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历史天空的霞光

孟子,鲁国贵族的后裔,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其代表作《鱼我所欲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王顾左右而言他》已编入初中语文教科书,《寡人之于国也》编入高中语文教科书。

孟子三岁丧父,家境贫寒,由母亲一手抚养。孟子小时候很贪玩,模仿性很强。他家原来住在坟地附近,他常常玩筑坟墓或学别人哭拜的游戏。母亲认为这样不好,就把家搬到集市附近,孟子又模仿商人做生意和杀猪的游戏。孟母认为这个环境也不好,就把家搬到学堂旁边。孟子就跟着学生们学习礼节和知识。孟母认为这才是孩子应该效仿的,心里很高兴,于是定居了下来。

一天,孟子从老师子思那里逃学回家,孟母正在织布,看见孟子逃学,非常生气,拿起剪刀,将织布机上的布剪断。孟子看了很惶恐,跪在地上请问原因。孟母责备道:“你读书就像我织布一样。织布要一线一线地连成一寸,再连成一尺,再连成一丈、一匹,织完后才是有用的东西。学问也必须靠日积月累,昼夜勤学苦读而来。你如果偷懒,不好好读书,半途而废,就像这段被割断的布匹一样变成无用之物。”

孟子听了母亲的教诲,深感惭愧。从此以后专心读书,发愤用功,实践圣人的教诲,终于成为一代伟人。

一天,孟子进到里屋,见妻子叉开双腿蹲在地上。古人是不穿内裤的,孟子看见妻子这个样子,极不雅观,很生气。就向母亲说:“这个妇人不讲礼仪,请准许我把她休了。”孟母说:“什么原因?”孟子说:“她叉开腿蹲在地上”。孟母问:“你怎么知道的?”孟子曰:“我亲眼看见的”。孟母说:“这是你不讲礼仪,不是妇人不讲礼仪。《礼经》上不是这样说吗,将要进门的时候,必须先问屋里有人吗;将要进入厅堂的时候,必须先高声传扬,让里面的人知道。这样做的目的,是不让人措手不及,无所防备。而今你到妻子闲居休息的地方去,进屋没有声响,人家不知道,因而让你看到她不雅的样子。这是你不讲礼仪,而不是你的妻子不懂礼仪。”孟子听了母亲的话,认识到自己错了,再也不提休妻之事。

公元前317年,燕王哙想学尧、舜禅让,把王位让给了大臣子之。三年后,子之把燕国弄得一塌糊涂,招来内忧外患,最后燕王哙死于非命。孟子反对燕王禅让,认为天子不能把天下随便送人。万章问他:“请问舜的天下是哪来的?”孟子无奈,只好编造出一段故事来:“舜给尧打了28年下手,尧死了,守完三年丧后,舜又避让到南河的南面。让尧的儿子继承天子之位。但诸侯不去朝觐尧的儿子,都来朝觐舜;打官司的也不找尧的儿子,都去找舜。所以说,舜的位子不是尧禅让给他的,而是天意。”

孟子游说齐宣王,鼓动他学习古代圣贤之君、实践他的“王道”。齐宣王不想干,找了很多托词。宣王说“寡人好勇”。孟子说:“没关系,周文王、周武王都是好勇之君,所以把纣王灭了”。宣王说:“寡人贪财”。孟子说:“不要紧,公刘也很贪啊”。宣王说:“寡人好色”。孟子说:“古公亶父就很好色啊!”反正只要能说服人,先王的“先进事迹”都是可以随便解释的。孟子口中的“圣贤君王”,不是“高大全”,“好勇”、“贪财”、“好色”,有血有肉,形象丰满。

梁惠王是个很厉害的国王,他在掌权魏国的时候,魏国很强大,是个拥有万乘战车的大国。孟子训他,很有技巧,他不断地给惠王设套。他问梁惠王:“用刀子杀人和用棍子杀人有区别吗?”梁惠王说:“没区别啊,刀子杀人、棍子杀人,都是杀人。”孟子说:“对,那么用政治杀人和用刀子杀人有区别吗?”梁惠王只好回答:“也没有区别,都是杀人。”孟子说:“好,看看你,你的厨房里堆满了肥肉,马厩里饲养着许多肥马、好马,可是你的人民呢,脸上是菜色、道旁有陈尸,这就叫用政治杀人,这就是带领野兽来吃人。野兽互相残杀,我们都看不下去,何况你作为一个国王,你居然带着野兽来吃老百姓,你有什么资格当人民的父母?”一顿训斥,梁惠王无言以对。

孟子跟齐宣王谈话,装成聊天的样子,说:“大王,我有个朋友。在我出差之前,我把我的老婆、孩子都拜托给他,我朋友说没问题,全包在他身上。可等我出差回来,我老婆、孩子都快饿死了。你说对这样的朋友,我该怎么办呢?”齐宣王说:“很简单,绝交啊!这种朋友你要他干什么?”孟子说:“这种人该绝交,那比如说你手下有个官员,你把一个地方交给他治理,结果他把这个地方治理得一塌糊涂,这样的官员你该怎么处理他?”齐宣王说:“这好办,撤职!”孟子说:“我明白了,不够意思的朋友就该与之绝交,不称职的官员就应该予以撤职,那如果一个国王不合格,把国家搞得一塌糊涂该怎么办呢?”

