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时代的产物——百家争鸣
郑圣伦; 2011026054.
摘要:“百家争鸣”作为我国历史上第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它在学术领域引发
的思想争鸣对中华文化的发展和学术思想的形成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其在学术领域的地位
是独一无二的,无可撼动的。它的产生不是一个偶然事件,而是一个历史长期作用的演变过
程,期间经历了社会形态的变化,并且随着社会形态的发展而发展,两者之间有着某种必然
的联系:生产力经济的发展为百家争鸣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政治形态的变化为其提供了
政治上的条件和氛围;文化教育的发展和传播为其营造了一个文化氛围和知识基础;“士”
阶层的崛起为其提供了阶级基础。
关键词:春秋战国;百家争鸣;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最为混乱的时期之一,战争,争霸与兼并是春秋战国时期社
会发展的主旋律。剧烈的社会变革,社会大动荡,大转折让社会形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和发
展,社会形态由原来的奴隶制社会逐步地向封建制社会转变过渡。伴随着这样大的转变和过
渡的过程中,社会的各个部分都会随着发生很大的转变,如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的重要
组成部分,旧的社会成分逐步瓦解,新的社会成分逐步确立,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出现了历
史上第一次空前的活跃的思想解放运动,历史上称其为“百家争鸣”。“百家争鸣”的出现并
不是无缘无故出现的,而是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也是众多因素相互作用才产生的,这其中
存在着必然的联系。“百家争鸣”对当时社会中的种种社会问题都有所涉及,并且作了较为
深刻的探讨,这极其重要,这在很大程度上奠定了中国后来文化发展的基础。既然前面那么
多都在强调“百家争鸣”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那么为什么偏偏在春秋战国时期那样一
个特殊的历史背景下产生了“百家争鸣”,而不是在其他时代啊?这其中有什么特殊的原因
或因素啊?
“百家争鸣”这样影响力深远的文化思想运动的发生与那个时代特殊的经济,政治,社
会结构等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的。根据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
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表现。对于“百家争鸣”现象的出现,要结合那个时代的经济
发展状况来分析。春秋战国时期,随着铁的发明和铁质工具的广泛使用,并且牛耕的出现,
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当时的社会生产力,从而使得私田大量出现,私田的大量出现严重威
胁到当时的井田制,出现了私田与公田之间争夺劳动力的现象,公田上的劳动力越来越少,
随之井田制开始瓦解。到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政策,规定不论公田,私田一
律纳税,这在一定程度上承认了私田的合法化和公开化。由于春秋战国时期,各国为了在兼
并争霸战争中获得胜利,许多国家纷纷实行改革,如魏国的李悝改革,楚国的吴起改革,秦
国的商鞅改革等,这些改革在经济方面的措施之一就是承认私田合法,逐步废除井田制。这
在很大程度上解放了社会生产力,加之新的劳动工具和畜力的使用,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
力的发展,这为“百家争鸣”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现在经济基础发生了很大的变革,那么上层建筑也会随之而发
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的。首先,周王朝一统江山的局面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群雄逐鹿的混乱
政治格局,自从西周灭亡之后,周平王迁都洛邑,建立东周,这时候周王室就已经衰微,再
