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思想政治课中渗透情感教育的必要性

冯光福 贵州省罗甸县第二中学

电话:[1**********]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必要性

【摘要】教育离不开情感的渗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离不开情感的教育。针对思想政治课是塑造人性的特殊课程,本文论述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必要性以及探讨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几种实用方法。

【关键词】情感教育、思想政治课教学、情感共鸣、人生价值观

记得前苏联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情感,道德就会变成只能养成伪君子的枯燥无味的语言”。现在学生的情感波动大,最大的特点是直觉性与不稳定性,他们对事物的感知往往是凭直觉上的好恶,而不是经过理性地分析,而且一旦他们觉得外界事物不合自己的口味,就会变得兴趣索然,甚至产生逆反心理。常言道: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更何况他们是社会化过程中的“人”。所以,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就非常有必要。

情感教育是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教师所追求高境界的理想教

学,并通过教师的教学活动的实践磨练,探索与研究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高,形成师生互动,富有特色的教学风格,不断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与模式,实现教学精神与教学能力新的突破,在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上引起情感的共鸣。

一、思想政治课中渗透情感教育的必要性

1、教学性质决定了必须在初中思想政治课中渗透情感教育 思想政治课是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和初步的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以及有关社会科学常识教育进行系统教育的必修课程,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德育工作能真正体现实效性,情感教育必不可少。 与其他课程相比,思想政治课在教学上更能发挥出情感的渗透,在教学中能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不加以情感教育,就会变成空洞的理论说教,枯燥无味,不能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更不能达到政治课的教学效果。

2、教学原则决定了必须在初中思想政治课中渗透情感教育 思想政治课的目的、内容、特点决定了它是一门重要的素质教育课,每个单元、每课内容无不承载着素质教育的任务。尽管目前人们对素质教育还认识不足,但事物总是不断发展的,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总要有一个过程。因此,思想政治课教师只有经过坚持不懈地努力,发扬爱岗敬业精神,使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才能使人们逐渐认识。这就要求思想政治课教师更应在教学过程中注入情感,调动学生的情感、情绪,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思想政治课中渗透情感教育的实施方法

1、和谐的课堂气氛是调动学生情感的前提

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情绪应该是快乐的、积极的、亲切的,这样才能营造一种轻松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状态下学习,当老师面带微笑、怀着喜悦的心情走进教室时,学生也会因此感染了老师这一积极情绪,从而倍感亲切、温暖、快乐之情油然而生,这样,

学生神经放松,情绪饱满,也就会敞开心扉,是课堂充满应有的生气和活力,从而更好地发挥主体功能。

2、巧妙的艺术语言是情感教育的关键

语言能够打动人的心,完全是因为它包含着一种激情、一种心灵深处的心声,是一种灵魂和情感的流露。一堂课效果的好坏,教师的激情性语言往往对学生产生极强的感染力,能收到极好的教学效果。由此可见,教师的语言修养、运用语言的艺术在课堂中往往起到特别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要想施教于学生,教师自己首先要进入角色,挥洒真情,用激发学生情感的语言,把课本中无声无情的文字变成有声有情的语言,使教学语言如出我口,如出我心,以此来感染学生,增强其艺术表演力。

如在初三讲述“捍卫国家尊严”一节时,在谈到外帝国主义在我领土租界横行,公园门口竖着“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牌子时,语言应慷慨激昂,义愤填膺;讲到新中国的成就与辉煌,就应扬眉吐气,兴奋之情溢于言表。这样的教学语言比起那种平铺直叙地讲解,更富启发性,更能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情绪,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贯彻了素质教育的要求。语言的巧妙运用在思想政治课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

3、典型的案例是引起学生情感共鸣的催化剂

思想政治课上讲解一些学生关注和感兴趣的事件和典型案例,既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开阔学生的视野,同时,又能增强思想政治课的魅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从而激发他们的积极情感

体验,更好地启动学生的思维活动,使课堂活起来。

如在讲授八年级《思想政治》第六课《拒绝犯罪》一课时,我播放了一段从中央电视台《法治社会》栏目录制的一个典型案例,它讲述了贵州省贵定县洛北河中学发生的骇人听闻的事件:5个九年级的男生将该校八年级的一位女生强行拉到住有20多名男同学的男生宿舍进行强奸„„短短的案例解剖,引起了学生的强烈反响,每个人都积极表达内心的激动与感想。这节课的效果之好,出乎我的意料之外,究其原因,不外乎引起了学生的情感共鸣。这样,师生之间的感情就容易沟通,学生也才能积极配合老师的教学,课堂教学也就能按照老师的教学计划和教学要求进行,课堂教学的目标和任务才会圆满完成。

