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分析用计算公式汇总
储采比=上年剩余可采储量/当年采油量 容积法算地质储量公式=100AhΦS Oi
ρo B oi
采油速度=
年采油量动用地质储量
×100%
折算年采油量=
折算年产油量动用地质储量
×100%=
当月日产油水平
动用地质储量
⨯365
×100%
采出程度=
累积采油量动用地质储量
×100%
可采储量采出程度=
累积采油量可采储量
×100%
采收率=
可采储量地质储量
×100%
最终采收率=
油田总采油量地质储量月实际采油量当月日历天数
×100%
日产油水平=
平均单井日产油水平=
油田(开发区) 日产油水平
油井开井数
折算年产油量=日产油量×365 折算年产油量=
月产油量该月日历天数
×365=
12月份的月产油量12月份的日历天数
×365
月平均日产油量=
月实际总产油量当月实际生产天数月产气量月产油量累积产气量累积产油量
综合生产气油比=
累积生产气油比=
采油指数=
日产油量静压-流压日产液量
采液指数=
静压-流压
采油强度=
油井日产油量油井油层有效厚度
=
油井日产油量油井油层砂岩厚度
输差=
井口产油量-核实产油量
井口产油量日产数量日产油量
×100%
水油比=
综合递减率=自然递减率=
A ⨯T -(B -C )
A ⨯T A ⨯T
×100%
×100%
产水量之和产液量之和
A ⨯T -(B -C -D )
平均综合含水率=
各含水油井产水量之和含水及不含水井的总产
液量
×100%=×100%
综合含水率=
月产水量月产液量
×100%
年含水上升速度=当年12月综合含水率-上年12月综合含水率 含水上升速度=
阶段末含水率阶段末的采出程度阶段末含水率
-阶段初含水率-阶段初的采出程度
×100%
=
-阶段初含水率
采油速度
年含水上升值年采油速度
日注水量水井油层有效厚度
日注水量
注水井流压
-注水井静压
×100%
=282225371
注水强度==
日注水量水井油层砂岩厚度
吸水指数==
两种注水压力下日注水两种工作制度井底注水
量之差压力差
注采比=
注水量-注水井溢流量
采油量⨯
原有体积系数原有相对密度
+油井产水体积
累积亏空体积=累积注入体积-(累积产油量×
原有体积系数原有相对密度
+累积产出水体积)
存水率=
累积注水量-累积产水量
累积注水量累积注水量
-累积产水量
×100%
水驱指数=
累积产油量
年注入量地质储量
注水速度=×100%
注水程度=
累积注入量油层总孔隙体积注入水量
注水利用率=
-产水量
注入水量推进的距离
×100%
水线推进速度=
水线推进所用的时间
动态分析用计算公式汇总
储采比=上年剩余可采储量/当年采油量 容积法算地质储量公式=100AhΦS Oi
ρo B oi
采油速度=
年采油量动用地质储量
×100%
折算年采油量=
折算年产油量动用地质储量
×100%=
当月日产油水平
动用地质储量
⨯365
×100%
采出程度=
累积采油量动用地质储量
×100%
可采储量采出程度=
累积采油量可采储量
×100%
采收率=
可采储量地质储量
×100%
最终采收率=
油田总采油量地质储量月实际采油量当月日历天数
×100%
日产油水平=
平均单井日产油水平=
油田(开发区) 日产油水平
油井开井数
折算年产油量=日产油量×365 折算年产油量=
月产油量该月日历天数
×365=
12月份的月产油量12月份的日历天数
×365
月平均日产油量=
月实际总产油量当月实际生产天数月产气量月产油量累积产气量累积产油量
综合生产气油比=
累积生产气油比=
采油指数=
日产油量静压-流压日产液量
采液指数=
静压-流压
采油强度=
油井日产油量油井油层有效厚度
=
油井日产油量油井油层砂岩厚度
输差=
井口产油量-核实产油量
井口产油量日产数量日产油量
×100%
水油比=
综合递减率=自然递减率=
A ⨯T -(B -C )
A ⨯T A ⨯T
×100%
×100%
产水量之和产液量之和
A ⨯T -(B -C -D )
平均综合含水率=
各含水油井产水量之和含水及不含水井的总产
液量
×100%=×100%
综合含水率=
月产水量月产液量
×100%
年含水上升速度=当年12月综合含水率-上年12月综合含水率 含水上升速度=
阶段末含水率阶段末的采出程度阶段末含水率
-阶段初含水率-阶段初的采出程度
×100%
=
-阶段初含水率
采油速度
年含水上升值年采油速度
日注水量水井油层有效厚度
日注水量
注水井流压
-注水井静压
×100%
=282225371
注水强度==
日注水量水井油层砂岩厚度
吸水指数==
两种注水压力下日注水两种工作制度井底注水
量之差压力差
注采比=
注水量-注水井溢流量
采油量⨯
原有体积系数原有相对密度
+油井产水体积
累积亏空体积=累积注入体积-(累积产油量×
原有体积系数原有相对密度
+累积产出水体积)
存水率=
累积注水量-累积产水量
累积注水量累积注水量
-累积产水量
×100%
水驱指数=
累积产油量
年注入量地质储量
注水速度=×100%
注水程度=
累积注入量油层总孔隙体积注入水量
注水利用率=
-产水量
注入水量推进的距离
×100%
水线推进速度=
水线推进所用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