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高效素能提升10-3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蒋瑶,字粹卿,归安人。弘治十二年进士。授行人。正德时,历两京御史。陈时弊七事,中言:“内府军器局军匠六千,中官监督者二人,今增至六十余人,人占军匠三十。他局称是,行伍安得不耗。”并言:“传奉官及滥收校尉勇士并宜厘革。刘瑾虽诛,权犹在宦竖。”有旨诘问,且言“自今如瑶议者,毋复奏”。 .

寻出为荆州知府。筑黄潭堤。调扬州。武宗南巡至扬,瑶供御取具而已,无所赠遗。诸嬖幸皆怒。江彬欲夺富民居为威武副将军府,瑶执不可。彬闭瑶空舍.

挫辱之,胁以帝所赐铜瓜,不为慑。会帝渔获一巨鱼,戏言直五百金,彬即畀瑶责其直。瑶怀其妻簪珥、袿服以进,曰:“库无钱,臣所有惟此。”帝笑而遣之。府故有琼花观,诏取琼花。瑶言自宋徽、钦北狩,此花已绝,今无以献。又传旨征异物,瑶具对非扬产。帝曰:“苎白布,亦非扬产耶?”瑶不得已,为献五百疋。当是时,权幸以扬繁华,要求无所不至。微瑶,民且重困。驾旋,瑶扈至.

宝应。中官邱得用铁縆②系瑶,数日始释,竟扈至临清而返。扬人见瑶,无不感.

泣。迨迁陕西参政,争出资建祠祀之,名自此大震。 .

嘉靖初,历湖广、江西左、右布政使,以右副都御史巡抚河南。帝命桂萼等核巡抚官去留,令瑶归候调。已,累迁工部尚书。四郊工竣,加太子少保。西苑宫殿成,帝臵宴。见瑶与王时中席在外,命移殿内,而移皇亲于殿右以让瑶,曰:“亲亲不如尊贤。”其重瑶如此。

时土木繁兴,岁费数百万计。瑶规画咸称帝意,数有赉予。以忧去。久之,.自南京工部尚书,召改北部。帝幸承天,瑶扈从。京师营建,率役京军,多为豪家占匿。至是大工频仍,岁募民充役,费二百余万。瑶以为言,因请停不急者。.

豪家所匿军毕出,募直大减。以老致仕去。 .

瑶端亮清介。既归,僻处陋巷。与尚书刘麟、顾应祥辈结文酒社,徜徉岘山间。卒年八十九。赠太子太保,谥恭靖。

(节选自《明史·蒋瑶列传》)

【注】 ①“疋”pǐ同“匹”。②縆ɡēnɡ。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

A .瑶执不可 执:坚持 .

B .微瑶,民且重困 微:认为„„卑贱 .

C .竟扈至临清而返 竟:竟然 .

D .迨迁陕西参政 迨:等到 .

解析:微:假如没有。

答案:B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且言“自今如瑶议者,毋复奏” .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

B .久之,自南京工部尚书,召改北部 .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

C .因请停不急者 .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

D .以老致仕去 .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

解析:B. 均为助词,放在表时间的词语后面起凑足音节的作用,没有实在意义。A. 连词,译为“并且”/连词,表示先让步,后推进一层,译为“尚且”。

C. 介词,译为“因此”/介词,译为“经由,通过”。D. 介词,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由于”/介词,表示动作、行为凭借的身份,此处可译为“凭„„的身份”。

答案:B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表现蒋瑶全心为民的一组是( ) ①刘瑾虽诛,权犹在宦竖 ②瑶怀其妻簪珥、袿服以进,曰:“库无钱,臣所有惟此。” ③此花已绝,今无以献 ④又传旨征异物,瑶具对非扬产 ⑤扬人见瑶,无不感泣 ⑥既归,僻处陋巷

A .①②⑥ B .①③⑤

C .②③④ D .④⑤⑥

解析:①属于陈述时政弊端;⑤表现扬州百姓对于蒋瑶的爱戴,不属于直接表现;⑥说明他高洁、清廉。

答案:C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正德年间,蒋瑶力陈时政弊端,他认为在内府各局担任监督的宦官人数增加太多,这样会导致军队耗费太大,以致损耗国力。

B .武宗南巡至扬州,随行的权幸因扬州繁华富庶,向蒋瑶大肆索要财物,蒋瑶对此暗中抵制,后被权幸用铁绳捆绑数日才被释放,扬州人对此无不感慨落泪。

C .皇帝对蒋瑶非常器重,在宴会上,他下令将蒋瑶的席位移至殿内,然后把皇亲移到殿右来为蒋瑶让出席位,并且强调尊重贤才比亲近亲人更重要。

D .嘉靖年间,朝廷工程繁多,耗费巨大,蒋瑶严格遵循皇帝的意图进行规划设计,对此皇帝非常高兴,并多次对他进行赏赐。

解析:D. “蒋瑶严格遵循皇帝的意图进行规划设计”表述有误,原文“瑶规画咸称帝意”句意应为“蒋瑶的规划都符合皇帝的心意”。

答案:D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帝渔获一巨鱼,戏言直五百金,彬即畀瑶责其直。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京师营建,率役京军,多为豪家占匿。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恰逢皇帝打鱼获得一条大鱼,(皇帝) 开玩笑说价值五百金,江彬当即送给蒋瑶并且向他索要银两。(“会”译为“恰逢”“恰好”;“直”通假字,译为“价值”;“畀”译为“送给,赠与”;“责”译为“索要”)

(2)京城工程营建,大多役使京军,(京军) 多被豪家所藏匿。

[参考译文]

蒋瑶,字粹卿,归安人。弘治十二年进士。被授予行人官职。正德年间,历任两京御史。上奏时政弊端七件事,其中说:“内府的军器局有军匠六千人,宦官做监督的人有二人,现在增加到六十余人,每个人占军匠三十人的耗费。其他各局都这样做,军队怎么会不耗费。”还说:“侍奉官和滥收校尉勇士也最好一并革除。刘瑾虽然已经被杀,权力还是被宦官掌握。”皇帝下旨诘问,并且说“自今以后有像蒋瑶一样议论朝政的,不用再上奏”。

