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读者]读后感

知 遇 而 感

——有感于《普通读者》

我就这样开启了《普通读者》的阅读之旅。获读此书,深感荣幸,一幸缘于此书的推荐者是我钦敬的人,二幸这位异国他乡的传奇女性通过文字和我进行了数周的交流。感恩它穿越茫茫书海来到我的手上,感恩弗吉尼亚?吴尔夫(Virginia Woolf)以及该书的译者引领我完成了一次从阅读到悦读再到越读的尝试。

作为一名普通读者,我相信你在读到编者在序言中引用的这段文字时会和我有同样的欣慰,"我很高兴能与普通读者产生共鸣,因为在所有那些高雅微妙、学究教条之后,一切诗人的荣誉最终要由未受文学偏见腐蚀的读者的常识来决定。"59个字,一下子拉近了彼此的距离,让人无以抗拒地想要耕读研磨一番。

这位活跃于一个世纪前英国文坛的女作家,集忧郁与优雅气质于一身。她的作品涉足诗歌、散文、文学评论、小说等领域。我所读的是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 年版《普通读者》,这里收录的多为吴尔夫的读书随笔以及她关于文学的独到思考,是她生前亲自编订的两本文集。两辑共46篇文章不足以完全展现她的艺术才华,却充分展示了她丰厚的文学知识与鉴赏能力,以及作家独有的敏锐力和洞察力。文字是一个人思想的精确表现,而评论则是一个人内心最真实的声音。她没有用专业的术语来呈述,也没有用强烈的感情为作品增加生气,更极少用犀利的言语来批判,而是用最平实的话语表达了她有关作家、作品以及一个时代文学的真实看法,字里行间多了一份女性的淡雅、宁静与温婉,我更愿意称它们为"评论散文".用吴尔夫自己的话说:"如果我们是作家,那么,只要能够表达出我们所希望表达的东西,任何方法都是对的,一切方法都是对的。说到文学欣赏就更应该如此了。"

全书看似组织松散,却条理不紊,通篇读下来,既能感受到文学的激情,又有体悟到史学的哲思。苦于本人对英美等国文学阅读上的欠缺,以及对大洋彼岸那个国度的文化背景、历史史实、风土人情都不甚了解,初读此书倍感艰辛与挫败。伴随阅读的进展,从乔叟、笛福、勃朗特姊妹到简?奥斯丁,再到杰克?米顿、德?昆西、克里斯蒂娜?罗塞蒂,她笔下的人物逐一从文学著作中跳出来,在她的文字中尽情演绎,渐渐变得明朗、鲜活和丰富起来。她如同一名工艺师,将如此之多的作家如数家珍般穿串成珠,向我们介绍了一批著名作家和一些我们根本不熟悉的作家的生平、作品、写作生涯及逸闻轶事,让我们对这些作家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当然,如果你读过书中人物的作品或是了解作品中的人物,你可能会有更多的认同或争辩。但文字真地有很神奇的力量,它赋予了我们极大的想象力和想象空间,能让我们跨越时空地去交流。我一边感受和分享着她的渊博学识,一边震撼于字里行间透射出的不凡才情。阅读该书的情趣也在不知不觉中自然地滋长。

书中很多篇幅描述的是一些看似琐碎的东西,但它们却在我的脑海中扩展,其中不凡诸多烙印深刻之作。在《赞助人与藏红花》一文中,她生动地解读了"作者、作品与读者"三者的关系,其语言的幽默风趣可见一斑;《现代小说》一文可谓字字珠玑、掷地有声,为她的意识流小说作了最真诚的告白;而情文并茂的《现代散文》篇则将散文这一文体解构得惟妙惟肖。她赋予散文光荣与责任,赋予它精神与力量,像是在揭开散文的面纱,却又给它增添了更多的神秘感。关于如何评价一部文学书的性质和价值,她进行了详实的论述,并引用了约瑟夫?艾迪生一个非常恰当的比喻作为总结:"就像许多旧盘子,价值还会被考虑,但时髦已经不在了",言辞中流露出她难能可贵的品位和性情。而当此书收笔之作"我们该怎样读书"跃然纸上时,那份知遇之感让我情不自禁要拥抱一下书中那个不做读书指引,愿为读者知音的她。那种文字对心灵的浸润以及精神沟通所带来的愉悦与满足竟一时无以用笔墨来形容了。 都说一个好的作家首先是好的读者、优秀的文学理论家和文学评论家。吴尔夫是普通的

