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设置高考议论文分论点
学习目标:
1、 认识分解论点的使用要求。2、 探讨分解论点的方法。3、 学会在写作中运用。 学习过程:
一、 认识使用分论点的三个要求:
1、扣得住
有一个同学以《读书乐》为题列了如下的论述提纲:
(1)读书是每一个人都可以享有的权利;(2)读书要有明确的目的、良好的阅读方法;
(3)读书可以使人掌握足够的本领,服务社会。
2、分得开
(1)读书可以增长知识,充实头脑,一乐;(2)读书是一种高雅的精神活动,二乐;
(3)读书可以提高素养,陶冶情操,三乐。
3、排得顺
(1)读书乐是个人成长的必需;(2)读书乐是民族繁荣的保证。
(3)读书乐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二、 分解论点的步骤与方法:
A 、并列式分解
1、类——是什么,主要是回答类别、性质和内涵方面的问题,可以简称为“类”。 例示:勇敢:
a 勇敢是富贵不能淫的品质。 b 勇敢是贫贱不能移的人格。c 勇敢是威武不能屈的气节。 练习:坚韧
(1)坚韧是(司马迁承受腐刑完成《史记》的勇气)(2)坚韧是(文天祥历经磨难辗转千里的坚定)(3)坚韧是(鲁迅先生韧的战斗精神)(4)坚韧是(邓小平先生三落三起对党和国家的忠诚)
2、因——为什么,主要是回答原因和目的方面的问题,可以简称为“因”。就是把中心论点作为结论去追溯这个结论产生的条件和原因。
例1:说安:确立中心:安全是生产得到保障的前提。
a 没有安全,生产将受到威胁。 b 没有安全,劳动者生命得不到保障。
c 没有安全,长期赢利目标无法实现。
例2: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a 世界千变万化,事物是复杂的,因此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b 人们看问题的方法、角度不同,因此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c 评判事物的标准不同,因此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练习1:学会宽容。
a 因为宽容是一种美德,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b 因为宽容是去除嫉妒的良方。 c 因为宽容既给别人以鼓励,同时也使自己有所收获(融洽了人际关系,你会较多地得到援助之手)。
练习2:质量就是生命
(1)产品质量关系到消费者的生命健康。 (2)产品质量关系到企业的发存发展。
(3)产品质量关系到一个国家地区的形象。
3、法:怎么样、怎么办,主要是回答方法和途径方面的问题,可以简称为“法”。 例1:谈意气:中心:人要有意气。
(1)人要有意气,就要坚韧不屈,不畏风霜冷雨。
(2)人要有意气,就要勇敢不惧,不怕牺牲挫折。
(3)人要有意气,就要自信乐观,笑对人生坎坷。
例2:学会欣赏别人:
(1)学会欣赏别人,要求自己要有胸怀坦荡、虚怀若谷的作风。
(2)学会欣赏别人,要努力发掘别人身上的闪光点,学习借鉴。
(3)学会欣赏别人,要互帮互学,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练习1、去恶从善
a 去恶从善应从小事做起。 b 去恶从善应有明确的是非观。 c 去恶从善需要足够的勇气。
练习2: 开拓
a 根据顾客的需要及时研发或改进工作,抢抓机遇赢得先机。
b 根据时代的变化及时调整经营方向,生产经营具有超前意识。
c 敢为天下先,尝试别人没做过的事。
4、果——会怎样,主要是回答结果和效能方面的问题(意义、作用、价值、影响),可以简称为“果”。
例示:梅花香自苦寒来
a 苦可以激发进取心;b 苦可以培养坚强的意志;c 苦可以培养创造精神。
练习:爱:
a 爱让任长霞直面黑暗,九死不悔。 b 爱让丛飞燃烧自己,点燃希望。
c 爱让黄伯云亮剑出手,奋斗不息。
5、对象内容法:看这个句子(中心)所涉及到的人、事、物。
例示、珍惜拥有:
a 珍惜拥有的亲情。b 珍惜拥有的友情。c 珍惜拥有的爱情。
练习:脸。论点:三国戏是一部脸戏。
a 三国戏是一部关于“奸绝”曹操的“脸”戏。
b 三国戏是一部关于“智绝”孔明的“脸”戏。
c 三国戏是一部关于“忠绝”关羽的“脸”戏。
B 、递进式分解
设疑法。即依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提问思路来提炼分论点。
例1:论点:生活应该是丰富多彩的。
(1)生活丰富多彩是指生活不应是一种模式。 (是什么)
(2)符合人的本性(人具有多方面的精神需要);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有益于身心健康;有利于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形成生动活泼的局面。(为什么)
(3)要会工作,也要会休息,培养多方面的生活情趣; 社会要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 (怎么样)
例2:以“拆除心墙”的话题作文 为例谈怎样确立分论点
从“是什么”的角度
论点:家庭成员,师生,朋友之间都会有隔阂,有阻挡的心墙。
分论点:a 子女与父母之间的鸿沟是心墙, b学生与老师之间远远的距离是心墙, c朋友与朋友之间深深的误解是心墙„„
从“为什么”的角度确立
论点1:我始终相信,推倒彼此之间的心墙,你将会看到别样的洞外天。
分论点: a推倒心墙,我们可以感悟无私的亲情。
b 推倒心墙,我们可以感知真挚的友情。c 推倒心墙,我们可以感彻不变的爱情。
论点2:对于人与人之间的心墙,我们应该坚决说:“不”!
