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高考试卷分析

难度之中,难度适中

——2012年高考试卷分析

要点透视:

(一)2012年高考试题的命题特点

(二)比较2011年及2012年高考试题,寻找命题及考查方式的同与异。

(三)对备战2013年高考的一点建议

具体分析

一、2012高考试题整体特点:

难度适中,稳中求变

(一)稳定性

2012年全国新课标语文卷,基本延续2011年的模式,体现对考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运用和探究六种能力的考查。试题按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和写作六大部分编排,其中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为二选一。

两年的试卷可谓一脉相承,体现了稳定性和承继性原则,这是基于社会大背景和新课标考试省份逐年增多而需要阶段性稳定的考虑。

今年的语文卷关注现实生活,注重语言的实际运用。没有什么新奇的题型,而是扎实地考查学生的语文运用的基本能力,体现了语文科本色。

(二)变化性

2012年高考语文课标卷主要有四大变化:

①现代文阅读由社会科学转变为自然科学;

②诗歌鉴赏在命题上增加难度;

③语言表达做出了适当创新;

④作文回归传统,走向平和。

这种变化体现了语文课改的稳定性,同时为今后语文教学提供了理念上的指导。

二、比较2011年及2012年高考试题,寻找命题及考查方式的同与异

(一)现代文阅读

2009年是关于“经”与经典,2010年是关于“书”与书法,2011年是关于“诗经”,都是文学艺术方面的内容,今年是科技类文本阅读,是刊登在《自然辩证法研究》2001年12期上的一篇《论科技黑箱》,作者吕乃基。 内容的变化也许让考生惊讶,但试题的设置仍然是对重要概念的理解,对重要信息的筛选,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把握。阅读内容的变化,体现了科技与艺术并重的思想。

2011年高考 金开诚《诗经》

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012年高考 吕乃基《行进于世界3的技术》

1.下列对于科技黑箱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同:1、题型相同,赋分相同。考查3个选择题,共9分。

2、考查能力相同,理解、筛选和分析综合能力。

异:2011年考查的是社科文,2012年考查的是科技文。

(二)文言文阅读

文言阅读遵循从正史中选材的命题思路,2011年选取了《宋史》中的《何灌传》,而

2012年依然在《宋史》中选材,选取了《宋史》中的《萧燧传》,文段内容平实易懂,命题

延续以往风格,试题难易适中,知识点考查明确,包括实词含义理解,重要信息的筛选判断,对文段内容的概括分析,我们考前的复习训练比较充分。相信考生不会在这里出现大问题。 文言文阅读(人物传记)

2011年高考节选自《宋史·何灌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文言实词)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何灌行事有成的一组是(信息筛选)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综合考查,概括分析)

7.翻译。(理解文意的能力)

2012年高考 选自《宋史·萧燧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文言实词)

5.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体现李元纮关心百姓的一组是(信息筛选)

6.下列各项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综合考查,概括分析)

7.翻译。(理解文意的能力)

同:1、选文出处相同,文体相同。2、题型相同,赋分相同。

3.考查能力相同,理解、筛选、概括分析和文言翻译的能力。

(三)古代诗文阅读

诗歌鉴赏,仍以唐宋诗词为主,今年考查北宋词人晏几道的词作《思远人》,这是一首闺

中怀人之作,怀人之作的内容不是很难理解的,但今年试题设置有一定不同,先是考查情感

的理解和对意象的分析,较容易把握;第二小题是对词作内容的深入分析,对学生鉴赏能力

要求较高,这一题也许会拉开考生得分的差距。

诗歌鉴赏

2011年高考题

8.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5分)(考查对诗歌思想感情的把握能力)

9.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6分)(考查考生对诗歌表达技巧的理解

能力。)

2012年高考题

8.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5分)

(考查对诗歌思想感情的把握能力)

9.“就砚旋研墨”与“临窗滴”有什么关系?“红笺为无色”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

分)(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

同:第一问都考查了诗歌的情感和作用,

异:2011年考查学生对诗歌表达技巧的理解。2012诗歌鉴赏题在命题上走向综合性,着重

考查学生对于诗词内容的理解,问法上异于常规,由以往的情感、手法、意境、作用考查转

向对诗歌内容的理解,难度有所增加,目的在于打击以往的诗歌鉴赏套路化,旨在引导学生

真正读懂古诗词。

名篇名句默写

2011年(默写三个题共6分)

