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51300)
编 制 人:
审 核 人:
修订日期:
一、招生对象与学制
招收初中毕业生或同等学力者,学制三年。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掌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相关岗位群所必备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具备安全责任意识、团队合作意识和节能环保意识,能够在生产一线从事机械加工、机电控制和设备的安装、调试、检测、运行、维护、营销与管理等工作,具有本专业职业生涯综合发展能力,同时具有中初级职业资格的专业技术人才。
三、就业岗位群
根据《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2010年修订)》,该专业对应的职业(工种)有:6-06-01-01机修钳工;6-07-06-05维修电工;6-05-02-01装配钳工;6-05-02-02工具钳工
根据对聊城市及其周边地区的岗位调研统计,本专业学生就业岗位范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向:
1.机电设备安装与调试
2.自动化生产线运行
3.机电产品维修
4.机电产品营销。
四、人才培养规格
1.基本素质及职业素养目标
a.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道德品质和法律意识;
b.具有健康的心理和乐观的人生态度;
c.具备人文和科学素养,形成稳固的专业思想和良好的生活态度;
d.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优质服务意识;
e.具有正确的就业观和一定的创业意识;
f.树立安全、环保、节能意识;
g.具有不断钻研,了解行业先进技术动态的意识;
h.拥有健康的体魄,能适应岗位对体质的要求。
2.专业知识目标
a.中职生必备的德育、语文、数学、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体育等公共基础知识;
b.掌握制图的基本知识;
c. 掌握金属切削机床基本原理,刀具知识;
d. 掌握金属切削机床结构;
e. 掌握数控编程与操作;
f. 掌握液压与气动回路结构;
g. 掌握产品装配工艺;
h. 掌握车工、钳工、焊工、数控车工等基本技能;
i. 掌握互换性与测量技术;
j. 掌握机械零部件的基本结构和选用;
k. 掌握机床电气控制系统原理;
l. 掌握典型工装夹具的结构和选用;
m. 掌握机电设备操作规程知识;
n. 掌握液压与气动技术知识;
o. 掌握机床机械系统以及电气控制系统常见故障基本知识;
p. 掌握机电产品和设备在安装、调试、运行和维护方面的基本知识; q. 掌握安全知识;
r. 具有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自我学习能力、信息检索与分析能力、创新能力;
s. 掌握电工、电子技术的基本知识;
t、掌握PLC应用的基本知识;
u、掌握机电产品和设备在安装、调试、运行和维护方面的基本知识; v、掌握专业英语知识。
3.专业技能目标
1)具备运用计算机处理工作领域内的信息和技术的能力。
2)具备较熟练的机械加工设备操作、较强的机电产品装配和维护维修能力。
3)具备电工电子的基本知识和电气控制的基本知识,能够熟练地对电机进行控制。
4)能够应用PLC控制技术对机电设备进行控制。
5)具备机电一体化设备的调试、维修技术的专业能力。
6)具备熟练进行产品检验和质量管理的能力。
7)能正确选择和使用工夹量具、仪器仪表,并具有诊断机电设备故障的能力。
8)具备机电设备生产线的安装、调试、运行维护能力。
9)具备熟练进行机械产品工艺规程的编制能力。
10)核心能力:具有机电设备与产品的安装、调试、操作、维修、管理和售后技术服务能力。
(2)专业方向技能:
①机械零部件生产
1.机床的操作;
2.刀具的选用与刃磨;
3.工件的装夹;
4.通用量具、专用量具的正确使用;
5.机加设备的日常维护。
②机电设备的维护与维修
1.设备的正常运转维护;
2.设备的精度恢复;
3.设备的二级保养;
4.判断并协助设备的一级保养;
③机电产品生产的组装与调试
1.机械部件的组装与调试;
2.电气部件的组装与调试;
3.整机的组装与调试;
4.生产指导与过程控制。
④机电产品生产的质量检验与质量管理
1.产品检验;
2.质量反馈;
3.质量统计与分析。
