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火柴的小女孩课堂实录

《卖火柴的小女孩》课堂实录

整理:海阳一小 王珊娜等

师:同学们,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

生:平安夜。

师:12月24日,是西方最隆重的节日——平安夜。再过几个小时,就要到了。167年以前,丹麦童话大师安徒生接受朋友的邀请,专门为今天写了一个故事。此时此刻,我们一起去走进这个故事,我想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是吗?现在,让我们心怀一种特殊的感情,走进这个传说百年的经典故事。齐读课题。

生:(齐读课题)卖火柴的小女孩。

师:老师课前认真地批阅了同学们的预习单。老师发现大家的预习非常用心,字写得特别规范,但是有几个词的读音不知道你们读准了没有?咱们一块儿读一下。

(课件出示:明晃晃 蜷着腿 薄纱 喷香 烤鹅 )

师:“明晃晃”起——

生齐:明晃晃 蜷着腿 薄纱 喷香 烤鹅

师:“薄纱”这个词比较容易读错,再读一遍。

生齐:“薄纱”。

师:烤鹅是丹麦大年夜的一种传统食品。咱们这里比较少见。再读一遍。

生齐:烤鹅。

师:非常好!咱们在预习案上还练习了写字。现在,咱们来听写两个生字。把你的预习案拿出来,最下面的田字格内,咱们听写。找到了没有?开头练习部分。

师:第一个,“兜”,她的旧围裙里兜着许多火柴,“兜”;第二个,“橱”,橱窗的“橱”。别着急!

(生写)

师:非常好。下面你对照一下,看看写对了没有啊?老师在看的过程当中,发现同学们,基本写对了,但是有一个字写得不够规范。老师在课前专门查阅了这个字的演变历程。要不要一起看一下?看一下这是谁?

(课件出示篆体字“兜”)

生:兜。

师:对了!兜的原意就是头盔,咱们对着头盔的图片来看一下这个字的小篆写法。你看它的上半部像什么?

生:头。

师:对了!像人的头部。它的两边是两只大大的耳朵,中间的两只眼睛眯成了一条线。最可爱的是它头上有个什么?钻天辫儿,是吧?这个钻天辫,变啊变啊变,变成了楷书,变成了楷书上的一小撇。哪个小撇?白字上面的一小撇,对吧?所以,这一小撇在写的时候一定要写在整个“兜”字的头顶上,而不要把它缩到耳朵里面去。你看看你写的,哎,稍微改一下。

然后在田字格中工工整整地再写一遍。

(生写字)

师:你看咱们中国的汉字真有意思,了解了它,写好它就更容易了。

师:好,咱们在预习案上还试着概括了课文的大意。下面请你快速浏览一遍课文,看一看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生浏览课文,思考。)

师:看好的同学,请举手!

师:请你!

生:答——本文讲述了在冰天雪地的大年夜里,卖火柴的小姑娘没有卖掉一根火柴。她又冷又饿,不敢回家。她曾经五次擦燃了火柴,眼前产生了一次又一次美好的幻想,可是最后冻死在了街头。

师:说得比较完整。你的时间是?故事发生的时间是?

生:大年夜。

师:大年夜。

师:人物是?然后想你写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但是你这个大意里面没有地点呢。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谁写的?

生:墙角。

师:墙角?她是在墙角卖火柴吗?她在哪里卖火柴?

生:大街上。

师:大街上,地点有了。谁完整地把这个故事说一遍?请你。

生:答——课文大意为在大年夜除夕的大街上,有一个小女孩,赤着脚走着,她又冷又饿整整一天一根火柴也卖不出去,她不敢回家,因为怕父亲打他。小女

孩冷了,她擦亮火柴,就出现了火炉;小女孩饿了,她擦亮火柴,又出现了烤鹅。最后她的奶奶在火光下把小女孩带走了。

师:是在火光下吗?这个过程完整吗?谁再补充一下?擦燃了几次火柴? 师:5次。第一次看见了?

生:火炉。

师:第二次看见了?

生:烤鹅。

师:第三次?

生:圣诞树。

师:最后两次?

生:奶奶。

师:非常好,这样就完整了。这样我们就抓住了一件事情的时间、地点、还有它的人物,还有整个事情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整个事情就很好地概括起来了,这是一种很重要的读书方法。好啦,刚才咱们同学已经浏览了一遍课文,课前也进行了精心地预习。那么下面我来问你,在你的印象里小女孩是一个怎样的女孩?请你——

生1:小女孩是一个可怜、身世悲惨的女孩。

师:可怜的,身世悲惨的。来,你。

生2:小女孩是个十分不幸的小女孩。

师:十分不幸的。总之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安徒生在课文中用了一个词,什么样的孩子?

师:可怜,对吧?那么课文中哪些地方写出了小女孩的可怜?请你默读课文的1——4自然段,划出课文中让你感到小女孩可怜的句子。

(生默读,画句子。)

师:好,你的书上已经画满了美丽的曲线了。谁来说一下哪个句子让你体会到小女孩的可怜?谁来说?