(1)子曰:“三人行,————,择其善者而从之,————。《论语·述而》

(2)西当太白有鸟道————,地崩山摧壮士死,——————。《蜀道难》

(3)若非日出而林飞开,————,晦明变化者,————。《醉翁亭记》

2012年(默写三个题共6分)

(1)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________,人皆有之,________。《孟子》

(2)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__________,君子不齿,__________,其可怪也欤!(唐

散文《师说》)

(3)四十三年,__________,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__________,一片神鸦社鼓。(宋词

《永遇乐》)

同:题目都选自《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建议诵读的64个篇目。

异:1、以前高考名句默写赋分为初中4分,高中2分,2012年为初中2分,高中4分。提

醒学生在高考复习时要平均用力。2、名句默写降低了难度,所填空中均没有易写错的字词,题目温和,没有为难学生的意思。

(四)选做题

两篇大阅读依然遵循了二选一的形式,一篇小说,一篇人物传记,难度相当,其中文学类文

本阅读选取了老舍发表于1933年的小说《马裤先生》,分别从艺术手法、人物形象、内容作

用、内容探究几个角度进行了考查,虽然这些题型都是学生备考中的常规题型,但就学生的

复习中由于对此类文体训练较少,所以要想得分还是有一定的难度。

实用类文本阅读选取了王增藩的《谢希德传》,分别考查了内容理解、原因探究、归纳概

括、语词理解等能力,相比之下,实用类文本阅读还是比较好把握的。

实用类文本阅读(传记类)

2011年《黄宾虹传》(四个小题,共25分)

⑴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五选二,共5分。筛选信息和分析

概括能力)

⑵黄宾虹一生绘画艺术的大进展,多发生在他的隐居时期。这是什么原因?请简要分析。(6

分,分析概括能力)

⑶黄宾虹作画时为什么要把金石拓本摆在案头?请简要分析。(6分,分析、归纳整理能力 ) ⑷尽管黄宾虹和张大千都是一代宗师,但二人的人生态度、对金钱的看法以及艺道旨趣却大

相径庭。这给你什么样的启示?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探究能力)

选考题 实用类文本阅读(传记类)

2012年高考《谢希德传》 (四个小题,共25分)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能力, 5

分)

(2)谢希德转而从事自己不熟悉的表面物理研究,有哪些方面的原因?请简要分析。(考查

对文章内容理解和概括的能力 ,6分)

(3)谢希德在科学工作中的求真态度体现在哪些地方?请简要说明。(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

括能力, 6分)

(4)谢希德的“诚”体现在很多方面,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考查对传主性格特点

中“诚”的理解。对学生探究能力的考查。 8分)

总结:

实用类文本是新中国的第一位大学女校长,富有实践经验的教育家谢希德的一篇传记。

她是物理学家,具有爱国精神,具有严谨的治学精神,具有诚与真的品格,选材非常好,命

题者试题的设置也很平稳,容易把握。选做题的难度比较接近,得分上不会有太大差距,这

也是这套试卷在命题上的成功之处。因此,在今后的备考中我们要一如既往地关注实用类文

本阅读中人物传记的训练。

(五)语言文字运用

2011年高考:

三个选择题

13.成语(正确理解使用成语能力)

14.病句(判断病句能力)

15.衔接(衔接连贯能力)

两个表达题

16.变换句式(长句变短句能力)

17.仿写(仿用,正确使用修辞能力)

2012年高考:

三个选择题

13.成语(正确理解使用成语能力)

14.病句(判断病句能力)

15.衔接(衔接连贯能力)

两个表达题

16.补写句子(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简明、得体、准确的能力。)

17.仿写(仿用,正确使用修辞能力)

总结:语言运用题依然保持了2011年成语、语病、句子衔接、仿写等基本题型,相对较难

的是16题,这是一个新的题型,综合性很强,有信息的筛选与整合,有连贯得体,还有压

缩语段对于语文基础较好的考生难度不会太大。成语辨析所给的“芝兰玉树”、“上下其手”“闻过则喜”、“从一而终”四个成语辨析起来难度也较大。

(六)写作

2011年高考: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美国全球语言研究所最近公布了21世纪全球十大新闻,中国作为经济和政治大国的崛

起排在第一位,是新世纪的最大新闻。该所跟踪全球75万家主要纸媒体、电子媒体和互联

网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有关中国崛起的新闻已经播发了3亿次。

对于中国的巨大变化,其中最值得展示的突出变化又是什么呢?据《中国青年报》和新浪

网对中国公众的调查,得票率依次是“经济成就”、“国际影响”、“民生改善”、“科技水平”、“城市化进程”、“开放程度”。

对于中国的这些变化,你有什么所见所闻所思所感?

