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花生产量的8大因素
王振学王庆广12
(1山东省邹城市农业技术推广站273500 2山东省齐河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251100) 花生是我国的主要油料作物,特别是近几年我国大豆种植面积的锐减,花生生产在国民经济中尤为重要,花生生产直接关系到我国油料安全。山东邹城是鲁西南重要的花生生产基地,花生常年春播花生面积为25万亩左右,单产稳定在300kg 左右,经过近几年花生高产攻关试验表明:花生增产潜力巨大,通过科学管理,单产有望突破700Kg 。归纳起来,影响花生产量有10大因素。
1连作重茬
1.1不利影响
适合种植花生的地块,以沙质土为主,土层浅,有机质含量低储水保能力差,不适应小麦、玉米种植,轮作换茬选择面窄,很多地块只能同甘薯和小杂粮轮作,近几年由于花生以及相关产品价格的上扬,种植花生效益可观,农民种植花生的积极性得到空前膨胀,他们也不愿意换茬。重茬不仅土壤结构得不到改良,由于花生根系排泄物,在土壤中的积累,严重影响了花生根系正常生长,花生植株长势弱,结果少。花生重茬,使为害花生根部病原菌,常年在同一地块积累,造成花生根部病害频繁发生,危害逐年加重。在同一地块长期种植同一种作物,该种作物对养分吸收的专一性,造成敏感养分缺乏。
在花生生产上,除了采取与甘薯隔年轮作换茬外,可采取“加茬”换茬法,在鲁西南花生收获季节,一般年份为9月下旬,近几年气候特点,鲁西南一带这个季节秋雨比较频繁,花生收获后,在墒情允许的前提下,赶种一茬速生菜如:油菜、小白菜等,生育期一般为45天,速生菜的种植,不仅起到轮作的目的,速生菜在收获时,将土壤中的线虫成虫一并带出,降低了土壤中线虫的存有量,同时增加了农民的经济收入,一般每667㎡油菜产量为1000kg 左右,小白菜产量为1250—1500kg ,每667㎡增加收入1000—1500元。
增施生物菌肥,平衡土壤菌落,通过近几年的试验,增加使用富含放线菌、木霉菌的生物菌肥,能够规避因重茬引起的根腐病、枯萎病,但对花生饱果成熟期引起的白绢病效果甚微。生物菌肥的每667㎡用量,重茬一年的为40kg ,两年或两年以上的使用60kg, 采取条施或者种植时穴施的方法。使用生物菌肥,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以免降低或者丧失菌的活性。 2品种
2.1品种退化严重
常年种植同一品种,极易引起花生种性的退化,特别是近几年花生病毒病的频繁发生,加快了花生种性退化的速度。调查发现,花生品种混杂,也是造成花生品种混杂的原因之一。品种退化,不仅影响了花生的产量,也直接影响到花生的综合抗病性上。
引进新品种,新品种引进,一定要做到,先在花生不同的产区,做好品种对比试验,以当地的当家品种作为对照,综合考察新品种的产量、品质、综合抗性等,确实比当家品种优良的,必须进行小面积示范。确实表现:产量高、品质优、抗性强的,才能大面积推广,切实避免因新品种使用不当,造成的减产现象的发生。
3土壤肥力
3.1土壤肥力下降的原因
近几年随着大批农村劳动力的外流,从事农业生产的主要是妇女和老人,农家肥很难得到大面积使用,2010年---2012年我们在5个种植花社工的镇调查发现,95%的地块常年不使用有机肥,化肥的常年大量使用,破坏了土壤结构,致使土壤板结,通透性差,土壤具有瘠薄化趋势。
3.2农艺措施
鼓励提倡地头沤制有机肥,在夏季多雨季节,在田间地头使用青草沤制有机肥,降低了劳动强度,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补充了土壤有机质。在使用化肥的同时,使用商品有机肥,使用量的多少,不仅往年作物的长势,也要看土壤状况,板结的土壤多施,通透性好的适当少施,由于种植花生的土壤多为沙质土,有机肥施用,一定要采取基施与条施相结合,一般2/3基施,1/3条施。连续单纯施用化肥3年以上的地块,在施用有机肥的同时,施用生物
