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加索:上海中国馆画展(70P+2V)

毕加索说:“I am always doing that which I can not do, in order that I may learn how to do it."我总是做些我不会做的事情,为的是也许我能够学会如何做它们。这句话所揭示的心态就是毕加索能不断突破自己、拓宽人类艺术表现力的秘密所在。

巴勃罗·毕加索(Pablo Picasso,1881~1973)出生在西班牙马拉加(Malaga),是当代西方最有创造性和影响最深远的艺术家,立体画派创始人,他和他的画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据了不朽的地位。毕加索也是位多产画家,据统计,他的作品总计近四万件,包括:油画 1885 幅,素描 7089 幅,版画 20000 幅,平版画 6121幅等等。

杰瑞:汤姆,今天我们分享毕加索上海中国馆画展.....

汤姆:上次看了你写的《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16P+3V)》,正打算抽时间去看毕加索展品大展,今天先听听你的分享......

杰瑞:2011年10月18日开展的“2011毕加索中国大展”是第13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的参展项目之一,本次展览的全部真迹涵盖了毕加索一生8个时期的62件真迹,同时展出的还有50幅毕加索的生活照片等。年代最早的是创作于1895年的《赤足少女》,那年毕加索14岁,最近的是1971年的《星期日》,那时毕加索已经90岁。借用毕加索博物馆馆长安娜·巴达莎莉的话,这62幅作品勾勒了毕加索漫长绘画生涯的脉络,这道蜿蜒了70年岁月的时间痕迹,回溯了他渴望回到童年的漫长旅程。

开幕式当晚,法国司法和自由部部长密歇尔·迈希耶,法国驻华大使白林女士,法国驻上海总领事卢力捷先生,法国国立毕加索博物馆馆长安妮.巴达莎莉,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钟燕群,中华慈善总会名誉会长陈铁迪,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局长朱咏雷等共同出席。国际巨星张曼玉、影帝刘烨夫妇、享誉世界的华人女高音演唱家黄英,以及2011环球小姐中国区冠军罗紫菱等也亲临现场,共襄艺术盛举。

毕加索大展的中方策展人、天协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谢定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对此次全部由民间资本操作的组织方式显得颇为感慨。他认为,相比较之前的“官方办展”惯例,这次展览为民间资本参与到文化事业的组织中开辟了新模式。

记者:“这次毕加索大展的起因是什么?对于这样大型的展览,政府有过投入吗?”

谢定伟: 起因是法国国立毕加索博物馆要自己筹集装修资金,于是去了中国台湾办展,我们就去和博物馆方面谈,他们听到可以到上海来办展,十分高兴,比在台湾办更起劲。原地点定于上海美术馆,但3月5日起美术馆就免费对外开放了,而举办这样一个展览是必然需要门票收入的,所以就找到了中国馆,这也是偶然的机遇。

国外的展览都需要支付一定费用,因为展品在运输途中免不了会有见光、有损伤,将来坏了还要修复,这都需要费用。国外展览有成熟的商业模式,即有一个主要赞助方,收入一靠门票,二靠销售像丝巾、笔记本等纪念品或礼品相关衍生产品。因为相对来说,顶级艺术品展时间长,一般持续3个月,门票价格比较高、人流大,衍生品的销售可能性也大。

中国内地目前没有这种机制,我们可以说是第一次尝试。以前办展都是政府出面,2004年法国奥赛博物馆在中国举办的印象派画展,也是依靠市政府投入。

记者:这次有几家投资方?一共投入多少资金?

谢定伟: 差不多投入了4000万元人民币。再加上各方各面,各种形式的社会赞助。可能别人认为这件事情很好赚钱,但实际上不是这样,我只求收回成本,如果亏得很厉害,就没有下次了。

记者:政府一分钱都没出?

谢定伟:一分钱都没出。

记者:中国馆出借给毕加索大展需要租金吗?

谢定伟: 要的。价格基本和上海美术馆差不多,三个月算下来300万元不到。

记者:借展费需多少?

