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幼儿个性发展之个案记录
江苏海安县第二实验幼儿园
崔晓蕾
一、发展幼儿个性的意义
21世纪的人才需求将会向创造性、开拓性发展,而一个创造性、开拓性的人才除了要具备良好的智力因素外,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其非智力因素——个性。现代教育正在逐步从偏重传授知识向注重能力的方向转变,从发展“智力型”人才向发展“个性化”人才转变,个性成为了现代社会中个体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品质,联合国教科组织又在《学会生存》中明确指出,“现代社会都重视个人,注意个人的能力,他的心理结构以及兴趣,动机和需要……这个受教育的人在他自己的教育中日益起着积极主动的作用。”由此可见,未来人才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要具有健康、丰富的个性。
个性研究成果还表明,个性发展也处于关键期,即幼儿期是个性发展和形成的重要时期,如何更好地促进幼儿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培养其优良的个性,是幼教实践中有待探讨和摸索的问题。因此,幼儿个性发展在幼儿心理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
幼儿更好地相互了解吗?能否为幼儿提供表演或表现的机会?能否推动与家长的交流?幼儿有主动探究的机会吗?能否轻松获得所需要的材料和设备?从教师的主观评价、家长的反映以及参加我园活动的领导、同行的评价反馈来看,幼儿在民间文学的熏陶中,其相关的认知、情感、行为与表达、表现等方面都有了较为明显的发展,他们在学习中的阅读能力增强了;在游戏时会商量、会分享、会共处,争抢冲突的现象少了;爱在孩子们中漫延:穿、脱衣服时会互相帮忙,学习用品会主动借给别人,回家给奶奶端凳子、倒茶,不再是不讲道理的小皇帝了;生活中运用美的语言能力也增强了……
通过系统的研究、深入的实践,并随着幼儿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以及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的变化,我们在幼儿园开展的民间文学教育活动,也从教师的教育理念、教育活动的重心、教育活动的选材到活动的呈现方式、材料提供、环境创设、活动目标等与以前相比,都有了根本性的转变,教师从关注教材到关注幼儿,从关注教育结果到关注教育过程,从关注即时效果到关注对
98
2009年4月(下
旬)总第148期
二、个案记录对发展幼儿个性的价值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同样,每个幼儿都以其不同的个性区别于其他个体,随着改革的深入,人们意识到只有变研究教材为研究幼儿,才能使教育更有针对性,更具有实际意义。如果老师无视幼儿个性的差异,采取相同的教育模式,必然就收效甚微,甚至还会扼制幼儿个性的发展,倘若凭主观印象,仅以一时一事来判断幼儿的个性特点,也会使工作带有一定的盲目性。而个案记录作为一种了解幼儿发展状况的载体,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些矛盾,并避免以上弊端;教师借助个案记录,真实地记录下幼儿的行为表现,并透过这些行为表现来分析、了解他们的个性特点,从而有针对,有重点地对个别幼儿施以教育措施,创设条件使其个性在最有利的情况下得到发展。
1.个案记录是幼儿个性发展的信息库。陈鹤琴要求幼教工作者“要善于根据每名幼儿的经验、兴趣及学习能力,为他选择适当的材料,并进行相应的个别施
孩子的长远影响。但我们的探索之路才刚刚开始,我们的总结和归纳还略显稚嫩,这样的回顾,给了我们反思的机会,为以后工作的深入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今后努力的方向
1.在此次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逐渐认识到园本课程的含义。过去,在园内优秀教学活动的竞赛中,教师们寻找到的素材、设计的活动,都只是零散的、单一的,没能形成系列。这样,活动的重复使用率不高,供借鉴的价值也不大。在本课题的后期研究中,我园将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对人文启蒙的目标细化,以形成一套以民间文学为特色的幼儿语言教材,并初步具备系统性、针对性、阶段性等特点,实现可操作性强,得到基本的推广、使用。