菌肥。
4耕作方式
4.1耕作时间安排不合理
超过50%以上的花生种植田,花生收获后不实行秋耕或者冬耕,耕作时间一般安排在花生播种前15d 左右。这种耕作方式的弊端是:①得不到晒垡和冻垡处理。冻垡晒垡,是改善土壤结构的重要的农艺措施之一,通过晒垡冻垡,能够提高土壤的通透性,增强土壤保水储肥能力。②给菌虫营造了良好的越冬场所。太阳紫外线具有杀菌的效果,通过秋耕,能够杀灭残留在土壤中的病原孢子,冬耕又能把潜伏在土壤中的越冬虫卵暴露在土表,通过低温或者小鸟觅食杀死越冬虫卵。
4.2农艺措施
花生收获后,及时耕作,具体做法是耕而不耙,最大限度地增加土壤受光面积以及土壤的通透性,进入冬季再次耕作,有条件的地方耕作后,立即浇水,实现土壤冻溶交替,有利于改善耕作层土壤理化性状,同时便于冻死隐藏在土壤中的虫卵。 5起垄
5.1起垄不规范
起垄不规范存在的主要误区,垄过窄,垄上表面低于20cm ,双行种植,往往出现花针悬空现象,无效花针增多,消耗了营养,秕果率增加,直接影响到花生的产量以及商品品质。
5.2农艺措施
起垄时,垄上表面不低于25cm , 种植行距离垄边缘5cm 以上,为花生花针下扎留下空间。开花下针期,有条件的地方可在植株附近培迎针土,为花生果实的膨大创造条件。对于花生开花下针后,出现的无效花针,及时去除,促使花生果实膨大,减少秕果出现的概率。
6地膜
6.1地膜对土壤的伤害
地膜保墒增温改善土壤小环境等综合功效,但是由于地膜在土壤中不易溶解,致使长时间存留在土壤中,不仅造成了残膜对土壤环境地污染,同时抑制了花生根系的生长,由于残膜在土壤中的积累,残膜对花生的为害已经显现,植株生长不良,果实少,秕果率高等,直接影响到花生的产量以及商品品质的提高。
6.2农艺措施
覆膜花生收获后,及时将残膜收集来,集中处理,有条件的地方使用降解膜,通过近几年的降解膜应用试验,结果表明:降解膜不仅有普通白膜的保墒增温效果,同时花生收获后,降解膜在阳光的照射下,直接降解成作物能吸收利用的肥料,避免了残膜对土壤的污染。当然在降解膜选择上,一定要做好使用试验,对那些只有降解功能,而不具备保墒、保温的降解膜,生产上绝对不能使用。如2012年在降解膜试验过程中,其中有一种降解膜花生种植后极易破碎,保墒保温能力差,起不到增产效果。 7病虫害防治不利
7.1重虫轻病
近几年花生病虫害频繁发生,严重影响了花生的产量以及商品品质。但是在生产实际中,很多花生种植户,对花生常见的害虫如:蛴螬、蚜虫、棉铃虫、甜菜夜蛾等较为重视,对病害如:根腐病、白绢病等却不进行防治,很多年份影响花生产量品质的恰恰是病害。如2011年、2012年两年间,花生根部病害发生为害较为严重,农民却束手无策。
7.2农艺措施
根据病虫害发生为害不同时期,有计划针对性的防治,如花生苗期重点防治蚜虫、蛴螬等害虫的为害,从开花下针期到饱果成熟期重点防治蛴螬、棉铃虫、甜菜夜蛾等害虫的为害。花生根腐病在花生苗期开始为害,为害盛期一般在开花下针盛期,防治上,除花生播种前采用适乐时拌种等措施外,在花生苗期及开花下针期各用50%福美双WP400—500倍液,72%农用硫酸链霉素WP1000—1500倍液混合喷施花生的根部。花生白绢病病菌主要花生地表以下2cm 的根茎部,逐渐向上蔓延,在花生饱果成熟期发生为害最为严重,该病重点在该时期进行防治,用药70%甲基托布津WP800—1000倍液,50%叶枯唑WP300---400倍液混合喷施花生根茎部,发病严重的地块,一般三天一次,连喷2—3次。 8收获
花生在刨收期应做到适时收获,收获过早,达不到预期产量,效益低下,影响收入。收获过晚,容易造成花生芽果率增加,花
生落果严重,不容易刨收,增加劳动强度,同时还会影响其商品性。
田间植株表现为:叶片发黄而不枯萎脱落,植株由紧凑变为疏松,下部叶片脱落。植株有倒伏的倾向,此时为最佳收获时期。花生收获时。一定要注意近期天气变化,收获的花生晾晒晴朗天气一般需要7---10d ,收获时期一定要选择近期无雨的天气进行。对于留种子的地块一定要单独收获,单独晾晒。防止机械混杂。