生1:在第二自然段的第一句,小女孩只好赤着脚走,一双小脚冻得红一块青一块的。

师:你是抓住了小女孩的外貌描写来体会她的可怜的。还有谁?来,请。 生2:在第一段,在这又冷又黑的晚上,有一个乖巧的小女孩,赤着脚在街上走。

师:你非常了不起,注意到了它的天气描写。环境描写非常重要的。来,请你。

生3:在第三自然段,可怜的小女孩!她又冷又饿,哆哆嗦嗦地向前走。 师:哪个动词让你感觉到她是可怜的?

生:哆哆嗦嗦。

师:你抓住了小女孩的动作描写来体会。来——

生4:她不敢回家,因为她没卖掉一根火柴,没挣到一个钱,爸爸一定会打她的。

师:亲情的冷漠,多么可怜。

师:好,同学们,刚才你划的这些句子我已经知道了,你体会到了小女孩的可怜。现在请你选择体会最深的一句用心地读,读出你的感受,小声地读。

(生画、读)

师:好,谁来?谁来读?请你。

生1:在第一自然段上。在这又冷又黑的晚上,有一个乖巧的小女孩,赤着脚在街上走。

师:强调了又冷又黑。还有谁?

生2:可怜的小女孩!她又冷又饿,哆哆嗦嗦地向前走。

师:你的声音充满了同情。还有?

生3:她不敢回家,因为她没卖掉一根火柴,没挣到一个钱,爸爸一定会打她的。

师:强调了三个“一”,非常会抓关键词。好,同学们,在无比温暖,应该是无比温暖,无比快乐的大年夜,小女孩却——(出示课件)

生齐:只好赤着脚走,一双小脚冻得红一块青一块的。

师:本来她应该得到人们的同情和帮助,但是——(出示课件)

生齐:这一整天,谁也没买过她一根火柴,谁也没给过她一个硬币。 师:本来家是最温暖的港湾,可是——(出示课件)

生齐:她不敢回家,因为她没卖掉一根火柴,没挣到一个钱,爸爸一定会打她的。

师:从同学们动情的声音当中,我体会到了同学们是在用心体会人物的命运。刚刚我们是对课文1—4自然段进行了体会,我们知道了小女孩的可怜,可怜得让人心疼。那么随着故事的发展,小女孩又会让你读得出怎样的小女孩呢?下面请你自读课文的5—10 自然段,对照大屏幕,考虑一下,小女孩前四次擦燃火柴中看到的景象中,你读懂了什么?

出示课件(如下),学生自学。

第一次擦燃火柴,看到了( ),是因为她( );

第二次擦燃火柴,看到了( ),是因为她( );

第三次擦燃火柴,看到了( ),是因为她( );

第四次擦燃火柴,看到了( ),是因为她( )。]

师:好,请你。

生:她第一次擦燃火柴看到了一个温暖的大火炉,因为她很冷;她第二次擦燃火柴,她看到了喷香的烤鹅,因为她很饥饿;她第三次擦燃火柴,她看到了美丽的圣诞树,因为她想得到了一些快乐;她第四次擦燃火柴看到了自己的奶奶,是因为她的奶奶是她的全部,她想和她的奶奶生活在一起。

师:非常好,请坐。可见小女孩每次看到的幻象都是自己非常渴望的,是吧?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走进小女孩第一次擦燃火柴时看到的情景。(走到一生身边)来,请你来读。

生:她终于抽出了一根。哧!火柴燃起来了,冒出火焰来了!她把小手拢在火焰上。多么温暖多么明亮的火焰啊,简直像一支小小的蜡烛。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小女孩儿觉得自己好像坐在一个大火炉前面,火炉装着闪亮的铜脚和铜把手,烧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啊!哎,这是怎么回事呢?她刚把脚伸出去,想让脚也暖和一下,火柴灭了,火炉不见了。她坐在那儿,手里只有一根烧过了的火柴梗。

师:你读出了一幅神奇的画面。同学们,看一下,老师把中间的这几行字变成了红色,(大屏幕上“多么温暖多么明亮的火焰啊,简直像一支小小的蜡烛。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小女孩儿觉得自己好像坐在一个大火炉前面,火炉装着闪亮的铜脚和铜把手,烧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啊!”变成红色。)这一部分内容是关于什么的呢?能看出来吗?好,请你。

生:是关于小女孩想象的。

师:想象的。好,请坐。这样,我把这部分想象的内容删去,然后稍微变动一下,改成这样一段话。(课件出示:她终于抽出了一根。哧(chī)!火柴燃起来了,冒出火焰来了!她把小手拢在火焰上,火柴灭了,她坐在那儿,手里只有一根烧过了的火柴梗)好不好?

生:不好。

师:为什么不好?

生:因为这样子不能让人们感觉到她是十分冷的感觉。

师:哦,把温暖这部分内容删去,就不能感觉到她冷了,你很有见地。还有人要说吗?为什么这样删掉不行?

(生安静)

师:那我们自己来设想一下,又冷又黑的夜,小女孩她衣衫单薄,赤裸着双脚,瑟瑟发抖地蜷缩在冰冷的角落里,这时候,她的小手拢在火焰上,什么感觉?

生:(自由答)温暖的。

师:温暖的,还有吗?

生:暖和的。

师:暖和的,还有?——舒服的,你们看一下,咱们这么多设身处地的美妙的感受,其实都在安徒生的这几句话里边了,对吧?如果把它删去了,我们这么多美妙的感受都没有了,表达不出来了,那为什么安徒生的这几句话表达得这么好呢?把我们这么多感觉都表达出来了呢?因为最具体的、真实的东西才最能打动人。像冒着火焰的蜡烛啊,烧得旺旺的的火炉啊,这些就是具体,真实的东西。这些具体真实的东西在哪里存在?