2.对民间文学与幼儿园综合课程进行有机整合,探索能真正体现幼儿民间文学活动的自身功能与价值,以及能满足幼儿自身整合发展的教法与学法的研究。
3.做好案例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为完成结题报告打好基础。
教”,而要了解并掌握这些儿童的经验、兴趣及学习能力,就可以通过个案来实现。通过个案记录,去了解他们,因材施教,并制定出适合他们的教育措施,发展其个性。
记得笔者刚刚接手大(2)班时,由于是中途接班,对于这班幼儿的情况了解甚少,于是我利用一段时间,看完了前任教师留下的个案记录,并通过个案这条路,从其中的一个个典型事例及其对这些事例的分析中,了解了一个个孩子的性格特点,有活泼的,有沉默的,有爱搞恶作剧的……这样,笔者在最短的时间内对全班幼儿的个性有了大致的了解,从而更方便去根据他们的特点,做到因人施教,并找出了适当的教育措施,促使他们形成了良好的个性。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具体而系统地对三千多名儿童进行了“跟踪观察”,为每个幼儿写了观察记录,而这也可称为他的“个案记录”,为其全面、和谐,且注重个性的教育提供了一把金钥匙,为他全面、深入地了解幼儿提供了依据。
2.个案记录是幼儿个性发展的诊断书。个案记录主要是对幼儿发展中的一些典型事例的真实写照进行客观描述,并就事例中的幼儿行为等,从理论的高度进行分析,从而掌握推动个性发展的水平、趋向。为有针对性的施教提供借鉴依据,并能综观幼儿个性发展及教育者有目的影响的过程,从而反思得失,总结经验。找出普遍规律,使每一个孩子的个性都获得完美和谐的发展。
如笔者正在进行一项个案记录,对象是小班幼儿,是一名男孩,在家是独子,一个人人疼在手心的小皇帝。我利用课余时间、课堂时间对他进行了一系列的跟踪观察,并进行了大量客观、真实的记录:中午看动画片,老师关闭电源让孩子们去洗手,他不依,非要看电视,否则就大声哭闹;建构游戏玩大型积木,他搭完了一支枪又去抢别人手上正搭着的玩具,别人不理他,他就坐在地上哭闹;放学时,其他幼儿的爸爸妈妈接得较早,他的妈妈来得较晚,他就大发脾气,不理不睬……从以上这一系列的事例中,不难看出这一幼儿的个性特点——任性。通过这一系列事例,为笔者促进其良好个性的形成发展提供了充足的依据,从而诊断出他的特点,然后做到对症下药。
再如,大班幼儿临近毕业,要了解这些幼儿三年来的发展情况,以及个性发展的趋势,我们就可以从个案记录入手,翻阅他们的个案记录档案,并利用事例依据,对其中某一幼儿的个性发展进行评价总结。
幼教园
丁
再把评价结果与个案记录中最早部分的个性进行比较,就较容易发现这名幼儿三年来个性发展的总趋向,从而体现出个案记录在幼儿的个性发展评价中的重要作用。
三、利用个案记录,发展幼儿个性应注意的一些
问题
生物学家巴莆洛夫说过,“不会观察,你就永远当不了科学家。”不妨可以把这句话说成:“不学会观察,你就永远当不了好老师。”观察是个案记录的主要手段,利用观察去了解幼儿,记下他们的事例。但由于个案记录是发展幼儿个性的主要载体,是其个性发展的信息库、诊断书,要记好个案记录,并为发展幼儿个性提供可靠的信息,就必须注意以下问题:
1.要真实客观。作为个案记录,首先就必须真实,要用研究幼儿的真实事例,而不可照搬他人的事例、经验,为达到自己预期的效果而弄虚作假,把别的幼儿的事例搬到这名幼儿身上,我们应该通过观察,来发现每名幼儿特有的行为言行,去分析他们的个性特点。另外,老师的期望值不能太高,不应按照自己预想的那样来发展幼儿,而应顺其自然,按照步骤一步步做,不能带着任何感情色彩去记录事例,而应使个案这一第一手资料真实客观。
2.要有针对性。个案记录作为第一手资料,除了要真实、客观外,还必须有针对性,要针对所研究幼儿的个性特点,选择性地记录事例,可以在开始时利用一段时间去观察、了解该幼儿在个性上的缺点,如任性、自卑、内向等,然后再选择某一方面进行发展,所记录的事例也必须适合发展这一个性特征,要有针对性,有目的地去写,而不可盲目滥写,东拼西凑,不可走进记录的误区。
3.忌绝对化。虽然个案记录是发展幼儿个性所需依据的有效途径,但也不可一味地依赖,而只能作为一种参照,一种发展评价的依据。要把它与我们的研究资料、实验结合起来,以有效地发展、评价幼儿个性。因此,在利用个案记录来发展、评价个性时,切忌绝对化,只能以个案调查为主,发现问题,找出共同因素,从而有助于同类问题的发展评价。
总之,我们应收集个案,通过个案这一途径来分析、发现影响个性发展的环境因素,以及教育活动的作用和成人教育方式的影响,并找出规律,以解决幼儿个性出现的一些问题,最终促使幼儿形成完善、和谐的个性。
2009年4月(下旬
)总第148期
99
