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象(中国象棋)基础入门知识
布局:出动车马炮
中局:消灭对方车马炮
残局:消灭对方王,保护我方王 象棋术语(部分)
【中线】
名词。棋盘中第五条直线。是有关将、帅安危的生命线,亦为双方必争的战略要点。对局时,须力争控制该线,使之不被对方棋子侵入或牵制。
【肋道】
也称“两肋线”,名词。棋盘中的第四、第六条直线。因在中线将位左右,形似人体的两肋,故名。均为对局双方攻守的要道线,控制肋道,应以对方上士的动向为进攻目标。
【兵线】
也称“卒林”。名词。棋盘中靠近河界线的第一条横线,供双方置兵、卒。兵、卒有巩固阵地、绊马阻子的作用,已方棋子如能占据对方的兵线,就能予对方以压力和威胁。
【九宫】
也称“九宫禁区”。名词,指棋盘上由斜交叉线构成的“ 米”字形方格。是将、帅、士活动的地区。如被对方车、兵占据,就易发生危险。
【局面】
术语。指对局中某一阶段双方棋子颁的状态,通常包括“ 先手”、“优势”、“平稳”、“对攻”、“复杂”、“简化” 、“均势”等。
【对局评注】
在报刊或棋谱上,对比赛中一些著名棋手的实战对局,用复盘形式加以评述,分析双方战略战术中的优劣得失,与各种攻防着法的变化,以供爱好者欣赏、借鉴、参考,从中汲取有益的经验和技巧。
【复盘】
也称“复局”。术语。指对局完毕后,复演该盘棋的记录,以检查对局中着法的优劣与得失关键。一般用以自学,或请高手给予指导分析。如按照棋排演,类如复盘,称“打谱”或 “研阅棋谱”。
【棋谱】
用图和文字记述棋局的书籍。按所记述的棋局排演,可参考吸收其着法,或探讨研究名手的棋艺风格。
【先手】
术语。有二义:1、也称“先走”。开局时的先走者。2、也称“得先”。棋局形势中的主动者。
【后手】
术语。有二义:1、开局时后者。2、也称“失先”、“落后”。棋局形势中的被动者。
【均势】
也称“并先”。术语。指对局中双方局势均衡,兵力相等。
【着】
术语。对局中轮到走棋的一方,把某个棋从一个交叉点走到另一个交叉点,或吃掉对方的棋子而占领其交叉点,即为走了一着。
【回合】
术语。对局中,双方各走一着,称为一个回合。
【闲着】
也称“停着”。术语。一种适宜于对局相持阶段的着法。走子不起进攻作用,目的在于等待时机。
【强子】
术语。指车、马、炮等战斗力较强的各类子。兵、卒须视形势而定,一般以过河界的为强,在自界的为弱。
【吃子】
术语。对局中,轮到走棋的一方,把某一棋子从棋盘的这一交叉点走到另一交叉点而吃掉对方棋子,并占领后一交叉点,称为“吃子”。
【弃子】
术语。对局中,舍弃某一子,称为“弃子”。常作为一种战术。主动而有计划的弃子,可得先而占优势或攻主局。
【胜势】
术语。对局中,局势大体已定,于胜利在望之一方,称为“胜势”。
【绝杀】
术语。指对局,下一着要将死,而对方又无法解救。
【入局】
术语。一般指攻入对方阵地而能构成杀局的着法。常见于中局阶段,多数为“弃子入局”。
【例胜】
术语。实用残局结尾时,攻方可以必胜守方,称为“例胜”。
【例和】
术语。实用残局结尾时,守方对攻方可以弈成必和的棋势,称为“例和”。
【巧胜】
术语。指实用残局结尾时,由于守方未能及时弈成例和的棋势,被攻方乘机取胜,称为“巧胜”。
【巧和】
术语。实用残局结尾时,守方以巧着弈和攻方,称“巧和”。
【马】
棋子名称。每方有两。局中,每着走一直一斜,可进可退,俗称“马走‘日’字”。如果在一直处有其他棋子,即不能走过去。可越过河界,属攻子类,力较强。开局时宜利用兵为其开道;中局和残局阶段,随局势的变化而有多种着法。因走法较为灵巧,且活动范围较大,故有“八面威风”之称。
