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述"朱子读书法

朱熹是我国古代继孔子之后影响最深远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仿佛是浩瀚的海洋,让后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其中许多真知灼见一直是我国教育发展的不竭动力。朱子教人为学,必教人读书。朱子教人格物穷理,读书也是格物穷理中一个重要项目。他在一生的教育实践活动中,不仅重视如何教书,而且也非常重视指导学生如何读书。在这方面,他积累了大量宝贵的经验,成为其整个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朱子读书法的基本内容:

1、循序渐进

循序渐进列“朱子读书法”六条之首。朱熹曾说:“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在于读书;读书之法,莫贵于循序而致精„„”。具体地说“循序渐进”包含四个意思:

第一,读书应该按一定的次序,不要颠倒。“凡读书,须有次序。且如一章三句,先理会上一句,待通透;次理会第二句,第三句,待分晓;然后将全章反覆触绎玩味”“学不可蹬等,不可草率,徒费心力,须依次序,如法理会。一经通熟,他书亦易看”这说明读书须有先后顺序,读二书如此,读一书也如此。先读的未弄通,不能读后面的,这样才能“意定理明”,而不是生吞活剥或杂乱无章。

第二、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能力,安排读书计划,并切实遵守它。“读书不可贪多,常使自家力量有余„„如射弓,有五斗力,且用四斗弓,便可拽满,己力欺得他过””。“量力所至,约其课程而谨守之”。读书应根据自己的主观能力去规定学习的进程。

第三、读书要扎扎实实打好基础,不可囫囵吞枣,急于求成,不贪多,不求速。读书要扎实,一步一个脚印,方能得其真意;读书不能求快,就如同浇菜不可忙急求快,而应按照课程,逐字逐句理会;读书不要贪多,读书贪多譬如数钞,一错就无处推寻。

第四,运用这一读书方法时最重要的是坚持从小者近者到大者远者、从已知到未知,及由浅入深的原则。他说:“君子教人有序,先传小者近者,而后教以大者远者”。又说:“人同有理会得处,„„用那理会得的推之于那理会不得的,自浅以至于深,自近以至于远” “故必先观论孟大学中庸,以考圣贤之意;读史,以考存亡治乱之迹;读诸子百家,以见其驳难之病。其节目自有次序,不可逾越。”

2、熟读精思

朱熹指出读书既要读得熟,又要思之精。朱熹根据自己多年指导学生读书的经验,提出了一整套如何熟读精思的方法。

第一、熟读。他认为:“书只贵乎读,读多自然晓。今既思量得,写在纸上底,也不济事,终非我有,只贵乎读。这个不知如何,自然心与气合,舒畅发越,自是记得牢。纵饶熟看过,心里思量过,也不如读。读来读去,少间晓不得底,自然晓得;已晓得者,越有滋味”那么,书要怎样读呢? 他强调读书必要读足一定的遍数,既使己能成诵,但若遍数不够,仍要读够遍数。因为在他看来:“读十遍时,与读一遍时终别;读百遍时,与读十遍又自不同也”

然而,朱熹过于强调读书遍数,则未免陷于机械。熟读的目的是为了精思。

第二、精思。朱熹认为:“读了又思,思了又读,自然有意。若读而不思,又不知其意味;思而不读,纵使晓得,终是叽嵘不安。一似倩得人来守屋相似,不是自家人,终不属自家使唤。若读得熟,而又思得精,自然心与理一,永远不忘”。不难看出,熟读精思是获得深刻理解和牢固记忆的重要条件。

3、虚心涵泳

朱熹指出,当时士人读书普遍存在着两种毛病:一是“主私意”,即根据自己的意思去揣测书中的道理,穿凿附会,为我所用。二是“旧有先入之说”,即以先前接受的主张为主,不肯放弃先前的主张,从而排斥接受新的观点。在他看来,这样做的结果,必然导致“尽率古人言语,入做自家意思中来。如此,只是推广得自家意思,如何见得古人意思”。另外,这样做的结果还必然导致“先入为主”产生偏见。为了纠正当时士人读书的这些毛病,朱熹主张读书必须有虚心的态度:

第一、读书时要虚怀若谷,静心思虑,仔细体会书中的意思,不执己见,否则,所见将依然是己见,不会看出书中道理,于己无益。 第二、读书贵在直白晓会,接受简明平正的解说,而不好高务奇,穿凿立意的态度。不要妄添注解,不要曲折生解,书上如何说,便依他如何说,这是白直,只有如此,才有真晓会。

第三、读书中发现了疑问,“众说纷错”,也应虚心静虑,切勿匆忙决定取舍。众说杂乱,已是读书见多后才知道的,然而只有虚心逐说理会,自见众说各有是非长短,学者到这个境界,自当辨之。读

