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三门峡环境问题的调查研究报告的
环境影响报告书
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
2012年11月20日
目录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建设项目概况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工程分析 建设项目所在地环境概况 环境影响预测及评价 评价结论
第一章 总则
1.1项目由来
㈠背景及由来
㈡基本情况
三门峡地处豫、晋、陕三省交界处,东与洛阳市为邻,南依伏牛山与南阳市相接,西望古城长安,北隔黄河与三晋呼应,是历史上三省交界的经济、文化中心。
1.2评价目的
黄河治理开发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是1984年国家计委批复的《修定黄河治理开发规划任务书》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及《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的规定,江河治理开发工程应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或报告表。
黄河治理开发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任务和目的是,分析总结30多年来黄河治理开发建设所带来的环境变化,针对修订规划方案实施后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产生的影响进行预测和评价,使有利影响得到合理利用,不利影响得到减免或改善,为规划方案论证和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1.3编制依据
㈠法律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
2.《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办法》
3.《修订黄河治理开发规划任务书》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
5.《修订黄河治理开发规划》(包括黄河下游防洪、减淤,黄河干流工程布局、主要支流开发治理、黄河水资源利用、保护及南水北调中线、西
线等规划报告或规划意见)。
6.国家和流域内各省(区)、市环境保护法规、标准及文件等。
㈡规划简况
1954年,在中央和国务院的关怀下,编制了《黄河综合利用规划技术经济报告》,1955年全国人大一届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根治黄河水害和开发黄河水利的综合规划的决议》。在下游防洪问题上,三次加高加固了堤防和险工,进行了河道整治,开辟了北金堤和东平湖滞洪区,修建了三门峡、陆浑等干支流水库,初步形成了上拦下排,两岸分滞的防洪工程体系;在干流除按原规划建成了刘家峡、青铜峡、三盛公和三门峡四座水利枢纽外,还增建了盐锅峡、八盘峡、天桥三座电站;龙羊峡水库正在建设中,并于1987年10月开始蓄水发电。此外,还建成141座大中型支流水库,一大批供水和灌溉工程。黄河水资源的利用率已达到46.7%。现在全河灌溉面积已由1949年的1200万亩,扩大到8000万亩,并五次向天津送水19亿立方米。在黄土高原区广泛开展了水土保持工作,初步治理面积10万平方公里,不少地区已经初步解决了温饱问题,入黄泥沙也有所减少。
三门峡水库有不了忽视的防汛作用。三门峡水库的防汛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按小浪底水库的设计要求,只有当位于河南境内的小浪底、三门峡、故县、陆浑水库“四库联调”时,黄河下游才能达到千年一遇的防洪标准;二是当黄河下游发生严重凌情时,需要三门峡与小浪底水库联合控制,三门峡水库需要滞蓄20亿立方米的水量
在水少沙多,严重干旱缺水,且水土流失严重的支流修建一大批大、中、
小水库并加强水土保持工作。如河龙区间的16条支流,拟建五圪堵大型水库和47座中小型水库。并采取坡地改梯田;塬面修条田、埝地;荒地;荒坡沟谷植树种草,沟头塬边修防护工程;沟壑修谷坊,打坝淤地,封山育林育草,退耕还林还草等水土保持措施。
1.4评价的标准
1.5评价因子以及评价等级的确定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规定,本项目的水质特点以及三门峡库区干流段的污染情况得出在汛期和非汛期,有机物和重金属是污染的主要因素。
1.6评价的范围
对黄河三门峡水库不同运行期水温状况进行评价以及部分污染物进行评价。
1.7评价的重点
1.8环境保护目标
1.9周围的环境概述
1.9.1地理位置 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区东北部。它北邻山西省,西邻陕西省,被人们称为豫西“金三角”。
1.9.2水文
