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三峡教案

《长江三峡》

刘白羽

教学目标:

一、认知与能力

1. 熟练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

2. 写景状物能抓住景物特点。

3. 能够分析出本文以时空的变化为顺序的组材特点。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祖国山川之美,体味作者在文中流露出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

研读本文采用多种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来描写三峡奇观的特点。 教学难点:

写景中所阐发的哲理。

课时安排:

1课时

布置预习:

熟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十块钱上印着的是哪一处风景名胜吗?(学生回答:长江三峡)。没错,就是长江三峡。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一个关于长江三峡的幻灯片。(播放幻灯片,约2分钟)

(幻灯片结束)感叹:“江山如此多娇”,“同学们,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长江三峡》这篇课文”(板书:长江三峡

刘白羽 )

二、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

刘白羽(1916——2005)现代作家,北京人。1938年到延安从事文化工作,曾两次赴朝鲜。

课文节选自《长江三日》,是一篇以日记的形式写成的游记散文。1960年11月中旬,作者从重庆乘“江津号”游轮驶往武汉,历时三日。一路上,作者被“大自然的威力所吸摄”,写下了这篇描绘祖国河山壮美景色、抒发庄严美好的革命豪情的文章。课文所写的是《长江三日》的第二日。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给大家8分钟的时间再将文章细看一遍,看完后我请同学来回答一下这两个问题”,问:三峡之旅给作者总的感受是什么?(文中一句原话) 全文可分为几个部分?

引导学生回答出统领全篇的这句话“我像在一支雄伟而瑰丽的交响乐中飞翔”,进行分析,问:同学们能否看出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学生可能回答比喻)。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补充,“这句话不仅用了比喻,将三峡比喻成一支交响乐,而且还用了通感,‘雄伟’和‘瑰丽’的三峡风光是人的视觉感受,而‘交响乐’则是人的听觉感受。从‘飞翔’一词,我们可以体会出作者在航行中的激动、兴奋的心情,另一方面也表明了山陡流急的形势。同学们想想,是不是如此?

四、分析描写瞿塘峡、巫峡、西陵峡景观的段落(重点)

①“同学们,‘三峡’是指哪三峡呢?”借此展开分析。现在就让我们跟着作者来进行一场想象中的三峡之旅。板书:瞿塘峡

巫峡

西陵峡 )

②“在读了课文之后,同学们是否已经了解到这三个峡各自有什么特点呢?” (学生回答,尽量往雄、秀、险靠拢,逐个进行详细分析)

“瞿塘峡的特点是雄奇,作者用了什么艺术手法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引导,移步换景、引用、拟声绘色)

③“接下来,我们来到巫峡,作者在这里引用了神女峰的传说,有同学在写《徐州颂》时就引用了关于云龙山的云龙的传说,想一想,有什么作用呢?

(作用:丰富了作品内容,颇具浪漫气息,也表达了作者对古代劳动人民的热爱) ④同学们仔细看看第五自然段,谈谈作者用了什么手法来表现巫峡的秀美呢?” (抓关键语句:“突然是深灰色石岩从高空直垂而下浸入江心,令人想到一个巨大的惊叹号;突然是绿茸茸的草坂,像一支充满幽情的乐曲;特别好看的是悬崖上那一堆堆给秋霜染得红艳艳的野草,简直像是满山的杜鹃” 比喻、通感)

⑤如同文中所说,“瞿塘峡像一道闸门”,“巫峡简直像江上一条迂回曲折的画廊”,那么西陵峡又是如何呢?(处处是急流,处处是险滩)

作者是如何写出了西陵峡的“险”?(自己的感受:“初下泄滩,那万马奔腾的江水让你突然感到它简直是在旋转不前,一千个、一万个旋涡,使得‘江津号’剧烈震动起来”“‘江津号’用尽全副精力,战抖着、震颤着前进”、“船已像剑一样迅速飞下”“我们简直不像在浩荡的长江上,而是在苍茫的丛林中找寻小径跋涉前进了”)

⑥在叙写西陵峡时,引用屈原、王昭君的历史故事又有何作用呢?

(加深了文章的思想意义,也使文章在结构上和情调上有疏有密,有缓有急。)

五、揭示文章哲理性:“在苍茫的丛林中找寻小径跋涉前进”

以学生讨论的方式进行,问:你觉得,在文中,作者试图表现自己什么样的思想和情感?

(启示人们认识生活和革命的航船就是要在急流险滩中破浪前进的哲理。)

《长江三峡》

刘白羽

教学目标:

一、认知与能力

1. 熟练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

2. 写景状物能抓住景物特点。

3. 能够分析出本文以时空的变化为顺序的组材特点。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祖国山川之美,体味作者在文中流露出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

研读本文采用多种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来描写三峡奇观的特点。 教学难点:

写景中所阐发的哲理。

课时安排:

1课时

布置预习:

熟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十块钱上印着的是哪一处风景名胜吗?(学生回答:长江三峡)。没错,就是长江三峡。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一个关于长江三峡的幻灯片。(播放幻灯片,约2分钟)

(幻灯片结束)感叹:“江山如此多娇”,“同学们,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长江三峡》这篇课文”(板书:长江三峡

刘白羽 )

二、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

刘白羽(1916——2005)现代作家,北京人。1938年到延安从事文化工作,曾两次赴朝鲜。

课文节选自《长江三日》,是一篇以日记的形式写成的游记散文。1960年11月中旬,作者从重庆乘“江津号”游轮驶往武汉,历时三日。一路上,作者被“大自然的威力所吸摄”,写下了这篇描绘祖国河山壮美景色、抒发庄严美好的革命豪情的文章。课文所写的是《长江三日》的第二日。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给大家8分钟的时间再将文章细看一遍,看完后我请同学来回答一下这两个问题”,问:三峡之旅给作者总的感受是什么?(文中一句原话) 全文可分为几个部分?

