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教研数学学科活动记录

新集镇区域教研数学学科活动记录

时 间:2012年9月18日上午

地 点:三河市东营小学

参加人员:新集镇中心校任志强老师、新集镇六所小学相关领导及数学教师 研讨主题:如何评价一堂课

主 持 人:大罗村小学 赵立柏

活动过程:

一、作课:

第一节:四年级数学《复式条形统计图》 行仁庄小学 金英

第二节:六年级数学《分数乘法—解决问题》 大罗村小学 王雪童

二、教研活动:

(一)导语

主持人: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上午好! 按照教育局教研室的工作部署,今天新集镇六所兄弟学校在这里进行区域教研。感谢教研室给我们搭建这个展示、交流、研讨、学习的平台,感谢东营小学为我们提供活动场所,对中心校任志强老师亲临活动现场表示热烈的欢迎!

刚才,我们共同听了金英和王雪童两位老师的数学课,按照教研活动的程序安排,下面先请两位作课教师进行说课及教后反思,将设计理念、设计思路、环节安排向大家阐述一下,并反思一下刚才的课堂教学,回顾一下这节课的得与失。

(二)讲课教师说课及反思

行仁庄小学金英老师:

这节课是在单式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整个过程使学生亲身经历了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与表达的过程,从中体会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体现了课程标准所提出的“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通过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体验知识的发生和发展的过程”的新理念。在设计这节课时,主要突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教学贴近学生的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实际,因此教学时要把生活而且尽可能是学生熟悉的生活引进课堂,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来设计例题与练习,让学生从联系生活实际中学习新知。本节课设计了一道例题:“奥运会中美两国金牌数统计图”;两道练习:“某地城乡人口统计图”和“工厂车间男女员工人数统计图”。这些内容都跟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目的是让他们能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从而使学习变得更主动。这样一来,我们便能轻松地让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我想这也是数学的真谛所在。

二、学生为主体,老师是幕后引路人。这节课知识点较简单,学生比较容易掌握,因此,我为学生创造了很多的实践机会,比如让学生通过观察获取统计图的信息;通过学习例题,让学生全面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把一个不完整的复式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等等。这些既锻炼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又让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得到了培养。在这个过程中,老师是退居幕后的引路人,当他们学习的方向偏离轨道的时候,我便给他们送上一盏明灯,让他们能在数学海洋中顺利地扬帆启

航。

三、拓展应用,培养学生处理信息能力。在习题设计上,通过“某地城乡人口统计图”的问题,培养学生分析和制作复式统计图的能力。最后通过“工厂车间男女员工人数统计图”这一拓展练习,培养学生利用统计的知识,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课设计体现了新课程倡导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这一重要学习方式。尽管如此,这节课仍存在着一些遗憾:

首先,对学生的回答,评价不到位或较为单调,不能充分调动他们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尽管课前想了很多学生回答问题后的评价语言,但上课时却没能充分地运用出来。比如,有学生回答他在观察条形统计图之后获取了哪些信息,回答得很正确,而我只是对他说“好,坐下”,但没有及时表扬,而且没有进一步分析他的回答好或不足在哪里。这些恰恰又跟我的课堂应变能力不够强密切相关。当碰到学生的回答跟自己预设的有差别便有点心慌,不知该如何应对。由此一来,会给人一种操之过急的感受。

其次,语言魅力不够。其一,表现在过渡性语言用得不够到位。比如在学生说出把两个条件形统计图合在一起时我虽然进一步追问怎么合在一起,但这个问题因为在语言和语气上表达不到位,不仅没有引起学生思考的兴趣,反而给学生这个问题很难,不知怎么办的感觉,不能顺利地调动起学生上课的积极性,激发不了他们上课的热情。其二,表现在课堂交流上,语言还不够精练,有时还会重复用语。课堂语言是教师重要的武器,今后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形成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使得课堂教学变得更有效。

还有,不能较好调节自己的主观情绪。

教学中最忌的是心乱。然而,由于讲授这一课时是借班上的公开课,面对众多听课老师,学生又是陌生的,而且在课件演示的过程中一个合并的效果操作失误,没有体现出来。因此,我感到有些慌乱,加速了课堂进程,影响了学生的有效学习。因此“如何让课堂教学做到有效”将是我今后教学中要研究和践行的。 我反复地探索着如何上好这一堂课,在探索的道路上,感受最深的是我成长了,由过去一味地自己讲给学生听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转变为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放胆让他们通过自主实践、交流合作等方式掌握知识点,他们的学习也由被动变为主动,最难能可贵的是学生从中找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荷兰数学家弗赖登塔尔说过:“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把本人要学习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

正是这节课的精华与遗憾震撼着我,同时让我看到了数学教学中那条富有挑战性的路。如何能够合理运用教材,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他们主动参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并形成良好的情感、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这一切,任重而道远。矛盾使我成长着,探索则让我前进,我相信,只要付出热忱与真心,一切困难将会迎刃而解。 大罗村小学王雪童老师: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一单元分数乘法应用题第一课时:“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课本第14页例1,练习四第1——5题。

