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方法及其作用分析.说明文阅读.考试作文写作要点

魏聪专用,不对外开放

描写方法及其作用分析 一、一般描写及其作用

 外貌描写(肖像描写)  语言描写(对话描写、独白、对白、群白、旁白)    动作描写(行动描写)  人物描写 神态描写:表情、情绪、动作    心理描写心理活动:我想…… 1、 一般描写   心理独白:心中想的自己说出来       自然景物描写   景物描写社会环境描写 场面描写   

2、作用分析:运用了描写,生动地刻画了(体现了)具体内容。 二、环境描写的作用 1、 为人物活动搭建舞台 2、 交代事情的起因或背景 3、 推动情节发展 4、 衬托人物形象(正衬、反衬) 5、 衬托人物情感 6、 渲染的气氛 7、 为下文写做铺垫(埋伏笔) 8、 环境描写结尾(深化中心) 三、多角度描写 1、 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1) 正面描写也叫直接描写, 就是对写作对象的直接描写。 侧面描写也叫间接 描写,就是通过描写旁人的反应,从侧面烘托出对象特点。 (2) 侧面描写的作用:采用了侧面描写的方法,通过描写,从侧面烘托了,使 写作对象的形象(特点)更加突出。 (更好的表现了) (3) 采用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正侧结合) 的方法, 既从正面描写了, 又从侧面描写了,正侧结合,使写作对象的形象(特点)更加突出(丰满) 。 2、 静态描写与动态描写 (1) 静态描写,描写静态下人或物的形貌、大小、颜色…… (2) 动态描写,描写人物的动作与动态变化,如动作、声音、变化过程…… 动态描写的作用:运用动态描写,描写了,使充满动感、形象生动。 (3) 以动写静: 运用以动写静的方法, 赋予静态的对象以动态, 生动地刻画了。 (4) 运用静态描写与生动描写相结合的方法,从静态的角度描写,又从动态的 角度描写,使的特点更加形象突出,动静结合,富有情趣。 3、 多角度 (1) 多感官描写,从觉,觉,觉对谁进行多角度描写,从觉的角度描写了,从 觉的角度描写了……使描写更加立体,细腻、生动地刻画了。 (2) 从色形味三方面描写了花的特点,使描写更加生动,突出、表达了。 4、 实写和虚写 (1) 实写就是写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人、事、景物,虚写就是写想象中的,

魏聪专用,不对外开放

魏聪专用,不对外开放

还未出现的人、事、景物。 (2) 虚写的作用 作者运用虚写的方法,通过想象,描写了,生动地表达了。 (3) 虚实结合的作用 运用虚实结合的方法,既实写了,又虚写了,更好地表达了。 (4) 5、 四、 说明文阅读 一、相关知识 1、 以说

明为主的文章叫说明文

事物说明文 说明文 事理说明文

2、 说明文是与生活最密切,使用最广泛,数量最多的文体。 二、说明内容 1、 说明中心=说明文主要内容=说明对象+说明对象特征 (1) 说明对象:文章在介绍“谁” ① 事物说明文:事物

事理 × ×的成因  ② 事理说明文 × ×的危害 × ×的方法 

△说明文标题可以直接以说明对象为标题 (2) 对象的特征 ① 外在特征:看得见 ② 内在特征:看不见(成因,因素……) △怎么样→为什么→有何用→怎么做 2、 题型 (1) 概括文章的说明中心(同上) △找全文中心句(段落中心句) (2) 说明文内容理解:几个特点、几类、几个原因、几个作用…… △答案在文段中 (3) 选择题:下列各项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全面准确理解文意 3、 中心句

标题 开头总写句  (1) 全文中心句 结尾总写句 中间概括上下内容的过渡句 

△如果没有则综合段落中心句自己概括

魏聪专用,不对外开放

魏聪专用,不对外开放

段首 段末  (2) 段落中心句 段中 自己概括 

三、说明顺序与总分结构 1、 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时间顺序时间顺序的顺序

 世纪年月日小时分秒 ……  早中晚 ……   时间词春夏秋冬 ……   雨前雨中雨后…… (1) 时间顺序    开始接着然后……    123…… 工序  先再 ……  地点变化 (2) 空间顺序 方位变化

