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诗歌作为一种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积淀着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有着不同于其他文学样式的特殊性。所以,它的教学也就有别于其他文体的教学。那么,在诗歌教学中要怎样做呢?总体来说,离不开诵读、品味、感受情感。但如何在教学中根据实际情况,寻求最佳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让学生发现作品的审美价值,从中悟出诗歌所蕴涵的思想感情呢? 关键词:诗歌教学;诵读;品味;感受情感 众所周知,文学分为诗歌、散文、戏剧、小说四种样式。而诗歌以其精炼的语言,丰富的想象,真挚的情愫传唱千年,成为中国文化史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孔子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又说:“不学诗,无以言。”可见,孔子是把诗与生活、生命联系在一起的。诗是生活、生命中的一部分,不可或缺。同时,诗也是生活情感、生命能量的一种释放,老百姓劳动时发出的“吭唷吭唷”、一位母亲在哄怀中娇儿时无意识地哼出的曲子都是诗。而其作为一种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积淀着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又有其不同于其他文学样式的特殊性。因此,诗歌,尤其是现代诗歌,它的教学也就有别于其他文体的教学。那么,我们在诗歌教学中该怎样做呢?又能做些什么呢?个人有以下的看法: 一、在诵读中直接感受诗歌的趣味和韵律 诗歌富有鲜明的节奏,讲究押韵与平仄,富有绘画美、音乐美和建筑美的,需要用心来感悟。过度的剖析讲解,深挖其中的微言大义,是诗歌教学的大忌,尤其是活泼清浅的儿童诗。最好的教学方式就是直接用清脆的朗读去体验。如,北师大版一年级课文《弯弯的月亮小小的船》:“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像这种简单清浅中又饱含着童真和童趣的诗,能带给孩子们一种自发的快乐。如果让孩子用自己天真的嗓音去唤醒心中的快乐,不是最好的解读方式吗?在这样的诗歌教学里,教师只要做领唱的鸟就可以了,用自己的声音和情感来带动学生、感染学生,将文字转化为学生自己的一种难以名状的感觉,就达到了教学目的。 二、将诗歌的诗眼和学生的情感态度、生命相结合 文章有文眼,诗歌也有诗眼。所谓诗眼,就是诗中最妙、最凝练、最能概括诗歌主旨的部分,它可以是一个字、一个词,也可是一个句子。它可以也应该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如果诗歌对学生来说只是一堆需要背诵的词语的堆砌、一段毫无情感的记忆内容,那么,要不了多久,诗歌就会在孩子的生命中死去。如,北师大版六年级诗歌《我们上路了》,全诗格调高昂,对学生的教育意义很大。但在教学时如何在情感上和作者达到共鸣,让学生体会到诗歌要表达的意思呢?抓诗眼来帮助理解就是必须的了。诗中“上路了”一词,贯穿着始终。因为“上路了”,所以必然会遇到各种不能预料的情况,诗歌用各种表象将其概括描述了。那么,如何把诗歌中各种表象、情感与诗眼结合起来,就是教师上课时的任务。也只有把这个诗眼与学生的情感直接作用,学生才会产生共鸣,主动学习,进而深刻理解诗歌。 三、在阅读和有“度”讲解中品味诗歌的形式与技巧 不客气地说,诗人不是谁都能当的,是只有少数人才能做成的,它是方方面面综合素质的集成。但对诗歌的赏析却应该是大众化的。一首诗,尤其是耐人寻味的好诗,表现得就越有层次、有深度,充满着弦外之音和字外之意。因此,更需要读得认真、仔细。虽然精细的挖掘和讲解是诗歌教学中的大忌,但不代表诗歌教学中可以没有讲解。关键是讲多少,讲什么。也就是“度”的问题。我想,这个“度”还是要依托具体的诗歌,由诗歌本身说话。如,北师大版二年级诗歌《雨后》,描绘了一对小兄妹雨后踩水嬉戏的有趣图景,读来不由让人发出会心的一笑。诗歌的内容虽然简单,学生也很容易理解。但教师还是要适当讲解,“为什么‘小哥哥’摔得满身是泥,却是这样的‘兴奋和骄傲’”?“‘小哥哥’和‘小妹妹’各自的心理感受是怎样的?”类似的问题都需要教师讲解。再比如,诗歌中象征手法的使用,也要教师引导学生超越词语的现实意义走向艺术意义。 四、做到“蹲下身子走进去”“直着身子走出来” 学生的思维方式、情感价值观和是教师不同的,尤其是低年级学生的思维方式更离奇,因为他们是在用童心看世界,用童语说世界。以童心看世界,世界皆有童趣;以童心说童语,童语即为诗歌。所以,教师在教学诗歌时,必须学会“蹲下身子”走进童心世界,学会用学生的眼光看诗歌、看世界,欣赏每一个孩子的梦,学会捡起久违的纯真和善良。而学生对所学诗歌的理解是否深刻,可以从他的美读中感受出来。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在完全进入作者的情感世界后,加入联想、想象和自己的感悟,把无声的文字、无形的画面变成激情的语言和栩栩如生的景观。这样才能读出诗歌的奇处、妙处,才能有自己独特的感悟。这就是“直着身子走出来”。 应该说,有多少诗歌,就有多少教学方法。比如,古诗和现代诗、叙事诗和抒情诗,它们的教学方法都不尽相同。但我认为不管是什么形式的诗歌,我们只要和孩子们同行,就可以在诗歌教学的道路上找到合适的路。 (作者单位 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罗岭镇火炬小学)