读者吗?显然不是。她有着坚实的专业骨架,她是有着丰富创作经验和高度文化修养的作者与读者,但她心中装着读者,和读者保持亲切对话的平行关系。她与读者之间的沟通无需密码,因为她的文字有种纯粹感,更有一种自由度,不拘泥于大众评论文章,极少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和不着边际的浮泛之辞,她让读者可以没有负担和障碍地去阅读它们。

知 遇 而 感

——有感于《普通读者》

我就这样开启了《普通读者》的阅读之旅。获读此书,深感荣幸,一幸缘于此书的推荐者是我钦敬的人,二幸这位异国他乡的传奇女性通过文字和我进行了数周的交流。感恩它穿越茫茫书海来到我的手上,感恩弗吉尼亚?吴尔夫(Virginia Woolf)以及该书的译者引领我完成了一次从阅读到悦读再到越读的尝试。

作为一名普通读者,我相信你在读到编者在序言中引用的这段文字时会和我有同样的欣慰,"我很高兴能与普通读者产生共鸣,因为在所有那些高雅微妙、学究教条之后,一切诗人的荣誉最终要由未受文学偏见腐蚀的读者的常识来决定。"59个字,一下子拉近了彼此的距离,让人无以抗拒地想要耕读研磨一番。

这位活跃于一个世纪前英国文坛的女作家,集忧郁与优雅气质于一身。她的作品涉足诗歌、散文、文学评论、小说等领域。我所读的是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 年版《普通读者》,这里收录的多为吴尔夫的读书随笔以及她关于文学的独到思考,是她生前亲自编订的两本文集。两辑共46篇文章不足以完全展现她的艺术才华,却充分展示了她丰厚的文学知识与鉴赏能力,以及作家独有的敏锐力和洞察力。文字是一个人思想的精确表现,而评论则是一个人内心最真实的声音。她没有用专业的术语来呈述,也没有用强烈的感情为作品增加生气,更极少用犀利的言语来批判,而是用最平实的话语表达了她有关作家、作品以及一个时代文学的真实看法,字里行间多了一份女性的淡雅、宁静与温婉,我更愿意称它们为"评论散文".用吴尔夫自己的话说:"如果我们是作家,那么,只要能够表达出我们所希望表达的东西,任何方法都是对的,一切方法都是对的。说到文学欣赏就更应该如此了。"

全书看似组织松散,却条理不紊,通篇读下来,既能感受到文学的激情,又有体悟到史学的哲思。苦于本人对英美等国文学阅读上的欠缺,以及对大洋彼岸那个国度的文化背景、历史史实、风土人情都不甚了解,初读此书倍感艰辛与挫败。伴随阅读的进展,从乔叟、笛福、勃朗特姊妹到简?奥斯丁,再到杰克?米顿、德?昆西、克里斯蒂娜?罗塞蒂,她笔下的人物逐一从文学著作中跳出来,在她的文字中尽情演绎,渐渐变得明朗、鲜活和丰富起来。她如同一名工艺师,将如此之多的作家如数家珍般穿串成珠,向我们介绍了一批著名作家和一些我们根本不熟悉的作家的生平、作品、写作生涯及逸闻轶事,让我们对这些作家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当然,如果你读过书中人物的作品或是了解作品中的人物,你可能会有更多的认同或争辩。但文字真地有很神奇的力量,它赋予了我们极大的想象力和想象空间,能让我们跨越时空地去交流。我一边感受和分享着她的渊博学识,一边震撼于字里行间透射出的不凡才情。阅读该书的情趣也在不知不觉中自然地滋长。

书中很多篇幅描述的是一些看似琐碎的东西,但它们却在我的脑海中扩展,其中不凡诸多烙印深刻之作。在《赞助人与藏红花》一文中,她生动地解读了"作者、作品与读者"三者的关系,其语言的幽默风趣可见一斑;《现代小说》一文可谓字字珠玑、掷地有声,为她的意识流小说作了最真诚的告白;而情文并茂的《现代散文》篇则将散文这一文体解构得惟妙惟肖。她赋予散文光荣与责任,赋予它精神与力量,像是在揭开散文的面纱,却又给它增添了更多的神秘感。关于如何评价一部文学书的性质和价值,她进行了详实的论述,并引用了约瑟夫?艾迪生一个非常恰当的比喻作为总结:"就像许多旧盘子,价值还会被考虑,但时髦已经不在了",言辞中流露出她难能可贵的品位和性情。而当此书收笔之作"我们该怎样读书"跃然纸上时,那份知遇之感让我情不自禁要拥抱一下书中那个不做读书指引,愿为读者知音的她。那种文字对心灵的浸润以及精神沟通所带来的愉悦与满足竟一时无以用笔墨来形容了。 都说一个好的作家首先是好的读者、优秀的文学理论家和文学评论家。吴尔夫是普通的

