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祠记(明)王守仁]阅读答案及翻译

象祠记 (明)王守仁

灵博之山,有象祠焉。其下诸苗夷之居者,咸神而祠之。宜尉安君,因诸苗夷之请,新其祠屋,而请记于予。予曰:毁之乎,其新之也?曰:新之。新之也何居乎?曰:斯祠之肇也,盖莫知其原,然吾诸蛮夷之居是者,自吾父、吾祖溯曾、高而上,皆尊奉而禋祀焉,举而不敢废也。予曰:胡然乎?有鼻之祀,唐之人盖尝毁之。象之道,以为子则不孝,以为弟则傲。斥于唐,而犹存于今;坏于有鼻,而犹盛于兹土也,胡然乎?

我知之矣:君子之爱若人也,推及于其屋之乌,而况于圣人之弟乎哉?然则祠者为舜,非为象也。意象之死,其在干羽既格之后乎?不然,古之骜桀者岂少哉?而象之祠独延于世。吾于是盖有以见舜德之至,入人之深,而流泽之远且久也。

象之不仁,盖其始焉耳,又乌知其终之不见化于舜也?《书》不云乎:克谐以孝,烝烝乂,不格奸,瞽瞍亦允若。则已化而为慈父。象犹不弟,不可以为谐。进治于善,则不至于恶。不底于奸,则必入于善。信乎象盖已化于舜矣。《孟子》曰:天子使吏治其国。象不得以有为也。斯盖舜爱象之深而虑之详,所以扶持辅导之周也。不然,周公之圣,而管、蔡不免焉。斯可以见象之既化于舜,故能任贤使能,而安于其位,泽加于其民,既死而人怀之也。诸侯之卿,命于天子,盖《周官》之制,其殆仿于舜之封象欤?

吾于是盖有以信人性之善,天下无不可化之人也。然则唐人之毁之也,据象之始也;今之诸苗奉之也,承象之终也。斯义也,吾将以表于世。始知人之不善虽若象焉,犹可以改;而君子之修德,及其至也,虽若象之不仁,而犹可以化之也。

【注】①象祠:象的祠庙。象,人名,传说中虞舜的弟弟。②有鼻:古地名,在今湖南道县境内。相传舜封象于此。象死后,当地人为他建了祠庙。③瞽瞍(gǔ sǒu):舜父名。④底:通抵,到。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3分)

A.今之诸苗奉之也,承象之终也 承:依据

B.意象之死,其在干羽既格之后乎 意:猜测

C.象犹不弟,不可以为谐 弟:为兄弟

D.据象之始也 始:开始,前期

5、下列表现舜的感化行为的一项是( )(3分)

①象之祠独延于世 ②克谐以孝,烝烝乂,不格奸 ③瞽瞍亦允若 ④天子使吏治其国 ⑤诸侯之卿,命于天子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①③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宣慰使安君因当地苗民之请重新修复了象祠,本文是作者应安君之请而专为象祠所作的一篇记,主要是记述象祠的来龙去脉。

B、天下无不可化之人,化的条件在于君子之修德, 本文的主旨具有鼓励人改过从善的积极意义。

C、作者认为象受到祭祀的原因:一是舜德深入人心,百姓爱屋及乌;二是象在后期受到了舜德的感化,有德政于世。

D、作者认为周天子任命诸侯的卿的制度是仿效了舜封象的办法。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象之道,以为子则不孝,以为弟则傲。(3分)

译文:

②君子之爱若人也,推及于其屋之乌,而况于圣人之弟乎哉?(3分)

译文:

③君子之修德,及其至也,虽若象之不仁,而犹可以化之也。(4分)

译文:

象祠记 (明)王守仁

灵博之山,有象祠焉。其下诸苗夷之居者,咸神而祠之。宜尉安君,因诸苗夷之请,新其祠屋,而请记于予。予曰:毁之乎,其新之也?曰:新之。新之也何居乎?曰:斯祠之肇也,盖莫知其原,然吾诸蛮夷之居是者,自吾父、吾祖溯曾、高而上,皆尊奉而禋祀焉,举而不敢废也。予曰:胡然乎?有鼻之祀,唐之人盖尝毁之。象之道,以为子则不孝,以为弟则傲。斥于唐,而犹存于今;坏于有鼻,而犹盛于兹土也,胡然乎?

我知之矣:君子之爱若人也,推及于其屋之乌,而况于圣人之弟乎哉?然则祠者为舜,非为象也。意象之死,其在干羽既格之后乎?不然,古之骜桀者岂少哉?而象之祠独延于世。吾于是盖有以见舜德之至,入人之深,而流泽之远且久也。

象之不仁,盖其始焉耳,又乌知其终之不见化于舜也?《书》不云乎:克谐以孝,烝烝乂,不格奸,瞽瞍亦允若。则已化而为慈父。象犹不弟,不可以为谐。进治于善,则不至于恶。不底于奸,则必入于善。信乎象盖已化于舜矣。《孟子》曰:天子使吏治其国。象不得以有为也。斯盖舜爱象之深而虑之详,所以扶持辅导之周也。不然,周公之圣,而管、蔡不免焉。斯可以见象之既化于舜,故能任贤使能,而安于其位,泽加于其民,既死而人怀之也。诸侯之卿,命于天子,盖《周官》之制,其殆仿于舜之封象欤?

