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水管线施工技术方案
§1-1给水施工所涉及的规范
《给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97》,《埋地给水钢管道水泥砂浆衬里技术标准CES10:89》,《埋地钢质管道环氧煤沥青防腐涂层技术
标SYJ28-87》,,钢质零件等施工分别见国标S143、S146、88S162、S311,接口施工见国标S222,管道基础见S222总说明及30-7,检查井见S231、S232、S233,
§1-2、材料要求:1、给水干管管材≤DN600采用球墨铸铁管,柔性橡胶圈接口,穿越车行道下的干管及支管均采用焊接钢管,焊接或钢质配件连接,焊接钢管与球墨铸铁管的连接均采用钢制承插口。
2、球墨铸铁管或焊接钢管应符合GB11836-89有关规定。
若发现裂缝、保护层脱落、空鼓、接口掉角等缺陷,使用前,应通过鉴定,缺陷修补,经监理工程
师认可后方可使用。
3、球墨铸铁管应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1)、管承口外表面标记与出厂证明书是否相符。
2)、管体内表面应无露筋、空鼓、蜂窝、裂缝、脱皮、碰伤等缺陷。
3)、承插口工作面应光滑平整,局部凹凸度用尺量不超过2mm 。
4)、对出厂时间长(跨季),质量有所下降的管子应经水压实验合格。
4、钢管应符合
GBJ235-82规定
1)、表面无显著锈蚀,无裂纹。
2)、卷焊钢管无扭曲、损伤,不得有焊缝根部未焊透的现象。
3)、表面不得有机械损伤,不得有超过壁厚负偏差的凹陷。
(8)、环氧、沥青涂料应符合SYJ28-87的标准。
(9)、橡胶圈应符合下表要求:
橡胶圈质量标准
5、给水阀门应符合TB308-75的规定。
1)、阀体、零件无裂缝、重皮等缺陷。
2)、阀杆转动灵活,无卡涩现象。
3)、解体检查结合良好,无缺陷。
12)、坡度板上应标明桩号及高程钉至各有关部位的下反常数。变换常数处,应在坡度板两面分别书写清楚,并分别标明其所用高程钉。
13)、在管道铺设和灌注砼支墩前,应及时校核管道中心线及高程桩的高程。
14)、对所有测量标志,在施工中均应妥为保护,不得拆毁或碰撞。
15)、水准点的闭合差不得大于±12。
16)、依据全部实测结果绘制竣工平面图和纵断面图。
§1-4、施工排水
1、施工排水应编制施工设计,并应包括以下内容:
(1)、排水量的计算
(2)、排水方法的选定
(3)、排水系统的平面和竖向布置,
观测系统的平面布置以及抽水机械的选择和数量。
(4)、排水井的构造及排放管渠的构造、断面和坡度。
2、施工排水系统排出的水,应输送到抽水影响半径以外,不得影响交通, 且不得破坏道路、农田、河岸及其它构筑物。
3、在施工排水过程中不得间断排水,并应对排水系统经常检查和维护。当 管未具备抗浮条件时,严禁停止排水。
4、配合沟槽的开挖,排水沟应及时开挖及降低深度。排水沟的深度不宜小 于0.3米。
5、沟槽开挖至设计高程后宜采用盲沟排水。当盲沟排水不能满足排水量要 求时,宜在排水沟内埋设管径为150-200mm 的排水管。排水管两侧和上部宜采用卵石或碎石回填。
6、排水管、盲沟及排水井的结构布置及排水情况,应做施工记录。
7、施工排水终止抽水后,排水井应及时用砂、石等材料填实;地下水静水 位以上的部位可采用粘土填实。
§1-5、挖槽断面
1、施工要点
1)、沟槽施工,沟槽开挖的位置、基底标高、尺寸,应符合图纸要求。开挖 中如发现地质水文、地下管道、构造物与图纸不符,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提请处理措施报监理工程师批准。
2)、挖槽断面时,应充分考虑到挖槽断面的底宽、挖深、工作面等方面的因 素,并且要考虑管道结构施工的方便,以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
3)人工挖槽底时,应认真根据坡度板控制槽底高程和宽度,并注意不使槽 底土壤结构遭受扰动和破坏。
2)、管节表面无斑疤、裂纹、严重锈蚀等缺陷。
3)、焊缝外观及管节几何尺寸偏差应符合有关规定。