师:是捏造出来的吗?

生齐:不是。

师:在哪里?现实生活中,是吧?现实生活才是合理想象的源泉。带着你们的新感受把这段话读一下。谁来读?(学生积极举手)请——

生1:多么温暖多么明亮的火焰啊,简直像一支小小的蜡烛。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小女孩儿觉得自己好像坐在一个大火炉前面,火炉装着闪亮的铜脚和铜把手,烧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啊!

师:读出了一份温暖,读出一份惊喜,其实安徒生的语言,就像一首诗,让咱们一起走进这首诗。(课件出示,而后音乐起)谁来读一读?

生2:多么温暖多么明亮的火焰啊,简直像一支小小的蜡烛。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小女孩儿觉得自己好像坐在一个大火炉前面,火炉装着闪亮的铜脚和铜把手,烧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啊!

师:感谢你将小女孩的幸福时刻与我们分享,咱们大家一块把这首温暖的小诗读一读,怎么样?多么温暖,多么明亮的火焰啊,起——

生齐:多么温暖多么明亮的火焰啊,简直像一支小小的蜡烛。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小女孩儿觉得自己好像坐在一个大火炉前面,火炉装着闪亮的铜脚和铜把手,烧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啊!

师:小女孩此时该有多么幸福啊!但是——(出示课件,音乐停止。)读——

生:火柴灭了,火炉不见了。她坐在那儿,手里只有一根烧过了的火柴梗。 师:小女孩此时的心情怎样的?你说。

师:这是一个怎样的女孩?

生:这是一个可怜的女孩。

师:更加可怜的女孩。第一次小女孩看到了温暖的火炉,第二次她看到了什么?

生齐:喷香的烤鹅。

师:因为渴望、满足,所以看到了喷香的烤鹅,但是(出示课件)读—— 生齐:(读)火柴灭了,她面前出现了一堵又厚又冷的墙。

师:第三次,她渴望快乐,所以她看到了——(出示课件)读——

生齐:圣诞树。

师:但是——(出示课件)

生齐:(读)火柴又灭了。只见圣诞树上的烛光越升越高,最后成了在天空中闪烁的星星。有一颗星星落下来了,在天空中划出了一道细长的红光。

师:每一次幻想都那么美妙,但是每一次幻想过后都在小女孩面前呈现出一堵又厚又冷的墙。(播放配乐)天,越来越黑,越来越冷。那些窗子后面的灯光也一点一点地熄灭,小女孩的头上,肩上,胳膊上的积雪越来越厚,她颤抖的手划燃了第四根火柴,奶奶出现了,那么温和,那么慈爱,如果你就是小女孩,你想对奶奶说什么?

生1:(声音低沉)奶奶,在这个世界里,我并不快乐,我饿极了,我冷极了,您能够带我走吗?

生2:奶奶,请带我离开这个只有寒冷,冷酷无情的世界吧,我想到一个温暖的,没有烦恼的世界里去。

师:太知道你想要去没有烦恼的地方了。

生3:奶奶,求您带我走吧,我再也不想在这个世界上了,这个世界上只有烦恼,只有冷酷。

师:我的鞋子,我的鞋子怎么·····

生3:我的鞋子都被小男孩给拿走了。

师:女孩想对奶奶说什么?

生4:奶奶,带我走吧,我的爸爸天天在家里打我,我好想到一个温暖的世界去啊。

生5:奶奶,我好想你,奶奶,我好想你啊,我真的想与你一起到这个快乐美丽的天堂去。

师:小女孩会说?

生1:奶奶,这个世界里充满了寒冷,求求您带我走吧。

师:还有呢?谁想象下?

生2:奶奶,在这个世界上只有您爱我,您是我生命的全部,我想,您带我走吧,我想和您生活在一起。

生3:奶奶,这个世界上充满了冷酷,人们都是这么的无情,请你带我去一个充满了温暖的世界吧。

师:奶奶也被感动了。

生1:奶奶,这个世界带给我的只有饥饿,只有寒冷,您带我走吧,带我到一个快乐的世界去。

师:奶奶听了有多么心疼啊!

生2:奶奶,这个世界太冷了,太无情了,请您带我走吧,到没有饥饿,没有寒冷的地方去吧。

师:可是,火柴又一次熄灭了,奶奶马上就要消失了,小女孩应该怎么样把奶奶留住,你就是小女孩,你把这段话读一读。(播放另一段音乐,音乐的渲染,催人泪下。)

生1:奶奶,啊,请把我带走吧,我知道,火柴一灭,您就会不见的,像那暖和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一个样,就会不见的。

生2:奶奶,啊,请把我带走吧,我知道,火柴一灭,您就会不见的,像那暖和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一个样,就会不见的。

师:还有吗?