2、教材所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所学的分数乘法应用题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它是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在实际中的运用,同时还是学习“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以及今后学习较复杂的分数应用的基础。因此使学生掌握这种应用题的解答方法有重要的意义。

3、教学目标。

根据《大纲》的要求和教材特点,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根据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2)、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解题方法,能正确解答这类应用题。

(3)、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以主动参与数学活动。

4、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根据《大纲》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使学生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分析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思路是本节重点,其中分析数量关系,找准单位“1”是本节课的难点。

二、说教法。

俗话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为了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我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及分数应用题的特点,在教学中采用如下几点教法:

1、有目的的运用迁移规律,启发引导的方法组织教学,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概括,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采用“尝试教学法”,利用学生好奇心和求知心切的特点,让学生通过画线段直观上理解弄清数量关系,掌握例题的解题思路。然后通过各种形式的巩固练习,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三、说学法

叶圣陶先生的数学核心思想是:“教是为了不教。”这正体现了现代教学的目标不是使学生“学会”,而是让学生“会学”,也就是通过课堂教学教给学生正确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

本节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以下学法:学会通过画线段图、观察、分析、归纳最后概括出此类应用题的解答方法。掌握解题技能,发展智力,提高解题能力。

四、说教学程序

(一)、出示复习题

1、列式计算

①20的1/5是多少? ②6的3/4是多少? ③120的4/5是多少?

师:都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

小结: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请选择你感兴趣的信息读一读,找出单位“1”。再说说你自己对这条信息的理解。

①地理:陆地面积的占地球总面积的3/10. 生理:成人头部的长度约占身高的2/15. 动物:海狮的寿命是海象的3/4.

揭题:生活中很多知识都与我们学习的分数乘法有关,今天就用所学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复习,使学生唤起回忆,巩固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沟通新知识,为学好分数应用题打下好的基础。)

(二)探究新知

据统计,2003年世界人均耕地面积为2500㎡,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仅占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2/5 。我国人均耕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1)学生读题,找出题中的已知条件和要解决的问题;

(2)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

提问:应重点抓住哪个已知条件分析?(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仅占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 2/5)想一想,“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仅占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是把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看成单位“1”,把单位“1”平均分成5份,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占这样的2份。)

(3)画线段图分析

A 、先画一条线段表示出单位“1”,提问学生是多少平方米?

B 、再把单位“1”平均分成5份,提问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占几份?

C 、最后标出所要求的问题。

边指导学生画线段图边板书:

【温馨提示】画图要求:(1)用直尺或三角板,铅笔画图;(2)一般情况上面标“数量”,下面标“分率”。

(4)尝试解答。

提问:想一想,要求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就是求谁的几分之几是多少?(2500的2/5是多少)根据以上数量之间的关系,这道题应该怎样列式?学生独立解答。

板书: (一) 2500×2/5=1000(㎡)

并请学生说说这个算式表达的含义(先把2500平均分成5份,再求这样的2份是多少。也就是求2500的2/5是多少。)

想一想,还有其它方法吗?

(二) 2500÷5×2=1000(㎡)

答:我国人均耕地面积是1000平方米。

2、小结:知道一个数并求它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像这样的问题,就可以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用乘法解答.

3、指导学生看书,并进行国情教育。

“世界人均耕地面积为2500㎡,而我国人均耕地面积才1000㎡。”说说看到这句. (通过画线段图,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弄清数量关系,让学生自己去找出题中的“单位1”,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发现知识的规律,特别是差生,先让他们发表见解,给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学生尝试独立解答同样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利用“反馈信息”,教师进行精讲小结,归纳,解决疑难,揭示解题方法。)

(三)巩固练习

1、做教科书第14页“做一做”第1、2题。

2、做练习四的第1.4.5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解题方法。)

教学反思:

分数应用题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大难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引导学生正确分析、解答分数应用题,对于巩固和提高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技巧和能力都有积极的意义。学好分数应用题,将使学生开阔视野,拓宽思路,既能熟

悉和掌握各种类型分数应用题的内容、特点、数量关系和解答方法,也能提高解答各类复杂分数应用题的应变能力。

学好应用题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是学生学习分数应用题的起始内容,是学习分数应用题的基础,在本课教学中,我努力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从生活入手学数学。

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在教学的一开始,我就改变由复习旧知引入新知的传统做法,直接取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班级的人数引出题目,再让学生介绍本班的情况,引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已的身边,在生活中学数学,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

二、关注过程,让学生获得亲身体验。

教学中,为让学生认识解答分数乘法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时,我故意不作任何说明,通过省略题中的一个已知条件,让学生发现问题,亲自感受应用题中数量之间的联系,想方设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规律。从而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并归纳出:解答分数乘法应用题的关键是从题目的关键句找出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

我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对比,亲自感受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从而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准确把握自己的地位, 真正把自己当成了学生学习的帮助者、激励者和课堂生活的导演,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生本主义教育思想。

(三)集体研讨

1、主持人:

