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苦"的债转股

  通常的债务重组是债权人、债务人因种种原因在原借贷融资契约难以继续执行的情况下,对原定的借贷金额、借贷期限、借贷利率、借贷方式等做出调整和变动的一种行为。因此,债务重组必然涉及债权人和债务人各项基本权利和义务的调整。而较之一般的债务重组而言,债转股对债权人、债务人带来的变动更激烈,调整更深刻,它将原有的借贷关系变成了股权关系,这是一种根本性的变化。

  债转股是一个“痛苦”的过程

  对债务人来说,债转股就是为自己引入了新的股东。如果转股金额与企业原有资本额相比数额较大,那更是等于为债务企业引入了相对控股乃至绝对控股的投资者。因此对债务人而言,不能简单地认为债转股可以降低自己的杠杆率,以为债转股后的最大好处就是无债一身轻,可以不必再支付贷款利息了。其实股本融资应该是一种比债务融资成本更高的融资方式,股本不仅是需要回报的,而且其回报率(股权分红率)理应比借贷利率更高(否则是吸引不到投资者的)。同时,债务人还应该认识到,在引入新的股权所有者尤其是控股股东之后,按照规范的法人治理机制要求,企业的重大事项决策权就应该交付给新的“老板”了。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也不会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情。

  同样,对债权人而言,债转股意味着放弃了原有的债权固定收益(利息),放弃了对原有债权抵押担保的追索权,而由此换得的股本收益权能否真正得以保证,相当程度上取决于债转股后企业的经营管理状况能否有根本的改善,取决于自己的股东权利能否确保落实。若把握不当则很有可能陷入既不是债权人,又不像股权持有人的尴尬境地。应该看到这中间是存在着一系列不确定因素的。

  债转股的几点回顾

  当年集中对500多户企业约4000亿元的银行贷款进行了债转股(后来还个案进行了一些委托债转股,在21世纪初对一些军工企业也进行了债转股),这在当时对部分国有企业的脱困确实发挥了不小的作用,为一些企业的后续发展包括改制上市创造了条件。例如一汽、宝钢等不少重点企业当年都进行过债转股。回顾当年的债转股操作,有些经验和教训值得认真汲取。

  一是当年的债转股虽然是与剥离银行不良贷款同时操作的,但当时还是注意强调了债转股企业应该是产品具有市场前景、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较为先进、只是由于债务率较高而要设法降低其杠杆率的企业。尽管由于种种原因,这一要求在执行过程中落实得并不尽如人意,但当时倘若没有这一指导原则,债转股的效果想必会更不理想。这一点值得当前在进行有关债转股的政策设计时予以重视和借鉴。债转股作为一种特殊的债务重组方式,不能再用于那些复苏无望而应该退出市场的企业。这是当前在确定究竟要对哪些企业进行债转股时必须认真掂量和权衡的。要避免通过债转股保留了那些该压缩的产能和须淘汰的企业,否则势必会延缓整个结构调整的进程。

  二是企业债转股后的新股东,无论是银行还是资产管理公司等其他机构,能否充分实施股权管理,企业的经营管理机制能否真正有所完善,这一点十分重要。当时囿于体制、理念和人力等原因,债转股后“股东”虽然向企业派出了一些董事、监事,但作用很小(多数企业当时尚未进行真正的股份制改造,只是为债转股而成立一个董事会、监事会)。股权所有者既放弃了债权人的权利,也无法真正享有股东的权利,在改善企业法人治理机制、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方面也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当然,当时银行和资产管理公司是否有足够的人才和能力介入转股企业,事实上也存在着一系列问题。