【马后炮】
术语。一方的马与对方的将处于同一直线或同一横线,中间隔一步,再用炮在马后将军,称为“马后炮”。是残避或中局阶段一种颇有力量的杀着。
【卧槽马】
指进到底象前一格位置的马。既可将军,又可以抽车,是常见的一种凶着。
【炮】
棋子名称。每方有两个。对局中,在不吃子时,每一着可以直进、直退、横走,不限步数;吃子必须隔一个棋子跳吃,俗称“炮打子”。属攻子类,为长兵器。常可联系各子,遥控对方,使已方前后左右呼应连贯,易成攻势。开局着法四大类中,以炮局类为多。如中炮、过宫炮、敛炮等。开局和中局阶段的进攻变化优于马。残局阶段,双方
如无士、象,则炮不如马。炮借士、象的力量可以攻守兼备:一车可胜马、双士而难胜炮、双士。
【炮架】
也称“炮台”。术语。因炮必须一个棋子跳吃对方的棋子。利用已方或对方的棋子作为所隔的子,称为“炮架”。
【空头炮】
术语。一般指直线中炮,而对方有士碍将。针对中宫主将,辅以其他子力,构成多种多样的攻势,予对方以致命打击。亦叫空心炮。
【重炮】
也称“重叠炮”。术语。指一方双炮重叠相连呼应,在同一条线上开展攻势。如与单车联用,则称单车重炮。
【车】
棋子名称。每方有两个。对局中,每一着可以直进、直退、横走,不限步数。属攻子类,为长兵器。是攻子中力量最大的棋子。开局和中局阶段,均为作战主力。一般宜尽早出动,抢占战略要道。棋谚有“三步不出车,着棋容易输”之说。
【直车】
术语。一方走“车一平二”或“车九平八”,以后从二路或八路两直线出动,称为“直车”。
【横车】
术语。一方走“车一进一”或“车九进一”,以后横向出动,称为“横车”。
【直横车】
也称“横直车”。术语。一方双车走“车一平二”与“车九进一”,分别从直线与横线出动,称“直横车”。常用于五七炮和中炮盘头马等开局着法。
【过河车】
术语。一方走平炮上马后,出直车过河界到对方上二路兵线,称为“过河车”。常可起抑制对方和加快已方进攻速度的作用。
【巡河车】
术语。一方平炮上马后出直车控制已方河界线,称为“巡河车”。
【过门】
术语。走一步棋,既对对方含有某种逼迫性,又可顺势抢先一步。 胜负和的判定
一方棋子攻击对方的将帅,并在下一着要把它吃掉,称为照将或将。照将不必声明。被照将的一方必须立即应将,即用自己的着法化解被照将的状态。如果被照将而无法应将,就算被将死。轮到走棋的一方,无子力可走,就算被困毙。
对局时一方出现下列情况之一,为输棋,对方获胜。
将帅被对方将死;被困毙;超时;走棋违反行棋规定;走棋违反禁例,应该变着而不变;在同一局棋中,三次犯规;主动宣布认输;严重违反纪律。
出现下列情况之一,为和棋。
一方提议作和,对方表示同意;双方走棋出现循环反复达到三次,符合“不变作和”的规定;符合自然限着的规定,即在六十回合中,
双方都没有吃过一个棋子。 行棋与吃子
对局时,由执红的一方先行,双方轮流各走一着,直至分出结果。 轮到走棋的一方,将某个棋子从一个交叉点走到另外一个交叉点,或者吃掉对方的棋子而占据其交叉点,都视为走了一着。双方各走一着,称为一个回合。
帅、将每一着只允许走一步,前进、后退、横走都可以,但不能走出九宫。帅与将不许在相同的直线上直接对面,如果一方已经抢先占据,另外一方必须回避。
仕、士每一着只允许按照九宫中的斜线走一步,可进可退。 相、象不能越过河界,每一步斜走两步,可进可退,俗称走田字。当田字中心有其它棋子时,俗称塞相、象眼,则不许走过去。
马每着走一直一斜或一横一斜,可进可退,俗称马走日。如果在要去的方向有其它棋子挡道,俗称蹩马腿,则不许走过去。
车每一着可以直进直退横走不限制步数。