其实,在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只要我们善于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就必然会换来学生的激情和热情,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素质教育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强调以人为本,在政治课中实施情感教育的策略,是提高政治课效率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加强学生道德情操培养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要善于通过多种形式在思想政治课中渗透情感教育,引导学生,让学生关注社会、关注国家,为共建美好和谐的社会主义而塑造自身,提高自我。由此可见,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道德情感教育初论》《思想. 理论. 教育》2001年第4期

2、议思想政治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中国科学教育研究 2007.4.

冯光福 贵州省罗甸县第二中学

电话:[1**********]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必要性

【摘要】教育离不开情感的渗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离不开情感的教育。针对思想政治课是塑造人性的特殊课程,本文论述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必要性以及探讨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几种实用方法。

【关键词】情感教育、思想政治课教学、情感共鸣、人生价值观

记得前苏联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情感,道德就会变成只能养成伪君子的枯燥无味的语言”。现在学生的情感波动大,最大的特点是直觉性与不稳定性,他们对事物的感知往往是凭直觉上的好恶,而不是经过理性地分析,而且一旦他们觉得外界事物不合自己的口味,就会变得兴趣索然,甚至产生逆反心理。常言道: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更何况他们是社会化过程中的“人”。所以,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就非常有必要。

情感教育是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教师所追求高境界的理想教

学,并通过教师的教学活动的实践磨练,探索与研究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高,形成师生互动,富有特色的教学风格,不断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与模式,实现教学精神与教学能力新的突破,在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上引起情感的共鸣。

一、思想政治课中渗透情感教育的必要性

1、教学性质决定了必须在初中思想政治课中渗透情感教育 思想政治课是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和初步的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以及有关社会科学常识教育进行系统教育的必修课程,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德育工作能真正体现实效性,情感教育必不可少。 与其他课程相比,思想政治课在教学上更能发挥出情感的渗透,在教学中能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不加以情感教育,就会变成空洞的理论说教,枯燥无味,不能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更不能达到政治课的教学效果。

2、教学原则决定了必须在初中思想政治课中渗透情感教育 思想政治课的目的、内容、特点决定了它是一门重要的素质教育课,每个单元、每课内容无不承载着素质教育的任务。尽管目前人们对素质教育还认识不足,但事物总是不断发展的,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总要有一个过程。因此,思想政治课教师只有经过坚持不懈地努力,发扬爱岗敬业精神,使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才能使人们逐渐认识。这就要求思想政治课教师更应在教学过程中注入情感,调动学生的情感、情绪,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思想政治课中渗透情感教育的实施方法

1、和谐的课堂气氛是调动学生情感的前提

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情绪应该是快乐的、积极的、亲切的,这样才能营造一种轻松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状态下学习,当老师面带微笑、怀着喜悦的心情走进教室时,学生也会因此感染了老师这一积极情绪,从而倍感亲切、温暖、快乐之情油然而生,这样,

学生神经放松,情绪饱满,也就会敞开心扉,是课堂充满应有的生气和活力,从而更好地发挥主体功能。

2、巧妙的艺术语言是情感教育的关键

语言能够打动人的心,完全是因为它包含着一种激情、一种心灵深处的心声,是一种灵魂和情感的流露。一堂课效果的好坏,教师的激情性语言往往对学生产生极强的感染力,能收到极好的教学效果。由此可见,教师的语言修养、运用语言的艺术在课堂中往往起到特别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要想施教于学生,教师自己首先要进入角色,挥洒真情,用激发学生情感的语言,把课本中无声无情的文字变成有声有情的语言,使教学语言如出我口,如出我心,以此来感染学生,增强其艺术表演力。

如在初三讲述“捍卫国家尊严”一节时,在谈到外帝国主义在我领土租界横行,公园门口竖着“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牌子时,语言应慷慨激昂,义愤填膺;讲到新中国的成就与辉煌,就应扬眉吐气,兴奋之情溢于言表。这样的教学语言比起那种平铺直叙地讲解,更富启发性,更能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情绪,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贯彻了素质教育的要求。语言的巧妙运用在思想政治课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