  三是债转股后股权持有人(原债权人)的经济利益应得到充分保护,否则会加大金融风险。由于种种原因,当时债转股后,不少企业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一直没有给股东分红。而在银行和资产管理公司考虑如何对有关股权进行处置时,可供选择的方式又十分单一,主要就是企业回购(部分是原价回购,多数则是打折回购)。这样的结果是债转股不仅没有起到促进企业股权多元化、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机制的作用,而且在企业回购股权时原债权人都普遍承担了一定的损失。这样的做法在当时债权人、债务人产权结构单一,都是国有独资的背景下,有其一定的合理性,也有其相应的可操作性,但在今天市场化程度已明显提高、债权人及债务人等各类市场主体的产权结构已经多元化、财政已难以再对有关损失“兜底”的情况下,对债转股操作的复杂性要有足够的认识,当年的一些做法现在已无法再简单地运用。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至今几家资产管理公司手中仍持有一些当时债转股留下的股权未能处置变现,其中除了部分企业的股权质量尚好,资产管理公司对这些股权的进一步增值寄予希望之外,还有不少股权是难以处置、无人愿意接盘的。

  推进债转股须注意的问题

  第一,要注意选择好债转股的对象,不宜在那些应该退出市场的企业中搞债转股。否则既不利于压缩过剩产能和结构调整,也难以实现债转股后企业经营状况的真正改善。

  第二,要坚持按市场化原则、法制化原则操作。债转股方案应经债权人、债务人各自的董事会、股东会批准;债转股后原债务人的法人治理架构应做出相应调整;如股东让渡了经营决策权就应该享有优先股的权益,要保证其能得到固定的股息分红以及享有清偿顺序优先权。

  第三,如由银行的理财计划或所属子公司操作债转股,则须注意银行不宜长期持有企业股权。转股后,银行应采用多种方式择机转让所持的有关股权,否则不利于建设健康的银企关系。在股权转让过程中应致力于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混合所有制的发展。

  第四,要及时修订《商业银行法》和《破产法》等法律,为债转股提供法律支撑和保障。《商业银行法》中关于银行不得投资于非金融实体的条款尽管设有可经国务院批准的除外条款,但如需逐案报经国务院审批,则其操作性恐怕有一定问题,如若进行一次性授权,则建议在授权时设置一系列明确的前置条件(如明确债转股对象的选择标准以及市场化操作的基本要求等),以避免具体实施过程中的操作变形,防止损失扩大和滋生道德风险。此外,应在《破产法》中关于破产重整和破产和解的表述中增加有关债权可转为股权的内容。

  第五,要定期和不定期委托第三方检讨评估债转股后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便为下一步的企业改制和金融改革积累经验,减少改革成本。

  (作者为中国工商银行原行长)

  通常的债务重组是债权人、债务人因种种原因在原借贷融资契约难以继续执行的情况下,对原定的借贷金额、借贷期限、借贷利率、借贷方式等做出调整和变动的一种行为。因此,债务重组必然涉及债权人和债务人各项基本权利和义务的调整。而较之一般的债务重组而言,债转股对债权人、债务人带来的变动更激烈,调整更深刻,它将原有的借贷关系变成了股权关系,这是一种根本性的变化。

  债转股是一个“痛苦”的过程

  对债务人来说,债转股就是为自己引入了新的股东。如果转股金额与企业原有资本额相比数额较大,那更是等于为债务企业引入了相对控股乃至绝对控股的投资者。因此对债务人而言,不能简单地认为债转股可以降低自己的杠杆率,以为债转股后的最大好处就是无债一身轻,可以不必再支付贷款利息了。其实股本融资应该是一种比债务融资成本更高的融资方式,股本不仅是需要回报的,而且其回报率(股权分红率)理应比借贷利率更高(否则是吸引不到投资者的)。同时,债务人还应该认识到,在引入新的股权所有者尤其是控股股东之后,按照规范的法人治理机制要求,企业的重大事项决策权就应该交付给新的“老板”了。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也不会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情。

  同样,对债权人而言,债转股意味着放弃了原有的债权固定收益(利息),放弃了对原有债权抵押担保的追索权,而由此换得的股本收益权能否真正得以保证,相当程度上取决于债转股后企业的经营管理状况能否有根本的改善,取决于自己的股东权利能否确保落实。若把握不当则很有可能陷入既不是债权人,又不像股权持有人的尴尬境地。应该看到这中间是存在着一系列不确定因素的。

