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工时的计算方法

标准工时的计算方法

文件类型: 作者: 审阅者: 批准者: 部门:

保密申明

版本历史

版本号 0.1

批准信息

审阅者 批准者

体系文件 刘刚 徐xx xx

TD 运营部

时间

Dec.26th 2006 作者 刘刚 备注 第一版

签名

日期

目录

1. 2. 3. 4.

目的---------------------------------------------------------------------------------------------------------------------3 范围---------------------------------------------------------------------------------------------------------------------3 职责---------------------------------------------------------------------------------------------------------------------3

程序---------------------------------------------------------------------------------------------------------------------3 4.1 名词定义----------------------------------------------------------------------------------------------------------3 4.2 规范重点----------------------------------------------------------------------------------------------------------3 5.缩略词-------------------------------------------------------------------------------------------------------------------5 6.附录----------------------------------------------------------------------------------------------------------------------5 7.质量记录----------------------------------------------------------------------------------------------------------------5

目的

规范标准工时制定与修改作业,使标准工时具有完整性, 使ERP 系统运行之排程合理和成本准确。 范围

xxxxxxxx 有限公司 职责

质量经理对于本文件的实施与监督执行负责。 程序

4.1. 名词定义:

a) 标准工时:在特定的工作环境条件下,用规定的作业方法和设备,以普通熟练工作

者的正常速度完成一定质量和数量的工作所必需的时间。

b) 宽放时间:指作业员除正常工作时间之外必须的停顿及休息的时间。包括操作者个

人事情引起的延迟,疲劳或无法避免的作业延迟等时间。对于没有规定 发生时间、发生频率、所需时间的不规则要素作业,并不在正常时间范 围之内,而属于宽放时间。

C) 标准速度:没有过度体力和精神疲劳状态下,每天能连续工作,只要努力就容易达 到标准作业成果的速度。

4.2. 规范重点:

4.2.1标准工时的建立 4.2.1.1构成:

a) 标准时间=正常时间+宽放时间

=观测时间*(1+熟练修正数+努力修正数)+观测时间*宽放率

b) 宽放时间:

人为宽放:私事宽放、疲劳宽放; 非人为宽放:作业宽放、集体宽放;

特殊宽放:学习宽放、机械干涉宽放、奖励宽放、工厂宽放、其它宽放. 4.2.1.2正常时间:

a) 主体作业时间:按照作业目的进行的作业。指能创造价值的作业,如改变产品 外形,改变产品性能等。

b) 副作业时间:与主体作业同步发生,起附属作用。如取放工具、检查等。

正常时间设定方法如下:

直接观测法:秒表观测法;摄影分析法;work sampling法。 优点:比较简单;任何人都可以做。

缺点:难于跟标准速度相比较,需要评价标准速度;生产之前不能设定。 合成法:动作分析法、历史数据法。

优点:信赖程度和一贯性高;客观性和普遍性高;不需要评价标准速度;可在生产之前设定;

容易消除不必要动作。 缺点:需要教育和训练。 4.2.1.3宽放时间:

a )私事宽放时间:作业过程中,满足生理要求的宽放时间,如上厕所,喝水,擦 汗。

b )疲劳宽放时间:为了补偿工作过程中体力和精神疲劳,采取的休息或操作速度 减弱的宽放时间。

C) 作业宽放时间:补偿作业过程中发生不规则的要素作业。如用处理不良品等。 d)集体宽放时间:集体作业时,对于个体差异产生损失的补偿。如熟练度的差 异,工位编排产生的损失等。 e) 宽放系数表

效率越低, 一般宽放效率10%-20%之间均为正常尺度, 根据本公司产品特点总宽放率设置为10%-20% 总宽放率=Σ+各宽放率=15% 4.2.1.4评比

4.2.1.4.1定义:作业观测者(时间研究者) 把头脑中的正规作业状态(速度、动作等) 和观测对象(操作者) 的作业状态相比较,使之定量化。 4.2.1.4.2评比技术

a) 标准作业状态(作业速度) 并对之有感性化的认知。 b) 评价结果定量化。

4.2.1.4.3平准化法(平准化法又称西屋法)

a) 准备秒表, 笔和记录窗体《现场观测工时统计表》。

b) 选择运作顺畅生产线, 记录每道工序的工序名称和观测后用秒表测试的操作时间。其中,

每道工序观测后的操作时间最少记录5组数据;可便于计算出标准工时, 并能够挑选出更合理的数据。

c) 在观测的同时必须对每道工序进行宽放和评估努力, 熟练程度;并在过程记录窗体上作

记录。对人员的配置同样做记录。

d) 产品加工的流程图务必在过程记录窗体上体现,便于清楚知道产品加工的顺序和正确

性。

e) 在加工过程中, 影响作业时间的工治具, 辅具必须在过程记录窗体上体现。

f) 计算出每道工序的标准工时, 找出瓶径工时, 并计算出产线时产和人均时产以及线平衡

率。

4.2.3由于作业人员流动过于频繁, 新进员工操作生疏, 厂房内温度过高, 通风设施不够好;作业

过程中经常出现少料, 缺料和混料现象, 作业方法不当, 工作顺序的复杂化, 引起异常工时增加.