(3)逻辑顺序 △作用:使说明调理便于读者理解文章内容 2、 总分结构(逻辑顺序) (1) 总分总;总分;分总 四、说明方法 1、 说明方法作用的分析 运用的说明方法, (作用)地说明了【说明内容(中心) 】 2、 常考的 (1)举例子:具体、可信(典型)地说明了。 (2)列数字(列数据) :简洁(简明) 、具体地说明了。 (3)打比方:生动、形象(通俗)地说明了。 (4)作比较:强调、突出地说明了。 (5)下定义:准确、科学(严谨)地说明了。 (6)分类别:准确、条理地说明了。 3、 不常考的 (1) 引用(报告、数据、名言、格言、诗歌、故事、传说……) ① 起说明作用,但无文采:可信的说明了。 ② 起说明作用,又有文采(谚语、诗句、故事、传说) 谚语、格言、诗句:可信地说明了,增添文采,使说明生动。 故事、传说:具体地说明了。增强了文章可读性,使说明生动。 ③ 不起说明作用(故事、传说) :增强了文章可读性,使说明生动。 (2) 摹状貌(描写) :生动形象地说明了。 (3) 列图表:直观地说明

了。 (4) 作诠释:解释说明了。

魏聪专用,不对外开放

魏聪专用,不对外开放

4、 下定义 (1) 定义=属性+属类 (2) 表述形式 ① 定义是属性的属类 ② 属性的属类叫定义 五、说明语言 1、 基本特点:准确性(科学性) (1) 谁的准确性:准确、客观地介绍,不能编造加工 (2) 确数和约数 确数:14 岁、23 米 约数:14 岁左右、大约 23 米 (3) 限制语和修饰语 限制语:几乎、之一、大约 修饰语:很、十分、特别(形容词) 2、 准确性考试 (1) 加点词“A”有何作用 “A”表时间、地点、处所、对象、范围、程度、数量、估计,意思是,准 确(限制、修饰)说明了,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2) 把“A”删去行不行,为什么 不行,因为“A”表时间、地点、处所、对象、范围、程度、数量、估计, 意思是,准确(限制、修饰)说明了,如果删去就变成,没有这种效果(与 事实不符) ,影响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3) 把“A”换成“B”行不行,为什么 ① 不行,因为“A”表时间、地点、处所、对象、范围、程度、数量、估 计,意思是,准确(限制、修饰)说明了,如果换成“B”就变成,没 有这种效果。 ② 行,因为“A”和“B”的意思都是,都能准确说明,把“A”换成“B” 不会影响说明语言准确性。 3、 说明语言风格 (1) 平实:列数据、作比较、分类别、下定义。

①描写 — —摹状貌  (2) 生动②修辞手法 — —打比方 ③引用诗句、故事、传说 

考试作文写作要点 一、用自己的好作文或准备的好素材扣题写作,不到不得已不写新作文。 二、选材不老套,能表达真情实感,不胡编、不虚假。 分) (3 三、运用细节描写来生动叙述。 四、注意点题、照应、首尾要电梯呼应,中间要突出扣题细节,写好点题句子。 五、中心先行,主题明确;思想正确,情感健康。结尾能用议论抒情突出中心。 分) (3 六、根据中心分析材料处理详略。 七、语言通畅优美,能运用修辞,使用一定叙述技巧。 分) (6 八、书写端正漂亮,标点正确,卷面整洁,一般 700~850 字,5~10 段。 分) (3

魏聪专用,不对外开放

魏聪专用,不对外开放

综合探究答题要点 一、准确理解材料,找到几个材料的中心话题(对象)找出与中心话题相关主要信息。 二、准确理解题目要求,找出题目中暗示的答题方式。 三、主要题型及答题方法 1、 主要信息概括 (1) 叙述性(新闻)概括事件 ① 何时何地谁干什么结果怎样(有何影响) ② 何时何地发生了什么结果怎样(有何影响) (2) 说明性(说明文)概括信息 ① 对象有何特点(作用) ②

