2、在长征途中,红军经历了艰难险阻,在他们面前都出现了哪些令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呢?
3、学生看“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示意图”,完成书上“看一看”作业;读《大渡河上的史诗》,并在在小组内交流。
4、集体交流。
(1)播放录像: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
师:看完了这三段录像,你有什么感想?
学生交流看完录像后的感想,明确:具有红军不怕牺牲、不怕困难、英勇无畏、团结互助、勇往直前„„的精神。
(2)讲故事
师:长征是伟大的,是前所未有的。其中发生了许多感人的故事。请将你事前收集的在长征中发生的感人故事与同桌交流。
A、学生同桌交流收集到的长征故事。
B、集体交流。(学生交流时要简洁,注意讲清故事、资料来源)
教师小结:刚才有些同学讲到„„,这就是„„长征精神,
教师过渡:同学们,这就是长征精神!在长征中红军就是报着这样的精神,凭着顽强的毅力,四渡赤水、抢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爬雪山、过草地,历尽千难万险,克服了一个又一个令人难以想象的困难,(返回长征线路图,移动鼠标,指长征线路图,草地到陕甘宁革命根据地)最终于1935年10月胜利到达了终点:陕甘宁革命根据地。与那里的红军部队会合,从此,陕北的延安就成了中国革命的中心。长征胜利后,毛泽东挥笔写下了一首诗,道出了长征中的艰辛,抒发了长征后的喜悦。
活动五:一组真实的数字
教师过渡:可是,你们知道吗?长征的胜利是红军用血踩出来的,长征的胜利是红军用肉踩出来的,长征的胜利是红军用命踩出来的!老师想请大家看一组真实的数字。
(课件出示一组真实的数字)
教师读到死亡数字时(就红一方面军来说),
过渡:这组数字让我们心颤,这组数字让我们不忍往下看,同学们,此时,你想对这些离我们远去的长征英雄说些什么?
学生交流。
教师补充:我们通常所说的两万五千里长征,只不过是红一方面军的行程。其实红军长征路线还有好几条,我们今天讲的这条路线就是红一方面军的路线。
活动六:小结朗诵,情感升华
1、教师:今天,我们回顾了这段令人心酸的往事;今天,我们知道了红军用血肉之躯谱写了二万五千里这段无以伦比的史诗;今天,我们的心中将永远铭记这条特殊的红飘带(齐读课题)。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朗诵毛泽东的诗《七律长征》献给所有的长征英雄(出示七律诗和配乐)!
2、教师、学生齐诵
板书: 14、地球上的红飘带
《地球上的红飘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道红军打破敌人的围剿,胜利完成长征的史实。懂得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而奋斗的红军是不可战胜的。
2、通过影像、资料的收集,了解红军长征中的主要英雄事迹,学习和弘扬长征精神。 教学准备:
1、阅读收集有关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小故事。
2、录像片段。
教学过程:
活动一:启发生疑,引入新课
1、从1934年到1936年(板书:1934——1936),我们这颗蔚蓝色的星球上,出现了一条红色的飘带(板书课题:地球上的红飘带),它是由几十万中国工农红军战士的足迹和鲜血描绘的,绵延二万五千余里,成为二十世纪人类最悲壮、最英勇的一次进军。它有一个伟大的名字叫“长征”(板书:长征)。
2、对于长征你知道了些什么?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预设提问:(1)为什么叫“长征”?(2)红军为什么要进行长征?(3)长征中都遇到了哪些艰难险阻?„„)
3、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这段历史吧!齐读课题
活动二:交流学习,了解长征的原因
师:红军为什么要长征呢?(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材料)
教师适时点评。
1934年10月,由于错误指挥,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中惨败,为了保存革命力量,中央红军为了保存力量,被迫放弃根据地,从江西瑞金出发(点击地图上的瑞金出示长征原因)开始了二万五千里长征。参加长征的红军人数很多,你们看,仅中央红军就有8.6万人。当时,国民党反动派为了阻止红军长征,(返回长征线路图,移动鼠标,指长征线路图上的四道封锁线)设了四道封锁线,红军连续突破四道冲出封锁线,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兵力锐减到3万人。
活动三:看录像,了解遵义会议的内容和意义
1、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了重要会议。
3、师互动:播放遵义会议的录像。
4、学生交流:遵义会议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明确:确立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正确领导,成为我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活动四:重返长征路,了解长征途中的艰难险阻
1、再看看红军的长征路线图(出示长征路线) 。
2、在长征途中,红军经历了艰难险阻,在他们面前都出现了哪些令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呢?
3、学生看“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示意图”,完成书上“看一看”作业;读《大渡河上的史诗》,并在在小组内交流。
4、集体交流。
(1)播放录像: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
师:看完了这三段录像,你有什么感想?
学生交流看完录像后的感想,明确:具有红军不怕牺牲、不怕困难、英勇无畏、团结互助、勇往直前„„的精神。
(2)讲故事
师:长征是伟大的,是前所未有的。其中发生了许多感人的故事。请将你事前收集的在长征中发生的感人故事与同桌交流。
A、学生同桌交流收集到的长征故事。
B、集体交流。(学生交流时要简洁,注意讲清故事、资料来源)
教师小结:刚才有些同学讲到„„,这就是„„长征精神,
教师过渡:同学们,这就是长征精神!在长征中红军就是报着这样的精神,凭着顽强的毅力,四渡赤水、抢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爬雪山、过草地,历尽千难万险,克服了一个又一个令人难以想象的困难,(返回长征线路图,移动鼠标,指长征线路图,草地到陕甘宁革命根据地)最终于1935年10月胜利到达了终点:陕甘宁革命根据地。与那里的红军部队会合,从此,陕北的延安就成了中国革命的中心。长征胜利后,毛泽东挥笔写下了一首诗,道出了长征中的艰辛,抒发了长征后的喜悦。
活动五:一组真实的数字
教师过渡:可是,你们知道吗?长征的胜利是红军用血踩出来的,长征的胜利是红军用肉踩出来的,长征的胜利是红军用命踩出来的!老师想请大家看一组真实的数字。
(课件出示一组真实的数字)
教师读到死亡数字时(就红一方面军来说),
过渡:这组数字让我们心颤,这组数字让我们不忍往下看,同学们,此时,你想对这些离我们远去的长征英雄说些什么?
学生交流。
教师补充:我们通常所说的两万五千里长征,只不过是红一方面军的行程。其实红军长征路线还有好几条,我们今天讲的这条路线就是红一方面军的路线。
活动六:小结朗诵,情感升华
1、教师:今天,我们回顾了这段令人心酸的往事;今天,我们知道了红军用血肉之躯谱写了二万五千里这段无以伦比的史诗;今天,我们的心中将永远铭记这条特殊的红飘带(齐读课题)。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朗诵毛泽东的诗《七律长征》献给所有的长征英雄(出示七律诗和配乐)!
2、教师、学生齐诵
板书: 14、地球上的红飘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