分论点:首先,心墙阻止了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合作。
其次,心墙的存在间接影响了社会风气。 再者,心墙还使人看不到社会光明的一面。
从“怎么办”的角度分论点
论点1:拆除心墙
分论点:a 拆除心墙,我们应该抛开嫉妒,拥抱宽容。
b拆除心墙,我们应该抛开自私,拥抱微笑。
c拆除心墙,我们应该抛开虚伪,拥抱真诚。
论点2:让我们拆除心墙,体验美好。
分论点:a 无形的墙,我们用文明来击垮。 b无形的墙,我们用礼貌去瓦解。
c无形的墙,我们用宽容来毁灭。d 拆除这堵墙,需要放下自私。
e拆除心墙,我们要懂得换位思考。 f拆除心墙,我们要有责任心。
g机智的交谈也是拆除心墙的一个好方法
综合
论点:用砖堆砌起来的墙是可以拆除的,其实人与人之间的心墙也一定可以拆除。 分论点:拆除心墙,人与人之才能和睦友好相处。
拆除心墙,我们需要爱。 拆除心墙,我们需要沟
通。
论点:请你们拆除心墙。
分论点:拆除心墙,是人与人能够和睦相处的前提。
不拆除心墙,你损失的不只是一个朋友, 更可能危及自身的利益。
拆除心墙从自己做起。 拆除心墙要有一定的技巧。
练习1:以“找准位置”为话题——论点:找准自己的位置
从“为什么”的角度
找准自己的位置有利于( 个人能力的发挥 )
找准自己的位置有利于(集体目标的实现)
找准自己的位置有利于(社会的和谐进步)
从“怎么样”的角度
找准自己的位置需要( 正确地认识自己)
找准自己的位置需要( 深入地了解社会并适应社会)
找准自己的位置需要(具备自我发展的能力 )
找准自己的位置需要(有确实可行的人生目标)
练习2:以“选择对手”为话题——论点:选择适当的对手
从“为什么”的角度:
选择适当的对手(树立超越的目标)选择适当的对手(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选择适当的对手(不断超越自我)
从“怎么样”的角度:
选择高尚的人作为对手(就要严于律己多为他人作想)
选择聪明的人作为对手(就要努力学习不断进取)
选择坚毅的人作为对手(就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耐挫力)
C 、对比式分解:即将两种不同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不同情况加以对照比较,从而从正反两个方面提炼分论点。
例:《如何估价自己》
①正确估价自己,既看到自己的长处,又看到自己的不足,就会不断努力,不断前进。 ②过高地估价自己,瞧不起别人,刚愎自用,不思努力,就会停滞不前。
将两种不同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不同情况,分解成正反两个方面,从而从正反两个方面提炼分论点,以显示思维的鲜明性。
三、分论点分解三忌
(一)分论点设臵忌‚顾左右而言他‛
议论文中分论点设臵的第一要素是,分论点必须是中心论点的‚子论点‛,是从几个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或不同的层次来对中心论点进行诠释、展开或说明,是中心论点的具体化。因此,我们必须要明确的是,分论点是在中心论点的制约下提炼出来的,是为中心论点服务的;那么,我们在设臵分论点时,就不能脱离中心论点去‚顾左右而言他‛。
但是,有很多学生在设臵议论文的分论点时,忽视了根据中心论点的制约性按照一定的‚向度‛(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来展开,从而使分论点沦为了一种‚标签‛。
以命题议论文《‚这山望着那山高‛新解》为例。有学生在分析了命题的内涵之后,得出了‚‘这山望着那山高’是人生永无止境的追求‛这样的观点,这样的观点正属于‚新解‛的范畴,但是,在设臵分论点时却没有紧紧围绕这一中心进行分解:
①‚这山望着那山高‛的追求需要我们脚踏实地;②‚这山望着那山高‛的追求需要我们持之以恒;③‚这山望着那山高‛的追求需要我们直面挫折。
这样的分论点的设臵,偷换概念,中途易辙。表面上看,‚向度‛清晰,而实质忽视了中心论点的制约性,因此,只能是一种‚标签‛。
‚这山望着那山高‛原来的意思是‚爬上这一座山,觉得那一座山更高。比喻对自己目前的工作或环境不满意,认为别的工作、别的环境更好‛,其主要意思是指人永远没有满足的时候,是一个含贬义色彩的成语;所谓‚新解‛,就是要从原意中翻出新意,从原来的否定之中寻求值得肯定的内容,如‚永不知足是一种精神,是一种追求‛等等,而这才是该
命题的核心所在,也是我们作文所要论述的观点。据此,我们可以根据‚这山望着那山高,是……的精神(表现)‛的‚向度‛来切分出以下几个并列关系的分论点:
