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高考历史试题山东卷

错误!未定义书签。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

历史试题

第Ⅰ卷

9.“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这一主张属于 A.儒家“仁爱”思想 B.墨家“兼爱”思想

C.儒家“礼治”思想 D.墨家“非攻”思想

10.宋朝形成了“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的局面。这反映出 A. 宰相职权范围扩大 B. 专制皇权达到顶峰

C. 君权对相权的制约 D. 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

11.图5为一位同学的课堂笔记,记录了对某一历史事件的不同评价。据此,推断他学习的内容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 D.北伐战争 图

5

12.清末民初山西有一则歌谣:破戏台,烂秀才,小足板子洋烟袋;火车站,德律风(指电话),大足板子毕业

生。 这反映出当地

①传统习俗受到冲击 ②文化教育日渐衰落 ③生活方式发生变化 ④思想观念有了改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3.1938年10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六届六中全会上所作的政治报告中指出:没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具体的马克思主义。他在这里强调的是

A.少谈些抽象的主义,多研究具体的问题 B.马克思主义必须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 C.必须研究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具体历史条件

D.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方法比基本原理更重要

14.下列曲线图反映了我国1953-1958、1959-1964、1970-1975、1979-1984年四个时期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的变化。其中与1959-1964年相对应的是

A B C D

15. 1688年,一群英国贵族说,“改变晚宴规则的时候到了,坐在桌前的人们该被换掉了,但不是通过流血的方式”。按照他们的方式,英国 A.结束了王权专制 B.君权收归议会执掌

C.建立了责任内阁制 D.下层人民的权利得以保障

16.下列选项中不能体现继承与发展关系的是 A.智者学派思想—人文主义思潮 B.牛顿经典力学—爱因斯坦相对论 C.君权神授说—社会契约论 D.罗斯福新政—二战后西方国家经济调整

第Ⅱ卷

27. (25分)1492年,哥伦布航行到达美洲,开启了世界历史的新时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问题一:偶然与必然

有人认为,哥伦布是因为“迷路了”,才偶然“发现”了美洲。也有人认为,当时即使没有哥伦布,也必然会有别人“发现”美洲。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8分)

问题二:发现与相遇

15、16世纪以来,人们通常使用“哥伦布发现美洲”的提法,“发现”的意思是“使所有的人和所有的民族都并入欧洲文明”。1984年,部分拉美学者倡议改称“美洲发现——两个文明汇合”。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张以“两个大陆相遇500年”为主题,举行哥伦布航抵美洲纪念活动。

(2)“发现美洲”的提法是站在什么立场上看待哥伦布远航美洲的? “两个文明汇合”和“两个大陆相遇” ——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 提法的合理性是什么?(7分)

问题三:交流与发展

哥伦布 明清时期的中国 世界市场 历史机遇

(3)结合所学知识,运用以上四个词语,以“交流与发展”为主题写一则历史短文。(10分)

要求:①紧扣主题,观点合理;②史实准确,史论结合;③条理清晰,合乎逻辑;④字数在120字左右。

29.(35分)我国西南地区自古就与内地联系密切。如今,这一地区经济发展迅速,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做出了重要贡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10 秦朝疆域图

图11 抗日战争期间我国公路分布图(局部)

材料二 滇缅公路是滇西各族人民用血汗和生命筑成的抗战生命线,由汉、彝、白、傣、回等十个民族共同修筑而成。当时,许多青少年学生也自愿奔赴工地筑路。各族人民为滇缅公路付出了巨大牺牲,每公里就有4-6名工人献出生命。

(1)据图10回答,秦朝在西南地区采取了哪些管理措施?这些措施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5分) (2)据图11和材料二,说明抗战全面爆发后我国公路分布的变化及新建公路在抗战中的主要作用。在滇缅公路修建中,各族人民表现出怎样的精神?(6分)

【选做部分】

33.(10分)【历史——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以诗赋记诵求天下之士,而无学校养成之法;以科名资历叙朝廷之位,而无官司课试之方。 ——王安石《本朝百年无事札子》

材料二 苟不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则不教也;苟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者,则无不在于学。 (1)据材料一,概括说明当时北宋在人才选用上存在哪些弊端?(4分)

(2)材料二体现了王安石怎样的教育思想?在这一思想指导下,王安石是如何改革科举考试的?(6分) 34.(10分)【历史——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民不能相治,亦不暇治,于是共举一民为君。夫曰共举之,则非君择民,而民择君也。„„夫曰共举之,则且必可共废之。

