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期 NO.6 宜宾学院学报 JournalofYibinUniversity DECEMLEI.2004 198
中国古今人本思想比较及其意义
何宏兵,陈 谊
(西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重庆400715)
摘要:新的世纪提出了许多关于人的问题,对这些问题的解答需要有适合现代社会的人本思想的指导,这种思想应是在批判继承中国古代人本思想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本文就拟从中国古今人本思想的比较中更清楚地去认识现代人本思想的内涵,以使其符合现代社会发展需要,在现代社会发挥更大的人文价值。
关键词:中国古代人本思想;中国现代人本思想;人与自然关系;人与人关系;比较;意义中图分类号:B8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365(2004)06-0198-03
随着中国知识经济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新的世纪提出了许多关于人的问题,而对这些问题性质的认识与解答这些问题的方式都需要有适合现代社会的人本思想的指导。众所周知,任何理论体系的建设与发展,都是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产物,中国现代人本思想的发展也不例外,现代人本思想应是在批判继承中国古代人本思想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国人本思想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人文思想,是贯穿中国文化历史的主要线索之一,它不仅在古代而且在现代中国社会都有着长久的生命力。总的说来它是指一种从人本身出发,以人为出发点来思考问题的思想,以及一种对人类意义和价值的关怀精神。但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它也有适应当时社会历史条件的不同内涵和倾向。本文就拟从中国古今人本思想的比较中更清楚地去认识中国现代人本思想的内涵,以使其符合现代中国社会发展需要,并在其中发挥更大的人文价值。中国古今人本思想对人本身的关注都是从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两个层面来进行建构的,下面就从这两个层面对古今人本思想进行比较。
中国古代人本思想是指从先秦延续到1911年辛亥革命时期的人本思想,这段时间是中国长达两千年的封建宗法等级社会。古代中国是一个以农业为主要经济生活的农业大国,中国人的命运就系于农业上,收成的好坏意味着他们命运的好坏,所以他们对宇宙和人生的看法,在本质上就是“农”的反应和看法。农只有靠土地为生,土地是不能移动的,他只有生活在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因此一家几代人都要生活在一起,这就是中国家族制度形成的原因。中国封建宗法等级制度就是家族制度在全社会范围的扩大运用,建立在这种社会制度上的中国古代人本思想必然带有封建宗法等级社会的特色,也即带有家族思想的特色。它建构在两个层面的关系上:一是人与自然的关系,
二是人与人的关系。就前者而言,可以概括为“天人合一”,正如“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
〔1〕
“天人无间断”
〔2〕
。但它
并不意味着“天”与“人”无差别的合一,相反它建立在“天”与“人”两个价值系统相互区分的基础上。进一步说“天人合一”可以表征为“和谐”,它意味着人的发展被纳入自然发展的总体进程中,作为自然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不是作为自然的主宰者存在。但由于古代科学不发达,在这种观念背后却隐藏着人对自然的敬畏和盲从,这种自然主义的思想成为中国近代科技落后状况的思想根源。就后者而言,古代中国人认为个人道德修养的内容就是具有促进人与人关系和睦的品德,因此个人的道德修养不论是针对自我还是针对与他人的关系,归根结底都可以认为是修养使人与人关系和睦的品德。在当时社会条件下这一品德最重要的要求就是要以仁义之性去对待血缘和亲情,对待总体(家族),道德几乎就是对尊崇人伦关系的品德的称谓,“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下平”
〔4〕
〔3〕
“道在迩而求诸远,事在易而求诸难。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
。这种人本思想虽然有协和人际关系的一面,但它建
立在严密的宗法等级制度的基础上,以尊崇封建人伦关系为前提,是一种抹杀个性,抹灭个人的与落后生产力相维系的伦理观念。
从中国古代人本思想到现代人本思想,是中国人本思想研究的深入,在不同历史时期它所面临的问题是不同的。现代中国人本思想是随着现代中国社会的转型而发展起来的,中国社会现代转型是一项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及观念形态等多个层面的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它对中国人本思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型社会的本质要求,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基础上把人文精神升华到一个崭新的境界,
收稿日期:2004-04-20
作者简介:何宏兵(1977-),男,重庆开县人,西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2002级研究生,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陈谊(1977-),女,重庆九龙坡区人,西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2003级研究生,主要从事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与现代化研究。
2004年6期 何宏兵,陈谊:中国古今人本思想比较及其意义