谢定伟:100万欧元(编者注:约900万元人民币)。凡是涉及毕加索的产品,毕加索基金会要先审核,同意后,产品才能做,基金会收取产品成本价的10%作为版权费。用毕加索的照片,还需支付给专门负责照片事宜的RMN公司。

记者:除了资金,你们还吸引了实物的赞助商,为赞助者提供了一个平台。

谢定伟: 我们做这个展览时,首先让自己变成一个“品牌”,而赞助商看重的是我们的人气,通过这个展览帮赞助商做宣传、做广告。我们事先争取了很多媒体,拿到这些资源,赞助商就来了,不管他赞助的是现金还是实物。比如灯光费用很高,专业的美术馆用灯,光一个灯要几千元,我们的展览需要几百个灯,他把灯借给我们,展完了以后把灯还给对方,那我就要帮赞助商做广告,我的书(画册)里面要写他做赞助,场内场外的广告展板,都要把他(公司)的LOGO放上去,他在外面本来也要做广告。国外做这种商业展览的模式很简单很明白的,而且社会认可。

我们这边还没有到这种地步,第一,他(赞助商)会觉得我为什么要来赞助你,是不是你在赚很多的钱,我来赞助你是不是我来送钱给你?他是这样想的,国外大家都明白的,做艺术不一定是一个赚钱的东西。我们做这个也没有想到要靠这个来赚什么大钱,内地这种形式也是第一次,像上海美术馆、上海博物馆都是官方的。

但是上海美术馆有一点(好的地方),比如有外国来办展的话,大家会约定一下,你来办展我不收你租金,我到你这里来办展也是免费,通过这样一种互利互惠的关系可以省下很多钱来。但是国外有一些博物馆,它不需要上海博物馆的展品。比如说这个毕加索博物馆,它只展毕加索的作品别的作品它不展,换句话说,上海博物馆要给它东西它也不需要。

如果没有民间的资金来运作,像这种展览永远不可能到内地来,这次展览的意义就在于此。但如果亏钱太多的话,办一次可以,办多次就不会了,所以只有用社会的力量,民间的力量了。

记者:对这次展览有什么期望?

谢定伟: 希望就是收支能够平衡,这是第一点,第二件事情就是和法国(印象派画展)方面一样,不要出事,安全第一。这次整个保险金额是6.8亿欧元(约60亿元),平均一件作品1亿元人民币。

记者:这次组织毕加索展中最难的事情是什么?

谢定伟: 主要是法国方面对展览的要求,从展厅、布展到运输。法国的运输公司派了4个人来管画,分8架飞机运输,每架飞机都有1个押运员,不管是货机还是客机。运输的集装箱都是内置空调。他们每天来测温度、湿度,温度20摄氏度,正负2摄氏度;湿度是50%,正负5%,现在这个季节正好。

有一段时间下雨,闷热,集装箱里的湿度上到60%~70%,法国方面很紧张,每天去看。放了很多吸潮纸进去,把中国馆的空调打开,就好些了。但是,第二、三天里还是潮。每一个木箱里都装了一个特别的器件,能记录温度、湿度和震度,运输的卡车都是避震的,下面有气垫避震。同时这个器件还能测紫外线,密封好的话,紫外线就不会透进去,里面有无线网络把数据传输出来。那几天虽然外面温、湿度高,但是木箱里面变化没有那么快,还是很标准的。

中国这么多的观众、艺术家,我们也要将顶级的、反映世界潮流的艺术品推介到上海,让老百姓有机会看到。

毕加索名言:画家的眼睛,可以看到高于现实的东西,他的作品就是唤起人们的想象。

东方卫视:毕加索上海中国馆画展(03:54)

汤姆:看过短片格外兴奋,你是哪天去的啊?