流域内径流、泥沙,水温水位,冰情等多年统计资料,年实际变化与年内分配,级值分布;径流及洪水成因与特性;泥沙颗粒组成,矿物成分等。重点调查龙羊峡,刘家峡,三门峡和支流已建大型水库,下游主要
控制断面洪水,冰情,水温,径流分配,泥沙冲淤等的变化情况。
1.9.3气侯
流域的主要气候特征:湿度、温度、霜冻、风速风向等要素的多年统计资料及极值分布。重点是灾害性气候(旱、洪、涝等)和已建大型水库和灌区周围的气候变化。
1.10社会经济状况
今年以来,三门峡市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强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经济社会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前三季度,全市实现生产总值288.18亿元,同比增长16.7%,高出全省平均水平2.7个百分点,增速居全省第一位;全市地方财政收入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6.16亿元,增长40.9%,总量居全省第9位,增幅居全省第一位。
1.11环境背景质量情况
1.12污染源和生态环境工程行为
1.13相关发展规划
三门峡天鹅湖城市湿地公园位于三门峡市东西城之间的生态区。东起209国道,西至沿黄观光路与快速通道交叉口,南临快速通道,北到沿黄河的观光路和黄河滩涂(318淹没线以上)。总面积约568 hm2,其中陆地面积约368 hm2,水域面积约200 hm2。区域内地形主要以黄土台地和黄河湿地。
1.14生态环境状况
1.15工程及污染源分析
1.15.1拟建项目工程概况
拟建工程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以及噪声必须加以治理,
确保达标排放,废渣的排放也要妥善处置,防止给周围环境造成污染。工艺上实行清污分流,提高水的循环利用率,尽量减少污水产生量,同时确保污水处理效果。
建设一所较大容量的污水处理厂,将周围所有居民的生活污水,农业污水以及工业废水汇入其中,进行处理。
1.15.2老污染源情况
1.15.3工程分析
1.15.4污染源分析
1.15.5征地及拆迁情况
1.16环境质量与生态现状的评价
1.17评价内容与评价重点
本次评价的主要内容有:
(1)工程分析;
(2)项目周围地区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3)环境影响预测及评价;
(4)环保治理措施评述;
(5)环境经济损益分析;
(6)总量控制;
(7)公众参与;
(8)环境管理与环境监测等。
(9)环境影响识别
其中以工程分析、环境影响预测及评价、环保治理措施评述为本次评价的重点
第二章 建设项目概况
2.1 项目名称及建设地点
(1)项目名称:三门峡污水处理厂
(2)建设性质:改建
(3)建设地点:原三门峡污水处理厂
2.2 项目规模及总投资
在对三门峡污水处理厂现有厂房、设备进行彻底检修和整改的基础上,对其处理后的物质进行再次加工利用,使其成为化肥。
2.3 劳动定员及工作制度
(1)劳动定员:项目建成后企业定员职工150人。
(2)工作制度:全年工作日为250天。
三门峡污水处理厂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第三章 工程分析
3.1 生产工艺流程简述
污水处理工艺采用:预处理+A/A/O二级生化处理+消毒处理工艺;
污泥处理工艺采用:重力浓缩+中温一级厌氧消化+机械脱水工艺;
除臭处理工艺采用:离子除臭及生物除臭两种处理工艺。
三门峡污水处理厂工艺流程图
设计进水水质:
COD 480mg/L BOD 240 mg/L
SS 300 mg/L NH4+-N 45 mg/L
TP 6 mg/L TN 65 mg/L
PH = 8 水温≥14℃
出水水质标准(GB18918-2002一级标准B标准): COD ≤60 mg/L BOD ≤20 mg/L SS ≤20 mg/L TN ≤20mg/L NH4+-N ≤8 mg/L TP ≤1.0mg/L
PH = 6-9.0 粪大肠菌群≤10000个/L 3.2主要工艺设备
第四章 建设项目所在地环境概况
4.1 地理位置及交通
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区东北部。它北邻山西省,西邻陕西省。 4.2 自然环境概况 4.2.1水文
流域内径流、泥沙,水温水位,冰情等多年统计资料,年实际变化与年内分配,级值分布;径流及洪水成因与特性;泥沙颗粒组成,矿物成分等。重点调查龙羊峡,刘家峡,三门峡和支流已建大型水库,下游主要控制断面洪水,冰情,水温,径流分配,泥沙冲淤等的变化情况。 4.2.2气侯
流域的主要气候特征:湿度、温度、霜冻、风速风向等要素的多年统计资料及极值分布。重点是灾害性气候(旱、洪、涝等)和已建大型水库和灌区周围的气候变化。 4.3 空气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4.3.1 现状监测 (1)监测布点
根据拟建项目工程废气的污染特征,结合厂址周围自然环境和居民区分布情况,本次空气环境监测仅在评价区域内至少布设6个环境空气监测点,布点位置在厂区主导风向下风向,居民区和厂区等敏感点附近周围四个点
(2)监测项目、采样时间及分析方法 4.3.2现状评价
评价方法:采用单因子指数法进行评价.
