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中小学第四届“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 评选 教案设计 山东省昌邑市都昌中心小学 小学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教案背景 一、课题:小学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15 课 《落花生》 1、课时:2 课时 2、学生课前准备: 查找落花生的生长特点相关资料以及作者与其父亲的相关料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90219360.html
刘风华
《落花生》
http://baike.baidu.com/view/40482.htm。
3、教师课前准备: ①准备有关落花生资料的 http://baike.baidu.com/view/43984.htm。 ②钢琴曲《秋日的私语》 ③准备多媒体课件 4、教学重难点:1、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图虚名、 默默奉献的品格,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2、 在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基础上, 结合时代要求、 个人特点, 倡导学生多元解读。
二、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 1、学会 7 个生字;理解“居然”并会用其造句。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 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的道理。 3、 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能学习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 理的写法,自己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准备课件)
情感教育方面: 教育学生不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会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观。 发展学生能力方面: 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发展思维能力、语言表达 能力。
三、教材分析 《落花生》是著名作家许地山的一篇叙事散文,着重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 节的情况,通过谈论花生的好处,借物喻人,揭示了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 的品格,说明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的道理,表达了作者不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会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观。尽管文 章篇幅很短,也没有什么华丽的词藻和深奥的语言,但是给人以清晰、深刻的 印象,使人从平凡的事物中悟出了耐人寻味的道理。 课前在百度上搜索有关花生的相关教学材料,根据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定 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然后根据课堂教学需要,在百度上搜索作者的相关资料, 课堂上带领学生朗读课文。
四、教学措施 本课教学设计结合花生的生长的特点,借助计算机多媒体提供的教学资源 优势来突破重点、难点,体现了参与式学习,构建学生充分参与和自主学习的 环境等现代教育思想。 在教学设计中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主体性,让他们观看农 民种花生的过程从而进一步理解花生的优秀品质。
五、教学过程 (一)揭题,通过课内外资料揭示今天的上课的课题 1、了解对花生的
认识。(出示一捧花生)教师: 花生对于大家来说并不陌生,那么在生活中花生给你的印象是怎样的呢?
(组织学生畅谈交流) 。 2、认识文中花生的特点。教师:刚才大家都谈了自己对花生的认识,课文 的第二段也是在写谈论花生,读读这一段,读后你觉得文中描写的花生给 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学生自读品味,教师巡视;组织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随机点评) 第七自然段:花生的味美。 第八自然段:花生可以榨油。 第九自然段:花生的价钱便宜。 第十自然段:花生不炫耀自己。估计学生对于概括花生的这一特点存在困 难,可作如下设计: ① 教师:这段话中除了写花生还写到了苹果、桃子、石榴,请大家把写这 些水果的句子找出来,好好地读一读,边读边想,课文中描写的这些水 果给 你的感觉怎样?(炫耀自己,夸耀自己)
②教师:再请大家读读写花生的句子,与这些水果相比,花生又给你什么 感觉?(不炫耀自己。 ) ③在学生有所感悟的同时要引导他们反复读好有关词句,特别要读读出花 生与苹果、桃子、石榴的对比反差。 ④教师:刚才大家通过读课文对花生有了新的认识,你能不能用一组关联
词把文中花生给你的印象说出来。 (虽然花生好处很多,但是从不炫耀自 己。 ) 二、读、悟父亲教育我们的话 1、整体感知:⑴教师:父亲在县城做官,平时公务繁忙,抽空来过收获 节,难道只是为了向我们介绍花生吗?显然不是。那么,父亲的真正目的 又是什么呢?请大家放开声音朗读12~14自然段,你读懂了就举手。 ⑵组织学生交流。 2、自读感悟:⑴教师:在父亲教育我们的这几个自然段中,哪些词语或 句子,你读了以后觉得挺有道理的,就做上记号并写下你读了这写句子后 的体会。 ⑵学生自读品味,教师巡视。 ⑶教师:现在,请大家把你的体会有感情地读出来。 (在反馈交流中,引导 学生分清“讲体面”与“只讲体面”的相异之处。 ) 3、深化认同:教师:刚才大家都谈了自己的感想,老师读了以后,也有 很多话想说,我把它写成了一首诗献给大家。 (配乐诗朗诵)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pDPqleQ7MFs 。 我愿……我愿, 我愿是一支粉笔,用我洁白的身躯, 去谱写生命的乐章。 我愿,我愿是一支蜡烛,在黑暗中默默地, 燃烧,用我的光和热。 引着孩子们走向光明。
也许,一路上没有鲜花与掌声相伴, 但我无怨无悔,因为我坚信, 人生的价值, 不在于索取,而在于奉献。 4、积累语言: ⑴学生有感情地朗读12~14自然段。 ⑵学生自由背诵12~14自然段。 ⑶学生默写所背的
话。 三、拓展延伸 联系生活实际,体会自己身边的哪些人具有花生的优良品格,懂得做人的 道理(“清洁工” “建筑工人” “警察叔叔” “教师”等工作都是具有花生品格的 人
