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度"教学设计 1

作者:邓宗茂

物理通报 2008年05期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内容为《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物理教科书·物理1》(鲁科版必修1)第二章“运动的描述”第3节,本节内容分两个课时完成。这是第二课时加速度的概念学习,在整个共同必修课程中,该内容的学习和掌握是非常必要的。加速度是运动学中的一个重要的基本物理量,是将运动和力联系起来的桥梁。由于加速度概念与其他物理知识的联系性强,涉及面广,特别是在分析、解决跟动力学相关的实际问题中经常牵涉到,因此对加速度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如何,不仅直接关系到本章后续必修模块的进一步学习,而且还将影响以后选修模块的学习和掌握。所以这一课时的内容是本章知识的重点之一,本节课的关键是促进学生对加速度概念的形成和理解。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前一课时学习了速度的概念,学生学习了用比值法来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快慢(位置变化快慢),在本节课可以让学生回顾引出速度概念的过程,用类比方法迁移到加速度(速度变化快慢)的概念学习中来,这给学习加速度这一概念降低了台阶。但由于学生抽象思维能力不强,对于速度、速度的变化、速度的变化快慢的区别很难分清;在学生的生活经验中,与加速度有关的现象不多,这更给学生形成和理解加速度的科学概念带来了难度。

  三、设计思想

  教师创设物理情境,让学生在观察和体验后有所发现,有所联想,运用科学思维,萌发并提炼出科学问题,使教学过程成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用探究的方法,“走”一遍加速度概念的建立过程,按照从简单到复杂,从特殊到一般的顺序进行探究,顺理成章、水到渠成地引出加速度的概念。然后从公式和图像两个方面加以理解,通过对生活中和实验中加速度和速度概念分析对比,加深理解加速度的物理意义,本课时教学的设计流程是:学生主观感受(第一层是运动物体有速度,第二层是运动物体速度有变化,第三层是运动物体的速度变化有快有慢)—提出问题—发散类比—拓展探究—交流与合作—分析与论证。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加速度的概念,知道加速度是表示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知道它的定义、公式、符号和单位。

  (2)理解加速度是矢量,知道加速度的方向确定方法,会区分加速度与速度、速度的变化、速度的变化率之间的关系。

  (3)会用v-t图像求加速度。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视频及多媒体课件对生活实例中运动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感受,用类比的方法探究推理,强化用比值定义的物理思想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类比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2)增强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加速度的概念及物理意义。

  难点:加速度的矢量性。

  六、教学过程设计

  1.播放视频引入新课

  情景1:播放城市中繁忙的交通景象。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运动物体的位置是不断变化的,即运动物体具有速度。

  情景2:播放公路上不同交通工具的运动情况。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运动物体速度有变化。

  情景3:播放轿车启动和火车出站时启动过程。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运动物体的速度变化有快有慢。

  问:轿车的启动与火车的启动有何不同?

  [学情预设]

  学生回答可能有多种情况,例如:

  (1)轿车比火车运动得快。

  (2)轿车启动所用的时间短。

  (3)轿车的速度改变得更大。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鼓励、肯定,经过提示、点拨,得出轿车与火车启动过程中速度改变的快慢是不一样的。

  2.新课教学

  (1)描述速度改变的快慢

  教师问:物体速度的改变是有快慢之分的,如何来定量描述物体的速度改变的快慢呢?用多媒体展示同学们所采集的熟悉的4个物体的运动情况视频。请同学们判断一下,谁的速度改变快,谁的速度改变慢(表1)。

  表1

  

  [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数据表来概括总结规律,锻炼分析能力,让学生联想类比前节课我们是怎样描述物体位置变化(运动)快慢的,实现物理学方法的迁移,学习体会物理学的思想与方法。

  教师问:甲、乙两物体谁的速度改变快?

  学生分析:甲乙两物体经历的时间△t一样,甲的速度变化量为3m/s,乙的速度变化量为20m/s,得到乙速度变化快的结论。

  教师问:乙和丙两物体谁的速度变化快?

  学生分析:乙、丙两物体的速度变化量都为20m/s,但所用时间不同,乙用时2s,丙用时100s,乙所用时间少,速度变化快。

  教师问:甲、丙两物体速度变化不同,经历的时间也不一样,如何比较它们的速度变化快慢呢?

