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丝教程
演奏姿势
1、葫芦丝的演奏姿势分站姿和坐姿两种: ①站姿。要求是:身体自然站立,双脚略分开,呈外八字站稳,两腿直立,身体的重心点放在两腿之间(必要时可左右移动)。上身挺直,但不能僵硬。头部直仰,胸部自然挺起。目视正前方。双肩松驰平衡。两肘自然下垂,两臂不可夹住身体,要与腰间保持一定距离(约十公分左右)位于身体正前方中心线。乐器与身体形成45度到50度角。 ②坐姿。其上身的要求和站姿相同,一般坐在椅子的前三分之一处,双脚分立踏地,一脚稍前,一脚稍后,但不可架腿或两脚交*。坐位高低要适当,以免影响呼吸肌肉的充分运动。
演奏中呼吸方法
一般可归纳为三种:胸式呼吸、腹式呼吸、胸腹式呼吸(混合式呼吸法)。目前被公认为最科学的方法是混合式呼吸法。其优越性表现在整个呼吸肌肉群的协调动作,形成运动整体,因而气息的吸入量多,气息较深,呼气时也容易控制。
葫芦丝
现将混合式呼吸法介绍于下:所谓呼吸即包括 “吸气”与“呼气”这两个方面。吸气时,身体各部位放松,口鼻同时吸气,注意不可提肩和带出任何声响。混合式呼吸是把气吸到小腹、胸腹之间以及胸腔。提肩会阻碍气息的下沉,将气息存储到了胸腔中,那就成了胸式呼吸了。要避免。 吸入的气尽可能多一些,扩张肺叶,胸腔中、下部和腹腔自然向外扩张使横隔膜下降。气后,气息下沉。这时腹部和腰部都充满气息的感觉,而胸部则觉得比较轻松。正确的气体贮藏部位应是胸腔下部和腹腔。因此,吸气时,腹部不仅不能往里收缩,而且要微微向外隆起,腰部也随之向周围扩张。 吸气方法的练习,非常重要,管乐用的最多的就是气,若用气不对,不但不能演奏好,还会严重影响身体健康,这里提供几种方法:第一,先将胸腹内的气息全部吹出,然后在全身非常轻松的状态下吸气。如果这时胸、腹腔内有一种冷气进入的感觉,就说明吸气方法和气体贮藏部位基本正确。其次,还可以自己体会你在闻花香以及剧烈运动(如长跑、登山等)后的深吸气的吸气动作。吹奏时的吸气,要求在较短时间内吸入大量空气,因此,一般是口与鼻同时吸气,放松喉头。 呼气时,要求腹肌、腰肌和横隔膜始终要有控制(即保持一定的紧张度),使气息在有控制的情况下有节制地、均匀地向外呼出。随着气息地呼出,腹肌、腰肌等有关肌肉群随之逐渐收缩,横隔膜也随之复位。这里特别需要强调一点:刚呼气时,切不可立即收腹(应略向外“顶”)。因为立即收腹将造成腹部往里挤压,迫使本来下降的横隔膜提前复位,从而把气息挤到胸部,增加胸部的负担。这样,不仅不利于控制呼气的速度,而且时间长了会影响演奏者的身体健康。
当气息吹出约二分之一时,腹部分自然而然地往里收,这样的呼气过程是比较正确的。还有不要等到气息全部用完了才去吸。 总之,吹奏中的呼气始终要在一定压力的推动下均匀地输送出来。气息要平稳,不可忽强忽弱。要达到这种要求,必须反复练习。可以通过吹长音来进行练习,也可以对着自己的手背呼气练习。通过练习,学习者将感觉到气息的速度、压力、稳定程度等,从而增强有意识控制气息的能力。 说明两点:长短、强弱等具体情况,灵活把握吸气量。 吹奏中有“急吹”和“缓吹”。急吹者气压大,气速较快。缓吹便是气缓慢地呼出。一般情况下,吹奏低音时用急吹法,吹奏中、高音时用缓吹法。掌握和运用正确的呼吸方法,对于吹奏葫芦丝以及其他管乐器至关重要,必须引起学习者的高度重视。 演奏方法
(一)右手无名指、中指、食指用第一节指肚分别开闭第一、二、三个音孔,拇指拖于主管下方。左手无名指、中指、食指用第一节指肚分别开闭,第四、第五、第六音孔,拇指开开位于主管前下方的第七音孔。 (二)深呼吸、吸入的气尽可能多一些,吸气后、气息下沉,使气流在有控制的情况下有节制的均匀向外呼出,气息要平稳、不可忽强忽弱。
