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行的诗意感受

  过分水岭

  温庭筠

  溪水无情似有情, 入山三日得同行。

  岭头便是分头处, 惜别潺一夜声。

  唐代诗人温庭筠的这首《过分水岭》写诗人在过分水岭的行程中与溪水的一段因缘,以及由此引起的诗意感受,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喜爱。诗中所写的分水岭,在今陕西略阳县东南的冢山,在唐代是著名的交通要道。

  首句从溪水写起,引出诗人的感受。溪水是没有感情的自然物,但眼前这条溪水,却又似乎有情。在这里,“无情”是用来引出“有情”、突出“有情”的。下面三句都是围绕着“有情”二字来具体描写的。“似”字用得恰到好处,它暗示出这只是诗人间或浮现的一种主观感觉。这一句在点出“有情”的同时,也就设置了悬念,引导读者去注意下面的解答。

  次句叙事,暗点感到溪水“似有情”的原因。冢山是汉水与嘉陵江的分水岭,因为山深,所以“入山三日”方能到达岭头。山路蜿蜒曲折,缘溪而行,所以诗人感到这溪水一直在自己侧畔同行,其潺声一路伴随。因为深山空寂无人,旅途孤孑无伴,这一路和旅人相伴的溪水便变得特别亲切,仿佛是有意不离左右,以它的清澈面影、流动身姿和清脆声韵来慰藉旅人的寂寞。我们从“得”字中,可以体味到诗人在寂寞旅途中邂逅良伴的欣喜。

  “岭头便是分头处,惜别潺一夜声。”在“入山三日”,相伴相依的旅程中,诗人那“溪水有情”的感受与日俱增,因此当登上岭头,就要和溪水分头而行的时候,心中便不由自主地涌起依依惜别之情。但却不从自己方面来写,而是从溪水方面来写,以它的“惜别”进一步写它的“有情”。岭头处是旅途中的一个站头,诗人这一晚就在岭头住宿。在寂静的深山之夜,耳畔只听到岭头流水,仍是潺作响,彻夜不停,仿佛是在和自己这个同行三日的友伴殷勤话别。这“潺一夜声”五字,暗补“三日同行”时日夕所闻。溪声仍是此声,而当将别之际,却极其自然地感觉这溪水的“潺一夜声”如同它深情的惜别之声。在这里,诗人巧妙地利用了分水岭的自然特点,由“岭头”引出旅人与溪水的“分头”,又由“分头”引出“惜别”,因惜别而如此体会溪声,溪水的“有情”已经臻于极致,诗人对溪水的深情也自在不言中了。

  分水岭下的流水,潺流淌,千古如斯。看到过这条溪水的旅人,何止万千,但似乎还没有人从这个平凡景象中发现美,发现诗。由于温庭筠对羁旅行役生活深有体验,对朋友间的情谊分外珍重,他才能发现溪水这样的伴侣,并赋予它一种动人的人情美。这里,与其说是客观事物的诗意美触发了诗人的感情,不如说是诗人把自己美好的感情移注到了客观事物身上。化无情为有情,前提是诗人自己有情。

  过分水岭

  温庭筠

  溪水无情似有情, 入山三日得同行。

  岭头便是分头处, 惜别潺一夜声。

  唐代诗人温庭筠的这首《过分水岭》写诗人在过分水岭的行程中与溪水的一段因缘,以及由此引起的诗意感受,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喜爱。诗中所写的分水岭,在今陕西略阳县东南的冢山,在唐代是著名的交通要道。

  首句从溪水写起,引出诗人的感受。溪水是没有感情的自然物,但眼前这条溪水,却又似乎有情。在这里,“无情”是用来引出“有情”、突出“有情”的。下面三句都是围绕着“有情”二字来具体描写的。“似”字用得恰到好处,它暗示出这只是诗人间或浮现的一种主观感觉。这一句在点出“有情”的同时,也就设置了悬念,引导读者去注意下面的解答。

  次句叙事,暗点感到溪水“似有情”的原因。冢山是汉水与嘉陵江的分水岭,因为山深,所以“入山三日”方能到达岭头。山路蜿蜒曲折,缘溪而行,所以诗人感到这溪水一直在自己侧畔同行,其潺声一路伴随。因为深山空寂无人,旅途孤孑无伴,这一路和旅人相伴的溪水便变得特别亲切,仿佛是有意不离左右,以它的清澈面影、流动身姿和清脆声韵来慰藉旅人的寂寞。我们从“得”字中,可以体味到诗人在寂寞旅途中邂逅良伴的欣喜。