引导学生回答出统领全篇的这句话“我像在一支雄伟而瑰丽的交响乐中飞翔”,进行分析,问:同学们能否看出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学生可能回答比喻)。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补充,“这句话不仅用了比喻,将三峡比喻成一支交响乐,而且还用了通感,‘雄伟’和‘瑰丽’的三峡风光是人的视觉感受,而‘交响乐’则是人的听觉感受。从‘飞翔’一词,我们可以体会出作者在航行中的激动、兴奋的心情,另一方面也表明了山陡流急的形势。同学们想想,是不是如此?

四、分析描写瞿塘峡、巫峡、西陵峡景观的段落(重点)

①“同学们,‘三峡’是指哪三峡呢?”借此展开分析。现在就让我们跟着作者来进行一场想象中的三峡之旅。板书:瞿塘峡

巫峡

西陵峡 )

②“在读了课文之后,同学们是否已经了解到这三个峡各自有什么特点呢?” (学生回答,尽量往雄、秀、险靠拢,逐个进行详细分析)

“瞿塘峡的特点是雄奇,作者用了什么艺术手法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引导,移步换景、引用、拟声绘色)

③“接下来,我们来到巫峡,作者在这里引用了神女峰的传说,有同学在写《徐州颂》时就引用了关于云龙山的云龙的传说,想一想,有什么作用呢?

(作用:丰富了作品内容,颇具浪漫气息,也表达了作者对古代劳动人民的热爱) ④同学们仔细看看第五自然段,谈谈作者用了什么手法来表现巫峡的秀美呢?” (抓关键语句:“突然是深灰色石岩从高空直垂而下浸入江心,令人想到一个巨大的惊叹号;突然是绿茸茸的草坂,像一支充满幽情的乐曲;特别好看的是悬崖上那一堆堆给秋霜染得红艳艳的野草,简直像是满山的杜鹃” 比喻、通感)

⑤如同文中所说,“瞿塘峡像一道闸门”,“巫峡简直像江上一条迂回曲折的画廊”,那么西陵峡又是如何呢?(处处是急流,处处是险滩)

作者是如何写出了西陵峡的“险”?(自己的感受:“初下泄滩,那万马奔腾的江水让你突然感到它简直是在旋转不前,一千个、一万个旋涡,使得‘江津号’剧烈震动起来”“‘江津号’用尽全副精力,战抖着、震颤着前进”、“船已像剑一样迅速飞下”“我们简直不像在浩荡的长江上,而是在苍茫的丛林中找寻小径跋涉前进了”)

⑥在叙写西陵峡时,引用屈原、王昭君的历史故事又有何作用呢?

(加深了文章的思想意义,也使文章在结构上和情调上有疏有密,有缓有急。)

五、揭示文章哲理性:“在苍茫的丛林中找寻小径跋涉前进”

以学生讨论的方式进行,问:你觉得,在文中,作者试图表现自己什么样的思想和情感?

(启示人们认识生活和革命的航船就是要在急流险滩中破浪前进的哲理。)


相关文章

  • 小学音乐教案:[长江之歌]优秀教案模板
  • http://www.zsbd.cn 小学音乐教案:<长江之歌>优秀教案模板 长江之歌 一.教学目的: 1.通过对<长江之歌>的学习,从音乐的角度联系地理上祖国的山川地貌:历史上的荣辱兴衰:文学史诗人咏长江的名言佳句 ...查看


  • 优质课比赛:[三峡]教案
  • 优质课比赛:<三峡>教案 <三峡>郦道元 江西省南康市浮石中学 游涛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本文抓住特点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妙处. 4. ...查看


  • 三峡的孩子爱三峡表格式教案
  • <三峡的孩子爱三峡>教案设计 吴知非 教材分析:<三峡的孩子爱三峡>是一首具有船工号子风格的歌曲,号子是民歌的一种题材类别,是人们从事劳动时演唱的歌曲,节奏感强,唱起来流畅上口.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他们性格比较活 ...查看


  • [滚滚长江]教案
  •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三节 课题: 滚滚长江 山东省诸城市辛兴初中 孔令刚 教学目标: 1.了解长江的源流概况和各段的自然特征. 2.了解长江在水能.灌溉.航运方面的巨大作用及其开发利用的现状. 3.阅读长江水系和干流剖面图,了解长江 ...查看


  • 初二地理教案(长江)
  • 滚滚长江 一.教学目的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长江各段的名称. 2.了解长江水系概况,知道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世界第三大河: (二)过程与方法: 1.结合讲解教师与图片资料,加深对地理事物的认识. 2.学会从长度.流量.流域面积三方面 ...查看


  • 三峡情教案
  • 三 峡 情 班级:三年级二班 执教:夏鹏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和新出现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祖国语言的优美,积累词语. 3.读懂诗句,体会诗人对家乡的热爱和深切的思念之情.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 ...查看


  • 长江沿江地带电子教案
  • 第八章第二节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第一课时) 蒙古贞学校 赖应历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认识长江沿江地带的区域位置.范围. (2)掌握本区地形类型.分布特点. (3)掌握本区的气候类型及特点. (4)认识本区的丰富的 ...查看


  • 长江我的家教案
  • 课 备课时间 长江我的家 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授课时间 丰富有关长江的相关文化知识. 在演唱和欣赏时能激发学生热爱母亲河的感情 能够有表情的表现<长江我的家> 重 点 难 点 教 具 运用 ...查看


  • 六年级语文下册长江之歌5教案苏教版
  • <长江之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理解诗歌的语言和吟诵诗句,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指导有感情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