也没有能力控制那些诸侯了,从原来的“礼出于天子”变为了“礼出于诸侯”,各诸侯国之
间相互征战,相互兼并,从而出现了“春秋五霸”,“战国七雄”这样的群雄并立的局面。战
争在很大程度上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各国的改革对于私田得到承认有很大影响,这些在很
大程度上催生了早期的地主阶级的产生,奴隶主阶级的势力受到很大程度上的削弱,政治地
位逐步降低,地主阶级政治地位逐步上升,逐步取代奴隶主阶级登上历史的政治舞台。以井
田制为经济基础的分封制和以血缘为基础的宗法制受到极大的瓦解,与此相对应的是封建制
度逐步确立。各国的君主为了能在争霸战争中获得胜利,要求各家学术为他的政权服务,并
且允许多种学术思想的存在,这为各种思想、各个学派的产生,存在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
会政治环境和社会氛围,同时这一时期处于一个政治力量多元化,政治中空期,没有一个统
一的政治力量的管制,为“百家争鸣”提供了有利的政治条件。
春秋战国时期,由于连年的战争,王室衰微和井田制瓦解,这些都使得那些有文化的知
识分子散落民间,那些知识分子为了养家糊口,没有办法,只好在民间办学,使得民间的私
学之风盛行,学术下移打破了“学在官府”的文化垄断局面,这使得普通老百姓都得到了受
教育的机会,在教育推广上较之西周来说得到了很大的进步。私学兴起,打破了“官学”垄
断的局面,面对诸多生源,各家为了扩大自身学术在社会上的影响力,从而达到广收门徒的
结果,各个学派之间相互诘难,相互辩驳,从而达到了争鸣的效果。我们的“万世师表”孔
老夫子在当时私学盛行的情况下,提出了“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这也为他收了不少弟子,
对儒家的传播和兴盛有着重要的影响。私学的兴盛也为“百家争鸣”提供了各式的人才,这
些学术人才经常自发的或是被某些名人召集在一起,大家相互交流,相互辩驳,这样就会在
某些地方形成一个学术中心,比如说稷下学宫等。这些都是有利于“百家争鸣”,到了后期,
很多思想家大多都是与这些学术中心有着某些联系的。
最后的是“士”阶层的崛起。“士”阶层的崛起对于“百家争鸣”来说极其重要的,因
为“士”阶层是“百家”的重要来源,“百家”的学说理论是通过“士”阶层来传播的,可
以这么说吧,“士”阶层是“百家争鸣”的重要载体和途径。在以往西周时期,士这个阶层
在政治上地位不是很高,基本上处于一个中下层的地位,对于当时的政治没有多少的话语权
的。但是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的瓦解,宗法制的瘫痪,阶级关系
也随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原来地位较高的奴隶主贵族阶级日益衰落,士阶层的地位较以往
有了很大程度上的提升,同时力量也壮大了,在政治上的话语权也大了。处于社会变革动荡
时期,社会不稳定,各种矛盾交织在一起,争霸战争,政权的更替都有需要各式各样的人才
来维护统治,所以在当时的社会上,形成了一股“礼贤下士”的风气,具有各种各样才能的
人被统治者招揽来受到赏识,重用和提拔。到了战国时期,养士已成为一种盛行的风气,战
国时期出现了“战国四公子”:赵国平原君,齐国孟尝君,魏国信陵君,楚国春申君。他们
礼贤下士,网罗人才,门下门客三千,在当时,”士“已成为诸侯,卿大夫私下网罗的重要
对象,士在政治上的影响力也加强了,成为他们主人在政治上一个工具。这也是士阶层崛起
的重要政治原因。那些崛起的士阶层大致可以分为好几类,其中一部分是构成“百家”中的
组成部分,如儒家,墨家,法家,道家等,他们有自己的思想主张,并且广收门徒,著书立
说,到处宣传他们自己的主张,他们之间相互批驳,相互诘难,这就形成了一种“争鸣”的
社会学术现象,这对他们学术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由于当时没有一个统一的政权存在,
所以这些士可以游走于各国之间,游说各国领导人采用自己的政治主张,孔子,孟子,庄子
等都有过这样的游说的经历,这些士在各国之间游走,为各国传递着各种信息,交换能量,
讲学之风,辩驳之风一时风行全国,“百家争鸣”局面就这样被逐步打开了。
从上面这些的论述来看,“百家争鸣”的形成与春秋战国时期特别的社会政治,经济,
文化,阶级的等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它的产生是那个时代社会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共同推
动的结果。
参考文献:
易中天,《易中天文集》【M】第十四卷“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上海文艺出版社;2011.5.