摘 要:诗歌作为一种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积淀着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有着不同于其他文学样式的特殊性。所以,它的教学也就有别于其他文体的教学。那么,在诗歌教学中要怎样做呢?总体来说,离不开诵读、品味、感受情感。但如何在教学中根据实际情况,寻求最佳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让学生发现作品的审美价值,从中悟出诗歌所蕴涵的思想感情呢? 关键词:诗歌教学;诵读;品味;感受情感 众所周知,文学分为诗歌、散文、戏剧、小说四种样式。而诗歌以其精炼的语言,丰富的想象,真挚的情愫传唱千年,成为中国文化史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孔子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又说:“不学诗,无以言。”可见,孔子是把诗与生活、生命联系在一起的。诗是生活、生命中的一部分,不可或缺。同时,诗也是生活情感、生命能量的一种释放,老百姓劳动时发出的“吭唷吭唷”、一位母亲在哄怀中娇儿时无意识地哼出的曲子都是诗。而其作为一种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积淀着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又有其不同于其他文学样式的特殊性。因此,诗歌,尤其是现代诗歌,它的教学也就有别于其他文体的教学。那么,我们在诗歌教学中该怎样做呢?又能做些什么呢?个人有以下的看法: 一、在诵读中直接感受诗歌的趣味和韵律 诗歌富有鲜明的节奏,讲究押韵与平仄,富有绘画美、音乐美和建筑美的,需要用心来感悟。过度的剖析讲解,深挖其中的微言大义,是诗歌教学的大忌,尤其是活泼清浅的儿童诗。最好的教学方式就是直接用清脆的朗读去体验。如,北师大版一年级课文《弯弯的月亮小小的船》:“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像这种简单清浅中又饱含着童真和童趣的诗,能带给孩子们一种自发的快乐。如果让孩子用自己天真的嗓音去唤醒心中的快乐,不是最好的解读方式吗?在这样的诗歌教学里,教师只要做领唱的鸟就可以了,用自己的声音和情感来带动学生、感染学生,将文字转化为学生自己的一种难以名状的感觉,就达到了教学目的。 二、将诗歌的诗眼和学生的情感态度、生命相结合 文章有文眼,诗歌也有诗眼。所谓诗眼,就是诗中最妙、最凝练、最能概括诗歌主旨的部分,它可以是一个字、一个词,也可是一个句子。它可以也应该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如果诗歌对学生来说只是一堆需要背诵的词语的堆砌、一段毫无情感的记忆内容,那么,要不了多久,诗歌就会在孩子的生命中死去。如,北师大版六年级诗歌《我们上路了》,全诗格调高昂,对学生的教育意义很大。但在教学时如何在情感上和作者达到共鸣,让学生体会到诗歌要表达的意思呢?抓诗眼来帮助理解就是必须的了。诗中“上路了”一词,贯穿着始终。因为“上路了”,所以必然会遇到各种不能预料的情况,诗歌用各种表象将其概括描述了。那么,如何把诗歌中各种表象、情感与诗眼结合起来,就是教师上课时的任务。也只有把这个诗眼与学生的情感直接作用,学生才会产生共鸣,主动学习,进而深刻理解诗歌。 三、在阅读和有“度”讲解中品味诗歌的形式与技巧 不客气地说,诗人不是谁都能当的,是只有少数人才能做成的,它是方方面面综合素质的集成。但对诗歌的赏析却应该是大众化的。一首诗,尤其是耐人寻味的好诗,表现得就越有层次、有深度,充满着弦外之音和字外之意。因此,更需要读得认真、仔细。虽然精细的挖掘和讲解是诗歌教学中的大忌,但不代表诗歌教学中可以没有讲解。关键是讲多少,讲什么。也就是“度”的问题。我想,这个“度”还是要依托具体的诗歌,由诗歌本身说话。如,北师大版二年级诗歌《雨后》,描绘了一对小兄妹雨后踩水嬉戏的有趣图景,读来不由让人发出会心的一笑。诗歌的内容虽然简单,学生也很容易理解。但教师还是要适当讲解,“为什么‘小哥哥’摔得满身是泥,却是这样的‘兴奋和骄傲’”?“‘小哥哥’和‘小妹妹’各自的心理感受是怎样的?”类似的问题都需要教师讲解。再比如,诗歌中象征手法的使用,也要教师引导学生超越词语的现实意义走向艺术意义。 四、做到“蹲下身子走进去”“直着身子走出来” 学生的思维方式、情感价值观和是教师不同的,尤其是低年级学生的思维方式更离奇,因为他们是在用童心看世界,用童语说世界。以童心看世界,世界皆有童趣;以童心说童语,童语即为诗歌。所以,教师在教学诗歌时,必须学会“蹲下身子”走进童心世界,学会用学生的眼光看诗歌、看世界,欣赏每一个孩子的梦,学会捡起久违的纯真和善良。而学生对所学诗歌的理解是否深刻,可以从他的美读中感受出来。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在完全进入作者的情感世界后,加入联想、想象和自己的感悟,把无声的文字、无形的画面变成激情的语言和栩栩如生的景观。这样才能读出诗歌的奇处、妙处,才能有自己独特的感悟。这就是“直着身子走出来”。 应该说,有多少诗歌,就有多少教学方法。比如,古诗和现代诗、叙事诗和抒情诗,它们的教学方法都不尽相同。但我认为不管是什么形式的诗歌,我们只要和孩子们同行,就可以在诗歌教学的道路上找到合适的路。 (作者单位 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罗岭镇火炬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