浅议幼儿个性发展之个案记录
江苏海安县第二实验幼儿园
崔晓蕾
一、发展幼儿个性的意义
21世纪的人才需求将会向创造性、开拓性发展,而一个创造性、开拓性的人才除了要具备良好的智力因素外,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其非智力因素——个性。现代教育正在逐步从偏重传授知识向注重能力的方向转变,从发展“智力型”人才向发展“个性化”人才转变,个性成为了现代社会中个体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品质,联合国教科组织又在《学会生存》中明确指出,“现代社会都重视个人,注意个人的能力,他的心理结构以及兴趣,动机和需要……这个受教育的人在他自己的教育中日益起着积极主动的作用。”由此可见,未来人才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要具有健康、丰富的个性。
个性研究成果还表明,个性发展也处于关键期,即幼儿期是个性发展和形成的重要时期,如何更好地促进幼儿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培养其优良的个性,是幼教实践中有待探讨和摸索的问题。因此,幼儿个性发展在幼儿心理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
幼儿更好地相互了解吗?能否为幼儿提供表演或表现的机会?能否推动与家长的交流?幼儿有主动探究的机会吗?能否轻松获得所需要的材料和设备?从教师的主观评价、家长的反映以及参加我园活动的领导、同行的评价反馈来看,幼儿在民间文学的熏陶中,其相关的认知、情感、行为与表达、表现等方面都有了较为明显的发展,他们在学习中的阅读能力增强了;在游戏时会商量、会分享、会共处,争抢冲突的现象少了;爱在孩子们中漫延:穿、脱衣服时会互相帮忙,学习用品会主动借给别人,回家给奶奶端凳子、倒茶,不再是不讲道理的小皇帝了;生活中运用美的语言能力也增强了……
通过系统的研究、深入的实践,并随着幼儿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以及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的变化,我们在幼儿园开展的民间文学教育活动,也从教师的教育理念、教育活动的重心、教育活动的选材到活动的呈现方式、材料提供、环境创设、活动目标等与以前相比,都有了根本性的转变,教师从关注教材到关注幼儿,从关注教育结果到关注教育过程,从关注即时效果到关注对
98
2009年4月(下
旬)总第148期
二、个案记录对发展幼儿个性的价值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同样,每个幼儿都以其不同的个性区别于其他个体,随着改革的深入,人们意识到只有变研究教材为研究幼儿,才能使教育更有针对性,更具有实际意义。如果老师无视幼儿个性的差异,采取相同的教育模式,必然就收效甚微,甚至还会扼制幼儿个性的发展,倘若凭主观印象,仅以一时一事来判断幼儿的个性特点,也会使工作带有一定的盲目性。而个案记录作为一种了解幼儿发展状况的载体,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些矛盾,并避免以上弊端;教师借助个案记录,真实地记录下幼儿的行为表现,并透过这些行为表现来分析、了解他们的个性特点,从而有针对,有重点地对个别幼儿施以教育措施,创设条件使其个性在最有利的情况下得到发展。
1.个案记录是幼儿个性发展的信息库。陈鹤琴要求幼教工作者“要善于根据每名幼儿的经验、兴趣及学习能力,为他选择适当的材料,并进行相应的个别施
孩子的长远影响。但我们的探索之路才刚刚开始,我们的总结和归纳还略显稚嫩,这样的回顾,给了我们反思的机会,为以后工作的深入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今后努力的方向
1.在此次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逐渐认识到园本课程的含义。过去,在园内优秀教学活动的竞赛中,教师们寻找到的素材、设计的活动,都只是零散的、单一的,没能形成系列。这样,活动的重复使用率不高,供借鉴的价值也不大。在本课题的后期研究中,我园将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对人文启蒙的目标细化,以形成一套以民间文学为特色的幼儿语言教材,并初步具备系统性、针对性、阶段性等特点,实现可操作性强,得到基本的推广、使用。
