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中国传统武术一些人就会想到一些词汇,如博大精深.包罗万象等等,赋予神秘.深奥的色彩.其实有这样的想法是不无道理的。因为传统武术跟我们的传统文化是分不开的。是经过几千年的儒家.道家.佛家.兵家等思想的熏陶下逐渐形成的。所以在传统武术里蕴含者诸多的思想,也是因为这些思想滞肘平衡了其中技击等方面的发展。下面讲一下传统武术于传统文化的关系。
1.《易经》的阴阳学说
《易》曰: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是对立的两方.一切事物都包含对立的两方。《易传.系辞上》 又说:“乾坤成列,而易立乎其中矣。”乾代表所有的阳,坤代表所有的阴。易指变化。如何变化?指出“刚柔相摩, 八卦相荡”,又说“刚柔相推,变在其中矣”。
“相摩”是相互摩擦.在时间上对立双方同时彼此相接触;“相推”是 先后的概念,对立双方一方被另一方取代,此消彼长。刚柔仍是阴阳相对立的概念。《易》的这种阴阳学说,可以涵盖拳法的一切方面。
2.老子的-弱能胜强
老子从生长衰亡的观点说:“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古曰:坚强死之徒也,柔弱生之徒也,是以兵强则不胜,木强则拱。故坚强处下,柔弱处上。”又说:“柔之胜刚也,柔之胜强也,天下莫弗知也,面莫之能也。”他说:“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先,以其无以易也。”
老子是中国第一位提出弱能胜强理论根据的伟人人物,这为中国拳术以弱胜强提供了充分的理论根据和实现方向。
3.懦家的中庸之道
《中庸》是孔子学生子思记载孔子讲学的笔记,宋朱熹注:“中者, 不偏不倚,无过无不不及之名。庸,平常也。”孔子说:“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
中庸思想是偏于保守的,然而在拳术上,它告诫人们要留有余地,不要过分。老子也有这种思想,他说:“物壮则老。”意思是事物都有一个限度,超过这个限度就走向反面。孔子又说:不及也不成。这个思想又是积极的。中国传统拳法要求“得机得势”即抓住机会决不放过。这也是中庸,所以笼统地说中庸思想在拳术上是消极保守的,并不正确。
4.兵家的虚实论
行军作战双方,总有一方相对较弱。这个仗怎么打?如果弱者必败, 就不用打了。弱方可以利用许多因素去转化敌强我弱的局势,其最重要者 就是利用虚实。敌方再强,也不是所有方面都强,这就是他虚的一面。
《孙子兵法.虚实篇》说:“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也,守而必固者,守其所不攻也。故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 又说:“进而不可御者,冲其虚也,退而不可追者,速而不可及也,又说:“不得不与我战者,攻其所必救也。我不欲战,划地而守之。敌不得与我战者,乖其所之也。故形人而我无形,则我专而敌分。”又说:“吾所与战之地,不可知,不可知,则敌所备者多;敌所备者多,则吾所与战者,寡矣。”
孙子又说:“微乎微乎,至于无形;神乎神乎,至于无声,故能为敌之司命。”
何氏(何延锡)日:“武论虚实之法,至于神微,而后见成功之极也。 吾之实,使敌视之为虚;吾之虚,使敌视之为实。敌之实’吾使之为虚;敌之虚,吾能知其非实。盖敌不识吾虚实,而吾能审敌之虚实也。吾欲攻敌也,知彼所守为实,而所不守为虚;吾将避其坚而攻其脆,批其亢 而捣其虚。敌欲攻我也,知彼所攻者为不急,而所不攻者为要;吾将示敌之虚,而斗吾之实,彼示形在东,而吾设备于西。是故,吾之攻也,不知卿其所当守;吾之守也,敌不料其所当攻;攻守之变,出于虚实之法。 或藏于九地之下,以喻吾之守;或动九天之上,以比吾之攻。灭迹而不可见,韬声而不可闻。”又说:“微之微者,神之神者。至于天下之明. 目不能窥其形之微,天下之聪,耳不能听其声之神: 有形者至于无形,有声者至于无声。非无形也,敌人不能窥也,非无声也,敌人不能听也,虚实之变极也。”
《孙子兵法》,十家会注,何氏是十家之一。何氏的这段注解,对兵法之虚实的注释是最精辟的。
以上论述,都是对付强敌的办法.中国传统拳术充分吸收了兵家虚实的决策论点,以完善拳术的理论和技法。
5.道家练气
练气者,吐纳导引之术也。从练外形,如‘手、眼、身、法、步”,到无法再提高的困境中,道家为他们提供了更上一层楼的理论和方法,即练内气。虽未练成 “金刚不坏之躯”,却使武功大进。
6.经络学说
经络学说是中国独一无二的。它本来起源于中医对人体的认识,然而 学说的气血循行经络和穴位的原理却为中国传统拳术充分利用,创造出内外三合的拳法和抓筋闭脉点穴之功。
经络原理,也广为道家修炼所用。如大小周天的气血循行。大小周天循行在拳法中形成一个新的概念“劲”。“劲”的概念使中国传统拳术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
在现代社会里,医学.军事发展的很快很强,法律机制也很完善,所以传统武术的应用价值在逐渐的减少。不过有很多外国人不远万里来中国学习中国的传统武术。他们并不是因为中国传统武术中的技击术有多高,而是因为她有迷人的传统文化内涵,她有许多奇妙的理论,如“柔能克刚”“.四两拨千斤”.“以静制动”.“以弱胜强”等等。这些奇妙的理论对我们的为人出事.工作交友等方面都有很好的启迪的。也可以说传统武术也是一门丰富的人生处事哲学。
本文为头条号作者发布,不代表今日头条立场。