199
从而奠定了中国现代人本思想的理论基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要求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一个更加科学、更加符合客观规律,更加具有全局性和前瞻性的崭新阶段;要求促进经济增长,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型社会。在这种社会中的人把自然和他人都视为是与自己平等的,自我与自然、他人都要共同发展,因此这种社会中的人与自然和人与人的关系是一种尊重自然,尊重个人的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以这种关系为基础建构起来的人本思想是非常不同于中国封建社会的人本思想的:其一,在人与自然关系上,现代中国人本思想把人作为大生态圈一分子加以认识,人是大自然的产物,他与地球上存在的其他物种在生存权上是平等的。这种人对自然界有着深入的认识,具有强烈的生态环境意识。在发展问题上,他始终坚持生态圈发展的优先地位,并且努力促进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总而言之,这已是一个具有强烈生态伦理观念的新人,而不仅仅是一个只对自然敬畏和盲从的渺小的“人”;其二,在人与人的关系上,人是作为社会主体的独立的人,具有独立的道德人格与道德意识,要求具有自立、自强、自信、自律的人格特征,能独立承担经济、法律及道德的责任与义务,要求尊重个人的正当权益。他具有独立、平等、自由的道德观念,这种道德观念也使他尊重别人的独立性和合法权益。这种人既与社会保持和谐的关系,又具有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与主人翁责任感,不再是中国古代封建宗法等级社会的附庸和牺牲品。
在对中国古今人本思想分别进行分析后可以看出:在人与自然关系上,中国古代人本思想虽然也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在二者关系上以人为主体,但仍然对自然具有盲从的趋向;现代人本思想则吸收了其强调人与自然和谐观念的精华,并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进行了发展,建立了视人与自然平等,将人作为大生态圈一分子的新型自然观,既尊重大自然的优先权,又不丧失自我主观能动性。现代人本思想在人与自然关系观念上的转变,有着极大的意义:
一、它能破除愚昧、迷信,增强人类认识自然的自信心,调动人的能动性去科学地认识自然,研究自然,并在可持续发展观念指导下,积极主动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二、它促使生态平衡观念的确立。人不再把经济、科技的发展视为社会发展的唯一向度,而是坚持在生态圈稳定、生态平衡的前提下发展经济与生产力。他站在生物圈有机组成部分的立场来考察人与自然的关系,同时能采取各种环保措施来维持生态平衡。
三、它使合理、科学的消费观念与消费模式建立。人已十分清楚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同时极力反对人类物质需求与欲望的无限膨胀。他明了自身生产与地球承载力之间的尖锐矛盾,在寻求合理消费模式的同时能严格控制人口增长的规模与速度。在确保自然资源发展平衡的前提下,人寻求科学的消费模式。
四、它使人有正确的价值取向。在人的视野中,“技术统治论”已不再是社会发展的主要价值命题,技术的发展要以合符自然规律为前提,生态平衡的观念应被纳入技术发展的过程中。
在人与人的关系上,中国古代人本思想重视的是在宗法等级制度上的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是一种压制人性,牺牲个人的落后思想,而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的现代人本思想,它强调的人与人的和谐已不再是以人依附于社会的牺牲为前提的和谐,而是取消一切以“人的依赖纽带、血缘差别、教育差别”等为基础的狭隘社会关系,建立具有独立性的人与他人的平等关系的和谐,这是一种个人尊重社会,社会也尊重个人,个人与社会共同发展的和谐。现代人本思想在人与人关系观念上的转变也具有巨大的意义:
一、个人独立性的确立,使个人不再依附于社会从而使个人的积极性得到极大提高,使个人在社会生活中更加积极主动,发挥更大的智慧和创造力;同时个人也有了以能力发展为核心的正确价值观念,人的体能、智慧、德能及创造天赋的充分发挥成为了衡量人生价值的一个重要尺度,它的形成对腐败,拜金主义及其他非道德主义的倾向都有扼制作用。
二、个人与他人平等关系的确立,一方面使每个在社会中的个人都有自我行为的选择权,有正当权益的被保护权,成为与他人平等的社会主体,每个人都能得到应有的尊重和充分的发展。这对社会就提出了要求,即社会要肯定个人价值,肯定人的现实成就和生存快乐、民生幸福,社会不能压制个人,不能损害人性;另一方面人并不是极端意义上的独立,人是社会中的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生产关系的总和”
〔5〕
。一个人要真正独立必须以
尊重他人、尊重社会为前提,只有在这个前提下人与人才能实现真正的平等,人的独立性才能真正实现。因此个人也必须严格履行自己的义务,尊重他人,尊重社会,实现人与社会的共同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现代中国人本思想批判地继承了中国古代人本思想,并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建立了新型的尊重自然,尊重个人的可持续发展的人本思想。这种人本思想是一种成熟的人本思想,它既是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的新型人本思想,也是具有中国社会民族传统特质的人本思想。它将在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中作为人文精神基础发挥深层而广泛的影响,在促进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及观念形态的协调发展,促进社会的健康稳定上发挥巨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庄子·齐物论〔M〕.