炮在不吃子的时候,走法同车一样。吃子时必须隔一个棋子跳吃,俗称炮打隔子。
兵卒在没有越过河界前,每着只允许向前直走一步;越过河界之后,每着可以向前直走或横走一步,但任何时候都不能后退。
走一着棋时,如果自己的棋子能够走到的位置有对方棋子存在,就可以把对方的棋子吃掉并占领那个位置。除了将帅以外,其它棋子都可以听任对方吃掉,或主动送吃。吃子的一方,必须把吃掉的棋子从棋盘上拿走。
开局15种
1)当头炮(炮二平五)
这是象棋布局里的主流招法,直接威胁黑方中卒,刚猛直爽。“起炮在中宫,比诸局较雄”。黑方通常跳马保卒或还架中炮,发展成为顺炮、列炮、屏风马、反宫马、单提马等体系。也有进炮保卒或补士象的冷门应法,中炮的应法最多有十种。
2)飞相局(相三进五)
稳健型开局,先巩固阵地,再伺机反击。飞相局曾是胡荣华的镇山宝,杀败过许多弈林好手,他说“飞相十八应”,说明了应法之多。因为飞相没有对黑方构成任何直接威胁,所以除常见的左中炮、过宫炮、士角炮外,至少还有十几种可行的应法,甚至挺中卒都是不违棋理的。
3)仙人指路(兵七进一)
投石问路,既可为马开路,又可试探对方棋路,刚柔相济,意向莫测。应对仙人指路最凶悍的莫过于炮2平3卒底炮,平地一声雷。另外,飞象、左中炮、对兵局、过宫炮、起马等等也屡见不鲜,最有趣的是卒3进1弃卒抢三先,俗称“瞎眼狗”。
4)起马局(马二进三)
一匹正马是迟早要跳的,开盘就跃出,何乐而不为?有棋友在“华工象棋论坛”论证了起马局红方总比黑方快半拍,以后还可多得两兵终获胜。这位棋友的观点虽不完善,但此人无疑是起马局的能手。其实后手方并不惧怕,一步卒7进1制马就很有针对性,其它还有许多应法当然也未尝不可。
5)过宫炮(炮二平六)
流行弈法,有利于上马出车,迅速开动主力,结构良好,攻守咸宜。黑方有飞象、还中炮、挺卒、进马、提横车等多种应法。过宫炮古已有之,数百年不断演绎着新的传奇。
6)仕角炮(炮八平六)
首着平炮于仕角,今后可发展成反宫马、单提马、五六炮等阵型。后手还架反手中炮或挺卒较为流行。
7)上仕局(仕四进五)
既然飞相可以,上仕又有何不妥?同样巩固阵地,还有再架中炮的机会。记得有一次亚洲大赛上就有专业棋手使用过。
8)兵底炮(炮二平三)
有很多布局的红棋阵容会有这一步炮,这里只是改变次序先为之。古谱称之“敛炮”,有锋芒内敛之意。
9)金钩炮(炮二平七)
有的称为“大过宫炮”,将子力集中于左翼,又为右翼子力开通道路。特级大师庄玉庭对此阵颇有研究。
10)边马局(马二进一)
冷门布局,偶尔用之会有出其不意的效果。当然另一个马还是扑向中心较好,如果再马八进九形成“蝴蝶双飞”就感觉不怎么舒坦了(事实上还是有人喜欢这么走,并配合担子炮,让人觉得无懈可击)。
11)九尾龟(兵九进一)
和边马局一样,旁敲侧击的战略思想。记得多年前,我看过《京华棋坛风云录》中有一则名手对局就用的这个。
12)巡河炮(炮二进二)
在让双马时,这着几乎是必走的。在不让子的情况下,巡河炮同样有拦车,闪击等多种用途。所谓“沿河十八打,将军拉下马”。
13)边炮(炮二平一)
“炮起边塞上,翻卒势如飞,横贯当头妙,冲前落角宜……”。边炮还可以为车马让路,形成先手三步虎。
14)龟背炮(炮八退一)
这个名称是来源于“中炮对龟背炮”。记得读大学时寝室里下棋曾一度流行这种走法,甚至有同学用得得心应手,还总结出退
炮后的几种后续手段(如保马前卒,打车,平窝心炮),现在回忆起来还觉得饶有趣味。
15)过河炮(炮二进四)
屏风马世界里有左炮封车,双炮过河等阵容。首着就过河,似乎动向暴露过早,但民间确实有人执先手这么走,好象一时也找不到什么明显弱点。