2012年高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船主请一位修船工给自己的小船刷油漆。修船工刷漆的时候,发现船底有个小洞,就

顺手给补了。过了些日子,船主来到他家里道谢,送上一个大红包。修船工感到奇怪,说:“您已经给过工钱了。” 船主说:“对,那是刷油漆的钱,这是补洞的报酬。”修船工说:“哦,那只是顺手做的一件小事„„”船主感激地说:“当得知孩子们划船去海上之后,我才想起船

底有洞这事儿,绝望极了,觉得他们肯定回不来了。等到他们平安归来,我才明白是您救了

他们。” 审题立意要从两个角度思考:船主和漆工。

1、从漆工的角度立意,可以围绕责任心、良知、善良、与人为善、敬业等切入;最佳立意:涂漆工所谓“顺便补的”,并非“无心”,而是一种不以善小而不为的“有意”——与“善良”有关,与金钱无关;即便非自己份内之事,也要尽责做好,人要有社会责任感。

2、从船主的角度立意,要建立健全对好人好事、见义勇为者进行保护、奖励、表彰等机制,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和舆论导向,让好人不吃亏,让好人有好报,让好人有尊严,要懂得感

恩等。

总结: 2012年课标卷的作文迫于去年网上评论的责难走向平和。在材料上则材料采用了“寓

言故事”的命题形式,题目不再像2011年作文那样紧贴时政,让学生无从入手,相比之下,2012作文较为平和,不会在审题上为难考生,大都有话可说。总体而论,该作文题目有以下

特点:

1、弘扬时代正气,彰显精神素养。船工无意间的补上漏洞的行为体现了做人的本质。这在修

船工来说是一个小小的举动,而这个小小的举动则体现了船工的敬业精神和道德素养。

2、多向思维,全面思考。面对考题,大多学生关注了船工的品质,其实亦可从船主入手来思

考。当船主的儿子获救后并没有隐瞒情况,而是以重金感谢船工,体现了船主的知恩图报。

船主的这种精神也是难能可贵的。

3、关系着眼,体现社会风尚。

4、关注现实生活,体现价值引领。考生可以联系现实生活,批评社会上违背道德的行为,表

现正确价值取向。

但这样的作文入手容易,写出新意较难。

总体而论,2012年的课标卷保持了近年来命题的基本形式,在稳定大局的前提下做出微

调,让语文试卷走向平易化,常规化。

分析:

2012年高考语文课标卷保持了稳中求变的传统风格,并在此基础上走向平易、平和,为

真正考查学生能力提供了平台,指引教师在来年备考中关注基础,重视学生基础知识的落实,基本能力的培养。这样的试题不会再产生诸如2011年“中国腾飞”这个作文题目所产生的