〔2〕二程集·河南程氏遗书:卷第十一〔M〕.〔3〕论语·学而〔M〕.〔4〕孟子·离娄上〔M〕.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00
宜宾学院学报 2004年6期
ComparisonandSignificancebetweenAncientChina'sHumanismIdeaandModernChina'sHumanismIdea
HEHong-bing,CHENYi
(SchoolofPoliticsandLaw,SouthwestChinaNormalUniversity,Chongqing400715,China)
Abstract:Therearemanyproblemsabouthumanbeinginthenewcentury.Itmustbeunderhumanismideaofcon-formablemodernsocietythatpeopleanswerthesequestions.TheideadevelopsonabasisofcriticizingandinheritingtoancientChina'shumanismidea.NowwewillunderstandmoretheconnotationofmodernChina'shumanismideathroughastudyofcomparisonbetweenancientChina'shumanismideaandmodernChina'shumanismidea.Inquiring
intothisproblem,itisofmomentoustheoreticalsignificance.
Keywords:AncientChina'sHumanismIdea;ModernChina'sHumanismIdea;RelationBetweenHumanandNature;RelationbetweenHuman;Comparison;Significance.
(上接第197页) 它致力于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促使公民个体接受社会(特别是统治阶级)所需要和倡导的政治价值观念、政治行为准则,并内化为他们的政治思想以指导其行为。因此,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也就是公民个体了解、认同和掌握这个社会所通行的思想政治价值观的过程,是了解这个社会政治运行规则的过程,也是公民个体形成自己独特的思想政治价值观的过程,即了解、认同、掌握和内化当时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过程。
最后,思想政治教育能够保证公民个体政治社会化的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在促进公民政治社会化方面的作用不是抽象的,而是具有特定政治内涵和政治性质区分的。思想政治教育是由统治阶级控制的,其核心和重点在于政治思想教育,其本质属性是“政治性”
〔5〕
同当时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政治法律思想和政治法律制度,以维护统治阶级的政治利益、经济利益和文化利益。这就表明公民政治社会化也有一个特定的政治方向问题。思想政治教育确保了公民政治社会化的特定方向,即一定社会中统治阶级所规定的体现统治阶级意志的政治方向。
参考文献:
〔1〕马振清.中国公民政治社会化问题研究〔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1年.
〔2〕李元书.政治社会化:含义、特征、功能〔J〕.政治学研究,1998,(2).
〔3〕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4〕陈秉公.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1.
〔5〕孙其昂.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探讨〔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5).
。因而,思想政治教育并非让社会成员认同
每一个社会的政治思想体系和政治运行规则,也并非让其认同特定社会中所有的政治价值观念;它必然是促使其社会成员认
Functionsof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
intheCourseofCitizenPoliticalSocialization
HEHong-bing
(SchoolofPoliticsandLaw,SouthwestChinaNormalUniversity,Chongqing400715,China)
Abstract:Thereisinherentcoherencebetweencitizenpoliticalsocializationand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ondominanting,object,civilizingcontentandcivilizingobject.Theirinherentcoherencedeterminethat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areanimportantavenueofcitizenpoliticalsocialization,andplayanindispensablefunctionsinthecourseofcitizenpoliticalsocialization.