不久出京担任荆州知府。修筑了黄潭堤坝。调任到扬州。武宗南巡到扬州,

蒋瑶只是给皇帝提供随行的用具而已,没有赠送东西。各受宠的近臣都很生气。江彬想抢夺富民的住房作为威武副将军府,蒋瑶执意不可。江彬把蒋瑶关在空房子里打击羞辱他,并且用皇帝所赐的铜瓜威胁他,蒋瑶不为之慑服。恰逢皇帝打鱼获得一条巨鱼,(皇帝) 开玩笑说价值五百金,江彬当即送给蒋瑶并且向他索要银两。蒋瑶怀揣他妻子的簪珥、袿服进献,说:“金库没有钱,臣所有的只是这些。”皇帝笑了,然后把他打发走了。扬州府以前有琼花观,皇帝下诏索取琼花。蒋瑶说自宋徽宗、宋钦宗被掳北去之后,此花已经灭绝,现在没有可以用来进献的。又传旨征收异物,蒋瑶都说不是扬州出产的。皇帝说:“苎白布,也不是扬州出产的吗?”蒋瑶不得已,给皇帝进献了五百匹。那个时候,因为扬州繁华,当权者的索求无所不包。如果没有蒋瑶,百姓将会困苦不堪。皇帝返回京城,瑶随驾送到了宝应。宦官邱得用以铁绳捆绑蒋瑶,数日才释放,竟然随驾到临清才返回。扬州人看见蒋瑶,没有不感动哭泣的。等到升迁为陕西参政的时候,(百姓) 争相出资修建祠堂来祭祀他,名声自此大震。

嘉靖初,历任湖广、江西左、右布政使,以右副都御史巡抚河南。皇帝命令桂萼等审核巡抚官的去留,让蒋瑶回京等候调动。后来,屡次升迁为工部尚书。四郊工程竣工,加太子少保。西苑宫大殿修成,皇帝设臵宴会。看见蒋瑶和王时中的席位在外面,命令移至殿内,然后把皇亲移到殿右来为蒋瑶让位,说:“亲近亲人不如尊重贤才。”他重视蒋瑶如此。

当时土木繁兴,一年花费数百万钱。蒋瑶的规划都符合皇帝的心意,皇帝多次对他进行赏赐。因为丧事去官。很久之后,自南京工部尚书,被(皇帝) 征召改任为北京工部尚书。皇帝临幸承天,蒋瑶随从。京城工程营建,大多役使京军,(京军) 多被豪家所藏匿。到那时大兴土木仍然很频繁,每年招募平民充当劳役,花费二百余万钱。蒋瑶为这个进言,因此请求停止不急需的工程。豪家所藏匿的军人都出来,招募花费大减。因为年老辞官离去。

蒋瑶正直坚贞,高洁清廉。退休之后,居住在陋巷之中。和尚书刘麟、顾应祥等人结了一个文酒社,徜徉于岘山之间。死时八十九岁。追赠太子太保,谥号恭靖。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

王家屏传

张廷玉

王家屏,字忠伯,大同山阴人。隆庆二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预修《世宗实录》。高拱兄捷前为操江都御史,以官帑遗赵文华,家屏直书之,时拱方柄.国,嘱稍讳,家屏执不可。万历初,进修撰,充日讲官。敷奏剀挚,帝尝敛容受,.

称为端士。张居正寝疾,词臣率奔走祷祈,独家屏不往。再迁侍讲学士。十二年,擢礼部右侍郎,改吏部。甫逾月,命以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入预机务。去史官.

二年即辅政,前此未有也。

申时行当国,许国、王锡爵次之,家屏居末。每议事,秉正持法,不亢不随。越二年,遭继母忧。诏赐银币,驰传,行人护行。服甫阕,诏进礼部尚书,遣行人召还。抵京师,三月未得见。家屏以为言,请因圣节御殿受贺,毕发留中章奏,举行册立皇太子礼。不报。复偕同官疏请,帝乃于万寿节强一临御焉。俄遣中官.

谕家屏,奖以忠爱。家屏疏谢,复请帝勤视朝。居数日,帝为一御门延见,自是益深居不出矣。

评事雒于仁进四箴,帝将重罪之。家屏言:“人主出入起居之节,耳目心志.

之娱,庶官不及知、不敢谏者,辅弼之臣得先知而预谏之,故能防欲于微渺。今于仁以庶僚上言,而臣备位密勿,反缄默苟容,上亏圣明之誉,下陷庶僚蒙不测之威,臣罪大矣,尚可一日立于圣世哉!”帝不怿,留中,而于仁得善去。 .

时储位未定,廷臣交章请册立。其年十月,阁臣合疏以去就争。帝不悦,传谕数百言,切责廷臣沽名激扰,指为悖逆。时行等相顾错愕,各具疏再争,杜门乞去。独家屏在阁,复请速决大计。帝乃遣内侍传语,期以明年春夏,廷臣无所奏扰,即于冬间议行,否则待逾十五岁。家屏以口敕难据,欲帝特颁诏谕,立具草进。帝不用,复谕二十年春举行。家屏喜,即宣示外廷,外廷欢然。而帝意实犹豫,闻家屏宣示,弗善也,传谕诘责。时行等合词谢,乃已。明年秋,工部主.

事张有德以册立仪注请。帝复以为激扰,命止其事。国执争去,时行被人言,不得已亦去,锡爵先以省亲归,家屏遂为首辅。以国谏疏己列名,不当独留,再疏乞罢。不允,乃视事。 .

(选自《明史》)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敷奏剀挚 敷:写作 .

B .复偕同官疏请 疏:上疏 .

C .入预机务 预:参与 .

D .时行等合词谢 谢:辞谢 .

解析:谢:谢罪。

答案:D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以官帑遗赵文华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

B .人主出入起居之节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

C .尚可一日立于圣世哉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

D .不允,乃视事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

解析:C. “于”都解释为“在”。A. 中的“以”分别解释为“把”和“因为”。B. 中的“之”前者为结构助词,解释为“的”,后者取消句子独立性,不翻译。D. 中的“乃”一为副词,解释为“才”,一为副词,“竟然”。

答案:C

8.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部直接表现王家屏“不亢不随”的一项是( ) ①独家屏不往 ②家屏直书之 ③复请速决大计 ④再疏乞罢 ⑤奖以忠爱 ⑥上亏圣明之誉

A .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⑤ D .③④⑥

解析:④是表现王家屏明哲保身,⑤⑥不是直接表现不亢不随。

答案:B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篇文章按照时间顺序为王家屏作传,依次表现了他秉正持法、不亢不随和仗义执言、机智处事的方方面面,使得传主形象血肉丰满。

B .这篇文章采用衬托的手法写王家屏,既有个人的衬托,也有群体的衬托,不仅突出了王家屏的形象,而且一石二鸟,展示了王家屏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

C .这篇文章刻画皇帝的形象颇见功力,如以“帝不怿”写其昏庸,以“帝乃遣内侍传语”状其阴险,以“传谕诘责”摹其专横,均以简笔出之。

D .王家屏认为君王出入起居的礼节,耳听目视以及心里感受的娱乐,普通官员来不及知道、不敢进谏,辅弼之臣如果能够预知并预先进谏,所以就能遏止君王微小的不正当的欲望。

