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计划书
小组名称: 肯定自我·健康发展 工作员:
理 念
进入大学后,很多的学生出现自我同一性混乱的现象,其表现在自我概念模糊,日
益淡化最初的美好理想,彷徨迷失。进而影响到大学生们的学习,生活和人生观念,常常出现自律性差,自信心脆弱,疑虑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不敢肯定自己。如此的自我消极,对于其过渡到成人必会产生很深刻的影响。
因此,若要终止自我堕落的恶性循环,作为大学生,应该让自己冷静的思考人生,思考职业,思考社会竞争!然后寻求妥善的方法去处理,走出堕落的漩涡,让自己重振旗鼓,朝着理想不断前进,不管前面是荆荠还是玫瑰。
同时,小组会先让组员对自身目前的自我认知进行认识一番,然后通过小组的引导,帮助他们建立科学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他们掌握一些相应的技巧,使他们提高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让他们在小组当中能够和其他组员进行交流共勉,最后重建自我!
最重要的是通过小组能够真正体现“助人自助”的蕴味和内涵!
理论架构
“我是谁?我的长相好不好?我的性格怎么样?我的能力是高还是低?我为什么
会有那样或这样的行为?”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就是自我认知的内容了。有的时候,我们因为与自我“朝夕相处”,所以比其他人更了解自己。有的时候,我们又“只缘身在此山中”而不识自我的真面目。因此,对自我的认识不是简单的内部求索的问题,我们生活在现实的社会环境中,每时每刻受其影响,因而往往在社会环境中寻求线索认识自己。 库利,是最早提出自我发展理论的社会学家之一。他认为,小组是一个通过互动而存在和发展的有机体。通过小组工作所提供的密切的互动和真实的回馈,可以帮助组员对参加小组前后的自我进行比较,感知他人对自己的反映和评价,从而建立正确的自我意识,自我形象和自我评价。
在小组内,工作员会较多运用正面增强和相应游戏的方式,振奋组员的神经系统,促使组员建立起自信心,使他们在自己的潜意识层常有“一切皆有可能”,“我行”,“爱拼才会赢”等积极因素。
目标及目的
目标: 增强组员“肯定自我”的意识,促进组员的健康发展!
目的:
1、 帮助组员认识自己,理清思绪
2、 帮助组员增强自我接纳的能力和自信心的提高。 3、 建立小组支持网络
4、 帮助组员发挥其能力和勇气,参与社交,更有效地与人交往,而且懂得重视与他人分享的价值和重要性。
5、 找出个人彷徨迷茫的深层原因。
服务对象
1、组员为全院学生
2、乐于认识自我,增强自己自信心,使自己以后在学生和生活中更能欣赏自己的大学生
3、自愿参加这个进行自我探索,与人分享经历的小组
4、本小组名额有限(10人),最好男女均衡;如组员偏多,需要经过面谈。
小组特征
1,性质:自我认知小组
2,节数:四节
3,日期:2008年4月17日-----5月8日 4,时间:星期四下午三时至四时半 5,地点:博中六楼或钻石广场 6,人数:10人
招募方法
1,于公寓主要人流处现场招募
2,面谈问题 (1)个人资料
(2)个人参加小组的动机 (3)个人对小组的期望 (4)个人想要解决的问题
每节活动计划
第一节 自我认识
工作员:林娟
第二节 自我接纳 工作员:杨文蔚
第三节 自我提升 工作员:李熹敏
第四节 肯定自我 工作员:陈艺勇
所需资源
纸卡,笔,PPT, 眼罩,书签,问卷,饮料
工作日程
应变计划
评估方法
1,在前三次活动中,工作人员可相应的记录各组员的认知情况,到第四次活动时,安排组员完成同样的问卷,结合认知情况和问卷结果来比较他们在参加小组前后对自身的认知是否有变化
2,在最后一次活动,组员的分享和意见 3,工作人员每次活动时的观察 4,组员的出勤情况和参与程度 5,与组员的组后交谈
小组计划书
小组名称: 肯定自我·健康发展 工作员:
理 念
进入大学后,很多的学生出现自我同一性混乱的现象,其表现在自我概念模糊,日
益淡化最初的美好理想,彷徨迷失。进而影响到大学生们的学习,生活和人生观念,常常出现自律性差,自信心脆弱,疑虑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不敢肯定自己。如此的自我消极,对于其过渡到成人必会产生很深刻的影响。
因此,若要终止自我堕落的恶性循环,作为大学生,应该让自己冷静的思考人生,思考职业,思考社会竞争!然后寻求妥善的方法去处理,走出堕落的漩涡,让自己重振旗鼓,朝着理想不断前进,不管前面是荆荠还是玫瑰。
同时,小组会先让组员对自身目前的自我认知进行认识一番,然后通过小组的引导,帮助他们建立科学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他们掌握一些相应的技巧,使他们提高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让他们在小组当中能够和其他组员进行交流共勉,最后重建自我!
