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工时的计算方法
文件类型: 作者: 审阅者: 批准者: 部门:
保密申明
版本历史
版本号 0.1
批准信息
审阅者 批准者
体系文件 刘刚 徐xx xx
TD 运营部
时间
Dec.26th 2006 作者 刘刚 备注 第一版
签名
日期
目录
1. 2. 3. 4.
目的---------------------------------------------------------------------------------------------------------------------3 范围---------------------------------------------------------------------------------------------------------------------3 职责---------------------------------------------------------------------------------------------------------------------3
程序---------------------------------------------------------------------------------------------------------------------3 4.1 名词定义----------------------------------------------------------------------------------------------------------3 4.2 规范重点----------------------------------------------------------------------------------------------------------3 5.缩略词-------------------------------------------------------------------------------------------------------------------5 6.附录----------------------------------------------------------------------------------------------------------------------5 7.质量记录----------------------------------------------------------------------------------------------------------------5
目的
规范标准工时制定与修改作业,使标准工时具有完整性, 使ERP 系统运行之排程合理和成本准确。 范围
xxxxxxxx 有限公司 职责
质量经理对于本文件的实施与监督执行负责。 程序
4.1. 名词定义:
a) 标准工时:在特定的工作环境条件下,用规定的作业方法和设备,以普通熟练工作
者的正常速度完成一定质量和数量的工作所必需的时间。
b) 宽放时间:指作业员除正常工作时间之外必须的停顿及休息的时间。包括操作者个
人事情引起的延迟,疲劳或无法避免的作业延迟等时间。对于没有规定 发生时间、发生频率、所需时间的不规则要素作业,并不在正常时间范 围之内,而属于宽放时间。
C) 标准速度:没有过度体力和精神疲劳状态下,每天能连续工作,只要努力就容易达 到标准作业成果的速度。
4.2. 规范重点:
4.2.1标准工时的建立 4.2.1.1构成:
a) 标准时间=正常时间+宽放时间
=观测时间*(1+熟练修正数+努力修正数)+观测时间*宽放率
b) 宽放时间:
人为宽放:私事宽放、疲劳宽放; 非人为宽放:作业宽放、集体宽放;
特殊宽放:学习宽放、机械干涉宽放、奖励宽放、工厂宽放、其它宽放. 4.2.1.2正常时间:
a) 主体作业时间:按照作业目的进行的作业。指能创造价值的作业,如改变产品 外形,改变产品性能等。
b) 副作业时间:与主体作业同步发生,起附属作用。如取放工具、检查等。
正常时间设定方法如下:
直接观测法:秒表观测法;摄影分析法;work sampling法。 优点:比较简单;任何人都可以做。
缺点:难于跟标准速度相比较,需要评价标准速度;生产之前不能设定。 合成法:动作分析法、历史数据法。
优点:信赖程度和一贯性高;客观性和普遍性高;不需要评价标准速度;可在生产之前设定;
容易消除不必要动作。 缺点:需要教育和训练。 4.2.1.3宽放时间:
a )私事宽放时间:作业过程中,满足生理要求的宽放时间,如上厕所,喝水,擦 汗。
b )疲劳宽放时间:为了补偿工作过程中体力和精神疲劳,采取的休息或操作速度 减弱的宽放时间。
C) 作业宽放时间:补偿作业过程中发生不规则的要素作业。如用处理不良品等。 d)集体宽放时间:集体作业时,对于个体差异产生损失的补偿。如熟练度的差 异,工位编排产生的损失等。 e) 宽放系数表
效率越低, 一般宽放效率10%-20%之间均为正常尺度, 根据本公司产品特点总宽放率设置为10%-20% 总宽放率=Σ+各宽放率=15% 4.2.1.4评比
4.2.1.4.1定义:作业观测者(时间研究者) 把头脑中的正规作业状态(速度、动作等) 和观测对象(操作者) 的作业状态相比较,使之定量化。 4.2.1.4.2评比技术
a) 标准作业状态(作业速度) 并对之有感性化的认知。 b) 评价结果定量化。
4.2.1.4.3平准化法(平准化法又称西屋法)
a) 准备秒表, 笔和记录窗体《现场观测工时统计表》。
b) 选择运作顺畅生产线, 记录每道工序的工序名称和观测后用秒表测试的操作时间。其中,
每道工序观测后的操作时间最少记录5组数据;可便于计算出标准工时, 并能够挑选出更合理的数据。
c) 在观测的同时必须对每道工序进行宽放和评估努力, 熟练程度;并在过程记录窗体上作
记录。对人员的配置同样做记录。
d) 产品加工的流程图务必在过程记录窗体上体现,便于清楚知道产品加工的顺序和正确
性。
e) 在加工过程中, 影响作业时间的工治具, 辅具必须在过程记录窗体上体现。
f) 计算出每道工序的标准工时, 找出瓶径工时, 并计算出产线时产和人均时产以及线平衡
率。
4.2.3由于作业人员流动过于频繁, 新进员工操作生疏, 厂房内温度过高, 通风设施不够好;作业
过程中经常出现少料, 缺料和混料现象, 作业方法不当, 工作顺序的复杂化, 引起异常工时增加.
4.2.4标准工时变更
a) 新增机型投入生产时,必须建立相应的标准时间。
b) 工程变动、工艺变更等引起作业情况变化,必须对相应的标准间做相应更新。 c) 工治具的增加引起的工序操作的变动, 必须对相应的标准时间做相应更新。
4.2.5新产品和更新过的产品标准工时由IE 工程师建立,由ERP 工时维护员将标准工时建档
和更新。
5.缩略词:
无
6.附录:
无
7.质量记录:
7.1 PUNO-01-03-2000-002-01工时测量表
标准工时的计算方法
文件类型: 作者: 审阅者: 批准者: 部门:
保密申明
版本历史
版本号 0.1
批准信息
审阅者 批准者
体系文件 刘刚 徐xx xx
TD 运营部
时间
Dec.26th 2006 作者 刘刚 备注 第一版
签名
日期
目录
1. 2. 3. 4.