《孟子》记载:“王顾左右而言他。”不回答这个问题,转而谈其他的话题了。

孟子针对《尚书》记载周武王克商的战斗故事,深表怀疑。有个《武成》篇,记载有“血流漂杵”的描述:“小邦周克大邑商,战斗空前激烈,血流漂杵”。孟子不相信。他觉得,《武成》把战争写成这个样,血流成河,连木杵都能冲走,实在有损“圣人”的形象。在他看来,这类描写一定是文学夸张,绝对不可信。孟子怀疑,这只是传说。周武王推翻商朝的暴君纣王,成王败寇,早有定论,正义一方是周武王。孟子之疑,是嫌好人还不够好。

孟子,鲁国贵族的后裔,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其代表作《鱼我所欲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王顾左右而言他》已编入初中语文教科书,《寡人之于国也》编入高中语文教科书。

孟子三岁丧父,家境贫寒,由母亲一手抚养。孟子小时候很贪玩,模仿性很强。他家原来住在坟地附近,他常常玩筑坟墓或学别人哭拜的游戏。母亲认为这样不好,就把家搬到集市附近,孟子又模仿商人做生意和杀猪的游戏。孟母认为这个环境也不好,就把家搬到学堂旁边。孟子就跟着学生们学习礼节和知识。孟母认为这才是孩子应该效仿的,心里很高兴,于是定居了下来。

一天,孟子从老师子思那里逃学回家,孟母正在织布,看见孟子逃学,非常生气,拿起剪刀,将织布机上的布剪断。孟子看了很惶恐,跪在地上请问原因。孟母责备道:“你读书就像我织布一样。织布要一线一线地连成一寸,再连成一尺,再连成一丈、一匹,织完后才是有用的东西。学问也必须靠日积月累,昼夜勤学苦读而来。你如果偷懒,不好好读书,半途而废,就像这段被割断的布匹一样变成无用之物。”

孟子听了母亲的教诲,深感惭愧。从此以后专心读书,发愤用功,实践圣人的教诲,终于成为一代伟人。

一天,孟子进到里屋,见妻子叉开双腿蹲在地上。古人是不穿内裤的,孟子看见妻子这个样子,极不雅观,很生气。就向母亲说:“这个妇人不讲礼仪,请准许我把她休了。”孟母说:“什么原因?”孟子说:“她叉开腿蹲在地上”。孟母问:“你怎么知道的?”孟子曰:“我亲眼看见的”。孟母说:“这是你不讲礼仪,不是妇人不讲礼仪。《礼经》上不是这样说吗,将要进门的时候,必须先问屋里有人吗;将要进入厅堂的时候,必须先高声传扬,让里面的人知道。这样做的目的,是不让人措手不及,无所防备。而今你到妻子闲居休息的地方去,进屋没有声响,人家不知道,因而让你看到她不雅的样子。这是你不讲礼仪,而不是你的妻子不懂礼仪。”孟子听了母亲的话,认识到自己错了,再也不提休妻之事。

公元前317年,燕王哙想学尧、舜禅让,把王位让给了大臣子之。三年后,子之把燕国弄得一塌糊涂,招来内忧外患,最后燕王哙死于非命。孟子反对燕王禅让,认为天子不能把天下随便送人。万章问他:“请问舜的天下是哪来的?”孟子无奈,只好编造出一段故事来:“舜给尧打了28年下手,尧死了,守完三年丧后,舜又避让到南河的南面。让尧的儿子继承天子之位。但诸侯不去朝觐尧的儿子,都来朝觐舜;打官司的也不找尧的儿子,都去找舜。所以说,舜的位子不是尧禅让给他的,而是天意。”

孟子游说齐宣王,鼓动他学习古代圣贤之君、实践他的“王道”。齐宣王不想干,找了很多托词。宣王说“寡人好勇”。孟子说:“没关系,周文王、周武王都是好勇之君,所以把纣王灭了”。宣王说:“寡人贪财”。孟子说:“不要紧,公刘也很贪啊”。宣王说:“寡人好色”。孟子说:“古公亶父就很好色啊!”反正只要能说服人,先王的“先进事迹”都是可以随便解释的。孟子口中的“圣贤君王”,不是“高大全”,“好勇”、“贪财”、“好色”,有血有肉,形象丰满。

梁惠王是个很厉害的国王,他在掌权魏国的时候,魏国很强大,是个拥有万乘战车的大国。孟子训他,很有技巧,他不断地给惠王设套。他问梁惠王:“用刀子杀人和用棍子杀人有区别吗?”梁惠王说:“没区别啊,刀子杀人、棍子杀人,都是杀人。”孟子说:“对,那么用政治杀人和用刀子杀人有区别吗?”梁惠王只好回答:“也没有区别,都是杀人。”孟子说:“好,看看你,你的厨房里堆满了肥肉,马厩里饲养着许多肥马、好马,可是你的人民呢,脸上是菜色、道旁有陈尸,这就叫用政治杀人,这就是带领野兽来吃人。野兽互相残杀,我们都看不下去,何况你作为一个国王,你居然带着野兽来吃老百姓,你有什么资格当人民的父母?”一顿训斥,梁惠王无言以对。