表4-1 地表水环境评价标准值 (单位:mg/l,pH除外)
4.4 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4.4.1 现状监测 1、监测断面的设置
为了解纳污水体岑港河的水质现状,本次评价在岑港河布设了三个监测断面,各监测断面的设置情况见表4-3,具体位置详见附图三。 2、监测项目
监测项目:pH、总悬浮物、BOD5、CODcr、挥发酚、DO、硫化物。 监测分析方法:见表4-4。
表4-3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监测项目分析方法(摘录)
表4-4 地表水环境监测统计及评价结果表
第五章 环境影响预测及评价
5.1 地表水环影响预测及评价
根据排水特征,本次地表水环境预测评价选取污染因子BOD5、CODcr作为预测因子。 5.1.2 预测时段 5.1.3 预测范围 5.1.4 预测模式
采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2-9.3)中推荐的S-P混合衰减模式进行预测。预测模式如下:
CC0exp(K1
X86400u
)
C0(CPQPCnQn)/(QpQn)
式中:C——预测浓度值,mg/l;
C0——完全混合浓度值,mg/l; CP——污染物排放浓度值,mg/l; Cn——污染物水域现状值,mg/l; Qp——污水排放量,m3/s; Qn——河流流量,m3/s; X——预测距离,m; K1——河流耗氧系数,1/d; u——河流流速,m/s; 混合过程段的长度由下式估算: L=1.8BU/〔4H(gHI)1/2〕 式中:L——混合过程段的长度,m;
g—— 重力加速度,m/s2;
U —— 纵向断面平均流速,m/s; H —— 平均水深,m; B —— 河流宽度,m; I —— 水力坡降,m/m。 5.1.5 参数选取
(1)污染源强:见表5-1。
5.2评价的方法和步骤 5.2.1环境影响识别
环境影响识别是在环境本底和环境现状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工程、工程群的特性和区域环境特点,初选环境因子。根据有关专家经验,可从下列环境因子中初选一部或大部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5.2.1.1自然环境
(1)区域气候:气温、降水、蒸发、温度、风、雾等; (2)水文:水位、水深、流量、流速、水面面积、含沙量等; (3)泥沙:淤积、冲刷等; (4)水温:水温结构、下泄水温等;
(5)水质:有机质、有毒有害物质、营养物质等; (6)环境地质:诱发地震、岸边稳定、渗漏等; (7)土壤环境:土壤肥力、土壤侵蚀、土壤盐渍化等;
(8)陆生植物:森林、经济林、草场、珍稀植物等; (9)陆生动物:野生动物、珍稀动物等; (10)水生生物:鱼类、珍稀水生生物等。 5.2.1.2社会环境
(1)人群健康:自然疫源性疾病、虫媒传染病、介水传染病、地方性疾病等;
(2)社会经济:工业、农业、交通运输、矿藏开发、移民安置、土地利用、人口分布、生产力布局、城镇建设等;
(3)景观与文物:风景名胜、文物古迹、自然保护区、疗养区、旅游区等。
黄河流域治理开发规划影响评价工作量大,人力、物力和财力有限,认真细致地做好环境影响识别工作,可以抓住工作重点,减少不必要的工作量,做到事半功倍。
第六章 评价结论
6.1 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
评价范围内各监测断面上硫化物、DO、挥发酚、pH值四项污染指标现状监测值均符合所执行的标准,没有超标,SS和COD在上游100米和下游1500米处的污染指标现状监测值均符合所执行的标准,而在500米处的污染指标现状监测值超过所执行的标准,BOD则在三个监测断面均超标。说明评价区域地表水环境质量较差。主要是因为原横峰造纸厂仍在生产,废水处理排放不达标造成的。 6.2结论
综上所述,根据环境影响预测结果,对比无工程时或前一阶
段时的环境状况,结合国家和地方颁发的各项环境质量标准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拟定减免或改善不利影响的对策和措施,推荐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统一、协调的规划方案和对策措施。工程或工程群的综合评价方法有矩阵分析法、影响分级权重法、环境质量指标法等。这些方法是在吸收、消化国外综合评价方法及国内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评价水平提出的。黄河流域规划的综合评价方法,可在这些方法的基础上,结合东江流域规划环评的经验和本流域的特性,在实践中总结提高。
关于三门峡环境问题的调查研究报告的
环境影响报告书
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
2012年11月20日