;;
第6期 NO.6 宜宾学院学报 JournalofYibinUniversity DECEMLEI.2004 198
中国古今人本思想比较及其意义
何宏兵,陈 谊
(西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重庆400715)
摘要:新的世纪提出了许多关于人的问题,对这些问题的解答需要有适合现代社会的人本思想的指导,这种思想应是在批判继承中国古代人本思想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本文就拟从中国古今人本思想的比较中更清楚地去认识现代人本思想的内涵,以使其符合现代社会发展需要,在现代社会发挥更大的人文价值。
关键词:中国古代人本思想;中国现代人本思想;人与自然关系;人与人关系;比较;意义中图分类号:B8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365(2004)06-0198-03
随着中国知识经济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新的世纪提出了许多关于人的问题,而对这些问题性质的认识与解答这些问题的方式都需要有适合现代社会的人本思想的指导。众所周知,任何理论体系的建设与发展,都是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产物,中国现代人本思想的发展也不例外,现代人本思想应是在批判继承中国古代人本思想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国人本思想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人文思想,是贯穿中国文化历史的主要线索之一,它不仅在古代而且在现代中国社会都有着长久的生命力。总的说来它是指一种从人本身出发,以人为出发点来思考问题的思想,以及一种对人类意义和价值的关怀精神。但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它也有适应当时社会历史条件的不同内涵和倾向。本文就拟从中国古今人本思想的比较中更清楚地去认识中国现代人本思想的内涵,以使其符合现代中国社会发展需要,并在其中发挥更大的人文价值。中国古今人本思想对人本身的关注都是从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两个层面来进行建构的,下面就从这两个层面对古今人本思想进行比较。
中国古代人本思想是指从先秦延续到1911年辛亥革命时期的人本思想,这段时间是中国长达两千年的封建宗法等级社会。古代中国是一个以农业为主要经济生活的农业大国,中国人的命运就系于农业上,收成的好坏意味着他们命运的好坏,所以他们对宇宙和人生的看法,在本质上就是“农”的反应和看法。农只有靠土地为生,土地是不能移动的,他只有生活在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因此一家几代人都要生活在一起,这就是中国家族制度形成的原因。中国封建宗法等级制度就是家族制度在全社会范围的扩大运用,建立在这种社会制度上的中国古代人本思想必然带有封建宗法等级社会的特色,也即带有家族思想的特色。它建构在两个层面的关系上:一是人与自然的关系,
二是人与人的关系。就前者而言,可以概括为“天人合一”,正如“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
〔1〕
“天人无间断”
〔2〕
。但它
并不意味着“天”与“人”无差别的合一,相反它建立在“天”与“人”两个价值系统相互区分的基础上。进一步说“天人合一”可以表征为“和谐”,它意味着人的发展被纳入自然发展的总体进程中,作为自然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不是作为自然的主宰者存在。但由于古代科学不发达,在这种观念背后却隐藏着人对自然的敬畏和盲从,这种自然主义的思想成为中国近代科技落后状况的思想根源。就后者而言,古代中国人认为个人道德修养的内容就是具有促进人与人关系和睦的品德,因此个人的道德修养不论是针对自我还是针对与他人的关系,归根结底都可以认为是修养使人与人关系和睦的品德。在当时社会条件下这一品德最重要的要求就是要以仁义之性去对待血缘和亲情,对待总体(家族),道德几乎就是对尊崇人伦关系的品德的称谓,“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下平”
〔4〕
〔3〕
“道在迩而求诸远,事在易而求诸难。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
。这种人本思想虽然有协和人际关系的一面,但它建
立在严密的宗法等级制度的基础上,以尊崇封建人伦关系为前提,是一种抹杀个性,抹灭个人的与落后生产力相维系的伦理观念。
从中国古代人本思想到现代人本思想,是中国人本思想研究的深入,在不同历史时期它所面临的问题是不同的。现代中国人本思想是随着现代中国社会的转型而发展起来的,中国社会现代转型是一项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及观念形态等多个层面的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它对中国人本思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型社会的本质要求,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基础上把人文精神升华到一个崭新的境界,
收稿日期:2004-04-20
作者简介:何宏兵(1977-),男,重庆开县人,西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2002级研究生,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陈谊(1977-),女,重庆九龙坡区人,西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2003级研究生,主要从事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与现代化研究。
2004年6期 何宏兵,陈谊:中国古今人本思想比较及其意义
199
