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 微观结构与物质的多样性 第一单元 核外电子排布与周期律
§1-1-1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基本规律,能用原子(离子)结构示意图表示原子(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2)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元素的化合价、原子半径等随元素核电核数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认识元素周期率。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培养学生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尝试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教学重、难点] 构成原子的微粒间的关系和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培养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尝试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了解假说、模型等科学研究方法和科学研究的历程。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1.构成原子的粒子有哪些,它们之间有何关系? 2.为什么原子不显电性?
3.为什么说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原子核上?
[引言]我们已经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原子核的体积很小,仅占原子体积的几千亿分之一,电子在原子内有“广阔”的运动空间。在这“广阔”的空间里,核外电子是怎样运动的呢? [板书]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交流与讨论1]原子在核外是怎样运动的? [回顾]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
1.道尔顿原子结构模型: 2.汤姆逊原子结构模型:
3.卢瑟福原子有核模型 4. 玻尔原子结构模型:
[讲述]电子的运动具有区别于宏观物体的几大特征:(1)质量很小(9.109×10kg);(2)带负电荷;(3)运动空间范围小(直径约10m) ;(4)运动速度快(接近光速)。因此,电子的运动特征就与宏观物体的运动有着极大的不同一一它没有确定的轨道。
-10
-31
[交流与讨论2]观察1-18号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分析原子核外排布的规律。 [归纳]按能量高低分层排布。(能量由低到高) K L M N O P Q „„ 1 2 3 4 5 6 7 „„ [交流与讨论3]P3 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
1.电子是在原子核外距核由近及远、能量由低至高的不同电子层上分层排布; 2.每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2n(n代表电子层数);
3.电子一般总是尽先排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即最先排第一层,当第一层排满后,再排第二层,等等。
4.最外层电子数则不超过8个(第一层为最外层时,电子数不超过2个)。 [交流与讨论4]电子与原子核距离远近、能量高低有何关系? [板书]
电子层 1 2 3 4 n 电子层符号 K L M N „„ 离核距离 近
电子的能量 低最多能容纳的电子数 2 8 18 32 2n 【试一试】完成下表,看看谁较快。 2
2
[思考]1.下列原子(离子)的结构示意图对吗?如有错,应如何改正?
2.A、B两种原子,A的M电子层比B的M电子层少3个电子,B的L电子层电子数恰为A的L电子层电子数的2倍。A和B分别是______________。
A.硅原子和钠原子 B.硼原子和氦原子 C.氯原子和碳原子D.碳原子和铝原子
[作业]
[教学反思] 本节教材主要采用的是讨论法教学,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始终注意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突出自主与合作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预习思考]
1.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有什么关系? 金属钠、金属镁在化学反应中常表现出还原性,而氧气、氯气在化学反应中常表现出氧化性,你能用原子结构的知识对这一事实进行解释吗? 2.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非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是多少? 3.元素的化合价的数值,与原子的电子层结构特别是最外层电子数有什么关系?
专题1 微观结构与物质的多样性 第一单元 核外电子排布与周期律
§1-1-1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基本规律,能用原子(离子)结构示意图表示原子(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2)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元素的化合价、原子半径等随元素核电核数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认识元素周期率。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培养学生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尝试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教学重、难点] 构成原子的微粒间的关系和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培养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尝试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了解假说、模型等科学研究方法和科学研究的历程。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1.构成原子的粒子有哪些,它们之间有何关系? 2.为什么原子不显电性?
3.为什么说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原子核上?
[引言]我们已经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原子核的体积很小,仅占原子体积的几千亿分之一,电子在原子内有“广阔”的运动空间。在这“广阔”的空间里,核外电子是怎样运动的呢? [板书]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交流与讨论1]原子在核外是怎样运动的? [回顾]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
1.道尔顿原子结构模型: 2.汤姆逊原子结构模型:
3.卢瑟福原子有核模型 4. 玻尔原子结构模型:
[讲述]电子的运动具有区别于宏观物体的几大特征:(1)质量很小(9.109×10kg);(2)带负电荷;(3)运动空间范围小(直径约10m) ;(4)运动速度快(接近光速)。因此,电子的运动特征就与宏观物体的运动有着极大的不同一一它没有确定的轨道。
-10
-31
[交流与讨论2]观察1-18号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分析原子核外排布的规律。 [归纳]按能量高低分层排布。(能量由低到高) K L M N O P Q „„ 1 2 3 4 5 6 7 „„ [交流与讨论3]P3 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
1.电子是在原子核外距核由近及远、能量由低至高的不同电子层上分层排布; 2.每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2n(n代表电子层数);
3.电子一般总是尽先排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即最先排第一层,当第一层排满后,再排第二层,等等。
4.最外层电子数则不超过8个(第一层为最外层时,电子数不超过2个)。 [交流与讨论4]电子与原子核距离远近、能量高低有何关系? [板书]
电子层 1 2 3 4 n 电子层符号 K L M N „„ 离核距离 近
电子的能量 低最多能容纳的电子数 2 8 18 32 2n 【试一试】完成下表,看看谁较快。 2
2
[思考]1.下列原子(离子)的结构示意图对吗?如有错,应如何改正?
2.A、B两种原子,A的M电子层比B的M电子层少3个电子,B的L电子层电子数恰为A的L电子层电子数的2倍。A和B分别是______________。
A.硅原子和钠原子 B.硼原子和氦原子 C.氯原子和碳原子D.碳原子和铝原子
[作业]
[教学反思] 本节教材主要采用的是讨论法教学,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始终注意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突出自主与合作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预习思考]
1.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有什么关系? 金属钠、金属镁在化学反应中常表现出还原性,而氧气、氯气在化学反应中常表现出氧化性,你能用原子结构的知识对这一事实进行解释吗? 2.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非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是多少? 3.元素的化合价的数值,与原子的电子层结构特别是最外层电子数有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