一提到中国传统武术一些人就会想到一些词汇,如博大精深.包罗万象等等,赋予神秘.深奥的色彩.其实有这样的想法是不无道理的。因为传统武术跟我们的传统文化是分不开的。是经过几千年的儒家.道家.佛家.兵家等思想的熏陶下逐渐形成的。所以在传统武术里蕴含者诸多的思想,也是因为这些思想滞肘平衡了其中技击等方面的发展。下面讲一下传统武术于传统文化的关系。
1.《易经》的阴阳学说
《易》曰: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是对立的两方.一切事物都包含对立的两方。《易传.系辞上》 又说:“乾坤成列,而易立乎其中矣。”乾代表所有的阳,坤代表所有的阴。易指变化。如何变化?指出“刚柔相摩, 八卦相荡”,又说“刚柔相推,变在其中矣”。
“相摩”是相互摩擦.在时间上对立双方同时彼此相接触;“相推”是 先后的概念,对立双方一方被另一方取代,此消彼长。刚柔仍是阴阳相对立的概念。《易》的这种阴阳学说,可以涵盖拳法的一切方面。
2.老子的-弱能胜强
老子从生长衰亡的观点说:“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古曰:坚强死之徒也,柔弱生之徒也,是以兵强则不胜,木强则拱。故坚强处下,柔弱处上。”又说:“柔之胜刚也,柔之胜强也,天下莫弗知也,面莫之能也。”他说:“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先,以其无以易也。”
老子是中国第一位提出弱能胜强理论根据的伟人人物,这为中国拳术以弱胜强提供了充分的理论根据和实现方向。
3.懦家的中庸之道
《中庸》是孔子学生子思记载孔子讲学的笔记,宋朱熹注:“中者, 不偏不倚,无过无不不及之名。庸,平常也。”孔子说:“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
中庸思想是偏于保守的,然而在拳术上,它告诫人们要留有余地,不要过分。老子也有这种思想,他说:“物壮则老。”意思是事物都有一个限度,超过这个限度就走向反面。孔子又说:不及也不成。这个思想又是积极的。中国传统拳法要求“得机得势”即抓住机会决不放过。这也是中庸,所以笼统地说中庸思想在拳术上是消极保守的,并不正确。
4.兵家的虚实论
行军作战双方,总有一方相对较弱。这个仗怎么打?如果弱者必败, 就不用打了。弱方可以利用许多因素去转化敌强我弱的局势,其最重要者 就是利用虚实。敌方再强,也不是所有方面都强,这就是他虚的一面。
《孙子兵法.虚实篇》说:“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也,守而必固者,守其所不攻也。故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 又说:“进而不可御者,冲其虚也,退而不可追者,速而不可及也,又说:“不得不与我战者,攻其所必救也。我不欲战,划地而守之。敌不得与我战者,乖其所之也。故形人而我无形,则我专而敌分。”又说:“吾所与战之地,不可知,不可知,则敌所备者多;敌所备者多,则吾所与战者,寡矣。”
孙子又说:“微乎微乎,至于无形;神乎神乎,至于无声,故能为敌之司命。”
何氏(何延锡)日:“武论虚实之法,至于神微,而后见成功之极也。 吾之实,使敌视之为虚;吾之虚,使敌视之为实。敌之实’吾使之为虚;敌之虚,吾能知其非实。盖敌不识吾虚实,而吾能审敌之虚实也。吾欲攻敌也,知彼所守为实,而所不守为虚;吾将避其坚而攻其脆,批其亢 而捣其虚。敌欲攻我也,知彼所攻者为不急,而所不攻者为要;吾将示敌之虚,而斗吾之实,彼示形在东,而吾设备于西。是故,吾之攻也,不知卿其所当守;吾之守也,敌不料其所当攻;攻守之变,出于虚实之法。 或藏于九地之下,以喻吾之守;或动九天之上,以比吾之攻。灭迹而不可见,韬声而不可闻。”又说:“微之微者,神之神者。至于天下之明. 目不能窥其形之微,天下之聪,耳不能听其声之神: 有形者至于无形,有声者至于无声。非无形也,敌人不能窥也,非无声也,敌人不能听也,虚实之变极也。”
《孙子兵法》,十家会注,何氏是十家之一。何氏的这段注解,对兵法之虚实的注释是最精辟的。
以上论述,都是对付强敌的办法.中国传统拳术充分吸收了兵家虚实的决策论点,以完善拳术的理论和技法。
5.道家练气
练气者,吐纳导引之术也。从练外形,如‘手、眼、身、法、步”,到无法再提高的困境中,道家为他们提供了更上一层楼的理论和方法,即练内气。虽未练成 “金刚不坏之躯”,却使武功大进。
6.经络学说
经络学说是中国独一无二的。它本来起源于中医对人体的认识,然而 学说的气血循行经络和穴位的原理却为中国传统拳术充分利用,创造出内外三合的拳法和抓筋闭脉点穴之功。
经络原理,也广为道家修炼所用。如大小周天的气血循行。大小周天循行在拳法中形成一个新的概念“劲”。“劲”的概念使中国传统拳术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
在现代社会里,医学.军事发展的很快很强,法律机制也很完善,所以传统武术的应用价值在逐渐的减少。不过有很多外国人不远万里来中国学习中国的传统武术。他们并不是因为中国传统武术中的技击术有多高,而是因为她有迷人的传统文化内涵,她有许多奇妙的理论,如“柔能克刚”“.四两拨千斤”.“以静制动”.“以弱胜强”等等。这些奇妙的理论对我们的为人出事.工作交友等方面都有很好的启迪的。也可以说传统武术也是一门丰富的人生处事哲学。
本文为头条号作者发布,不代表今日头条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