  学生分析:可以用速度变化除以时间,得出单位时间内速度变化多的速度改变快。

  教师肯定学生的分析并指出这种方法具有普遍意义,并由此算出以上4个物体每秒速度变化的数值分别为:1.5、10、0.2、0,由此来看速度改变的快慢就不言而喻了。

  (2)得出加速度的概念

  ①定义:

  物体的速度变化跟发生这一变化所用的时间比值,叫做物体运动的加速度。

  

  [知识链接]加速(动词)

  加速度(名词)

  利用英文单词词性变化帮助理解加速度的含义。

  ③单位及符号:

  

  [知识链接]死亡加速度

  西方交通管理部门为了交通安全,特制定了死亡加速度500g(g=10m/)这一数值,以警醒世人。意思是如果行车加速度超过此值,将有生命危险。那么大的加速度,一般情况下车辆是达不到的,但如果发生交通事故时,将会达到这一数值。因为,一般车辆碰撞时间极短,大多为毫秒级。例如,两辆摩托车时速20km相向而行发生碰撞,碰撞时间毫秒级,能产生多大的加速度?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以上内容和动手计算增强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进一步理解骑摩托车要戴安全头盔,乘坐轿车要系安全带的道理。

  (3)深入理解加速度

  ①理解加速度的矢量性

  例,A车在2s的时间内速度由10m/s变为15m/s,则它的加速度是多大?B车在3s的时间内速度由10m/s变为2.5m/s,则它的加速度是多大?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感受,让学生分组讨论,让他们自主认识到加速度只有大小还不能说明具体问题,要说明具体问题一定需要另一个因素,这一因素即为加速度的方向。然后从公式角度理解加速度与速度变化量的方向关系。最后让学生分别做出A、B两物体的初、末速度图示,通过图示法确定出速度变化量的大小和方向,总结出加速运动和减速运动物体的加速度方向跟速度方向关系:加速运动的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减速运动的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

  ②加速度和速度、速度的变化、速度的变化快慢的关系

  讨论:课本26页“讨论与交流”,思考下列问题。

  a.速度越大,加速度越大对吗?举例说明。

  b.速度变化越大,加速度越大对吗?举例说明。

  c.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越大对吗?

  d.速度变化率越大,加速度越大对吗?

  e.有没有速度很大,而加速度很小的情况?(展示课件:飞机水平匀速飞行)

  f:有没有速度很小,而加速度很大的情况?(展示课件:火箭发射升空过程)

  ③v-t图像中的加速度

  表2

  

  例,在表2中任选一组数据用描点法画出运动物体的v-t图像。

  [设计意图]给出一个匀变速运动物体的瞬时速度及对应时刻表格,让学生用描点法动手画此物体的v-t图像,锻炼运用图像分析物理问题的能力,说明速度图像中直线的倾斜程度表示加速度的大小,倾斜程度越大,加速度越大。

  七、教学小结与反思

  本节课主要目的是建立并理解加速度概念,在引出加速度的概念时低台阶,然后步步登高,充分激活学生思维,从易到难、从现象到本质、从形象到抽象,符合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容易为学生所接受。可以较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强化物理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学会探索自然规律的基本方法,从而使学生获得基本的探究能力和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作者介绍:邓宗茂 福建宁化第一中学,365400

作者:邓宗茂

物理通报 2008年05期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内容为《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物理教科书·物理1》(鲁科版必修1)第二章“运动的描述”第3节,本节内容分两个课时完成。这是第二课时加速度的概念学习,在整个共同必修课程中,该内容的学习和掌握是非常必要的。加速度是运动学中的一个重要的基本物理量,是将运动和力联系起来的桥梁。由于加速度概念与其他物理知识的联系性强,涉及面广,特别是在分析、解决跟动力学相关的实际问题中经常牵涉到,因此对加速度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如何,不仅直接关系到本章后续必修模块的进一步学习,而且还将影响以后选修模块的学习和掌握。所以这一课时的内容是本章知识的重点之一,本节课的关键是促进学生对加速度概念的形成和理解。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前一课时学习了速度的概念,学生学习了用比值法来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快慢(位置变化快慢),在本节课可以让学生回顾引出速度概念的过程,用类比方法迁移到加速度(速度变化快慢)的概念学习中来,这给学习加速度这一概念降低了台阶。但由于学生抽象思维能力不强,对于速度、速度的变化、速度的变化快慢的区别很难分清;在学生的生活经验中,与加速度有关的现象不多,这更给学生形成和理解加速度的科学概念带来了难度。

