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深化水务管理体制改革的提案
摘要: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提案第0103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案 由:关于深化水务管理体制改革的提案
审查意见:建议国务院交由主办单位水利部会同国家发改委办理
提 案 人:王永忠
主 题 词:水利,改革
提案形式:个人提案
内 容:
一、我国水资源现状
水资源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是生态与环境的首要控制性要素。长期以来,我国注重经济社会发展,却忽略了水资源的承载能力。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的压力加大,一些地方水资源过度开发、水环境过度破坏现象极为严重。据统计,全国660多个城市中有400多个城市供水不足,缺水严重城市110多个,18个主要沿海城市就有14个缺水。以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指标来衡量,我国仅为2200立方米,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30%,已被联合国列为13个贫水国家之一。这为数不多的水资源,一大部分处于西南边陲难以开发,在时空分布上又呈现南北不均。在缺水的北方地区,近20年来水资源量减少趋势十分明显,其中最为严重的海河流域地表水资源量减少41%,水资源总量减少25%。北方部分流域已从周期性的水资源短缺转变为绝对性短缺。
与此同时,我国水环境及水生态日益恶化,水污染已经成为我国最主要的环境问题。全国700余条河流的水质评价结果显示,目前已有46.5%的河长受到污染(相当于四、五类),10.6%的河长严重污染(超五类),水体已丧失使用价值,90%以上的城市水域污染严重。从全国情况看,水污染正从东部向西部发展,从支流向干流延伸,从城市向农村蔓延,从地表向地下渗透,从区域向流域扩散。
二、我国水资源管理现状
长期以来,我国基本上是以行政区划对同一流域的水资源实行分块管理。除此之外,有关部门还相应设立不同的流域管理机构,对水资源实行分行业管理。这样就把本来是一个系统的流域条块分割,导致了部门、地区之间往往因利害关系而相互扯皮甚至发生纠纷,集中表现为“多龙管水,政出多门”。
水资源作为一种自然资源和环境要素,以流域或水文地质单元构成一个统一体,环境、经济、社会等多方面因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这种特点要求对水的问题必须统一规划、全面安排。然而在当前的管理体制下,具有同一自然属性的水资源被水利、城建、环保、规划、地矿等多个部门分别管理,形成管水量的不管水质,管水源的不管供水,管供水的不管排水,管排水的不管治污,管治污的不管回用的尴尬局面,违背了水的运动规律和自然属性。
水作为一种资源,具有动态性,其年际、季际都有变化,地表水与地下水也会相
互转化,而水体的纳污能力取决于水量大小和水体的流速,水质与水量具有一体性。从这个角度讲,一个合理的水资源管理体制需要打破行业、城乡界限,由一个主体统筹考虑各种水源,统一负责城乡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节约和保护;需要对水质与水量进行统一管理,把水源地保护与河道整治、水源调度结合起来,把水体的纳污总量标准与排污总量结合起来。
水资源紧缺已成为威胁我国未来水环境安全的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强化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已势在必行。近年来中央一直提倡建设节水型社会,开展水权试点,建设南水北调工程,今年中央又印发一号文件进行部署,目的都是为了缓解当前的水资源困境。但是,如果不解决水资源管理的体制问题,这些举措恐将事倍功半,徒劳无功。
三、国外水资源管理的模式
国际上认为,水务统一管理是一种大趋势,已被证实是一种有效保护、合理利用水资源的先进管理模式。而在水务统一管理的诸多模式中,流域一体化被认为是最优的模式,并且在英国、法国等发达国家取得了实践上的巨大成功。
