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玉挨打”从看《红楼梦》的细节描写艺术
叶志新
(广东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广东深圳518058)
摘要:《红楼梦》里的日常生活的细节描写,它能于
“小中见大”,“细中见深”,蕴含着极其深刻的思想意义和社会内容。同时,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不同人物的思想性格,使人物的刻画入木三分,真实自然而不显人工斧凿痕迹,增强了情节发展的真实性、艺术形象的可感性和整个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关键词:红楼梦;细节描写;小中见大;真实自然中图分类号:I207.4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111(2010)06-0057-02
《红楼梦》是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小说,它的思想内容丰富,艺术成就的卓越和涉及范围的广阔堪称中国古典文学艺术的典范。在《红楼梦》诸多方面的艺术成就中,最突出的是作品中塑
造的一批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
它善于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了不同人物的思想性格。本文从“宝玉挨打”的欣赏,由此来看《红楼梦》
细节描写艺术的特色。在整个封建社会,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老子打儿子,是一件再普通不过的事了,即使在当今社会,也是一件极普通的家事。可是,在曹雪芹的笔下,围绕
“宝玉挨打”这一矛盾的起因,逐步展开,书中的一些主要人物都贯穿其中,在《红楼梦》三十三、三十四回,通过对此事的描写,形象地再现了贾府内外人际间各种微秒关系,既不露雕凿痕迹,又惟妙惟
肖,
这样使人物各有性情,各具声色,充分显现出曹雪芹对社会对生活敏锐细致的洞察力,和对人际关系深刻的感受力,显露出通过细节描写,“以小见大”表达深刻的主题思想。
在“宝玉挨打”这事件中,贾政是一个反面人物,但作者并没有将他简单的脸谱化,单纯地写他是一个封建家长的代表,而是
赋予了他更多的内涵。其中就有几个耐人寻味的细节,
贾政先是喝令小厮“堵起嘴来,着实打死!”后来见打轻了,就自己夺过板子,狠命地打,致使宝玉动弹不得,这还不肯罢休
,“不如趁今日一发勒死了,以绝将来之患”,生动地刻画出了贾政恨铁不成钢、气急败坏的形象。他满心希望宝玉长大后继承“天恩祖德”,做
一个地主阶级的“孝子贤孙”,宝玉却违背他的意志成了一个不
孝逆子,使他感到希望落了空。他愤怒,同时又不能不感到绝望和悲哀。这就是他痛打宝玉的真正原因。
“宝玉挨打”?把这样一个日常生活事件与整个家族、家庭的兴衰有机地联系起来,有着极高的概括性。作者用了很大的篇幅,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了贾政与贾母这两个贾府上层人物势力之间的矛盾冲突。贾母自然是贾府中的最高权威人物。宝玉挨了打,贾母心疼,这是贾母在这次事件中大为光火的原因。更主要
的,是她的权威受到了侵犯。因为贾政擅自要“打死”她平生最疼爱的孙子,这就等于完全忽略她的存在,这当然是“老祖宗”所
不能容忍的。因此,贾母与贾政的这场冲突,实际是一场为了维护自己绝对权威的斗争,这在整个事件中是极其明了的。贾母一出场,第一句话就是对着贾政厉声说道:“你原来是和我说话,我
倒有话吩咐,
只是可怜我一生没养个好儿子,却叫我和谁说话去”?话里责备贾政,对他不听她的话的感到不满,又表示对她