解析:以“帝不怿”写其昏庸,以“帝乃遣内侍传语”状其阴险,以“传谕诘责”摹其专横,这些说法均夸大其词。

答案:C

10.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拱方柄国,嘱稍讳,家屏执不可。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而帝意实犹豫,闻家屏宣示,弗善也,传谕诘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以国谏疏己列名,不当独留,再疏乞罢。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当时高拱正执掌朝政,叮嘱他稍加避忌,家屏执意不从。

(2)而认为许国谏诤的奏疏上自己列了名,不应当独自留用,两次上疏恳求辞职。

(3)但是皇上内心确实犹豫,听到家屏宣布的事后,很不高兴,传达谕旨诘问谴责。

[参考译文]

王家屏,字忠伯,大同山阴人。隆庆二年中进士。被选为庶吉士,任命为翰林院编修,参与修订《世宗实录》。高拱兄长高捷以前担任操江都御史,把国库里的钱财赠送给赵文华,王家屏客观记录此事,当时高拱正执掌朝政,叮嘱他稍加避忌,家屏执意不从。万历初年,晋升为修撰,担任日讲官。向君上陈奏,恳切真挚。皇上正容肃敬,诚恳接受,称他为端庄正直的人。张居正卧病,翰林院侍从之臣,都到家慰问,甚至到寺庙祈祷,只有王家屏不去。后再升为侍讲学士。万历十二年,升任礼部右侍郎,不久,改任吏部左侍郎。刚过一个月,受命以左侍郎的身份兼任东阁大学士,进入内阁参与朝廷重要事务。离开史官两年就辅佐朝政,这是以前从来没有的事。

当时,申时行代国君秉政作主,许国、王锡爵位列申时行之后,王家屏居于末位。每次讨论政事,王家屏总是持心公正,既不目中无人也不盲目跟从。过了两年,遭遇继母去世,回家服丧。皇帝下诏赏赐银两,用车马传送,由使者护送。服丧刚刚结束,皇上下诏授礼部尚书,派使者叫他回朝。王家屏到达京师,三个月没能见到皇帝。因此上疏进谏,请皇上趁帝王诞生节日到大殿接受朝贺,全部

发还未加批示而扣留的相关奏折,举行册立皇太子典礼。没有得到批复。又和同僚上疏集体请求,皇上才在万寿节勉强一次驾临大殿。不久派遣中官告诉家屏,嘉奖他的忠诚。家屏上疏谢恩,再请皇上多多上朝。过去多日,皇帝为此在御门接见他,从此以后,更加深居不出来上朝。

评事雒于仁四次进言劝戒,皇上将要重重地惩罚他。家屏说:“皇上出入起居的操守,耳目心志的快乐,是下级官员不能够了解和不敢劝谏的,辅佐朝政的大臣能够先了解而预先进谏,所以才能将人的欲望阻止在很小的时候。现在雒于仁以下级官员的身份进言,而我愧居其位,虽勤劳努力,却反而不说话,屈从附和以取容于圣上,对上有损圣上圣明的声誉,对下使下级官员蒙受不可预测的威势,我的罪过很大啊,还能够在这个圣明的世间立足一天吗?”皇上不高兴,不加批阅,然而雒于仁得以好好地离开。

当时太子还没有定下来,朝廷大臣上交奏章请求册立。那年十月,内阁大臣因为取舍之争联合上疏。皇上很不高兴,传达谕旨数百字,严厉斥责朝廷大臣沽名钓誉,制造烦乱,指责这是违背正道。申时行等大臣你望着我,我望着你,仓促间感到非常惊愕。每个人都上疏再次争辩,在家闭门不出,请求辞职。只有家屏仍在内阁值守,两次请求皇上尽快决定大计。皇上才派遣内侍传下话来,约定第二年春夏办理,如果朝廷大臣不再上奏滋扰,就在今年冬季讨论办理,否则等待皇子满十五岁再办。家屏认为口说无凭,想要皇上特颁诏谕,马上写奏章进谏。皇上不答应,又下旨在万历二十年春季举行册立大典。家屏大喜,马上向外廷宣布,外廷大臣一片欢欣。但是皇上内心确实犹豫,听到家屏宣布的事后,很不高兴,传达谕旨诘问谴责。申时行等齐上奏章集体谢罪,皇上方才罢休。第二年的秋天,工部主事张有德因为册立的制度礼仪上奏章请示。皇上又认为是制造烦乱,下旨停止办理这件事。内阁大臣争相离职,申时行也蒙受了指责,不得已也只好离职。锡爵最先因为女儿省亲回老家,家屏于是成为首辅大臣。而认为许国谏诤的奏疏上自己列了名,不应当独自留用,两次上疏恳求辞职。皇上没有答应,家屏才上任处理政事。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

庞统字士元,襄阳人也。少时朴钝,未有识者。颍川司马徽清雅有知人鉴,统弱冠往见徽。徽采桑于树上,坐统在树下,共语自昼至夜,徽甚异之,称统当为南州士之冠冕,由是渐显。

后郡命为功曹。性好人伦,勤于长养。领南郡太守。先主见与善谭,大器之,以为治中从事。遂与亮并为军师中郎将。亮留镇荆州。统随从入蜀。 .

益州牧刘璋与先主会涪,统进策曰:“今因此会,便可执之,则将军无用兵之劳而坐定一州也。”先主曰:“初入他国,恩信未著,此不可也。”璋既还成都,先主当为璋北征汉中,统复说曰:“阴选精兵,昼夜兼道,径袭成都;璋既.

不武,又素无预备,大军卒至,一举便定,此上计也。杨怀、高沛,璋之名将,.

各仗强兵,据守关头,闻数有笺谏璋,使发遣将军还荆州。将军未至,遣与相闻,.

说荆州有急,欲还救之,并使装束,外作归形;此二子既服将军英名,又喜将军之去,计必乘轻骑来见,将军因此执之,进取其兵,乃向成都,此中计也。退还.

白帝,连引荆州,徐还图之,此下计也。若沉吟不去,将致大困,不可久矣。”先主然其中计,即斩怀、沛,还向成都,所过辄克。

于涪大会,臵酒作乐,谓统曰:“今日之会,可谓乐矣。”统曰:“伐人之.

国而以为欢,非仁者之兵也。”先主醉,怒曰:“武王伐纣,前歌后舞,非仁者.

