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教育好人生读后感(一)
语文组 傅晓雪
有幸拜肖川先生的《好教育好人生》,我的心却不能随书页的合拢而平静,我的脑海中仿佛是一片宽阔的海洋,仿佛作者在平静的心湖上投入一块石头,击起了层层涟漪,向外扩展久久不能平息。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是一个培养人的人。我们要为受教育者提供好的教育,要引导受教育者规划美好的人生。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应做到“六个学会”。
学会等待,教师能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能够用从容的心态对待自己所做的工作:不急于求成,不心浮气躁,不指望一次活动、一次谈话,就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学会分享,教师学会倾听,学会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学会用学生的眼光看待世界。高高在上的老师,又怎么会听到到学生的心声?自以为是的学生,又如何听得进老师真心的话语?所以说重要的是以心换心,彼此倾听。
学会宽容。就是努力使自己变得胸襟开阔、气度恢宏,就是心智不那么闭锁,头脑不那么固执,思想不那么僵化,眼界不那么狭隘。也许有时候学生会误解你、不理解你,这个时候,千万不要灰心丧气,打起精神,用一颗宽容的心去对待这一切。
学会合作,作为教师,需要很好的和校长合作,和同事合作,和学生合作,和家长合作。合作需要有善于沟通的品质和能力,需要有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的品质和推己及人的胸怀。特别是现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已经不是一种单纯的“教师教、学生学”的传统模式,而是“自主学习,互动探究”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这里很重要的就是师生互动,也就是一个师生共同合作学习的过程。这里,如果一味高高在上,如何与学生合作互动?
学会选择。民主化、个性化的教育自然需要以教育的内容、教育的方式的科学则性为条件。而教师不是一个被动的被选择的对象,而应该是一个引领学生进行积极选择的向导。因此,教师本人必须学会选择,学会选择教育的内容,选择教育的时机、教育的途径和方法。这就要求教师有非常丰富的积累,高度的判断力和鉴赏力,如此才能有不俗的选择能力。
学会创新,意味着教师能够不断的探索以便改进自己的工作,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式和教学风格。别的老师总是会有很对经验和总结,有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但那都是最适合他们自己的,吸取百家之长是必须的,而有所创新,形成自己的风格也是必须的。
在教育之路中会遇到很多挑战。我们学生的家庭不美满的较多,我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被遗忘和冷落的经历较多,他们自卑和不自信较多,这种特殊性要求我们要用一颗真诚的爱心引导学生发现自我,发现自信,以乐观向上的心态去面对,使自己得到信心。用积极的方法引导学生养成乐观向上的良好心态,树立成功的心态。有位名人曾说过:“什么是不容易?不容易是把每天应做的事每天都坚持做。什么是不简单?不简单就是把每件事都做得最好。”是啊,如果能按上面说的去做确实是十分难。做一件事、坚持一天很容易,坚持二天也很容易,但天天做到却很难。因为这不仅需要恒心,还需要坚韧不拨的毅力。而要把每件事都做到最好,更是难上加难。因为这不仅要上述的两点,还要有做事认真仔细的态度。如果我们能办到这两点,就能在平时的点点滴滴中得到进步,得到提高。
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中应有好人生的境界:明确的目标追求、和谐的人际关系、丰富的内心生活、宽广的活动舞台,构成了他们灿烂的人生。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应有教育就是服务的意识:就是要使我们的教育在制度、目标、措施与方法层面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真正做到“为了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特别是能够公正地对待每一个人。