目录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建设项目概况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工程分析 建设项目所在地环境概况 环境影响预测及评价 评价结论
第一章 总则
1.1项目由来
㈠背景及由来
㈡基本情况
三门峡地处豫、晋、陕三省交界处,东与洛阳市为邻,南依伏牛山与南阳市相接,西望古城长安,北隔黄河与三晋呼应,是历史上三省交界的经济、文化中心。
1.2评价目的
黄河治理开发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是1984年国家计委批复的《修定黄河治理开发规划任务书》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及《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的规定,江河治理开发工程应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或报告表。
黄河治理开发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任务和目的是,分析总结30多年来黄河治理开发建设所带来的环境变化,针对修订规划方案实施后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产生的影响进行预测和评价,使有利影响得到合理利用,不利影响得到减免或改善,为规划方案论证和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1.3编制依据
㈠法律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
2.《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办法》
3.《修订黄河治理开发规划任务书》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
5.《修订黄河治理开发规划》(包括黄河下游防洪、减淤,黄河干流工程布局、主要支流开发治理、黄河水资源利用、保护及南水北调中线、西
线等规划报告或规划意见)。
6.国家和流域内各省(区)、市环境保护法规、标准及文件等。
㈡规划简况
1954年,在中央和国务院的关怀下,编制了《黄河综合利用规划技术经济报告》,1955年全国人大一届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根治黄河水害和开发黄河水利的综合规划的决议》。在下游防洪问题上,三次加高加固了堤防和险工,进行了河道整治,开辟了北金堤和东平湖滞洪区,修建了三门峡、陆浑等干支流水库,初步形成了上拦下排,两岸分滞的防洪工程体系;在干流除按原规划建成了刘家峡、青铜峡、三盛公和三门峡四座水利枢纽外,还增建了盐锅峡、八盘峡、天桥三座电站;龙羊峡水库正在建设中,并于1987年10月开始蓄水发电。此外,还建成141座大中型支流水库,一大批供水和灌溉工程。黄河水资源的利用率已达到46.7%。现在全河灌溉面积已由1949年的1200万亩,扩大到8000万亩,并五次向天津送水19亿立方米。在黄土高原区广泛开展了水土保持工作,初步治理面积10万平方公里,不少地区已经初步解决了温饱问题,入黄泥沙也有所减少。
三门峡水库有不了忽视的防汛作用。三门峡水库的防汛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按小浪底水库的设计要求,只有当位于河南境内的小浪底、三门峡、故县、陆浑水库“四库联调”时,黄河下游才能达到千年一遇的防洪标准;二是当黄河下游发生严重凌情时,需要三门峡与小浪底水库联合控制,三门峡水库需要滞蓄20亿立方米的水量
在水少沙多,严重干旱缺水,且水土流失严重的支流修建一大批大、中、
小水库并加强水土保持工作。如河龙区间的16条支流,拟建五圪堵大型水库和47座中小型水库。并采取坡地改梯田;塬面修条田、埝地;荒地;荒坡沟谷植树种草,沟头塬边修防护工程;沟壑修谷坊,打坝淤地,封山育林育草,退耕还林还草等水土保持措施。
1.4评价的标准
1.5评价因子以及评价等级的确定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规定,本项目的水质特点以及三门峡库区干流段的污染情况得出在汛期和非汛期,有机物和重金属是污染的主要因素。
1.6评价的范围
对黄河三门峡水库不同运行期水温状况进行评价以及部分污染物进行评价。
1.7评价的重点
1.8环境保护目标
1.9周围的环境概述
1.9.1地理位置 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区东北部。它北邻山西省,西邻陕西省,被人们称为豫西“金三角”。
1.9.2水文
流域内径流、泥沙,水温水位,冰情等多年统计资料,年实际变化与年内分配,级值分布;径流及洪水成因与特性;泥沙颗粒组成,矿物成分等。重点调查龙羊峡,刘家峡,三门峡和支流已建大型水库,下游主要
控制断面洪水,冰情,水温,径流分配,泥沙冲淤等的变化情况。
1.9.3气侯