不尊重的气愤。当贾政表示以后再不打宝玉时,贾母又冷笑说:你也不必和我使性子赌气的,你儿子,我也不该管你打不打,我
猜着你也厌烦我们娘儿们……”。紧接着,又命令备车子,要带了王夫人、贾宝玉回南京去,用封建社会的“孝道”来挤压贾政,
以此来显示她的权威身份。贾政当着众人的面,由“忙跪下”到
叩头哭道”,再到后来“苦苦叩头认罪”,也就是说,当贾母感到自己的威严得到了充分的恢复和张扬时候,这才过来看视宝玉被
打的情况,于是,“又是心疼,又是生气,也抱着哭个不了”
。从整个情节和场面来看,贾政毒打宝玉是出于“孝道”,而打的结果,却恰恰触犯了“孝道”。因为贾母素日最疼爱宝玉,而他竟背着
贾母毒打宝玉,结果惹得贾母生了很大的气,责骂他眼中没有母
亲,
使他感到做儿子的“无立足之地”。维护“孝道”而终于触犯了“孝道”,使贾政陷入了一种矛盾而又十分困难的狼狈境地。这暴露了封建伦理道德的虚伪和无能为力。《红楼梦》的细节描写具有了鲜明的个性特征,能增强情节发展的真实性,以及艺术形象的可感性和整个作品的艺术感染力。曹雪芹总是紧紧地把握住了细节描写与人物性格和主题思
想的内在联系,
使人物性格的鲜明性与主题思想的深刻性同时显现在读者的眼前。它像生活本身一样丰富复杂,又像生活本身一样生动真实、天然浑成。乍一看,就像是没有经过作家的艺术加
工,
只不过按生活原有的样子任其自然地写下去,那么自然,那么朴素;而实际上却是作者苦心经营,高度集中和概括而创作出来的。
贾政打骂儿子,是在教育儿子,贾珍打骂儿子,也是在教育儿子,我们看看《红楼梦》第二十九回的一个片段。贾母等一干人到
清虚观看戏,
贾珍带仆从先去打理。贾珍道:“怎么不见蓉儿?”一声未了,只见贾蓉从钟楼里跑了出来。贾珍道:“你瞧瞧他,我
这里也还没敢说热,他倒乘凉去了!”喝命家人啐他。那小厮们都知道贾珍素日的性子,违拗不得,有个小厮便上来向贾蓉脸上啐了一口。贾珍又道:“问着他!”那小厮便问贾蓉道:“爷还不怕热,哥儿怎么先乘凉去了?”贾蓉垂着手,一声不敢说。
贾政教育儿子,实施的是家庭暴力。他独裁专制、自私狭隘、无才无能……他的形象都是油滑、古板、虚伪,令人可憎。而这次被逼上墙角的贾政,关起门来痛打儿子,完全只是一个愤怒痛心的父亲形象,一个暴君的形象。贾政竭尽全力把自己塑造成一个教子成龙的严父形象,一个克尽孝道的孝子形象,一个忠心耿耿的忠臣形象。他用封建道德准则来规范儿子,他痛打宝玉的动
机,是为国为家,担心儿子会做“弑君杀父”有辱先人的叛逆之举
来。对恨铁不成钢的宝玉,他实行一个父亲的权利,不管贾政打得有多重,下手有多狠,贾政所承受的痛苦决不轻于宝玉,作为一个父亲,在儿子身上打下的每一板子,就等于在自己心头也狠狠地抽了一板子,虽然挨打的是宝玉,但最痛苦的还是贾政。因此,贾政,这个人物让我们恨不起来,———因为他是一位封建时代标准的父亲。
文学界·57·
““
贾珍作为贾氏家族的族长、宁国公的继承人,贾蓉的父亲,在贾府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贾珍又是贾家继文字辈之后玉字辈的当家人,是一个典型的无才无德的一代接班人。他在宁府内淫外奢,行若狗彘,吃喝玩乐,声色犬马,宁府的子侄都被他带坏了。因此,贾珍根本就不管儿子能否符合封建道德标准,只要儿子肯听他的话,替他去效力,能顺他的意,会讨好他,那就是好儿子,眼
下,
我忙得不可开交,连歇会的功夫都没有,你小子倒好,一边凉快去了,
所以,他怒从中来,叫小厮淬儿子。从贾政与贾珍在教育儿子的描写中,可以体会到他们的为人处世、
精神境界,文化层次的优劣,曹雪芹以他丰富的生活积累,敏锐的社会洞察力,在表现人物性格、涵养、窥测人物的内心世界,运用细节描写,以此来安排人物语言时多么的精确。贾政和贾珍的话,是不能互换的。曹雪芹总是紧紧地把握住了细节描写与人物性格和主题思想的内在联系,使所刻画的人物形象栩栩如
生,