生3:奶奶,啊,请把我带走吧,我知道,火柴一灭,您就会不见的,像那暖和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一个样,就会不见的。

生4:奶奶,啊,请把我带走吧,我知道,火柴一灭,您就会不见的,像那暖和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 ,, , 丽的圣诞树一个样,就会不见的。

生5:奶奶,啊,请把我带走吧,我知道,, 火柴一灭,您就会不见的,像那暖和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一个样,就会不见的。

师:我们一起帮小女孩向奶奶重复,好吗?“奶奶”,起 ——

生齐读:奶奶,啊,请把我带走吧,我知道,火柴一灭,您就会不见的,像 那暖和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一个样,就会不见的。

师:第二天清晨,小女孩坐在墙角里,脸上带着微笑,两腮通红,她死了,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了。(音乐停)你的心情如何?你觉得小女孩是一个什么样的女孩?

生:(有些哽咽)我感觉小女孩非常可怜。

师:非常可怜。可是,咱们文章的最后一句是这样说的,齐读——

生齐: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师:谈下你的心情,读了这句话之后,你的心情有什么变化?

生:之前我的心情非常沉重,看到这句话后,我的心情变得非常欣慰。 师:非常欣慰。所以这明明是一个忧伤的故事,我们读起来却并不感到沮丧,明明是一个凄美的故事,我们读起来却并不感到绝望。研究安徒生童话的一位专家叫孙建江,他这样说:谁读一下?(出示课件)

生:安徒生杰出的地方在于:他不能改变现实,却可以创造一个世界,一个人渴望得到的美好世界。

师:下面我们来看安徒生童话的一组结尾(课件出示:

《海的女儿》结尾:

(为了王子的幸福,美人鱼把自己化作泡沫以后)现在太阳从海里升起来了。阳光柔和地、温暖地照在冰冷的泡沫上。因为小人鱼并没有感到灭亡。她看到光明的太阳„„

《丑小鸭》结尾:

(丑小鸭经历了重重磨难成为天鹅之后)他感到非常难为情。他把头藏到翅膀里面去,不知道怎么办才好。他感到太幸福了,但他一点也不骄傲,因为一颗好的心是永远不会骄傲的。

《拇指姑娘》结尾:

燕子背着拇指姑娘飞呀飞呀,飞到了那个国度,把拇指姑娘放到了一朵最鲜艳的花上,上面有一个和自己一样大的美男子,他就是所有花朵的王子,他们俩结婚了,拇指姑娘便成了这儿的皇后。

师:对比一下,你能够得出什么结论?

(生思考)

生:安徒生童话的结尾都是非常美好的。

师:非常美好的。

生:安徒生童话的结尾又让人看到希望。

师:同学们很会发现,还有说的吗?

生:安徒生写的童话的结尾使人看了不会让人悲伤,让人流泪。

师:好,安徒生童话的每一个结尾都是让人感到安慰的,或者给人希望,或者给人温暖,他的主人公都像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样,身上闪耀着纯真的光芒,他们往往饱尝生命的苦难,却始终怀揣美好的理想。有位叫张晓风的作家,他满怀深情地写过这样一这段话,女同学读红色的句子,男同学读黑色的句子。

(课件出示)如果有人5岁了,起——

男齐:如果有人5岁了,还没有倾听过安徒生,那么他的童年少了一段温馨; 女齐:如果有人15岁了,还没有阅读过安徒生,那么他的少年少了一道银灿;

男齐:如果有人25岁了,还没有细味过安徒生,那么他的青年少了一片辉碧;

女齐:如果有人35岁了,还没有了解过安徒生,那么他的壮年少了一种丰饶;

男齐:如果有人45岁了,还没有思索过安徒生,那么他的中年少了一点沉郁;

女齐:如果有人55岁了,还没有复习过安徒生,那么他的晚年少了一份悠远。

由此看来,安徒生应该是我们一生的亲密朋友,同学们,这节课就要结束了,但是这节课也是我们了解安徒生童话的一个起点。此刻,在这个平安夜即将到来的时刻,老师呢,送给大家一本《安徒生童话集》,作为这个平安夜老师送给大家的礼物,希望它能够像小女孩手里的火柴那样,尽管光亮微弱,却能够点燃希望,照亮你我,好吗?

《卖火柴的小女孩》课堂实录

整理:海阳一小 王珊娜等

师:同学们,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

生:平安夜。

师:12月24日,是西方最隆重的节日——平安夜。再过几个小时,就要到了。167年以前,丹麦童话大师安徒生接受朋友的邀请,专门为今天写了一个故事。此时此刻,我们一起去走进这个故事,我想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是吗?现在,让我们心怀一种特殊的感情,走进这个传说百年的经典故事。齐读课题。

生:(齐读课题)卖火柴的小女孩。

师:老师课前认真地批阅了同学们的预习单。老师发现大家的预习非常用心,字写得特别规范,但是有几个词的读音不知道你们读准了没有?咱们一块儿读一下。

(课件出示:明晃晃 蜷着腿 薄纱 喷香 烤鹅 )

师:“明晃晃”起——

生齐:明晃晃 蜷着腿 薄纱 喷香 烤鹅

师:“薄纱”这个词比较容易读错,再读一遍。

生齐:“薄纱”。

师:烤鹅是丹麦大年夜的一种传统食品。咱们这里比较少见。再读一遍。

生齐:烤鹅。

师:非常好!咱们在预习案上还练习了写字。现在,咱们来听写两个生字。把你的预习案拿出来,最下面的田字格内,咱们听写。找到了没有?开头练习部分。

师:第一个,“兜”,她的旧围裙里兜着许多火柴,“兜”;第二个,“橱”,橱窗的“橱”。别着急!