以英国为例,在英格兰及威尔士地区,政府早在20世纪70年代初就把水资源按流域分区管理,合并、整顿、成立了10个水务局,全面负责本流域与水有关的事务,具体职能包括对所在流域的水资源、供水、排水、污水处理、防洪、航运、渔业,甚至水上娱乐等事业实行统一管理,流域内不再按过去的行政区划分和受其管辖权的限制。80年代中后期,水务局改组成为国家控股的纯企业性公司并改称为水务公司,原水务局的职能分解,其经营职能由水务公司承担。十大水务公司的水务管理区域基本按流域划分,在获得政府颁发的取水、污水许可证后自主经营,自负盈亏。1989年之后,十大水务公司陆续实现上市。1995年1月起,政府出售了其持有的水务公司股票,从水务公司中完全退出。
英格兰和威尔士的水务流域一体化改革成效显著,并且给当地消费者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增加了水务行业的投资,
(2)降低了运营成本,(3)饮用水水质逐步提高,(4)环境质量得到改善,(5)水务公司客户服务质量大为改观,(6)增强了企业实力。
四、我国水务管理体制改革的建议
1.学习和借鉴国外水务一体化改革的经验,可由政府组织相关的专家代表团到水务一体化管理成功的国家和地区进行实地观察、学习,以加速改革进程。
2.可选择一条或数条最富代表性的流域作为试点,以流域一体化为方向,改革当前的水务管理格局,成立以流域为单位的管理机构,由该机构对本流域内的涉水事务进行统一的、系统的、综合的管理,即统一规划,统一调度,统一发放取水许可证,统一征收水资源费和统一监督管理水质、水量,统一对污水排放与处理,统一进行水行政执法等。
3.借鉴英国的企业化运营方式,将流域一体化管理的职能交给企业,并且以法律形式授予其合理的经营自主权,由其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从而使其成长为具有一定竞争能力的市场主体,解决政府管理效率低下、信息不透明等问题,建立水务管理的长效机制。
4.建立完善的水法制体系,进一步修订完善供水、排水、节水等方面的水法规配套实施细则,使新的管理体系有法可依。同时,要作好改革的舆论准备、理论准备,并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和严格的组织准备。
5.观察试点项目成效,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稳步推进,致力于在更大范围内继续深化实施城市水务管理体制改革,从根本上解决职能交叉、政出多门、执法难、管理难等体制性弊端,实现水资源管理上质与量的统一,除害与兴利的统一,开发与治理的统一,节约与保护的统一。
来源:中国政协网
关于深化水务管理体制改革的提案
摘要: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提案第0103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案 由:关于深化水务管理体制改革的提案
审查意见:建议国务院交由主办单位水利部会同国家发改委办理
提 案 人:王永忠
主 题 词:水利,改革
提案形式:个人提案
内 容:
一、我国水资源现状
水资源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是生态与环境的首要控制性要素。长期以来,我国注重经济社会发展,却忽略了水资源的承载能力。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的压力加大,一些地方水资源过度开发、水环境过度破坏现象极为严重。据统计,全国660多个城市中有400多个城市供水不足,缺水严重城市110多个,18个主要沿海城市就有14个缺水。以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指标来衡量,我国仅为2200立方米,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30%,已被联合国列为13个贫水国家之一。这为数不多的水资源,一大部分处于西南边陲难以开发,在时空分布上又呈现南北不均。在缺水的北方地区,近20年来水资源量减少趋势十分明显,其中最为严重的海河流域地表水资源量减少41%,水资源总量减少25%。北方部分流域已从周期性的水资源短缺转变为绝对性短缺。
与此同时,我国水环境及水生态日益恶化,水污染已经成为我国最主要的环境问题。全国700余条河流的水质评价结果显示,目前已有46.5%的河长受到污染(相当于四、五类),10.6%的河长严重污染(超五类),水体已丧失使用价值,90%以上的城市水域污染严重。从全国情况看,水污染正从东部向西部发展,从支流向干流延伸,从城市向农村蔓延,从地表向地下渗透,从区域向流域扩散。
二、我国水资源管理现状
长期以来,我国基本上是以行政区划对同一流域的水资源实行分块管理。除此之外,有关部门还相应设立不同的流域管理机构,对水资源实行分行业管理。这样就把本来是一个系统的流域条块分割,导致了部门、地区之间往往因利害关系而相互扯皮甚至发生纠纷,集中表现为“多龙管水,政出多门”。