邪?卿言不当,宜速起出!”于是统逡巡引退。先主寻悔,请还。统复故位,初不顾谢,饮食自若。先主谓曰:“向者之论,阿谁为失?”统对曰:“君臣俱失。”.

先主大笑,宴乐如初。

进围雒县,统率众攻城,为流矢所中,卒,时年三十六。先主痛惜,言则流涕。拜统父议郎,迁谏议大夫。追赐统爵关内侯,谥曰靖侯。

(节选自《三国志·蜀书·庞统传》)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阴选精兵,昼夜兼道 阴:暗地里 .

B .大军卒至,一举便定 卒:通“猝”,突然 .

C .闻数有笺谏璋 数:多次 .

D .统复故位,初不顾谢 谢:推辞 .

解析:谢:认错,道歉,谢罪。

答案:D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伐人之国而以为欢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

B .又喜将军之去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

C .遂与亮并为军师中郎将 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

D .于涪大会,置酒作乐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

解析:A. 却,表转折。B. 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指示代词,相当于“这”。

C. 动词,担任/表被动。D. 介词,在/介词,对于。

答案:A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庞统年少时老实憨钝,20岁时去拜见司马徽,司马徽说庞统应该是南州读书人中最好的,从此他渐渐出了名。

B .庞统足智多谋,在攻取益州的策略上,早就成竹在胸,一口气给了刘备上中下三条计策,由其选择。

C .杨怀、高沛是刘璋的著名将领,倚仗自己兵强马壮,又占据着重要关隘,曾多次劝谏刘璋攻打荆州。

D .庞统大度耿直,面对刘备做得不对的事情,他能直言不讳地指出来,事后仍然坚持原则,不向刘备道歉。

解析:“曾多次劝谏刘璋攻打荆州”错,原意是曾多次写信劝刘璋打发刘备回荆州。

答案:C

1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徽采桑于树上,坐统在树下,共语自昼至夜,徽甚异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因此会,便可执之,则将军无用兵之劳而坐定一州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先主然其中计,即斩怀、沛,还向成都,所过辄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司马徽正在树上采桑,让庞统坐在树下,两人一起谈论从白天到夜里。司马徽感到他非常奇异。

(2)现在趁会面的机会,就可以擒住刘璋,那么您不用打仗就能得到益州。

(3)刘备认为他的中策不错,就杀了杨怀、高沛,进军成都,经过的地方都攻打了下来。

[参考译文]

庞统字士元,襄阳人。他年少时老实憨钝,没有人了解他。颍川人司马徽高

雅,有能鉴定人才的名声,庞统成年的时候前去拜见司马徽。司马徽正在树上采桑,让庞统坐在树下,两人一起谈论从白天到夜里。司马徽感到他非常奇异,说庞统应该是南州读书人之首,从此渐渐出名。

后来南州郡任命他为功曹。庞统生性注重伦理关系,勤奋奉养父母。庞统后来担任南郡太守。刘备会见了他并和他长谈,非常器重他,任命他为治中从事。最后他和诸葛亮共同担任军师中郎将。诸葛亮留守荆州,庞统随刘备进入蜀地。

益州牧刘璋和刘备在涪陵会面,庞统献策说:“现在趁会面的机会,就把刘璋擒住,那么您不用打仗就能得到益州。”刘备说:“刚来到别人境内,还没有恩信,不能这样做。”刘璋回到成都后,刘备要替刘璋北征汉中,庞统又劝他说:“暗地选拔精兵,日夜兼程,直接偷袭成都;刘璋不会打仗,平时又没有防备,我们的大军突然来到,一举就能拿下益州,这是上计。杨怀、高沛,是刘璋的名将,各自凭借精兵,镇守关头,听说多次写信劝刘璋,让刘璋打发您回荆州。您还没到成都的时候,派人告诉他,就说荆州有紧急情况,打算回兵救援,并假扮打点行装,表面上做出要回去的意向;杨怀、高沛二人既佩服您的英名,又因为您的回去而高兴,估计必定会带少量骑兵来见您,您因此把他们拿住,进而收降他们的军队,进军成都,这是中计。撤退到白帝城,和荆州连成一线,慢慢地谋划攻打他,这是下计。如果犹豫不决,就会带来大祸,不能长期这样。”刘备觉得他的中计不错,就杀了杨怀、高沛,进军成都,经过的地方都攻打了下来。

在涪陵集会,臵酒作乐,对庞统说:“今天的集会,真是高兴啊。”庞统说:“征伐别人的国家却很高兴,这不是仁义之人的军队。”刘备喝醉了,大怒说:“武王伐纣,有歌有舞,他不是仁者吗?你的话不对,赶紧出去!”于是庞统起身告退。刘备不久就后悔了,请他回来。庞统回到他的酒席,一点也不谢罪,喝酒吃饭依然如故。刘备问庞统:“刚才的话,是谁不对?”庞统回答说:“我们君臣两个都有不对。”刘备大笑,酒宴又回到原来的欢乐气氛。

刘备进军围攻雒县,庞统率部队攻城,被飞箭射中,死了,享年三十六岁。刘备非常悲痛惋惜,一说起来就流泪。封庞统的父亲为议郎,又升任谏议大夫。追赐庞统为关内侯,谥号叫做靖侯。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蒋瑶,字粹卿,归安人。弘治十二年进士。授行人。正德时,历两京御史。陈时弊七事,中言:“内府军器局军匠六千,中官监督者二人,今增至六十余人,人占军匠三十。他局称是,行伍安得不耗。”并言:“传奉官及滥收校尉勇士并宜厘革。刘瑾虽诛,权犹在宦竖。”有旨诘问,且言“自今如瑶议者,毋复奏”。 .

寻出为荆州知府。筑黄潭堤。调扬州。武宗南巡至扬,瑶供御取具而已,无所赠遗。诸嬖幸皆怒。江彬欲夺富民居为威武副将军府,瑶执不可。彬闭瑶空舍.

挫辱之,胁以帝所赐铜瓜,不为慑。会帝渔获一巨鱼,戏言直五百金,彬即畀瑶责其直。瑶怀其妻簪珥、袿服以进,曰:“库无钱,臣所有惟此。”帝笑而遣之。府故有琼花观,诏取琼花。瑶言自宋徽、钦北狩,此花已绝,今无以献。又传旨征异物,瑶具对非扬产。帝曰:“苎白布,亦非扬产耶?”瑶不得已,为献五百疋。当是时,权幸以扬繁华,要求无所不至。微瑶,民且重困。驾旋,瑶扈至.

宝应。中官邱得用铁縆②系瑶,数日始释,竟扈至临清而返。扬人见瑶,无不感.