教学反思是目前的流行语,是老师们重要的行走方式和成长途径,我记得有人说过:经验+反思=成长。一个人只有在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反思,才能不断成长、提高、进步。只有经过反思,才能使原始的经验不断处于被审视、被修正的思维加工中,这样的经验才会得到提炼和升华。

刚才,两位老师进行了说课和教学反思,让我们听课人对她们的环节设计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一段时间以来,小学教研室把区域教研作为重点工作,并进行了周密的安排部署。区域教研,以研讨主题为切入点,以课堂教学为落脚点,通过探讨,实现了校际交流和双赢。 在这个舞台上,教师们更新了观念,学到了方法,积累了经验,丰富了阅历,逐渐地成长起来。

我们这次数学学科的研讨主题是“如何评价一堂课”,刘庆济校长和我沟通,确定这个主题主要是为将来的省、市教学评估做铺垫,确保学校教研活动的开展。另外,这个主题有着很强的开放性、可操作性,在模式创新如火如荼的今天,深入研讨这个主题,对我们的高效课堂建设能够起到很好的助推作用。

下面请大家围绕活动主题,结合两位老师课堂教学实际,以自己独特的视角,从不同角度对课进行评价,理论、观点要与具体教学环节、现象有机结合。希望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争取把研讨活动推向深入,达到高潮,做到“研有所获,研有所用,研有所长”,充分体现研讨的实效性。由于我们来自不同学校,在您发言前先请进行一下简单的自我介绍。

2、孟辛庄小学王宏堡:

我认为,首先看这两节课在学案设计上是否遵循了学案的特点,即:问题探究是学案的关键;知识整理是学案的重点;思考探究是学案的特色;巩固练习是

学案的着力点。

其次,是否体现以下原则:问题化、参与化、方法化、层次化、个性化。

3、主持人:

大部分老师在上公开课时,往往忽视学困生。其实,我们应该关注学生弱势群体,从最后一名学生做起,人人成才谓成功,唯有“水涨”才能 ““船高”。

4、新集小学朱银磊:

对行仁庄小学金英老师课的评价:

金英老师的课从总体上看是成功的,教师素质较高,思维清晰,课堂应变能力强,教学环节设计巧妙,问题设置有效,课堂氛围较好,完成了预定教学任务。稍微有些不足的是高效课堂所提倡的小组学习没有很好使用。

对大罗村小学王雪童老师课的评价:

王雪童老师教态自然,声音有亲和力,课件制作精美,但由于本课是一节复习课,而且知识点较简单,当堂的教学任务虽然完成的很好,但学生的积极性没有被充分调动,整个课堂很平淡,没有高潮。

5、主持人:

关于高效课堂,我们要以学生的“学”评价教师的“教”。让学生学会的课才叫好课,让学生学会的老师才叫好老师。 “三看”学生:自主的程度、合作的效度、探究的深度。“四看”教师:一看课中是否坚持了“学生中心”;二看是否依据模式备课、上课;三看是否体现了三维目标,培养了学习能力;四看教师的学案备课。评课的时候,一看教师是否遵循了模式,是否使用导学案上课,是否充分使用和调动了小组,是否组织了当堂达标测评,严格规定“讲”绝对不超过10分钟;二看学生的学习状态、课堂气氛,是否有走神、打瞌睡精力不集中,或者假学、伪学现象;三看教师是否注重学习方法,关注学习过程,严禁教师上课“对答案”,严谨用标准答案囚禁学生的思维。

6、东营小学张宏伟:

综合评价:

行仁庄金英老师和大罗村王雪童老师的两节课各有特色,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干净,即老师的授课语言较为简洁明了,无多余的语言,无反复的重复语言,无一些口头语,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分别评价:

1. 行仁庄金英老师的课干净活泼有力,在老师的引导下,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兴趣高,整堂课下来,学习效果非常显著。

金英老师在课堂上很是细心,能抓住关键性的问题及时追问,以突破难点,并能抓住课堂随机问题进行教学,将各科知识融在一起,体现老师的综合素质之强。

2. 王学童老师的课干净、稳中有序,老师的亲和力很强,整堂课下来,给人的感觉是稳中有序、有条不紊,教学效果很不错。

但在课上应让学生多动起来,多参与。

7、主持人:

高效课堂有一个课堂效益公式:1×?=效益。“1”即教师,并假定为“恒数”,那么学生即为“?”,学生投入多少状态的“?”,即收获正倍或负倍的效益。因此,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效果才能好起来!

