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节日 1

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我国的传统节日,无一不是从远古发展过来的,从这些流传至今的节日风俗里,还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人民社会生活的精彩画面。目前,国家法定节假日中,传统节日有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

春节: 时间:狭义农历正月初一,广义正月初一至正月十五

有关诗句

田家元旦-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 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仕 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 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 共说此年丰

元日(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宵:时间:农历正月十五

是中国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 ,因此又称“上元节”,即农历正月十五日。在古书中,这一天称为“上元”,其夜称“元夜”、“元夕”或“元宵”。而元宵这一名称一直沿用至今。

清明节(时间):公历(阳历)四月五日前后

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

端午节

时间:农历五月初五

习俗吃粽子:荆楚之人,在五月五日煮糯米饭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以祭祀屈原,唯恐鱼吃掉,故用竹筒盛装糯米饭掷下,以后渐用粽叶包米代替竹筒。

饮雄黄酒:此种习俗,在长江流域地区的人家很盛行。

游百病:此种习俗,盛行于贵州地区的端午习俗。

佩香囊: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夺目。

七夕节

时间:农历七月初七

中秋节

时间:农历八月十五

习俗

中秋夜人们会备上各种瓜果和熟食品到庭院赏月。

相关诗词

[唐]杜甫《八月十五夜月》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重阳节

时间:农历九月初九

演变

阴历的九月九日,是中国传统的重阳节。同时也是中国的敬老节。在1989年,中国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传统与现代巧妙地结合,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年人的节日。

习俗

每到重阳,人们就会想起王维写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首诗。自古以来,重阳节就是人们敬老爱老、思念双亲、渴望团圆的日子。具体习俗如下所列:

①、登高

②、吃重阳糕

③、赏菊并饮菊花酒

④、插茱萸和簪菊花

⑤、喝重阳酒

不过呢历史上也有农历七月十三为敬老节的说法。但于1989年时修改.

时间:农历九月初九日。

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我国的传统节日,无一不是从远古发展过来的,从这些流传至今的节日风俗里,还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人民社会生活的精彩画面。目前,国家法定节假日中,传统节日有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

春节: 时间:狭义农历正月初一,广义正月初一至正月十五

有关诗句

田家元旦-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 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仕 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 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 共说此年丰

元日(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宵:时间:农历正月十五

是中国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 ,因此又称“上元节”,即农历正月十五日。在古书中,这一天称为“上元”,其夜称“元夜”、“元夕”或“元宵”。而元宵这一名称一直沿用至今。

清明节(时间):公历(阳历)四月五日前后

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

端午节

时间:农历五月初五

习俗吃粽子:荆楚之人,在五月五日煮糯米饭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以祭祀屈原,唯恐鱼吃掉,故用竹筒盛装糯米饭掷下,以后渐用粽叶包米代替竹筒。

饮雄黄酒:此种习俗,在长江流域地区的人家很盛行。

游百病:此种习俗,盛行于贵州地区的端午习俗。

佩香囊: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夺目。

七夕节

时间:农历七月初七

中秋节

时间:农历八月十五

习俗

中秋夜人们会备上各种瓜果和熟食品到庭院赏月。

相关诗词

[唐]杜甫《八月十五夜月》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重阳节

时间:农历九月初九

演变

阴历的九月九日,是中国传统的重阳节。同时也是中国的敬老节。在1989年,中国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传统与现代巧妙地结合,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年人的节日。

习俗

每到重阳,人们就会想起王维写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首诗。自古以来,重阳节就是人们敬老爱老、思念双亲、渴望团圆的日子。具体习俗如下所列:

①、登高

②、吃重阳糕

③、赏菊并饮菊花酒

④、插茱萸和簪菊花

⑤、喝重阳酒

不过呢历史上也有农历七月十三为敬老节的说法。但于1989年时修改.

时间:农历九月初九日。


相关文章

  • 研究性学习论文__关于传统节日的调查报告
  • 关于传统节日的调查报告 课题组长: 陈春旭 课题成员: 赵永嘉.庞中悦.白长明.张煜.杨佳欣.高国贺 周春雪.姜姗姗.史佳文 指导老师: 谭秀红 学校班级: 桦川一中 高一(3)班 课题的提出: 不知道从何时起?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也失去 ...查看


  • 毛概社会调查-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态度调查报告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践环节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学 院:农学院 专 业:农业资源与环境11b 年 级: 姓 名: 指导老师:熊永兰 2013年6月 目录 一.前言„„„„„„„„„„„„„„„„„„„„„ 1 ...查看


  • 中国剪纸图片
  • 中国剪纸矢量图_剪纸_传统文化_文化艺术_矢量图 800×800 中国剪纸论坛图片_余庆论坛 956×791 中国传统剪纸艺术鉴赏! 600×658 卢雪:让中国剪纸艺术走向世界(3)_国学- 国学网- 1112×1197 中国剪纸艺术系列 ...查看


  • 浅论中国传统节日的内涵及意义
  • 摘 要: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地体现了以天人合一.贵和尚中.精忠爱国和孝悌之道等为核心的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中国传统节日在历史长河中对中国及周边国家的社会发展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中重要的一笔.中国传 ...查看


  •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
  •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 作者:郑坤丽 来源:<华夏地理中文版>2016年第05期 摘 要:随着中国经济影响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外国人热衷 ...查看


  •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价值及现实意义
  •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价值及现实意义 责任编辑:曾老师 [论文关键词]:中国传统节日中国传统文化文化精神 [论文摘要]:中国传统节日作为一种行为层面的传统文化,根植于中国古代农耕文化,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文化内涵,体现了强大的文化凝 ...查看


  • 为什么要过节
  • 节日,是世界人民为适应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而共同创造的一种民俗文化,是世界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传统节日丰富多彩,如春节,重阳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但是现在的年轻人更喜欢过的是西方"洋节",如圣诞节,情人节,愚人节等. ...查看


  • 传统中国画与数字中国画
  • 摘要:中国画艺术,作为最传统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它深深地根植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中经久不衰,不断发展.创新.数字中国画艺术是传统中国画发展到今天的一个必然.数字中国画便是计算机数码绘图与传统中国画相结合的一种新的艺术表现形式.传统中国画和 ...查看


  • 对西方节日和中国节日的看法的调查报告
  • 对西方节日和中国节日的看法的调查报告 !!!!!!!!!! 最佳答案 "新年好!""Happy new year!"„„每当节日到来的时候,到处呈现一派热闹欢快的景象,人们的脸上洋溢着节日的光彩.各种 ...查看


  • 圣诞节手抄报:漫话圣诞节
  • 随着一年一度的圣诞节的来临,无论是现实中还是网络上,到处都弥漫着浓浓的圣诞气氛,随便坐在家里搜索一下"圣诞节",网上就有14000000,更不要说大街上炫耀的圣诞图案,大幅的圣诞老人像了. 对此种现象,笔者曾经作如下的思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