(生写)

师:非常好。下面你对照一下,看看写对了没有啊?老师在看的过程当中,发现同学们,基本写对了,但是有一个字写得不够规范。老师在课前专门查阅了这个字的演变历程。要不要一起看一下?看一下这是谁?

(课件出示篆体字“兜”)

生:兜。

师:对了!兜的原意就是头盔,咱们对着头盔的图片来看一下这个字的小篆写法。你看它的上半部像什么?

生:头。

师:对了!像人的头部。它的两边是两只大大的耳朵,中间的两只眼睛眯成了一条线。最可爱的是它头上有个什么?钻天辫儿,是吧?这个钻天辫,变啊变啊变,变成了楷书,变成了楷书上的一小撇。哪个小撇?白字上面的一小撇,对吧?所以,这一小撇在写的时候一定要写在整个“兜”字的头顶上,而不要把它缩到耳朵里面去。你看看你写的,哎,稍微改一下。

然后在田字格中工工整整地再写一遍。

(生写字)

师:你看咱们中国的汉字真有意思,了解了它,写好它就更容易了。

师:好,咱们在预习案上还试着概括了课文的大意。下面请你快速浏览一遍课文,看一看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生浏览课文,思考。)

师:看好的同学,请举手!

师:请你!

生:答——本文讲述了在冰天雪地的大年夜里,卖火柴的小姑娘没有卖掉一根火柴。她又冷又饿,不敢回家。她曾经五次擦燃了火柴,眼前产生了一次又一次美好的幻想,可是最后冻死在了街头。

师:说得比较完整。你的时间是?故事发生的时间是?

生:大年夜。

师:大年夜。

师:人物是?然后想你写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但是你这个大意里面没有地点呢。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谁写的?

生:墙角。

师:墙角?她是在墙角卖火柴吗?她在哪里卖火柴?

生:大街上。

师:大街上,地点有了。谁完整地把这个故事说一遍?请你。

生:答——课文大意为在大年夜除夕的大街上,有一个小女孩,赤着脚走着,她又冷又饿整整一天一根火柴也卖不出去,她不敢回家,因为怕父亲打他。小女

孩冷了,她擦亮火柴,就出现了火炉;小女孩饿了,她擦亮火柴,又出现了烤鹅。最后她的奶奶在火光下把小女孩带走了。

师:是在火光下吗?这个过程完整吗?谁再补充一下?擦燃了几次火柴? 师:5次。第一次看见了?

生:火炉。

师:第二次看见了?

生:烤鹅。

师:第三次?

生:圣诞树。

师:最后两次?

生:奶奶。

师:非常好,这样就完整了。这样我们就抓住了一件事情的时间、地点、还有它的人物,还有整个事情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整个事情就很好地概括起来了,这是一种很重要的读书方法。好啦,刚才咱们同学已经浏览了一遍课文,课前也进行了精心地预习。那么下面我来问你,在你的印象里小女孩是一个怎样的女孩?请你——

生1:小女孩是一个可怜、身世悲惨的女孩。

师:可怜的,身世悲惨的。来,你。

生2:小女孩是个十分不幸的小女孩。

师:十分不幸的。总之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安徒生在课文中用了一个词,什么样的孩子?

师:可怜,对吧?那么课文中哪些地方写出了小女孩的可怜?请你默读课文的1——4自然段,划出课文中让你感到小女孩可怜的句子。

(生默读,画句子。)

师:好,你的书上已经画满了美丽的曲线了。谁来说一下哪个句子让你体会到小女孩的可怜?谁来说?

生1:在第二自然段的第一句,小女孩只好赤着脚走,一双小脚冻得红一块青一块的。

师:你是抓住了小女孩的外貌描写来体会她的可怜的。还有谁?来,请。 生2:在第一段,在这又冷又黑的晚上,有一个乖巧的小女孩,赤着脚在街上走。

师:你非常了不起,注意到了它的天气描写。环境描写非常重要的。来,请你。

生3:在第三自然段,可怜的小女孩!她又冷又饿,哆哆嗦嗦地向前走。 师:哪个动词让你感觉到她是可怜的?

生:哆哆嗦嗦。

师:你抓住了小女孩的动作描写来体会。来——

生4:她不敢回家,因为她没卖掉一根火柴,没挣到一个钱,爸爸一定会打她的。

师:亲情的冷漠,多么可怜。

师:好,同学们,刚才你划的这些句子我已经知道了,你体会到了小女孩的可怜。现在请你选择体会最深的一句用心地读,读出你的感受,小声地读。

(生画、读)

师:好,谁来?谁来读?请你。

生1:在第一自然段上。在这又冷又黑的晚上,有一个乖巧的小女孩,赤着脚在街上走。

师:强调了又冷又黑。还有谁?

生2:可怜的小女孩!她又冷又饿,哆哆嗦嗦地向前走。

师:你的声音充满了同情。还有?

