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尔品牌的力量

  海尔创立于改革开放的时代浪潮中,在总裁张瑞敏提出的“品牌战略”思想指导下,海尔集团通过技术开发、精细化管理、资本运营、兼并控股及国际化,使得一个亏空147万元的集体小厂迅速成长为中国家电第一名牌。   “有缺陷的产品就是废品”   上世纪80年代,正值改革开放初期,很多企业引进国外先进的电冰箱技术和设备,包括海尔。那时海尔的产值仅348万元,年亏损达147万,受命于危难之际的张瑞敏是第4任厂长,他带领新的领导班子来到小白干路上的青岛电冰箱总厂,却发现冰箱厂产品滞销,人心涣散,规章制度不健全,职工迟到早退现象严重,有的人甚至在车间内大小便……   家电市场供不应求时,很多企业努力扩大规模,只注重产量而不注重质量。张瑞敏在消费者的信中发现海尔产品存在的质量隐患,而有缺陷的产品在市场上根本不可能有竞争力,这是对用户不负责任。为了真正唤醒员工的质量意识、市场意识,张瑞敏召集全厂职工含泪砸碎了76台不合格冰箱。   当时,海尔职工月收入仅500~600元,资金短缺。于是,有职工提出,可以把这些冰箱送给关系户。但张瑞敏说,送给谁谁都会说海尔的产品质量不行,把次品送给人家反而把关系搞坏了。于是,他们在销毁前,在每个冰箱上都把缺陷写出来,缺陷的责任写出来。以此保证每一道工序都不出二等品,出了二等品,岗位员工扣掉100元。这一重锤起到震撼效应,使所有海尔人认识到:“有缺陷的产品就是废品”,带缺陷的产品,就不能让它出厂,从而在员工中树立了质量意识。而张瑞敏“砸冰箱”事件也成为海尔历史上强化质量观念的警钟。   海尔严抓质量,实施全面质量管理战略,最终凭借差异化的质量赢得竞争优势。之后,原西德驻华大使裴培义先生从北京专程到青岛电冰箱总厂考察,工厂紧张有序的工作状况使裴大使十分佩服年轻的厂长张瑞敏。   海尔打响的“品牌战略”   由于产品质量过关,海尔冰箱在北京、天津、沈阳三大城市一炮打响,市场出现抢购现象。当时市场上国产冰箱虽然已有100多个牌号,但是没有“名牌”冰箱。张瑞敏分析了电冰箱市场品种繁多、竞争激烈的形势,于是提出“起步晚、起点高”的原则,制定了海尔发展的“名牌战略”。   在随后的世界卫生组织进行的招标中,海尔冰箱战胜10多个国家的冰箱产品,第一次在国际招标中中标,海尔的发展逐渐引起了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关注。   改革开放中,国家政策鼓励企业兼并重组,一些企业兼并重组后无法持续下去,或认为应做专业化而不应进行多元化。海尔却以“海尔文化激活休克鱼”的创新思路先后兼并了国内18家企业,使企业在多元化经营与规模扩张方面,进入了一个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当时,家电市场的产品质量已经成为用户的基本需求,在行业竞争中失去优势。于是,当家电企业纷纷打价格战时,海尔在国内率先推出星级服务体系,凭借全方位的服务赢得竞争优势。   海尔认为真正为用户着想,开发生产出满足用户需求的产品,才能赢得市场,走在竞争对手的前面。于是提出市场细分化的经营理念,根据用户不同意愿、不同市场范围、不同消费水平来设计和生产产品,并且考虑城市和农村的差异,北方市场和南方市场的差异,中国市场和亚非欧美市场的差异。如为美国大企业生产的冰箱都是200立升以上,而考虑到家庭结构及人员的减少,海尔又生产了60~160立升的各种冰箱。有人提出冰箱需要加锁,宾馆希望冰箱除霜,海尔都做到了。以至于市场出现寒流时,海尔冰箱在风波中,没有降价,反而提价12%,仍然被抢购。海尔以它的高质量和服务赢得了市场。   互联网上创全球化品牌   中国加入WTO后,很多企业响应中央号召走出去,但出去之后非常困难,又退回来继续做国内品牌。海尔则认为走出去不只为创汇,更重要的是创中国自己的品牌。因此以“先难后易”的思路,首先进入发达国家创品牌,再以高屋建瓴之势进入发展中国家,逐渐在海外建立起设计、制造、营销“三位一体”的本土化模式。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颠覆了传统经济的发展模式,传统企业“生产―库存―销售”模式不能满足用户个性化的需求,而新模式的基础和运行则体现在网络化上。为此,海尔积极探索实践以互联工厂为代表的智能制造模式,并率先建成全球首个家电行业智能互联工厂――沈阳冰箱工厂,通过打造自动化、智能化生产线,搭建信息化、数字化信息系统,率先形成企业与用户需求数据无缝对接的智能化制造体系,实现内外互联、信息互联、虚实互联三大互联,满足用户个性化、碎片化需求。   2015年2月3日,海尔磁悬浮中央空调登陆美国纽约时代广场,向全球中央空调品牌发起节能挑战。这段30秒视频中,海尔中央空调员工共同喊出“海尔磁悬浮中央空调最节能!现面向全球发起节能挑战,谁来应战?”在宣告中国品牌实力的同时,也将作为发起者掀起一次全球范围的建筑节能比拼。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背景下,“国际化”是以企业自身的资源去创造国际品牌,而“全球化”是将全球的资源为自己所用,创造本土化主流品牌,是质的不同。海尔选择了整合全球的研发、制造、营销资源,创全球化品牌。   (编辑:李馨格)