读者吗?显然不是。她有着坚实的专业骨架,她是有着丰富创作经验和高度文化修养的作者与读者,但她心中装着读者,和读者保持亲切对话的平行关系。她与读者之间的沟通无需密码,因为她的文字有种纯粹感,更有一种自由度,不拘泥于大众评论文章,极少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和不着边际的浮泛之辞,她让读者可以没有负担和障碍地去阅读它们。


相关文章

  • 都德小说[最后一课]读后感
  • <最后一课>读后感 在人类文明的历史上,还没有比丧权辱国更令人悲痛欲绝的事了.19世纪下半叶,普鲁士这个德意志城邦继战胜了丹麦和奥地利后,便把战争的矛头指向了法国.普法战争,法国惨败,被迫割地赔款,将阿尔萨斯和洛林两省割让给普鲁 ...查看


  • [挪威的森林]与[傲慢与偏见]的读后感
  • <挪威的森林>看完了,难得的一本好书,一本好小说.最近看的书比较杂,名著的话也就这个受到了比较大的感触.先说<傲慢与偏见>吧.没什么意思的一本书,适合情窦初开少女,通篇讲述了伊丽莎白的平凡而普通的爱情心理变化,当然, ...查看


  • 樱花赞读后感高璐
  • 樱花赞读后感 今天在同学的空间看见保存的樱花图片 ,便想起当年冰心老人家笔下的<樱花赞>,又不免重读<樱花赞>欣然写下了读后感.<樱花赞>开篇第一句就说"樱花是日本人的骄傲",年少读之 ...查看


  • 社戏读后感
  • 篇一:社戏读后感 今晚在灯下,开始我一直不知道应该怎么来写这一篇读后感.经过妈妈的指点,我的思路渐渐清晰起来„„ 这一篇作文让我感受到了作者在乡下无忧无虑的生活和乡村社戏这一种奇特的娱乐活动,描写的是年少时鲁迅先生假日里到乡下和他的小伙伴们 ...查看


  • 我们台湾这些年读后感
  • <我们台湾这些年>读后感 读<我们台湾这些年>,是一种奇特的阅读体验,因为作者廖信忠笔下的台湾跟我所了解的相差甚远,整个看书的过程,好像是慢慢揭开了祖国东南角的这个小岛的神秘面纱,代入感非常强. 翻开书的第一页正文, ...查看


  • [交个医生做朋友]读后感
  • 与患者交朋友 --读<交个医生做朋友>的感想 超声科 张影 <交个医生做朋友>,是一位从事临床工作近30年的医生,为普通人写的关于就医常识的一本书.但是,作为一名医生,在读了这本书后,也深有感触. 笔者在书中引用了大 ...查看


  • 读者与我相伴
  • <读者>与我相伴 我与<读者>邂逅还是在读中等师范学校时.那时的一个星期天,同学们逛街的逛街,看电影的看电影„„ 宿舍中只剩下我一个人.闲来无事,不如去书店看看,于是我独自一人去了书店.一进书店,书店里丰富的图书对我 ...查看


  • [神曲]读后感
  • [<神曲>读后感] <神曲>--神与人共鸣的圣曲 <神曲>是西方中世纪文学的开山之作,因其年代久远而显得颇有生涩之感,<神曲>读后感.但是专心读下去,依然能够清晰地感觉到<神曲>中 ...查看


  • 忏悔录读后感3篇
  • 范文一: 上个周末去上海书城,本来准备再读一遍<基督山伯爵>,记得高中在上课的时候偷偷看基督山,被班主任发现然后毫不留情地没收了,没收的那本还是基督山伯爵的下册,可想而知当时的悲愤之情.至于这本书内容,早已忘得一干二净.这次在书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