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科技异化

浅谈科技异化

【摘要】:科学技术是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产物和武器,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展现,人类依靠科技创造了许多奇迹。在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十分迅猛,其威力日益强大,其影响的深度和广度空前提高,以至于人类已变得极度依赖科技并习惯于生活在科技所创造的环境中。然而,科技异化也日趋严重,人类的科技活动及其成果成为人类难以驾驭的力量,并反过来控制人,统治人和危害人,甚至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因此,探讨科技异化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使我们清醒的认识科技作用的复杂性,重新确立人与科技之间的正确关系,帮助人们走出由科技异化造成的生存困境。

【关键词】:科学技术异化 表现 根源克服

一 科学技术异化的概念

在现代社会,科技具有空前的社会影响力,已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随着科技力量日益强大,科技异化随之成为人们头顶之不去的阴影,科技异化作为当代社会问题已成为异化理论研究视阈的重要部分。异化就是自己创造的或者本来属于自己的东西,经过一系列的发展,反过来制约,支配,驾驭自己的现象。然而,科技异化是在异化的基础上产生出来的,科学技

术的产生使人类可以更好地改造自然,是自然总是朝着我们希望的有利于我们的方向发展,它的产生,发展以及造福人类的同时,也反过来抑制,损害,威胁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这种现象就是科学技术的异化。在异化状态下,技术日益超出人类的控制范围,不再只是为人类服务的工具,不再是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客观手段和手法,而成为支配统治人类和社会的外在力量,人类不再是掌握控制技术的主人,而是成为了被迫适应科技社会要求的工具。

二 科学技术异化的表现

在现代社会,科技已经成为一种新的控制形式同志和奴役着人自身,因此成为异化理论研究视野中的重要部分。马克思和西方马克思主义者都从自己的理论出发对科技异化问题进行批判,并试图探究科技异化的表现形式。

(1)科学技术异化对物质文明的破坏是伴随着科技发展及其对自然界改造取得巨大成果的同时产生的。 随着二战后工业的突飞猛进,人们向自然环境中排放的有害物质和噪音越来越多,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受到了极度污染,使自然界的生态平衡遭到了严重破坏,导致全球性的生态危机。在物质文明领域,现代

科技异化所带来的各种问题在相当程度上阻碍了社会物质文明的进一步发展。

(2)科学技术异化对精神文明带来危害

伴随着科技发展可能出现某些消极道德现象,造成人的心理失衡和个性扭曲。

(3)科学技术的成果与科学技术劳动相异化

科学技术成果是科学技术劳动的物化或对象化,而在私有制社会中,这种物化或者对象化表现为异化,即科学技术的成品变成了一种异己的存在物,作为不依赖与科学技术劳动者的力量,同科学技术劳动相对立的东西,成为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控制科学技术劳动,剥削和压迫科学技术劳动者的手段。

(4)科学技术劳动与科学技术劳动者相异化

科学技术劳动者从事科学技术劳动,目的之一:提高人们的认识,改造自然的能力,结果却使科学技术劳动者的生存遭到其束缚,限制和威胁;目的之二:想进一步显示人的本质力量,结果却使在私有制社会中科学技术劳动成为人们谋生和谋利的手段,成为与动物的求生本能相似的活动,进而否定了人的本质;目的之三:想显示人的价值和尊严,结果却出现了计算机战胜人类的事实,在一定意义上使人的尊严丧失;目的之四:使自然界向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进

而使人和自然协调发展,但是其结果是使人和自然关系紧张。

三 科技异化的根源

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视角来看,科技异化既有主观的原因也有可观的原因

(1) 主观方面

科技异化的根源在于科技应用的主体对科技的不恰当的应用(滥用和恶用),在于科技的社会属性。科技的社会属性是指科技在一定的政治制度和价值观念支配下体现人的目的的一种属性,也叫做科技的主观属性。

(2) 客观方面

科技异化的根源在于科技的自然属性,这是科技异化的主要根源。科技的自然属性表现为利弊共存性。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是利弊共存的一个整体,绝对是好的或绝对是坏的事物是不存在的,作为人的创造物的科技也是如此。科技是一把利弊共存的“双刃剑”,而不只是有利无害的“单刃剑”,因此即使人们按照良好的愿望去使用科技,其负面作用也会产生。任何技术都将对自然造成破坏,从而对人造成危害,这与科技有谁来使用,如何使用无关,而完全没有负效应的技术恐怕是不存在的。