——谭嗣同《仁学》

(1)材料认为“民”与“君”是什么关系?这种思想与哪位西方启蒙思想家的主张最为相似?(6分)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种思想在辛亥革命中是如何得到体现的。(4分)

35.(10分)【历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图16为1950-1980年美国军费开支变化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据朱成虎、赵子聿等著《当代美国军事》)

16

(1)导致A阶段军费上升的主要历史事件是什么? B阶段军费下降的主要原因有哪些?(6分) (2)中美关系在A、B两个阶段分别具有怎样的特点?(4分)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第I卷

9.B 10.C 11.A 12.D 13.B 14.C 15.A 16.C

第II卷

【必做部分】 27.

(1)答案一:考生将哥伦布首航的结果作为一个孤立的事件来思考。

观点:是偶然的。

理由:哥伦布远航的目的地是东方(或印度、中国),结果却到了美洲。 (若答出其它理由,言之有理即可的分。)

答案二:考生能将哥伦布远航放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思考。

观点:是必然的。

理由:当时已经具备了“发现”美洲的历史条件。具体要点:商品经济发展;寻金热;陆上商路受阻;传播

天主教;科技条件具备等。 答案三:考生能将偶然因素和必然因素相结合,全面思考问题。 观点:既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 理由:偶然性的理由参见答案一 必然性的理由参见答案二 (2)以欧洲为中心(或“欧洲人的立场”)。

站在全球的角度看待各种文明;尊重各种文明,平等对待各种文明。 (3)评分标准:

写作思路示例:哥伦布开辟新航路,打破了东西两半球之间的隔绝状态,促进了世界各地区之间的交流,世界市场开始形成。而明清时期的中国,没有顺应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逐渐走向封闭,丧失了发展的历史机遇。

29.(1)措施:设郡县; 修驰道。

意义:加强了对西南地区的管理; 巩固了国家统一。

(主要应从“加强对地方管理”和“有利国家统一”两个角度回答问题,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2)变化:抗战前集中在东部地区,抗战爆发后主要集中在西南(西部)地区。 主要作用:保证了抗战物资的运输。 精神:爱国主义精神;民族团结。

(若有其它不同表述,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选做部分】 33.【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弊端:人才选拔重诗赋记诵; 官吏任用重科名资历。 (2)教育思想:注重实用。

改革措施:改革科举考试内容,废除诗赋取士,注重经义策论。

(主要应从“破除旧制”和“采用新法”两个角度回答问题,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34. 【历史—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1)关系:“君”由“民”选举产生; “民”可废除“君”。

思想家:卢梭。

(2)体现:推翻君主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35.【历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1)主要事件:朝鲜战争。

原因:70年代经济危机,国力下降;实行全球战略收缩。 (2)A阶段:美国遏制和孤立中国,中美对抗;

B阶段:中美逐渐结束对抗,走向缓和。

错误!未定义书签。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

历史试题

第Ⅰ卷

9.“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这一主张属于 A.儒家“仁爱”思想 B.墨家“兼爱”思想

C.儒家“礼治”思想 D.墨家“非攻”思想

10.宋朝形成了“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的局面。这反映出 A. 宰相职权范围扩大 B. 专制皇权达到顶峰

C. 君权对相权的制约 D. 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

11.图5为一位同学的课堂笔记,记录了对某一历史事件的不同评价。据此,推断他学习的内容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 D.北伐战争 图

5

12.清末民初山西有一则歌谣:破戏台,烂秀才,小足板子洋烟袋;火车站,德律风(指电话),大足板子毕业

生。 这反映出当地

①传统习俗受到冲击 ②文化教育日渐衰落 ③生活方式发生变化 ④思想观念有了改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3.1938年10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六届六中全会上所作的政治报告中指出:没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具体的马克思主义。他在这里强调的是

A.少谈些抽象的主义,多研究具体的问题 B.马克思主义必须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 C.必须研究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具体历史条件

D.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方法比基本原理更重要

14.下列曲线图反映了我国1953-1958、1959-1964、1970-1975、1979-1984年四个时期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的变化。其中与1959-1964年相对应的是

A B C D

15. 1688年,一群英国贵族说,“改变晚宴规则的时候到了,坐在桌前的人们该被换掉了,但不是通过流血的方式”。按照他们的方式,英国 A.结束了王权专制 B.君权收归议会执掌