波动,而赢得社会的认可,师生的赞同。

三、对备考2013年高考的一点建议

1、识记知识,落实基础。“名篇名句默写”连续多年做到不超越64篇必背内容目的在于强

调基础知识的重要性,指引学生中学阶段必须积累考纲要求的名句名篇,努力做到会背、会

写。

2、全面学习,不漏盲点。新课改以来的命题中,首次在现代文阅读中将社会科学类文章变为

自然科学类文章,目的在于强化说明文的教学。这一变化为我们敲响了警钟。

3、加强积累,道德情怀。回观近年来的高考作文,大都停留在人文素养的层面,引导学生具

有诚信、操守、品德等素养,目的在于构建学生优良的品德,和正确的精神价值观,所以学

生在平时学习中除了积累必要的语文素材外,还得培养自己的精神,形成独立的人格和品性。

4、扎实学习,突破“公式”。语文是没有公式的学科,通过语文学习重在培养自我的感知能

力、鉴赏能力、写作能力。传统语文学习中,许多老师针对诗歌鉴赏和语言运用总结出了所

谓的“意境分析型”、“手法鉴赏型”、“整散句互换”、“长短句互换”等的方法,考场上大多

考生按照方法套作,今年的诗歌鉴赏命题和语言运用第16题是对这些方法的突破,让学生

真正走入文本,全面理解。

5、加强阅读,提高能力。2012年几乎所有的作文命题都体现了辩证思维,要求考生具有大

量的语文基础知识储备,写出具有思想,拥有文采,展示才华的优秀作文。这就要求师生不

能以语文课本打天下,而要把语文课本作为基础,不断向外辐射,引导学生阅读名著,关注

现实,关注人生,拥有卓越的才华,形成独立的思想。

难度之中,难度适中

——2012年高考试卷分析

要点透视:

(一)2012年高考试题的命题特点

(二)比较2011年及2012年高考试题,寻找命题及考查方式的同与异。

(三)对备战2013年高考的一点建议

具体分析

一、2012高考试题整体特点:

难度适中,稳中求变

(一)稳定性

2012年全国新课标语文卷,基本延续2011年的模式,体现对考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运用和探究六种能力的考查。试题按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和写作六大部分编排,其中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为二选一。

两年的试卷可谓一脉相承,体现了稳定性和承继性原则,这是基于社会大背景和新课标考试省份逐年增多而需要阶段性稳定的考虑。

今年的语文卷关注现实生活,注重语言的实际运用。没有什么新奇的题型,而是扎实地考查学生的语文运用的基本能力,体现了语文科本色。

(二)变化性

2012年高考语文课标卷主要有四大变化:

①现代文阅读由社会科学转变为自然科学;

②诗歌鉴赏在命题上增加难度;

③语言表达做出了适当创新;

④作文回归传统,走向平和。

这种变化体现了语文课改的稳定性,同时为今后语文教学提供了理念上的指导。

二、比较2011年及2012年高考试题,寻找命题及考查方式的同与异

(一)现代文阅读

2009年是关于“经”与经典,2010年是关于“书”与书法,2011年是关于“诗经”,都是文学艺术方面的内容,今年是科技类文本阅读,是刊登在《自然辩证法研究》2001年12期上的一篇《论科技黑箱》,作者吕乃基。 内容的变化也许让考生惊讶,但试题的设置仍然是对重要概念的理解,对重要信息的筛选,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把握。阅读内容的变化,体现了科技与艺术并重的思想。

2011年高考 金开诚《诗经》

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012年高考 吕乃基《行进于世界3的技术》

1.下列对于科技黑箱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同:1、题型相同,赋分相同。考查3个选择题,共9分。

2、考查能力相同,理解、筛选和分析综合能力。

异:2011年考查的是社科文,2012年考查的是科技文。

(二)文言文阅读

文言阅读遵循从正史中选材的命题思路,2011年选取了《宋史》中的《何灌传》,而

2012年依然在《宋史》中选材,选取了《宋史》中的《萧燧传》,文段内容平实易懂,命题

延续以往风格,试题难易适中,知识点考查明确,包括实词含义理解,重要信息的筛选判断,对文段内容的概括分析,我们考前的复习训练比较充分。相信考生不会在这里出现大问题。 文言文阅读(人物传记)

2011年高考节选自《宋史·何灌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文言实词)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何灌行事有成的一组是(信息筛选)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综合考查,概括分析)

7.翻译。(理解文意的能力)

2012年高考 选自《宋史·萧燧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文言实词)

5.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体现李元纮关心百姓的一组是(信息筛选)

6.下列各项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综合考查,概括分析)

7.翻译。(理解文意的能力)

同:1、选文出处相同,文体相同。2、题型相同,赋分相同。

3.考查能力相同,理解、筛选、概括分析和文言翻译的能力。

(三)古代诗文阅读

诗歌鉴赏,仍以唐宋诗词为主,今年考查北宋词人晏几道的词作《思远人》,这是一首闺

中怀人之作,怀人之作的内容不是很难理解的,但今年试题设置有一定不同,先是考查情感

的理解和对意象的分析,较容易把握;第二小题是对词作内容的深入分析,对学生鉴赏能力

要求较高,这一题也许会拉开考生得分的差距。

诗歌鉴赏

2011年高考题

8.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5分)(考查对诗歌思想感情的把握能力)