  债转股的几点回顾

  当年集中对500多户企业约4000亿元的银行贷款进行了债转股(后来还个案进行了一些委托债转股,在21世纪初对一些军工企业也进行了债转股),这在当时对部分国有企业的脱困确实发挥了不小的作用,为一些企业的后续发展包括改制上市创造了条件。例如一汽、宝钢等不少重点企业当年都进行过债转股。回顾当年的债转股操作,有些经验和教训值得认真汲取。

  一是当年的债转股虽然是与剥离银行不良贷款同时操作的,但当时还是注意强调了债转股企业应该是产品具有市场前景、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较为先进、只是由于债务率较高而要设法降低其杠杆率的企业。尽管由于种种原因,这一要求在执行过程中落实得并不尽如人意,但当时倘若没有这一指导原则,债转股的效果想必会更不理想。这一点值得当前在进行有关债转股的政策设计时予以重视和借鉴。债转股作为一种特殊的债务重组方式,不能再用于那些复苏无望而应该退出市场的企业。这是当前在确定究竟要对哪些企业进行债转股时必须认真掂量和权衡的。要避免通过债转股保留了那些该压缩的产能和须淘汰的企业,否则势必会延缓整个结构调整的进程。

  二是企业债转股后的新股东,无论是银行还是资产管理公司等其他机构,能否充分实施股权管理,企业的经营管理机制能否真正有所完善,这一点十分重要。当时囿于体制、理念和人力等原因,债转股后“股东”虽然向企业派出了一些董事、监事,但作用很小(多数企业当时尚未进行真正的股份制改造,只是为债转股而成立一个董事会、监事会)。股权所有者既放弃了债权人的权利,也无法真正享有股东的权利,在改善企业法人治理机制、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方面也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当然,当时银行和资产管理公司是否有足够的人才和能力介入转股企业,事实上也存在着一系列问题。

  三是债转股后股权持有人(原债权人)的经济利益应得到充分保护,否则会加大金融风险。由于种种原因,当时债转股后,不少企业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一直没有给股东分红。而在银行和资产管理公司考虑如何对有关股权进行处置时,可供选择的方式又十分单一,主要就是企业回购(部分是原价回购,多数则是打折回购)。这样的结果是债转股不仅没有起到促进企业股权多元化、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机制的作用,而且在企业回购股权时原债权人都普遍承担了一定的损失。这样的做法在当时债权人、债务人产权结构单一,都是国有独资的背景下,有其一定的合理性,也有其相应的可操作性,但在今天市场化程度已明显提高、债权人及债务人等各类市场主体的产权结构已经多元化、财政已难以再对有关损失“兜底”的情况下,对债转股操作的复杂性要有足够的认识,当年的一些做法现在已无法再简单地运用。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至今几家资产管理公司手中仍持有一些当时债转股留下的股权未能处置变现,其中除了部分企业的股权质量尚好,资产管理公司对这些股权的进一步增值寄予希望之外,还有不少股权是难以处置、无人愿意接盘的。

  推进债转股须注意的问题

  第一,要注意选择好债转股的对象,不宜在那些应该退出市场的企业中搞债转股。否则既不利于压缩过剩产能和结构调整,也难以实现债转股后企业经营状况的真正改善。

  第二,要坚持按市场化原则、法制化原则操作。债转股方案应经债权人、债务人各自的董事会、股东会批准;债转股后原债务人的法人治理架构应做出相应调整;如股东让渡了经营决策权就应该享有优先股的权益,要保证其能得到固定的股息分红以及享有清偿顺序优先权。

  第三,如由银行的理财计划或所属子公司操作债转股,则须注意银行不宜长期持有企业股权。转股后,银行应采用多种方式择机转让所持的有关股权,否则不利于建设健康的银企关系。在股权转让过程中应致力于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混合所有制的发展。