C.建立了责任内阁制 D.下层人民的权利得以保障

16.下列选项中不能体现继承与发展关系的是 A.智者学派思想—人文主义思潮 B.牛顿经典力学—爱因斯坦相对论 C.君权神授说—社会契约论 D.罗斯福新政—二战后西方国家经济调整

第Ⅱ卷

27. (25分)1492年,哥伦布航行到达美洲,开启了世界历史的新时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问题一:偶然与必然

有人认为,哥伦布是因为“迷路了”,才偶然“发现”了美洲。也有人认为,当时即使没有哥伦布,也必然会有别人“发现”美洲。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8分)

问题二:发现与相遇

15、16世纪以来,人们通常使用“哥伦布发现美洲”的提法,“发现”的意思是“使所有的人和所有的民族都并入欧洲文明”。1984年,部分拉美学者倡议改称“美洲发现——两个文明汇合”。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张以“两个大陆相遇500年”为主题,举行哥伦布航抵美洲纪念活动。

(2)“发现美洲”的提法是站在什么立场上看待哥伦布远航美洲的? “两个文明汇合”和“两个大陆相遇” ——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 提法的合理性是什么?(7分)

问题三:交流与发展

哥伦布 明清时期的中国 世界市场 历史机遇

(3)结合所学知识,运用以上四个词语,以“交流与发展”为主题写一则历史短文。(10分)

要求:①紧扣主题,观点合理;②史实准确,史论结合;③条理清晰,合乎逻辑;④字数在120字左右。

29.(35分)我国西南地区自古就与内地联系密切。如今,这一地区经济发展迅速,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做出了重要贡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10 秦朝疆域图

图11 抗日战争期间我国公路分布图(局部)

材料二 滇缅公路是滇西各族人民用血汗和生命筑成的抗战生命线,由汉、彝、白、傣、回等十个民族共同修筑而成。当时,许多青少年学生也自愿奔赴工地筑路。各族人民为滇缅公路付出了巨大牺牲,每公里就有4-6名工人献出生命。

(1)据图10回答,秦朝在西南地区采取了哪些管理措施?这些措施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5分) (2)据图11和材料二,说明抗战全面爆发后我国公路分布的变化及新建公路在抗战中的主要作用。在滇缅公路修建中,各族人民表现出怎样的精神?(6分)

【选做部分】

33.(10分)【历史——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以诗赋记诵求天下之士,而无学校养成之法;以科名资历叙朝廷之位,而无官司课试之方。 ——王安石《本朝百年无事札子》

材料二 苟不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则不教也;苟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者,则无不在于学。 (1)据材料一,概括说明当时北宋在人才选用上存在哪些弊端?(4分)

(2)材料二体现了王安石怎样的教育思想?在这一思想指导下,王安石是如何改革科举考试的?(6分) 34.(10分)【历史——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民不能相治,亦不暇治,于是共举一民为君。夫曰共举之,则非君择民,而民择君也。„„夫曰共举之,则且必可共废之。

——谭嗣同《仁学》

(1)材料认为“民”与“君”是什么关系?这种思想与哪位西方启蒙思想家的主张最为相似?(6分)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种思想在辛亥革命中是如何得到体现的。(4分)

35.(10分)【历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图16为1950-1980年美国军费开支变化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据朱成虎、赵子聿等著《当代美国军事》)

16

(1)导致A阶段军费上升的主要历史事件是什么? B阶段军费下降的主要原因有哪些?(6分) (2)中美关系在A、B两个阶段分别具有怎样的特点?(4分)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第I卷

9.B 10.C 11.A 12.D 13.B 14.C 15.A 16.C

第II卷

【必做部分】 27.