9.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6分)(考查考生对诗歌表达技巧的理解

能力。)

2012年高考题

8.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5分)

(考查对诗歌思想感情的把握能力)

9.“就砚旋研墨”与“临窗滴”有什么关系?“红笺为无色”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

分)(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

同:第一问都考查了诗歌的情感和作用,

异:2011年考查学生对诗歌表达技巧的理解。2012诗歌鉴赏题在命题上走向综合性,着重

考查学生对于诗词内容的理解,问法上异于常规,由以往的情感、手法、意境、作用考查转

向对诗歌内容的理解,难度有所增加,目的在于打击以往的诗歌鉴赏套路化,旨在引导学生

真正读懂古诗词。

名篇名句默写

2011年(默写三个题共6分)

(1)子曰:“三人行,————,择其善者而从之,————。《论语·述而》

(2)西当太白有鸟道————,地崩山摧壮士死,——————。《蜀道难》

(3)若非日出而林飞开,————,晦明变化者,————。《醉翁亭记》

2012年(默写三个题共6分)

(1)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________,人皆有之,________。《孟子》

(2)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__________,君子不齿,__________,其可怪也欤!(唐

散文《师说》)

(3)四十三年,__________,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__________,一片神鸦社鼓。(宋词

《永遇乐》)

同:题目都选自《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建议诵读的64个篇目。

异:1、以前高考名句默写赋分为初中4分,高中2分,2012年为初中2分,高中4分。提

醒学生在高考复习时要平均用力。2、名句默写降低了难度,所填空中均没有易写错的字词,题目温和,没有为难学生的意思。

(四)选做题

两篇大阅读依然遵循了二选一的形式,一篇小说,一篇人物传记,难度相当,其中文学类文

本阅读选取了老舍发表于1933年的小说《马裤先生》,分别从艺术手法、人物形象、内容作

用、内容探究几个角度进行了考查,虽然这些题型都是学生备考中的常规题型,但就学生的

复习中由于对此类文体训练较少,所以要想得分还是有一定的难度。

实用类文本阅读选取了王增藩的《谢希德传》,分别考查了内容理解、原因探究、归纳概

括、语词理解等能力,相比之下,实用类文本阅读还是比较好把握的。

实用类文本阅读(传记类)

2011年《黄宾虹传》(四个小题,共25分)

⑴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五选二,共5分。筛选信息和分析

概括能力)

⑵黄宾虹一生绘画艺术的大进展,多发生在他的隐居时期。这是什么原因?请简要分析。(6

分,分析概括能力)

⑶黄宾虹作画时为什么要把金石拓本摆在案头?请简要分析。(6分,分析、归纳整理能力 ) ⑷尽管黄宾虹和张大千都是一代宗师,但二人的人生态度、对金钱的看法以及艺道旨趣却大

相径庭。这给你什么样的启示?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探究能力)

选考题 实用类文本阅读(传记类)

2012年高考《谢希德传》 (四个小题,共25分)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能力, 5

分)

(2)谢希德转而从事自己不熟悉的表面物理研究,有哪些方面的原因?请简要分析。(考查

对文章内容理解和概括的能力 ,6分)

(3)谢希德在科学工作中的求真态度体现在哪些地方?请简要说明。(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

括能力, 6分)

(4)谢希德的“诚”体现在很多方面,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考查对传主性格特点

中“诚”的理解。对学生探究能力的考查。 8分)

总结:

实用类文本是新中国的第一位大学女校长,富有实践经验的教育家谢希德的一篇传记。

她是物理学家,具有爱国精神,具有严谨的治学精神,具有诚与真的品格,选材非常好,命

题者试题的设置也很平稳,容易把握。选做题的难度比较接近,得分上不会有太大差距,这

也是这套试卷在命题上的成功之处。因此,在今后的备考中我们要一如既往地关注实用类文

本阅读中人物传记的训练。

(五)语言文字运用

2011年高考:

三个选择题

13.成语(正确理解使用成语能力)

14.病句(判断病句能力)

15.衔接(衔接连贯能力)

两个表达题

16.变换句式(长句变短句能力)

17.仿写(仿用,正确使用修辞能力)