目的---------------------------------------------------------------------------------------------------------------------3 范围---------------------------------------------------------------------------------------------------------------------3 职责---------------------------------------------------------------------------------------------------------------------3
程序---------------------------------------------------------------------------------------------------------------------3 4.1 名词定义----------------------------------------------------------------------------------------------------------3 4.2 规范重点----------------------------------------------------------------------------------------------------------3 5.缩略词-------------------------------------------------------------------------------------------------------------------5 6.附录----------------------------------------------------------------------------------------------------------------------5 7.质量记录----------------------------------------------------------------------------------------------------------------5
目的
规范标准工时制定与修改作业,使标准工时具有完整性, 使ERP 系统运行之排程合理和成本准确。 范围
xxxxxxxx 有限公司 职责
质量经理对于本文件的实施与监督执行负责。 程序
4.1. 名词定义:
a) 标准工时:在特定的工作环境条件下,用规定的作业方法和设备,以普通熟练工作
者的正常速度完成一定质量和数量的工作所必需的时间。
b) 宽放时间:指作业员除正常工作时间之外必须的停顿及休息的时间。包括操作者个
人事情引起的延迟,疲劳或无法避免的作业延迟等时间。对于没有规定 发生时间、发生频率、所需时间的不规则要素作业,并不在正常时间范 围之内,而属于宽放时间。
C) 标准速度:没有过度体力和精神疲劳状态下,每天能连续工作,只要努力就容易达 到标准作业成果的速度。
4.2. 规范重点:
4.2.1标准工时的建立 4.2.1.1构成:
a) 标准时间=正常时间+宽放时间
=观测时间*(1+熟练修正数+努力修正数)+观测时间*宽放率
b) 宽放时间:
人为宽放:私事宽放、疲劳宽放; 非人为宽放:作业宽放、集体宽放;
特殊宽放:学习宽放、机械干涉宽放、奖励宽放、工厂宽放、其它宽放. 4.2.1.2正常时间:
a) 主体作业时间:按照作业目的进行的作业。指能创造价值的作业,如改变产品 外形,改变产品性能等。
b) 副作业时间:与主体作业同步发生,起附属作用。如取放工具、检查等。
正常时间设定方法如下:
直接观测法:秒表观测法;摄影分析法;work sampling法。 优点:比较简单;任何人都可以做。
缺点:难于跟标准速度相比较,需要评价标准速度;生产之前不能设定。 合成法:动作分析法、历史数据法。
优点:信赖程度和一贯性高;客观性和普遍性高;不需要评价标准速度;可在生产之前设定;
容易消除不必要动作。 缺点:需要教育和训练。 4.2.1.3宽放时间:
a )私事宽放时间:作业过程中,满足生理要求的宽放时间,如上厕所,喝水,擦 汗。
b )疲劳宽放时间:为了补偿工作过程中体力和精神疲劳,采取的休息或操作速度 减弱的宽放时间。
C) 作业宽放时间:补偿作业过程中发生不规则的要素作业。如用处理不良品等。 d)集体宽放时间:集体作业时,对于个体差异产生损失的补偿。如熟练度的差 异,工位编排产生的损失等。 e) 宽放系数表
效率越低, 一般宽放效率10%-20%之间均为正常尺度, 根据本公司产品特点总宽放率设置为10%-20% 总宽放率=Σ+各宽放率=15% 4.2.1.4评比
4.2.1.4.1定义:作业观测者(时间研究者) 把头脑中的正规作业状态(速度、动作等) 和观测对象(操作者) 的作业状态相比较,使之定量化。 4.2.1.4.2评比技术
a) 标准作业状态(作业速度) 并对之有感性化的认知。 b) 评价结果定量化。
4.2.1.4.3平准化法(平准化法又称西屋法)
a) 准备秒表, 笔和记录窗体《现场观测工时统计表》。
b) 选择运作顺畅生产线, 记录每道工序的工序名称和观测后用秒表测试的操作时间。其中,
每道工序观测后的操作时间最少记录5组数据;可便于计算出标准工时, 并能够挑选出更合理的数据。
c) 在观测的同时必须对每道工序进行宽放和评估努力, 熟练程度;并在过程记录窗体上作
记录。对人员的配置同样做记录。
d) 产品加工的流程图务必在过程记录窗体上体现,便于清楚知道产品加工的顺序和正确
性。
e) 在加工过程中, 影响作业时间的工治具, 辅具必须在过程记录窗体上体现。
f) 计算出每道工序的标准工时, 找出瓶径工时, 并计算出产线时产和人均时产以及线平衡
率。
4.2.3由于作业人员流动过于频繁, 新进员工操作生疏, 厂房内温度过高, 通风设施不够好;作业
过程中经常出现少料, 缺料和混料现象, 作业方法不当, 工作顺序的复杂化, 引起异常工时增加.
4.2.4标准工时变更
a) 新增机型投入生产时,必须建立相应的标准时间。
b) 工程变动、工艺变更等引起作业情况变化,必须对相应的标准间做相应更新。 c) 工治具的增加引起的工序操作的变动, 必须对相应的标准时间做相应更新。
4.2.5新产品和更新过的产品标准工时由IE 工程师建立,由ERP 工时维护员将标准工时建档
和更新。
5.缩略词:
无
6.附录:
无
7.质量记录:
7.1 PUNO-01-03-2000-002-01工时测量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