流域的主要气候特征:湿度、温度、霜冻、风速风向等要素的多年统计资料及极值分布。重点是灾害性气候(旱、洪、涝等)和已建大型水库和灌区周围的气候变化。
1.10社会经济状况
今年以来,三门峡市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强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经济社会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前三季度,全市实现生产总值288.18亿元,同比增长16.7%,高出全省平均水平2.7个百分点,增速居全省第一位;全市地方财政收入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6.16亿元,增长40.9%,总量居全省第9位,增幅居全省第一位。
1.11环境背景质量情况
1.12污染源和生态环境工程行为
1.13相关发展规划
三门峡天鹅湖城市湿地公园位于三门峡市东西城之间的生态区。东起209国道,西至沿黄观光路与快速通道交叉口,南临快速通道,北到沿黄河的观光路和黄河滩涂(318淹没线以上)。总面积约568 hm2,其中陆地面积约368 hm2,水域面积约200 hm2。区域内地形主要以黄土台地和黄河湿地。
1.14生态环境状况
1.15工程及污染源分析
1.15.1拟建项目工程概况
拟建工程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以及噪声必须加以治理,
确保达标排放,废渣的排放也要妥善处置,防止给周围环境造成污染。工艺上实行清污分流,提高水的循环利用率,尽量减少污水产生量,同时确保污水处理效果。
建设一所较大容量的污水处理厂,将周围所有居民的生活污水,农业污水以及工业废水汇入其中,进行处理。
1.15.2老污染源情况
1.15.3工程分析
1.15.4污染源分析
1.15.5征地及拆迁情况
1.16环境质量与生态现状的评价
1.17评价内容与评价重点
本次评价的主要内容有:
(1)工程分析;
(2)项目周围地区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3)环境影响预测及评价;
(4)环保治理措施评述;
(5)环境经济损益分析;
(6)总量控制;
(7)公众参与;
(8)环境管理与环境监测等。
(9)环境影响识别
其中以工程分析、环境影响预测及评价、环保治理措施评述为本次评价的重点
第二章 建设项目概况
2.1 项目名称及建设地点
(1)项目名称:三门峡污水处理厂
(2)建设性质:改建
(3)建设地点:原三门峡污水处理厂
2.2 项目规模及总投资
在对三门峡污水处理厂现有厂房、设备进行彻底检修和整改的基础上,对其处理后的物质进行再次加工利用,使其成为化肥。
2.3 劳动定员及工作制度
(1)劳动定员:项目建成后企业定员职工150人。
(2)工作制度:全年工作日为250天。
三门峡污水处理厂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第三章 工程分析
3.1 生产工艺流程简述
污水处理工艺采用:预处理+A/A/O二级生化处理+消毒处理工艺;
污泥处理工艺采用:重力浓缩+中温一级厌氧消化+机械脱水工艺;
除臭处理工艺采用:离子除臭及生物除臭两种处理工艺。
三门峡污水处理厂工艺流程图
设计进水水质:
COD 480mg/L BOD 240 mg/L
SS 300 mg/L NH4+-N 45 mg/L
TP 6 mg/L TN 65 mg/L
PH = 8 水温≥14℃
出水水质标准(GB18918-2002一级标准B标准): COD ≤60 mg/L BOD ≤20 mg/L SS ≤20 mg/L TN ≤20mg/L NH4+-N ≤8 mg/L TP ≤1.0mg/L
PH = 6-9.0 粪大肠菌群≤10000个/L 3.2主要工艺设备
第四章 建设项目所在地环境概况
4.1 地理位置及交通
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区东北部。它北邻山西省,西邻陕西省。 4.2 自然环境概况 4.2.1水文
流域内径流、泥沙,水温水位,冰情等多年统计资料,年实际变化与年内分配,级值分布;径流及洪水成因与特性;泥沙颗粒组成,矿物成分等。重点调查龙羊峡,刘家峡,三门峡和支流已建大型水库,下游主要控制断面洪水,冰情,水温,径流分配,泥沙冲淤等的变化情况。 4.2.2气侯
流域的主要气候特征:湿度、温度、霜冻、风速风向等要素的多年统计资料及极值分布。重点是灾害性气候(旱、洪、涝等)和已建大型水库和灌区周围的气候变化。 4.3 空气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4.3.1 现状监测 (1)监测布点
根据拟建项目工程废气的污染特征,结合厂址周围自然环境和居民区分布情况,本次空气环境监测仅在评价区域内至少布设6个环境空气监测点,布点位置在厂区主导风向下风向,居民区和厂区等敏感点附近周围四个点
(2)监测项目、采样时间及分析方法 4.3.2现状评价
评价方法:采用单因子指数法进行评价.