2012年高考:

三个选择题

13.成语(正确理解使用成语能力)

14.病句(判断病句能力)

15.衔接(衔接连贯能力)

两个表达题

16.补写句子(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简明、得体、准确的能力。)

17.仿写(仿用,正确使用修辞能力)

总结:语言运用题依然保持了2011年成语、语病、句子衔接、仿写等基本题型,相对较难

的是16题,这是一个新的题型,综合性很强,有信息的筛选与整合,有连贯得体,还有压

缩语段对于语文基础较好的考生难度不会太大。成语辨析所给的“芝兰玉树”、“上下其手”“闻过则喜”、“从一而终”四个成语辨析起来难度也较大。

(六)写作

2011年高考: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美国全球语言研究所最近公布了21世纪全球十大新闻,中国作为经济和政治大国的崛

起排在第一位,是新世纪的最大新闻。该所跟踪全球75万家主要纸媒体、电子媒体和互联

网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有关中国崛起的新闻已经播发了3亿次。

对于中国的巨大变化,其中最值得展示的突出变化又是什么呢?据《中国青年报》和新浪

网对中国公众的调查,得票率依次是“经济成就”、“国际影响”、“民生改善”、“科技水平”、“城市化进程”、“开放程度”。

对于中国的这些变化,你有什么所见所闻所思所感?

2012年高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船主请一位修船工给自己的小船刷油漆。修船工刷漆的时候,发现船底有个小洞,就

顺手给补了。过了些日子,船主来到他家里道谢,送上一个大红包。修船工感到奇怪,说:“您已经给过工钱了。” 船主说:“对,那是刷油漆的钱,这是补洞的报酬。”修船工说:“哦,那只是顺手做的一件小事„„”船主感激地说:“当得知孩子们划船去海上之后,我才想起船

底有洞这事儿,绝望极了,觉得他们肯定回不来了。等到他们平安归来,我才明白是您救了

他们。” 审题立意要从两个角度思考:船主和漆工。

1、从漆工的角度立意,可以围绕责任心、良知、善良、与人为善、敬业等切入;最佳立意:涂漆工所谓“顺便补的”,并非“无心”,而是一种不以善小而不为的“有意”——与“善良”有关,与金钱无关;即便非自己份内之事,也要尽责做好,人要有社会责任感。

2、从船主的角度立意,要建立健全对好人好事、见义勇为者进行保护、奖励、表彰等机制,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和舆论导向,让好人不吃亏,让好人有好报,让好人有尊严,要懂得感

恩等。

总结: 2012年课标卷的作文迫于去年网上评论的责难走向平和。在材料上则材料采用了“寓

言故事”的命题形式,题目不再像2011年作文那样紧贴时政,让学生无从入手,相比之下,2012作文较为平和,不会在审题上为难考生,大都有话可说。总体而论,该作文题目有以下

特点:

1、弘扬时代正气,彰显精神素养。船工无意间的补上漏洞的行为体现了做人的本质。这在修

船工来说是一个小小的举动,而这个小小的举动则体现了船工的敬业精神和道德素养。

2、多向思维,全面思考。面对考题,大多学生关注了船工的品质,其实亦可从船主入手来思

考。当船主的儿子获救后并没有隐瞒情况,而是以重金感谢船工,体现了船主的知恩图报。

船主的这种精神也是难能可贵的。

3、关系着眼,体现社会风尚。

4、关注现实生活,体现价值引领。考生可以联系现实生活,批评社会上违背道德的行为,表

现正确价值取向。

但这样的作文入手容易,写出新意较难。

总体而论,2012年的课标卷保持了近年来命题的基本形式,在稳定大局的前提下做出微

调,让语文试卷走向平易化,常规化。

分析:

2012年高考语文课标卷保持了稳中求变的传统风格,并在此基础上走向平易、平和,为

真正考查学生能力提供了平台,指引教师在来年备考中关注基础,重视学生基础知识的落实,基本能力的培养。这样的试题不会再产生诸如2011年“中国腾飞”这个作文题目所产生的