①这山望着那山高,是一种永不满足的精神;②这山望着那山高,是一种精益求精的精神;③这山望着那山高,是一种开拓进取的精神;④这山望着那山高,是一种力争上游的精神。
(二)分论点设臵忌‚前言不搭后语‛
议论文中分论点设臵的第二要素是,几个分论点应该是按照同一尺度、同一标准切分出来的几个方面,这几个方面应该处于同一‚起跑线‛上,而不能是按几个不同的标准切分出的几个不同的方面。
议论文分论点的设臵,常用的方法是根据中心论点去回答‚是什么‛‚为什么‛或‚怎么样‛,具体用哪一个问题来切分,要视文章的中心论点而定。但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只能以三个问题中特定的‚那一个‛来切分,这就是同一尺度、同一标准,而不能同时动用两个甚至三个问题来切分;否则,我们切分出的分论点就会出现‚前言不搭后语‛的现象。
以命题议论文‚给梦想一次开花的机会‛为例。这是一道思维限制比较明确、语文味较浓的作文题,有一定的审题难度。通过分析命题的结构我们可以发现,该命题的重心在‚给……机会‛,而不在‚梦想‛,其中心是要我们去谈‚怎么样才能让梦想开花‛。但是在实际写作过程中我们发现,有很多学生并没有围绕‚怎么样‛来切分分论点。如:
①梦想是亮在人生航道前方的灯塔;②拥有梦想就拥有了人生的希望;③梦想要靠持之以恒的努力去成就。
表面上看似乎是三个分论点,但实际上这三点又不能成为分论点,因为这三点分别从属于‚梦想是什么‛‚梦想的作用‛和‚怎样实现梦想‛三个不同的层面,是用三个不同标准切分出的,只有第三点才能与中心论点直接对接,才是我们所说的‚子论点‛。
出现这样的问题的关键是分论点切分的标准不统一。如果围绕命题的重心‚给……机会‛和‚梦想开花‛的比喻,严格按照‚怎么样才能让梦想开花‛这同一标准来对中心论点进行切分,那么很自然的就能够切分出以下几个层次:
①用信心播种梦想;②用汗水浇灌梦想;③用智慧耕耘梦想;④用创造收获梦想。
(三)分论点设臵忌‚剪不断理还乱‛
议论文中分论点设臵的第三要素是,几个分论点之间应该构成一种并列或递进关系,而不能存在包含或交叉现象,否则就容易因概念间的界限不清而造成思维的紊乱、结构的混乱。这就需要我们在切分出分论点之后,要仔细检查分论点所包含的几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确保这几个方面是平行的或递进的。
以2010年江苏高考作文‚绿色生活‛为例。有学生在对‚绿色生活‛作了简单的阐释、强调‚绿色生活‛的重要性之后,提出了如下四个方面的观点:
①绿色生活,能给我们带来清新的空气;②绿色生活,也等同于健康的生活;③绿色生活,会使我们远离污染,远离喧嚣;④绿色生活,人文生活,低碳生活。
乍一看,文章的思路非常清晰。但是,这四个分论点所领起的四个层次是什么关系呢?这是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分论点呢?认真分析之后,我们就可以肯定地说,这四者之间基本上没有什么密切的关联,这四个方面也不是真正的分论点。因为这四个分论点中概念的大与小、
具体与抽象胡乱交织在一起,‚剪不断理还乱‛,表面看来是很有层次感的,但实际上文思不清,松散杂乱,大有‚脚踩西瓜皮‛之嫌。
其实,围绕‚绿色生活‛,我们可以通过‚绿色生活是什么‛‚绿色生活需要我们怎样去做‛等途径来切分出若干分论点。比如:
①绿色生活是对自然的热爱(绿色生活需要我们热爱自然);②绿色生活是对自然的护卫(绿色生活需要我们护卫自然);③绿色生活是对自然的顺应(绿色生活需要我们顺乎自然)。
这样切分出来的三个方面就没有了前面所说的包含或交叉现象,因为这三个方面分别属于‚情感层面‛、‚实践层面‛和‚思想意识层面‛,形成的是一种层进式的关系。这样,文章的思路也就变得清晰起来。
论点是议论文的灵魂,而分论点则是支撑起这个灵魂的骨架。精心、合理设置议论文的分论点,是议论文取胜的有效途径,不仅能够清晰地体现出议论的结构层次,使人一目了然;更能展示出写作者缜密的思维,使分析说理透彻全面。
四、欣赏
不要说你是好心
好心,也许是雨中送伞,雪中送炭,但也可以是抱薪救火,火上浇油。当你抱着柴木冲向火场时,请不要使用这个好听的借口,不要说你是好心。
不要说你是好心,当你暴虎冯河、黔驴技穷之时。
农夫与蛇的故事众人皆知:好心的农夫看到被冰冻住、奄奄一息的蛇,便用温暖的胸怀融化冰雪,蛇苏醒了,却反咬农夫一口,农夫赔上了自己的生命。故事告诉我们,不要去拯救那些难以拯救的小人。可在我看来,这也是农夫自不量力的表现,总以为自己可以拯救别人并不让自己受伤。现实生活中此类事情屡屡皆是,不知有多少人以为自己可以赤手空拳地救出那些溺水、跳楼之人,却因为缺乏工具及技巧而害死别人,甚至自己也赔上一条命。这种“好心”,难道会被接受吗?