生3:她不敢回家,因为她没卖掉一根火柴,没挣到一个钱,爸爸一定会打她的。

师:强调了三个“一”,非常会抓关键词。好,同学们,在无比温暖,应该是无比温暖,无比快乐的大年夜,小女孩却——(出示课件)

生齐:只好赤着脚走,一双小脚冻得红一块青一块的。

师:本来她应该得到人们的同情和帮助,但是——(出示课件)

生齐:这一整天,谁也没买过她一根火柴,谁也没给过她一个硬币。 师:本来家是最温暖的港湾,可是——(出示课件)

生齐:她不敢回家,因为她没卖掉一根火柴,没挣到一个钱,爸爸一定会打她的。

师:从同学们动情的声音当中,我体会到了同学们是在用心体会人物的命运。刚刚我们是对课文1—4自然段进行了体会,我们知道了小女孩的可怜,可怜得让人心疼。那么随着故事的发展,小女孩又会让你读得出怎样的小女孩呢?下面请你自读课文的5—10 自然段,对照大屏幕,考虑一下,小女孩前四次擦燃火柴中看到的景象中,你读懂了什么?

出示课件(如下),学生自学。

第一次擦燃火柴,看到了( ),是因为她( );

第二次擦燃火柴,看到了( ),是因为她( );

第三次擦燃火柴,看到了( ),是因为她( );

第四次擦燃火柴,看到了( ),是因为她( )。]

师:好,请你。

生:她第一次擦燃火柴看到了一个温暖的大火炉,因为她很冷;她第二次擦燃火柴,她看到了喷香的烤鹅,因为她很饥饿;她第三次擦燃火柴,她看到了美丽的圣诞树,因为她想得到了一些快乐;她第四次擦燃火柴看到了自己的奶奶,是因为她的奶奶是她的全部,她想和她的奶奶生活在一起。

师:非常好,请坐。可见小女孩每次看到的幻象都是自己非常渴望的,是吧?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走进小女孩第一次擦燃火柴时看到的情景。(走到一生身边)来,请你来读。

生:她终于抽出了一根。哧!火柴燃起来了,冒出火焰来了!她把小手拢在火焰上。多么温暖多么明亮的火焰啊,简直像一支小小的蜡烛。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小女孩儿觉得自己好像坐在一个大火炉前面,火炉装着闪亮的铜脚和铜把手,烧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啊!哎,这是怎么回事呢?她刚把脚伸出去,想让脚也暖和一下,火柴灭了,火炉不见了。她坐在那儿,手里只有一根烧过了的火柴梗。

师:你读出了一幅神奇的画面。同学们,看一下,老师把中间的这几行字变成了红色,(大屏幕上“多么温暖多么明亮的火焰啊,简直像一支小小的蜡烛。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小女孩儿觉得自己好像坐在一个大火炉前面,火炉装着闪亮的铜脚和铜把手,烧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啊!”变成红色。)这一部分内容是关于什么的呢?能看出来吗?好,请你。

生:是关于小女孩想象的。

师:想象的。好,请坐。这样,我把这部分想象的内容删去,然后稍微变动一下,改成这样一段话。(课件出示:她终于抽出了一根。哧(chī)!火柴燃起来了,冒出火焰来了!她把小手拢在火焰上,火柴灭了,她坐在那儿,手里只有一根烧过了的火柴梗)好不好?

生:不好。

师:为什么不好?

生:因为这样子不能让人们感觉到她是十分冷的感觉。

师:哦,把温暖这部分内容删去,就不能感觉到她冷了,你很有见地。还有人要说吗?为什么这样删掉不行?

(生安静)

师:那我们自己来设想一下,又冷又黑的夜,小女孩她衣衫单薄,赤裸着双脚,瑟瑟发抖地蜷缩在冰冷的角落里,这时候,她的小手拢在火焰上,什么感觉?

生:(自由答)温暖的。

师:温暖的,还有吗?

生:暖和的。

师:暖和的,还有?——舒服的,你们看一下,咱们这么多设身处地的美妙的感受,其实都在安徒生的这几句话里边了,对吧?如果把它删去了,我们这么多美妙的感受都没有了,表达不出来了,那为什么安徒生的这几句话表达得这么好呢?把我们这么多感觉都表达出来了呢?因为最具体的、真实的东西才最能打动人。像冒着火焰的蜡烛啊,烧得旺旺的的火炉啊,这些就是具体,真实的东西。这些具体真实的东西在哪里存在?

师:是捏造出来的吗?

生齐:不是。

师:在哪里?现实生活中,是吧?现实生活才是合理想象的源泉。带着你们的新感受把这段话读一下。谁来读?(学生积极举手)请——

生1:多么温暖多么明亮的火焰啊,简直像一支小小的蜡烛。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小女孩儿觉得自己好像坐在一个大火炉前面,火炉装着闪亮的铜脚和铜把手,烧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啊!

师:读出了一份温暖,读出一份惊喜,其实安徒生的语言,就像一首诗,让咱们一起走进这首诗。(课件出示,而后音乐起)谁来读一读?

生2:多么温暖多么明亮的火焰啊,简直像一支小小的蜡烛。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小女孩儿觉得自己好像坐在一个大火炉前面,火炉装着闪亮的铜脚和铜把手,烧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啊!

师:感谢你将小女孩的幸福时刻与我们分享,咱们大家一块把这首温暖的小诗读一读,怎么样?多么温暖,多么明亮的火焰啊,起——

生齐:多么温暖多么明亮的火焰啊,简直像一支小小的蜡烛。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小女孩儿觉得自己好像坐在一个大火炉前面,火炉装着闪亮的铜脚和铜把手,烧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啊!