杰瑞:当很多人还在讨论有没有必要去看?好看不好看的时候,我毫不犹豫的去看了,那是前天(2011年10月21日)。上海2004年看完奥赛博物馆的印象派画展之后就没有这样的机会了,1979年刚刚粉碎“四人帮”的时候,有一个法国风景画展在上海美术馆展出,听说当时人山人海。其实1983年,毕加索的作品来过一次中国,当年法国总统密特朗访问中国,邓小平会见他,他就带了25幅毕加索的作品来华展出。其中《朵拉·玛尔》这幅画与此次来沪展出的是同一幅作品。

杰瑞:汤姆,我用相机记录了这次毕加索上海中国馆画展之行,下面分享给你:

乘坐地铁到常熟路站换乘7号线......

地铁广告,喜欢......按下快门

乘坐7号线地铁到耀华路站下......

这里还保留着世博会风格的中国馆座椅,当初我五次参观世博都在这椅子休息过.....今天再坐片刻

世博园缩景图

此景......难得一见。咔哒

第一幅《2011毕加索中国大展》 的广告画

从耀华路1号出口出来......

第二幅《2011毕加索中国大展》海报......

中国国家馆

换票处(此次展览需提前订票,再到指定换票处领票。)

见证毕加索,见证......

100元票价观看价值近百亿人民币的毕加索真迹,超值

入口处

为了便于观众更深入的理解毕加索的作品,主办方除了在各展厅分布着12个讲解员外,还将提供导览器供游客租借。

大展共设立了7个展厅(里面不允许拍摄)

进入第一展厅,我被墙壁上毕加索的标语雷住了:

“我14岁就能画得像拉斐尔一样好,之后我用一生去学习像小孩子那样画画。”

......

单就这句话足以看出毕加索对自由的追求,这让我联想起吴冠中......

第一展厅成列的第一幅画即是毕加索14岁时的作品《带帽的男子》,而另一幅同一年创作的作品《赤足女孩》则是毕加索一生留在身边的钟爱之作。画中人物正面端坐,裙子颜色从红色到暗红渐变起伏,使得二维画面产生出三维效果,毕加索在少年时期对技巧运用的驾轻就熟,在这幅画中显而易见。

紧接着来到第二展厅,这个展厅成列了毕加索蓝色和粉红时期的作品,其中两幅《亚维侬少女的习作》不容错过。

《亚维侬少女》在美术史上非常重大,《亚维侬少女》的出现就开创了立体派,真迹现在藏在美国纽约现代艺术馆,这里展出的两幅草图,是从200多幅《亚维侬少女》创作时期的草图中选出来的。

同样在第二展厅,一尊名为《女子头像》的青铜雕塑在毕加索的艺术生涯中同样意义非凡,这尊头像是他首度在三度空间中表现出立体主风格。第三展厅集中展示了毕加索新古典主义时期的作品,其中一幅名为《海滨的家庭》,画幅仅有书本大小,但包围在和煦阳光氛围中的一家三口正是毕加索与第一任妻子奥尔加和长子保罗。而本次画展的两幅明星展品则出现在第四展厅,分别是《坐红色扶椅的女子》和《雕塑家》。

毕加索名言:线条与色彩就是我的武器,我正试图用我的方式去表现出我认为是最正确、最美好、自然也就是像所有伟大艺术家所熟悉的最美的一切。

我们现在看到的《雕刻家》是他变形时期最具代表性的,我们看正方体,一般人都是看到三面,他就是把立方体整个六个面都摊开来,放在一张画上,打破了我们传统欣赏美术的方式。

第五、第六和第七展厅分别呈现了毕加索立体主义时期到蜕变时期和田园时期作品,其中“仿马奈的《草地上的午餐》”、毕加索90岁高龄作品《星期日》等以往只能在画册上看到的作品,一一真实出现在眼前。而作为蜕变时期代表作《朵拉·马尔肖像》,画中女子两眼正视前方,而鼻子又歪向一边,表现了人物在转侧之间给我们的瞬间印象。

朵拉·马尔是他的第五位情人,她不仅作为他的模特,而且在他创作《格尔尼卡》的时候,提供了非常大的帮助。西班牙内战“格尔尼卡”遭到轰炸,他作为西班牙人民,他感到内心的愤怒,想为祖国呐喊,创作了《格尔尼卡》,目前《格尔尼卡》藏在美国。

下面五幅作品是我从网上搜集的(展馆不允许拍照)