泣。迨迁陕西参政,争出资建祠祀之,名自此大震。 .

嘉靖初,历湖广、江西左、右布政使,以右副都御史巡抚河南。帝命桂萼等核巡抚官去留,令瑶归候调。已,累迁工部尚书。四郊工竣,加太子少保。西苑宫殿成,帝臵宴。见瑶与王时中席在外,命移殿内,而移皇亲于殿右以让瑶,曰:“亲亲不如尊贤。”其重瑶如此。

时土木繁兴,岁费数百万计。瑶规画咸称帝意,数有赉予。以忧去。久之,.自南京工部尚书,召改北部。帝幸承天,瑶扈从。京师营建,率役京军,多为豪家占匿。至是大工频仍,岁募民充役,费二百余万。瑶以为言,因请停不急者。.

豪家所匿军毕出,募直大减。以老致仕去。 .

瑶端亮清介。既归,僻处陋巷。与尚书刘麟、顾应祥辈结文酒社,徜徉岘山间。卒年八十九。赠太子太保,谥恭靖。

(节选自《明史·蒋瑶列传》)

【注】 ①“疋”pǐ同“匹”。②縆ɡēnɡ。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

A .瑶执不可 执:坚持 .

B .微瑶,民且重困 微:认为„„卑贱 .

C .竟扈至临清而返 竟:竟然 .

D .迨迁陕西参政 迨:等到 .

解析:微:假如没有。

答案:B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且言“自今如瑶议者,毋复奏” .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

B .久之,自南京工部尚书,召改北部 .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

C .因请停不急者 .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

D .以老致仕去 .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

解析:B. 均为助词,放在表时间的词语后面起凑足音节的作用,没有实在意义。A. 连词,译为“并且”/连词,表示先让步,后推进一层,译为“尚且”。

C. 介词,译为“因此”/介词,译为“经由,通过”。D. 介词,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由于”/介词,表示动作、行为凭借的身份,此处可译为“凭„„的身份”。

答案:B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表现蒋瑶全心为民的一组是( ) ①刘瑾虽诛,权犹在宦竖 ②瑶怀其妻簪珥、袿服以进,曰:“库无钱,臣所有惟此。” ③此花已绝,今无以献 ④又传旨征异物,瑶具对非扬产 ⑤扬人见瑶,无不感泣 ⑥既归,僻处陋巷

A .①②⑥ B .①③⑤

C .②③④ D .④⑤⑥

解析:①属于陈述时政弊端;⑤表现扬州百姓对于蒋瑶的爱戴,不属于直接表现;⑥说明他高洁、清廉。

答案:C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正德年间,蒋瑶力陈时政弊端,他认为在内府各局担任监督的宦官人数增加太多,这样会导致军队耗费太大,以致损耗国力。

B .武宗南巡至扬州,随行的权幸因扬州繁华富庶,向蒋瑶大肆索要财物,蒋瑶对此暗中抵制,后被权幸用铁绳捆绑数日才被释放,扬州人对此无不感慨落泪。

C .皇帝对蒋瑶非常器重,在宴会上,他下令将蒋瑶的席位移至殿内,然后把皇亲移到殿右来为蒋瑶让出席位,并且强调尊重贤才比亲近亲人更重要。

D .嘉靖年间,朝廷工程繁多,耗费巨大,蒋瑶严格遵循皇帝的意图进行规划设计,对此皇帝非常高兴,并多次对他进行赏赐。

解析:D. “蒋瑶严格遵循皇帝的意图进行规划设计”表述有误,原文“瑶规画咸称帝意”句意应为“蒋瑶的规划都符合皇帝的心意”。

答案:D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帝渔获一巨鱼,戏言直五百金,彬即畀瑶责其直。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京师营建,率役京军,多为豪家占匿。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恰逢皇帝打鱼获得一条大鱼,(皇帝) 开玩笑说价值五百金,江彬当即送给蒋瑶并且向他索要银两。(“会”译为“恰逢”“恰好”;“直”通假字,译为“价值”;“畀”译为“送给,赠与”;“责”译为“索要”)

(2)京城工程营建,大多役使京军,(京军) 多被豪家所藏匿。

[参考译文]

蒋瑶,字粹卿,归安人。弘治十二年进士。被授予行人官职。正德年间,历任两京御史。上奏时政弊端七件事,其中说:“内府的军器局有军匠六千人,宦官做监督的人有二人,现在增加到六十余人,每个人占军匠三十人的耗费。其他各局都这样做,军队怎么会不耗费。”还说:“侍奉官和滥收校尉勇士也最好一并革除。刘瑾虽然已经被杀,权力还是被宦官掌握。”皇帝下旨诘问,并且说“自今以后有像蒋瑶一样议论朝政的,不用再上奏”。

不久出京担任荆州知府。修筑了黄潭堤坝。调任到扬州。武宗南巡到扬州,

蒋瑶只是给皇帝提供随行的用具而已,没有赠送东西。各受宠的近臣都很生气。江彬想抢夺富民的住房作为威武副将军府,蒋瑶执意不可。江彬把蒋瑶关在空房子里打击羞辱他,并且用皇帝所赐的铜瓜威胁他,蒋瑶不为之慑服。恰逢皇帝打鱼获得一条巨鱼,(皇帝) 开玩笑说价值五百金,江彬当即送给蒋瑶并且向他索要银两。蒋瑶怀揣他妻子的簪珥、袿服进献,说:“金库没有钱,臣所有的只是这些。”皇帝笑了,然后把他打发走了。扬州府以前有琼花观,皇帝下诏索取琼花。蒋瑶说自宋徽宗、宋钦宗被掳北去之后,此花已经灭绝,现在没有可以用来进献的。又传旨征收异物,蒋瑶都说不是扬州出产的。皇帝说:“苎白布,也不是扬州出产的吗?”蒋瑶不得已,给皇帝进献了五百匹。那个时候,因为扬州繁华,当权者的索求无所不包。如果没有蒋瑶,百姓将会困苦不堪。皇帝返回京城,瑶随驾送到了宝应。宦官邱得用以铁绳捆绑蒋瑶,数日才释放,竟然随驾到临清才返回。扬州人看见蒋瑶,没有不感动哭泣的。等到升迁为陕西参政的时候,(百姓) 争相出资修建祠堂来祭祀他,名声自此大震。

嘉靖初,历任湖广、江西左、右布政使,以右副都御史巡抚河南。皇帝命令桂萼等审核巡抚官的去留,让蒋瑶回京等候调动。后来,屡次升迁为工部尚书。四郊工程竣工,加太子少保。西苑宫大殿修成,皇帝设臵宴会。看见蒋瑶和王时中的席位在外面,命令移至殿内,然后把皇亲移到殿右来为蒋瑶让位,说:“亲近亲人不如尊重贤才。”他重视蒋瑶如此。