  第四,要及时修订《商业银行法》和《破产法》等法律,为债转股提供法律支撑和保障。《商业银行法》中关于银行不得投资于非金融实体的条款尽管设有可经国务院批准的除外条款,但如需逐案报经国务院审批,则其操作性恐怕有一定问题,如若进行一次性授权,则建议在授权时设置一系列明确的前置条件(如明确债转股对象的选择标准以及市场化操作的基本要求等),以避免具体实施过程中的操作变形,防止损失扩大和滋生道德风险。此外,应在《破产法》中关于破产重整和破产和解的表述中增加有关债权可转为股权的内容。

  第五,要定期和不定期委托第三方检讨评估债转股后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便为下一步的企业改制和金融改革积累经验,减少改革成本。

  (作者为中国工商银行原行长)


相关文章

  • 新版"债转股"方案不可行
  • 人类社会发展遵循的一个基本路径,就是加杠杆,发展经济,然后到了极限,降杠杆,当然降杠杆是一般是极为痛苦的过程,伴随的是企业大量倒闭,银行坏账飙升,员工失业,债务攀升,社会信用体系混乱等等,人类社会进入主权信用货币时代,杠杆的升降伴随始终,最 ...查看


  • 国企债转股受热捧背后有隐忧
  • 2016年11月以来,债转股真正意义上步入快车道. 中国农业银行近日发布公告称,拟出资人民币100亿元,在北京投资设立全资子公司――农银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专司债转股业务.稍早前,包括工.农.中.建.交在内的五家国有银行均表示愿意申请成立债 ...查看


  • 新一轮债转股政策研究
  • 新一轮债转股政策研究 摘 要 债转股可以解决什么问题? 我国当前推出"债转股"方案,符合经济发展现状和宏观政策意图: 1.企业部门杠杆率高企是我国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而债转股可以为企业一次性"空中加油&qu ...查看


  • "债转股"对银行究竟是利好还是利空?
  • 导读:"'出表'方案的操作性最强.成本最低,但人民银行和财政部之间的协同,或存在一定挑战.若变为现实,将构成对银行板块的重大利好."马鲲鹏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债转股"在路上 自上个月以来, ...查看


  • 债转股在处理不良资产中的正负效应分析
  • 所谓债转股即债权转股权,是指国家组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收购银行的不良资产,把原来银行与企业间的债权债务关系转变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与企业间的股权关系,债权转为股权后,原来的还本付息就转变为按股分红.国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实际上成为企业阶段性持股的 ...查看


  • 债转股企业上市实践
  • 作者:戴念龄 资本市场 2004年02期 债转股政策是一项关系商业银行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经济政策,也是对1993年以来理论探讨解决企业高负债和银行不良贷款方案的实践检验,债转股在实现金融资产最大限度地回收和有效化解部分金融风险的同时, ...查看


  • 又见债转股归来
  • 作者:张俊伟 中国经济时报 2016年07期 上世纪末,我国曾以实行"拨改贷"的企业为主要对象实施过一轮债转股,其着眼点是解决国有企业自有资本金投入不足.企业债务负担偏高的问题.针对有关引发道德风险的忧虑,中央领导当时曾 ...查看


  • 哪些企业该入选"债转股"?"
  • 哪些企业该入选"债转股"?" 所谓债转股,是指国家组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收购银行的不良资产,把原来银行与企业间的债权债务关系,转变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与企业间的控股(或持股)与被控股的关系,债权转为股权后,原来的 ...查看


  • 债转股和资产证券化的分析比较
  • 债转股和资产证券化 的分析比较 班级:投资141 姓名:张泽磊 肖茜尹 贺婷婷 日期:16年5月18号 摘要:90年代以来,随着金融市场化的推进和宏观经济的波动,中国的银行系统出现了严重的不良资产的问题.该问题引起了决策部门和理论界的高度关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