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鹰派”都是怎样的人
作者:毅军 来源:《环球人物》 更新时间:2012-8-20 13:22:02 点击数:50 责任编辑: 雨田
美国陆军战争学院教授大卫·莱在《世界报》上撰文称:“‘鹰派’是中国崛起的自然结果……许多‘鹰派’人士是解放军高级军官或刚退役的解放军军官。”并将中国军方“鹰派”进行了分代:第一代以曾任中央军委办公厅主任、军事科学院副院长的李际均中将为代表;第二代的代表人物是以《超限战》引人侧目的乔良、王湘穗;罗援、朱成虎、金一南等学者型将军被归为第三代;最新一代则包括了《C型包围》的作者戴旭及《中国梦——后美国时代的大国思维与战略定位》作者刘明福等。
谁敌视中国,必将会为此付出代价
美方之所以将李际均归为“鹰派”代表,大概与以下两件事情有关:1985年,被直接从一个步兵师师长提拔为新改编的集团军军长的李际均,承担起机械化集团军的试点重任。他和将士们一起深入研究集团军在现代条件下作战的特点和规律,提出了一些颇有新意的作战原则和战法,成功地组织了一次近似实战难度的合成作战演习。
1997年7月,李际均在美国陆军学院演讲时说,中国军事思想传统的本质特征就是“求和平、谋统一、重防御”,基于这种认识,中国不可能产生侵略的欲望。但强硬地宣称:“谁敌视中国,谁就会为自己制造12亿个敌人,必将为此付出极高的代价。”
李际均退休后,美国国防部长政策办公室主任马歇尔曾在一次座谈中毫不掩饰地表示:“这对美国来说是一件好事,因为他对美国太强硬了。”当得知他现在在带博士生,又培养了好多小李际均时,马歇尔脸上露出了无奈道:“啊?那这对我们来说又是坏事了。”
每个军人都应该是“鹰”
乔良现年57岁,国防大学教授,空军少将;王湘穗退役后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任教。
他们两人之所以被称为“鹰派”,更因为其合著的《超限战》一书。1995年,乔良和王湘穗在《超限战》中明确提出,由于现代技术的介入与全球化的影响,非军事战争行动让战争超越了原有的界限和限度,将触角延伸到社会每一个角落。美国“9·11”事件发生后,不少人回想起书中的种种论述,不禁惊叹:“‘9·11’事件原来就是最典型的超限战!”近年来,书中的一些重要观点被美军写入最新作战条令。
对于外界赋予自己的“鹰派”称号,乔良表示:“我不喜欢无端发狠话,更不喜欢说那些一味示弱的话。军人如果只会说示弱的话,这个国家就没希望了,但如果军人处处逞强,同样也会损害国家利益……各国军队中都有人发表‘鹰派’言论……这些话有时能起到话语威慑的作用,有的能成为国民心理的强心剂,但这些话基本不是我想说的。我要说的,只是些理性的、现实的、充分顾及国家战略利益的话。这些话可能两头都不讨好,但只要有必要,我就会说。”
与低调的乔良相比,王湘穗在面对媒体时表现得更加直言不讳:“每个军人都是‘鹰’,如果军人不是‘鹰’,那就是‘和平鸽’。”
如果美国干预,就坚决反击
罗援、朱成虎和金一南是外媒眼中第三代中国军方“鹰派”人士的突出代表。在这3个人之中,朱成虎的“鹰派”色彩很浓。
国防大学教授朱成虎在2000年通过《解放军报》向美国“喊话”:“中国不是伊拉克!”
2005年7月14日,在一场由中国外交部主办的通报会上,有媒体记者提问:“如果美国介入台海战争,中国将如何反应?”朱成虎旋即用流利的英语答道:“如果美国用导弹和制导武器攻击中国领土,我想我们只能用核武器来反击。如果美国决心干预,我们就决心反击。我们已经作好牺牲西安以东所有城市的准备。当然,美国人将必须作好牺牲数以百计城市的准备。”虽然中国官方一直秉持“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原则,但朱成虎说“原则是可以改变的”。
在军事科学院从事军事科学研究的少将罗援并不反感被称为“鹰派”,只是喜欢补上一句“理性的鹰派”。他认为,军人不言战、不敢战就是违宪。强调军人不仅会懂得使用拳头,还得有智慧。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所长金一南少将在他的几本军事著述中,也表明了其强硬的态度,反复阐述“信仰的力量”,在民众中颇具影响力。
中国要做头号强国
“中国军事要成世界第一,做头号强国。”以戴旭上校和刘明主大校等为代表的第四代“鹰派”这样说。外界评论他们虽然时常语出惊人,但目前看还没太多理性政策建议以及严谨的理论体系。(摘自《环球人物》毅军)
【责任编辑:雨田】【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热门文章
退休后十个切记
做明智的老人
“十乐”伴我行
京城老人买鞋有了“专..
乐享晚年新生活
李宝库:三途径解决中..
老年人穿衣切忌
退休生活哪里去? 中国..
追求新鲜事物
“小打小闹”有益长寿..
充分发挥老干部优势为..
推荐文章
丹东市军休二中心 荷花..
南京市江宁区系列活动..
我在这里生活很开心—..
胶州市建成325所村级老..
丹东市开设老年人食堂..
襄阳市积极救助受灾老..
合肥市委老干部局集中..
山西省离退休干部巡回..
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
山东省委常委会议要求..
浙江扎实推进老龄工作..
