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例的意义导学案1

“有效课堂” 课题实验材料

华阳中心学校课题实验组

六年级数学导学案

班级: 课题 主备 教 学 目 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比例的意义 钱兴华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姓名: 课型 备课时间 预习+展示 2013.3.17 编写:钱兴华 课时 第一课时

1.理解比例的意义,掌握组成比例的关键条件, 2.并能正确的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通过操作、观察、比较、探索,完成教学任务。 通过学生自主研究,使学生掌握研究立体几何的一般 方法,丰富其学习数学的积极体验。

理解比例的意义,能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能快速正确判断两个简单的比能否组成比例,形成一定的数感。 教 学 内 容 引导 点拨

教 学 流 程

【自主学习】 一、旧知回顾: 1、两个数( )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2、火车 4 小时行 240 千米,火车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是( )∶( ),化 成最简整数比是( )∶( ),比的前项是( ),比的后项是( ), 比值是( )。 二、自学课本 32——33 页,回答下面的问题: 1、看书 32 页,写出四面国旗长和宽的比并求出比值各是多少? 左上图: )( )比值是( ) ( : ,右上图: )( )比值是( ) ( : 左下图: )( )比值是( ) ( : ,右下图: )( )比值是( ) ( : 计算后我发现: ( ) 所以 15 :10=( ):( )也可以写成( )像这样表示 ( )的式子叫做比例。 2、组成比例必备条件是什么?必须是( )个比,比值( ) 【自学成果展示】 1.下面那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 12 :16 10 :6 4.5:2.7 0.3:0.5 5:6 组成的比例有( ) 2、比和比例有什么不同?

温故 知新

引导学生 础探究新 知。

巩固 新知

“有效课堂” 课题实验材料

华阳中心学校课题实验组

由( 表示( 有( 表示(

)个数组成,是一个( ) )个数组成,是一个( ) ) ,

) ,

比例

教 学 流 程

【自我检测】 (一) 、填空 1.表示( )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2.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要看他们的( )是不是相等。 3.写出比值是 2 的两个比( )和( ) 组成的比例是 , ( ) 。 4 . 4 : 6 和 8 : 12 , 他 们 的 比 值 都 是 ( ) 组成的比例可以写成 , ( ) ,也可以写成( ) 。 5.12 的因数有( ) ,选出其中 4 个数组成一 个比例是( ) 。 (二) 、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 3 :4 = 6 : ( ) ( ) :1/3 = 6 :4 1/5 :1/10 =( ) :1/8 0.2 :0.6 = 1/4: ( ) (三) 、判断是否成比例(括号里写上是或否,照例子写出理由。 ) (1)3 :8 和 15 :40 ( ) 因为 3 :8=( )15 :40=( )两个比 的比值( )

,所以两个比( )比例。 (2)6 :9 和 8 :4( ) 因为

指导组间 交流,对 不同的意 见进行补 充和说明

【总结评价,归纳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获得了哪些知识?

教 学 反 思

“有效课堂” 课题实验材料

华阳中心学校课题实验组

六年级数学导学案

班级: 课题 主备 教 学 目 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比例的意义 钱兴华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姓名: 课型 备课时间 预习+展示 2013.3.17 编写:钱兴华 课时 第一课时

1.理解比例的意义,掌握组成比例的关键条件, 2.并能正确的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通过操作、观察、比较、探索,完成教学任务。 通过学生自主研究,使学生掌握研究立体几何的一般 方法,丰富其学习数学的积极体验。

理解比例的意义,能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能快速正确判断两个简单的比能否组成比例,形成一定的数感。 教 学 内 容 引导 点拨

教 学 流 程

【自主学习】 一、旧知回顾: 1、两个数( )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2、火车 4 小时行 240 千米,火车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是( )∶( ),化 成最简整数比是( )∶( ),比的前项是( ),比的后项是( ), 比值是( )。 二、自学课本 32——33 页,回答下面的问题: 1、看书 32 页,写出四面国旗长和宽的比并求出比值各是多少? 左上图: )( )比值是( ) ( : ,右上图: )( )比值是( ) ( : 左下图: )( )比值是( ) ( : ,右下图: )( )比值是( ) ( : 计算后我发现: ( ) 所以 15 :10=( ):( )也可以写成( )像这样表示 ( )的式子叫做比例。 2、组成比例必备条件是什么?必须是( )个比,比值( ) 【自学成果展示】 1.下面那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 12 :16 10 :6 4.5:2.7 0.3:0.5 5:6 组成的比例有( ) 2、比和比例有什么不同?