当时土木繁兴,一年花费数百万钱。蒋瑶的规划都符合皇帝的心意,皇帝多次对他进行赏赐。因为丧事去官。很久之后,自南京工部尚书,被(皇帝) 征召改任为北京工部尚书。皇帝临幸承天,蒋瑶随从。京城工程营建,大多役使京军,(京军) 多被豪家所藏匿。到那时大兴土木仍然很频繁,每年招募平民充当劳役,花费二百余万钱。蒋瑶为这个进言,因此请求停止不急需的工程。豪家所藏匿的军人都出来,招募花费大减。因为年老辞官离去。

蒋瑶正直坚贞,高洁清廉。退休之后,居住在陋巷之中。和尚书刘麟、顾应祥等人结了一个文酒社,徜徉于岘山之间。死时八十九岁。追赠太子太保,谥号恭靖。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

王家屏传

张廷玉

王家屏,字忠伯,大同山阴人。隆庆二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预修《世宗实录》。高拱兄捷前为操江都御史,以官帑遗赵文华,家屏直书之,时拱方柄.国,嘱稍讳,家屏执不可。万历初,进修撰,充日讲官。敷奏剀挚,帝尝敛容受,.

称为端士。张居正寝疾,词臣率奔走祷祈,独家屏不往。再迁侍讲学士。十二年,擢礼部右侍郎,改吏部。甫逾月,命以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入预机务。去史官.

二年即辅政,前此未有也。

申时行当国,许国、王锡爵次之,家屏居末。每议事,秉正持法,不亢不随。越二年,遭继母忧。诏赐银币,驰传,行人护行。服甫阕,诏进礼部尚书,遣行人召还。抵京师,三月未得见。家屏以为言,请因圣节御殿受贺,毕发留中章奏,举行册立皇太子礼。不报。复偕同官疏请,帝乃于万寿节强一临御焉。俄遣中官.

谕家屏,奖以忠爱。家屏疏谢,复请帝勤视朝。居数日,帝为一御门延见,自是益深居不出矣。

评事雒于仁进四箴,帝将重罪之。家屏言:“人主出入起居之节,耳目心志.

之娱,庶官不及知、不敢谏者,辅弼之臣得先知而预谏之,故能防欲于微渺。今于仁以庶僚上言,而臣备位密勿,反缄默苟容,上亏圣明之誉,下陷庶僚蒙不测之威,臣罪大矣,尚可一日立于圣世哉!”帝不怿,留中,而于仁得善去。 .

时储位未定,廷臣交章请册立。其年十月,阁臣合疏以去就争。帝不悦,传谕数百言,切责廷臣沽名激扰,指为悖逆。时行等相顾错愕,各具疏再争,杜门乞去。独家屏在阁,复请速决大计。帝乃遣内侍传语,期以明年春夏,廷臣无所奏扰,即于冬间议行,否则待逾十五岁。家屏以口敕难据,欲帝特颁诏谕,立具草进。帝不用,复谕二十年春举行。家屏喜,即宣示外廷,外廷欢然。而帝意实犹豫,闻家屏宣示,弗善也,传谕诘责。时行等合词谢,乃已。明年秋,工部主.

事张有德以册立仪注请。帝复以为激扰,命止其事。国执争去,时行被人言,不得已亦去,锡爵先以省亲归,家屏遂为首辅。以国谏疏己列名,不当独留,再疏乞罢。不允,乃视事。 .

(选自《明史》)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敷奏剀挚 敷:写作 .

B .复偕同官疏请 疏:上疏 .

C .入预机务 预:参与 .

D .时行等合词谢 谢:辞谢 .

解析:谢:谢罪。

答案:D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以官帑遗赵文华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

B .人主出入起居之节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

C .尚可一日立于圣世哉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

D .不允,乃视事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

解析:C. “于”都解释为“在”。A. 中的“以”分别解释为“把”和“因为”。B. 中的“之”前者为结构助词,解释为“的”,后者取消句子独立性,不翻译。D. 中的“乃”一为副词,解释为“才”,一为副词,“竟然”。

答案:C

8.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部直接表现王家屏“不亢不随”的一项是( ) ①独家屏不往 ②家屏直书之 ③复请速决大计 ④再疏乞罢 ⑤奖以忠爱 ⑥上亏圣明之誉

A .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⑤ D .③④⑥

解析:④是表现王家屏明哲保身,⑤⑥不是直接表现不亢不随。

答案:B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篇文章按照时间顺序为王家屏作传,依次表现了他秉正持法、不亢不随和仗义执言、机智处事的方方面面,使得传主形象血肉丰满。

B .这篇文章采用衬托的手法写王家屏,既有个人的衬托,也有群体的衬托,不仅突出了王家屏的形象,而且一石二鸟,展示了王家屏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

C .这篇文章刻画皇帝的形象颇见功力,如以“帝不怿”写其昏庸,以“帝乃遣内侍传语”状其阴险,以“传谕诘责”摹其专横,均以简笔出之。

D .王家屏认为君王出入起居的礼节,耳听目视以及心里感受的娱乐,普通官员来不及知道、不敢进谏,辅弼之臣如果能够预知并预先进谏,所以就能遏止君王微小的不正当的欲望。

解析:以“帝不怿”写其昏庸,以“帝乃遣内侍传语”状其阴险,以“传谕诘责”摹其专横,这些说法均夸大其词。

答案:C

10.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拱方柄国,嘱稍讳,家屏执不可。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而帝意实犹豫,闻家屏宣示,弗善也,传谕诘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以国谏疏己列名,不当独留,再疏乞罢。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当时高拱正执掌朝政,叮嘱他稍加避忌,家屏执意不从。

(2)而认为许国谏诤的奏疏上自己列了名,不应当独自留用,两次上疏恳求辞职。

(3)但是皇上内心确实犹豫,听到家屏宣布的事后,很不高兴,传达谕旨诘问谴责。

[参考译文]

王家屏,字忠伯,大同山阴人。隆庆二年中进士。被选为庶吉士,任命为翰林院编修,参与修订《世宗实录》。高拱兄长高捷以前担任操江都御史,把国库里的钱财赠送给赵文华,王家屏客观记录此事,当时高拱正执掌朝政,叮嘱他稍加避忌,家屏执意不从。万历初年,晋升为修撰,担任日讲官。向君上陈奏,恳切真挚。皇上正容肃敬,诚恳接受,称他为端庄正直的人。张居正卧病,翰林院侍从之臣,都到家慰问,甚至到寺庙祈祷,只有王家屏不去。后再升为侍讲学士。万历十二年,升任礼部右侍郎,不久,改任吏部左侍郎。刚过一个月,受命以左侍郎的身份兼任东阁大学士,进入内阁参与朝廷重要事务。离开史官两年就辅佐朝政,这是以前从来没有的事。