⑤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编制及实施
1.零件工艺性审查;
2.工艺流程方案的初定;
3.工量具的选用;
4.设备的选用;
5.现场生产指导;
6.不合格产品的分析与控制。
⑥ 机电产品售后服务
1.熟悉典型机电产品性能;
2.掌握销售渠道和方法;
3.能稳妥地解决售后各类技术问题。
4.证书要求
根据就业岗位需求,合理选择以下证书:
(1)从业资格证书
a.工业电气技术方向:特种作业操作证(电工低压运行维修)。 b.电梯电气技术方向: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电梯电气维修)。 c.工业企业变配电技术方向:特种作业操作证(电工低压运行维修)、特种作业操作证(电工高压运行维修)。
(2)职业资格证书
机修钳工
维修电工
装配钳工
工具钳工
五、课程设置及教学进度安排
本专业课程体系分公共分化基础课、通用专业课、专业方向课、专业选修课、和实践教学课等五个模块,其中专业方向课根据岗位个性化而列出三个专业方向,任选一个专业方向教学。总学时3850,总学分192。其中必修课186学分,占总学分96.9%;选修课6学分,占总学分3.1%。公共文化基础课41学分,占总学分的21.4%;通用专业课40学分,占总学分20.8%;专业方向课25学分,占总学分的13%;实践教学80学分,占总学分41.7%。通用专业课与专业方向课采用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
教学进度安排表见Excel附件。
六、编写说明
本方案制定的遵循“普适性+个性化”的原则,构建通用专业课和专业方向课的专业课程框架,为各校制定专业教学实施方案留下了拓展空间。各校可结合实际情况参照此方案制定四年制或三年制教学实施方案,课程开设顺序与周课时安排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设立的其他专业方向 课程可由学校根据办学指导思想、内涵特色和企业岗位需求自主开发和选择。
本方案公共基础课程中语文、数学、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按教育部新颁发的课程标准执行。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51300)
编 制 人:
审 核 人:
修订日期:
一、招生对象与学制
招收初中毕业生或同等学力者,学制三年。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掌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相关岗位群所必备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具备安全责任意识、团队合作意识和节能环保意识,能够在生产一线从事机械加工、机电控制和设备的安装、调试、检测、运行、维护、营销与管理等工作,具有本专业职业生涯综合发展能力,同时具有中初级职业资格的专业技术人才。
三、就业岗位群
根据《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2010年修订)》,该专业对应的职业(工种)有:6-06-01-01机修钳工;6-07-06-05维修电工;6-05-02-01装配钳工;6-05-02-02工具钳工
根据对聊城市及其周边地区的岗位调研统计,本专业学生就业岗位范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向:
1.机电设备安装与调试
2.自动化生产线运行
3.机电产品维修
4.机电产品营销。
四、人才培养规格
1.基本素质及职业素养目标
a.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道德品质和法律意识;
b.具有健康的心理和乐观的人生态度;
c.具备人文和科学素养,形成稳固的专业思想和良好的生活态度;
d.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优质服务意识;
e.具有正确的就业观和一定的创业意识;
f.树立安全、环保、节能意识;
g.具有不断钻研,了解行业先进技术动态的意识;
h.拥有健康的体魄,能适应岗位对体质的要求。
2.专业知识目标
a.中职生必备的德育、语文、数学、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体育等公共基础知识;
b.掌握制图的基本知识;