帕布罗·毕加索,这个1881年出生在西班牙南方海滨城市马拉加的男人,被视作破坏者和颠覆者,他自己也说过,“我什么都反对”,“一幅画是破坏的总和”。1906年,他从高更的热带题材和古代伊比利亚的原始雕塑里获取灵感,从塞尚那里偷师了解构自然的几何法则,绘画挣脱了真实的束缚,“呈现”取代了“再现”,符号传递了特殊的感知,感知比现实更重要。这次展出的《男子胸像》、《女子胸像》和《四分之三裸女》,是他在1906-1907年间创作的,酝酿了惊世骇俗的《亚维侬少女》,在巴黎掀起立体主义的风暴。

世人说他多变,他一辈子活过了若干艺术家的人生,成了一部活体的绘画百科全书。然而听毕加索自己说:“我仿佛站在两边都是镜子的长廊里,镜子无限复制我的形象,是过去的镜像,是未来的预测,也是当下的真实的我。你们只是借助不同的面观看同样的我。”

1915年之后的10年,被视作他“重返秩序”的古典时期,他对安格尔和伦勃朗这些前辈有临摹,而更多的是戏仿,但是在1925年《扮丑角的保罗》这幅画上,我们再一次看到了委拉斯盖兹留在他创作中的印记。

毕加索名言:画家的眼睛,可以看到高于现实的东西,他的作品就是唤起人们的想象。

杰瑞:此次中国大展之前,毕加索作品在2011年6月25日台湾展出的,当时作品数量和此次中国相同,下面视频是美学大师蒋动在台湾详细讲解毕加索作品的全过程,我们现在看看吧。

数小时后,走出展厅.....

很兴奋,看到毕加索纪念品......

枕头......

毛巾

文件夹

头巾

喝水杯

T恤

书籍

电子油画

幸福的孩子

带上毕加索的帽子,追求自由......

几乎每位参观者都会在这里购买毕加索的各种纪念品,这大姐看的很认真......

我很喜欢这幅......

狮子购买了一本此次画展作品画册送给我,非常感动。(日后我翻拍后分享给大家) ,在狮子去排队付款的时候,我仿佛看到了小时候的毕加索在无拘无束的玩耍......我用相机记录了他追求自由的情景......

我和狮子带上毕加索的自由,路过《印象上海》,向《美术大家》走去......

毕加索说:“I am always doing that which I can not do, in order that I may learn how to do it."我总是做些我不会做的事情,为的是也许我能够学会如何做它们。这句话所揭示的心态就是毕加索能不断突破自己、拓宽人类艺术表现力的秘密所在。

巴勃罗·毕加索(Pablo Picasso,1881~1973)出生在西班牙马拉加(Malaga),是当代西方最有创造性和影响最深远的艺术家,立体画派创始人,他和他的画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据了不朽的地位。毕加索也是位多产画家,据统计,他的作品总计近四万件,包括:油画 1885 幅,素描 7089 幅,版画 20000 幅,平版画 6121幅等等。

杰瑞:汤姆,今天我们分享毕加索上海中国馆画展.....

汤姆:上次看了你写的《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16P+3V)》,正打算抽时间去看毕加索展品大展,今天先听听你的分享......

杰瑞:2011年10月18日开展的“2011毕加索中国大展”是第13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的参展项目之一,本次展览的全部真迹涵盖了毕加索一生8个时期的62件真迹,同时展出的还有50幅毕加索的生活照片等。年代最早的是创作于1895年的《赤足少女》,那年毕加索14岁,最近的是1971年的《星期日》,那时毕加索已经90岁。借用毕加索博物馆馆长安娜·巴达莎莉的话,这62幅作品勾勒了毕加索漫长绘画生涯的脉络,这道蜿蜒了70年岁月的时间痕迹,回溯了他渴望回到童年的漫长旅程。