孟子跟齐宣王谈话,装成聊天的样子,说:“大王,我有个朋友。在我出差之前,我把我的老婆、孩子都拜托给他,我朋友说没问题,全包在他身上。可等我出差回来,我老婆、孩子都快饿死了。你说对这样的朋友,我该怎么办呢?”齐宣王说:“很简单,绝交啊!这种朋友你要他干什么?”孟子说:“这种人该绝交,那比如说你手下有个官员,你把一个地方交给他治理,结果他把这个地方治理得一塌糊涂,这样的官员你该怎么处理他?”齐宣王说:“这好办,撤职!”孟子说:“我明白了,不够意思的朋友就该与之绝交,不称职的官员就应该予以撤职,那如果一个国王不合格,把国家搞得一塌糊涂该怎么办呢?”

《孟子》记载:“王顾左右而言他。”不回答这个问题,转而谈其他的话题了。

孟子针对《尚书》记载周武王克商的战斗故事,深表怀疑。有个《武成》篇,记载有“血流漂杵”的描述:“小邦周克大邑商,战斗空前激烈,血流漂杵”。孟子不相信。他觉得,《武成》把战争写成这个样,血流成河,连木杵都能冲走,实在有损“圣人”的形象。在他看来,这类描写一定是文学夸张,绝对不可信。孟子怀疑,这只是传说。周武王推翻商朝的暴君纣王,成王败寇,早有定论,正义一方是周武王。孟子之疑,是嫌好人还不够好。


相关文章

  • 五年级语文阅读试题
  • 学语文阅读经典训练 大海 幸运的我曾经四次成为大海的宠儿.我爱海,爱海的博大,爱海的广阔,爱海的深沉,爱海的瑰丽.海是那么的可爱.可亲.可敬. 我在4岁时,曾到过大连的老虎滩.那是我第一次看到大海,当时感觉"海就是天". ...查看


  • 教师资格证模拟考试冲刺卷
  • 2016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冲刺模拟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性恶论"和"性善论"分别是由( ) 提出的. A. 孟子和荀子 B. 孔子和孟子 C. ...查看


  • 议论文深入
  • 让议论文分析说理走向深入 作者:朱志刚 来源:<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2013年第03期 高考<考试说明>把作文分为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考生要想在高考语文中获得高分, 作文就不仅要符合基础等级的要求,更要符合发展等级 ...查看


  • 那一缕霞光
  • 每天凌晨五点,总会被温柔的铃声唤醒.起床,洗脸,刷牙,出门,跑步.十多年来,晨练已成为我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每天全新的生活就从这里开始. 夜雨将柏油路洗刷的清澈而幽静,沐浴着沁人心脾的晨风,心中顿觉安然.道路两旁沉睡中的树木和花草,被我的脚 ...查看


  • 高考作文素材:人物篇--颁奖词
  • 高考作文素材:人物篇--颁奖词 (1)孔 子 1他没有什么万卷巨著,万余字的语录是他一生思想的浓缩: 他没有什么惊天事迹,极平凡的言行却给后人树立了万世楷模. 九州四海因他而一统,寰球世界也必将因他而和谐: 华夏文明因他而灿烂,未来明天也必 ...查看


  • 童话故事:大笨牛行大运
  • 一提到"牛",我们眼前就会出现牛儿在田里辛苦工作的景象,它真可以说是刻苦耐劳的代表.在另一方面,它也是愚笨的象征,我们不是常骂人说"大笨牛"吗? 中国以农立国,牛在中国人的生活中是不可能缺少的动物,所 ...查看


  • 描写自然景象的好词好句好段
  • 一.描写霞的好词好句好段 好词 朝霞 晚霞 红霞 彩霞 云霞 锦霞 落霞 丹霞霞光 霞影 霞光万道 彩霞满天 彩霞缤纷 晚霞如火 朝霞灿烂 晚霞绯红 晚霞如血 晚霞瑰丽 丹霞似锦 云霞漂浮 霞光耀日 朱霞烂漫 好句 我来到坡下的河塘边,观赏 ...查看


  • 语文教案-火烧云
  • 教学目标 : 1.认识本课的16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3个字.能正确读写"火烧云.喂猪.笑盈盈.高寿.百合色.茄子紫.跪着.模糊.凶猛.庙门.蹲着.镇静.必须.揉眼睛".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 ...查看


  • 描写日出的一段话
  • [黄山日出]我们在黎明的曙色中等待了大约半个钟头,才看到旭日露出小小的一角,辉映着朝霞,赛似刚从高炉里倾泻出来的钢水,光芒四射,令人不敢张开眼睛直视.过了一会儿,红日冉冉上升,光照云海,五彩纷披,灿若锦绣.那时恰好有一股劲的山风吹来,云烟四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