作为新一代的教育教学工作者,需要不断地学习,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教育资质,不断提升自己的素养。《好教育好人生》能给我们很多的启发和指引,她是我们成长的好帮手。在《好教育好人生》的字里行间,使我逐渐地明白:在规划好的教师人生轨迹里,我们面临的考验就是尽力地完成每一件事,尽力让每一件事都无悔,让将来面对曾经的学生能无憾。
读后感(二)
《好教育好人生》充盈着诸多感人至深的话语,其中有一句朴素而真切的话语“受过教育的人,是这样一个人:他(她)严正而又宽容,深邃而又单纯;执着而又潇洒,真诚而又练达;他(她)勤勉而又从容,刚毅而又柔情;豪放而又儒雅,平实而又不断地追求人生更高的生命境界。”这是肖川教授对于什么样的人是受过教育的人的一段解释,他清晰地告诉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这里的受教育不仅仅指上过学,获得了某个学位或某种文凭。可现实生活中我们“太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却忽略了教育对学生幸福人生的奠基和对完整的人的成全”,其实这个任务需要我们全社会给予关注。
我是一名家长,同时我又庆幸我是一名教师。同许多家长一样我渴望我的孩子能成为受过好教育有好人生的人,但现实生活中有些家长的做法又让我不解:公然教孩子用武力解决问题的家长;在大街上一边声如洪钟呵斥孩子、一边吐痰的家长;逼着孩子现在吃苦上苦将来作人上人的家长,埋头苦读“我送儿子上哈佛”和“天才儿子学习经”然后在自家试验田里耕耘不息的家长,为了给孩子抢时间而插队、闯红灯的家长,……他们总让我心惊肉跳。他们的做法与他们对孩子的教育初衷完全背离,有太多的父母(包括我),自己尚需成长,却被上苍和社会赋予了培育和监护孩子成长的特权。怎样给孩子提供好的教育,这恐怕是我们很多中国家长要补的一课。肖川教授的《好教育,好人生》这本书对原来我们固有的思维和做法进行了批判,也给我们今后如何更好地从事教育指明了方向。
其实我们经常可以在各类电视中发现中外孩子在行为举止、思想品质上的巨大差异:很多外国的孩子能独立的面对世界,自信乐观,胆识过人;能独立思考。在以后的教学岁月中,我一定会把肖川教授的教育精神运用到我的教学实际中。
好教育好人生读后感(一)
语文组 傅晓雪
有幸拜肖川先生的《好教育好人生》,我的心却不能随书页的合拢而平静,我的脑海中仿佛是一片宽阔的海洋,仿佛作者在平静的心湖上投入一块石头,击起了层层涟漪,向外扩展久久不能平息。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是一个培养人的人。我们要为受教育者提供好的教育,要引导受教育者规划美好的人生。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应做到“六个学会”。
学会等待,教师能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能够用从容的心态对待自己所做的工作:不急于求成,不心浮气躁,不指望一次活动、一次谈话,就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学会分享,教师学会倾听,学会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学会用学生的眼光看待世界。高高在上的老师,又怎么会听到到学生的心声?自以为是的学生,又如何听得进老师真心的话语?所以说重要的是以心换心,彼此倾听。
学会宽容。就是努力使自己变得胸襟开阔、气度恢宏,就是心智不那么闭锁,头脑不那么固执,思想不那么僵化,眼界不那么狭隘。也许有时候学生会误解你、不理解你,这个时候,千万不要灰心丧气,打起精神,用一颗宽容的心去对待这一切。
学会合作,作为教师,需要很好的和校长合作,和同事合作,和学生合作,和家长合作。合作需要有善于沟通的品质和能力,需要有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的品质和推己及人的胸怀。特别是现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已经不是一种单纯的“教师教、学生学”的传统模式,而是“自主学习,互动探究”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这里很重要的就是师生互动,也就是一个师生共同合作学习的过程。这里,如果一味高高在上,如何与学生合作互动?