当时,申时行代国君秉政作主,许国、王锡爵位列申时行之后,王家屏居于末位。每次讨论政事,王家屏总是持心公正,既不目中无人也不盲目跟从。过了两年,遭遇继母去世,回家服丧。皇帝下诏赏赐银两,用车马传送,由使者护送。服丧刚刚结束,皇上下诏授礼部尚书,派使者叫他回朝。王家屏到达京师,三个月没能见到皇帝。因此上疏进谏,请皇上趁帝王诞生节日到大殿接受朝贺,全部

发还未加批示而扣留的相关奏折,举行册立皇太子典礼。没有得到批复。又和同僚上疏集体请求,皇上才在万寿节勉强一次驾临大殿。不久派遣中官告诉家屏,嘉奖他的忠诚。家屏上疏谢恩,再请皇上多多上朝。过去多日,皇帝为此在御门接见他,从此以后,更加深居不出来上朝。

评事雒于仁四次进言劝戒,皇上将要重重地惩罚他。家屏说:“皇上出入起居的操守,耳目心志的快乐,是下级官员不能够了解和不敢劝谏的,辅佐朝政的大臣能够先了解而预先进谏,所以才能将人的欲望阻止在很小的时候。现在雒于仁以下级官员的身份进言,而我愧居其位,虽勤劳努力,却反而不说话,屈从附和以取容于圣上,对上有损圣上圣明的声誉,对下使下级官员蒙受不可预测的威势,我的罪过很大啊,还能够在这个圣明的世间立足一天吗?”皇上不高兴,不加批阅,然而雒于仁得以好好地离开。

当时太子还没有定下来,朝廷大臣上交奏章请求册立。那年十月,内阁大臣因为取舍之争联合上疏。皇上很不高兴,传达谕旨数百字,严厉斥责朝廷大臣沽名钓誉,制造烦乱,指责这是违背正道。申时行等大臣你望着我,我望着你,仓促间感到非常惊愕。每个人都上疏再次争辩,在家闭门不出,请求辞职。只有家屏仍在内阁值守,两次请求皇上尽快决定大计。皇上才派遣内侍传下话来,约定第二年春夏办理,如果朝廷大臣不再上奏滋扰,就在今年冬季讨论办理,否则等待皇子满十五岁再办。家屏认为口说无凭,想要皇上特颁诏谕,马上写奏章进谏。皇上不答应,又下旨在万历二十年春季举行册立大典。家屏大喜,马上向外廷宣布,外廷大臣一片欢欣。但是皇上内心确实犹豫,听到家屏宣布的事后,很不高兴,传达谕旨诘问谴责。申时行等齐上奏章集体谢罪,皇上方才罢休。第二年的秋天,工部主事张有德因为册立的制度礼仪上奏章请示。皇上又认为是制造烦乱,下旨停止办理这件事。内阁大臣争相离职,申时行也蒙受了指责,不得已也只好离职。锡爵最先因为女儿省亲回老家,家屏于是成为首辅大臣。而认为许国谏诤的奏疏上自己列了名,不应当独自留用,两次上疏恳求辞职。皇上没有答应,家屏才上任处理政事。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

庞统字士元,襄阳人也。少时朴钝,未有识者。颍川司马徽清雅有知人鉴,统弱冠往见徽。徽采桑于树上,坐统在树下,共语自昼至夜,徽甚异之,称统当为南州士之冠冕,由是渐显。

后郡命为功曹。性好人伦,勤于长养。领南郡太守。先主见与善谭,大器之,以为治中从事。遂与亮并为军师中郎将。亮留镇荆州。统随从入蜀。 .

益州牧刘璋与先主会涪,统进策曰:“今因此会,便可执之,则将军无用兵之劳而坐定一州也。”先主曰:“初入他国,恩信未著,此不可也。”璋既还成都,先主当为璋北征汉中,统复说曰:“阴选精兵,昼夜兼道,径袭成都;璋既.

不武,又素无预备,大军卒至,一举便定,此上计也。杨怀、高沛,璋之名将,.

各仗强兵,据守关头,闻数有笺谏璋,使发遣将军还荆州。将军未至,遣与相闻,.

说荆州有急,欲还救之,并使装束,外作归形;此二子既服将军英名,又喜将军之去,计必乘轻骑来见,将军因此执之,进取其兵,乃向成都,此中计也。退还.

白帝,连引荆州,徐还图之,此下计也。若沉吟不去,将致大困,不可久矣。”先主然其中计,即斩怀、沛,还向成都,所过辄克。

于涪大会,臵酒作乐,谓统曰:“今日之会,可谓乐矣。”统曰:“伐人之.

国而以为欢,非仁者之兵也。”先主醉,怒曰:“武王伐纣,前歌后舞,非仁者.

邪?卿言不当,宜速起出!”于是统逡巡引退。先主寻悔,请还。统复故位,初不顾谢,饮食自若。先主谓曰:“向者之论,阿谁为失?”统对曰:“君臣俱失。”.

先主大笑,宴乐如初。

进围雒县,统率众攻城,为流矢所中,卒,时年三十六。先主痛惜,言则流涕。拜统父议郎,迁谏议大夫。追赐统爵关内侯,谥曰靖侯。

(节选自《三国志·蜀书·庞统传》)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阴选精兵,昼夜兼道 阴:暗地里 .

B .大军卒至,一举便定 卒:通“猝”,突然 .

C .闻数有笺谏璋 数:多次 .

D .统复故位,初不顾谢 谢:推辞 .

