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由于基层医院各方面条件有限,因此在消毒隔离和灭菌方面存在着很大的问题。为提高基层医院消毒和灭菌技术,控制医院感染,提高医疗质量,现对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感染区进行质控检查。现将检查中存在的问题介绍如下。
关键词:基层医院;消毒隔离;灭菌
1.基层医院消毒隔离与灭菌存在的问题
1.1消毒隔离知识不足:工作模式的改变。工作范围的扩展,医疗物品的消毒灭菌供应已向着专业方向发展。原有的思维方式已跟不上形势的要求,护理人员的不稳定性,对消毒供应室工作的认识不足,对所涉及的消毒隔离的知识掌握不够。
1.2环境保护和用具保护意识不强:医务人员医院感染意识淡薄,在操作中缺乏消毒隔离意识。临床科室用过的器械随意、敞开放置:下收人员从取污器械、搬运、关门均戴同一双手套操作。未注意车门把手的保护、在病区清点器械、污染器械盛装过满、搬运时蔽开、污水从车内溢漏;污染区工作期间穿着防护服随意走动、分类用的手套与清洗用的手套无分开、分类完毕未及时清理垃圾、消毒分类台、冲洗池和手套,器械浸泡消毒前未监测消毒液浓度。分类前未准备好盛装用具、器械串子。盛装着污染器械的容器置于存放清洁物品的区域,用完未及时消毒清洗,未严格控制浸泡消毒时间,未直接接触病人的槽、盅与污染的器械混放,分类台上污水滴落地上等。
1.3自我防护意识差:工作人员未严格着装:不穿防水衣、防水鞋,分类、清洗器械时不戴双层胶手套。不戴口罩、面罩或眼罩,每项操作完毕未洗手。
1.4执行制度不严:表现在包装台面不整洁,检查器械清洁度不认真,敷料包装与器械包装同室同时间进行,过期器械未重新清洗,未按要求装载,无菌物品御载时未充分散热造成湿包。启闭式容器未认真检查是否关严密。洗手依从性较差。操作前未严格清洗双手,接触无菌物品前未严格洗手或用消毒液消毒手;车内无菌物品放置无统一,造成用手接触的机会增加:到病区发放无菌物品时无菌垫巾未垫好,取出柜的无菌包未用又放回。
1.5手卫生中的特殊性:严格执行七步洗手法洗手。再用消毒毛巾抹干手后细菌培养,由于个体的差异,有些人结果仍超标。
1.6消毒灭菌效果监测不完善:(1)压力蒸汽灭菌器工艺监测记录不全面,化学监测未能做到每包监测,生物监测只有3家单位是每月1次,6家单位为半年1次,1家单位为1年1次。(2)紫外线消毒监测记录不全,消毒时间过长。(3)对于戊二醛的监测,有4家单位没有进行化学监测,亦没有监测戊二醛的专用化学指示卡。:
1.7无菌物品管理有缺陷:(1)无菌包包皮不合格,3家单位有焦包现象,有的包皮有破损,甚至有的手术器械包双层包皮出现贯通伤,完全失去了屏障保护作用,却未引起工作人员足够的重视而仍被使用,埋下了医疗安全隐患。(2)别的无菌物品无灭菌标识。(3)有的塑封灭菌物品无灭菌日期。(4)无菌容器使用后无打开日期与时间。(5)有2家单位灭菌有效期为7天的物品天算错,实际变成了8天。:
1.8医疗器械清洗不彻底 数医院都是人工清洗手术器械,且未使用多酶洗液,由于清洗人员不固定、不专业,时有器械清洗不彻底的情况出现,器械上出现血渍或锈渍,从而影响了消毒灭菌效果。
2.对策
2.1加大消毒供应设施投入:对于医疗机构的消毒工作,并不是一项短期的工作,而是长期、细致的工作。各医疗单位应加强医护人员的消毒业务培训,完善消毒设施,强化环境清洁和洗手的规范化操作,严格做好灭菌物品的规范化运送、保存和正确使用,确保消毒工作质量。有条件的医院则应该改善建筑布局及工作流程以符合环境卫生学和感染控制的要求。
2.2科学布局消毒供应中心布局:中心消毒供应中心除满足较严格的作业流程和平而布局模式等之外,还应符合以下建筑技术要求:供应中心室内应做到天花板、墙壁、地面无裂隙,表面光滑,耐清洗,避免异物脱落。地面要求防腐蚀,清洁区耐冲洗、污染区耐酸碱。墙角宜采用弧形设计以减少死角。洗涤区域戊有良好排水系统,排水通道密闭,防鼠、防蟑螂。供应中心应有较好的宅内采光和通风设计,使室内温度保持在18~22℃、湿度在35%~60%。400张床位以上的医院,应逐步采用中央空调系统和止压空气净化装置。
2.3加医院感染控制知识的培训力度:一方面,加强全体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感染控制意识,加强责任心。另一方面,要使医院感染管理人员跟上卫生工作发展的步伐,不断地学习,更新观念,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管理水平,要有对临床科室的消毒、隔离、灭菌等医院感染控制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的能力,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使基层医院的感染控制工作在不断的培训和监测中得到全面提高。