不要说你是好心,当你背叛社会、振振有辞之时。
害人不浅的“法轮功”创始人李洪志扬言要“拯救世人”,却不知让多少原本甜蜜美满的家庭妻离子散,痛不欲生。达赖怀抱“解放西藏”的可笑梦想,策动一些人在“3·14”中为所欲为、打砸抢烧。在这血淋淋的现实之下,一切借口变得一文不值,—切行为变得肮脏而荒唐,就算百般说明其动机是出于“好心”,怕也没人会相信;这种“好心”,决不是好心。
不要说你是好心,当你违背规律、统治自然之时。
一个又一个马戏团,一位又一位“驯化师”„„小朋友们可以坐在老虎背上照相,大象可以投篮。从“驯化师”微笑的表情中,我看到的却是人类对自然的残酷统治。在大家的欢声笑语中,我听到的却是野生华南虎只能以个位计的噩耗。在这样的现状下,人类是好心才驯化老虎的解释似乎有些苍白。真正好心的人早已“放虎归山”,组建基金会开始了华南虎的野化工作,当我们以为每天投食、动物们吃喝无忧就是好心时,却剥夺了它们野外生存的能力,这种“好心”,不要也罢。
所有那些类似于好心的“好心”,我想都是源于我们太过于高估自己,却低估了人心,低估了社会,低估了自然中的一切客观存在,也只有在有一天我们真正能将自己与他人、社会、自然放到一个平等的位臵时,我们才不会“好心”办坏事,也才会好心得“名正言顺”。 点评:
思维的敏捷性、准确性和深刻性是成就一篇高考优秀作丈的三个基本思维要素,也是本文成功的根本原因。
作者敏锐地发现了题目材料所展示出来的广阔的思维空间,并迅速地确定了自己立意的出发点——“好心办坏事”,但文章的高明和深刻之处却在于没有简单地诠释和图解“好心办坏事”的一般表现,而是从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三个不同的方面选取事例。对所谓的“好心”深入加以剖析,鞭辟入里,发人深省。其中对法轮功和拉萨“3·14”事件进行批判的一段尤为深刻,显示了一个中学生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思想水平。
全文结构严谨,首尾照应,层次清晰。语言流畅,文句有表现力,词语的运用准确到位,连“暴虎冯河”这样不大常用的成语也用得十分妥帖,其表达能力和语言水平值得称道。
阅读是一种孤独
曾经读过著名女作家毕淑敏的一篇名叫《阅读是一种孤独》的文章,今天看到这个作文题目,首先想到了这篇文章。‚阅读是一种孤独‛也是我对阅读的一点看法,下面就来简单谈一谈。
阅读是一种环境上的孤独。当我们捧读一本书,徜徉在字里行间时,我们与文本对话,与书中人物对话,与作者对话,这时我们需要环境的清幽。嘈杂的环境固然也能读进去,但很难走出来。阅读需要一个宁静温馨的氛围,一个无人打扰的‚世外桃源‛。曾记否,夜深人静、细雨如丝的夜晚,我们坐在椅上,品一杯香茗,与书相拥,思绪在文字间游走,情感在文字间跌宕,这样的夜晚是何等惬意!曾记否,在孤灯相伴的夜晚,读孔孟言、悟李杜诗、品刘墉文、赏清玄章,积智慧之沙建文学之宝塔,感悟文学之纯美,悟得人生之真谛的思路过程!
阅读是一种心理上的孤独。‚宁静致远‛是一种大境界。阅读,同样需要一种境界,那就是心理上的孤独。所谓心理上的孤独,并不是说心理上的孤僻,而是阅读时需要达到的一种境界。祛除芜杂的思想,净化心灵的空间,是阅读需要的一种境界。不管是浏览,还是精读,都要有一种心理孤独的境界。这样,才能真正咀嚼文字的魅力,才能真正走进作者给我们营建的思想空间。
阅读是一种精神上的孤独。古今中外,凡是成大事者,无一不是精神上的强者。阅读,是一种获取知识的渠道,是一种丰厚人生积淀的好方法。书籍是人类最好的精神朋友,是至高无上的朋友。人世间,很多事情都是得失参半,当你得到其中的一部分时,同时也意味着失去了一些东西。阅读也是这样,当你在享受读书带给你的快乐时,你也失去了与朋友觥筹交错、推杯换盏的时刻。但作为一个真正读书的人,不因失去这样的机会而惋惜,而是更加庆幸失去了这样的机会,因为他们深知阅读是一种精神上的孤独,没有精神上的孤独,也就不是真正的阅读,只有在精神领域全方位地阅读,才是阅读的真正要义。
阅读是一种环境、心理、精神上的孤独,这样的孤独是大智慧的孤独,我喜欢这样的孤独!
阅读就是孤独!但在孤独的时候,我懂得了阅读!