跃然纸上,它们如同本来的生活一样多姿多彩,丰富繁杂,又像生活本身一样生动真实、天然浑成。尽管贾政和贾珍都属于同
一阶层、
同样教训儿子,却由于文化教养和精神境界的差异,因此导致了语言的不同,这是因为作者忠于现实、善于把细节描写与人物性格和主题思想的内在联系紧紧地联系起来,又长于表达、才把人物的语言描画得如此自然贴切,生动形象。在这里,我们
可以看到,《红楼梦》不以情节的曲折紧张取胜,而以细节描写的
细腻、生动、丰富、深刻见长,它没有惊天动地的故事,没有波澜起伏的情节,但我们读来却感到如此沁人心脾,由于这种真实细节描写,写出了社会中一个个真实的人,没有一个雷同,他所要达到的效果,则让读者自己去思考。如果没有对生活极其深刻的体
察,
没有真正深味过人生,没有极高的文学素养的人,那绝对是达不到那样的高度。
《红楼梦》善于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不同人物的思想性格,且
精雕细刻,
却不露出人工斧凿痕迹,而又十分真实自然。在细节描写中,
注重对人物形象的特征、语言、动作、服饰等细致而富有表现力的描写。写出它的典型性,体现作品中人物鲜明的个性,这样,人物就写得活灵活现,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因为有了细节描写,才使人物的刻画入木三分。
焦大在贾府里是个“元老级”的老家奴,他年纪大,对贾府的
有很大的功劳。像尤氏所说的,这焦大曾跟着太爷出去打过仗,从死人堆里把太爷背了出来,得了命,自己挨着饿,却偷了东西来给主子吃。两日没得水,得了半碗水给主子喝,他自己喝马溺。
就靠当年自己拼上了这条命,才有贾府今天的“辉煌”,如果没有
他焦大,就没有“国公”了,这府邸也不会姓贾。在第七回,赖二
派了他晚上送人差使,
他觉得这差事分派给他太不公平,便乘着酒兴骂起娘来,“焦大太爷跷跷脚,比你的头还高呢。二十年头
里的焦大太爷眼里有谁?别说你们这一起杂种王八羔子们!”他骂赖二,抬出自己的身份,摆出一副贾府头等功臣的派头,贾蓉骂了他几句,要捆他,他便赶着贾蓉骂,并点明没有他当年出生入
死,就没有这帮王八羔子富贵的今天。“不是焦大一个人,你们
就做官儿享荣华受富贵?你祖宗九死一生挣下这家业到如今了,
不报我的恩,反和我充起主子来了”
。焦大咆哮着要跟贾蓉“红刀子进去,白刀子出来”,这既是一句醉汉嘴里吐出来的话,又是
多年的积愤,从心底里吼出来的真话,他把红刀子,白刀子调反过
来说,
可见他是醉态中,而他又是实实在在地吼出心底的真话,几·58·文学界
十年的压抑愁闷、怨怒,借酒一吼出来,当几个小厮上来把他掀到
在地,
要拖他往马棚里去时,他又骂出那段“没天日”的话来:“我要往祠堂里哭太爷去,那里承望到如今生下这些畜牲来!每日家偷狗戏鸡,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我什么不知道?咱
们‘胳膊折了往袖子里藏’!”在这短短的数百字,把焦大醉骂的
这一场面刻画得有声有色,故事情节的发展也随着细节描写的深入而向前推进。
焦大醉骂,起因是大总管赖二不公平的指派他夜里送人的差使,接着是贾蓉在一旁忍不得,便骂了他两句,这便引火烧身,被
焦大骂的狗血淋头,
当小厮们,“揪翻捆倒,拖往马圈里去。焦大越发连贾珍都说出来,乱嚷乱叫说:‘我要往祠堂里哭太爷去。
’”直接掀开贾府肮脏丑陋的老底,可怜的焦大,当年为救主子喝马
溺,如今却被小厮们
“用土和马粪满满的填了他一嘴”。这个细节的对比描写,刻画出宁国府的后辈们忘恩负义,焦大这段醉骂,十分的难听,以至在场的几个小厮听了都唬的魂飞魄散,更妙的是,那边醉骂声沸沸扬扬,而这边车上,静悄悄的,凤姐和贾蓉倒
是装着没听见,
作者借宝玉之口,把焦大的“没天日”的话近距离的再骂一回,-------“宝玉在车上见这般醉闹,倒也有
趣,因问凤姐道:‘姐姐,你听他说‘爬灰的爬灰’,什么是‘爬
灰’