  海尔创立于改革开放的时代浪潮中,在总裁张瑞敏提出的“品牌战略”思想指导下,海尔集团通过技术开发、精细化管理、资本运营、兼并控股及国际化,使得一个亏空147万元的集体小厂迅速成长为中国家电第一名牌。   “有缺陷的产品就是废品”   上世纪80年代,正值改革开放初期,很多企业引进国外先进的电冰箱技术和设备,包括海尔。那时海尔的产值仅348万元,年亏损达147万,受命于危难之际的张瑞敏是第4任厂长,他带领新的领导班子来到小白干路上的青岛电冰箱总厂,却发现冰箱厂产品滞销,人心涣散,规章制度不健全,职工迟到早退现象严重,有的人甚至在车间内大小便……   家电市场供不应求时,很多企业努力扩大规模,只注重产量而不注重质量。张瑞敏在消费者的信中发现海尔产品存在的质量隐患,而有缺陷的产品在市场上根本不可能有竞争力,这是对用户不负责任。为了真正唤醒员工的质量意识、市场意识,张瑞敏召集全厂职工含泪砸碎了76台不合格冰箱。   当时,海尔职工月收入仅500~600元,资金短缺。于是,有职工提出,可以把这些冰箱送给关系户。但张瑞敏说,送给谁谁都会说海尔的产品质量不行,把次品送给人家反而把关系搞坏了。于是,他们在销毁前,在每个冰箱上都把缺陷写出来,缺陷的责任写出来。以此保证每一道工序都不出二等品,出了二等品,岗位员工扣掉100元。这一重锤起到震撼效应,使所有海尔人认识到:“有缺陷的产品就是废品”,带缺陷的产品,就不能让它出厂,从而在员工中树立了质量意识。而张瑞敏“砸冰箱”事件也成为海尔历史上强化质量观念的警钟。   海尔严抓质量,实施全面质量管理战略,最终凭借差异化的质量赢得竞争优势。之后,原西德驻华大使裴培义先生从北京专程到青岛电冰箱总厂考察,工厂紧张有序的工作状况使裴大使十分佩服年轻的厂长张瑞敏。   海尔打响的“品牌战略”   由于产品质量过关,海尔冰箱在北京、天津、沈阳三大城市一炮打响,市场出现抢购现象。当时市场上国产冰箱虽然已有100多个牌号,但是没有“名牌”冰箱。张瑞敏分析了电冰箱市场品种繁多、竞争激烈的形势,于是提出“起步晚、起点高”的原则,制定了海尔发展的“名牌战略”。   在随后的世界卫生组织进行的招标中,海尔冰箱战胜10多个国家的冰箱产品,第一次在国际招标中中标,海尔的发展逐渐引起了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关注。   改革开放中,国家政策鼓励企业兼并重组,一些企业兼并重组后无法持续下去,或认为应做专业化而不应进行多元化。海尔却以“海尔文化激活休克鱼”的创新思路先后兼并了国内18家企业,使企业在多元化经营与规模扩张方面,进入了一个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当时,家电市场的产品质量已经成为用户的基本需求,在行业竞争中失去优势。于是,当家电企业纷纷打价格战时,海尔在国内率先推出星级服务体系,凭借全方位的服务赢得竞争优势。   海尔认为真正为用户着想,开发生产出满足用户需求的产品,才能赢得市场,走在竞争对手的前面。于是提出市场细分化的经营理念,根据用户不同意愿、不同市场范围、不同消费水平来设计和生产产品,并且考虑城市和农村的差异,北方市场和南方市场的差异,中国市场和亚非欧美市场的差异。如为美国大企业生产的冰箱都是200立升以上,而考虑到家庭结构及人员的减少,海尔又生产了60~160立升的各种冰箱。有人提出冰箱需要加锁,宾馆希望冰箱除霜,海尔都做到了。以至于市场出现寒流时,海尔冰箱在风波中,没有降价,反而提价12%,仍然被抢购。海尔以它的高质量和服务赢得了市场。   互联网上创全球化品牌   中国加入WTO后,很多企业响应中央号召走出去,但出去之后非常困难,又退回来继续做国内品牌。海尔则认为走出去不只为创汇,更重要的是创中国自己的品牌。因此以“先难后易”的思路,首先进入发达国家创品牌,再以高屋建瓴之势进入发展中国家,逐渐在海外建立起设计、制造、营销“三位一体”的本土化模式。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颠覆了传统经济的发展模式,传统企业“生产―库存―销售”模式不能满足用户个性化的需求,而新模式的基础和运行则体现在网络化上。为此,海尔积极探索实践以互联工厂为代表的智能制造模式,并率先建成全球首个家电行业智能互联工厂――沈阳冰箱工厂,通过打造自动化、智能化生产线,搭建信息化、数字化信息系统,率先形成企业与用户需求数据无缝对接的智能化制造体系,实现内外互联、信息互联、虚实互联三大互联,满足用户个性化、碎片化需求。   2015年2月3日,海尔磁悬浮中央空调登陆美国纽约时代广场,向全球中央空调品牌发起节能挑战。这段30秒视频中,海尔中央空调员工共同喊出“海尔磁悬浮中央空调最节能!现面向全球发起节能挑战,谁来应战?”在宣告中国品牌实力的同时,也将作为发起者掀起一次全球范围的建筑节能比拼。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背景下,“国际化”是以企业自身的资源去创造国际品牌,而“全球化”是将全球的资源为自己所用,创造本土化主流品牌,是质的不同。海尔选择了整合全球的研发、制造、营销资源,创全球化品牌。   (编辑:李馨格)