http://roll.sohu.com/20120429/n342010535.shtml
)
。
四、练习设计: 1、我爱花生,它的好处很多,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有一样最可贵:_______________ _______。所以做人要像花生,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或反义词 近义词: 可惜── ( 反义词: 便宜── ( ) 可贵── ( ) 爱慕── ( ) 体面── ( ) ) 居然── ( ) 收获── ( ) 希望── ( )
五、板书设计:
15 落花生
种花生:买、翻、播、浇 收花生:居然 议花生:姐弟说——花生的好处(直接叙述) 父亲说——花生的可贵(对比) 做有用的人(引申)
六、教学反思 《落花生》教学反思 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能学习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的 写法,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这个目标和第二个教学目标在教学中是融合 的,教师让学生体会花生的好处对应着比喻什么样的人,虽然并没有点明这就 是“借物喻人” ,但学生能够说得出来。教师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具有 落花生一样品格的人,点拨学生联系周围的生活实例深谈,学生在我的启发下, 感悟到的“清洁工” “建筑工人” “警察叔叔” “教师”等工作都是具有花生品格 的人。 语文本身具有熏陶感染的作用,它往往通过优秀作品的浸染,移入性情, 提升人格。因此,在教学中必须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每个人的经 验阅历、知识积累不同,对一部作品的理解会有不同。虽然学生因为知识储备 和阅历积淀的不足,对作品的理解也许会不够深入,流于浅表,但他们天真率 直,出于自然,更接近真实,且在不受众多背景性信息干扰的情况下往往更具 独特的视角。
七、教师个人介绍 省份:山东省 学校:昌邑市都昌中心小学 姓名:刘风华 职称:小教高级 电话:[1**********] 电子邮件:[email protected] 邮编:261300 从教 15 年来,发表信息技术论文国家级 2 篇,省级论文 4 篇,2008 年获昌 邑市信息技术教学能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论文获潍坊市二等奖。
全国中小学第四届“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 评选 教案设计 山东省昌邑市都昌中心小学 小学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教案背景 一、课题:小学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15 课 《落花生》 1、课时:2 课时 2、学生课前准备: 查找落花生的生长特点相关资料以及作者与其父亲的相关料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90219360.html
刘风华
《落花生》
http://baike.baidu.com/view/40482.htm。
3、教师课前准备: ①准备有关落花生资料的 http://baike.baidu.com/view/43984.htm。 ②钢琴曲《秋日的私语》 ③准备多媒体课件 4、教学重难点:1、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图虚名、 默默奉献的品格,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2、 在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基础上, 结合时代要求、 个人特点, 倡导学生多元解读。
二、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 1、学会 7 个生字;理解“居然”并会用其造句。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 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的道理。 3、 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能学习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 理的写法,自己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准备课件)
情感教育方面: 教育学生不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会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观。 发展学生能力方面: 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发展思维能力、语言表达 能力。
三、教材分析 《落花生》是著名作家许地山的一篇叙事散文,着重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 节的情况,通过谈论花生的好处,借物喻人,揭示了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 的品格,说明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的道理,表达了作者不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会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观。尽管文 章篇幅很短,也没有什么华丽的词藻和深奥的语言,但是给人以清晰、深刻的 印象,使人从平凡的事物中悟出了耐人寻味的道理。 课前在百度上搜索有关花生的相关教学材料,根据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定 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然后根据课堂教学需要,在百度上搜索作者的相关资料, 课堂上带领学生朗读课文。
四、教学措施 本课教学设计结合花生的生长的特点,借助计算机多媒体提供的教学资源 优势来突破重点、难点,体现了参与式学习,构建学生充分参与和自主学习的 环境等现代教育思想。 在教学设计中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主体性,让他们观看农 民种花生的过程从而进一步理解花生的优秀品质。
五、教学过程 (一)揭题,通过课内外资料揭示今天的上课的课题 1、了解对花生的
认识。(出示一捧花生)教师: 花生对于大家来说并不陌生,那么在生活中花生给你的印象是怎样的呢?