吾于是盖有以信人性之善,天下无不可化之人也。然则唐人之毁之也,据象之始也;今之诸苗奉之也,承象之终也。斯义也,吾将以表于世。始知人之不善虽若象焉,犹可以改;而君子之修德,及其至也,虽若象之不仁,而犹可以化之也。

【注】①象祠:象的祠庙。象,人名,传说中虞舜的弟弟。②有鼻:古地名,在今湖南道县境内。相传舜封象于此。象死后,当地人为他建了祠庙。③瞽瞍(gǔ sǒu):舜父名。④底:通抵,到。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3分)

A.今之诸苗奉之也,承象之终也 承:依据

B.意象之死,其在干羽既格之后乎 意:猜测

C.象犹不弟,不可以为谐 弟:为兄弟

D.据象之始也 始:开始,前期

5、下列表现舜的感化行为的一项是( )(3分)

①象之祠独延于世 ②克谐以孝,烝烝乂,不格奸 ③瞽瞍亦允若 ④天子使吏治其国 ⑤诸侯之卿,命于天子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①③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宣慰使安君因当地苗民之请重新修复了象祠,本文是作者应安君之请而专为象祠所作的一篇记,主要是记述象祠的来龙去脉。

B、天下无不可化之人,化的条件在于君子之修德, 本文的主旨具有鼓励人改过从善的积极意义。

C、作者认为象受到祭祀的原因:一是舜德深入人心,百姓爱屋及乌;二是象在后期受到了舜德的感化,有德政于世。

D、作者认为周天子任命诸侯的卿的制度是仿效了舜封象的办法。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象之道,以为子则不孝,以为弟则傲。(3分)

译文:

②君子之爱若人也,推及于其屋之乌,而况于圣人之弟乎哉?(3分)

译文:

③君子之修德,及其至也,虽若象之不仁,而犹可以化之也。(4分)

译文:


相关文章

  • 明史·王守仁传阅读答案附翻译
  • 王守仁,字伯安,余姚人.父华,成化十七年进士第一.华有器度,孝宗甚眷之.华性孝,士论多之.守仁娠十四月而生.祖母梦神人自云中送儿下,因名云.五岁不能言,异人拊之,更名守仁,乃言.登弘治十二年进士.正德元年冬,刘瑾逮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余 ...查看


  • 何陋轩记(王守仁)阅读答案
  • 何陋轩记 [明]王守仁 昔孔子欲居九夷,人以为陋.孔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守仁以罪谪龙场,龙场古夷蔡①之外.人皆以予自上国②往,将陋其地,弗能居也:而予处 之旬月,安而乐之.夷之人其好言恶詈③,直情率遂.始予至 ...查看


  • [顾宪成,字叔时]阅读答案及翻译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顾宪成,字叔时,无锡人.万历四年,举乡试第一.八年成进士,授户部主事.大学士张居正病,朝士群为之祷,宪成不可.同官代之署名,宪成手削去之. 十五年,大计京朝官,都御史辛自修掌计事.工部尚书何起鸣在拾遗中,自修 ...查看


  • 高考文言文阅读训练6篇
  •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尝学事焉,乃征为廷尉.廷尉 ...查看


  • [疑人窃履]阅读附答案
  • 文阅读疑人窃履(9分)昔楚人有宿于其友之家者,其仆窃友人之履以归,楚人不知也.适使其仆市履于肆,仆私其直而以窃履进,楚人不知也.他日,友人来过,·见其履在楚人之足,大骇曰:"吾固疑之,果然窃吾履."遂与之绝.逾年而事暴, ...查看


  • 元夕二首原文翻译及赏析_王守仁简介
  • >元夕二首朝代:明代 作者:王守仁 原文: 故园今夕是元宵,独向蛮村坐寂寥. 赖有遗经堪作伴,喜无车马过相邀. 春还草阁梅先动,月满虚庭雪未消. 堂上花灯诸第集,重闱应念一身遥. 去年今日卧燕台,铜鼓中宵隐地雷. 月傍苑楼灯影暗,风传 ...查看


  • [英国文学选读]课程简介
  • <英国文学选读>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发展的历史沿革 南京大学英国文学教学和研究历史悠久,基础厚实. 早在80年代,范存忠先生出版了<英国文学史提纲>,陈嘉先生编写的英文版<英国文学史>和<英国文学选读 ...查看


  • 2016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考纲解读专练文言文阅读 03.doc
  • 文言文阅读03 一.阅读下文,完成8--10题. 江公皋传 [清]蓝千秋 江公讳皋,字在湄,号磊斋,世居桐城之龙眠山下.性敏慧,弱冠举于乡.未几,成进士,除瑞昌令. 瑞昌隶九江,负山带湖,民疲苶多盗,逋赋①日积.公至日,前令坐系凡三辈,其一 ...查看


  •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 课后习题答案
  •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一.百家争鸣 [自我测评]"六经"包括哪些内容? 答:<诗>.<书>.<礼>.<乐>.<易>.<春秋>. [材料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