相关文章

  • [市场营销学]
  • 1 海尔企业基本情况 海尔集团创立于1984年,从开始单一生产冰箱起步,拓展到家电.通讯.IT数码产品.家居.物流.金融.房地产.生物制药等领域,成为全球领先的美好生活解决方案提供商.海尔集团是全球领先的整套家电解决方案提供商和虚实融合通路 ...查看


  • 美的与海尔
  • 美的与海尔之争 当空调"二哥"美的电器与洗衣机"二哥"小天鹅结为"亲家"之后,中国白色家电的竞争格局骤然明朗.经过近年的并购,国内白色家电已形成海尔.美的.格力.海信科龙.长虹&q ...查看


  • 选修课-企业管理-大作业
  • <企业管理>大作业 --海尔的成功之道 学号:``````` 姓名: ```` 系别:`````` 说到管理 有人曾经说过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两个轮子,一个是"科技",另一个就是"管理".而 ...查看


  • 海尔营销观念
  • 海尔营销观念 海尔集团的前身为海尔电冰箱总厂.这个厂的前身青岛集团电器厂在1984年时资不抵绩,人心涣散,濒临破产利润.而经过整整16年,至2000年12月31日,海尔集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984年青岛电冰箱总厂生产一个型号的冰箱,到 ...查看


  • 品牌建设策略
  • 营销战略.品牌形象.品牌建设.分销战略.价格策略.产品策略 文章全文 全球顶尖营销顾问公司-美国科特勒营销集团总裁,曾亲自参与了300家客户的咨询与培训计划,其中包括一大批世界500强企业,是世界著名的营销战略大师. 市场改革与市场焦虑是一 ...查看


  • 海尔集团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研究
  • 海尔集团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研究 1 引言 人力资源管理是对人的管理,自然要研究人性,即人的本性.那么,如何认识人的本性,就成了管理中的重大问题:对人性的研究,不同的学者,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持不同的价值观和研究方法,从不同的学科角度,可以得出 ...查看


  • 海尔公司的swot分析
  • 海尔公司的swot分析 2010-11-09 13:16 海尔公司的swot分析 SWOT分析是一种对企业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的分析,在分析时,应把所有的内部因素(包括公司的优势和劣势)都集中在一起,然后用外部的力量来对这些因素进行评估 ...查看


  • 净水器哪个品牌好,如何选购净水器
  • 2016年上半年我国净水器行业报告已新鲜出炉,在国内实体经济持续低迷,国内消费萎缩的现状下,这一份净水器行业半年报牵系着许许多多净水器品牌的命运和未来发展方向.我国净水器行业2016年半年报告中显示我国上半年净水器销量达2130万台,同比增 ...查看


  • 中国的营销环境分析
  • 中国的营销环境分析 在品牌意识和品牌偏好处在快速成长发育期的今天,提高产品质量和增强产品的创新能力已经成为当务之急.企业在提升自身的营销能力方面应当停止价格战,选择更多的途径.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增长和多元化,顾客的偏好和行为将不可避免地发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