4.2.4标准工时变更

a) 新增机型投入生产时,必须建立相应的标准时间。

b) 工程变动、工艺变更等引起作业情况变化,必须对相应的标准间做相应更新。 c) 工治具的增加引起的工序操作的变动, 必须对相应的标准时间做相应更新。

4.2.5新产品和更新过的产品标准工时由IE 工程师建立,由ERP 工时维护员将标准工时建档

和更新。

5.缩略词:

6.附录:

7.质量记录:

7.1 PUNO-01-03-2000-002-01工时测量表

标准工时的计算方法

文件类型: 作者: 审阅者: 批准者: 部门:

保密申明

版本历史

版本号 0.1

批准信息

审阅者 批准者

体系文件 刘刚 徐xx xx

TD 运营部

时间

Dec.26th 2006 作者 刘刚 备注 第一版

签名

日期

目录

1. 2. 3. 4.

目的---------------------------------------------------------------------------------------------------------------------3 范围---------------------------------------------------------------------------------------------------------------------3 职责---------------------------------------------------------------------------------------------------------------------3

程序---------------------------------------------------------------------------------------------------------------------3 4.1 名词定义----------------------------------------------------------------------------------------------------------3 4.2 规范重点----------------------------------------------------------------------------------------------------------3 5.缩略词-------------------------------------------------------------------------------------------------------------------5 6.附录----------------------------------------------------------------------------------------------------------------------5 7.质量记录----------------------------------------------------------------------------------------------------------------5

目的

规范标准工时制定与修改作业,使标准工时具有完整性, 使ERP 系统运行之排程合理和成本准确。 范围

xxxxxxxx 有限公司 职责

质量经理对于本文件的实施与监督执行负责。 程序

4.1. 名词定义:

a) 标准工时:在特定的工作环境条件下,用规定的作业方法和设备,以普通熟练工作

者的正常速度完成一定质量和数量的工作所必需的时间。

b) 宽放时间:指作业员除正常工作时间之外必须的停顿及休息的时间。包括操作者个

人事情引起的延迟,疲劳或无法避免的作业延迟等时间。对于没有规定 发生时间、发生频率、所需时间的不规则要素作业,并不在正常时间范 围之内,而属于宽放时间。

C) 标准速度:没有过度体力和精神疲劳状态下,每天能连续工作,只要努力就容易达 到标准作业成果的速度。

4.2. 规范重点:

4.2.1标准工时的建立 4.2.1.1构成:

a) 标准时间=正常时间+宽放时间

=观测时间*(1+熟练修正数+努力修正数)+观测时间*宽放率

b) 宽放时间:

人为宽放:私事宽放、疲劳宽放; 非人为宽放:作业宽放、集体宽放;

特殊宽放:学习宽放、机械干涉宽放、奖励宽放、工厂宽放、其它宽放. 4.2.1.2正常时间:

a) 主体作业时间:按照作业目的进行的作业。指能创造价值的作业,如改变产品 外形,改变产品性能等。

b) 副作业时间:与主体作业同步发生,起附属作用。如取放工具、检查等。

正常时间设定方法如下:

直接观测法:秒表观测法;摄影分析法;work sampling法。 优点:比较简单;任何人都可以做。

缺点:难于跟标准速度相比较,需要评价标准速度;生产之前不能设定。 合成法:动作分析法、历史数据法。

优点:信赖程度和一贯性高;客观性和普遍性高;不需要评价标准速度;可在生产之前设定;

容易消除不必要动作。 缺点:需要教育和训练。 4.2.1.3宽放时间:

a )私事宽放时间:作业过程中,满足生理要求的宽放时间,如上厕所,喝水,擦 汗。

b )疲劳宽放时间:为了补偿工作过程中体力和精神疲劳,采取的休息或操作速度 减弱的宽放时间。

C) 作业宽放时间:补偿作业过程中发生不规则的要素作业。如用处理不良品等。 d)集体宽放时间:集体作业时,对于个体差异产生损失的补偿。如熟练度的差 异,工位编排产生的损失等。 e) 宽放系数表