另外,要利用好双色笔。独学时用蓝或黑颜色的笔,对学和群学时用红笔订正错误及补充知识点。另外,到黑板展示时,白色粉笔与彩色粉笔穿插使用,让

学生清楚看到重点、难点、补充点。

8、东营小学于雪茹:

我建议:

1. 在高效课堂的形势下,我们应注重课堂上班级中学习小组的建设和利用,让学生能动起来,并且都能参与到课堂中来,学习中去。

2. 建立适当的评价机制,以达到高效课堂的高效目标。

3. 多关注班级中的学困生,好好利用小组,以达到“兵练兵、兵教兵、兵强兵”的效果。

9、主持人:

另外,教师上课要抓好小组学习、学生学习的即时性评价,一评知识,二评情感态度,三评行为习惯、动作语言。一定要记住:评价是武器。

(四)总结发言

主持人:中心校任志强老师全程参与了我们的教研活动,下面,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任老师做总结。

中心校任志强老师:

首先,通过参加新集镇的区域教研活动,我感觉到组织非常到位,充分体现了校长、教学领导对本次活动的高度重视,全体数学教师高涨的参与教研的热情。

其次,我通过听课,感到非常欣慰。作课教师非常不简单,有着深厚的知识底蕴,基本功扎实,整体素质较高,让我看到了教师的成长。

再有,就两节课的课堂教学而言,学生的兴趣浓厚,思维活跃,在教师的引导下总结、交流、探讨。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教师一步步设疑、启发、引导、提升。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在今后进行区域教研或者其他活动时,新接触学生沟通能力是一个关键。一是要抓住学生心理,二是要深入学生生活,三是要引用儿童语言。同时,要注意小组分工,不能让个别学生独霸舞台。教师的评价要到位、及时跟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主持人:

刚才,任志强老师做了指导性的评价,提出了具体的希望和要求。希望大家以本次活动为契机,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多动脑筋、多做研究,把校本教研和区域教研有机结合,扎实提高课堂教学和校本教研的实效性。

李炳亭先生对如何评价一堂课,好课具有什么特点,做过如下论述: 好课DNA :

1、自学的课:自主学习;

2、动静结合的课,三动:身、心、神俱动;

3、注重展示的课堂:大展示与小展示;

4、有这样流程的课:自学、展示、反馈 ;

5、师生相生的课堂:兵教兵、兵教官;

6、情感的课堂:不是参加葬礼,而是婚礼。

总之,只要是围绕“学习和学生”的课就是好课。

刚才大家针对这两节课都做了评价,谈出了自己的想法,通过大家的讨论交流,使我们对“如何评价一堂课”这一主题有了更深一步的思考。

在这里,我希望各位老师在今后的听课中注意以下问题,进而去客观、公正、全面地评价一节课,尤其是模式创新引领下的高效课堂:

观课时我们要看一看、听一听、转一转。看看是以教师为主体,还是以学生

为主体,看学生学习的过程、目标是怎样落实的,采取了何种检测手段?听听教师的引领、点拨与评价,听全体学生的讨论发言。到学生桌旁转一转,观察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答题、解题的思路。

除了看、听、转课堂,还要针对本节课“瞻前顾后”,即思课前、观课后、想课后。首先,向前看。透过这节课,看导学案的设计,看学生自学情况,看小组建设,看班级文化等。其次,课上。课上我们最先关注的是课堂的主角——学生,看他们的状态、表达的精彩、内容挖掘与生成,同时关注教师的引导与点拨、即时性评价,关注目标设计有效性课堂的实效等。还有就是课后。一节课40分钟在时间概念上结束了,但不代表这节课就此为止了。课后要跟踪,要反思,要拿出这节课不足之处的改进方案,可以发扬的亮点等。

可以说,我们今天的教学研讨是一次思想的碰撞,智慧的嫁接。在推进模式创新的今天,我们有必要进行课堂教学的研究,正确看待、审视今天的课堂。

新集镇地理位置相对比较偏远,但是我们有上级的指导和关怀,这是我们成长的阳光雨露。我们有扎根边远、献身农村的广大新集教师团队的辛勤耕耘,这是我们收获成功的源泉。我们坚信,新集镇会成为领导瞩目、同仁关注的焦点,在三河东南这片沃土,是我们绽放的舞台!今天的区域教研活动到这里告一段落,谢谢大家!

新集镇区域教研数学学科活动记录

时 间:2012年9月18日上午

地 点:三河市东营小学

参加人员:新集镇中心校任志强老师、新集镇六所小学相关领导及数学教师 研讨主题:如何评价一堂课

主 持 人:大罗村小学 赵立柏

活动过程:

一、作课:

第一节:四年级数学《复式条形统计图》 行仁庄小学 金英

第二节:六年级数学《分数乘法—解决问题》 大罗村小学 王雪童

二、教研活动:

(一)导语

主持人: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上午好! 按照教育局教研室的工作部署,今天新集镇六所兄弟学校在这里进行区域教研。感谢教研室给我们搭建这个展示、交流、研讨、学习的平台,感谢东营小学为我们提供活动场所,对中心校任志强老师亲临活动现场表示热烈的欢迎!