李硕,《五霸争权与百家争鸣——春秋》【M】;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2011.10
黄金时代的产物——百家争鸣
郑圣伦; 2011026054.
摘要:“百家争鸣”作为我国历史上第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它在学术领域引发
的思想争鸣对中华文化的发展和学术思想的形成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其在学术领域的地位
是独一无二的,无可撼动的。它的产生不是一个偶然事件,而是一个历史长期作用的演变过
程,期间经历了社会形态的变化,并且随着社会形态的发展而发展,两者之间有着某种必然
的联系:生产力经济的发展为百家争鸣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政治形态的变化为其提供了
政治上的条件和氛围;文化教育的发展和传播为其营造了一个文化氛围和知识基础;“士”
阶层的崛起为其提供了阶级基础。
关键词:春秋战国;百家争鸣;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最为混乱的时期之一,战争,争霸与兼并是春秋战国时期社
会发展的主旋律。剧烈的社会变革,社会大动荡,大转折让社会形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和发
展,社会形态由原来的奴隶制社会逐步地向封建制社会转变过渡。伴随着这样大的转变和过
渡的过程中,社会的各个部分都会随着发生很大的转变,如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的重要
组成部分,旧的社会成分逐步瓦解,新的社会成分逐步确立,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出现了历
史上第一次空前的活跃的思想解放运动,历史上称其为“百家争鸣”。“百家争鸣”的出现并
不是无缘无故出现的,而是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也是众多因素相互作用才产生的,这其中
存在着必然的联系。“百家争鸣”对当时社会中的种种社会问题都有所涉及,并且作了较为
深刻的探讨,这极其重要,这在很大程度上奠定了中国后来文化发展的基础。既然前面那么
多都在强调“百家争鸣”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那么为什么偏偏在春秋战国时期那样一
个特殊的历史背景下产生了“百家争鸣”,而不是在其他时代啊?这其中有什么特殊的原因
或因素啊?
“百家争鸣”这样影响力深远的文化思想运动的发生与那个时代特殊的经济,政治,社
会结构等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的。根据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
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表现。对于“百家争鸣”现象的出现,要结合那个时代的经济
发展状况来分析。春秋战国时期,随着铁的发明和铁质工具的广泛使用,并且牛耕的出现,
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当时的社会生产力,从而使得私田大量出现,私田的大量出现严重威
胁到当时的井田制,出现了私田与公田之间争夺劳动力的现象,公田上的劳动力越来越少,
随之井田制开始瓦解。到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政策,规定不论公田,私田一
律纳税,这在一定程度上承认了私田的合法化和公开化。由于春秋战国时期,各国为了在兼
并争霸战争中获得胜利,许多国家纷纷实行改革,如魏国的李悝改革,楚国的吴起改革,秦
国的商鞅改革等,这些改革在经济方面的措施之一就是承认私田合法,逐步废除井田制。这
在很大程度上解放了社会生产力,加之新的劳动工具和畜力的使用,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
力的发展,这为“百家争鸣”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现在经济基础发生了很大的变革,那么上层建筑也会随之而发
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的。首先,周王朝一统江山的局面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群雄逐鹿的混乱
政治格局,自从西周灭亡之后,周平王迁都洛邑,建立东周,这时候周王室就已经衰微,再
也没有能力控制那些诸侯了,从原来的“礼出于天子”变为了“礼出于诸侯”,各诸侯国之