点评:本文具有以下几点特色:一、观点明,立意好。文章的题目“阅读是一种孤独”,是观点,题显论点,之所以立意好,是因为把“阅读”的感觉用“孤独”来概括,很特别(即使是借用别人的),值得借鉴。二、思路清,结构紧。作者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采用了段首亮分论点的形式(这样的形式最适合考场作文),读者在阅读时,一目了然,而且本文首尾圆合,不枝不蔓。三、语言美,文采现。文章虽然是一篇议论但作者的语言却是富有韵味的,如第二段,“曾记否”句,这样使得整篇文章文采斐然。
五、作业: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这样一些幸福的人,他们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有这样一些幸福的人,他们将自己的希望变成别人梦想的种子;
有这样一些幸福的人,他们把自己的痛苦化作他人的幸福;
„„
以“做一个幸福的人”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文章,不得抄袭。
如何设置高考议论文分论点
学习目标:
1、 认识分解论点的使用要求。2、 探讨分解论点的方法。3、 学会在写作中运用。 学习过程:
一、 认识使用分论点的三个要求:
1、扣得住
有一个同学以《读书乐》为题列了如下的论述提纲:
(1)读书是每一个人都可以享有的权利;(2)读书要有明确的目的、良好的阅读方法;
(3)读书可以使人掌握足够的本领,服务社会。
2、分得开
(1)读书可以增长知识,充实头脑,一乐;(2)读书是一种高雅的精神活动,二乐;
(3)读书可以提高素养,陶冶情操,三乐。
3、排得顺
(1)读书乐是个人成长的必需;(2)读书乐是民族繁荣的保证。
(3)读书乐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二、 分解论点的步骤与方法:
A 、并列式分解
1、类——是什么,主要是回答类别、性质和内涵方面的问题,可以简称为“类”。 例示:勇敢:
a 勇敢是富贵不能淫的品质。 b 勇敢是贫贱不能移的人格。c 勇敢是威武不能屈的气节。 练习:坚韧
(1)坚韧是(司马迁承受腐刑完成《史记》的勇气)(2)坚韧是(文天祥历经磨难辗转千里的坚定)(3)坚韧是(鲁迅先生韧的战斗精神)(4)坚韧是(邓小平先生三落三起对党和国家的忠诚)
2、因——为什么,主要是回答原因和目的方面的问题,可以简称为“因”。就是把中心论点作为结论去追溯这个结论产生的条件和原因。
例1:说安:确立中心:安全是生产得到保障的前提。
a 没有安全,生产将受到威胁。 b 没有安全,劳动者生命得不到保障。
c 没有安全,长期赢利目标无法实现。
例2: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a 世界千变万化,事物是复杂的,因此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b 人们看问题的方法、角度不同,因此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c 评判事物的标准不同,因此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练习1:学会宽容。
a 因为宽容是一种美德,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b 因为宽容是去除嫉妒的良方。 c 因为宽容既给别人以鼓励,同时也使自己有所收获(融洽了人际关系,你会较多地得到援助之手)。
练习2:质量就是生命
(1)产品质量关系到消费者的生命健康。 (2)产品质量关系到企业的发存发展。
(3)产品质量关系到一个国家地区的形象。
3、法:怎么样、怎么办,主要是回答方法和途径方面的问题,可以简称为“法”。 例1:谈意气:中心:人要有意气。
(1)人要有意气,就要坚韧不屈,不畏风霜冷雨。
(2)人要有意气,就要勇敢不惧,不怕牺牲挫折。
(3)人要有意气,就要自信乐观,笑对人生坎坷。
例2:学会欣赏别人:
(1)学会欣赏别人,要求自己要有胸怀坦荡、虚怀若谷的作风。
(2)学会欣赏别人,要努力发掘别人身上的闪光点,学习借鉴。
(3)学会欣赏别人,要互帮互学,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练习1、去恶从善
a 去恶从善应从小事做起。 b 去恶从善应有明确的是非观。 c 去恶从善需要足够的勇气。
练习2: 开拓
a 根据顾客的需要及时研发或改进工作,抢抓机遇赢得先机。
b 根据时代的变化及时调整经营方向,生产经营具有超前意识。
c 敢为天下先,尝试别人没做过的事。
4、果——会怎样,主要是回答结果和效能方面的问题(意义、作用、价值、影响),可以简称为“果”。
例示:梅花香自苦寒来
a 苦可以激发进取心;b 苦可以培养坚强的意志;c 苦可以培养创造精神。
练习:爱:
a 爱让任长霞直面黑暗,九死不悔。 b 爱让丛飞燃烧自己,点燃希望。
c 爱让黄伯云亮剑出手,奋斗不息。
5、对象内容法:看这个句子(中心)所涉及到的人、事、物。
例示、珍惜拥有:
a 珍惜拥有的亲情。b 珍惜拥有的友情。c 珍惜拥有的爱情。
练习:脸。论点:三国戏是一部脸戏。
a 三国戏是一部关于“奸绝”曹操的“脸”戏。
b 三国戏是一部关于“智绝”孔明的“脸”戏。
c 三国戏是一部关于“忠绝”关羽的“脸”戏。
B 、递进式分解
设疑法。即依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提问思路来提炼分论点。
例1:论点:生活应该是丰富多彩的。
(1)生活丰富多彩是指生活不应是一种模式。 (是什么)
(2)符合人的本性(人具有多方面的精神需要);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有益于身心健康;有利于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形成生动活泼的局面。(为什么)
(3)要会工作,也要会休息,培养多方面的生活情趣; 社会要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 (怎么样)
例2:以“拆除心墙”的话题作文 为例谈怎样确立分论点
从“是什么”的角度
论点:家庭成员,师生,朋友之间都会有隔阂,有阻挡的心墙。
分论点:a 子女与父母之间的鸿沟是心墙, b学生与老师之间远远的距离是心墙, c朋友与朋友之间深深的误解是心墙„„
从“为什么”的角度确立
论点1:我始终相信,推倒彼此之间的心墙,你将会看到别样的洞外天。
分论点: a推倒心墙,我们可以感悟无私的亲情。
b 推倒心墙,我们可以感知真挚的友情。c 推倒心墙,我们可以感彻不变的爱情。
论点2:对于人与人之间的心墙,我们应该坚决说:“不”!