刚才,我们共同听了金英和王雪童两位老师的数学课,按照教研活动的程序安排,下面先请两位作课教师进行说课及教后反思,将设计理念、设计思路、环节安排向大家阐述一下,并反思一下刚才的课堂教学,回顾一下这节课的得与失。

(二)讲课教师说课及反思

行仁庄小学金英老师:

这节课是在单式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整个过程使学生亲身经历了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与表达的过程,从中体会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体现了课程标准所提出的“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通过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体验知识的发生和发展的过程”的新理念。在设计这节课时,主要突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教学贴近学生的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实际,因此教学时要把生活而且尽可能是学生熟悉的生活引进课堂,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来设计例题与练习,让学生从联系生活实际中学习新知。本节课设计了一道例题:“奥运会中美两国金牌数统计图”;两道练习:“某地城乡人口统计图”和“工厂车间男女员工人数统计图”。这些内容都跟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目的是让他们能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从而使学习变得更主动。这样一来,我们便能轻松地让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我想这也是数学的真谛所在。

二、学生为主体,老师是幕后引路人。这节课知识点较简单,学生比较容易掌握,因此,我为学生创造了很多的实践机会,比如让学生通过观察获取统计图的信息;通过学习例题,让学生全面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把一个不完整的复式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等等。这些既锻炼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又让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得到了培养。在这个过程中,老师是退居幕后的引路人,当他们学习的方向偏离轨道的时候,我便给他们送上一盏明灯,让他们能在数学海洋中顺利地扬帆启

航。

三、拓展应用,培养学生处理信息能力。在习题设计上,通过“某地城乡人口统计图”的问题,培养学生分析和制作复式统计图的能力。最后通过“工厂车间男女员工人数统计图”这一拓展练习,培养学生利用统计的知识,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课设计体现了新课程倡导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这一重要学习方式。尽管如此,这节课仍存在着一些遗憾:

首先,对学生的回答,评价不到位或较为单调,不能充分调动他们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尽管课前想了很多学生回答问题后的评价语言,但上课时却没能充分地运用出来。比如,有学生回答他在观察条形统计图之后获取了哪些信息,回答得很正确,而我只是对他说“好,坐下”,但没有及时表扬,而且没有进一步分析他的回答好或不足在哪里。这些恰恰又跟我的课堂应变能力不够强密切相关。当碰到学生的回答跟自己预设的有差别便有点心慌,不知该如何应对。由此一来,会给人一种操之过急的感受。

其次,语言魅力不够。其一,表现在过渡性语言用得不够到位。比如在学生说出把两个条件形统计图合在一起时我虽然进一步追问怎么合在一起,但这个问题因为在语言和语气上表达不到位,不仅没有引起学生思考的兴趣,反而给学生这个问题很难,不知怎么办的感觉,不能顺利地调动起学生上课的积极性,激发不了他们上课的热情。其二,表现在课堂交流上,语言还不够精练,有时还会重复用语。课堂语言是教师重要的武器,今后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形成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使得课堂教学变得更有效。

还有,不能较好调节自己的主观情绪。

教学中最忌的是心乱。然而,由于讲授这一课时是借班上的公开课,面对众多听课老师,学生又是陌生的,而且在课件演示的过程中一个合并的效果操作失误,没有体现出来。因此,我感到有些慌乱,加速了课堂进程,影响了学生的有效学习。因此“如何让课堂教学做到有效”将是我今后教学中要研究和践行的。 我反复地探索着如何上好这一堂课,在探索的道路上,感受最深的是我成长了,由过去一味地自己讲给学生听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转变为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放胆让他们通过自主实践、交流合作等方式掌握知识点,他们的学习也由被动变为主动,最难能可贵的是学生从中找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荷兰数学家弗赖登塔尔说过:“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把本人要学习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

正是这节课的精华与遗憾震撼着我,同时让我看到了数学教学中那条富有挑战性的路。如何能够合理运用教材,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他们主动参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并形成良好的情感、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这一切,任重而道远。矛盾使我成长着,探索则让我前进,我相信,只要付出热忱与真心,一切困难将会迎刃而解。 大罗村小学王雪童老师: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一单元分数乘法应用题第一课时:“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课本第14页例1,练习四第1——5题。

2、教材所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所学的分数乘法应用题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它是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在实际中的运用,同时还是学习“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以及今后学习较复杂的分数应用的基础。因此使学生掌握这种应用题的解答方法有重要的意义。

3、教学目标。

根据《大纲》的要求和教材特点,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根据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2)、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解题方法,能正确解答这类应用题。

(3)、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以主动参与数学活动。

4、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根据《大纲》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使学生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分析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思路是本节重点,其中分析数量关系,找准单位“1”是本节课的难点。

二、说教法。

俗话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为了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我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及分数应用题的特点,在教学中采用如下几点教法:

1、有目的的运用迁移规律,启发引导的方法组织教学,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概括,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采用“尝试教学法”,利用学生好奇心和求知心切的特点,让学生通过画线段直观上理解弄清数量关系,掌握例题的解题思路。然后通过各种形式的巩固练习,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三、说学法

叶圣陶先生的数学核心思想是:“教是为了不教。”这正体现了现代教学的目标不是使学生“学会”,而是让学生“会学”,也就是通过课堂教学教给学生正确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

本节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以下学法:学会通过画线段图、观察、分析、归纳最后概括出此类应用题的解答方法。掌握解题技能,发展智力,提高解题能力。

四、说教学程序

(一)、出示复习题

1、列式计算

①20的1/5是多少? ②6的3/4是多少? ③120的4/5是多少?