师:小女孩此时该有多么幸福啊!但是——(出示课件,音乐停止。)读——

生:火柴灭了,火炉不见了。她坐在那儿,手里只有一根烧过了的火柴梗。 师:小女孩此时的心情怎样的?你说。

师:这是一个怎样的女孩?

生:这是一个可怜的女孩。

师:更加可怜的女孩。第一次小女孩看到了温暖的火炉,第二次她看到了什么?

生齐:喷香的烤鹅。

师:因为渴望、满足,所以看到了喷香的烤鹅,但是(出示课件)读—— 生齐:(读)火柴灭了,她面前出现了一堵又厚又冷的墙。

师:第三次,她渴望快乐,所以她看到了——(出示课件)读——

生齐:圣诞树。

师:但是——(出示课件)

生齐:(读)火柴又灭了。只见圣诞树上的烛光越升越高,最后成了在天空中闪烁的星星。有一颗星星落下来了,在天空中划出了一道细长的红光。

师:每一次幻想都那么美妙,但是每一次幻想过后都在小女孩面前呈现出一堵又厚又冷的墙。(播放配乐)天,越来越黑,越来越冷。那些窗子后面的灯光也一点一点地熄灭,小女孩的头上,肩上,胳膊上的积雪越来越厚,她颤抖的手划燃了第四根火柴,奶奶出现了,那么温和,那么慈爱,如果你就是小女孩,你想对奶奶说什么?

生1:(声音低沉)奶奶,在这个世界里,我并不快乐,我饿极了,我冷极了,您能够带我走吗?

生2:奶奶,请带我离开这个只有寒冷,冷酷无情的世界吧,我想到一个温暖的,没有烦恼的世界里去。

师:太知道你想要去没有烦恼的地方了。

生3:奶奶,求您带我走吧,我再也不想在这个世界上了,这个世界上只有烦恼,只有冷酷。

师:我的鞋子,我的鞋子怎么·····

生3:我的鞋子都被小男孩给拿走了。

师:女孩想对奶奶说什么?

生4:奶奶,带我走吧,我的爸爸天天在家里打我,我好想到一个温暖的世界去啊。

生5:奶奶,我好想你,奶奶,我好想你啊,我真的想与你一起到这个快乐美丽的天堂去。

师:小女孩会说?

生1:奶奶,这个世界里充满了寒冷,求求您带我走吧。

师:还有呢?谁想象下?

生2:奶奶,在这个世界上只有您爱我,您是我生命的全部,我想,您带我走吧,我想和您生活在一起。

生3:奶奶,这个世界上充满了冷酷,人们都是这么的无情,请你带我去一个充满了温暖的世界吧。

师:奶奶也被感动了。

生1:奶奶,这个世界带给我的只有饥饿,只有寒冷,您带我走吧,带我到一个快乐的世界去。

师:奶奶听了有多么心疼啊!

生2:奶奶,这个世界太冷了,太无情了,请您带我走吧,到没有饥饿,没有寒冷的地方去吧。

师:可是,火柴又一次熄灭了,奶奶马上就要消失了,小女孩应该怎么样把奶奶留住,你就是小女孩,你把这段话读一读。(播放另一段音乐,音乐的渲染,催人泪下。)

生1:奶奶,啊,请把我带走吧,我知道,火柴一灭,您就会不见的,像那暖和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一个样,就会不见的。

生2:奶奶,啊,请把我带走吧,我知道,火柴一灭,您就会不见的,像那暖和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一个样,就会不见的。

师:还有吗?

生3:奶奶,啊,请把我带走吧,我知道,火柴一灭,您就会不见的,像那暖和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一个样,就会不见的。

生4:奶奶,啊,请把我带走吧,我知道,火柴一灭,您就会不见的,像那暖和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 ,, , 丽的圣诞树一个样,就会不见的。

生5:奶奶,啊,请把我带走吧,我知道,, 火柴一灭,您就会不见的,像那暖和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一个样,就会不见的。

师:我们一起帮小女孩向奶奶重复,好吗?“奶奶”,起 ——

生齐读:奶奶,啊,请把我带走吧,我知道,火柴一灭,您就会不见的,像 那暖和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一个样,就会不见的。

师:第二天清晨,小女孩坐在墙角里,脸上带着微笑,两腮通红,她死了,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了。(音乐停)你的心情如何?你觉得小女孩是一个什么样的女孩?

生:(有些哽咽)我感觉小女孩非常可怜。

师:非常可怜。可是,咱们文章的最后一句是这样说的,齐读——

生齐: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师:谈下你的心情,读了这句话之后,你的心情有什么变化?

生:之前我的心情非常沉重,看到这句话后,我的心情变得非常欣慰。 师:非常欣慰。所以这明明是一个忧伤的故事,我们读起来却并不感到沮丧,明明是一个凄美的故事,我们读起来却并不感到绝望。研究安徒生童话的一位专家叫孙建江,他这样说:谁读一下?(出示课件)

生:安徒生杰出的地方在于:他不能改变现实,却可以创造一个世界,一个人渴望得到的美好世界。

师:下面我们来看安徒生童话的一组结尾(课件出示:

《海的女儿》结尾:

(为了王子的幸福,美人鱼把自己化作泡沫以后)现在太阳从海里升起来了。阳光柔和地、温暖地照在冰冷的泡沫上。因为小人鱼并没有感到灭亡。她看到光明的太阳„„

《丑小鸭》结尾:

(丑小鸭经历了重重磨难成为天鹅之后)他感到非常难为情。他把头藏到翅膀里面去,不知道怎么办才好。他感到太幸福了,但他一点也不骄傲,因为一颗好的心是永远不会骄傲的。

《拇指姑娘》结尾:

燕子背着拇指姑娘飞呀飞呀,飞到了那个国度,把拇指姑娘放到了一朵最鲜艳的花上,上面有一个和自己一样大的美男子,他就是所有花朵的王子,他们俩结婚了,拇指姑娘便成了这儿的皇后。

师:对比一下,你能够得出什么结论?

