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大赛是为认真贯彻《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和科学教育与培训基础工程建设,面向青少年和科技辅导员开展的一项具有示范性和导向性的综合性科技竞赛活动,是中小学各类科技创新活动成果集中展示的一种形式。
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其实践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蓬勃开展、发现和培养一批在科技上有作为、有潜力的优秀人才。(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以下简称《科学素质纲要》),今后15年,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的方针是“政府推动,全民参与,提升素质,促进和谐”。目标是到2010年,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有较大发展,公民科学素质明显提高,达到世界主要发达国家20世纪80年代末的水平;到2020年,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有长足发展,形成比较完善的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组织实施、基础设施、条件保障、监测评估等体系,公民科学素质在整体上有大幅度的提高,达到世界主要发达国家21世纪初的水平。
公民科学素质的普遍提高,是创新型社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我国公民不仅对基本科学知识的了解程度较低,在科学方法、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方面更为欠缺。
《科学素质纲要》提出,“十一五”期间将实施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农民科学素质行动、城镇劳动人口科学素质行动、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行动。
其中,提高未成年人的科学素质行动的任务包括:宣传科学发展观,重点宣传我国人口众多、资源有限、人均占有资源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基本国情,使未成年人从小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完善基础教育阶段的科学教育,提高学校科学教育质量,使中小学生掌握必要和基本的科学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与方法,培养良好的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普及农村义务教育,切实提高农村中小学科学教育质量,为农村未成年人提供更多参与科普活动的机会,培养改善生存状况、提高生活质量和自我发展的能力;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活动和社会实践,增强未成年人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爱好,初步认识科学的本质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培养社会责任感以及交流合作、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达到以上目标,将采取措施推进新科学课程的全面实施,整合校外科学教育资源,建立校外科技活动场所与学校科学课程相衔接的有效机制,同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教学方法,加强教学基础设施,为开展科学教育与培训提供条件支持。(中国教育报 3月21日)
科技教师寄语
亲爱的同学:你们好!
创新风尚好像空气、阳光和水,是科学技术的第一需要,也是人类生产生活的需要。
科技创新的根本目的并不是要我们整天想着去当发明家,也不仅仅是因为兴趣爱好去展示,而是源于关爱人类,使生活更美好。从生活中选题、培养动手动脑能力,将成果广泛应用于生活中才是最好的奖赏!
陶行知说:“人人是创造之人。”敢为天下先,就等于成功了一半,步人后尘的人,离机越远,离成功更远。对于创新来说,方法就是新的世界,最重要的不是知识,而是思路。青少年需要不断接触新知识、新方法、发挥多元智能,才会有更多的成就!
我校注重培养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培育具有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意识的科技后备人才。在校园内外,我们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教育活动,寓教于乐。同学们在“做中学”,不断体验着“创新?成长?实践?责任”,受益匪浅。请大家深度关注以下三个科技活动:
北京市中小学生“科学建议奖”
科学建议奖源自北京奥运会期间,实验二小的朱小轩与30多名同学联名向温家宝总理提出“怠速熄火”的建议,即机动车在等待红灯时熄火,绿灯亮时再开启。为此,温总理作了重要批示,北京市委、市政府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设立“中小学科学建议奖”。同学们可以从城市建设与管理、新农村建设、低碳生活、市民出行、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公共卫生与健康、社区文化建设等参与市政建设。逐步建立科学思维,学会科学表达自己的主张;引导学生用积极的方式参与首都北京的发展和建设;把深入实践作为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把奉献社会作为不懈追求的优良品德。相信小建议者一定能提出社会性大问题!
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
旨在培养和强化青少年科学道德、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科学素质,培养优秀科技创新型后备人才,推动青少年科技活动的蓬勃开展。青少年创新大赛活动内容、形式多样,注重学科渗透,把握时代的脉搏,体现时代精神,在广大青少年和社会各界中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翱翔计划”
翱翔计划是在稳步推进普通高中课改,发挥首都教育资源优势,在青少年中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总体思想下进行的。此计划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验室特有的氛围熏陶,形成持久的科研兴趣。让北京优秀高中生在科学家身边成长,鼓励青少年学生立志投身于科学技术事业。
同学们,作为青少年,希望你们关注生活,大胆创新,勇于探索,持之以恒,用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点亮科技创新的火花,并产生刻骨铭心的震撼!在此,祝愿同学们在科技创新风尚中不断成长、进步!