从而奠定了中国现代人本思想的理论基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要求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一个更加科学、更加符合客观规律,更加具有全局性和前瞻性的崭新阶段;要求促进经济增长,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型社会。在这种社会中的人把自然和他人都视为是与自己平等的,自我与自然、他人都要共同发展,因此这种社会中的人与自然和人与人的关系是一种尊重自然,尊重个人的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以这种关系为基础建构起来的人本思想是非常不同于中国封建社会的人本思想的:其一,在人与自然关系上,现代中国人本思想把人作为大生态圈一分子加以认识,人是大自然的产物,他与地球上存在的其他物种在生存权上是平等的。这种人对自然界有着深入的认识,具有强烈的生态环境意识。在发展问题上,他始终坚持生态圈发展的优先地位,并且努力促进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总而言之,这已是一个具有强烈生态伦理观念的新人,而不仅仅是一个只对自然敬畏和盲从的渺小的“人”;其二,在人与人的关系上,人是作为社会主体的独立的人,具有独立的道德人格与道德意识,要求具有自立、自强、自信、自律的人格特征,能独立承担经济、法律及道德的责任与义务,要求尊重个人的正当权益。他具有独立、平等、自由的道德观念,这种道德观念也使他尊重别人的独立性和合法权益。这种人既与社会保持和谐的关系,又具有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与主人翁责任感,不再是中国古代封建宗法等级社会的附庸和牺牲品。
在对中国古今人本思想分别进行分析后可以看出:在人与自然关系上,中国古代人本思想虽然也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在二者关系上以人为主体,但仍然对自然具有盲从的趋向;现代人本思想则吸收了其强调人与自然和谐观念的精华,并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进行了发展,建立了视人与自然平等,将人作为大生态圈一分子的新型自然观,既尊重大自然的优先权,又不丧失自我主观能动性。现代人本思想在人与自然关系观念上的转变,有着极大的意义:
一、它能破除愚昧、迷信,增强人类认识自然的自信心,调动人的能动性去科学地认识自然,研究自然,并在可持续发展观念指导下,积极主动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二、它促使生态平衡观念的确立。人不再把经济、科技的发展视为社会发展的唯一向度,而是坚持在生态圈稳定、生态平衡的前提下发展经济与生产力。他站在生物圈有机组成部分的立场来考察人与自然的关系,同时能采取各种环保措施来维持生态平衡。
三、它使合理、科学的消费观念与消费模式建立。人已十分清楚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同时极力反对人类物质需求与欲望的无限膨胀。他明了自身生产与地球承载力之间的尖锐矛盾,在寻求合理消费模式的同时能严格控制人口增长的规模与速度。在确保自然资源发展平衡的前提下,人寻求科学的消费模式。
四、它使人有正确的价值取向。在人的视野中,“技术统治论”已不再是社会发展的主要价值命题,技术的发展要以合符自然规律为前提,生态平衡的观念应被纳入技术发展的过程中。
在人与人的关系上,中国古代人本思想重视的是在宗法等级制度上的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是一种压制人性,牺牲个人的落后思想,而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的现代人本思想,它强调的人与人的和谐已不再是以人依附于社会的牺牲为前提的和谐,而是取消一切以“人的依赖纽带、血缘差别、教育差别”等为基础的狭隘社会关系,建立具有独立性的人与他人的平等关系的和谐,这是一种个人尊重社会,社会也尊重个人,个人与社会共同发展的和谐。现代人本思想在人与人关系观念上的转变也具有巨大的意义:
一、个人独立性的确立,使个人不再依附于社会从而使个人的积极性得到极大提高,使个人在社会生活中更加积极主动,发挥更大的智慧和创造力;同时个人也有了以能力发展为核心的正确价值观念,人的体能、智慧、德能及创造天赋的充分发挥成为了衡量人生价值的一个重要尺度,它的形成对腐败,拜金主义及其他非道德主义的倾向都有扼制作用。
二、个人与他人平等关系的确立,一方面使每个在社会中的个人都有自我行为的选择权,有正当权益的被保护权,成为与他人平等的社会主体,每个人都能得到应有的尊重和充分的发展。这对社会就提出了要求,即社会要肯定个人价值,肯定人的现实成就和生存快乐、民生幸福,社会不能压制个人,不能损害人性;另一方面人并不是极端意义上的独立,人是社会中的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生产关系的总和”
〔5〕
。一个人要真正独立必须以
尊重他人、尊重社会为前提,只有在这个前提下人与人才能实现真正的平等,人的独立性才能真正实现。因此个人也必须严格履行自己的义务,尊重他人,尊重社会,实现人与社会的共同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现代中国人本思想批判地继承了中国古代人本思想,并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建立了新型的尊重自然,尊重个人的可持续发展的人本思想。这种人本思想是一种成熟的人本思想,它既是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的新型人本思想,也是具有中国社会民族传统特质的人本思想。它将在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中作为人文精神基础发挥深层而广泛的影响,在促进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及观念形态的协调发展,促进社会的健康稳定上发挥巨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庄子·齐物论〔M〕.