4)、同一管节允许有两条纵缝,纵缝间距应符合有关规定。
2、施工要点:
(1)、管道安装前,管节应逐根测量、编号,宜选用管径相差最小的管节组 对对接。下管前应先检查管节的内外防腐层,合格后方可下管。
(2)、管子对口操作前,应先将场地清理平坦,铺设方木。
(3)、管节组成管段下管时,管段的长度、吊距,应根据管径、壁厚、外防 腐层材料的种类及下管方法确定。
(4)、弯管起弯点至接口的距离不得小于管径,且不得小于100mm 。
(5)、管节焊接采用的焊条应符合下列规定:
1)、焊条的化学成分、机械强度应与母材相同且匹配,兼顾工作条件和工艺 性。
2)、焊条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碳钢焊条》、《低合金焊条》的规定。
3)、焊条应干燥。
(6)、管节焊接前应先修口、清根,管端端面的坡口角度、钝边、间隙,应 符合有关规定;不得在对口间隙夹焊帮条或用加焊法缩小间隙施焊。
(7)、对口时应使内壁齐平,当采用长300 mm的直尺在接口内壁周围顺序 贴靠,错口的允许偏差应为0.2倍壁厚,且不得大于2 mm。对口时纵、环向焊缝的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纵向焊缝应放在管道中心垂线上半圆的45度左右处。
2)、纵向焊缝应错开,错开间距应符合规定。
3)、环向焊缝距支架净间距不应小于100 mm。
4)、直管管段两相邻环向焊缝的间距不应小于200 mm。
5)、管道任何位置不得有十字形焊缝。
(8)、管道上开口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不得在干管的纵向、环向焊缝处开孔。
2)、管道任何位置不得开方孔。
3)、不得在短节上或管件上开孔。
(9)、直线管段不宜采用长度小于800 mm的短节拼接。
(10)、组合钢管固定口焊接及两管段的闭口焊接,应在无阳光直照和气温 较低时施焊。
(11)、钢管对口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点焊,点焊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点焊焊条应采用与接口焊接相同的焊条。
2)、点焊时,应对称施焊,其厚度应与第一层焊接厚度一致。
3)、钢管的纵向焊缝及螺旋焊缝不得点焊。
4)、点焊的长度与间距应符合有关规定。
(12)、管径大于800mm 时应采用双面焊。
(13)、管道对接时,环向焊缝的检验及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检查前清除焊缝的渣皮、飞溅物。
2)、应在油渗、水压实验前进行外观检查。
3)、管径大于或等于800mm 时,应逐口进行油渗检验,不合格的焊缝应铲除重焊。
4)、焊缝的外观检查应符合有关规定。
5)、当有特殊要求时,进行无损探伤检验时,取样数量与要求的等级应按设计规定执行。
6)、不合格的焊缝应返修,返修的次数不得超过三次。
3、钢管道内外防腐:
1)、焊接钢管内壁采用离心涂水泥砂浆防腐,外壁采用除锈后环氧煤沥青,
玻璃纤维布特强级防腐。
2)、内外防腐的质量参照《埋地给水钢管道水泥砂浆衬里技术标准CES10:89》,《埋地钢质管道环氧煤沥青防腐涂层技术标准SYJ28-87》。
3)、接头部分及破损部分必须按同等级防腐要求仔细施工。
4、质量要求
(4)、外观鉴定 不允许有未焊满部分,不得有熔化金属流到焊缝外未熔化的母材上,焊缝表 面不得有裂缝、气孔、弧坑和灰渣等缺陷:表面光顺、均匀,焊道与母材应平缓
过度。
5、雨期施工 雨期施工应采取以下措施,防止泥土随雨水进入管道,对管径较小的管道, 应从严要求。
(1)、采取有力措施,防止地面径流雨水进入沟槽。
(2)、结合管线铺设,及时砌筑检查井和连接井。
(3)、凡暂时不接支线的预留管口,及时砌死抹严。
(4)、铺设暂时中断或未能及时砌井的管口,应用堵板或干码砖的方法临时堵严。
(5)、已做好的雨水口应堵好围好,防止进水。
(6)、必须做好防止漂管的措施。
(7)、雨天不宜进行接口,如接口时,应采取必要的防雨措施