开幕式当晚,法国司法和自由部部长密歇尔·迈希耶,法国驻华大使白林女士,法国驻上海总领事卢力捷先生,法国国立毕加索博物馆馆长安妮.巴达莎莉,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钟燕群,中华慈善总会名誉会长陈铁迪,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局长朱咏雷等共同出席。国际巨星张曼玉、影帝刘烨夫妇、享誉世界的华人女高音演唱家黄英,以及2011环球小姐中国区冠军罗紫菱等也亲临现场,共襄艺术盛举。

毕加索大展的中方策展人、天协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谢定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对此次全部由民间资本操作的组织方式显得颇为感慨。他认为,相比较之前的“官方办展”惯例,这次展览为民间资本参与到文化事业的组织中开辟了新模式。

记者:“这次毕加索大展的起因是什么?对于这样大型的展览,政府有过投入吗?”

谢定伟: 起因是法国国立毕加索博物馆要自己筹集装修资金,于是去了中国台湾办展,我们就去和博物馆方面谈,他们听到可以到上海来办展,十分高兴,比在台湾办更起劲。原地点定于上海美术馆,但3月5日起美术馆就免费对外开放了,而举办这样一个展览是必然需要门票收入的,所以就找到了中国馆,这也是偶然的机遇。

国外的展览都需要支付一定费用,因为展品在运输途中免不了会有见光、有损伤,将来坏了还要修复,这都需要费用。国外展览有成熟的商业模式,即有一个主要赞助方,收入一靠门票,二靠销售像丝巾、笔记本等纪念品或礼品相关衍生产品。因为相对来说,顶级艺术品展时间长,一般持续3个月,门票价格比较高、人流大,衍生品的销售可能性也大。

中国内地目前没有这种机制,我们可以说是第一次尝试。以前办展都是政府出面,2004年法国奥赛博物馆在中国举办的印象派画展,也是依靠市政府投入。

记者:这次有几家投资方?一共投入多少资金?

谢定伟: 差不多投入了4000万元人民币。再加上各方各面,各种形式的社会赞助。可能别人认为这件事情很好赚钱,但实际上不是这样,我只求收回成本,如果亏得很厉害,就没有下次了。

记者:政府一分钱都没出?

谢定伟:一分钱都没出。

记者:中国馆出借给毕加索大展需要租金吗?

谢定伟: 要的。价格基本和上海美术馆差不多,三个月算下来300万元不到。

记者:借展费需多少?

谢定伟:100万欧元(编者注:约900万元人民币)。凡是涉及毕加索的产品,毕加索基金会要先审核,同意后,产品才能做,基金会收取产品成本价的10%作为版权费。用毕加索的照片,还需支付给专门负责照片事宜的RMN公司。

记者:除了资金,你们还吸引了实物的赞助商,为赞助者提供了一个平台。

谢定伟: 我们做这个展览时,首先让自己变成一个“品牌”,而赞助商看重的是我们的人气,通过这个展览帮赞助商做宣传、做广告。我们事先争取了很多媒体,拿到这些资源,赞助商就来了,不管他赞助的是现金还是实物。比如灯光费用很高,专业的美术馆用灯,光一个灯要几千元,我们的展览需要几百个灯,他把灯借给我们,展完了以后把灯还给对方,那我就要帮赞助商做广告,我的书(画册)里面要写他做赞助,场内场外的广告展板,都要把他(公司)的LOGO放上去,他在外面本来也要做广告。国外做这种商业展览的模式很简单很明白的,而且社会认可。

我们这边还没有到这种地步,第一,他(赞助商)会觉得我为什么要来赞助你,是不是你在赚很多的钱,我来赞助你是不是我来送钱给你?他是这样想的,国外大家都明白的,做艺术不一定是一个赚钱的东西。我们做这个也没有想到要靠这个来赚什么大钱,内地这种形式也是第一次,像上海美术馆、上海博物馆都是官方的。

但是上海美术馆有一点(好的地方),比如有外国来办展的话,大家会约定一下,你来办展我不收你租金,我到你这里来办展也是免费,通过这样一种互利互惠的关系可以省下很多钱来。但是国外有一些博物馆,它不需要上海博物馆的展品。比如说这个毕加索博物馆,它只展毕加索的作品别的作品它不展,换句话说,上海博物馆要给它东西它也不需要。

如果没有民间的资金来运作,像这种展览永远不可能到内地来,这次展览的意义就在于此。但如果亏钱太多的话,办一次可以,办多次就不会了,所以只有用社会的力量,民间的力量了。

记者:对这次展览有什么期望?