中国“鹰派”都是怎样的人
作者:毅军 来源:《环球人物》 更新时间:2012-8-20 13:22:02 点击数:50 责任编辑: 雨田
美国陆军战争学院教授大卫·莱在《世界报》上撰文称:“‘鹰派’是中国崛起的自然结果……许多‘鹰派’人士是解放军高级军官或刚退役的解放军军官。”并将中国军方“鹰派”进行了分代:第一代以曾任中央军委办公厅主任、军事科学院副院长的李际均中将为代表;第二代的代表人物是以《超限战》引人侧目的乔良、王湘穗;罗援、朱成虎、金一南等学者型将军被归为第三代;最新一代则包括了《C型包围》的作者戴旭及《中国梦——后美国时代的大国思维与战略定位》作者刘明福等。
谁敌视中国,必将会为此付出代价
美方之所以将李际均归为“鹰派”代表,大概与以下两件事情有关:1985年,被直接从一个步兵师师长提拔为新改编的集团军军长的李际均,承担起机械化集团军的试点重任。他和将士们一起深入研究集团军在现代条件下作战的特点和规律,提出了一些颇有新意的作战原则和战法,成功地组织了一次近似实战难度的合成作战演习。
1997年7月,李际均在美国陆军学院演讲时说,中国军事思想传统的本质特征就是“求和平、谋统一、重防御”,基于这种认识,中国不可能产生侵略的欲望。但强硬地宣称:“谁敌视中国,谁就会为自己制造12亿个敌人,必将为此付出极高的代价。”
李际均退休后,美国国防部长政策办公室主任马歇尔曾在一次座谈中毫不掩饰地表示:“这对美国来说是一件好事,因为他对美国太强硬了。”当得知他现在在带博士生,又培养了好多小李际均时,马歇尔脸上露出了无奈道:“啊?那这对我们来说又是坏事了。”
每个军人都应该是“鹰”
乔良现年57岁,国防大学教授,空军少将;王湘穗退役后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任教。
他们两人之所以被称为“鹰派”,更因为其合著的《超限战》一书。1995年,乔良和王湘穗在《超限战》中明确提出,由于现代技术的介入与全球化的影响,非军事战争行动让战争超越了原有的界限和限度,将触角延伸到社会每一个角落。美国“9·11”事件发生后,不少人回想起书中的种种论述,不禁惊叹:“‘9·11’事件原来就是最典型的超限战!”近年来,书中的一些重要观点被美军写入最新作战条令。
对于外界赋予自己的“鹰派”称号,乔良表示:“我不喜欢无端发狠话,更不喜欢说那些一味示弱的话。军人如果只会说示弱的话,这个国家就没希望了,但如果军人处处逞强,同样也会损害国家利益……各国军队中都有人发表‘鹰派’言论……这些话有时能起到话语威慑的作用,有的能成为国民心理的强心剂,但这些话基本不是我想说的。我要说的,只是些理性的、现实的、充分顾及国家战略利益的话。这些话可能两头都不讨好,但只要有必要,我就会说。”
与低调的乔良相比,王湘穗在面对媒体时表现得更加直言不讳:“每个军人都是‘鹰’,如果军人不是‘鹰’,那就是‘和平鸽’。”
如果美国干预,就坚决反击
罗援、朱成虎和金一南是外媒眼中第三代中国军方“鹰派”人士的突出代表。在这3个人之中,朱成虎的“鹰派”色彩很浓。
国防大学教授朱成虎在2000年通过《解放军报》向美国“喊话”:“中国不是伊拉克!”
2005年7月14日,在一场由中国外交部主办的通报会上,有媒体记者提问:“如果美国介入台海战争,中国将如何反应?”朱成虎旋即用流利的英语答道:“如果美国用导弹和制导武器攻击中国领土,我想我们只能用核武器来反击。如果美国决心干预,我们就决心反击。我们已经作好牺牲西安以东所有城市的准备。当然,美国人将必须作好牺牲数以百计城市的准备。”虽然中国官方一直秉持“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原则,但朱成虎说“原则是可以改变的”。
在军事科学院从事军事科学研究的少将罗援并不反感被称为“鹰派”,只是喜欢补上一句“理性的鹰派”。他认为,军人不言战、不敢战就是违宪。强调军人不仅会懂得使用拳头,还得有智慧。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所长金一南少将在他的几本军事著述中,也表明了其强硬的态度,反复阐述“信仰的力量”,在民众中颇具影响力。
中国要做头号强国
“中国军事要成世界第一,做头号强国。”以戴旭上校和刘明主大校等为代表的第四代“鹰派”这样说。外界评论他们虽然时常语出惊人,但目前看还没太多理性政策建议以及严谨的理论体系。(摘自《环球人物》毅军)
【责任编辑:雨田】【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热门文章
退休后十个切记
做明智的老人
“十乐”伴我行
京城老人买鞋有了“专..
乐享晚年新生活
李宝库:三途径解决中..
老年人穿衣切忌
退休生活哪里去? 中国..
追求新鲜事物
“小打小闹”有益长寿..
充分发挥老干部优势为..
推荐文章
丹东市军休二中心 荷花..
南京市江宁区系列活动..
我在这里生活很开心—..
胶州市建成325所村级老..
丹东市开设老年人食堂..
襄阳市积极救助受灾老..
合肥市委老干部局集中..
山西省离退休干部巡回..
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
山东省委常委会议要求..
浙江扎实推进老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