中象(中国象棋)基础入门知识
布局:出动车马炮
中局:消灭对方车马炮
残局:消灭对方王,保护我方王 象棋术语(部分)
【中线】
名词。棋盘中第五条直线。是有关将、帅安危的生命线,亦为双方必争的战略要点。对局时,须力争控制该线,使之不被对方棋子侵入或牵制。
【肋道】
也称“两肋线”,名词。棋盘中的第四、第六条直线。因在中线将位左右,形似人体的两肋,故名。均为对局双方攻守的要道线,控制肋道,应以对方上士的动向为进攻目标。
【兵线】
也称“卒林”。名词。棋盘中靠近河界线的第一条横线,供双方置兵、卒。兵、卒有巩固阵地、绊马阻子的作用,已方棋子如能占据对方的兵线,就能予对方以压力和威胁。
【九宫】
也称“九宫禁区”。名词,指棋盘上由斜交叉线构成的“ 米”字形方格。是将、帅、士活动的地区。如被对方车、兵占据,就易发生危险。
【局面】
术语。指对局中某一阶段双方棋子颁的状态,通常包括“ 先手”、“优势”、“平稳”、“对攻”、“复杂”、“简化” 、“均势”等。
【对局评注】
在报刊或棋谱上,对比赛中一些著名棋手的实战对局,用复盘形式加以评述,分析双方战略战术中的优劣得失,与各种攻防着法的变化,以供爱好者欣赏、借鉴、参考,从中汲取有益的经验和技巧。
【复盘】
也称“复局”。术语。指对局完毕后,复演该盘棋的记录,以检查对局中着法的优劣与得失关键。一般用以自学,或请高手给予指导分析。如按照棋排演,类如复盘,称“打谱”或 “研阅棋谱”。
【棋谱】
用图和文字记述棋局的书籍。按所记述的棋局排演,可参考吸收其着法,或探讨研究名手的棋艺风格。
【先手】
术语。有二义:1、也称“先走”。开局时的先走者。2、也称“得先”。棋局形势中的主动者。
【后手】
术语。有二义:1、开局时后者。2、也称“失先”、“落后”。棋局形势中的被动者。
【均势】
也称“并先”。术语。指对局中双方局势均衡,兵力相等。
【着】
术语。对局中轮到走棋的一方,把某个棋从一个交叉点走到另一个交叉点,或吃掉对方的棋子而占领其交叉点,即为走了一着。
【回合】
术语。对局中,双方各走一着,称为一个回合。
【闲着】
也称“停着”。术语。一种适宜于对局相持阶段的着法。走子不起进攻作用,目的在于等待时机。
【强子】
术语。指车、马、炮等战斗力较强的各类子。兵、卒须视形势而定,一般以过河界的为强,在自界的为弱。
【吃子】
术语。对局中,轮到走棋的一方,把某一棋子从棋盘的这一交叉点走到另一交叉点而吃掉对方棋子,并占领后一交叉点,称为“吃子”。
【弃子】
术语。对局中,舍弃某一子,称为“弃子”。常作为一种战术。主动而有计划的弃子,可得先而占优势或攻主局。
【胜势】
术语。对局中,局势大体已定,于胜利在望之一方,称为“胜势”。
【绝杀】
术语。指对局,下一着要将死,而对方又无法解救。
【入局】
术语。一般指攻入对方阵地而能构成杀局的着法。常见于中局阶段,多数为“弃子入局”。
【例胜】
术语。实用残局结尾时,攻方可以必胜守方,称为“例胜”。
【例和】
术语。实用残局结尾时,守方对攻方可以弈成必和的棋势,称为“例和”。
【巧胜】
术语。指实用残局结尾时,由于守方未能及时弈成例和的棋势,被攻方乘机取胜,称为“巧胜”。
【巧和】
术语。实用残局结尾时,守方以巧着弈和攻方,称“巧和”。
【马】
棋子名称。每方有两。局中,每着走一直一斜,可进可退,俗称“马走‘日’字”。如果在一直处有其他棋子,即不能走过去。可越过河界,属攻子类,力较强。开局时宜利用兵为其开道;中局和残局阶段,随局势的变化而有多种着法。因走法较为灵巧,且活动范围较大,故有“八面威风”之称。
【马后炮】