影响花生产量的8大因素
王振学王庆广12
(1山东省邹城市农业技术推广站273500 2山东省齐河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251100) 花生是我国的主要油料作物,特别是近几年我国大豆种植面积的锐减,花生生产在国民经济中尤为重要,花生生产直接关系到我国油料安全。山东邹城是鲁西南重要的花生生产基地,花生常年春播花生面积为25万亩左右,单产稳定在300kg 左右,经过近几年花生高产攻关试验表明:花生增产潜力巨大,通过科学管理,单产有望突破700Kg 。归纳起来,影响花生产量有10大因素。
1连作重茬
1.1不利影响
适合种植花生的地块,以沙质土为主,土层浅,有机质含量低储水保能力差,不适应小麦、玉米种植,轮作换茬选择面窄,很多地块只能同甘薯和小杂粮轮作,近几年由于花生以及相关产品价格的上扬,种植花生效益可观,农民种植花生的积极性得到空前膨胀,他们也不愿意换茬。重茬不仅土壤结构得不到改良,由于花生根系排泄物,在土壤中的积累,严重影响了花生根系正常生长,花生植株长势弱,结果少。花生重茬,使为害花生根部病原菌,常年在同一地块积累,造成花生根部病害频繁发生,危害逐年加重。在同一地块长期种植同一种作物,该种作物对养分吸收的专一性,造成敏感养分缺乏。
在花生生产上,除了采取与甘薯隔年轮作换茬外,可采取“加茬”换茬法,在鲁西南花生收获季节,一般年份为9月下旬,近几年气候特点,鲁西南一带这个季节秋雨比较频繁,花生收获后,在墒情允许的前提下,赶种一茬速生菜如:油菜、小白菜等,生育期一般为45天,速生菜的种植,不仅起到轮作的目的,速生菜在收获时,将土壤中的线虫成虫一并带出,降低了土壤中线虫的存有量,同时增加了农民的经济收入,一般每667㎡油菜产量为1000kg 左右,小白菜产量为1250—1500kg ,每667㎡增加收入1000—1500元。
增施生物菌肥,平衡土壤菌落,通过近几年的试验,增加使用富含放线菌、木霉菌的生物菌肥,能够规避因重茬引起的根腐病、枯萎病,但对花生饱果成熟期引起的白绢病效果甚微。生物菌肥的每667㎡用量,重茬一年的为40kg ,两年或两年以上的使用60kg, 采取条施或者种植时穴施的方法。使用生物菌肥,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以免降低或者丧失菌的活性。 2品种
2.1品种退化严重
常年种植同一品种,极易引起花生种性的退化,特别是近几年花生病毒病的频繁发生,加快了花生种性退化的速度。调查发现,花生品种混杂,也是造成花生品种混杂的原因之一。品种退化,不仅影响了花生的产量,也直接影响到花生的综合抗病性上。
引进新品种,新品种引进,一定要做到,先在花生不同的产区,做好品种对比试验,以当地的当家品种作为对照,综合考察新品种的产量、品质、综合抗性等,确实比当家品种优良的,必须进行小面积示范。确实表现:产量高、品质优、抗性强的,才能大面积推广,切实避免因新品种使用不当,造成的减产现象的发生。
3土壤肥力
3.1土壤肥力下降的原因
近几年随着大批农村劳动力的外流,从事农业生产的主要是妇女和老人,农家肥很难得到大面积使用,2010年---2012年我们在5个种植花社工的镇调查发现,95%的地块常年不使用有机肥,化肥的常年大量使用,破坏了土壤结构,致使土壤板结,通透性差,土壤具有瘠薄化趋势。
3.2农艺措施
鼓励提倡地头沤制有机肥,在夏季多雨季节,在田间地头使用青草沤制有机肥,降低了劳动强度,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补充了土壤有机质。在使用化肥的同时,使用商品有机肥,使用量的多少,不仅往年作物的长势,也要看土壤状况,板结的土壤多施,通透性好的适当少施,由于种植花生的土壤多为沙质土,有机肥施用,一定要采取基施与条施相结合,一般2/3基施,1/3条施。连续单纯施用化肥3年以上的地块,在施用有机肥的同时,施用生物
菌肥。
4耕作方式
4.1耕作时间安排不合理