分论点:首先,心墙阻止了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合作。
其次,心墙的存在间接影响了社会风气。 再者,心墙还使人看不到社会光明的一面。
从“怎么办”的角度分论点
论点1:拆除心墙
分论点:a 拆除心墙,我们应该抛开嫉妒,拥抱宽容。
b拆除心墙,我们应该抛开自私,拥抱微笑。
c拆除心墙,我们应该抛开虚伪,拥抱真诚。
论点2:让我们拆除心墙,体验美好。
分论点:a 无形的墙,我们用文明来击垮。 b无形的墙,我们用礼貌去瓦解。
c无形的墙,我们用宽容来毁灭。d 拆除这堵墙,需要放下自私。
e拆除心墙,我们要懂得换位思考。 f拆除心墙,我们要有责任心。
g机智的交谈也是拆除心墙的一个好方法
综合
论点:用砖堆砌起来的墙是可以拆除的,其实人与人之间的心墙也一定可以拆除。 分论点:拆除心墙,人与人之才能和睦友好相处。
拆除心墙,我们需要爱。 拆除心墙,我们需要沟
通。
论点:请你们拆除心墙。
分论点:拆除心墙,是人与人能够和睦相处的前提。
不拆除心墙,你损失的不只是一个朋友, 更可能危及自身的利益。
拆除心墙从自己做起。 拆除心墙要有一定的技巧。
练习1:以“找准位置”为话题——论点:找准自己的位置
从“为什么”的角度
找准自己的位置有利于( 个人能力的发挥 )
找准自己的位置有利于(集体目标的实现)
找准自己的位置有利于(社会的和谐进步)
从“怎么样”的角度
找准自己的位置需要( 正确地认识自己)
找准自己的位置需要( 深入地了解社会并适应社会)
找准自己的位置需要(具备自我发展的能力 )
找准自己的位置需要(有确实可行的人生目标)
练习2:以“选择对手”为话题——论点:选择适当的对手
从“为什么”的角度:
选择适当的对手(树立超越的目标)选择适当的对手(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选择适当的对手(不断超越自我)
从“怎么样”的角度:
选择高尚的人作为对手(就要严于律己多为他人作想)
选择聪明的人作为对手(就要努力学习不断进取)
选择坚毅的人作为对手(就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耐挫力)
C 、对比式分解:即将两种不同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不同情况加以对照比较,从而从正反两个方面提炼分论点。
例:《如何估价自己》
①正确估价自己,既看到自己的长处,又看到自己的不足,就会不断努力,不断前进。 ②过高地估价自己,瞧不起别人,刚愎自用,不思努力,就会停滞不前。
将两种不同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不同情况,分解成正反两个方面,从而从正反两个方面提炼分论点,以显示思维的鲜明性。
三、分论点分解三忌
(一)分论点设臵忌‚顾左右而言他‛
议论文中分论点设臵的第一要素是,分论点必须是中心论点的‚子论点‛,是从几个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或不同的层次来对中心论点进行诠释、展开或说明,是中心论点的具体化。因此,我们必须要明确的是,分论点是在中心论点的制约下提炼出来的,是为中心论点服务的;那么,我们在设臵分论点时,就不能脱离中心论点去‚顾左右而言他‛。
但是,有很多学生在设臵议论文的分论点时,忽视了根据中心论点的制约性按照一定的‚向度‛(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来展开,从而使分论点沦为了一种‚标签‛。
以命题议论文《‚这山望着那山高‛新解》为例。有学生在分析了命题的内涵之后,得出了‚‘这山望着那山高’是人生永无止境的追求‛这样的观点,这样的观点正属于‚新解‛的范畴,但是,在设臵分论点时却没有紧紧围绕这一中心进行分解:
①‚这山望着那山高‛的追求需要我们脚踏实地;②‚这山望着那山高‛的追求需要我们持之以恒;③‚这山望着那山高‛的追求需要我们直面挫折。
这样的分论点的设臵,偷换概念,中途易辙。表面上看,‚向度‛清晰,而实质忽视了中心论点的制约性,因此,只能是一种‚标签‛。
‚这山望着那山高‛原来的意思是‚爬上这一座山,觉得那一座山更高。比喻对自己目前的工作或环境不满意,认为别的工作、别的环境更好‛,其主要意思是指人永远没有满足的时候,是一个含贬义色彩的成语;所谓‚新解‛,就是要从原意中翻出新意,从原来的否定之中寻求值得肯定的内容,如‚永不知足是一种精神,是一种追求‛等等,而这才是该
命题的核心所在,也是我们作文所要论述的观点。据此,我们可以根据‚这山望着那山高,是……的精神(表现)‛的‚向度‛来切分出以下几个并列关系的分论点:
①这山望着那山高,是一种永不满足的精神;②这山望着那山高,是一种精益求精的精神;③这山望着那山高,是一种开拓进取的精神;④这山望着那山高,是一种力争上游的精神。
(二)分论点设臵忌‚前言不搭后语‛
议论文中分论点设臵的第二要素是,几个分论点应该是按照同一尺度、同一标准切分出来的几个方面,这几个方面应该处于同一‚起跑线‛上,而不能是按几个不同的标准切分出的几个不同的方面。
议论文分论点的设臵,常用的方法是根据中心论点去回答‚是什么‛‚为什么‛或‚怎么样‛,具体用哪一个问题来切分,要视文章的中心论点而定。但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只能以三个问题中特定的‚那一个‛来切分,这就是同一尺度、同一标准,而不能同时动用两个甚至三个问题来切分;否则,我们切分出的分论点就会出现‚前言不搭后语‛的现象。
以命题议论文‚给梦想一次开花的机会‛为例。这是一道思维限制比较明确、语文味较浓的作文题,有一定的审题难度。通过分析命题的结构我们可以发现,该命题的重心在‚给……机会‛,而不在‚梦想‛,其中心是要我们去谈‚怎么样才能让梦想开花‛。但是在实际写作过程中我们发现,有很多学生并没有围绕‚怎么样‛来切分分论点。如:
①梦想是亮在人生航道前方的灯塔;②拥有梦想就拥有了人生的希望;③梦想要靠持之以恒的努力去成就。
表面上看似乎是三个分论点,但实际上这三点又不能成为分论点,因为这三点分别从属于‚梦想是什么‛‚梦想的作用‛和‚怎样实现梦想‛三个不同的层面,是用三个不同标准切分出的,只有第三点才能与中心论点直接对接,才是我们所说的‚子论点‛。
出现这样的问题的关键是分论点切分的标准不统一。如果围绕命题的重心‚给……机会‛和‚梦想开花‛的比喻,严格按照‚怎么样才能让梦想开花‛这同一标准来对中心论点进行切分,那么很自然的就能够切分出以下几个层次:
①用信心播种梦想;②用汗水浇灌梦想;③用智慧耕耘梦想;④用创造收获梦想。
(三)分论点设臵忌‚剪不断理还乱‛
议论文中分论点设臵的第三要素是,几个分论点之间应该构成一种并列或递进关系,而不能存在包含或交叉现象,否则就容易因概念间的界限不清而造成思维的紊乱、结构的混乱。这就需要我们在切分出分论点之后,要仔细检查分论点所包含的几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确保这几个方面是平行的或递进的。
以2010年江苏高考作文‚绿色生活‛为例。有学生在对‚绿色生活‛作了简单的阐释、强调‚绿色生活‛的重要性之后,提出了如下四个方面的观点:
①绿色生活,能给我们带来清新的空气;②绿色生活,也等同于健康的生活;③绿色生活,会使我们远离污染,远离喧嚣;④绿色生活,人文生活,低碳生活。
乍一看,文章的思路非常清晰。但是,这四个分论点所领起的四个层次是什么关系呢?这是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分论点呢?认真分析之后,我们就可以肯定地说,这四者之间基本上没有什么密切的关联,这四个方面也不是真正的分论点。因为这四个分论点中概念的大与小、
具体与抽象胡乱交织在一起,‚剪不断理还乱‛,表面看来是很有层次感的,但实际上文思不清,松散杂乱,大有‚脚踩西瓜皮‛之嫌。
其实,围绕‚绿色生活‛,我们可以通过‚绿色生活是什么‛‚绿色生活需要我们怎样去做‛等途径来切分出若干分论点。比如:
①绿色生活是对自然的热爱(绿色生活需要我们热爱自然);②绿色生活是对自然的护卫(绿色生活需要我们护卫自然);③绿色生活是对自然的顺应(绿色生活需要我们顺乎自然)。
这样切分出来的三个方面就没有了前面所说的包含或交叉现象,因为这三个方面分别属于‚情感层面‛、‚实践层面‛和‚思想意识层面‛,形成的是一种层进式的关系。这样,文章的思路也就变得清晰起来。
论点是议论文的灵魂,而分论点则是支撑起这个灵魂的骨架。精心、合理设置议论文的分论点,是议论文取胜的有效途径,不仅能够清晰地体现出议论的结构层次,使人一目了然;更能展示出写作者缜密的思维,使分析说理透彻全面。
四、欣赏
不要说你是好心
好心,也许是雨中送伞,雪中送炭,但也可以是抱薪救火,火上浇油。当你抱着柴木冲向火场时,请不要使用这个好听的借口,不要说你是好心。
不要说你是好心,当你暴虎冯河、黔驴技穷之时。
农夫与蛇的故事众人皆知:好心的农夫看到被冰冻住、奄奄一息的蛇,便用温暖的胸怀融化冰雪,蛇苏醒了,却反咬农夫一口,农夫赔上了自己的生命。故事告诉我们,不要去拯救那些难以拯救的小人。可在我看来,这也是农夫自不量力的表现,总以为自己可以拯救别人并不让自己受伤。现实生活中此类事情屡屡皆是,不知有多少人以为自己可以赤手空拳地救出那些溺水、跳楼之人,却因为缺乏工具及技巧而害死别人,甚至自己也赔上一条命。这种“好心”,难道会被接受吗?