谢定伟: 希望就是收支能够平衡,这是第一点,第二件事情就是和法国(印象派画展)方面一样,不要出事,安全第一。这次整个保险金额是6.8亿欧元(约60亿元),平均一件作品1亿元人民币。

记者:这次组织毕加索展中最难的事情是什么?

谢定伟: 主要是法国方面对展览的要求,从展厅、布展到运输。法国的运输公司派了4个人来管画,分8架飞机运输,每架飞机都有1个押运员,不管是货机还是客机。运输的集装箱都是内置空调。他们每天来测温度、湿度,温度20摄氏度,正负2摄氏度;湿度是50%,正负5%,现在这个季节正好。

有一段时间下雨,闷热,集装箱里的湿度上到60%~70%,法国方面很紧张,每天去看。放了很多吸潮纸进去,把中国馆的空调打开,就好些了。但是,第二、三天里还是潮。每一个木箱里都装了一个特别的器件,能记录温度、湿度和震度,运输的卡车都是避震的,下面有气垫避震。同时这个器件还能测紫外线,密封好的话,紫外线就不会透进去,里面有无线网络把数据传输出来。那几天虽然外面温、湿度高,但是木箱里面变化没有那么快,还是很标准的。

中国这么多的观众、艺术家,我们也要将顶级的、反映世界潮流的艺术品推介到上海,让老百姓有机会看到。

毕加索名言:画家的眼睛,可以看到高于现实的东西,他的作品就是唤起人们的想象。

东方卫视:毕加索上海中国馆画展(03:54)

汤姆:看过短片格外兴奋,你是哪天去的啊?

杰瑞:当很多人还在讨论有没有必要去看?好看不好看的时候,我毫不犹豫的去看了,那是前天(2011年10月21日)。上海2004年看完奥赛博物馆的印象派画展之后就没有这样的机会了,1979年刚刚粉碎“四人帮”的时候,有一个法国风景画展在上海美术馆展出,听说当时人山人海。其实1983年,毕加索的作品来过一次中国,当年法国总统密特朗访问中国,邓小平会见他,他就带了25幅毕加索的作品来华展出。其中《朵拉·玛尔》这幅画与此次来沪展出的是同一幅作品。

杰瑞:汤姆,我用相机记录了这次毕加索上海中国馆画展之行,下面分享给你:

乘坐地铁到常熟路站换乘7号线......

地铁广告,喜欢......按下快门

乘坐7号线地铁到耀华路站下......

这里还保留着世博会风格的中国馆座椅,当初我五次参观世博都在这椅子休息过.....今天再坐片刻

世博园缩景图

此景......难得一见。咔哒

第一幅《2011毕加索中国大展》 的广告画

从耀华路1号出口出来......

第二幅《2011毕加索中国大展》海报......

中国国家馆

换票处(此次展览需提前订票,再到指定换票处领票。)

见证毕加索,见证......

100元票价观看价值近百亿人民币的毕加索真迹,超值

入口处

为了便于观众更深入的理解毕加索的作品,主办方除了在各展厅分布着12个讲解员外,还将提供导览器供游客租借。

大展共设立了7个展厅(里面不允许拍摄)

进入第一展厅,我被墙壁上毕加索的标语雷住了:

“我14岁就能画得像拉斐尔一样好,之后我用一生去学习像小孩子那样画画。”

......

单就这句话足以看出毕加索对自由的追求,这让我联想起吴冠中......