最重要的是通过小组能够真正体现“助人自助”的蕴味和内涵!
理论架构
“我是谁?我的长相好不好?我的性格怎么样?我的能力是高还是低?我为什么
会有那样或这样的行为?”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就是自我认知的内容了。有的时候,我们因为与自我“朝夕相处”,所以比其他人更了解自己。有的时候,我们又“只缘身在此山中”而不识自我的真面目。因此,对自我的认识不是简单的内部求索的问题,我们生活在现实的社会环境中,每时每刻受其影响,因而往往在社会环境中寻求线索认识自己。 库利,是最早提出自我发展理论的社会学家之一。他认为,小组是一个通过互动而存在和发展的有机体。通过小组工作所提供的密切的互动和真实的回馈,可以帮助组员对参加小组前后的自我进行比较,感知他人对自己的反映和评价,从而建立正确的自我意识,自我形象和自我评价。
在小组内,工作员会较多运用正面增强和相应游戏的方式,振奋组员的神经系统,促使组员建立起自信心,使他们在自己的潜意识层常有“一切皆有可能”,“我行”,“爱拼才会赢”等积极因素。
目标及目的
目标: 增强组员“肯定自我”的意识,促进组员的健康发展!
目的:
1、 帮助组员认识自己,理清思绪
2、 帮助组员增强自我接纳的能力和自信心的提高。 3、 建立小组支持网络
4、 帮助组员发挥其能力和勇气,参与社交,更有效地与人交往,而且懂得重视与他人分享的价值和重要性。
5、 找出个人彷徨迷茫的深层原因。
服务对象
1、组员为全院学生
2、乐于认识自我,增强自己自信心,使自己以后在学生和生活中更能欣赏自己的大学生
3、自愿参加这个进行自我探索,与人分享经历的小组
4、本小组名额有限(10人),最好男女均衡;如组员偏多,需要经过面谈。
小组特征
1,性质:自我认知小组
2,节数:四节
3,日期:2008年4月17日-----5月8日 4,时间:星期四下午三时至四时半 5,地点:博中六楼或钻石广场 6,人数:10人
招募方法
1,于公寓主要人流处现场招募
2,面谈问题 (1)个人资料
(2)个人参加小组的动机 (3)个人对小组的期望 (4)个人想要解决的问题
每节活动计划
第一节 自我认识
工作员:林娟
第二节 自我接纳 工作员:杨文蔚
第三节 自我提升 工作员:李熹敏
第四节 肯定自我 工作员:陈艺勇
所需资源
纸卡,笔,PPT, 眼罩,书签,问卷,饮料
工作日程
应变计划
评估方法
1,在前三次活动中,工作人员可相应的记录各组员的认知情况,到第四次活动时,安排组员完成同样的问卷,结合认知情况和问卷结果来比较他们在参加小组前后对自身的认知是否有变化
2,在最后一次活动,组员的分享和意见 3,工作人员每次活动时的观察 4,组员的出勤情况和参与程度 5,与组员的组后交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