现象成因是什么(有何危害……) ③ 方法(知识)内容是什么(怎么做) (3) 图表解释含义 2、 探究结论 (1) 概括性结论:概括材料的相关信息。 (2) 观点性结论(有何看法) :根据材料和题目中暗示的主流观点来分析。 (3) 建议性结论:针对材料中交待的问题现象提出相关建议。 3、 口语交际

魏聪专用,不对外开放

魏聪专用,不对外开放

描写方法及其作用分析 一、一般描写及其作用

 外貌描写(肖像描写)  语言描写(对话描写、独白、对白、群白、旁白)    动作描写(行动描写)  人物描写 神态描写:表情、情绪、动作    心理描写心理活动:我想…… 1、 一般描写   心理独白:心中想的自己说出来       自然景物描写   景物描写社会环境描写 场面描写   

2、作用分析:运用了描写,生动地刻画了(体现了)具体内容。 二、环境描写的作用 1、 为人物活动搭建舞台 2、 交代事情的起因或背景 3、 推动情节发展 4、 衬托人物形象(正衬、反衬) 5、 衬托人物情感 6、 渲染的气氛 7、 为下文写做铺垫(埋伏笔) 8、 环境描写结尾(深化中心) 三、多角度描写 1、 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1) 正面描写也叫直接描写, 就是对写作对象的直接描写。 侧面描写也叫间接 描写,就是通过描写旁人的反应,从侧面烘托出对象特点。 (2) 侧面描写的作用:采用了侧面描写的方法,通过描写,从侧面烘托了,使 写作对象的形象(特点)更加突出。 (更好的表现了) (3) 采用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正侧结合) 的方法, 既从正面描写了, 又从侧面描写了,正侧结合,使写作对象的形象(特点)更加突出(丰满) 。 2、 静态描写与动态描写 (1) 静态描写,描写静态下人或物的形貌、大小、颜色…… (2) 动态描写,描写人物的动作与动态变化,如动作、声音、变化过程…… 动态描写的作用:运用动态描写,描写了,使充满动感、形象生动。 (3) 以动写静: 运用以动写静的方法, 赋予静态的对象以动态, 生动地刻画了。 (4) 运用静态描写与生动描写相结合的方法,从静态的角度描写,又从动态的 角度描写,使的特点更加形象突出,动静结合,富有情趣。 3、 多角度 (1) 多感官描写,从觉,觉,觉对谁进行多角度描写,从觉的角度描写了,从 觉的角度描写了……使描写更加立体,细腻、生动地刻画了。 (2) 从色形味三方面描写了花的特点,使描写更加生动,突出、表达了。 4、 实写和虚写 (1) 实写就是写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人、事、景物,虚写就是写想象中的,

魏聪专用,不对外开放

魏聪专用,不对外开放

还未出现的人、事、景物。 (2) 虚写的作用 作者运用虚写的方法,通过想象,描写了,生动地表达了。 (3) 虚实结合的作用 运用虚实结合的方法,既实写了,又虚写了,更好地表达了。 (4) 5、 四、 说明文阅读 一、相关知识 1、 以说

明为主的文章叫说明文

事物说明文 说明文 事理说明文

2、 说明文是与生活最密切,使用最广泛,数量最多的文体。 二、说明内容 1、 说明中心=说明文主要内容=说明对象+说明对象特征 (1) 说明对象:文章在介绍“谁” ① 事物说明文:事物

事理 × ×的成因  ② 事理说明文 × ×的危害 × ×的方法 

△说明文标题可以直接以说明对象为标题 (2) 对象的特征 ① 外在特征:看得见 ② 内在特征:看不见(成因,因素……) △怎么样→为什么→有何用→怎么做 2、 题型 (1) 概括文章的说明中心(同上) △找全文中心句(段落中心句) (2) 说明文内容理解:几个特点、几类、几个原因、几个作用…… △答案在文段中 (3) 选择题:下列各项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全面准确理解文意 3、 中心句