书如果到了这种地步,读者必能拿出真见来。然而仍是虚心逐一,白直晓会后,真见自出,不是外面捉摸,不了解书中本意,却硬把自己的意见牵说曲说。

所谓“涵泳”,是指读书时要反复咀嚼,细心玩味。他说:“读书之法无他,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读书只就那一条本文意上看,不必又生枝节。看一段须反复看来看去,要十分烂熟,方见意味,方快活。令人都不爱看别段,始得。人多是向前趣去,不曾向后反复。只要去看明日未读的,不曾去触绎前日已读底,须玩味反复始得。用力深,便见意味长,便受用牢固”。

4、切己体察

这种方法,实际上是儒家传统的为学方法。首先,所谓切己体察,即是读书穷理,不能专在纸上求,还要在自己身上求,简言之,读书不可专就纸上求道理,而应反躬自省,结合自己的经验去体会书中道理。依他的说法,读书是研究做事的道理,做事是实践其研究所得的道理。书中道理是实践的指南。切己体察的功夫,就是要把圣贤言语,变成自己的信念,见诸于自己的行动。

5、着紧用力

所谓着紧用力,首先,是以发愤忘食、刚毅勇猛的精神去读书。第二,以坚持到底而不懈怠的精神去读书。换言之,读书者研究一个问题,如同攻打堡垒一样,应从四面八方,继续不断的攻打,直等到这个问题得到圆满解决的时候,这便是坚持到底的精神。

6、居敬持志

居敬持志既是朱熹道德修养的重要方法,也是他最重要的读书法。他指出:“读书之法,莫贵循序而致精,而致精之本,则又在于居敬持志。此不易之理也”。 所谓“居敬”,就是读书时精神专一,注意力集中,有两层含义:

第一,收敛本心。第二、读书用心要专一。“读书,须是要身心都入在这一段里面,更不问外面有何事,方见得一段道理出”。 所谓“持志”,即要树立远大志向,高尚的目标,并要以顽强的毅力长期坚持。他说:“立志不定,如何读书?”“读书不可不先立程限:政如农功,如农之有畔。为学亦然,今之始学者不知此理,初时甚锐,渐渐懒去,终至都不理会了。此只是当初不立程限之故”。读书时,只有树立了明确的志向,才能“一味向前”,学业不断长进。 综上所述,依朱熹所说,若要读书切实做到读得熟、思得精,“居敬持志”就必然贯穿其始终;读书时以体察、着紧用力,同时“居敬持志”就能更好地“居敬持志”的态度来循序渐进、虚心涵泳、切己“熟读精思”。“居敬持志”是“熟读精思”的目的,又促进“熟读精思”。朱熹集读书法研究之大成,他的读书法奠定了古代读书法的基础,六条读书法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有内在的逻辑,是一个完整的读书求学进业的程序和步骤。这是千百年来人们读书经验的总结,是一个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

朱熹是我国古代继孔子之后影响最深远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仿佛是浩瀚的海洋,让后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其中许多真知灼见一直是我国教育发展的不竭动力。朱子教人为学,必教人读书。朱子教人格物穷理,读书也是格物穷理中一个重要项目。他在一生的教育实践活动中,不仅重视如何教书,而且也非常重视指导学生如何读书。在这方面,他积累了大量宝贵的经验,成为其整个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朱子读书法的基本内容:

1、循序渐进

循序渐进列“朱子读书法”六条之首。朱熹曾说:“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在于读书;读书之法,莫贵于循序而致精„„”。具体地说“循序渐进”包含四个意思:

第一,读书应该按一定的次序,不要颠倒。“凡读书,须有次序。且如一章三句,先理会上一句,待通透;次理会第二句,第三句,待分晓;然后将全章反覆触绎玩味”“学不可蹬等,不可草率,徒费心力,须依次序,如法理会。一经通熟,他书亦易看”这说明读书须有先后顺序,读二书如此,读一书也如此。先读的未弄通,不能读后面的,这样才能“意定理明”,而不是生吞活剥或杂乱无章。

第二、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能力,安排读书计划,并切实遵守它。“读书不可贪多,常使自家力量有余„„如射弓,有五斗力,且用四斗弓,便可拽满,己力欺得他过””。“量力所至,约其课程而谨守之”。读书应根据自己的主观能力去规定学习的进程。

第三、读书要扎扎实实打好基础,不可囫囵吞枣,急于求成,不贪多,不求速。读书要扎实,一步一个脚印,方能得其真意;读书不能求快,就如同浇菜不可忙急求快,而应按照课程,逐字逐句理会;读书不要贪多,读书贪多譬如数钞,一错就无处推寻。