第一展厅成列的第一幅画即是毕加索14岁时的作品《带帽的男子》,而另一幅同一年创作的作品《赤足女孩》则是毕加索一生留在身边的钟爱之作。画中人物正面端坐,裙子颜色从红色到暗红渐变起伏,使得二维画面产生出三维效果,毕加索在少年时期对技巧运用的驾轻就熟,在这幅画中显而易见。

紧接着来到第二展厅,这个展厅成列了毕加索蓝色和粉红时期的作品,其中两幅《亚维侬少女的习作》不容错过。

《亚维侬少女》在美术史上非常重大,《亚维侬少女》的出现就开创了立体派,真迹现在藏在美国纽约现代艺术馆,这里展出的两幅草图,是从200多幅《亚维侬少女》创作时期的草图中选出来的。

同样在第二展厅,一尊名为《女子头像》的青铜雕塑在毕加索的艺术生涯中同样意义非凡,这尊头像是他首度在三度空间中表现出立体主风格。第三展厅集中展示了毕加索新古典主义时期的作品,其中一幅名为《海滨的家庭》,画幅仅有书本大小,但包围在和煦阳光氛围中的一家三口正是毕加索与第一任妻子奥尔加和长子保罗。而本次画展的两幅明星展品则出现在第四展厅,分别是《坐红色扶椅的女子》和《雕塑家》。

毕加索名言:线条与色彩就是我的武器,我正试图用我的方式去表现出我认为是最正确、最美好、自然也就是像所有伟大艺术家所熟悉的最美的一切。

我们现在看到的《雕刻家》是他变形时期最具代表性的,我们看正方体,一般人都是看到三面,他就是把立方体整个六个面都摊开来,放在一张画上,打破了我们传统欣赏美术的方式。

第五、第六和第七展厅分别呈现了毕加索立体主义时期到蜕变时期和田园时期作品,其中“仿马奈的《草地上的午餐》”、毕加索90岁高龄作品《星期日》等以往只能在画册上看到的作品,一一真实出现在眼前。而作为蜕变时期代表作《朵拉·马尔肖像》,画中女子两眼正视前方,而鼻子又歪向一边,表现了人物在转侧之间给我们的瞬间印象。

朵拉·马尔是他的第五位情人,她不仅作为他的模特,而且在他创作《格尔尼卡》的时候,提供了非常大的帮助。西班牙内战“格尔尼卡”遭到轰炸,他作为西班牙人民,他感到内心的愤怒,想为祖国呐喊,创作了《格尔尼卡》,目前《格尔尼卡》藏在美国。

下面五幅作品是我从网上搜集的(展馆不允许拍照)

帕布罗·毕加索,这个1881年出生在西班牙南方海滨城市马拉加的男人,被视作破坏者和颠覆者,他自己也说过,“我什么都反对”,“一幅画是破坏的总和”。1906年,他从高更的热带题材和古代伊比利亚的原始雕塑里获取灵感,从塞尚那里偷师了解构自然的几何法则,绘画挣脱了真实的束缚,“呈现”取代了“再现”,符号传递了特殊的感知,感知比现实更重要。这次展出的《男子胸像》、《女子胸像》和《四分之三裸女》,是他在1906-1907年间创作的,酝酿了惊世骇俗的《亚维侬少女》,在巴黎掀起立体主义的风暴。

世人说他多变,他一辈子活过了若干艺术家的人生,成了一部活体的绘画百科全书。然而听毕加索自己说:“我仿佛站在两边都是镜子的长廊里,镜子无限复制我的形象,是过去的镜像,是未来的预测,也是当下的真实的我。你们只是借助不同的面观看同样的我。”

1915年之后的10年,被视作他“重返秩序”的古典时期,他对安格尔和伦勃朗这些前辈有临摹,而更多的是戏仿,但是在1925年《扮丑角的保罗》这幅画上,我们再一次看到了委拉斯盖兹留在他创作中的印记。

毕加索名言:画家的眼睛,可以看到高于现实的东西,他的作品就是唤起人们的想象。

杰瑞:此次中国大展之前,毕加索作品在2011年6月25日台湾展出的,当时作品数量和此次中国相同,下面视频是美学大师蒋动在台湾详细讲解毕加索作品的全过程,我们现在看看吧。

数小时后,走出展厅.....

很兴奋,看到毕加索纪念品......