?”凤姐听了,连忙立眉嗔目断喝道:‘少胡说!那是醉汉嘴里混唚。你是什么样的人,不说没听见,还倒细问!等我回去回了太太,仔细捶你不捶你!’唬的宝玉忙央告道:‘好姐姐,我再不敢
了’
。”焦大醉骂这一情节之所以刻画的及其成功,并不在于焦大骂
出让小厮们“魂飞魄散”的话来,而是作者善于设立人物活动的情境,
隐伏情节发展的诱因,因果互生,水到渠成,如果赖二不分派焦大夜里送人的差使,焦大就不会开骂,如果贾蓉不骂焦大,叫人捆起来,也就没有后面的情节发展。而宝玉问凤姐的那些话,更是作者把细节描写发挥到了极致。
总之,在《红楼梦》里,作者塑造了一个个精彩的人物形象,他把人物复杂多样的个性化语言以及人物内心世界活动的情态,通过细节描写,表现得栩栩如生,活灵活现。二百多年过去了,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和事也烟硝云散了,但我们打开书页,依然看
到上至老爷太太、
夫人奶奶、少爷小姐;下到管家、丫鬟小厮、仆人老妈子,他们的言行举止,音容笑貌,仿佛就在眼前。当我们合起书页,我们不得不说,曹雪芹是伟大的,他用细节描写的手法,塑
造了
“这一个”。参考文献:
[1]蔡义江《红楼梦诗词曲赋评注》北京出版社1979年版[2]邓遂夫校订《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作家出版社2000年版[3]曾扬华《红楼梦引论》中山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4]李欧周子瑜《梦与醒的匠心—蠡测缕析红楼梦的写作技法》巴蜀书社2002年版
[5]王昆仑《红楼梦人物论》团结出版社2002年版[6]成穷《从红楼梦看中国文化》云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叶志新(1956—)男,广东省清远市人,深圳市信息学院中文教研室讲师研究方向:明清文学,应用文写作,书法)
“宝玉挨打”从看《红楼梦》的细节描写艺术
叶志新
(广东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广东深圳518058)
摘要:《红楼梦》里的日常生活的细节描写,它能于
“小中见大”,“细中见深”,蕴含着极其深刻的思想意义和社会内容。同时,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不同人物的思想性格,使人物的刻画入木三分,真实自然而不显人工斧凿痕迹,增强了情节发展的真实性、艺术形象的可感性和整个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关键词:红楼梦;细节描写;小中见大;真实自然中图分类号:I207.4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111(2010)06-0057-02
《红楼梦》是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小说,它的思想内容丰富,艺术成就的卓越和涉及范围的广阔堪称中国古典文学艺术的典范。在《红楼梦》诸多方面的艺术成就中,最突出的是作品中塑
造的一批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
它善于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了不同人物的思想性格。本文从“宝玉挨打”的欣赏,由此来看《红楼梦》
细节描写艺术的特色。在整个封建社会,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老子打儿子,是一件再普通不过的事了,即使在当今社会,也是一件极普通的家事。可是,在曹雪芹的笔下,围绕