波动,而赢得社会的认可,师生的赞同。

三、对备考2013年高考的一点建议

1、识记知识,落实基础。“名篇名句默写”连续多年做到不超越64篇必背内容目的在于强

调基础知识的重要性,指引学生中学阶段必须积累考纲要求的名句名篇,努力做到会背、会

写。

2、全面学习,不漏盲点。新课改以来的命题中,首次在现代文阅读中将社会科学类文章变为

自然科学类文章,目的在于强化说明文的教学。这一变化为我们敲响了警钟。

3、加强积累,道德情怀。回观近年来的高考作文,大都停留在人文素养的层面,引导学生具

有诚信、操守、品德等素养,目的在于构建学生优良的品德,和正确的精神价值观,所以学

生在平时学习中除了积累必要的语文素材外,还得培养自己的精神,形成独立的人格和品性。

4、扎实学习,突破“公式”。语文是没有公式的学科,通过语文学习重在培养自我的感知能

力、鉴赏能力、写作能力。传统语文学习中,许多老师针对诗歌鉴赏和语言运用总结出了所

谓的“意境分析型”、“手法鉴赏型”、“整散句互换”、“长短句互换”等的方法,考场上大多

考生按照方法套作,今年的诗歌鉴赏命题和语言运用第16题是对这些方法的突破,让学生

真正走入文本,全面理解。

5、加强阅读,提高能力。2012年几乎所有的作文命题都体现了辩证思维,要求考生具有大

量的语文基础知识储备,写出具有思想,拥有文采,展示才华的优秀作文。这就要求师生不

能以语文课本打天下,而要把语文课本作为基础,不断向外辐射,引导学生阅读名著,关注

现实,关注人生,拥有卓越的才华,形成独立的思想。


相关文章

  • 2012年高级会计职称考试真题
  • 2012年高级会计职称考试真题 案例分析题一(本题15分) (1)人事部认为企业文件无法量化,已经制定<企业员工守则>,证明企业文化控制和运行有效 (2)赞助商2000万,扶贫500万,销售部认为赞助北京奥运是公益活动,有利无弊 ...查看


  • 2012年高三下学期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 2012年高三下学期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XX年高考结束了,回顾这紧张而扎实的一学期,我的心中涌动着无限酸甜苦辣.在年级组和教研组的正确领导和悉心关怀下,我与学生共同努力,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查看


  • 2012年高级统计师考试模拟试题
  • 2012年高级统计师考试模拟试题(二) 第一部分 简述题 第一题 (20分) 从概念.编制方法和应用的角度,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和购买力平价(PPP)进行比较. 第二题 (10分) 为了解消费者2007年购买汽车的打算,某调查公司利 ...查看


  • 黑龙江高考
  • 黑龙江高考 武汉外语外事职业学院国际招生代码12988,湖北省招生代码9686,市场营销专业(网络营销与策划方向).环境艺术专业(建筑动画方向,游戏设计与开发方向,数字城市方向).高级护理专业.医药营销专业为其院校特定专业,理论+技能课学习 ...查看


  • 2013年高考模拟试卷地理卷7
  • 2013年高考模拟试卷地理卷7 考试时间:5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4分) 小明3月份从上海浦东坐飞机直飞英国伦敦,在飞行了12个小时之后,到达伦敦.三天后,小明坐同一 ...查看


  • 2014三年高考语文试卷分析
  • 2014年高考语文试卷分析 2014年高考语文试题显示出新课标的渐变特点.更加贴近生活,体现了稳中求变的新思路. 题型稳定:无论是病句.连贯的基础题,还是论述类文本词读.选考类文本的大词读,甚至是语言应用中的语言衔接题较之2013年都未有大 ...查看


  • 外科+妇产试题及答案卷(含答案)
  • 外科学+妇产科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70分) 1. (2012年高考题)护理颌下蜂窝织炎的病人时应重点观察( ) A. 体温 B.脉搏 C.呼吸 D.血压 2. (2012年高考题)注射破伤风抗毒素的目的是( ) A. 中和结合 ...查看


  • 高三历史工作总结
  • 2012-2013年度高三上学期历史教学工作总结 忙忙碌碌的半学期过去了.为了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以指导今后的工作,现在对半年来高三历史教学工作进行简要总结. 一. 认真研究高考. 高考的动向是高三教学的方向和指导.每年高考总会有一定的调整 ...查看


  • 2015年高考模拟试卷物理卷(一)带答案
  • 2015年高考模拟试卷物理卷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试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写在答题纸上.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