第四,运用这一读书方法时最重要的是坚持从小者近者到大者远者、从已知到未知,及由浅入深的原则。他说:“君子教人有序,先传小者近者,而后教以大者远者”。又说:“人同有理会得处,„„用那理会得的推之于那理会不得的,自浅以至于深,自近以至于远” “故必先观论孟大学中庸,以考圣贤之意;读史,以考存亡治乱之迹;读诸子百家,以见其驳难之病。其节目自有次序,不可逾越。”

2、熟读精思

朱熹指出读书既要读得熟,又要思之精。朱熹根据自己多年指导学生读书的经验,提出了一整套如何熟读精思的方法。

第一、熟读。他认为:“书只贵乎读,读多自然晓。今既思量得,写在纸上底,也不济事,终非我有,只贵乎读。这个不知如何,自然心与气合,舒畅发越,自是记得牢。纵饶熟看过,心里思量过,也不如读。读来读去,少间晓不得底,自然晓得;已晓得者,越有滋味”那么,书要怎样读呢? 他强调读书必要读足一定的遍数,既使己能成诵,但若遍数不够,仍要读够遍数。因为在他看来:“读十遍时,与读一遍时终别;读百遍时,与读十遍又自不同也”

然而,朱熹过于强调读书遍数,则未免陷于机械。熟读的目的是为了精思。

第二、精思。朱熹认为:“读了又思,思了又读,自然有意。若读而不思,又不知其意味;思而不读,纵使晓得,终是叽嵘不安。一似倩得人来守屋相似,不是自家人,终不属自家使唤。若读得熟,而又思得精,自然心与理一,永远不忘”。不难看出,熟读精思是获得深刻理解和牢固记忆的重要条件。

3、虚心涵泳

朱熹指出,当时士人读书普遍存在着两种毛病:一是“主私意”,即根据自己的意思去揣测书中的道理,穿凿附会,为我所用。二是“旧有先入之说”,即以先前接受的主张为主,不肯放弃先前的主张,从而排斥接受新的观点。在他看来,这样做的结果,必然导致“尽率古人言语,入做自家意思中来。如此,只是推广得自家意思,如何见得古人意思”。另外,这样做的结果还必然导致“先入为主”产生偏见。为了纠正当时士人读书的这些毛病,朱熹主张读书必须有虚心的态度:

第一、读书时要虚怀若谷,静心思虑,仔细体会书中的意思,不执己见,否则,所见将依然是己见,不会看出书中道理,于己无益。 第二、读书贵在直白晓会,接受简明平正的解说,而不好高务奇,穿凿立意的态度。不要妄添注解,不要曲折生解,书上如何说,便依他如何说,这是白直,只有如此,才有真晓会。

第三、读书中发现了疑问,“众说纷错”,也应虚心静虑,切勿匆忙决定取舍。众说杂乱,已是读书见多后才知道的,然而只有虚心逐说理会,自见众说各有是非长短,学者到这个境界,自当辨之。读

书如果到了这种地步,读者必能拿出真见来。然而仍是虚心逐一,白直晓会后,真见自出,不是外面捉摸,不了解书中本意,却硬把自己的意见牵说曲说。

所谓“涵泳”,是指读书时要反复咀嚼,细心玩味。他说:“读书之法无他,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读书只就那一条本文意上看,不必又生枝节。看一段须反复看来看去,要十分烂熟,方见意味,方快活。令人都不爱看别段,始得。人多是向前趣去,不曾向后反复。只要去看明日未读的,不曾去触绎前日已读底,须玩味反复始得。用力深,便见意味长,便受用牢固”。

4、切己体察

这种方法,实际上是儒家传统的为学方法。首先,所谓切己体察,即是读书穷理,不能专在纸上求,还要在自己身上求,简言之,读书不可专就纸上求道理,而应反躬自省,结合自己的经验去体会书中道理。依他的说法,读书是研究做事的道理,做事是实践其研究所得的道理。书中道理是实践的指南。切己体察的功夫,就是要把圣贤言语,变成自己的信念,见诸于自己的行动。

5、着紧用力

所谓着紧用力,首先,是以发愤忘食、刚毅勇猛的精神去读书。第二,以坚持到底而不懈怠的精神去读书。换言之,读书者研究一个问题,如同攻打堡垒一样,应从四面八方,继续不断的攻打,直等到这个问题得到圆满解决的时候,这便是坚持到底的精神。