  “岭头便是分头处,惜别潺一夜声。”在“入山三日”,相伴相依的旅程中,诗人那“溪水有情”的感受与日俱增,因此当登上岭头,就要和溪水分头而行的时候,心中便不由自主地涌起依依惜别之情。但却不从自己方面来写,而是从溪水方面来写,以它的“惜别”进一步写它的“有情”。岭头处是旅途中的一个站头,诗人这一晚就在岭头住宿。在寂静的深山之夜,耳畔只听到岭头流水,仍是潺作响,彻夜不停,仿佛是在和自己这个同行三日的友伴殷勤话别。这“潺一夜声”五字,暗补“三日同行”时日夕所闻。溪声仍是此声,而当将别之际,却极其自然地感觉这溪水的“潺一夜声”如同它深情的惜别之声。在这里,诗人巧妙地利用了分水岭的自然特点,由“岭头”引出旅人与溪水的“分头”,又由“分头”引出“惜别”,因惜别而如此体会溪声,溪水的“有情”已经臻于极致,诗人对溪水的深情也自在不言中了。

  分水岭下的流水,潺流淌,千古如斯。看到过这条溪水的旅人,何止万千,但似乎还没有人从这个平凡景象中发现美,发现诗。由于温庭筠对羁旅行役生活深有体验,对朋友间的情谊分外珍重,他才能发现溪水这样的伴侣,并赋予它一种动人的人情美。这里,与其说是客观事物的诗意美触发了诗人的感情,不如说是诗人把自己美好的感情移注到了客观事物身上。化无情为有情,前提是诗人自己有情。


相关文章

  • 山行说课稿
  • 山行 一.说教材: 杜牧的<山行>写的是诗人在山中小路上行走时所看到的深秋时节的枫林景色,描绘了 一幅由"寒山"."石径"."白云"."枫林"等构成 ...查看


  • [古诗两首]第一课时[山行]
  • 大桥镇第二中心小学 (语文)科三年级(上)册备课 [教学内容] <古诗两首>第一课时<山行>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 8 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说出诗句中 ...查看


  • 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 教学目标 : 1.学会本课3个生字. 2.朗读.背诵课文.默写三首古诗. 3.理解诗句,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学习第一首古诗<望庐山瀑布>. 教学步骤 : (一)导入 ...查看


  • 山行说课稿 2
  • 山 行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杜牧的<山行>>,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重难点.教法.教学流程.说板书设计.说教学反思几个方面来谈谈我的课堂教学设想: 说教材: 杜牧的<山行>是北师版七年 ...查看


  • 苏教版教材三年级上册古诗两首
  • 苏教版教材三年级上册 3.古诗两首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径.霜"等8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能说出诗中"坐.泊"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3.理解诗的意思,通 ...查看


  • [山行]教学设计
  • <山行>教学设计 [课 题]<山行>(苏教版国标本三年级上册) [教材简介] <山行>是晚唐诗人杜牧的一首清新俊逸的小诗,诗歌描绘了由寒山.石径.白云.枫林构成的山林秋色图,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热爱之情 ...查看


  • 21 古诗三首
  • 21  古诗三首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习古诗<望庐山瀑布>.<山行>,理解诗的意思,了解祖国山河的壮丽.想象诗的意境,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受到爱祖国的教育. 2.学会本课3个生字. 3.朗读.背诵两首古 ...查看


  • 秋日山行,水流云在诗意浓
  • 秋是有声音的. 山间的秋伴着密密的丛林,悠闲的小溪,古寺的静穆,斑斓的野花,清脆的鸟鸣:在清淡的日子中,在诗人歌咏的丰满中,越发动人起来. 一株株橡树在山岗上迎风而舞,萧萧影像为整个凄迷如梦的秋平添了一份优雅的律动. 古人云:夏秋夕昏寒凉气 ...查看


  •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13班级
  •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13 班级: 姓名 新城道中(其一)赏析 知人论世: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 (今四川眉山县) 人.是北宋时诗坛成就卓越的大家.苏轼诗中数量最多,对后人影响也最大的是抒发人生感慨和歌咏自然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