“宝玉挨打”这一矛盾的起因,逐步展开,书中的一些主要人物都贯穿其中,在《红楼梦》三十三、三十四回,通过对此事的描写,形象地再现了贾府内外人际间各种微秒关系,既不露雕凿痕迹,又惟妙惟
肖,
这样使人物各有性情,各具声色,充分显现出曹雪芹对社会对生活敏锐细致的洞察力,和对人际关系深刻的感受力,显露出通过细节描写,“以小见大”表达深刻的主题思想。
在“宝玉挨打”这事件中,贾政是一个反面人物,但作者并没有将他简单的脸谱化,单纯地写他是一个封建家长的代表,而是
赋予了他更多的内涵。其中就有几个耐人寻味的细节,
贾政先是喝令小厮“堵起嘴来,着实打死!”后来见打轻了,就自己夺过板子,狠命地打,致使宝玉动弹不得,这还不肯罢休
,“不如趁今日一发勒死了,以绝将来之患”,生动地刻画出了贾政恨铁不成钢、气急败坏的形象。他满心希望宝玉长大后继承“天恩祖德”,做
一个地主阶级的“孝子贤孙”,宝玉却违背他的意志成了一个不
孝逆子,使他感到希望落了空。他愤怒,同时又不能不感到绝望和悲哀。这就是他痛打宝玉的真正原因。
“宝玉挨打”?把这样一个日常生活事件与整个家族、家庭的兴衰有机地联系起来,有着极高的概括性。作者用了很大的篇幅,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了贾政与贾母这两个贾府上层人物势力之间的矛盾冲突。贾母自然是贾府中的最高权威人物。宝玉挨了打,贾母心疼,这是贾母在这次事件中大为光火的原因。更主要
的,是她的权威受到了侵犯。因为贾政擅自要“打死”她平生最疼爱的孙子,这就等于完全忽略她的存在,这当然是“老祖宗”所
不能容忍的。因此,贾母与贾政的这场冲突,实际是一场为了维护自己绝对权威的斗争,这在整个事件中是极其明了的。贾母一出场,第一句话就是对着贾政厉声说道:“你原来是和我说话,我
倒有话吩咐,
只是可怜我一生没养个好儿子,却叫我和谁说话去”?话里责备贾政,对他不听她的话的感到不满,又表示对她
不尊重的气愤。当贾政表示以后再不打宝玉时,贾母又冷笑说:你也不必和我使性子赌气的,你儿子,我也不该管你打不打,我
猜着你也厌烦我们娘儿们……”。紧接着,又命令备车子,要带了王夫人、贾宝玉回南京去,用封建社会的“孝道”来挤压贾政,
以此来显示她的权威身份。贾政当着众人的面,由“忙跪下”到
叩头哭道”,再到后来“苦苦叩头认罪”,也就是说,当贾母感到自己的威严得到了充分的恢复和张扬时候,这才过来看视宝玉被
打的情况,于是,“又是心疼,又是生气,也抱着哭个不了”
。从整个情节和场面来看,贾政毒打宝玉是出于“孝道”,而打的结果,却恰恰触犯了“孝道”。因为贾母素日最疼爱宝玉,而他竟背着
贾母毒打宝玉,结果惹得贾母生了很大的气,责骂他眼中没有母
亲,
使他感到做儿子的“无立足之地”。维护“孝道”而终于触犯了“孝道”,使贾政陷入了一种矛盾而又十分困难的狼狈境地。这暴露了封建伦理道德的虚伪和无能为力。《红楼梦》的细节描写具有了鲜明的个性特征,能增强情节发展的真实性,以及艺术形象的可感性和整个作品的艺术感染力。曹雪芹总是紧紧地把握住了细节描写与人物性格和主题思
想的内在联系,
使人物性格的鲜明性与主题思想的深刻性同时显现在读者的眼前。它像生活本身一样丰富复杂,又像生活本身一样生动真实、天然浑成。乍一看,就像是没有经过作家的艺术加
工,
只不过按生活原有的样子任其自然地写下去,那么自然,那么朴素;而实际上却是作者苦心经营,高度集中和概括而创作出来的。
贾政打骂儿子,是在教育儿子,贾珍打骂儿子,也是在教育儿子,我们看看《红楼梦》第二十九回的一个片段。贾母等一干人到
清虚观看戏,
贾珍带仆从先去打理。贾珍道:“怎么不见蓉儿?”一声未了,只见贾蓉从钟楼里跑了出来。贾珍道:“你瞧瞧他,我
这里也还没敢说热,他倒乘凉去了!”喝命家人啐他。那小厮们都知道贾珍素日的性子,违拗不得,有个小厮便上来向贾蓉脸上啐了一口。贾珍又道:“问着他!”那小厮便问贾蓉道:“爷还不怕热,哥儿怎么先乘凉去了?”贾蓉垂着手,一声不敢说。