2.对民间文学与幼儿园综合课程进行有机整合,探索能真正体现幼儿民间文学活动的自身功能与价值,以及能满足幼儿自身整合发展的教法与学法的研究。
3.做好案例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为完成结题报告打好基础。
教”,而要了解并掌握这些儿童的经验、兴趣及学习能力,就可以通过个案来实现。通过个案记录,去了解他们,因材施教,并制定出适合他们的教育措施,发展其个性。
记得笔者刚刚接手大(2)班时,由于是中途接班,对于这班幼儿的情况了解甚少,于是我利用一段时间,看完了前任教师留下的个案记录,并通过个案这条路,从其中的一个个典型事例及其对这些事例的分析中,了解了一个个孩子的性格特点,有活泼的,有沉默的,有爱搞恶作剧的……这样,笔者在最短的时间内对全班幼儿的个性有了大致的了解,从而更方便去根据他们的特点,做到因人施教,并找出了适当的教育措施,促使他们形成了良好的个性。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具体而系统地对三千多名儿童进行了“跟踪观察”,为每个幼儿写了观察记录,而这也可称为他的“个案记录”,为其全面、和谐,且注重个性的教育提供了一把金钥匙,为他全面、深入地了解幼儿提供了依据。
2.个案记录是幼儿个性发展的诊断书。个案记录主要是对幼儿发展中的一些典型事例的真实写照进行客观描述,并就事例中的幼儿行为等,从理论的高度进行分析,从而掌握推动个性发展的水平、趋向。为有针对性的施教提供借鉴依据,并能综观幼儿个性发展及教育者有目的影响的过程,从而反思得失,总结经验。找出普遍规律,使每一个孩子的个性都获得完美和谐的发展。
如笔者正在进行一项个案记录,对象是小班幼儿,是一名男孩,在家是独子,一个人人疼在手心的小皇帝。我利用课余时间、课堂时间对他进行了一系列的跟踪观察,并进行了大量客观、真实的记录:中午看动画片,老师关闭电源让孩子们去洗手,他不依,非要看电视,否则就大声哭闹;建构游戏玩大型积木,他搭完了一支枪又去抢别人手上正搭着的玩具,别人不理他,他就坐在地上哭闹;放学时,其他幼儿的爸爸妈妈接得较早,他的妈妈来得较晚,他就大发脾气,不理不睬……从以上这一系列的事例中,不难看出这一幼儿的个性特点——任性。通过这一系列事例,为笔者促进其良好个性的形成发展提供了充足的依据,从而诊断出他的特点,然后做到对症下药。
再如,大班幼儿临近毕业,要了解这些幼儿三年来的发展情况,以及个性发展的趋势,我们就可以从个案记录入手,翻阅他们的个案记录档案,并利用事例依据,对其中某一幼儿的个性发展进行评价总结。
幼教园
丁
再把评价结果与个案记录中最早部分的个性进行比较,就较容易发现这名幼儿三年来个性发展的总趋向,从而体现出个案记录在幼儿的个性发展评价中的重要作用。
三、利用个案记录,发展幼儿个性应注意的一些
问题
生物学家巴莆洛夫说过,“不会观察,你就永远当不了科学家。”不妨可以把这句话说成:“不学会观察,你就永远当不了好老师。”观察是个案记录的主要手段,利用观察去了解幼儿,记下他们的事例。但由于个案记录是发展幼儿个性的主要载体,是其个性发展的信息库、诊断书,要记好个案记录,并为发展幼儿个性提供可靠的信息,就必须注意以下问题:
1.要真实客观。作为个案记录,首先就必须真实,要用研究幼儿的真实事例,而不可照搬他人的事例、经验,为达到自己预期的效果而弄虚作假,把别的幼儿的事例搬到这名幼儿身上,我们应该通过观察,来发现每名幼儿特有的行为言行,去分析他们的个性特点。另外,老师的期望值不能太高,不应按照自己预想的那样来发展幼儿,而应顺其自然,按照步骤一步步做,不能带着任何感情色彩去记录事例,而应使个案这一第一手资料真实客观。
2.要有针对性。个案记录作为第一手资料,除了要真实、客观外,还必须有针对性,要针对所研究幼儿的个性特点,选择性地记录事例,可以在开始时利用一段时间去观察、了解该幼儿在个性上的缺点,如任性、自卑、内向等,然后再选择某一方面进行发展,所记录的事例也必须适合发展这一个性特征,要有针对性,有目的地去写,而不可盲目滥写,东拼西凑,不可走进记录的误区。
3.忌绝对化。虽然个案记录是发展幼儿个性所需依据的有效途径,但也不可一味地依赖,而只能作为一种参照,一种发展评价的依据。要把它与我们的研究资料、实验结合起来,以有效地发展、评价幼儿个性。因此,在利用个案记录来发展、评价个性时,切忌绝对化,只能以个案调查为主,发现问题,找出共同因素,从而有助于同类问题的发展评价。
总之,我们应收集个案,通过个案这一途径来分析、发现影响个性发展的环境因素,以及教育活动的作用和成人教育方式的影响,并找出规律,以解决幼儿个性出现的一些问题,最终促使幼儿形成完善、和谐的个性。
2009年4月(下旬
)总第148期
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