间相互征战,相互兼并,从而出现了“春秋五霸”,“战国七雄”这样的群雄并立的局面。战
争在很大程度上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各国的改革对于私田得到承认有很大影响,这些在很
大程度上催生了早期的地主阶级的产生,奴隶主阶级的势力受到很大程度上的削弱,政治地
位逐步降低,地主阶级政治地位逐步上升,逐步取代奴隶主阶级登上历史的政治舞台。以井
田制为经济基础的分封制和以血缘为基础的宗法制受到极大的瓦解,与此相对应的是封建制
度逐步确立。各国的君主为了能在争霸战争中获得胜利,要求各家学术为他的政权服务,并
且允许多种学术思想的存在,这为各种思想、各个学派的产生,存在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
会政治环境和社会氛围,同时这一时期处于一个政治力量多元化,政治中空期,没有一个统
一的政治力量的管制,为“百家争鸣”提供了有利的政治条件。
春秋战国时期,由于连年的战争,王室衰微和井田制瓦解,这些都使得那些有文化的知
识分子散落民间,那些知识分子为了养家糊口,没有办法,只好在民间办学,使得民间的私
学之风盛行,学术下移打破了“学在官府”的文化垄断局面,这使得普通老百姓都得到了受
教育的机会,在教育推广上较之西周来说得到了很大的进步。私学兴起,打破了“官学”垄
断的局面,面对诸多生源,各家为了扩大自身学术在社会上的影响力,从而达到广收门徒的
结果,各个学派之间相互诘难,相互辩驳,从而达到了争鸣的效果。我们的“万世师表”孔
老夫子在当时私学盛行的情况下,提出了“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这也为他收了不少弟子,
对儒家的传播和兴盛有着重要的影响。私学的兴盛也为“百家争鸣”提供了各式的人才,这
些学术人才经常自发的或是被某些名人召集在一起,大家相互交流,相互辩驳,这样就会在
某些地方形成一个学术中心,比如说稷下学宫等。这些都是有利于“百家争鸣”,到了后期,
很多思想家大多都是与这些学术中心有着某些联系的。
最后的是“士”阶层的崛起。“士”阶层的崛起对于“百家争鸣”来说极其重要的,因
为“士”阶层是“百家”的重要来源,“百家”的学说理论是通过“士”阶层来传播的,可
以这么说吧,“士”阶层是“百家争鸣”的重要载体和途径。在以往西周时期,士这个阶层
在政治上地位不是很高,基本上处于一个中下层的地位,对于当时的政治没有多少的话语权
的。但是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的瓦解,宗法制的瘫痪,阶级关系
也随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原来地位较高的奴隶主贵族阶级日益衰落,士阶层的地位较以往
有了很大程度上的提升,同时力量也壮大了,在政治上的话语权也大了。处于社会变革动荡
时期,社会不稳定,各种矛盾交织在一起,争霸战争,政权的更替都有需要各式各样的人才
来维护统治,所以在当时的社会上,形成了一股“礼贤下士”的风气,具有各种各样才能的
人被统治者招揽来受到赏识,重用和提拔。到了战国时期,养士已成为一种盛行的风气,战
国时期出现了“战国四公子”:赵国平原君,齐国孟尝君,魏国信陵君,楚国春申君。他们
礼贤下士,网罗人才,门下门客三千,在当时,”士“已成为诸侯,卿大夫私下网罗的重要
对象,士在政治上的影响力也加强了,成为他们主人在政治上一个工具。这也是士阶层崛起
的重要政治原因。那些崛起的士阶层大致可以分为好几类,其中一部分是构成“百家”中的
组成部分,如儒家,墨家,法家,道家等,他们有自己的思想主张,并且广收门徒,著书立
说,到处宣传他们自己的主张,他们之间相互批驳,相互诘难,这就形成了一种“争鸣”的
社会学术现象,这对他们学术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由于当时没有一个统一的政权存在,
所以这些士可以游走于各国之间,游说各国领导人采用自己的政治主张,孔子,孟子,庄子
等都有过这样的游说的经历,这些士在各国之间游走,为各国传递着各种信息,交换能量,
讲学之风,辩驳之风一时风行全国,“百家争鸣”局面就这样被逐步打开了。
从上面这些的论述来看,“百家争鸣”的形成与春秋战国时期特别的社会政治,经济,
文化,阶级的等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它的产生是那个时代社会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共同推
动的结果。
参考文献:
易中天,《易中天文集》【M】第十四卷“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上海文艺出版社;2011.5.
李硕,《五霸争权与百家争鸣——春秋》【M】;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