不要说你是好心,当你背叛社会、振振有辞之时。
害人不浅的“法轮功”创始人李洪志扬言要“拯救世人”,却不知让多少原本甜蜜美满的家庭妻离子散,痛不欲生。达赖怀抱“解放西藏”的可笑梦想,策动一些人在“3·14”中为所欲为、打砸抢烧。在这血淋淋的现实之下,一切借口变得一文不值,—切行为变得肮脏而荒唐,就算百般说明其动机是出于“好心”,怕也没人会相信;这种“好心”,决不是好心。
不要说你是好心,当你违背规律、统治自然之时。
一个又一个马戏团,一位又一位“驯化师”„„小朋友们可以坐在老虎背上照相,大象可以投篮。从“驯化师”微笑的表情中,我看到的却是人类对自然的残酷统治。在大家的欢声笑语中,我听到的却是野生华南虎只能以个位计的噩耗。在这样的现状下,人类是好心才驯化老虎的解释似乎有些苍白。真正好心的人早已“放虎归山”,组建基金会开始了华南虎的野化工作,当我们以为每天投食、动物们吃喝无忧就是好心时,却剥夺了它们野外生存的能力,这种“好心”,不要也罢。
所有那些类似于好心的“好心”,我想都是源于我们太过于高估自己,却低估了人心,低估了社会,低估了自然中的一切客观存在,也只有在有一天我们真正能将自己与他人、社会、自然放到一个平等的位臵时,我们才不会“好心”办坏事,也才会好心得“名正言顺”。 点评:
思维的敏捷性、准确性和深刻性是成就一篇高考优秀作丈的三个基本思维要素,也是本文成功的根本原因。
作者敏锐地发现了题目材料所展示出来的广阔的思维空间,并迅速地确定了自己立意的出发点——“好心办坏事”,但文章的高明和深刻之处却在于没有简单地诠释和图解“好心办坏事”的一般表现,而是从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三个不同的方面选取事例。对所谓的“好心”深入加以剖析,鞭辟入里,发人深省。其中对法轮功和拉萨“3·14”事件进行批判的一段尤为深刻,显示了一个中学生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思想水平。
全文结构严谨,首尾照应,层次清晰。语言流畅,文句有表现力,词语的运用准确到位,连“暴虎冯河”这样不大常用的成语也用得十分妥帖,其表达能力和语言水平值得称道。
阅读是一种孤独
曾经读过著名女作家毕淑敏的一篇名叫《阅读是一种孤独》的文章,今天看到这个作文题目,首先想到了这篇文章。‚阅读是一种孤独‛也是我对阅读的一点看法,下面就来简单谈一谈。
阅读是一种环境上的孤独。当我们捧读一本书,徜徉在字里行间时,我们与文本对话,与书中人物对话,与作者对话,这时我们需要环境的清幽。嘈杂的环境固然也能读进去,但很难走出来。阅读需要一个宁静温馨的氛围,一个无人打扰的‚世外桃源‛。曾记否,夜深人静、细雨如丝的夜晚,我们坐在椅上,品一杯香茗,与书相拥,思绪在文字间游走,情感在文字间跌宕,这样的夜晚是何等惬意!曾记否,在孤灯相伴的夜晚,读孔孟言、悟李杜诗、品刘墉文、赏清玄章,积智慧之沙建文学之宝塔,感悟文学之纯美,悟得人生之真谛的思路过程!
阅读是一种心理上的孤独。‚宁静致远‛是一种大境界。阅读,同样需要一种境界,那就是心理上的孤独。所谓心理上的孤独,并不是说心理上的孤僻,而是阅读时需要达到的一种境界。祛除芜杂的思想,净化心灵的空间,是阅读需要的一种境界。不管是浏览,还是精读,都要有一种心理孤独的境界。这样,才能真正咀嚼文字的魅力,才能真正走进作者给我们营建的思想空间。
阅读是一种精神上的孤独。古今中外,凡是成大事者,无一不是精神上的强者。阅读,是一种获取知识的渠道,是一种丰厚人生积淀的好方法。书籍是人类最好的精神朋友,是至高无上的朋友。人世间,很多事情都是得失参半,当你得到其中的一部分时,同时也意味着失去了一些东西。阅读也是这样,当你在享受读书带给你的快乐时,你也失去了与朋友觥筹交错、推杯换盏的时刻。但作为一个真正读书的人,不因失去这样的机会而惋惜,而是更加庆幸失去了这样的机会,因为他们深知阅读是一种精神上的孤独,没有精神上的孤独,也就不是真正的阅读,只有在精神领域全方位地阅读,才是阅读的真正要义。
阅读是一种环境、心理、精神上的孤独,这样的孤独是大智慧的孤独,我喜欢这样的孤独!
阅读就是孤独!但在孤独的时候,我懂得了阅读!
点评:本文具有以下几点特色:一、观点明,立意好。文章的题目“阅读是一种孤独”,是观点,题显论点,之所以立意好,是因为把“阅读”的感觉用“孤独”来概括,很特别(即使是借用别人的),值得借鉴。二、思路清,结构紧。作者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采用了段首亮分论点的形式(这样的形式最适合考场作文),读者在阅读时,一目了然,而且本文首尾圆合,不枝不蔓。三、语言美,文采现。文章虽然是一篇议论但作者的语言却是富有韵味的,如第二段,“曾记否”句,这样使得整篇文章文采斐然。
五、作业: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这样一些幸福的人,他们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有这样一些幸福的人,他们将自己的希望变成别人梦想的种子;
有这样一些幸福的人,他们把自己的痛苦化作他人的幸福;
„„
以“做一个幸福的人”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文章,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