(三)吹奏中, 高音时要用缓吹法(气流减小)低音时要用急吹法(气流加强)。
演奏表
注意: 1.附着于音管左右侧的小指,不可固定不动,应根据演奏时的情况灵活掌握,如当运用上三指(即开闭四五六音孔)演奏时,右手小指应附着于第一音孔下侧,而左手小指可自然地随演奏抬起,这样才不至于影响上三指在演奏时的灵活运用.当运用下三指(即开闭一二三孔)演奏时,左手小指应回到副管位置,而右手小指可自然地随演奏抬起。 2.各个音孔在按下(既关闭)时一定要用规定手指第一节指肚将音孔按严,不能漏气,否则会影响音准和音色。在演奏葫芦丝,时应使手臂,手腕放松,手指适度地向里弯曲。开放音孔时,手指不宜抬得过高,过高会影响演奏速度和灵活性,但也不要太低,太低会影响音准和音量。 演奏技法
葫芦丝在演奏的某种程度上相对于竹笛、唢呐等民族吹管乐器要简单一些,没有那么多复杂的技法,这也是由于它构造本身的局限所致,但是它甜美的音色却好似极富表现力。葫
芦丝在演奏中常用的技法有以下几种: 1.吐音。吐音是葫芦丝演奏中较重要的技法。吐音又分为单吐、双吐、三吐三种。 ① 单吐。利用舌尖部顶住上腭前半部(即“吐”字发音前状态)截断气流,然后迅速地将舌放开,气息随之吹出。通过一顶一放的连续动作,使气流断续地进入吹口,便可以获得断续分奏的单吐效果,完成单吐的过程。单吐一般在音符上方用“T”标示。根据音乐表现的需要,单吐又可以分为断吐和连吐两种。 ② 双吐。双吐是用来完成连续快速分奏的技巧。首先用舌尖部顶住前上腭,然后将其放开,发出“吐”字。简言之,在“吐”字发出后,立即加发一个“苦”字,将“吐苦”二字连接起来便是双吐。双吐的符号是“TK”。 ③ 三吐。三吐实际上是单吐和双吐在某种节奏型上的综合运用,符号为“TTK”或者“TKT”,即“吐吐苦”或者“吐苦吐”。 2.连音。连音是常用技巧之一。适用于抒情如歌的乐句或乐段。用符号“⌒”(连音线)表示,连音线内的音除了吐第一个音,其余的音均不用吐,吹奏连音时要强调连贯、流畅。 3.滑音。滑音及技法在葫芦丝演奏中被广泛使用,其效果具有圆滑、华丽的特点,应用滑音技法可以模拟人声和弦乐器上的抹音效果。滑音又有上滑音、下滑音、复滑音三种。 4. 震音。利用震音技巧可以获得如同歌唱般的“声浪”效果,极大的丰富音乐的表现力,是人们揭示内心活动、抒发内心情感的重要手法之一。震音又有气震音和指震音两种。 5. 颤音。颤音是由两个不同音高的音快速交替出现而构成。具体要求是原音发出后紧接着快速而均匀的开闭其上方二度或三度音的音孔,符号为“tr”或 “tr ~~~~ ” 6.叠音、打音。两种演奏的技法和效果上差不多,关于它们的定义也是众说不一。就是在某个音出现前的瞬间加奏一个时值极短的高二度过三度的音,叠音用符号“ 又 ”表示,打音用符号“扌”表示。
持法
要求手指自然放松,成弧形持葫芦丝,双臂和肘部肌肉要放松,指肚接触孔应有周边缘感,吹奏时在气流的作用下,指肚共振,微有麻感,其音色富有弹性,过于压紧则手酸,音窒,对演奏不利。另外手指开孔时,不宜抬的过高,否则会使手指僵硬,影响演奏速度。一般手指抬到距离音孔上方2---3厘米即可。 风门、口风与嘴劲 1、 风门 指吹奏时上下嘴唇之间气息经过的空隙处。风门可大可小,是随着音的高低而变化的。吹奏低音时缩小风门 ,吹奏高音时放大风门。风门的位置不可偏左偏右,应在嘴唇的正中处,上下嘴唇要含住葫芦丝吹孔,这要根据葫芦丝的吹孔制作情况来决定是否上嘴唇要比下嘴唇略有突出(一般正常情况下上下嘴唇应一致),两腮不可鼓起,要用力向里收。 2、 口风 经过风门吹出来的气息就是口风。