  三、设计思想

  教师创设物理情境,让学生在观察和体验后有所发现,有所联想,运用科学思维,萌发并提炼出科学问题,使教学过程成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用探究的方法,“走”一遍加速度概念的建立过程,按照从简单到复杂,从特殊到一般的顺序进行探究,顺理成章、水到渠成地引出加速度的概念。然后从公式和图像两个方面加以理解,通过对生活中和实验中加速度和速度概念分析对比,加深理解加速度的物理意义,本课时教学的设计流程是:学生主观感受(第一层是运动物体有速度,第二层是运动物体速度有变化,第三层是运动物体的速度变化有快有慢)—提出问题—发散类比—拓展探究—交流与合作—分析与论证。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加速度的概念,知道加速度是表示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知道它的定义、公式、符号和单位。

  (2)理解加速度是矢量,知道加速度的方向确定方法,会区分加速度与速度、速度的变化、速度的变化率之间的关系。

  (3)会用v-t图像求加速度。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视频及多媒体课件对生活实例中运动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感受,用类比的方法探究推理,强化用比值定义的物理思想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类比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2)增强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加速度的概念及物理意义。

  难点:加速度的矢量性。

  六、教学过程设计

  1.播放视频引入新课

  情景1:播放城市中繁忙的交通景象。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运动物体的位置是不断变化的,即运动物体具有速度。

  情景2:播放公路上不同交通工具的运动情况。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运动物体速度有变化。

  情景3:播放轿车启动和火车出站时启动过程。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运动物体的速度变化有快有慢。

  问:轿车的启动与火车的启动有何不同?

  [学情预设]

  学生回答可能有多种情况,例如:

  (1)轿车比火车运动得快。

  (2)轿车启动所用的时间短。

  (3)轿车的速度改变得更大。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鼓励、肯定,经过提示、点拨,得出轿车与火车启动过程中速度改变的快慢是不一样的。

  2.新课教学

  (1)描述速度改变的快慢

  教师问:物体速度的改变是有快慢之分的,如何来定量描述物体的速度改变的快慢呢?用多媒体展示同学们所采集的熟悉的4个物体的运动情况视频。请同学们判断一下,谁的速度改变快,谁的速度改变慢(表1)。

  表1

  

  [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数据表来概括总结规律,锻炼分析能力,让学生联想类比前节课我们是怎样描述物体位置变化(运动)快慢的,实现物理学方法的迁移,学习体会物理学的思想与方法。

  教师问:甲、乙两物体谁的速度改变快?

  学生分析:甲乙两物体经历的时间△t一样,甲的速度变化量为3m/s,乙的速度变化量为20m/s,得到乙速度变化快的结论。

  教师问:乙和丙两物体谁的速度变化快?

  学生分析:乙、丙两物体的速度变化量都为20m/s,但所用时间不同,乙用时2s,丙用时100s,乙所用时间少,速度变化快。

  教师问:甲、丙两物体速度变化不同,经历的时间也不一样,如何比较它们的速度变化快慢呢?

  学生分析:可以用速度变化除以时间,得出单位时间内速度变化多的速度改变快。

  教师肯定学生的分析并指出这种方法具有普遍意义,并由此算出以上4个物体每秒速度变化的数值分别为:1.5、10、0.2、0,由此来看速度改变的快慢就不言而喻了。

  (2)得出加速度的概念

  ①定义:

  物体的速度变化跟发生这一变化所用的时间比值,叫做物体运动的加速度。

  

  [知识链接]加速(动词)

  加速度(名词)

  利用英文单词词性变化帮助理解加速度的含义。

  ③单位及符号:

  

  [知识链接]死亡加速度

  西方交通管理部门为了交通安全,特制定了死亡加速度500g(g=10m/)这一数值,以警醒世人。意思是如果行车加速度超过此值,将有生命危险。那么大的加速度,一般情况下车辆是达不到的,但如果发生交通事故时,将会达到这一数值。因为,一般车辆碰撞时间极短,大多为毫秒级。例如,两辆摩托车时速20km相向而行发生碰撞,碰撞时间毫秒级,能产生多大的加速度?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以上内容和动手计算增强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进一步理解骑摩托车要戴安全头盔,乘坐轿车要系安全带的道理。

  (3)深入理解加速度

  ①理解加速度的矢量性

  例,A车在2s的时间内速度由10m/s变为15m/s,则它的加速度是多大?B车在3s的时间内速度由10m/s变为2.5m/s,则它的加速度是多大?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感受,让学生分组讨论,让他们自主认识到加速度只有大小还不能说明具体问题,要说明具体问题一定需要另一个因素,这一因素即为加速度的方向。然后从公式角度理解加速度与速度变化量的方向关系。最后让学生分别做出A、B两物体的初、末速度图示,通过图示法确定出速度变化量的大小和方向,总结出加速运动和减速运动物体的加速度方向跟速度方向关系:加速运动的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减速运动的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