3、典型的案例是引起学生情感共鸣的催化剂

思想政治课上讲解一些学生关注和感兴趣的事件和典型案例,既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开阔学生的视野,同时,又能增强思想政治课的魅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从而激发他们的积极情感

体验,更好地启动学生的思维活动,使课堂活起来。

如在讲授八年级《思想政治》第六课《拒绝犯罪》一课时,我播放了一段从中央电视台《法治社会》栏目录制的一个典型案例,它讲述了贵州省贵定县洛北河中学发生的骇人听闻的事件:5个九年级的男生将该校八年级的一位女生强行拉到住有20多名男同学的男生宿舍进行强奸„„短短的案例解剖,引起了学生的强烈反响,每个人都积极表达内心的激动与感想。这节课的效果之好,出乎我的意料之外,究其原因,不外乎引起了学生的情感共鸣。这样,师生之间的感情就容易沟通,学生也才能积极配合老师的教学,课堂教学也就能按照老师的教学计划和教学要求进行,课堂教学的目标和任务才会圆满完成。

其实,在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只要我们善于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就必然会换来学生的激情和热情,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素质教育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强调以人为本,在政治课中实施情感教育的策略,是提高政治课效率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加强学生道德情操培养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要善于通过多种形式在思想政治课中渗透情感教育,引导学生,让学生关注社会、关注国家,为共建美好和谐的社会主义而塑造自身,提高自我。由此可见,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道德情感教育初论》《思想. 理论. 教育》2001年第4期

2、议思想政治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中国科学教育研究 2007.4.


相关文章

  • 语文学科德育特点及其实施
  • 语文学科德育特点及其实施 教育理论上有这样一句话:"智育不好出次品,体育不好出废品,德育不好出危险品."可见一个人的德育好坏与否在人的一生中是至关重要的.现代教育的重要标志就在于更加重视知识载体的作用,而任何知识.技能的 ...查看


  • 小学语文学科渗透德育工作总结
  • 篇一:语文学科德育渗透工作总结 语文学科德育渗透工作总结 德育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是学校教育的永恒主题,对培养青少年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社会公德,法纪观念和文明习惯,逐步确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起着主导作用.在各个学科中 ...查看


  • 浅谈英语学科中的德育渗透
  • 浅谈英语学科中的德育渗透 丰台区苏家坡小学 高文健 教学永远具有强烈教育性.重视和加强青少年的品德教育,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教育改革的热点.在我国中小学各学科的教学大纲中,均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开发智力,培 ...查看


  • 中学生养成教育 1
  • 作者:佚名 来源:不详 发布时间:2006-12-13 12:31:08 发布人:yujklj68kfg 中学生养成教育 养成教育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上,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通过训练.严格管理等种种教育手段,全面提高人的" ...查看


  • 论政治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 论政治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摘要:据某网报道:专家称中国有3000万青少年儿童心理亚健康,约1/5的孩子有抑郁倾向,自闭.沟通障碍.心理承受能力差等情况在青少年身上广泛存在.进入青春期的中学生,身心发生了巨大变化,受各种因素的影响,男 ...查看


  • 四个全面背景下党校党性教育的路径探索
  • 摘 要:本文首先分析了四个全面背景下党校党性教育的重要意义,然后细致讨论了四个全面背景下党校党性教育的具体方法,旨在为相关的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四个全面:党校教育:党性教育 中图分类号: D26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查看


  • 教育学本科毕业论文选题
  • 毕业论文(设计) 题 目 学 院 学 院 专 业 学生姓名 学 号 年级 级 指导教师 毕业教务处制表 毕业 毕业二〇一五年 十二月一 日 毕业 教育学毕业论文选题(1084个) 一.论文说明 本写作团队致力于毕业论文写作与辅导服务,精通前 ...查看


  • 九年级英语学科德育渗透总结
  • 九年级英语学科德育渗透总结 2016-2017上 教育界人士常说:"我们培养的学生如果科学文化素质不合格就是次品,如果身体素质不合格就是残品,如果思想道德素质不合格就是危险品."这个比喻很形象地说明了思想道德素质在人的整 ...查看


  • 学科德育渗透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 若尔盖县崇尔乡中心校 学科德育渗透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1. 紧扣教材,注意渗透的自然性. 德育渗透要从教材的实际出发,附着于知识的讲授或训练之中.使科学性与思想性水乳交融.在教学中自然而然地渗透,"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