口风有缓急之分,口风的选择可以对吹气的强度和用气量起到控制作用,由于葫芦丝属于竖吹型簧管耦合震动类乐器,主要由簧片和竹管组成耦合震动而发音,吹奏时用嘴含住吹孔,用超吹的方法,气流通过气箱(葫芦),使簧片的簧舌部分震动,并激发管内空气柱的共鸣而发音。演奏时一般不使用基因(用缓吹方法吹出的筒音)。风门的缓急变化是高腹部、横隔膜及胸腔的活动来配合控制的,三方要控制好。 3、 嘴劲 嘴劲的大小是依据风门的大小和口风的缓急来确定的。一定要注意嘴劲和风门口风的密切配合。虽然在吹奏葫芦丝时口风、嘴劲均有缓急之分,但由于吹奏葫芦丝是采用超吹的方法,所以缓急是相对的,是有极限的,也就是说它在一定的范围内变化。其原因是由葫芦丝自身的条件而限定(音域过窄)。
调音技巧
葫芦丝属于管乐器,所有管乐或多或少都会受温度、湿度变化的影响,在不同的地域和气候条件下,音准会有细微变化。为了能应对这种变化,需要对音准进行适当的调节,进而
产生了接口式调音插口。调音插口通过铜接口的伸缩,延长或缩短乐器内部空气柱的长短来
实现音高的变化,
葫芦丝
以满足演奏、教学的需要。原理是拔出接口插接位置,竹管内空气柱增长,整体音准就相对降低一点点;反之,总体音高就会增高,这样乐器就能在10音分至小二度之间调整,以达到与乐队、CD音乐相协调的目的。 在使用调音型葫芦丝时,注意在拔插接口的时候用力不能过猛,也不能直拉直推,要用适当的力量边左右旋转边推拉,直到音准调整到合适的高度。尽量避免给一些外人或完全不懂的人使用该乐器,以免错误操作,造成接口变形、损坏或漏气。维护方面,需要定期或不定期给铜接口补充适量的润滑油,避免接口腐蚀生锈。 需要注意的是:调音仅仅只是对音准的绝对音高作小范围的适当调整,而不能作为转调来使用。因为葫芦丝的调音对不同的音高调整的幅度不一样,原则上来说,离簧片越近的音对调音接口的调整越敏感,越远的越迟钝,而且筒音5是不会受调音接口的变化控制的。 指法
葫芦丝教程
演奏姿势
1、葫芦丝的演奏姿势分站姿和坐姿两种: ①站姿。要求是:身体自然站立,双脚略分开,呈外八字站稳,两腿直立,身体的重心点放在两腿之间(必要时可左右移动)。上身挺直,但不能僵硬。头部直仰,胸部自然挺起。目视正前方。双肩松驰平衡。两肘自然下垂,两臂不可夹住身体,要与腰间保持一定距离(约十公分左右)位于身体正前方中心线。乐器与身体形成45度到50度角。 ②坐姿。其上身的要求和站姿相同,一般坐在椅子的前三分之一处,双脚分立踏地,一脚稍前,一脚稍后,但不可架腿或两脚交*。坐位高低要适当,以免影响呼吸肌肉的充分运动。
演奏中呼吸方法
一般可归纳为三种:胸式呼吸、腹式呼吸、胸腹式呼吸(混合式呼吸法)。目前被公认为最科学的方法是混合式呼吸法。其优越性表现在整个呼吸肌肉群的协调动作,形成运动整体,因而气息的吸入量多,气息较深,呼气时也容易控制。
葫芦丝
现将混合式呼吸法介绍于下:所谓呼吸即包括 “吸气”与“呼气”这两个方面。吸气时,身体各部位放松,口鼻同时吸气,注意不可提肩和带出任何声响。混合式呼吸是把气吸到小腹、胸腹之间以及胸腔。提肩会阻碍气息的下沉,将气息存储到了胸腔中,那就成了胸式呼吸了。要避免。 吸入的气尽可能多一些,扩张肺叶,胸腔中、下部和腹腔自然向外扩张使横隔膜下降。气后,气息下沉。这时腹部和腰部都充满气息的感觉,而胸部则觉得比较轻松。正确的气体贮藏部位应是胸腔下部和腹腔。因此,吸气时,腹部不仅不能往里收缩,而且要微微向外隆起,腰部也随之向周围扩张。 吸气方法的练习,非常重要,管乐用的最多的就是气,若用气不对,不但不能演奏好,还会严重影响身体健康,这里提供几种方法:第一,先将胸腹内的气息全部吹出,然后在全身非常轻松的状态下吸气。如果这时胸、腹腔内有一种冷气进入的感觉,就说明吸气方法和气体贮藏部位基本正确。