给水管线施工技术方案
§1-1给水施工所涉及的规范
《给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97》,《埋地给水钢管道水泥砂浆衬里技术标准CES10:89》,《埋地钢质管道环氧煤沥青防腐涂层技术
标SYJ28-87》,,钢质零件等施工分别见国标S143、S146、88S162、S311,接口施工见国标S222,管道基础见S222总说明及30-7,检查井见S231、S232、S233,
§1-2、材料要求:1、给水干管管材≤DN600采用球墨铸铁管,柔性橡胶圈接口,穿越车行道下的干管及支管均采用焊接钢管,焊接或钢质配件连接,焊接钢管与球墨铸铁管的连接均采用钢制承插口。
2、球墨铸铁管或焊接钢管应符合GB11836-89有关规定。
若发现裂缝、保护层脱落、空鼓、接口掉角等缺陷,使用前,应通过鉴定,缺陷修补,经监理工程
师认可后方可使用。
3、球墨铸铁管应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1)、管承口外表面标记与出厂证明书是否相符。
2)、管体内表面应无露筋、空鼓、蜂窝、裂缝、脱皮、碰伤等缺陷。
3)、承插口工作面应光滑平整,局部凹凸度用尺量不超过2mm 。
4)、对出厂时间长(跨季),质量有所下降的管子应经水压实验合格。
4、钢管应符合
GBJ235-82规定
1)、表面无显著锈蚀,无裂纹。
2)、卷焊钢管无扭曲、损伤,不得有焊缝根部未焊透的现象。
3)、表面不得有机械损伤,不得有超过壁厚负偏差的凹陷。
(8)、环氧、沥青涂料应符合SYJ28-87的标准。
(9)、橡胶圈应符合下表要求:
橡胶圈质量标准
5、给水阀门应符合TB308-75的规定。
1)、阀体、零件无裂缝、重皮等缺陷。
2)、阀杆转动灵活,无卡涩现象。
3)、解体检查结合良好,无缺陷。
12)、坡度板上应标明桩号及高程钉至各有关部位的下反常数。变换常数处,应在坡度板两面分别书写清楚,并分别标明其所用高程钉。
13)、在管道铺设和灌注砼支墩前,应及时校核管道中心线及高程桩的高程。
14)、对所有测量标志,在施工中均应妥为保护,不得拆毁或碰撞。
15)、水准点的闭合差不得大于±12。
16)、依据全部实测结果绘制竣工平面图和纵断面图。
§1-4、施工排水
1、施工排水应编制施工设计,并应包括以下内容:
(1)、排水量的计算
(2)、排水方法的选定
(3)、排水系统的平面和竖向布置,
观测系统的平面布置以及抽水机械的选择和数量。
(4)、排水井的构造及排放管渠的构造、断面和坡度。
2、施工排水系统排出的水,应输送到抽水影响半径以外,不得影响交通, 且不得破坏道路、农田、河岸及其它构筑物。
3、在施工排水过程中不得间断排水,并应对排水系统经常检查和维护。当 管未具备抗浮条件时,严禁停止排水。
4、配合沟槽的开挖,排水沟应及时开挖及降低深度。排水沟的深度不宜小 于0.3米。
5、沟槽开挖至设计高程后宜采用盲沟排水。当盲沟排水不能满足排水量要 求时,宜在排水沟内埋设管径为150-200mm 的排水管。排水管两侧和上部宜采用卵石或碎石回填。
6、排水管、盲沟及排水井的结构布置及排水情况,应做施工记录。
7、施工排水终止抽水后,排水井应及时用砂、石等材料填实;地下水静水 位以上的部位可采用粘土填实。
§1-5、挖槽断面
1、施工要点
1)、沟槽施工,沟槽开挖的位置、基底标高、尺寸,应符合图纸要求。开挖 中如发现地质水文、地下管道、构造物与图纸不符,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提请处理措施报监理工程师批准。
2)、挖槽断面时,应充分考虑到挖槽断面的底宽、挖深、工作面等方面的因 素,并且要考虑管道结构施工的方便,以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
3)人工挖槽底时,应认真根据坡度板控制槽底高程和宽度,并注意不使槽 底土壤结构遭受扰动和破坏。
2)、管节表面无斑疤、裂纹、严重锈蚀等缺陷。
3)、焊缝外观及管节几何尺寸偏差应符合有关规定。
4)、同一管节允许有两条纵缝,纵缝间距应符合有关规定。
2、施工要点:
(1)、管道安装前,管节应逐根测量、编号,宜选用管径相差最小的管节组 对对接。下管前应先检查管节的内外防腐层,合格后方可下管。
(2)、管子对口操作前,应先将场地清理平坦,铺设方木。
(3)、管节组成管段下管时,管段的长度、吊距,应根据管径、壁厚、外防 腐层材料的种类及下管方法确定。
(4)、弯管起弯点至接口的距离不得小于管径,且不得小于100mm 。
(5)、管节焊接采用的焊条应符合下列规定:
1)、焊条的化学成分、机械强度应与母材相同且匹配,兼顾工作条件和工艺 性。
2)、焊条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碳钢焊条》、《低合金焊条》的规定。
3)、焊条应干燥。
(6)、管节焊接前应先修口、清根,管端端面的坡口角度、钝边、间隙,应 符合有关规定;不得在对口间隙夹焊帮条或用加焊法缩小间隙施焊。
(7)、对口时应使内壁齐平,当采用长300 mm的直尺在接口内壁周围顺序 贴靠,错口的允许偏差应为0.2倍壁厚,且不得大于2 mm。对口时纵、环向焊缝的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纵向焊缝应放在管道中心垂线上半圆的45度左右处。
2)、纵向焊缝应错开,错开间距应符合规定。
3)、环向焊缝距支架净间距不应小于100 mm。
4)、直管管段两相邻环向焊缝的间距不应小于200 mm。
5)、管道任何位置不得有十字形焊缝。
(8)、管道上开口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不得在干管的纵向、环向焊缝处开孔。
2)、管道任何位置不得开方孔。
3)、不得在短节上或管件上开孔。
(9)、直线管段不宜采用长度小于800 mm的短节拼接。
(10)、组合钢管固定口焊接及两管段的闭口焊接,应在无阳光直照和气温 较低时施焊。
(11)、钢管对口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点焊,点焊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点焊焊条应采用与接口焊接相同的焊条。
2)、点焊时,应对称施焊,其厚度应与第一层焊接厚度一致。
3)、钢管的纵向焊缝及螺旋焊缝不得点焊。
4)、点焊的长度与间距应符合有关规定。
(12)、管径大于800mm 时应采用双面焊。
(13)、管道对接时,环向焊缝的检验及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检查前清除焊缝的渣皮、飞溅物。
2)、应在油渗、水压实验前进行外观检查。
3)、管径大于或等于800mm 时,应逐口进行油渗检验,不合格的焊缝应铲除重焊。
4)、焊缝的外观检查应符合有关规定。
5)、当有特殊要求时,进行无损探伤检验时,取样数量与要求的等级应按设计规定执行。
6)、不合格的焊缝应返修,返修的次数不得超过三次。
3、钢管道内外防腐:
1)、焊接钢管内壁采用离心涂水泥砂浆防腐,外壁采用除锈后环氧煤沥青,
玻璃纤维布特强级防腐。
2)、内外防腐的质量参照《埋地给水钢管道水泥砂浆衬里技术标准CES10:89》,《埋地钢质管道环氧煤沥青防腐涂层技术标准SYJ28-87》。
3)、接头部分及破损部分必须按同等级防腐要求仔细施工。
4、质量要求
(4)、外观鉴定 不允许有未焊满部分,不得有熔化金属流到焊缝外未熔化的母材上,焊缝表 面不得有裂缝、气孔、弧坑和灰渣等缺陷:表面光顺、均匀,焊道与母材应平缓
过度。
5、雨期施工 雨期施工应采取以下措施,防止泥土随雨水进入管道,对管径较小的管道, 应从严要求。
(1)、采取有力措施,防止地面径流雨水进入沟槽。
(2)、结合管线铺设,及时砌筑检查井和连接井。
(3)、凡暂时不接支线的预留管口,及时砌死抹严。
(4)、铺设暂时中断或未能及时砌井的管口,应用堵板或干码砖的方法临时堵严。
(5)、已做好的雨水口应堵好围好,防止进水。
(6)、必须做好防止漂管的措施。
(7)、雨天不宜进行接口,如接口时,应采取必要的防雨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