温故 知新

引导学生 础探究新 知。

巩固 新知

“有效课堂” 课题实验材料

华阳中心学校课题实验组

由( 表示( 有( 表示(

)个数组成,是一个( ) )个数组成,是一个( ) ) ,

) ,

比例

教 学 流 程

【自我检测】 (一) 、填空 1.表示( )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2.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要看他们的( )是不是相等。 3.写出比值是 2 的两个比( )和( ) 组成的比例是 , ( ) 。 4 . 4 : 6 和 8 : 12 , 他 们 的 比 值 都 是 ( ) 组成的比例可以写成 , ( ) ,也可以写成( ) 。 5.12 的因数有( ) ,选出其中 4 个数组成一 个比例是( ) 。 (二) 、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 3 :4 = 6 : ( ) ( ) :1/3 = 6 :4 1/5 :1/10 =( ) :1/8 0.2 :0.6 = 1/4: ( ) (三) 、判断是否成比例(括号里写上是或否,照例子写出理由。 ) (1)3 :8 和 15 :40 ( ) 因为 3 :8=( )15 :40=( )两个比 的比值( )

,所以两个比( )比例。 (2)6 :9 和 8 :4( ) 因为

指导组间 交流,对 不同的意 见进行补 充和说明

【总结评价,归纳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获得了哪些知识?

教 学 反 思


相关文章

  • 比例尺的意义的教学设计
  • < 比例尺的意义>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学会求比例尺. 2.使学生经历比例尺产生过程和探究比例尺应用的过程,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激 ...查看


  •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说课稿
  •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是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比例第一课时的内容.我的说课将从教材. ...查看


  • 比例的意义活动案例
  • 比例的意义活动案例 北汉学区大李小学 王永梅 教学目标: 1. 理解比例的意义, 掌握组成比例的关键条件, 并能正确的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2. 通过动手.动脑.观察.计算.讨论等方式, 使学生自主获取知识, 全面参与教学活动.教学重点 ...查看


  • 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和反思
  • <比例的意义> [学习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40页的内容. [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通过计算,能说出比例的意义,能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 两个比能否构成比例. 2.通过观察.比较.小组讨论 ...查看


  •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说课稿
  •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说课稿 教师:李山 一.教材分析 1.说教材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习了比的有关知识并掌握了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 ...查看


  •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说课稿韩慧敏
  •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说 课 稿 说课单位:沽源县小厂镇寄宿制学校 说课人:韩慧敏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说课稿 尊敬的评委,老师们: 大家好!我是来自沽源县小厂镇寄宿制学校的教师韩慧敏,非常感谢能为我们提供这样一个难得 ...查看


  • [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李
  • <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40页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例的意义,能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 能否组成比例. 能力目标: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 ...查看


  • [比例的意义和性质]教案
  • <比例的意义和性质>教案设计 文峰小学 张玲 教学内容:青岛版教材五年级下册66--67页"比例的意义和性质" 教学目标: 1.理解比例的意义,知道比例各部分名称,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2.会用不同的方 ...查看


  • 比例尺的意义
  • 比例尺的意义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初步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2.认识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学会求出平面图的比例尺. 3.能运用所学的比例尺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并在小组合作中培养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 ...查看


  • 六年级数学[反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
  •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 <反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 永乐镇中心小学 朱兆媚 [教材分析] 成反比例的量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12册(人教版)第三单元正比例和反比例中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对小学阶段学习的数量关系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