其次,还可以自己体会你在闻花香以及剧烈运动(如长跑、登山等)后的深吸气的吸气动作。吹奏时的吸气,要求在较短时间内吸入大量空气,因此,一般是口与鼻同时吸气,放松喉头。 呼气时,要求腹肌、腰肌和横隔膜始终要有控制(即保持一定的紧张度),使气息在有控制的情况下有节制地、均匀地向外呼出。随着气息地呼出,腹肌、腰肌等有关肌肉群随之逐渐收缩,横隔膜也随之复位。这里特别需要强调一点:刚呼气时,切不可立即收腹(应略向外“顶”)。因为立即收腹将造成腹部往里挤压,迫使本来下降的横隔膜提前复位,从而把气息挤到胸部,增加胸部的负担。这样,不仅不利于控制呼气的速度,而且时间长了会影响演奏者的身体健康。
当气息吹出约二分之一时,腹部分自然而然地往里收,这样的呼气过程是比较正确的。还有不要等到气息全部用完了才去吸。 总之,吹奏中的呼气始终要在一定压力的推动下均匀地输送出来。气息要平稳,不可忽强忽弱。要达到这种要求,必须反复练习。可以通过吹长音来进行练习,也可以对着自己的手背呼气练习。通过练习,学习者将感觉到气息的速度、压力、稳定程度等,从而增强有意识控制气息的能力。 说明两点:长短、强弱等具体情况,灵活把握吸气量。 吹奏中有“急吹”和“缓吹”。急吹者气压大,气速较快。缓吹便是气缓慢地呼出。一般情况下,吹奏低音时用急吹法,吹奏中、高音时用缓吹法。掌握和运用正确的呼吸方法,对于吹奏葫芦丝以及其他管乐器至关重要,必须引起学习者的高度重视。 演奏方法
(一)右手无名指、中指、食指用第一节指肚分别开闭第一、二、三个音孔,拇指拖于主管下方。左手无名指、中指、食指用第一节指肚分别开闭,第四、第五、第六音孔,拇指开开位于主管前下方的第七音孔。 (二)深呼吸、吸入的气尽可能多一些,吸气后、气息下沉,使气流在有控制的情况下有节制的均匀向外呼出,气息要平稳、不可忽强忽弱。
(三)吹奏中, 高音时要用缓吹法(气流减小)低音时要用急吹法(气流加强)。
演奏表
注意: 1.附着于音管左右侧的小指,不可固定不动,应根据演奏时的情况灵活掌握,如当运用上三指(即开闭四五六音孔)演奏时,右手小指应附着于第一音孔下侧,而左手小指可自然地随演奏抬起,这样才不至于影响上三指在演奏时的灵活运用.当运用下三指(即开闭一二三孔)演奏时,左手小指应回到副管位置,而右手小指可自然地随演奏抬起。 2.各个音孔在按下(既关闭)时一定要用规定手指第一节指肚将音孔按严,不能漏气,否则会影响音准和音色。在演奏葫芦丝,时应使手臂,手腕放松,手指适度地向里弯曲。开放音孔时,手指不宜抬得过高,过高会影响演奏速度和灵活性,但也不要太低,太低会影响音准和音量。 演奏技法
葫芦丝在演奏的某种程度上相对于竹笛、唢呐等民族吹管乐器要简单一些,没有那么多复杂的技法,这也是由于它构造本身的局限所致,但是它甜美的音色却好似极富表现力。葫
芦丝在演奏中常用的技法有以下几种: 1.吐音。吐音是葫芦丝演奏中较重要的技法。吐音又分为单吐、双吐、三吐三种。 ① 单吐。利用舌尖部顶住上腭前半部(即“吐”字发音前状态)截断气流,然后迅速地将舌放开,气息随之吹出。通过一顶一放的连续动作,使气流断续地进入吹口,便可以获得断续分奏的单吐效果,完成单吐的过程。单吐一般在音符上方用“T”标示。根据音乐表现的需要,单吐又可以分为断吐和连吐两种。 ② 双吐。双吐是用来完成连续快速分奏的技巧。首先用舌尖部顶住前上腭,然后将其放开,发出“吐”字。简言之,在“吐”字发出后,立即加发一个“苦”字,将“吐苦”二字连接起来便是双吐。双吐的符号是“TK”。 ③ 三吐。三吐实际上是单吐和双吐在某种节奏型上的综合运用,符号为“TTK”或者“TKT”,即“吐吐苦”或者“吐苦吐”。 2.连音。连音是常用技巧之一。适用于抒情如歌的乐句或乐段。