(生思考)

生:安徒生童话的结尾都是非常美好的。

师:非常美好的。

生:安徒生童话的结尾又让人看到希望。

师:同学们很会发现,还有说的吗?

生:安徒生写的童话的结尾使人看了不会让人悲伤,让人流泪。

师:好,安徒生童话的每一个结尾都是让人感到安慰的,或者给人希望,或者给人温暖,他的主人公都像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样,身上闪耀着纯真的光芒,他们往往饱尝生命的苦难,却始终怀揣美好的理想。有位叫张晓风的作家,他满怀深情地写过这样一这段话,女同学读红色的句子,男同学读黑色的句子。

(课件出示)如果有人5岁了,起——

男齐:如果有人5岁了,还没有倾听过安徒生,那么他的童年少了一段温馨; 女齐:如果有人15岁了,还没有阅读过安徒生,那么他的少年少了一道银灿;

男齐:如果有人25岁了,还没有细味过安徒生,那么他的青年少了一片辉碧;

女齐:如果有人35岁了,还没有了解过安徒生,那么他的壮年少了一种丰饶;

男齐:如果有人45岁了,还没有思索过安徒生,那么他的中年少了一点沉郁;

女齐:如果有人55岁了,还没有复习过安徒生,那么他的晚年少了一份悠远。

由此看来,安徒生应该是我们一生的亲密朋友,同学们,这节课就要结束了,但是这节课也是我们了解安徒生童话的一个起点。此刻,在这个平安夜即将到来的时刻,老师呢,送给大家一本《安徒生童话集》,作为这个平安夜老师送给大家的礼物,希望它能够像小女孩手里的火柴那样,尽管光亮微弱,却能够点燃希望,照亮你我,好吗?


相关文章

  • 卖火柴的小女孩 教学实录[窦桂梅]
  • 幸福天堂--<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教学实录 思考: 1.超越既往的主题定位,既从现实的角度理解这是一个不幸的故事,也从文化的角度理解这是一个幸福的故事.在尊重儿童独特理解的基础上,让儿童体会到,我们不是一个廉价的同情者,而是一个反 ...查看


  •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实录
  •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实录 一.教材分析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人版小学语文十二册的一篇讲读课文.写的是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风雪交加的大年夜,冻死街头的故事.作者通过这个凄婉的故事,也充分表达了对穷苦人民悲惨遭遇的深切 ...查看


  • 多角度阅读--[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实录
  • 多角度阅读--<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实录 一.猜测童话故事,营造学习氛围 师:我来考验一下同学们的注意力.思考力.判断力,你们愿意接受挑战吗? (课件出示:半堵墙) 师:你看到了什么? 生:墙. 师:对,看到这个的人都说墙,这不 ...查看


  • [去年的树]教学实录(一))
  • <去年的树>教学实录(一) 2007年在远程教育研修时就读了并喜欢上了这篇童话故事,故事里那荡气回肠的友情振憾了我的心!今年我任教四年级,有了与它亲密接触的机会,心里有一种莫名的冲动--正好学校让我上一堂公开课,我一定会好好研读 ...查看


  • 窦桂梅--[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教学实录
  • 幸福天堂 --<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教学实录 思考: 1.超越既往的主题定位,既从现实的角度理解这是一个不幸的故事,也从文化的角度理解这是一个幸福的故事.在尊重儿童独特理解的基础上,让儿童体会到,我们不是一个廉价的同情者,而是一个 ...查看


  • 丑小鸭课堂实录2
  • <丑小鸭>教学实录 群英小学:钱万 一.导读视频导入,简介作者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寓言两则懂得了许多道理.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去认识一只很丑的小鸭子(板书:丑小鸭) 教师播放导读视频,介绍这部童话故事. 师:刚才我们听完导读 ...查看


  • 窦桂梅:我这样细读文本--细读[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感受
  • 窦桂梅:我这样细读文本--细读<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感受 上传: 饶华章 更新时间:2011-12-13 21:55:38 窦桂梅:我这样细读文本 --细读<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感受 话先从医生讲起.到医院看病,你或许会 ...查看


  • 紧紧围绕教学目的组织语文课堂教学
  • 郑州市中原区教研室 ○王应贤○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在听说读写训练过程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教学实践中,我 ...查看


  •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课堂实录
  • 执教:任 洪 整理:胡志林.杨 燕(浙江·台州) 师:老师带来两种物质--小苏打和白醋.大家桌上都有,等会我们要完成一项观察和实验任务,请看要求.第一步:观察小苏打和白醋,并把它们的特点月最简单的词语记录下来,注意观察时不要用尝的方法,如果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