贾政教育儿子,实施的是家庭暴力。他独裁专制、自私狭隘、无才无能……他的形象都是油滑、古板、虚伪,令人可憎。而这次被逼上墙角的贾政,关起门来痛打儿子,完全只是一个愤怒痛心的父亲形象,一个暴君的形象。贾政竭尽全力把自己塑造成一个教子成龙的严父形象,一个克尽孝道的孝子形象,一个忠心耿耿的忠臣形象。他用封建道德准则来规范儿子,他痛打宝玉的动
机,是为国为家,担心儿子会做“弑君杀父”有辱先人的叛逆之举
来。对恨铁不成钢的宝玉,他实行一个父亲的权利,不管贾政打得有多重,下手有多狠,贾政所承受的痛苦决不轻于宝玉,作为一个父亲,在儿子身上打下的每一板子,就等于在自己心头也狠狠地抽了一板子,虽然挨打的是宝玉,但最痛苦的还是贾政。因此,贾政,这个人物让我们恨不起来,———因为他是一位封建时代标准的父亲。
文学界·57·
““
贾珍作为贾氏家族的族长、宁国公的继承人,贾蓉的父亲,在贾府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贾珍又是贾家继文字辈之后玉字辈的当家人,是一个典型的无才无德的一代接班人。他在宁府内淫外奢,行若狗彘,吃喝玩乐,声色犬马,宁府的子侄都被他带坏了。因此,贾珍根本就不管儿子能否符合封建道德标准,只要儿子肯听他的话,替他去效力,能顺他的意,会讨好他,那就是好儿子,眼
下,
我忙得不可开交,连歇会的功夫都没有,你小子倒好,一边凉快去了,
所以,他怒从中来,叫小厮淬儿子。从贾政与贾珍在教育儿子的描写中,可以体会到他们的为人处世、
精神境界,文化层次的优劣,曹雪芹以他丰富的生活积累,敏锐的社会洞察力,在表现人物性格、涵养、窥测人物的内心世界,运用细节描写,以此来安排人物语言时多么的精确。贾政和贾珍的话,是不能互换的。曹雪芹总是紧紧地把握住了细节描写与人物性格和主题思想的内在联系,使所刻画的人物形象栩栩如
生,
跃然纸上,它们如同本来的生活一样多姿多彩,丰富繁杂,又像生活本身一样生动真实、天然浑成。尽管贾政和贾珍都属于同
一阶层、
同样教训儿子,却由于文化教养和精神境界的差异,因此导致了语言的不同,这是因为作者忠于现实、善于把细节描写与人物性格和主题思想的内在联系紧紧地联系起来,又长于表达、才把人物的语言描画得如此自然贴切,生动形象。在这里,我们
可以看到,《红楼梦》不以情节的曲折紧张取胜,而以细节描写的
细腻、生动、丰富、深刻见长,它没有惊天动地的故事,没有波澜起伏的情节,但我们读来却感到如此沁人心脾,由于这种真实细节描写,写出了社会中一个个真实的人,没有一个雷同,他所要达到的效果,则让读者自己去思考。如果没有对生活极其深刻的体
察,
没有真正深味过人生,没有极高的文学素养的人,那绝对是达不到那样的高度。
《红楼梦》善于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不同人物的思想性格,且
精雕细刻,
却不露出人工斧凿痕迹,而又十分真实自然。在细节描写中,
注重对人物形象的特征、语言、动作、服饰等细致而富有表现力的描写。写出它的典型性,体现作品中人物鲜明的个性,这样,人物就写得活灵活现,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因为有了细节描写,才使人物的刻画入木三分。
焦大在贾府里是个“元老级”的老家奴,他年纪大,对贾府的
有很大的功劳。像尤氏所说的,这焦大曾跟着太爷出去打过仗,从死人堆里把太爷背了出来,得了命,自己挨着饿,却偷了东西来给主子吃。两日没得水,得了半碗水给主子喝,他自己喝马溺。
就靠当年自己拼上了这条命,才有贾府今天的“辉煌”,如果没有
他焦大,就没有“国公”了,这府邸也不会姓贾。在第七回,赖二
派了他晚上送人差使,
他觉得这差事分派给他太不公平,便乘着酒兴骂起娘来,“焦大太爷跷跷脚,比你的头还高呢。二十年头
里的焦大太爷眼里有谁?别说你们这一起杂种王八羔子们!”他骂赖二,抬出自己的身份,摆出一副贾府头等功臣的派头,贾蓉骂了他几句,要捆他,他便赶着贾蓉骂,并点明没有他当年出生入