科技创新大赛是为认真贯彻《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和科学教育与培训基础工程建设,面向青少年和科技辅导员开展的一项具有示范性和导向性的综合性科技竞赛活动,是中小学各类科技创新活动成果集中展示的一种形式。
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其实践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蓬勃开展、发现和培养一批在科技上有作为、有潜力的优秀人才。(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以下简称《科学素质纲要》),今后15年,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的方针是“政府推动,全民参与,提升素质,促进和谐”。目标是到2010年,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有较大发展,公民科学素质明显提高,达到世界主要发达国家20世纪80年代末的水平;到2020年,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有长足发展,形成比较完善的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组织实施、基础设施、条件保障、监测评估等体系,公民科学素质在整体上有大幅度的提高,达到世界主要发达国家21世纪初的水平。
公民科学素质的普遍提高,是创新型社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我国公民不仅对基本科学知识的了解程度较低,在科学方法、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方面更为欠缺。
《科学素质纲要》提出,“十一五”期间将实施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农民科学素质行动、城镇劳动人口科学素质行动、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行动。
其中,提高未成年人的科学素质行动的任务包括:宣传科学发展观,重点宣传我国人口众多、资源有限、人均占有资源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基本国情,使未成年人从小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完善基础教育阶段的科学教育,提高学校科学教育质量,使中小学生掌握必要和基本的科学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与方法,培养良好的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普及农村义务教育,切实提高农村中小学科学教育质量,为农村未成年人提供更多参与科普活动的机会,培养改善生存状况、提高生活质量和自我发展的能力;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活动和社会实践,增强未成年人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爱好,初步认识科学的本质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培养社会责任感以及交流合作、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达到以上目标,将采取措施推进新科学课程的全面实施,整合校外科学教育资源,建立校外科技活动场所与学校科学课程相衔接的有效机制,同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教学方法,加强教学基础设施,为开展科学教育与培训提供条件支持。(中国教育报 3月21日)
科技教师寄语
亲爱的同学:你们好!
创新风尚好像空气、阳光和水,是科学技术的第一需要,也是人类生产生活的需要。
科技创新的根本目的并不是要我们整天想着去当发明家,也不仅仅是因为兴趣爱好去展示,而是源于关爱人类,使生活更美好。从生活中选题、培养动手动脑能力,将成果广泛应用于生活中才是最好的奖赏!
陶行知说:“人人是创造之人。”敢为天下先,就等于成功了一半,步人后尘的人,离机越远,离成功更远。对于创新来说,方法就是新的世界,最重要的不是知识,而是思路。青少年需要不断接触新知识、新方法、发挥多元智能,才会有更多的成就!
我校注重培养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培育具有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意识的科技后备人才。在校园内外,我们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教育活动,寓教于乐。同学们在“做中学”,不断体验着“创新?成长?实践?责任”,受益匪浅。请大家深度关注以下三个科技活动:
北京市中小学生“科学建议奖”
科学建议奖源自北京奥运会期间,实验二小的朱小轩与30多名同学联名向温家宝总理提出“怠速熄火”的建议,即机动车在等待红灯时熄火,绿灯亮时再开启。为此,温总理作了重要批示,北京市委、市政府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设立“中小学科学建议奖”。同学们可以从城市建设与管理、新农村建设、低碳生活、市民出行、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公共卫生与健康、社区文化建设等参与市政建设。逐步建立科学思维,学会科学表达自己的主张;引导学生用积极的方式参与首都北京的发展和建设;把深入实践作为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把奉献社会作为不懈追求的优良品德。相信小建议者一定能提出社会性大问题!
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
旨在培养和强化青少年科学道德、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科学素质,培养优秀科技创新型后备人才,推动青少年科技活动的蓬勃开展。青少年创新大赛活动内容、形式多样,注重学科渗透,把握时代的脉搏,体现时代精神,在广大青少年和社会各界中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翱翔计划”
翱翔计划是在稳步推进普通高中课改,发挥首都教育资源优势,在青少年中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总体思想下进行的。此计划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验室特有的氛围熏陶,形成持久的科研兴趣。让北京优秀高中生在科学家身边成长,鼓励青少年学生立志投身于科学技术事业。
同学们,作为青少年,希望你们关注生活,大胆创新,勇于探索,持之以恒,用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点亮科技创新的火花,并产生刻骨铭心的震撼!在此,祝愿同学们在科技创新风尚中不断成长、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