学会选择。民主化、个性化的教育自然需要以教育的内容、教育的方式的科学则性为条件。而教师不是一个被动的被选择的对象,而应该是一个引领学生进行积极选择的向导。因此,教师本人必须学会选择,学会选择教育的内容,选择教育的时机、教育的途径和方法。这就要求教师有非常丰富的积累,高度的判断力和鉴赏力,如此才能有不俗的选择能力。
学会创新,意味着教师能够不断的探索以便改进自己的工作,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式和教学风格。别的老师总是会有很对经验和总结,有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但那都是最适合他们自己的,吸取百家之长是必须的,而有所创新,形成自己的风格也是必须的。
在教育之路中会遇到很多挑战。我们学生的家庭不美满的较多,我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被遗忘和冷落的经历较多,他们自卑和不自信较多,这种特殊性要求我们要用一颗真诚的爱心引导学生发现自我,发现自信,以乐观向上的心态去面对,使自己得到信心。用积极的方法引导学生养成乐观向上的良好心态,树立成功的心态。有位名人曾说过:“什么是不容易?不容易是把每天应做的事每天都坚持做。什么是不简单?不简单就是把每件事都做得最好。”是啊,如果能按上面说的去做确实是十分难。做一件事、坚持一天很容易,坚持二天也很容易,但天天做到却很难。因为这不仅需要恒心,还需要坚韧不拨的毅力。而要把每件事都做到最好,更是难上加难。因为这不仅要上述的两点,还要有做事认真仔细的态度。如果我们能办到这两点,就能在平时的点点滴滴中得到进步,得到提高。
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中应有好人生的境界:明确的目标追求、和谐的人际关系、丰富的内心生活、宽广的活动舞台,构成了他们灿烂的人生。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应有教育就是服务的意识:就是要使我们的教育在制度、目标、措施与方法层面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真正做到“为了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特别是能够公正地对待每一个人。
作为新一代的教育教学工作者,需要不断地学习,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教育资质,不断提升自己的素养。《好教育好人生》能给我们很多的启发和指引,她是我们成长的好帮手。在《好教育好人生》的字里行间,使我逐渐地明白:在规划好的教师人生轨迹里,我们面临的考验就是尽力地完成每一件事,尽力让每一件事都无悔,让将来面对曾经的学生能无憾。
读后感(二)
《好教育好人生》充盈着诸多感人至深的话语,其中有一句朴素而真切的话语“受过教育的人,是这样一个人:他(她)严正而又宽容,深邃而又单纯;执着而又潇洒,真诚而又练达;他(她)勤勉而又从容,刚毅而又柔情;豪放而又儒雅,平实而又不断地追求人生更高的生命境界。”这是肖川教授对于什么样的人是受过教育的人的一段解释,他清晰地告诉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这里的受教育不仅仅指上过学,获得了某个学位或某种文凭。可现实生活中我们“太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却忽略了教育对学生幸福人生的奠基和对完整的人的成全”,其实这个任务需要我们全社会给予关注。
我是一名家长,同时我又庆幸我是一名教师。同许多家长一样我渴望我的孩子能成为受过好教育有好人生的人,但现实生活中有些家长的做法又让我不解:公然教孩子用武力解决问题的家长;在大街上一边声如洪钟呵斥孩子、一边吐痰的家长;逼着孩子现在吃苦上苦将来作人上人的家长,埋头苦读“我送儿子上哈佛”和“天才儿子学习经”然后在自家试验田里耕耘不息的家长,为了给孩子抢时间而插队、闯红灯的家长,……他们总让我心惊肉跳。他们的做法与他们对孩子的教育初衷完全背离,有太多的父母(包括我),自己尚需成长,却被上苍和社会赋予了培育和监护孩子成长的特权。怎样给孩子提供好的教育,这恐怕是我们很多中国家长要补的一课。肖川教授的《好教育,好人生》这本书对原来我们固有的思维和做法进行了批判,也给我们今后如何更好地从事教育指明了方向。
其实我们经常可以在各类电视中发现中外孩子在行为举止、思想品质上的巨大差异:很多外国的孩子能独立的面对世界,自信乐观,胆识过人;能独立思考。在以后的教学岁月中,我一定会把肖川教授的教育精神运用到我的教学实际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