死,就没有这帮王八羔子富贵的今天。“不是焦大一个人,你们
就做官儿享荣华受富贵?你祖宗九死一生挣下这家业到如今了,
不报我的恩,反和我充起主子来了”
。焦大咆哮着要跟贾蓉“红刀子进去,白刀子出来”,这既是一句醉汉嘴里吐出来的话,又是
多年的积愤,从心底里吼出来的真话,他把红刀子,白刀子调反过
来说,
可见他是醉态中,而他又是实实在在地吼出心底的真话,几·58·文学界
十年的压抑愁闷、怨怒,借酒一吼出来,当几个小厮上来把他掀到
在地,
要拖他往马棚里去时,他又骂出那段“没天日”的话来:“我要往祠堂里哭太爷去,那里承望到如今生下这些畜牲来!每日家偷狗戏鸡,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我什么不知道?咱
们‘胳膊折了往袖子里藏’!”在这短短的数百字,把焦大醉骂的
这一场面刻画得有声有色,故事情节的发展也随着细节描写的深入而向前推进。
焦大醉骂,起因是大总管赖二不公平的指派他夜里送人的差使,接着是贾蓉在一旁忍不得,便骂了他两句,这便引火烧身,被
焦大骂的狗血淋头,
当小厮们,“揪翻捆倒,拖往马圈里去。焦大越发连贾珍都说出来,乱嚷乱叫说:‘我要往祠堂里哭太爷去。
’”直接掀开贾府肮脏丑陋的老底,可怜的焦大,当年为救主子喝马
溺,如今却被小厮们
“用土和马粪满满的填了他一嘴”。这个细节的对比描写,刻画出宁国府的后辈们忘恩负义,焦大这段醉骂,十分的难听,以至在场的几个小厮听了都唬的魂飞魄散,更妙的是,那边醉骂声沸沸扬扬,而这边车上,静悄悄的,凤姐和贾蓉倒
是装着没听见,
作者借宝玉之口,把焦大的“没天日”的话近距离的再骂一回,-------“宝玉在车上见这般醉闹,倒也有
趣,因问凤姐道:‘姐姐,你听他说‘爬灰的爬灰’,什么是‘爬
灰’
?”凤姐听了,连忙立眉嗔目断喝道:‘少胡说!那是醉汉嘴里混唚。你是什么样的人,不说没听见,还倒细问!等我回去回了太太,仔细捶你不捶你!’唬的宝玉忙央告道:‘好姐姐,我再不敢
了’
。”焦大醉骂这一情节之所以刻画的及其成功,并不在于焦大骂
出让小厮们“魂飞魄散”的话来,而是作者善于设立人物活动的情境,
隐伏情节发展的诱因,因果互生,水到渠成,如果赖二不分派焦大夜里送人的差使,焦大就不会开骂,如果贾蓉不骂焦大,叫人捆起来,也就没有后面的情节发展。而宝玉问凤姐的那些话,更是作者把细节描写发挥到了极致。
总之,在《红楼梦》里,作者塑造了一个个精彩的人物形象,他把人物复杂多样的个性化语言以及人物内心世界活动的情态,通过细节描写,表现得栩栩如生,活灵活现。二百多年过去了,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和事也烟硝云散了,但我们打开书页,依然看
到上至老爷太太、
夫人奶奶、少爷小姐;下到管家、丫鬟小厮、仆人老妈子,他们的言行举止,音容笑貌,仿佛就在眼前。当我们合起书页,我们不得不说,曹雪芹是伟大的,他用细节描写的手法,塑
造了
“这一个”。参考文献:
[1]蔡义江《红楼梦诗词曲赋评注》北京出版社1979年版[2]邓遂夫校订《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作家出版社2000年版[3]曾扬华《红楼梦引论》中山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4]李欧周子瑜《梦与醒的匠心—蠡测缕析红楼梦的写作技法》巴蜀书社2002年版
[5]王昆仑《红楼梦人物论》团结出版社2002年版[6]成穷《从红楼梦看中国文化》云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叶志新(1956—)男,广东省清远市人,深圳市信息学院中文教研室讲师研究方向:明清文学,应用文写作,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