枕头......

毛巾

文件夹

头巾

喝水杯

T恤

书籍

电子油画

幸福的孩子

带上毕加索的帽子,追求自由......

几乎每位参观者都会在这里购买毕加索的各种纪念品,这大姐看的很认真......

我很喜欢这幅......

狮子购买了一本此次画展作品画册送给我,非常感动。(日后我翻拍后分享给大家) ,在狮子去排队付款的时候,我仿佛看到了小时候的毕加索在无拘无束的玩耍......我用相机记录了他追求自由的情景......

我和狮子带上毕加索的自由,路过《印象上海》,向《美术大家》走去......


相关文章

  • 关于齐白石的介绍
  • 关于齐白石的介绍 齐白石(1864-1957),湖南湘潭人,二十世纪中国画艺术大师,二十世纪十大书法家之一,二十世纪十大画家 之一,世界文化名人.齐白石1864年1月1日(清同治三年癸亥冬月廿二)出生于湘潭县白石铺杏子坞,1957年9月16 ...查看


  • 导游证口试资料人民广场导游词
  • 人民广场主要景点介绍 一. 人民大厦 人民大厦位于人民大道200号,1995年竣工交付使用.主楼高75米,地上18层,地下一层,除主楼外,还有南楼,北楼和东西裙楼,并建有地下车库. 大厦整体显示出"庄严.大方.朴素.明快" ...查看


  • 鲍勃.迪伦这些年
  • 对于中国乐迷来说,他像一个传说一样存在了半个世纪之久,现在他终于要来了.这些年,他随着风中的答案,飘荡到了何处,我们试图走近. 即将跨过70岁人生门槛的鲍勃・迪伦终于要来中国了! 去年因为种种原因,迪伦的中国行在演出前数天取消.这次对于首度 ...查看


  • 视觉之旅_解读莫奈的_日出_印象_
  • 文 学 评 论 视觉之旅 --解读莫奈的 <日出・印象> ◎岳彩艳 (徐州师范大学文学院 江苏・徐州 221116) 摘 要 克劳德・莫奈 (1840- 1926) 是法国印象派绘画创始人之一, 印象主义绘画运动坚定不移的执行者 ...查看


  • 视觉之旅_解读莫奈的_日出_印象_.kdh
  • 文 学 评 论 视觉之旅 --解读莫奈的 <日出・印象> ◎岳彩艳 (徐州师范大学文学院 江苏・徐州 221116) 摘 要 克劳德・莫奈 (1840-1926) 是法国印象派绘画创始人之一, 印象主义绘画运动坚定不移的执行者. ...查看


  • 西方主要的艺术流派和著名画家
  • 油画又称"西洋画",是在布上以油彩颜料作画的一种创作方式.在油画的不断发展中,出现了各种流派和艺术风格,以下介绍一些西方主要的艺术流派和著名画家. 1.文艺复兴的三大巨匠 15世纪末至16世纪上半叶是文艺复兴的盛期.这个 ...查看


  • 张谷良的人物画评析
  • 张谷良的人物画评析 2013-11-21 15:12 来源: <古今谈> 作者: 孙克 原标题:张谷良的人物画艺术 浙江文史馆馆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张谷良 山川风物,人杰地灵,自古以来长江流域的江浙一带就是中华 ...查看


  • 勇敢的探索者
  • 我常想:天下第一奇山黄山在安徽,美丽富庶的长江.淮河流经安徽,举世绝有的'文房四宝'又都产在安徽.有这么好的一方水土孕育着我们,我们在艺术领域怎能不有所建树呢-- ――王涛心语 一.京沪上空的亮丽风景 金色的季节,金色的辉煌. 1998年9 ...查看


  • 七年级美术提纲
  • 七年级美术下册基础知识 一.选择题: 1.<血衣>(油画素描稿 现代)王式廓 2.格尔尼卡(壁画 西班牙)毕加索 3.<向往>(木雕 现代)张德华 4.伏虎(霍去病墓石雕 西汉) 5.竹节毛驴(竹雕 现代)胡振昆 6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