〔2〕二程集·河南程氏遗书:卷第十一〔M〕.〔3〕论语·学而〔M〕.〔4〕孟子·离娄上〔M〕.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00
宜宾学院学报 2004年6期
ComparisonandSignificancebetweenAncientChina'sHumanismIdeaandModernChina'sHumanismIdea
HEHong-bing,CHENYi
(SchoolofPoliticsandLaw,SouthwestChinaNormalUniversity,Chongqing400715,China)
Abstract:Therearemanyproblemsabouthumanbeinginthenewcentury.Itmustbeunderhumanismideaofcon-formablemodernsocietythatpeopleanswerthesequestions.TheideadevelopsonabasisofcriticizingandinheritingtoancientChina'shumanismidea.NowwewillunderstandmoretheconnotationofmodernChina'shumanismideathroughastudyofcomparisonbetweenancientChina'shumanismideaandmodernChina'shumanismidea.Inquiring
intothisproblem,itisofmomentoustheoreticalsignificance.
Keywords:AncientChina'sHumanismIdea;ModernChina'sHumanismIdea;RelationBetweenHumanandNature;RelationbetweenHuman;Comparison;Significance.
(上接第197页) 它致力于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促使公民个体接受社会(特别是统治阶级)所需要和倡导的政治价值观念、政治行为准则,并内化为他们的政治思想以指导其行为。因此,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也就是公民个体了解、认同和掌握这个社会所通行的思想政治价值观的过程,是了解这个社会政治运行规则的过程,也是公民个体形成自己独特的思想政治价值观的过程,即了解、认同、掌握和内化当时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过程。
最后,思想政治教育能够保证公民个体政治社会化的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在促进公民政治社会化方面的作用不是抽象的,而是具有特定政治内涵和政治性质区分的。思想政治教育是由统治阶级控制的,其核心和重点在于政治思想教育,其本质属性是“政治性”
〔5〕
同当时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政治法律思想和政治法律制度,以维护统治阶级的政治利益、经济利益和文化利益。这就表明公民政治社会化也有一个特定的政治方向问题。思想政治教育确保了公民政治社会化的特定方向,即一定社会中统治阶级所规定的体现统治阶级意志的政治方向。
参考文献:
〔1〕马振清.中国公民政治社会化问题研究〔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1年.
〔2〕李元书.政治社会化:含义、特征、功能〔J〕.政治学研究,1998,(2).
〔3〕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4〕陈秉公.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1.
〔5〕孙其昂.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探讨〔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5).
。因而,思想政治教育并非让社会成员认同
每一个社会的政治思想体系和政治运行规则,也并非让其认同特定社会中所有的政治价值观念;它必然是促使其社会成员认
Functionsof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
intheCourseofCitizenPoliticalSocialization
HEHong-bing
(SchoolofPoliticsandLaw,SouthwestChinaNormalUniversity,Chongqing400715,China)
Abstract:Thereisinherentcoherencebetweencitizenpoliticalsocializationand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ondominanting,object,civilizingcontentandcivilizingobject.Theirinherentcoherencedeterminethat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areanimportantavenueofcitizenpoliticalsocialization,andplayanindispensablefunctionsinthecourseofcitizenpoliticalsocializ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