解析:谢:认错,道歉,谢罪。

答案:D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伐人之国而以为欢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

B .又喜将军之去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

C .遂与亮并为军师中郎将 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

D .于涪大会,置酒作乐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

解析:A. 却,表转折。B. 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指示代词,相当于“这”。

C. 动词,担任/表被动。D. 介词,在/介词,对于。

答案:A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庞统年少时老实憨钝,20岁时去拜见司马徽,司马徽说庞统应该是南州读书人中最好的,从此他渐渐出了名。

B .庞统足智多谋,在攻取益州的策略上,早就成竹在胸,一口气给了刘备上中下三条计策,由其选择。

C .杨怀、高沛是刘璋的著名将领,倚仗自己兵强马壮,又占据着重要关隘,曾多次劝谏刘璋攻打荆州。

D .庞统大度耿直,面对刘备做得不对的事情,他能直言不讳地指出来,事后仍然坚持原则,不向刘备道歉。

解析:“曾多次劝谏刘璋攻打荆州”错,原意是曾多次写信劝刘璋打发刘备回荆州。

答案:C

1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徽采桑于树上,坐统在树下,共语自昼至夜,徽甚异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因此会,便可执之,则将军无用兵之劳而坐定一州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先主然其中计,即斩怀、沛,还向成都,所过辄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司马徽正在树上采桑,让庞统坐在树下,两人一起谈论从白天到夜里。司马徽感到他非常奇异。

(2)现在趁会面的机会,就可以擒住刘璋,那么您不用打仗就能得到益州。

(3)刘备认为他的中策不错,就杀了杨怀、高沛,进军成都,经过的地方都攻打了下来。

[参考译文]

庞统字士元,襄阳人。他年少时老实憨钝,没有人了解他。颍川人司马徽高

雅,有能鉴定人才的名声,庞统成年的时候前去拜见司马徽。司马徽正在树上采桑,让庞统坐在树下,两人一起谈论从白天到夜里。司马徽感到他非常奇异,说庞统应该是南州读书人之首,从此渐渐出名。

后来南州郡任命他为功曹。庞统生性注重伦理关系,勤奋奉养父母。庞统后来担任南郡太守。刘备会见了他并和他长谈,非常器重他,任命他为治中从事。最后他和诸葛亮共同担任军师中郎将。诸葛亮留守荆州,庞统随刘备进入蜀地。

益州牧刘璋和刘备在涪陵会面,庞统献策说:“现在趁会面的机会,就把刘璋擒住,那么您不用打仗就能得到益州。”刘备说:“刚来到别人境内,还没有恩信,不能这样做。”刘璋回到成都后,刘备要替刘璋北征汉中,庞统又劝他说:“暗地选拔精兵,日夜兼程,直接偷袭成都;刘璋不会打仗,平时又没有防备,我们的大军突然来到,一举就能拿下益州,这是上计。杨怀、高沛,是刘璋的名将,各自凭借精兵,镇守关头,听说多次写信劝刘璋,让刘璋打发您回荆州。您还没到成都的时候,派人告诉他,就说荆州有紧急情况,打算回兵救援,并假扮打点行装,表面上做出要回去的意向;杨怀、高沛二人既佩服您的英名,又因为您的回去而高兴,估计必定会带少量骑兵来见您,您因此把他们拿住,进而收降他们的军队,进军成都,这是中计。撤退到白帝城,和荆州连成一线,慢慢地谋划攻打他,这是下计。如果犹豫不决,就会带来大祸,不能长期这样。”刘备觉得他的中计不错,就杀了杨怀、高沛,进军成都,经过的地方都攻打了下来。

在涪陵集会,臵酒作乐,对庞统说:“今天的集会,真是高兴啊。”庞统说:“征伐别人的国家却很高兴,这不是仁义之人的军队。”刘备喝醉了,大怒说:“武王伐纣,有歌有舞,他不是仁者吗?你的话不对,赶紧出去!”于是庞统起身告退。刘备不久就后悔了,请他回来。庞统回到他的酒席,一点也不谢罪,喝酒吃饭依然如故。刘备问庞统:“刚才的话,是谁不对?”庞统回答说:“我们君臣两个都有不对。”刘备大笑,酒宴又回到原来的欢乐气氛。

刘备进军围攻雒县,庞统率部队攻城,被飞箭射中,死了,享年三十六岁。刘备非常悲痛惋惜,一说起来就流泪。封庞统的父亲为议郎,又升任谏议大夫。追赐庞统为关内侯,谥号叫做靖侯。


相关文章

  • 10[杨氏之子]导学案
  • 第 10 课 杨氏之子 第一课时 一.自主学习(小组质疑):(15分钟) 1.知识准备:(3分钟) 简单了解文言文的知识.具有幽默的小故事.幻灯片等. 2.揭示课题:(2分钟) 我国古代就有一个九岁的孩子,回答别人时语言风趣机智,妙趣横生. ...查看


  • 20 虽有嘉肴教学设计教案
  •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在教师指导下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并最终背诵课文. 2.理解.积累.识记常见的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翻译课文,用"意义"法划分句子节奏. 3.引导学生理解教学相长的道理,并联系实际,能用正确的 ...查看


  • 高效课堂评课稿
  • 篇一:黄陂区高效课堂赛课优质课展示评课稿 黄陂 区高效课堂赛课优质课展示评课稿 2012-02-27 09:35:00| 分类: 教学教研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尊敬的市教科院罗 主任,区教研室闵主任,夏老师,刘老师,前川五小的各 ...查看


  • 戴胄犯颜①执法阅读答案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14分) 戴胄犯颜①执法 上②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擢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④,赦令自首,不肯者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⑤."上怒曰:"卿欲 ...查看


  •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教案
  • [文言文阅读]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教案 目标:1 考纲解读: 2 命题趋向和应试对策: 3 理解文言翻译的误区,掌握正确的翻译方法: 4 针对练习. 重点:方法指导,针对练习. 课时:4课时. 方法:导学. 准备:学案. 内容和过程: ...查看


  • 写人叙事的课外文言文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王祎,字子充,义乌人.幼敏慧,及长,身长岳立,屹有伟度,以文章名世.睹元政衰敝,为书七八千言上时宰.危素.张起岩并荐,不报.隐青岩山,著书,名日盛.太祖征江西,祎献颂.太祖喜曰:"江南有二儒,卿 ...查看


  • 29[礼记]一则教案
  • 29<礼记>一则 教案 · 学案 · 测案 学习目标: 1.在教师指导下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并最终背诵课文. 2.理解.积累.识记常见的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翻译课文,用"意义"法划分句子节奏. 3.认识教与 ...查看


  • 2016年高考语文文言文汇编答案解析
  • 2016年高考语文文言文汇编 (新课标Ⅰ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人.举进士甲科,知会稽县.民田镜湖旁,每患湖溢.公亮立斗门,泄水入曹娥江,民受其利.以端明殿学士知郑州,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 ...查看


  • 明史·列传第六十五阅读答案 4
  • 王复,字初阳,固安人.正统七年进士,授刑科给事中.声容宏伟,善敷奏.擢通政参议.成化元年,延绥总兵官房能奏追袭河套部众,有旨奖劳.复以七百里趋战非宜,且恐以侥幸启衅,请敕戒谕,帝是之.进尚书.锦衣千户陈珏者,本画工.及卒,从子锡请袭百户.复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