(组织学生畅谈交流) 。 2、认识文中花生的特点。教师:刚才大家都谈了自己对花生的认识,课文 的第二段也是在写谈论花生,读读这一段,读后你觉得文中描写的花生给 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学生自读品味,教师巡视;组织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随机点评) 第七自然段:花生的味美。 第八自然段:花生可以榨油。 第九自然段:花生的价钱便宜。 第十自然段:花生不炫耀自己。估计学生对于概括花生的这一特点存在困 难,可作如下设计: ① 教师:这段话中除了写花生还写到了苹果、桃子、石榴,请大家把写这 些水果的句子找出来,好好地读一读,边读边想,课文中描写的这些水 果给 你的感觉怎样?(炫耀自己,夸耀自己)
②教师:再请大家读读写花生的句子,与这些水果相比,花生又给你什么 感觉?(不炫耀自己。 ) ③在学生有所感悟的同时要引导他们反复读好有关词句,特别要读读出花 生与苹果、桃子、石榴的对比反差。 ④教师:刚才大家通过读课文对花生有了新的认识,你能不能用一组关联
词把文中花生给你的印象说出来。 (虽然花生好处很多,但是从不炫耀自 己。 ) 二、读、悟父亲教育我们的话 1、整体感知:⑴教师:父亲在县城做官,平时公务繁忙,抽空来过收获 节,难道只是为了向我们介绍花生吗?显然不是。那么,父亲的真正目的 又是什么呢?请大家放开声音朗读12~14自然段,你读懂了就举手。 ⑵组织学生交流。 2、自读感悟:⑴教师:在父亲教育我们的这几个自然段中,哪些词语或 句子,你读了以后觉得挺有道理的,就做上记号并写下你读了这写句子后 的体会。 ⑵学生自读品味,教师巡视。 ⑶教师:现在,请大家把你的体会有感情地读出来。 (在反馈交流中,引导 学生分清“讲体面”与“只讲体面”的相异之处。 ) 3、深化认同:教师:刚才大家都谈了自己的感想,老师读了以后,也有 很多话想说,我把它写成了一首诗献给大家。 (配乐诗朗诵)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pDPqleQ7MFs 。 我愿……我愿, 我愿是一支粉笔,用我洁白的身躯, 去谱写生命的乐章。 我愿,我愿是一支蜡烛,在黑暗中默默地, 燃烧,用我的光和热。 引着孩子们走向光明。
也许,一路上没有鲜花与掌声相伴, 但我无怨无悔,因为我坚信, 人生的价值, 不在于索取,而在于奉献。 4、积累语言: ⑴学生有感情地朗读12~14自然段。 ⑵学生自由背诵12~14自然段。 ⑶学生默写所背的
话。 三、拓展延伸 联系生活实际,体会自己身边的哪些人具有花生的优良品格,懂得做人的 道理(“清洁工” “建筑工人” “警察叔叔” “教师”等工作都是具有花生品格的 人
http://roll.sohu.com/20120429/n342010535.shtml
)
。
四、练习设计: 1、我爱花生,它的好处很多,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有一样最可贵:_______________ _______。所以做人要像花生,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或反义词 近义词: 可惜── ( 反义词: 便宜── ( ) 可贵── ( ) 爱慕── ( ) 体面── ( ) ) 居然── ( ) 收获── ( ) 希望── ( )
五、板书设计:
15 落花生
种花生:买、翻、播、浇 收花生:居然 议花生:姐弟说——花生的好处(直接叙述) 父亲说——花生的可贵(对比) 做有用的人(引申)
六、教学反思 《落花生》教学反思 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能学习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的 写法,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这个目标和第二个教学目标在教学中是融合 的,教师让学生体会花生的好处对应着比喻什么样的人,虽然并没有点明这就 是“借物喻人” ,但学生能够说得出来。教师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具有 落花生一样品格的人,点拨学生联系周围的生活实例深谈,学生在我的启发下, 感悟到的“清洁工” “建筑工人” “警察叔叔” “教师”等工作都是具有花生品格 的人。 语文本身具有熏陶感染的作用,它往往通过优秀作品的浸染,移入性情, 提升人格。因此,在教学中必须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每个人的经 验阅历、知识积累不同,对一部作品的理解会有不同。虽然学生因为知识储备 和阅历积淀的不足,对作品的理解也许会不够深入,流于浅表,但他们天真率 直,出于自然,更接近真实,且在不受众多背景性信息干扰的情况下往往更具 独特的视角。
七、教师个人介绍 省份:山东省 学校:昌邑市都昌中心小学 姓名:刘风华 职称:小教高级 电话:[1**********] 电子邮件:[email protected] 邮编:261300 从教 15 年来,发表信息技术论文国家级 2 篇,省级论文 4 篇,2008 年获昌 邑市信息技术教学能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论文获潍坊市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