四 如何克服科学技术的异化

中国在正需要大力发展和应用科技进行现代化建设的条件下遇到了源于西方的科技异化,这使得我们在一开始真正重视科技时就不得不十分慎重。同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而科技异化问题也以不同方式存在于这一过程中,成了我们的现实问题和危机。因此,中国在解决和预防科技异化问题时,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追求“以人为本”,“全面而协调”的“可持续发展”。

(1)建立合理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

社会需求的不断增加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经济与技术发展是同步的,适当地提高生产力和加快经济的发展,有利于避免因科学技术滞后导致的异化现象。

(2)减少各民族和各国家间的恶性竞争

在当今技术逐渐沦为政治的附庸,成为各国在世界确立强国地位的有力凭证的情况下,各国为强化和巩固自己的政治地位,加强军备武装和科技发展,使科学技术发展进入了恶性发展的怪圈,加速了科学技术的异化。为此应该减少恶性竞争,合理发展科学技术,使其成为富国强民的资本而不是竞争的武器。

(3)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四 如何克服科学技术的异化

中国在正需要大力发展和应用科技进行现代化建设的条件下遇到了源于西方的科技异化,这使得我们在一开始真正重视科技时就不得不十分慎重。同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而科技异化问题也以不同方式存在于这一过程中,成了我们的现实问题和危机。因此,中国在解决和预防科技异化问题时,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追求“以人为本”,“全面而协调”的“可持续发展”。

(1)建立合理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

社会需求的不断增加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经济与技术发展是同步的,适当地提高生产力和加快经济的发展,有利于避免因科学技术滞后导致的异化现象。

(2)减少各民族和各国家间的恶性竞争

在当今技术逐渐沦为政治的附庸,成为各国在世界确立强国地位的有力凭证的情况下,各国为强化和巩固自己的政治地位,加强军备武装和科技发展,使科学技术发展进入了恶性发展的怪圈,加速了科学技术的异化。为此应该减少恶性竞争,合理发展科学技术,使其成为富国强民的资本而不是竞争的武器。

(3)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人们在追求高科技,追求自身满足的同时也应注重科技与自然的和谐,不要破坏自然为代价。科学技术是为人类服务的,我们应该从人的本位出发,要是科学技术的发展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生存构成威胁。

(4)追求绿色科技

在发展科技的同时,考虑其是否对环境和人类健康产生危害,追求无毒,无副作用的绿色科技。

[参考文献]

【1】吴夺,王新;对科技异化的认识;《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2】祁小强;科技异化的哲学思想;《前沿》;2005年08期

【3】邢广桥;对科技异化根源的认识,《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4】李桂花;论马克思恩格斯的科技异化思想;《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5年06期

浅谈科技异化

【摘要】:科学技术是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产物和武器,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展现,人类依靠科技创造了许多奇迹。在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十分迅猛,其威力日益强大,其影响的深度和广度空前提高,以至于人类已变得极度依赖科技并习惯于生活在科技所创造的环境中。然而,科技异化也日趋严重,人类的科技活动及其成果成为人类难以驾驭的力量,并反过来控制人,统治人和危害人,甚至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因此,探讨科技异化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使我们清醒的认识科技作用的复杂性,重新确立人与科技之间的正确关系,帮助人们走出由科技异化造成的生存困境。

【关键词】:科学技术异化 表现 根源克服

一 科学技术异化的概念

在现代社会,科技具有空前的社会影响力,已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随着科技力量日益强大,科技异化随之成为人们头顶之不去的阴影,科技异化作为当代社会问题已成为异化理论研究视阈的重要部分。异化就是自己创造的或者本来属于自己的东西,经过一系列的发展,反过来制约,支配,驾驭自己的现象。然而,科技异化是在异化的基础上产生出来的,科学技

术的产生使人类可以更好地改造自然,是自然总是朝着我们希望的有利于我们的方向发展,它的产生,发展以及造福人类的同时,也反过来抑制,损害,威胁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这种现象就是科学技术的异化。在异化状态下,技术日益超出人类的控制范围,不再只是为人类服务的工具,不再是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客观手段和手法,而成为支配统治人类和社会的外在力量,人类不再是掌握控制技术的主人,而是成为了被迫适应科技社会要求的工具。