水资源作为一种自然资源和环境要素,以流域或水文地质单元构成一个统一体,环境、经济、社会等多方面因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这种特点要求对水的问题必须统一规划、全面安排。然而在当前的管理体制下,具有同一自然属性的水资源被水利、城建、环保、规划、地矿等多个部门分别管理,形成管水量的不管水质,管水源的不管供水,管供水的不管排水,管排水的不管治污,管治污的不管回用的尴尬局面,违背了水的运动规律和自然属性。
水作为一种资源,具有动态性,其年际、季际都有变化,地表水与地下水也会相
互转化,而水体的纳污能力取决于水量大小和水体的流速,水质与水量具有一体性。从这个角度讲,一个合理的水资源管理体制需要打破行业、城乡界限,由一个主体统筹考虑各种水源,统一负责城乡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节约和保护;需要对水质与水量进行统一管理,把水源地保护与河道整治、水源调度结合起来,把水体的纳污总量标准与排污总量结合起来。
水资源紧缺已成为威胁我国未来水环境安全的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强化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已势在必行。近年来中央一直提倡建设节水型社会,开展水权试点,建设南水北调工程,今年中央又印发一号文件进行部署,目的都是为了缓解当前的水资源困境。但是,如果不解决水资源管理的体制问题,这些举措恐将事倍功半,徒劳无功。
三、国外水资源管理的模式
国际上认为,水务统一管理是一种大趋势,已被证实是一种有效保护、合理利用水资源的先进管理模式。而在水务统一管理的诸多模式中,流域一体化被认为是最优的模式,并且在英国、法国等发达国家取得了实践上的巨大成功。
以英国为例,在英格兰及威尔士地区,政府早在20世纪70年代初就把水资源按流域分区管理,合并、整顿、成立了10个水务局,全面负责本流域与水有关的事务,具体职能包括对所在流域的水资源、供水、排水、污水处理、防洪、航运、渔业,甚至水上娱乐等事业实行统一管理,流域内不再按过去的行政区划分和受其管辖权的限制。80年代中后期,水务局改组成为国家控股的纯企业性公司并改称为水务公司,原水务局的职能分解,其经营职能由水务公司承担。十大水务公司的水务管理区域基本按流域划分,在获得政府颁发的取水、污水许可证后自主经营,自负盈亏。1989年之后,十大水务公司陆续实现上市。1995年1月起,政府出售了其持有的水务公司股票,从水务公司中完全退出。
英格兰和威尔士的水务流域一体化改革成效显著,并且给当地消费者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增加了水务行业的投资,
(2)降低了运营成本,(3)饮用水水质逐步提高,(4)环境质量得到改善,(5)水务公司客户服务质量大为改观,(6)增强了企业实力。
四、我国水务管理体制改革的建议
1.学习和借鉴国外水务一体化改革的经验,可由政府组织相关的专家代表团到水务一体化管理成功的国家和地区进行实地观察、学习,以加速改革进程。
2.可选择一条或数条最富代表性的流域作为试点,以流域一体化为方向,改革当前的水务管理格局,成立以流域为单位的管理机构,由该机构对本流域内的涉水事务进行统一的、系统的、综合的管理,即统一规划,统一调度,统一发放取水许可证,统一征收水资源费和统一监督管理水质、水量,统一对污水排放与处理,统一进行水行政执法等。
3.借鉴英国的企业化运营方式,将流域一体化管理的职能交给企业,并且以法律形式授予其合理的经营自主权,由其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从而使其成长为具有一定竞争能力的市场主体,解决政府管理效率低下、信息不透明等问题,建立水务管理的长效机制。
4.建立完善的水法制体系,进一步修订完善供水、排水、节水等方面的水法规配套实施细则,使新的管理体系有法可依。同时,要作好改革的舆论准备、理论准备,并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和严格的组织准备。
5.观察试点项目成效,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稳步推进,致力于在更大范围内继续深化实施城市水务管理体制改革,从根本上解决职能交叉、政出多门、执法难、管理难等体制性弊端,实现水资源管理上质与量的统一,除害与兴利的统一,开发与治理的统一,节约与保护的统一。
来源:中国政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