术语。一方的马与对方的将处于同一直线或同一横线,中间隔一步,再用炮在马后将军,称为“马后炮”。是残避或中局阶段一种颇有力量的杀着。
【卧槽马】
指进到底象前一格位置的马。既可将军,又可以抽车,是常见的一种凶着。
【炮】
棋子名称。每方有两个。对局中,在不吃子时,每一着可以直进、直退、横走,不限步数;吃子必须隔一个棋子跳吃,俗称“炮打子”。属攻子类,为长兵器。常可联系各子,遥控对方,使已方前后左右呼应连贯,易成攻势。开局着法四大类中,以炮局类为多。如中炮、过宫炮、敛炮等。开局和中局阶段的进攻变化优于马。残局阶段,双方
如无士、象,则炮不如马。炮借士、象的力量可以攻守兼备:一车可胜马、双士而难胜炮、双士。
【炮架】
也称“炮台”。术语。因炮必须一个棋子跳吃对方的棋子。利用已方或对方的棋子作为所隔的子,称为“炮架”。
【空头炮】
术语。一般指直线中炮,而对方有士碍将。针对中宫主将,辅以其他子力,构成多种多样的攻势,予对方以致命打击。亦叫空心炮。
【重炮】
也称“重叠炮”。术语。指一方双炮重叠相连呼应,在同一条线上开展攻势。如与单车联用,则称单车重炮。
【车】
棋子名称。每方有两个。对局中,每一着可以直进、直退、横走,不限步数。属攻子类,为长兵器。是攻子中力量最大的棋子。开局和中局阶段,均为作战主力。一般宜尽早出动,抢占战略要道。棋谚有“三步不出车,着棋容易输”之说。
【直车】
术语。一方走“车一平二”或“车九平八”,以后从二路或八路两直线出动,称为“直车”。
【横车】
术语。一方走“车一进一”或“车九进一”,以后横向出动,称为“横车”。
【直横车】
也称“横直车”。术语。一方双车走“车一平二”与“车九进一”,分别从直线与横线出动,称“直横车”。常用于五七炮和中炮盘头马等开局着法。
【过河车】
术语。一方走平炮上马后,出直车过河界到对方上二路兵线,称为“过河车”。常可起抑制对方和加快已方进攻速度的作用。
【巡河车】
术语。一方平炮上马后出直车控制已方河界线,称为“巡河车”。
【过门】
术语。走一步棋,既对对方含有某种逼迫性,又可顺势抢先一步。 胜负和的判定
一方棋子攻击对方的将帅,并在下一着要把它吃掉,称为照将或将。照将不必声明。被照将的一方必须立即应将,即用自己的着法化解被照将的状态。如果被照将而无法应将,就算被将死。轮到走棋的一方,无子力可走,就算被困毙。
对局时一方出现下列情况之一,为输棋,对方获胜。
将帅被对方将死;被困毙;超时;走棋违反行棋规定;走棋违反禁例,应该变着而不变;在同一局棋中,三次犯规;主动宣布认输;严重违反纪律。
出现下列情况之一,为和棋。
一方提议作和,对方表示同意;双方走棋出现循环反复达到三次,符合“不变作和”的规定;符合自然限着的规定,即在六十回合中,
双方都没有吃过一个棋子。 行棋与吃子
对局时,由执红的一方先行,双方轮流各走一着,直至分出结果。 轮到走棋的一方,将某个棋子从一个交叉点走到另外一个交叉点,或者吃掉对方的棋子而占据其交叉点,都视为走了一着。双方各走一着,称为一个回合。
帅、将每一着只允许走一步,前进、后退、横走都可以,但不能走出九宫。帅与将不许在相同的直线上直接对面,如果一方已经抢先占据,另外一方必须回避。
仕、士每一着只允许按照九宫中的斜线走一步,可进可退。 相、象不能越过河界,每一步斜走两步,可进可退,俗称走田字。当田字中心有其它棋子时,俗称塞相、象眼,则不许走过去。
马每着走一直一斜或一横一斜,可进可退,俗称马走日。如果在要去的方向有其它棋子挡道,俗称蹩马腿,则不许走过去。
车每一着可以直进直退横走不限制步数。
炮在不吃子的时候,走法同车一样。吃子时必须隔一个棋子跳吃,俗称炮打隔子。