2.4严格执行规章制度: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等各项规章制度,是预防医院感染的最重要措施之一,贯穿在各项诊疗护理工作过程中。每一个医护人员都应从预防医院感染、保证病人健康出发,严格执行各项制度。同时加强管理,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对于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措施,将质量与绩效挂钩,利用经济手段协同管理。
2.5开展医院感染的监测工作:医院感染监测的目的是通过监测取得第一手资料,分析医院感染的原因,发现薄弱环节,为采取有效措施提供依据,并通过监测来评价各措施的效果。监测的主要内容包括:环境污染监测、灭菌效果监测、消毒污染检测、重点部门的监测、清洁卫生工作监测、规章制度执行监测等等。应把监测工作作为常规工作,定期、定点、定项目的进行。
参考文献:
[1] 蔡景一,张臣,刘红;医护人员职业接触感染的调查与分析[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0,10(8):464.
[2]黄庆宣,叶景霞,许秋宁;供应中心无菌间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2009,18(4):362.
[3] 张磊,陶宏,张宇清,等;生物监测压力蒸汽灭菌阳性的原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10(1):39
[4]张化庆,潘朝云;基层医院新生儿病房的医院感染管理[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1年05期
摘要:由于基层医院各方面条件有限,因此在消毒隔离和灭菌方面存在着很大的问题。为提高基层医院消毒和灭菌技术,控制医院感染,提高医疗质量,现对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感染区进行质控检查。现将检查中存在的问题介绍如下。
关键词:基层医院;消毒隔离;灭菌
1.基层医院消毒隔离与灭菌存在的问题
1.1消毒隔离知识不足:工作模式的改变。工作范围的扩展,医疗物品的消毒灭菌供应已向着专业方向发展。原有的思维方式已跟不上形势的要求,护理人员的不稳定性,对消毒供应室工作的认识不足,对所涉及的消毒隔离的知识掌握不够。
1.2环境保护和用具保护意识不强:医务人员医院感染意识淡薄,在操作中缺乏消毒隔离意识。临床科室用过的器械随意、敞开放置:下收人员从取污器械、搬运、关门均戴同一双手套操作。未注意车门把手的保护、在病区清点器械、污染器械盛装过满、搬运时蔽开、污水从车内溢漏;污染区工作期间穿着防护服随意走动、分类用的手套与清洗用的手套无分开、分类完毕未及时清理垃圾、消毒分类台、冲洗池和手套,器械浸泡消毒前未监测消毒液浓度。分类前未准备好盛装用具、器械串子。盛装着污染器械的容器置于存放清洁物品的区域,用完未及时消毒清洗,未严格控制浸泡消毒时间,未直接接触病人的槽、盅与污染的器械混放,分类台上污水滴落地上等。
1.3自我防护意识差:工作人员未严格着装:不穿防水衣、防水鞋,分类、清洗器械时不戴双层胶手套。不戴口罩、面罩或眼罩,每项操作完毕未洗手。
1.4执行制度不严:表现在包装台面不整洁,检查器械清洁度不认真,敷料包装与器械包装同室同时间进行,过期器械未重新清洗,未按要求装载,无菌物品御载时未充分散热造成湿包。启闭式容器未认真检查是否关严密。洗手依从性较差。操作前未严格清洗双手,接触无菌物品前未严格洗手或用消毒液消毒手;车内无菌物品放置无统一,造成用手接触的机会增加:到病区发放无菌物品时无菌垫巾未垫好,取出柜的无菌包未用又放回。
1.5手卫生中的特殊性:严格执行七步洗手法洗手。再用消毒毛巾抹干手后细菌培养,由于个体的差异,有些人结果仍超标。
1.6消毒灭菌效果监测不完善:(1)压力蒸汽灭菌器工艺监测记录不全面,化学监测未能做到每包监测,生物监测只有3家单位是每月1次,6家单位为半年1次,1家单位为1年1次。(2)紫外线消毒监测记录不全,消毒时间过长。(3)对于戊二醛的监测,有4家单位没有进行化学监测,亦没有监测戊二醛的专用化学指示卡。:
1.7无菌物品管理有缺陷:(1)无菌包包皮不合格,3家单位有焦包现象,有的包皮有破损,甚至有的手术器械包双层包皮出现贯通伤,完全失去了屏障保护作用,却未引起工作人员足够的重视而仍被使用,埋下了医疗安全隐患。(2)别的无菌物品无灭菌标识。(3)有的塑封灭菌物品无灭菌日期。(4)无菌容器使用后无打开日期与时间。(5)有2家单位灭菌有效期为7天的物品天算错,实际变成了8天。:
1.8医疗器械清洗不彻底 数医院都是人工清洗手术器械,且未使用多酶洗液,由于清洗人员不固定、不专业,时有器械清洗不彻底的情况出现,器械上出现血渍或锈渍,从而影响了消毒灭菌效果。
2.对策
2.1加大消毒供应设施投入:对于医疗机构的消毒工作,并不是一项短期的工作,而是长期、细致的工作。各医疗单位应加强医护人员的消毒业务培训,完善消毒设施,强化环境清洁和洗手的规范化操作,严格做好灭菌物品的规范化运送、保存和正确使用,确保消毒工作质量。有条件的医院则应该改善建筑布局及工作流程以符合环境卫生学和感染控制的要求。
2.2科学布局消毒供应中心布局:中心消毒供应中心除满足较严格的作业流程和平而布局模式等之外,还应符合以下建筑技术要求:供应中心室内应做到天花板、墙壁、地面无裂隙,表面光滑,耐清洗,避免异物脱落。地面要求防腐蚀,清洁区耐冲洗、污染区耐酸碱。墙角宜采用弧形设计以减少死角。洗涤区域戊有良好排水系统,排水通道密闭,防鼠、防蟑螂。供应中心应有较好的宅内采光和通风设计,使室内温度保持在18~22℃、湿度在35%~60%。400张床位以上的医院,应逐步采用中央空调系统和止压空气净化装置。
2.3加医院感染控制知识的培训力度:一方面,加强全体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感染控制意识,加强责任心。另一方面,要使医院感染管理人员跟上卫生工作发展的步伐,不断地学习,更新观念,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管理水平,要有对临床科室的消毒、隔离、灭菌等医院感染控制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的能力,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使基层医院的感染控制工作在不断的培训和监测中得到全面提高。
2.4严格执行规章制度: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等各项规章制度,是预防医院感染的最重要措施之一,贯穿在各项诊疗护理工作过程中。每一个医护人员都应从预防医院感染、保证病人健康出发,严格执行各项制度。同时加强管理,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对于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措施,将质量与绩效挂钩,利用经济手段协同管理。
2.5开展医院感染的监测工作:医院感染监测的目的是通过监测取得第一手资料,分析医院感染的原因,发现薄弱环节,为采取有效措施提供依据,并通过监测来评价各措施的效果。监测的主要内容包括:环境污染监测、灭菌效果监测、消毒污染检测、重点部门的监测、清洁卫生工作监测、规章制度执行监测等等。应把监测工作作为常规工作,定期、定点、定项目的进行。
参考文献:
[1] 蔡景一,张臣,刘红;医护人员职业接触感染的调查与分析[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0,10(8):464.
[2]黄庆宣,叶景霞,许秋宁;供应中心无菌间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2009,18(4):362.
[3] 张磊,陶宏,张宇清,等;生物监测压力蒸汽灭菌阳性的原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10(1):39
[4]张化庆,潘朝云;基层医院新生儿病房的医院感染管理[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1年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