c. 掌握金属切削机床基本原理,刀具知识;
d. 掌握金属切削机床结构;
e. 掌握数控编程与操作;
f. 掌握液压与气动回路结构;
g. 掌握产品装配工艺;
h. 掌握车工、钳工、焊工、数控车工等基本技能;
i. 掌握互换性与测量技术;
j. 掌握机械零部件的基本结构和选用;
k. 掌握机床电气控制系统原理;
l. 掌握典型工装夹具的结构和选用;
m. 掌握机电设备操作规程知识;
n. 掌握液压与气动技术知识;
o. 掌握机床机械系统以及电气控制系统常见故障基本知识;
p. 掌握机电产品和设备在安装、调试、运行和维护方面的基本知识; q. 掌握安全知识;
r. 具有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自我学习能力、信息检索与分析能力、创新能力;
s. 掌握电工、电子技术的基本知识;
t、掌握PLC应用的基本知识;
u、掌握机电产品和设备在安装、调试、运行和维护方面的基本知识; v、掌握专业英语知识。
3.专业技能目标
1)具备运用计算机处理工作领域内的信息和技术的能力。
2)具备较熟练的机械加工设备操作、较强的机电产品装配和维护维修能力。
3)具备电工电子的基本知识和电气控制的基本知识,能够熟练地对电机进行控制。
4)能够应用PLC控制技术对机电设备进行控制。
5)具备机电一体化设备的调试、维修技术的专业能力。
6)具备熟练进行产品检验和质量管理的能力。
7)能正确选择和使用工夹量具、仪器仪表,并具有诊断机电设备故障的能力。
8)具备机电设备生产线的安装、调试、运行维护能力。
9)具备熟练进行机械产品工艺规程的编制能力。
10)核心能力:具有机电设备与产品的安装、调试、操作、维修、管理和售后技术服务能力。
(2)专业方向技能:
①机械零部件生产
1.机床的操作;
2.刀具的选用与刃磨;
3.工件的装夹;
4.通用量具、专用量具的正确使用;
5.机加设备的日常维护。
②机电设备的维护与维修
1.设备的正常运转维护;
2.设备的精度恢复;
3.设备的二级保养;
4.判断并协助设备的一级保养;
③机电产品生产的组装与调试
1.机械部件的组装与调试;
2.电气部件的组装与调试;
3.整机的组装与调试;
4.生产指导与过程控制。
④机电产品生产的质量检验与质量管理
1.产品检验;
2.质量反馈;
3.质量统计与分析。
⑤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编制及实施
1.零件工艺性审查;
2.工艺流程方案的初定;
3.工量具的选用;
4.设备的选用;
5.现场生产指导;
6.不合格产品的分析与控制。
⑥ 机电产品售后服务
1.熟悉典型机电产品性能;
2.掌握销售渠道和方法;
3.能稳妥地解决售后各类技术问题。
4.证书要求
根据就业岗位需求,合理选择以下证书:
(1)从业资格证书
a.工业电气技术方向:特种作业操作证(电工低压运行维修)。 b.电梯电气技术方向: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电梯电气维修)。 c.工业企业变配电技术方向:特种作业操作证(电工低压运行维修)、特种作业操作证(电工高压运行维修)。
(2)职业资格证书
机修钳工
维修电工
装配钳工
工具钳工
五、课程设置及教学进度安排
本专业课程体系分公共分化基础课、通用专业课、专业方向课、专业选修课、和实践教学课等五个模块,其中专业方向课根据岗位个性化而列出三个专业方向,任选一个专业方向教学。总学时3850,总学分192。其中必修课186学分,占总学分96.9%;选修课6学分,占总学分3.1%。公共文化基础课41学分,占总学分的21.4%;通用专业课40学分,占总学分20.8%;专业方向课25学分,占总学分的13%;实践教学80学分,占总学分41.7%。通用专业课与专业方向课采用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
教学进度安排表见Excel附件。
六、编写说明
本方案制定的遵循“普适性+个性化”的原则,构建通用专业课和专业方向课的专业课程框架,为各校制定专业教学实施方案留下了拓展空间。各校可结合实际情况参照此方案制定四年制或三年制教学实施方案,课程开设顺序与周课时安排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设立的其他专业方向 课程可由学校根据办学指导思想、内涵特色和企业岗位需求自主开发和选择。
本方案公共基础课程中语文、数学、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按教育部新颁发的课程标准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