兵卒在没有越过河界前,每着只允许向前直走一步;越过河界之后,每着可以向前直走或横走一步,但任何时候都不能后退。
走一着棋时,如果自己的棋子能够走到的位置有对方棋子存在,就可以把对方的棋子吃掉并占领那个位置。除了将帅以外,其它棋子都可以听任对方吃掉,或主动送吃。吃子的一方,必须把吃掉的棋子从棋盘上拿走。
开局15种
1)当头炮(炮二平五)
这是象棋布局里的主流招法,直接威胁黑方中卒,刚猛直爽。“起炮在中宫,比诸局较雄”。黑方通常跳马保卒或还架中炮,发展成为顺炮、列炮、屏风马、反宫马、单提马等体系。也有进炮保卒或补士象的冷门应法,中炮的应法最多有十种。
2)飞相局(相三进五)
稳健型开局,先巩固阵地,再伺机反击。飞相局曾是胡荣华的镇山宝,杀败过许多弈林好手,他说“飞相十八应”,说明了应法之多。因为飞相没有对黑方构成任何直接威胁,所以除常见的左中炮、过宫炮、士角炮外,至少还有十几种可行的应法,甚至挺中卒都是不违棋理的。
3)仙人指路(兵七进一)
投石问路,既可为马开路,又可试探对方棋路,刚柔相济,意向莫测。应对仙人指路最凶悍的莫过于炮2平3卒底炮,平地一声雷。另外,飞象、左中炮、对兵局、过宫炮、起马等等也屡见不鲜,最有趣的是卒3进1弃卒抢三先,俗称“瞎眼狗”。
4)起马局(马二进三)
一匹正马是迟早要跳的,开盘就跃出,何乐而不为?有棋友在“华工象棋论坛”论证了起马局红方总比黑方快半拍,以后还可多得两兵终获胜。这位棋友的观点虽不完善,但此人无疑是起马局的能手。其实后手方并不惧怕,一步卒7进1制马就很有针对性,其它还有许多应法当然也未尝不可。
5)过宫炮(炮二平六)
流行弈法,有利于上马出车,迅速开动主力,结构良好,攻守咸宜。黑方有飞象、还中炮、挺卒、进马、提横车等多种应法。过宫炮古已有之,数百年不断演绎着新的传奇。
6)仕角炮(炮八平六)
首着平炮于仕角,今后可发展成反宫马、单提马、五六炮等阵型。后手还架反手中炮或挺卒较为流行。
7)上仕局(仕四进五)
既然飞相可以,上仕又有何不妥?同样巩固阵地,还有再架中炮的机会。记得有一次亚洲大赛上就有专业棋手使用过。
8)兵底炮(炮二平三)
有很多布局的红棋阵容会有这一步炮,这里只是改变次序先为之。古谱称之“敛炮”,有锋芒内敛之意。
9)金钩炮(炮二平七)
有的称为“大过宫炮”,将子力集中于左翼,又为右翼子力开通道路。特级大师庄玉庭对此阵颇有研究。
10)边马局(马二进一)
冷门布局,偶尔用之会有出其不意的效果。当然另一个马还是扑向中心较好,如果再马八进九形成“蝴蝶双飞”就感觉不怎么舒坦了(事实上还是有人喜欢这么走,并配合担子炮,让人觉得无懈可击)。
11)九尾龟(兵九进一)
和边马局一样,旁敲侧击的战略思想。记得多年前,我看过《京华棋坛风云录》中有一则名手对局就用的这个。
12)巡河炮(炮二进二)
在让双马时,这着几乎是必走的。在不让子的情况下,巡河炮同样有拦车,闪击等多种用途。所谓“沿河十八打,将军拉下马”。
13)边炮(炮二平一)
“炮起边塞上,翻卒势如飞,横贯当头妙,冲前落角宜……”。边炮还可以为车马让路,形成先手三步虎。
14)龟背炮(炮八退一)
这个名称是来源于“中炮对龟背炮”。记得读大学时寝室里下棋曾一度流行这种走法,甚至有同学用得得心应手,还总结出退
炮后的几种后续手段(如保马前卒,打车,平窝心炮),现在回忆起来还觉得饶有趣味。
15)过河炮(炮二进四)
屏风马世界里有左炮封车,双炮过河等阵容。首着就过河,似乎动向暴露过早,但民间确实有人执先手这么走,好象一时也找不到什么明显弱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