师:都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

小结: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请选择你感兴趣的信息读一读,找出单位“1”。再说说你自己对这条信息的理解。

①地理:陆地面积的占地球总面积的3/10. 生理:成人头部的长度约占身高的2/15. 动物:海狮的寿命是海象的3/4.

揭题:生活中很多知识都与我们学习的分数乘法有关,今天就用所学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复习,使学生唤起回忆,巩固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沟通新知识,为学好分数应用题打下好的基础。)

(二)探究新知

据统计,2003年世界人均耕地面积为2500㎡,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仅占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2/5 。我国人均耕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1)学生读题,找出题中的已知条件和要解决的问题;

(2)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

提问:应重点抓住哪个已知条件分析?(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仅占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 2/5)想一想,“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仅占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是把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看成单位“1”,把单位“1”平均分成5份,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占这样的2份。)

(3)画线段图分析

A 、先画一条线段表示出单位“1”,提问学生是多少平方米?

B 、再把单位“1”平均分成5份,提问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占几份?

C 、最后标出所要求的问题。

边指导学生画线段图边板书:

【温馨提示】画图要求:(1)用直尺或三角板,铅笔画图;(2)一般情况上面标“数量”,下面标“分率”。

(4)尝试解答。

提问:想一想,要求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就是求谁的几分之几是多少?(2500的2/5是多少)根据以上数量之间的关系,这道题应该怎样列式?学生独立解答。

板书: (一) 2500×2/5=1000(㎡)

并请学生说说这个算式表达的含义(先把2500平均分成5份,再求这样的2份是多少。也就是求2500的2/5是多少。)

想一想,还有其它方法吗?

(二) 2500÷5×2=1000(㎡)

答:我国人均耕地面积是1000平方米。

2、小结:知道一个数并求它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像这样的问题,就可以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用乘法解答.

3、指导学生看书,并进行国情教育。

“世界人均耕地面积为2500㎡,而我国人均耕地面积才1000㎡。”说说看到这句. (通过画线段图,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弄清数量关系,让学生自己去找出题中的“单位1”,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发现知识的规律,特别是差生,先让他们发表见解,给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学生尝试独立解答同样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利用“反馈信息”,教师进行精讲小结,归纳,解决疑难,揭示解题方法。)

(三)巩固练习

1、做教科书第14页“做一做”第1、2题。

2、做练习四的第1.4.5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解题方法。)

教学反思:

分数应用题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大难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引导学生正确分析、解答分数应用题,对于巩固和提高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技巧和能力都有积极的意义。学好分数应用题,将使学生开阔视野,拓宽思路,既能熟

悉和掌握各种类型分数应用题的内容、特点、数量关系和解答方法,也能提高解答各类复杂分数应用题的应变能力。

学好应用题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是学生学习分数应用题的起始内容,是学习分数应用题的基础,在本课教学中,我努力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从生活入手学数学。

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在教学的一开始,我就改变由复习旧知引入新知的传统做法,直接取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班级的人数引出题目,再让学生介绍本班的情况,引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已的身边,在生活中学数学,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

二、关注过程,让学生获得亲身体验。

教学中,为让学生认识解答分数乘法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时,我故意不作任何说明,通过省略题中的一个已知条件,让学生发现问题,亲自感受应用题中数量之间的联系,想方设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规律。从而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并归纳出:解答分数乘法应用题的关键是从题目的关键句找出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

我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对比,亲自感受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从而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准确把握自己的地位, 真正把自己当成了学生学习的帮助者、激励者和课堂生活的导演,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生本主义教育思想。

(三)集体研讨

1、主持人:

教学反思是目前的流行语,是老师们重要的行走方式和成长途径,我记得有人说过:经验+反思=成长。一个人只有在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反思,才能不断成长、提高、进步。只有经过反思,才能使原始的经验不断处于被审视、被修正的思维加工中,这样的经验才会得到提炼和升华。

刚才,两位老师进行了说课和教学反思,让我们听课人对她们的环节设计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一段时间以来,小学教研室把区域教研作为重点工作,并进行了周密的安排部署。区域教研,以研讨主题为切入点,以课堂教学为落脚点,通过探讨,实现了校际交流和双赢。 在这个舞台上,教师们更新了观念,学到了方法,积累了经验,丰富了阅历,逐渐地成长起来。

我们这次数学学科的研讨主题是“如何评价一堂课”,刘庆济校长和我沟通,确定这个主题主要是为将来的省、市教学评估做铺垫,确保学校教研活动的开展。另外,这个主题有着很强的开放性、可操作性,在模式创新如火如荼的今天,深入研讨这个主题,对我们的高效课堂建设能够起到很好的助推作用。

下面请大家围绕活动主题,结合两位老师课堂教学实际,以自己独特的视角,从不同角度对课进行评价,理论、观点要与具体教学环节、现象有机结合。希望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争取把研讨活动推向深入,达到高潮,做到“研有所获,研有所用,研有所长”,充分体现研讨的实效性。由于我们来自不同学校,在您发言前先请进行一下简单的自我介绍。

2、孟辛庄小学王宏堡:

我认为,首先看这两节课在学案设计上是否遵循了学案的特点,即:问题探究是学案的关键;知识整理是学案的重点;思考探究是学案的特色;巩固练习是

学案的着力点。

其次,是否体现以下原则:问题化、参与化、方法化、层次化、个性化。

3、主持人:

大部分老师在上公开课时,往往忽视学困生。其实,我们应该关注学生弱势群体,从最后一名学生做起,人人成才谓成功,唯有“水涨”才能 ““船高”。

4、新集小学朱银磊:

对行仁庄小学金英老师课的评价:

金英老师的课从总体上看是成功的,教师素质较高,思维清晰,课堂应变能力强,教学环节设计巧妙,问题设置有效,课堂氛围较好,完成了预定教学任务。稍微有些不足的是高效课堂所提倡的小组学习没有很好使用。

对大罗村小学王雪童老师课的评价:

王雪童老师教态自然,声音有亲和力,课件制作精美,但由于本课是一节复习课,而且知识点较简单,当堂的教学任务虽然完成的很好,但学生的积极性没有被充分调动,整个课堂很平淡,没有高潮。

5、主持人:

关于高效课堂,我们要以学生的“学”评价教师的“教”。让学生学会的课才叫好课,让学生学会的老师才叫好老师。 “三看”学生:自主的程度、合作的效度、探究的深度。“四看”教师:一看课中是否坚持了“学生中心”;二看是否依据模式备课、上课;三看是否体现了三维目标,培养了学习能力;四看教师的学案备课。评课的时候,一看教师是否遵循了模式,是否使用导学案上课,是否充分使用和调动了小组,是否组织了当堂达标测评,严格规定“讲”绝对不超过10分钟;二看学生的学习状态、课堂气氛,是否有走神、打瞌睡精力不集中,或者假学、伪学现象;三看教师是否注重学习方法,关注学习过程,严禁教师上课“对答案”,严谨用标准答案囚禁学生的思维。

6、东营小学张宏伟:

综合评价:

行仁庄金英老师和大罗村王雪童老师的两节课各有特色,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干净,即老师的授课语言较为简洁明了,无多余的语言,无反复的重复语言,无一些口头语,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分别评价:

1. 行仁庄金英老师的课干净活泼有力,在老师的引导下,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兴趣高,整堂课下来,学习效果非常显著。

金英老师在课堂上很是细心,能抓住关键性的问题及时追问,以突破难点,并能抓住课堂随机问题进行教学,将各科知识融在一起,体现老师的综合素质之强。

2. 王学童老师的课干净、稳中有序,老师的亲和力很强,整堂课下来,给人的感觉是稳中有序、有条不紊,教学效果很不错。

但在课上应让学生多动起来,多参与。

7、主持人:

高效课堂有一个课堂效益公式:1×?=效益。“1”即教师,并假定为“恒数”,那么学生即为“?”,学生投入多少状态的“?”,即收获正倍或负倍的效益。因此,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效果才能好起来!

另外,要利用好双色笔。独学时用蓝或黑颜色的笔,对学和群学时用红笔订正错误及补充知识点。另外,到黑板展示时,白色粉笔与彩色粉笔穿插使用,让

学生清楚看到重点、难点、补充点。

8、东营小学于雪茹:

我建议:

1. 在高效课堂的形势下,我们应注重课堂上班级中学习小组的建设和利用,让学生能动起来,并且都能参与到课堂中来,学习中去。

2. 建立适当的评价机制,以达到高效课堂的高效目标。

3. 多关注班级中的学困生,好好利用小组,以达到“兵练兵、兵教兵、兵强兵”的效果。

9、主持人:

另外,教师上课要抓好小组学习、学生学习的即时性评价,一评知识,二评情感态度,三评行为习惯、动作语言。一定要记住:评价是武器。

(四)总结发言

主持人:中心校任志强老师全程参与了我们的教研活动,下面,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任老师做总结。

中心校任志强老师:

首先,通过参加新集镇的区域教研活动,我感觉到组织非常到位,充分体现了校长、教学领导对本次活动的高度重视,全体数学教师高涨的参与教研的热情。

其次,我通过听课,感到非常欣慰。作课教师非常不简单,有着深厚的知识底蕴,基本功扎实,整体素质较高,让我看到了教师的成长。

再有,就两节课的课堂教学而言,学生的兴趣浓厚,思维活跃,在教师的引导下总结、交流、探讨。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教师一步步设疑、启发、引导、提升。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在今后进行区域教研或者其他活动时,新接触学生沟通能力是一个关键。一是要抓住学生心理,二是要深入学生生活,三是要引用儿童语言。同时,要注意小组分工,不能让个别学生独霸舞台。教师的评价要到位、及时跟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主持人:

刚才,任志强老师做了指导性的评价,提出了具体的希望和要求。希望大家以本次活动为契机,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多动脑筋、多做研究,把校本教研和区域教研有机结合,扎实提高课堂教学和校本教研的实效性。

李炳亭先生对如何评价一堂课,好课具有什么特点,做过如下论述: 好课DNA :

1、自学的课:自主学习;