标题 开头总写句  (1) 全文中心句 结尾总写句 中间概括上下内容的过渡句 

△如果没有则综合段落中心句自己概括

魏聪专用,不对外开放

魏聪专用,不对外开放

段首 段末  (2) 段落中心句 段中 自己概括 

三、说明顺序与总分结构 1、 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时间顺序时间顺序的顺序

 世纪年月日小时分秒 ……  早中晚 ……   时间词春夏秋冬 ……   雨前雨中雨后…… (1) 时间顺序    开始接着然后……    123…… 工序  先再 ……  地点变化 (2) 空间顺序 方位变化

(3)逻辑顺序 △作用:使说明调理便于读者理解文章内容 2、 总分结构(逻辑顺序) (1) 总分总;总分;分总 四、说明方法 1、 说明方法作用的分析 运用的说明方法, (作用)地说明了【说明内容(中心) 】 2、 常考的 (1)举例子:具体、可信(典型)地说明了。 (2)列数字(列数据) :简洁(简明) 、具体地说明了。 (3)打比方:生动、形象(通俗)地说明了。 (4)作比较:强调、突出地说明了。 (5)下定义:准确、科学(严谨)地说明了。 (6)分类别:准确、条理地说明了。 3、 不常考的 (1) 引用(报告、数据、名言、格言、诗歌、故事、传说……) ① 起说明作用,但无文采:可信的说明了。 ② 起说明作用,又有文采(谚语、诗句、故事、传说) 谚语、格言、诗句:可信地说明了,增添文采,使说明生动。 故事、传说:具体地说明了。增强了文章可读性,使说明生动。 ③ 不起说明作用(故事、传说) :增强了文章可读性,使说明生动。 (2) 摹状貌(描写) :生动形象地说明了。 (3) 列图表:直观地说明

了。 (4) 作诠释:解释说明了。

魏聪专用,不对外开放

魏聪专用,不对外开放

4、 下定义 (1) 定义=属性+属类 (2) 表述形式 ① 定义是属性的属类 ② 属性的属类叫定义 五、说明语言 1、 基本特点:准确性(科学性) (1) 谁的准确性:准确、客观地介绍,不能编造加工 (2) 确数和约数 确数:14 岁、23 米 约数:14 岁左右、大约 23 米 (3) 限制语和修饰语 限制语:几乎、之一、大约 修饰语:很、十分、特别(形容词) 2、 准确性考试 (1) 加点词“A”有何作用 “A”表时间、地点、处所、对象、范围、程度、数量、估计,意思是,准 确(限制、修饰)说明了,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2) 把“A”删去行不行,为什么 不行,因为“A”表时间、地点、处所、对象、范围、程度、数量、估计, 意思是,准确(限制、修饰)说明了,如果删去就变成,没有这种效果(与 事实不符) ,影响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3) 把“A”换成“B”行不行,为什么 ① 不行,因为“A”表时间、地点、处所、对象、范围、程度、数量、估 计,意思是,准确(限制、修饰)说明了,如果换成“B”就变成,没 有这种效果。 ② 行,因为“A”和“B”的意思都是,都能准确说明,把“A”换成“B” 不会影响说明语言准确性。 3、 说明语言风格 (1) 平实:列数据、作比较、分类别、下定义。

①描写 — —摹状貌  (2) 生动②修辞手法 — —打比方 ③引用诗句、故事、传说 

考试作文写作要点 一、用自己的好作文或准备的好素材扣题写作,不到不得已不写新作文。 二、选材不老套,能表达真情实感,不胡编、不虚假。 分) (3 三、运用细节描写来生动叙述。 四、注意点题、照应、首尾要电梯呼应,中间要突出扣题细节,写好点题句子。 五、中心先行,主题明确;思想正确,情感健康。结尾能用议论抒情突出中心。 分) (3 六、根据中心分析材料处理详略。 七、语言通畅优美,能运用修辞,使用一定叙述技巧。 分) (6 八、书写端正漂亮,标点正确,卷面整洁,一般 700~850 字,5~10 段。 分) (3