超过50%以上的花生种植田,花生收获后不实行秋耕或者冬耕,耕作时间一般安排在花生播种前15d 左右。这种耕作方式的弊端是:①得不到晒垡和冻垡处理。冻垡晒垡,是改善土壤结构的重要的农艺措施之一,通过晒垡冻垡,能够提高土壤的通透性,增强土壤保水储肥能力。②给菌虫营造了良好的越冬场所。太阳紫外线具有杀菌的效果,通过秋耕,能够杀灭残留在土壤中的病原孢子,冬耕又能把潜伏在土壤中的越冬虫卵暴露在土表,通过低温或者小鸟觅食杀死越冬虫卵。
4.2农艺措施
花生收获后,及时耕作,具体做法是耕而不耙,最大限度地增加土壤受光面积以及土壤的通透性,进入冬季再次耕作,有条件的地方耕作后,立即浇水,实现土壤冻溶交替,有利于改善耕作层土壤理化性状,同时便于冻死隐藏在土壤中的虫卵。 5起垄
5.1起垄不规范
起垄不规范存在的主要误区,垄过窄,垄上表面低于20cm ,双行种植,往往出现花针悬空现象,无效花针增多,消耗了营养,秕果率增加,直接影响到花生的产量以及商品品质。
5.2农艺措施
起垄时,垄上表面不低于25cm , 种植行距离垄边缘5cm 以上,为花生花针下扎留下空间。开花下针期,有条件的地方可在植株附近培迎针土,为花生果实的膨大创造条件。对于花生开花下针后,出现的无效花针,及时去除,促使花生果实膨大,减少秕果出现的概率。
6地膜
6.1地膜对土壤的伤害
地膜保墒增温改善土壤小环境等综合功效,但是由于地膜在土壤中不易溶解,致使长时间存留在土壤中,不仅造成了残膜对土壤环境地污染,同时抑制了花生根系的生长,由于残膜在土壤中的积累,残膜对花生的为害已经显现,植株生长不良,果实少,秕果率高等,直接影响到花生的产量以及商品品质的提高。
6.2农艺措施
覆膜花生收获后,及时将残膜收集来,集中处理,有条件的地方使用降解膜,通过近几年的降解膜应用试验,结果表明:降解膜不仅有普通白膜的保墒增温效果,同时花生收获后,降解膜在阳光的照射下,直接降解成作物能吸收利用的肥料,避免了残膜对土壤的污染。当然在降解膜选择上,一定要做好使用试验,对那些只有降解功能,而不具备保墒、保温的降解膜,生产上绝对不能使用。如2012年在降解膜试验过程中,其中有一种降解膜花生种植后极易破碎,保墒保温能力差,起不到增产效果。 7病虫害防治不利
7.1重虫轻病
近几年花生病虫害频繁发生,严重影响了花生的产量以及商品品质。但是在生产实际中,很多花生种植户,对花生常见的害虫如:蛴螬、蚜虫、棉铃虫、甜菜夜蛾等较为重视,对病害如:根腐病、白绢病等却不进行防治,很多年份影响花生产量品质的恰恰是病害。如2011年、2012年两年间,花生根部病害发生为害较为严重,农民却束手无策。
7.2农艺措施
根据病虫害发生为害不同时期,有计划针对性的防治,如花生苗期重点防治蚜虫、蛴螬等害虫的为害,从开花下针期到饱果成熟期重点防治蛴螬、棉铃虫、甜菜夜蛾等害虫的为害。花生根腐病在花生苗期开始为害,为害盛期一般在开花下针盛期,防治上,除花生播种前采用适乐时拌种等措施外,在花生苗期及开花下针期各用50%福美双WP400—500倍液,72%农用硫酸链霉素WP1000—1500倍液混合喷施花生的根部。花生白绢病病菌主要花生地表以下2cm 的根茎部,逐渐向上蔓延,在花生饱果成熟期发生为害最为严重,该病重点在该时期进行防治,用药70%甲基托布津WP800—1000倍液,50%叶枯唑WP300---400倍液混合喷施花生根茎部,发病严重的地块,一般三天一次,连喷2—3次。 8收获
花生在刨收期应做到适时收获,收获过早,达不到预期产量,效益低下,影响收入。收获过晚,容易造成花生芽果率增加,花
生落果严重,不容易刨收,增加劳动强度,同时还会影响其商品性。
田间植株表现为:叶片发黄而不枯萎脱落,植株由紧凑变为疏松,下部叶片脱落。植株有倒伏的倾向,此时为最佳收获时期。花生收获时。一定要注意近期天气变化,收获的花生晾晒晴朗天气一般需要7---10d ,收获时期一定要选择近期无雨的天气进行。对于留种子的地块一定要单独收获,单独晾晒。防止机械混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