6、居敬持志

居敬持志既是朱熹道德修养的重要方法,也是他最重要的读书法。他指出:“读书之法,莫贵循序而致精,而致精之本,则又在于居敬持志。此不易之理也”。 所谓“居敬”,就是读书时精神专一,注意力集中,有两层含义:

第一,收敛本心。第二、读书用心要专一。“读书,须是要身心都入在这一段里面,更不问外面有何事,方见得一段道理出”。 所谓“持志”,即要树立远大志向,高尚的目标,并要以顽强的毅力长期坚持。他说:“立志不定,如何读书?”“读书不可不先立程限:政如农功,如农之有畔。为学亦然,今之始学者不知此理,初时甚锐,渐渐懒去,终至都不理会了。此只是当初不立程限之故”。读书时,只有树立了明确的志向,才能“一味向前”,学业不断长进。 综上所述,依朱熹所说,若要读书切实做到读得熟、思得精,“居敬持志”就必然贯穿其始终;读书时以体察、着紧用力,同时“居敬持志”就能更好地“居敬持志”的态度来循序渐进、虚心涵泳、切己“熟读精思”。“居敬持志”是“熟读精思”的目的,又促进“熟读精思”。朱熹集读书法研究之大成,他的读书法奠定了古代读书法的基础,六条读书法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有内在的逻辑,是一个完整的读书求学进业的程序和步骤。这是千百年来人们读书经验的总结,是一个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


相关文章

  • 2010-2015历年333真题
  • 2015 年北师大教育硕士333 考研真题 一.名词解释: 1.教育目的 2.课程标准(也可能是课程方案) 3.教学评价 4.教育管理 5.社会性发展 6.学习策略 二.简答 1.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 2.孟子的教育思想. 3.赫尔巴特的 ...查看


  • 康熙朝"理学名臣"对"道统论"的发扬
  • 摘要:在清初政权儒学化的过程中,"理学名臣"注重恢复和发扬儒家的"道统论"学说.围绕这一学说,他们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包括推崇程朱理学.编纂书籍.发展文教事业,重塑社会风气等."理学名臣&q ...查看


  • 读书||钱穆[朱子学提纲](十七)朱子论静
  • ~~每周二.四.六推送系列信息,歡迎關注~~ (十七)朱子论静 宋明理学家言心地修养,或主敬,或主静,二者同属重要.上章略述朱子论敬,此章续述朱子论静. 朱子从学于李侗延平,但于延平默坐澄心之教,颇不相契.因曰: 只为李先生不出仕,做得此工 ...查看


  • 新人教版选修[朱子语类]三则学案练习
  • 第七单元 <朱子语类>三则 学案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实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略晓其义即厌之 夫秦何厌之有哉 .. B.明知合行大路 文章合为时而著 .. C.此便是天理人欲交战之机 文章须自出机杼 .. D.君子喻于 ...查看


  • [朱子语类]之"读书法"选注
  • <朱子语类>之"读书法"选注:(原创) 卷十·学四 ◎读书法 (上) 大凡文字有未晓处①,须下死工夫,直要见得道理是自家底,方住. [注释]①未晓处:不明白的地方. 为学之道,圣贤教人,说得甚分晓.大抵学者读 ...查看


  • 中华文化-家庭篇 . 家道[朱子家训]朱柏庐
  • 中华文化-家庭篇 . 家道 <朱子家训>朱柏庐 朱柏庐 朱柏庐(1627-1698)原名朱用纯,字致一,自号柏庐,江苏昆山人(今昆山市),明末清初江苏昆山县人.著名理学家.教育家.其父朱集璜是明末的学者,清顺治二年(1645 ) ...查看


  • [中国教育史]孙培青版--1-16章配套习题
  • 习题集锦 第一章 原始时期的教育 一.填空题 1.原始的教育活动,起源于人类( )的需要和人类( )的需要. 2.从教育意义上说,原始宗教活动中的______又是原始文化知识的保存者和传 播者,是知识分子的前身. 3.传说是黄帝命令他的史官 ...查看


  • 怎样读中国书阅读答案
  • 怎样读中国书余英时 中国传统的读书法,讲得最亲切有味的无过于朱熹. 古今中外论读书,大致都不外专精和博览两途.专精是指对古代经典之作必须下基础工夫.古代经典很多,今天已不能人人尽读.像清代戴震,不但十三经本文全能背诵,而且注也能背诵,只有疏 ...查看


  • 且看朱子读书法 2009
  • 且看朱子读书法 2009-10-29克己可以治怒.明理可以治惧) 余英时:我们今天怎样读中国书 读书方法因人而异.因目的而异.因学科而异.因书而异„„所以读书方法是很不容易写的题目.而且一提到"读书方法",好像便给人一种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