用符号“⌒”(连音线)表示,连音线内的音除了吐第一个音,其余的音均不用吐,吹奏连音时要强调连贯、流畅。 3.滑音。滑音及技法在葫芦丝演奏中被广泛使用,其效果具有圆滑、华丽的特点,应用滑音技法可以模拟人声和弦乐器上的抹音效果。滑音又有上滑音、下滑音、复滑音三种。 4. 震音。利用震音技巧可以获得如同歌唱般的“声浪”效果,极大的丰富音乐的表现力,是人们揭示内心活动、抒发内心情感的重要手法之一。震音又有气震音和指震音两种。 5. 颤音。颤音是由两个不同音高的音快速交替出现而构成。具体要求是原音发出后紧接着快速而均匀的开闭其上方二度或三度音的音孔,符号为“tr”或 “tr ~~~~ ” 6.叠音、打音。两种演奏的技法和效果上差不多,关于它们的定义也是众说不一。就是在某个音出现前的瞬间加奏一个时值极短的高二度过三度的音,叠音用符号“ 又 ”表示,打音用符号“扌”表示。
持法
要求手指自然放松,成弧形持葫芦丝,双臂和肘部肌肉要放松,指肚接触孔应有周边缘感,吹奏时在气流的作用下,指肚共振,微有麻感,其音色富有弹性,过于压紧则手酸,音窒,对演奏不利。另外手指开孔时,不宜抬的过高,否则会使手指僵硬,影响演奏速度。一般手指抬到距离音孔上方2---3厘米即可。 风门、口风与嘴劲 1、 风门 指吹奏时上下嘴唇之间气息经过的空隙处。风门可大可小,是随着音的高低而变化的。吹奏低音时缩小风门 ,吹奏高音时放大风门。风门的位置不可偏左偏右,应在嘴唇的正中处,上下嘴唇要含住葫芦丝吹孔,这要根据葫芦丝的吹孔制作情况来决定是否上嘴唇要比下嘴唇略有突出(一般正常情况下上下嘴唇应一致),两腮不可鼓起,要用力向里收。 2、 口风 经过风门吹出来的气息就是口风。口风有缓急之分,口风的选择可以对吹气的强度和用气量起到控制作用,由于葫芦丝属于竖吹型簧管耦合震动类乐器,主要由簧片和竹管组成耦合震动而发音,吹奏时用嘴含住吹孔,用超吹的方法,气流通过气箱(葫芦),使簧片的簧舌部分震动,并激发管内空气柱的共鸣而发音。演奏时一般不使用基因(用缓吹方法吹出的筒音)。风门的缓急变化是高腹部、横隔膜及胸腔的活动来配合控制的,三方要控制好。 3、 嘴劲 嘴劲的大小是依据风门的大小和口风的缓急来确定的。一定要注意嘴劲和风门口风的密切配合。虽然在吹奏葫芦丝时口风、嘴劲均有缓急之分,但由于吹奏葫芦丝是采用超吹的方法,所以缓急是相对的,是有极限的,也就是说它在一定的范围内变化。其原因是由葫芦丝自身的条件而限定(音域过窄)。
调音技巧
葫芦丝属于管乐器,所有管乐或多或少都会受温度、湿度变化的影响,在不同的地域和气候条件下,音准会有细微变化。为了能应对这种变化,需要对音准进行适当的调节,进而
产生了接口式调音插口。调音插口通过铜接口的伸缩,延长或缩短乐器内部空气柱的长短来
实现音高的变化,
葫芦丝
以满足演奏、教学的需要。原理是拔出接口插接位置,竹管内空气柱增长,整体音准就相对降低一点点;反之,总体音高就会增高,这样乐器就能在10音分至小二度之间调整,以达到与乐队、CD音乐相协调的目的。 在使用调音型葫芦丝时,注意在拔插接口的时候用力不能过猛,也不能直拉直推,要用适当的力量边左右旋转边推拉,直到音准调整到合适的高度。尽量避免给一些外人或完全不懂的人使用该乐器,以免错误操作,造成接口变形、损坏或漏气。维护方面,需要定期或不定期给铜接口补充适量的润滑油,避免接口腐蚀生锈。 需要注意的是:调音仅仅只是对音准的绝对音高作小范围的适当调整,而不能作为转调来使用。因为葫芦丝的调音对不同的音高调整的幅度不一样,原则上来说,离簧片越近的音对调音接口的调整越敏感,越远的越迟钝,而且筒音5是不会受调音接口的变化控制的。 指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