  ②加速度和速度、速度的变化、速度的变化快慢的关系

  讨论:课本26页“讨论与交流”,思考下列问题。

  a.速度越大,加速度越大对吗?举例说明。

  b.速度变化越大,加速度越大对吗?举例说明。

  c.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越大对吗?

  d.速度变化率越大,加速度越大对吗?

  e.有没有速度很大,而加速度很小的情况?(展示课件:飞机水平匀速飞行)

  f:有没有速度很小,而加速度很大的情况?(展示课件:火箭发射升空过程)

  ③v-t图像中的加速度

  表2

  

  例,在表2中任选一组数据用描点法画出运动物体的v-t图像。

  [设计意图]给出一个匀变速运动物体的瞬时速度及对应时刻表格,让学生用描点法动手画此物体的v-t图像,锻炼运用图像分析物理问题的能力,说明速度图像中直线的倾斜程度表示加速度的大小,倾斜程度越大,加速度越大。

  七、教学小结与反思

  本节课主要目的是建立并理解加速度概念,在引出加速度的概念时低台阶,然后步步登高,充分激活学生思维,从易到难、从现象到本质、从形象到抽象,符合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容易为学生所接受。可以较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强化物理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学会探索自然规律的基本方法,从而使学生获得基本的探究能力和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作者介绍:邓宗茂 福建宁化第一中学,365400


相关文章

  • 抗震等级与设防烈度
  • 抗震设防烈度表 本附录仅提供我国抗震设防区各县级及县级以上城镇的中心地区建筑工程抗震设计时所采用的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和所属的设计地震分组. 注:本附录一般把"设计地震第一.二.三组"简称为"第一 ...查看


  • 全国基本风压.雪压数值表
  • 全国各城市的雪压和风压值 全国各城市的50年一遇雪压和风压 附表D.4 附录A 我国主要城镇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和设计地震分组 本附录仅提供我国抗震设防区各县级及县级以上城镇的中心地区建筑工程抗震设计时所采用的抗震设防烈度.设计 ...查看


  • 我国省市抗震设防烈度
  • 附录 A 我国主要城镇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和设计地震分组 本附录仅提供我国抗震设防区各县级及县级以上城镇的中心地区建筑工程抗震设计时所采用的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和所属的设计地震分组. 注:本附录一般把"设 ...查看


  • 我国主要城镇抗震设防烈度
  • 我国主要城镇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和设计地震分组   bai2010419  位粉丝   2010-5-15 13:49  回复 1楼 本附录仅提供我国抗震设防区各县级及县级以上城镇的中心地区建筑工程抗震设计时所采用的 ...查看


  • 5[牛顿第二定律]教学设计
  • <牛顿第二定律>教学设计 王化忠 [教学目标] 1.理解加速度与力和质量的关系: 2.理解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知道定律的确切含义. [教学重点] 牛顿第二定律 [教学难点] 牛顿第二定律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通过上 ...查看


  • 加速度-教学设计
  • 加速度--教学设计 1. 设计思想 加速度是高中力学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是学习运动学的基础.在学习加速度之前已经学习了位移和速度的概念,因此借助于速度概念建立的过程可以类比帮助对加速度概念的理解.与速度不同的是,加速度是一个看不见摸不着 ...查看


  • 机械原理设计说明书
  • <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说明书 摘 要 本次设计是对牛头刨床的参数的计算,主要对牛头刨床的核心构件进行分析,主要由曲柄.摇杆.滑块.导轨组成.首先应对曲柄滑块进行运动分析,加速度分析,力分析,然后根据分析结果去分析刨头的运动分析 ...查看


  • 凸轮机构动态测试实验台在机械原理综合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 摘要:在<机械原理>课程教学中,对凸轮机构注重图解法设计凸轮廓线方法的讲授,而凸轮机构在满足从动件运动规律要求的同时,必须满足机构动态测试的要求.本文引入凸轮机构动态测试实验台作为<机械原理>综合实验的平台,使学生着 ...查看


  • 运行速度在公路路线设计中的应用
  • 交通标准化·2009年7月上半月刊(总第200期) 交TRAFFIC 通与安AND 全 SAFETY 运行速度在公路路线设计中的 应用 赵爽爽1,吴海锋2,蒋林志1 (1. 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重庆400067:2. 重庆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学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