二 科学技术异化的表现

在现代社会,科技已经成为一种新的控制形式同志和奴役着人自身,因此成为异化理论研究视野中的重要部分。马克思和西方马克思主义者都从自己的理论出发对科技异化问题进行批判,并试图探究科技异化的表现形式。

(1)科学技术异化对物质文明的破坏是伴随着科技发展及其对自然界改造取得巨大成果的同时产生的。 随着二战后工业的突飞猛进,人们向自然环境中排放的有害物质和噪音越来越多,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受到了极度污染,使自然界的生态平衡遭到了严重破坏,导致全球性的生态危机。在物质文明领域,现代

科技异化所带来的各种问题在相当程度上阻碍了社会物质文明的进一步发展。

(2)科学技术异化对精神文明带来危害

伴随着科技发展可能出现某些消极道德现象,造成人的心理失衡和个性扭曲。

(3)科学技术的成果与科学技术劳动相异化

科学技术成果是科学技术劳动的物化或对象化,而在私有制社会中,这种物化或者对象化表现为异化,即科学技术的成品变成了一种异己的存在物,作为不依赖与科学技术劳动者的力量,同科学技术劳动相对立的东西,成为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控制科学技术劳动,剥削和压迫科学技术劳动者的手段。

(4)科学技术劳动与科学技术劳动者相异化

科学技术劳动者从事科学技术劳动,目的之一:提高人们的认识,改造自然的能力,结果却使科学技术劳动者的生存遭到其束缚,限制和威胁;目的之二:想进一步显示人的本质力量,结果却使在私有制社会中科学技术劳动成为人们谋生和谋利的手段,成为与动物的求生本能相似的活动,进而否定了人的本质;目的之三:想显示人的价值和尊严,结果却出现了计算机战胜人类的事实,在一定意义上使人的尊严丧失;目的之四:使自然界向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进

而使人和自然协调发展,但是其结果是使人和自然关系紧张。

三 科技异化的根源

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视角来看,科技异化既有主观的原因也有可观的原因

(1) 主观方面

科技异化的根源在于科技应用的主体对科技的不恰当的应用(滥用和恶用),在于科技的社会属性。科技的社会属性是指科技在一定的政治制度和价值观念支配下体现人的目的的一种属性,也叫做科技的主观属性。

(2) 客观方面

科技异化的根源在于科技的自然属性,这是科技异化的主要根源。科技的自然属性表现为利弊共存性。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是利弊共存的一个整体,绝对是好的或绝对是坏的事物是不存在的,作为人的创造物的科技也是如此。科技是一把利弊共存的“双刃剑”,而不只是有利无害的“单刃剑”,因此即使人们按照良好的愿望去使用科技,其负面作用也会产生。任何技术都将对自然造成破坏,从而对人造成危害,这与科技有谁来使用,如何使用无关,而完全没有负效应的技术恐怕是不存在的。

四 如何克服科学技术的异化

中国在正需要大力发展和应用科技进行现代化建设的条件下遇到了源于西方的科技异化,这使得我们在一开始真正重视科技时就不得不十分慎重。同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而科技异化问题也以不同方式存在于这一过程中,成了我们的现实问题和危机。因此,中国在解决和预防科技异化问题时,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追求“以人为本”,“全面而协调”的“可持续发展”。

(1)建立合理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

社会需求的不断增加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经济与技术发展是同步的,适当地提高生产力和加快经济的发展,有利于避免因科学技术滞后导致的异化现象。

(2)减少各民族和各国家间的恶性竞争

在当今技术逐渐沦为政治的附庸,成为各国在世界确立强国地位的有力凭证的情况下,各国为强化和巩固自己的政治地位,加强军备武装和科技发展,使科学技术发展进入了恶性发展的怪圈,加速了科学技术的异化。为此应该减少恶性竞争,合理发展科学技术,使其成为富国强民的资本而不是竞争的武器。

(3)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四 如何克服科学技术的异化

中国在正需要大力发展和应用科技进行现代化建设的条件下遇到了源于西方的科技异化,这使得我们在一开始真正重视科技时就不得不十分慎重。同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而科技异化问题也以不同方式存在于这一过程中,成了我们的现实问题和危机。因此,中国在解决和预防科技异化问题时,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追求“以人为本”,“全面而协调”的“可持续发展”。