效率越低, 一般宽放效率10%-20%之间均为正常尺度, 根据本公司产品特点总宽放率设置为10%-20% 总宽放率=Σ+各宽放率=15% 4.2.1.4评比

4.2.1.4.1定义:作业观测者(时间研究者) 把头脑中的正规作业状态(速度、动作等) 和观测对象(操作者) 的作业状态相比较,使之定量化。 4.2.1.4.2评比技术

a) 标准作业状态(作业速度) 并对之有感性化的认知。 b) 评价结果定量化。

4.2.1.4.3平准化法(平准化法又称西屋法)

a) 准备秒表, 笔和记录窗体《现场观测工时统计表》。

b) 选择运作顺畅生产线, 记录每道工序的工序名称和观测后用秒表测试的操作时间。其中,

每道工序观测后的操作时间最少记录5组数据;可便于计算出标准工时, 并能够挑选出更合理的数据。

c) 在观测的同时必须对每道工序进行宽放和评估努力, 熟练程度;并在过程记录窗体上作

记录。对人员的配置同样做记录。

d) 产品加工的流程图务必在过程记录窗体上体现,便于清楚知道产品加工的顺序和正确

性。

e) 在加工过程中, 影响作业时间的工治具, 辅具必须在过程记录窗体上体现。

f) 计算出每道工序的标准工时, 找出瓶径工时, 并计算出产线时产和人均时产以及线平衡

率。

4.2.3由于作业人员流动过于频繁, 新进员工操作生疏, 厂房内温度过高, 通风设施不够好;作业

过程中经常出现少料, 缺料和混料现象, 作业方法不当, 工作顺序的复杂化, 引起异常工时增加.

4.2.4标准工时变更

a) 新增机型投入生产时,必须建立相应的标准时间。

b) 工程变动、工艺变更等引起作业情况变化,必须对相应的标准间做相应更新。 c) 工治具的增加引起的工序操作的变动, 必须对相应的标准时间做相应更新。

4.2.5新产品和更新过的产品标准工时由IE 工程师建立,由ERP 工时维护员将标准工时建档

和更新。

5.缩略词:

6.附录:

7.质量记录:

7.1 PUNO-01-03-2000-002-01工时测量表


相关文章

  • 工业工程类本科毕业论文外文文献翻译(下)(翻译)
  • 中文译文 基于IE技术的工时定额确定 摘要 工时定额是核算企业运营成本与工人收入的基础,直接关系着企业的生产效率与工人的生产积极性.针对中小型企业的工时定额建立方法缺乏标准性与科学性,并严重依赖技术人员的经验.本文提供了一种基于IE技术的综 ...查看


  • 生产标准工时与产能计算
  • -专业提供生产效率管理解决方案 生产标准工时与产能计算 -专业提供生产效率管理解决方案 摘要:在制造业生产管理中,我们需要对生产的工时及产能进行计算,以了解整个车间生产效率.下面我们就对标准工时及产能的内容及计算方法进行介绍. 标准工时的定 ...查看


  • 维修站业绩提成方案
  • 维修站业绩提成方案 为激励维修站全体员工工作积极性,经研究决定维修站将全面实行新的工资制度,维修站员工收入将由"基本工资+业绩提成奖金构成.不同岗位将有不同的业绩提成奖金.体现多劳多得的分配原则,倡导通过提高生产率和工作效率,创建 ...查看


  • 工作量认定管理办法
  • 研究发展部//中小企业服务中心 工作量认定管理办法(暂行) 本管理办法中涉及到的概念定义 标准工时:工作结果的唯一量化标准,例如,600字原创性文本计算为1标准工时.标准工时与且仅 与工作结果挂钩,与实际工作时间.个人能力.知识结构.工作经 ...查看


  • 基于神经网络的工时定额计算方法研究
  • 软件时空 文章编号:1008-0570(2008)07-3-0123-02 基于神经网络的工时定额计算方法研究 BasedNeuralNetworkmethodoftimequotacomputeresearch (电子科技大学成都) 王国 ...查看


  • 企业标准成本法
  • 什么是变动制造费用成本差异 变动制造费用成本差异(变动制造费用的差异)是指实际产量下实际发生的变动制造费用与实际产量下的标准变动制造费用的差异.可以分解为效率差异和耗费差异两部分. 变动制造费用成本差异的计算和分析 变动制造费用成本差异的公 ...查看


  • 制造费用分配方法
  • 一)生产工人工时比例法,即按照各种产品所用生产工人实际工时数的比例分配制造费用.计算公式如下: 某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该产品的生产工人实际工时数×制造费用分配率 (二)生产工人工资比例法,即按照计入各种产品成本的生产工人实际工资的比例分配 ...查看


  • 成本核算制度 1
  • 成本核算制度 (2015年7月修订) 第一条成本核算是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是管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根本原则,是提高经营效果的重要手段.成本核算是对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劳动消耗,资金占用和经济效果进行计划.记录.计算.控制和分析.企 ...查看


  • 如何制定标准工时
  • 如何制定标准工时 1.标准工时的定义 在规定的作业条件下,用标准方法进行作业所必需的时间. 2.制定标准工时的目的 在单元生产中,标准工时的首要用途,是为每一单元分配工作负荷提供依据. 3.标准工时的构成 标准工时=作业净时间+余裕时间 作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