2、动静结合的课,三动:身、心、神俱动;

3、注重展示的课堂:大展示与小展示;

4、有这样流程的课:自学、展示、反馈 ;

5、师生相生的课堂:兵教兵、兵教官;

6、情感的课堂:不是参加葬礼,而是婚礼。

总之,只要是围绕“学习和学生”的课就是好课。

刚才大家针对这两节课都做了评价,谈出了自己的想法,通过大家的讨论交流,使我们对“如何评价一堂课”这一主题有了更深一步的思考。

在这里,我希望各位老师在今后的听课中注意以下问题,进而去客观、公正、全面地评价一节课,尤其是模式创新引领下的高效课堂:

观课时我们要看一看、听一听、转一转。看看是以教师为主体,还是以学生

为主体,看学生学习的过程、目标是怎样落实的,采取了何种检测手段?听听教师的引领、点拨与评价,听全体学生的讨论发言。到学生桌旁转一转,观察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答题、解题的思路。

除了看、听、转课堂,还要针对本节课“瞻前顾后”,即思课前、观课后、想课后。首先,向前看。透过这节课,看导学案的设计,看学生自学情况,看小组建设,看班级文化等。其次,课上。课上我们最先关注的是课堂的主角——学生,看他们的状态、表达的精彩、内容挖掘与生成,同时关注教师的引导与点拨、即时性评价,关注目标设计有效性课堂的实效等。还有就是课后。一节课40分钟在时间概念上结束了,但不代表这节课就此为止了。课后要跟踪,要反思,要拿出这节课不足之处的改进方案,可以发扬的亮点等。

可以说,我们今天的教学研讨是一次思想的碰撞,智慧的嫁接。在推进模式创新的今天,我们有必要进行课堂教学的研究,正确看待、审视今天的课堂。

新集镇地理位置相对比较偏远,但是我们有上级的指导和关怀,这是我们成长的阳光雨露。我们有扎根边远、献身农村的广大新集教师团队的辛勤耕耘,这是我们收获成功的源泉。我们坚信,新集镇会成为领导瞩目、同仁关注的焦点,在三河东南这片沃土,是我们绽放的舞台!今天的区域教研活动到这里告一段落,谢谢大家!


相关文章

  • 数学优秀教研组评比发言稿
  • 尊敬的领导,各位评委: 上午好!数学组在教导处的正确领导下,在大家齐心协力的努力下,已圆满完成了本学年度中计划中的任务,下面我就工作中的方方面面向大家做一个汇报,请你给予评价和指点. 我将从以下10各维度对数学组的教研工作作如下梳理, 凡遇 ...查看


  • 优秀教研组自评报告
  • 优秀教研组自评报告 数学学科是我校的建设学科之一,数学教研组建设也是我校的重点工作之 一.在校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在教研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数学教研组进一步强化研究.实践.反思.管理的功能,坚定地走教研兴学的路子,群策群力,做好教导处布置 ...查看


  • 个人教研工作总结定稿1.6
  • 站稳讲台,争做一名有操守有追求的数学教研员 --2013年个人教研工作总结 感谢大家给我这个机会,让我能对自己一年来的工作进行简要的回顾与反思.站在年末岁尾的小寒时节回首2013,充实而忙碌的一年转瞬即逝.做为一名中学数学教研员,一年来,我 ...查看


  • 根据本校情况设置校本研修的目标和内容
  • 根据本校情况设置校本研修的目标和内容,并写出论证报告 我所在的中学是一所充满活力的年轻学校,根据我们学校的实际情况,设置切实可行的校本研修的内容和目标. 一.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 本课题研究以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为根本,以转变教师教育观念为重点, ...查看


  • 数学学科发展目标
  • 数学学科发展目标 三年级数学教研组 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以及我组数学教育的实际情况,我们将在:课程实施.课程建设.资源建设.课程评价.教师发展等几方面制定发展目标.希望通过这些发展目标的实施,加强数学学科基础建设,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 ...查看


  • 2016年武侯区小学教学常规管理检查办法
  • 2016年武侯区小学教学常规管理检查 评比办法 一.检查时间 2016年4月起至2016年11月止.各检查小组根据组内成员实际情况自行安排检查时间,但不早于2016年4月,不晚于2016年11月. 二.检查成员构成及分组 检查工作由15个检 ...查看


  • 二〇一一年四月二十九日
  • 2011 4 总第一百十二期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 上海市中小学(幼儿园)课程改革委员会办公室 二〇一一年四月二十九日 本 期 要 目 专讯  金山区"课程与教学"跟踪调研回眸  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市小学 ...查看


  • 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实施方案
  • "国培计划(2013)"--示范性远程培训项目 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实施方案 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 为贯彻十八大提出的"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完善教育体系"的精神, ...查看


  • 景庄小学数学教研组活动制度
  • 景庄小学数学教研组活动制度 为了加强学科教研组的建设,充分发挥教研组的作用,促使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现就教研组的性质.职能.工作任务等方面提出以下几点. 一.性质与职责 小学教研组是学校组织学科教学研究和教学业务管理的基层单位.它在学校工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