(1)建立合理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

社会需求的不断增加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经济与技术发展是同步的,适当地提高生产力和加快经济的发展,有利于避免因科学技术滞后导致的异化现象。

(2)减少各民族和各国家间的恶性竞争

在当今技术逐渐沦为政治的附庸,成为各国在世界确立强国地位的有力凭证的情况下,各国为强化和巩固自己的政治地位,加强军备武装和科技发展,使科学技术发展进入了恶性发展的怪圈,加速了科学技术的异化。为此应该减少恶性竞争,合理发展科学技术,使其成为富国强民的资本而不是竞争的武器。

(3)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人们在追求高科技,追求自身满足的同时也应注重科技与自然的和谐,不要破坏自然为代价。科学技术是为人类服务的,我们应该从人的本位出发,要是科学技术的发展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生存构成威胁。

(4)追求绿色科技

在发展科技的同时,考虑其是否对环境和人类健康产生危害,追求无毒,无副作用的绿色科技。

[参考文献]

【1】吴夺,王新;对科技异化的认识;《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2】祁小强;科技异化的哲学思想;《前沿》;2005年08期

【3】邢广桥;对科技异化根源的认识,《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4】李桂花;论马克思恩格斯的科技异化思想;《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5年06期


相关文章

  • 科技奥运技术异化现象解析
  • 探索鸣争 0 1 24年 月 3( ) 下 科奥运技技异化现术象析 解明高季 楚轩 (东北大学 , 宁辽 阳沈1 1 0 1 98) 摘要 : 科技异化""指是 破了 坏"科 技至 真性本 "使,科得 ...查看


  • 现代医学发展中人文精神归化必然性的思考
  • ・523・ 现代医学发展中人文精神 归化必然性的思考 安徽中医学院社科部(合肥230038) 孙 超 王丹菲 现代医学发展过程中, 存在着与人文精神融合的思潮, 本文从医学研究特殊性, 如何由人文精神去克服"人---医疗科技&qu ...查看


  • 差异化_21世纪城市发展的新战略_胡俊成
  • 导言 城市发展战略是每一个城市必须给 予关注. 解决的重大现实课题. 21世纪城市发展模式的研究始于上个世纪70年代, 弗瑞斯特(Forrester,1971).梅多斯 (Meadows,1972,1992)等著名学者指出: 各国城市发展经 ...查看


  • 具有中国特色新词的归化与异化翻译
  • 科技信息 人文社科 具有中国特色新词的归化与异化翻译 武汉工业学院外语系 邹星 [摘要]本文阐述了归化与异化翻译理论的基本内容,并从跨文化的角度探讨了具有中国特色新词的文化内涵,提出了汉文化特色词语的汉英翻译方法.[关键词]跨文化归化异化中 ...查看


  • 诺基亚与苹果案例分析
  • 企业经营战略--诺基亚&苹果 企业经营战略是指企业面对激烈变化.严峻挑战的环境,为求得长期生存和不断发展而进行的总体性谋划.广义上的经营战略是指运用战略管理工具对整个企业进行的管理,在经营战略的指导下进行,贯彻战略意图,实现战略目标 ...查看


  • 市场营销类论文
  • 目录 一 .研究背景.目的及方法 6 (一)研究背景.目的 6 (二)研 究方法 6 二. 理论基础 6 (一)差异化营销策略 6 1.差异化的概 念 7 2.差异化策略的概念 7 3.差异化营销层面 7 (二)市场定 位 7 三. 南京先 ...查看


  • 异化的范式转移--以中国房奴为例
  • 2010年第2期 (总第187期) 学 习 与 探 索St udy &Explorati on N o . 2, 2010 Seria. l N o . 187 异化的范 a 式 b 转移 ) ) ) 以中国/房奴0为例吕庆春, 伍 ...查看


  • 德国新马克思主义美学的理论特征
  • 作者:朱立元 云梦学刊:社科版 1996年02期 摘要: 德国新马克思主义美学是当代德国的最重要哲学美学学派.它大体经过了奠基期.发展成熟期.走向"后现代主义"三个阶段.其理论特征表现为:(1)具有鲜明的批判性:(2)在 ...查看


  • 网络社会交往行为问题的哲学反思
  • 重庆社会科学 2006年第5期(总第137期) Chongqing Social SciencesNo.5,2006(Serial No.137) 网络社会交往行为问题的哲学反思 黄胜进 摘 要:网络从时间和空间上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方式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