(1)答案一:考生将哥伦布首航的结果作为一个孤立的事件来思考。

观点:是偶然的。

理由:哥伦布远航的目的地是东方(或印度、中国),结果却到了美洲。 (若答出其它理由,言之有理即可的分。)

答案二:考生能将哥伦布远航放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思考。

观点:是必然的。

理由:当时已经具备了“发现”美洲的历史条件。具体要点:商品经济发展;寻金热;陆上商路受阻;传播

天主教;科技条件具备等。 答案三:考生能将偶然因素和必然因素相结合,全面思考问题。 观点:既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 理由:偶然性的理由参见答案一 必然性的理由参见答案二 (2)以欧洲为中心(或“欧洲人的立场”)。

站在全球的角度看待各种文明;尊重各种文明,平等对待各种文明。 (3)评分标准:

写作思路示例:哥伦布开辟新航路,打破了东西两半球之间的隔绝状态,促进了世界各地区之间的交流,世界市场开始形成。而明清时期的中国,没有顺应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逐渐走向封闭,丧失了发展的历史机遇。

29.(1)措施:设郡县; 修驰道。

意义:加强了对西南地区的管理; 巩固了国家统一。

(主要应从“加强对地方管理”和“有利国家统一”两个角度回答问题,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2)变化:抗战前集中在东部地区,抗战爆发后主要集中在西南(西部)地区。 主要作用:保证了抗战物资的运输。 精神:爱国主义精神;民族团结。

(若有其它不同表述,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选做部分】 33.【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弊端:人才选拔重诗赋记诵; 官吏任用重科名资历。 (2)教育思想:注重实用。

改革措施:改革科举考试内容,废除诗赋取士,注重经义策论。

(主要应从“破除旧制”和“采用新法”两个角度回答问题,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34. 【历史—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1)关系:“君”由“民”选举产生; “民”可废除“君”。

思想家:卢梭。

(2)体现:推翻君主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35.【历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1)主要事件:朝鲜战争。

原因:70年代经济危机,国力下降;实行全球战略收缩。 (2)A阶段:美国遏制和孤立中国,中美对抗;

B阶段:中美逐渐结束对抗,走向缓和。


相关文章

  • 历年高考满分优秀作文大全
  • (2012-01-29 08:14:08) 转载▼ 各地作文直达 全国1 全国2卷 北京卷 广东卷 山东卷 江苏卷 浙江卷 天津卷 上海卷 福建卷 湖北卷 湖南卷 重庆卷 陕西卷 辽宁卷 四川卷 安徽卷 山西卷 云南卷 全国I卷 2010年 ...查看


  • 2011年作文汇总及历年高考满分优秀作文大全
  • 2011年作文汇总及历年高考满分优秀作文大全 2011年作文汇总及历年高考满分优秀作文大全太子头上的博客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作文题汇总 2011年作文汇总及历年高考满分优秀作文大全 各地作文直达 全国1 全国2卷 北京卷 广东卷 ...查看


  • [历史学科高考答题技巧]
  • <历史学科高考答题技巧> 一.<课程标准>.新<考试大纲>与历史学科高考题型的设置 (一)<课程标准>中课程目标的设定 <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学生接受一定教育阶段之后的结果所做的具体 ...查看


  • 山东高考基本能力信息技术试题详细解析
  • 山东省2010年基本能力高考试题信息技术部分试题解析 2010高考13.因特网是我们认识自然.认识社会的重要途径.浏览因特网时,常会把所需 网页保存下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添加到收藏夹"命令保存的是网址,但网页内容 ...查看


  • 高考答题规范指导大全
  • 2010-11-27 14:13:36|  分类: 考试技能 |字号 订阅 高考语文答题规范 高考数学答题规范 高考英语答题规范 高考物理答题规范 高考化学答题规范 高考生物答题规范 高考政治答题规范 高考历史答题规范 高考地理答题规范 精 ...查看


  • 新课程高考化学实验题的特点与启示
  • ●考试与招生 胄 教 曾兵芳杨连志 [摘要]化学实验作为化学学科的重要特征之一,是高考化学试题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2007-2010年新课程高考化学实验题进行统计分析,揭示其试题特点,探讨其命题规律及趋势,以期为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化学 ...查看


  • 新教材省份高考试卷分析(吴文红)
  • 2010年新课改省份历史科高考试卷分析及 2011年高考备考策略 从2004年9月开始,山东.广东.海南与宁夏4省.区的高一新生率先进行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从而拉开了我国普通高中新课程背景下新一轮高考改革的帷幕.接着江苏.天津.浙江.辽宁. ...查看


  • 2010年山东高考英语试题
  • 2010年高考英语试题及答案·山东卷本试卷分为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共12页.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准考证号.县区 ...查看


  •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试题(语文高考山东卷含参考答案)
  •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 语 文 Ⅰ卷(共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 饯别(jiàn ) 晦涩(huì) 铁栅栏(zhà) 浑身解数(xiè) B 扒手(p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