魏聪专用,不对外开放

魏聪专用,不对外开放

综合探究答题要点 一、准确理解材料,找到几个材料的中心话题(对象)找出与中心话题相关主要信息。 二、准确理解题目要求,找出题目中暗示的答题方式。 三、主要题型及答题方法 1、 主要信息概括 (1) 叙述性(新闻)概括事件 ① 何时何地谁干什么结果怎样(有何影响) ② 何时何地发生了什么结果怎样(有何影响) (2) 说明性(说明文)概括信息 ① 对象有何特点(作用) ②

现象成因是什么(有何危害……) ③ 方法(知识)内容是什么(怎么做) (3) 图表解释含义 2、 探究结论 (1) 概括性结论:概括材料的相关信息。 (2) 观点性结论(有何看法) :根据材料和题目中暗示的主流观点来分析。 (3) 建议性结论:针对材料中交待的问题现象提出相关建议。 3、 口语交际

魏聪专用,不对外开放


相关文章

  • 2015年中考语文备战策略
  • 2015年中考语文备战策略 (试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9分) 动物在睡眠时,大脑能像人脑那样发出电波,也会做梦.如猫在睡觉的时候会竖起耳朵,嘴边的长须会颤动,有时还会轻轻地叫几声,好像在追捕什么目标似的.鹦鹉睡觉 ...查看


  • 第2讲:高考作文之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 高考作文第二讲 :知己知彼 百战不殆 2007-08-04 第二讲 :知己知彼 百战不殆 考场如战场,我们应对高考也要"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这里先谈谈"知彼"的问题,所谓 ...查看


  • 2012年临沂市中考语文试题分析
  • 2012年临沂市中考语文试题分析 一.试题分析 (一)基本情况 临沂市2012年初中学生学业考试语文学科的命题,严格按照市教育局关于中考测试的指导思想,遵循<2012年临沂市初中学业考试语文科考试说明>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 ...查看


  • 广东高考语文答题技巧总结
  • 本文由冰桓贡献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广东高考语文满分答题技巧总结 广东高考语文满分答题技巧总结 高考语文满分答题 审清每一道题的题文表述;标清每一题答题的关键所在;写清每一处 ...查看


  • 2017高考语文无耻得分法 万能变态得分公式技巧
  • 2017年高考马上就要开始了,大家在复习备考过程中最好能了解高考语文无耻得分法,在现有知识水平基础上争取多得分.为了帮助广大考生提高语文分数,高三网小编整理了<2017高考语文无耻得分法 变态得分技巧>,希望大家都能考出好成绩. ...查看


  • 初三语文教学的困惑
  • 初三语文教学的困惑 根据11月24日教研活动时问卷调查整理,也许能引发大家一些深思,也许我们能够共同寻找到一些有效的解决办法. 一.基础部分 1.学生在词语运用方面的能力普遍薄弱,丢失严重.教师不可能将所有词语逐词分析,这一类型题该怎样去抓 ...查看


  • 期末考试八年级语文质量分析
  • 2012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八年级语文质量分析 A.执拗(ào) 苋菜(xiàn) 风姿绰约(chuò) ... B.媲美(pì) 酬和(hè) 长吁短叹(xū) ... C.搓捻(niǎn) 污秽(suì) 深恶痛疾(wù) ... D. ...查看


  • 针对初一学生的各科学习方法
  • 针对初一学生的各科学习方法 初一的学生开设的课程主要是语数外和史地政这六个科目,针对很多初一的同学刚进入初中,对于初中的学习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这里我们提供了各科的学习方法,希望能帮到这些初一的孩子. 一. 怎样学好语文 首先,语文的学习无 ...查看


  • 高考语文复习的方法
  • 高考语文复习的方法 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 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手法,是指作家运用了哪些写作原则.规律和方法来塑造文学形象和表现作品的内容的.具体来说,对文章的表达技巧的分析主要指:一是作家在表达方式运用上的技巧和文体知识运用方面的技巧,二是修辞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