表4-1 地表水环境评价标准值 (单位:mg/l,pH除外)
4.4 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4.4.1 现状监测 1、监测断面的设置
为了解纳污水体岑港河的水质现状,本次评价在岑港河布设了三个监测断面,各监测断面的设置情况见表4-3,具体位置详见附图三。 2、监测项目
监测项目:pH、总悬浮物、BOD5、CODcr、挥发酚、DO、硫化物。 监测分析方法:见表4-4。
表4-3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监测项目分析方法(摘录)
表4-4 地表水环境监测统计及评价结果表
第五章 环境影响预测及评价
5.1 地表水环影响预测及评价
根据排水特征,本次地表水环境预测评价选取污染因子BOD5、CODcr作为预测因子。 5.1.2 预测时段 5.1.3 预测范围 5.1.4 预测模式
采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2-9.3)中推荐的S-P混合衰减模式进行预测。预测模式如下:
CC0exp(K1
X86400u
)
C0(CPQPCnQn)/(QpQn)
式中:C——预测浓度值,mg/l;
C0——完全混合浓度值,mg/l; CP——污染物排放浓度值,mg/l; Cn——污染物水域现状值,mg/l; Qp——污水排放量,m3/s; Qn——河流流量,m3/s; X——预测距离,m; K1——河流耗氧系数,1/d; u——河流流速,m/s; 混合过程段的长度由下式估算: L=1.8BU/〔4H(gHI)1/2〕 式中:L——混合过程段的长度,m;
g—— 重力加速度,m/s2;
U —— 纵向断面平均流速,m/s; H —— 平均水深,m; B —— 河流宽度,m; I —— 水力坡降,m/m。 5.1.5 参数选取
(1)污染源强:见表5-1。
5.2评价的方法和步骤 5.2.1环境影响识别
环境影响识别是在环境本底和环境现状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工程、工程群的特性和区域环境特点,初选环境因子。根据有关专家经验,可从下列环境因子中初选一部或大部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5.2.1.1自然环境
(1)区域气候:气温、降水、蒸发、温度、风、雾等; (2)水文:水位、水深、流量、流速、水面面积、含沙量等; (3)泥沙:淤积、冲刷等; (4)水温:水温结构、下泄水温等;
(5)水质:有机质、有毒有害物质、营养物质等; (6)环境地质:诱发地震、岸边稳定、渗漏等; (7)土壤环境:土壤肥力、土壤侵蚀、土壤盐渍化等;
(8)陆生植物:森林、经济林、草场、珍稀植物等; (9)陆生动物:野生动物、珍稀动物等; (10)水生生物:鱼类、珍稀水生生物等。 5.2.1.2社会环境
(1)人群健康:自然疫源性疾病、虫媒传染病、介水传染病、地方性疾病等;
(2)社会经济:工业、农业、交通运输、矿藏开发、移民安置、土地利用、人口分布、生产力布局、城镇建设等;
(3)景观与文物:风景名胜、文物古迹、自然保护区、疗养区、旅游区等。
黄河流域治理开发规划影响评价工作量大,人力、物力和财力有限,认真细致地做好环境影响识别工作,可以抓住工作重点,减少不必要的工作量,做到事半功倍。
第六章 评价结论
6.1 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
评价范围内各监测断面上硫化物、DO、挥发酚、pH值四项污染指标现状监测值均符合所执行的标准,没有超标,SS和COD在上游100米和下游1500米处的污染指标现状监测值均符合所执行的标准,而在500米处的污染指标现状监测值超过所执行的标准,BOD则在三个监测断面均超标。说明评价区域地表水环境质量较差。主要是因为原横峰造纸厂仍在生产,废水处理排放不达标造成的。 6.2结论
综上所述,根据环境影响预测结果,对比无工程时或前一阶
段时的环境状况,结合国家和地方颁发的各项环境质量标准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拟定减免或改善不利影响的对策和措施,推荐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统一、协调的规划方案和对策措施。工程或工程群的综合评价方法有矩阵分析法、影响分级权重法、环境质量指标法等。这些方法是在吸收、消化国外综合评价方法及国内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评价水平提出的。黄河流域规划的综合评价方法,可在这些方法的基础上,结合东江流域规划环评的经验和本流域的特性,在实践中总结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