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第9题
赫尔巴特
答案:赫尔巴特(1776——1841)是19世纪德国著名哲学家、心理学家、教育家。他以伦理学和心理学观点为基础建立了科学教育学体系。他提出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具有“完美德性”的人;强调运用严峻方法管理儿童,提出了“教学的教育性”的概念,将教学过程分为“明了”、“联想”、“系统”和“方法”四个阶段,后来被他的门徒发展成为“五段教学法”。主要著作有《普通教育学》等。
29.第11题
杜威
答案:美国20世纪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创始人。所著《民主主义与教育》全面地阐述了实用主义教育理论,是其教育著述的代表作。杜威呼吁民主的教育,借以实现民有、民享、民治的资产阶级民主社会。杜威不但强于教育理论,而且富于教育经验,他把理论和实际贯穿起来了。
29.第13题
夸美纽斯
答案:夸美纽斯(1592——1670)是17世纪捷克著名的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在欧洲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交替的历史时期,他吸收欧洲文艺复兴以来人文主义教育成果,反映新兴资产阶级的教育要求,总结自己长期的教育理论与实践,撰写了《母育学校》、《大教学论》、《语言和科学的入门》、《世界图解》等教育著作,全面系统地论述了教育问题,揭露与抨击了中世纪经院主义教育理论及其实践的危害,提出了一系列有助于促进生产和科技发展的教育见解,奠定了欧洲近代教育理论的基础。
35.第13题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教育具有哪些新的特点?
答案:(1)尊重儿童,以发展儿童的个性,培养全知全能、身心和谐发展的人为教育目标;
(2)扩大了受教育的范围,改变了教会学校占绝对优势的状况;(3)教育内容大大扩展,神学学科不再占绝对统治地位;(4)注重研究与使用新的教学方法,注重儿童的兴趣与主动性。
36.第14题
中国古代自然主义教育管理思潮主张如何发展人的自然本性?
答案:教育的作用就应该是促进人的自然本性的充分展现,而不应该是相反。要发展人的自然本性,就必须反对将外在的,人为的所谓知识去教育人们。要发展人的自然本性,就应该从现实生活的种种困扰中摆脱出来,回归自然无为的状态。要发展人的自然本性,社会就不应该对人过多干预,强作妄为,将违逆自然法则的“有为”来损害人的自然本性。
31.第15题
科举制度
答案: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选士制度之一。它是指朝廷允许普通士人自愿向官府报名,经过分科考试,根据成绩从中选拔人才,分别任官的一种选士制度。隋炀帝大业二年(606)始置进士科,开创了科举制度,废止于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前后历时1300年。
29.第16题
察举制
答案:察举亦称荐举,是汉代选拔人才、补充官吏的重要制度之一。察举制是由地方官根据一定的科目和标准考察选拔人才,向朝廷推荐,经皇帝亲自策问,按成绩高低授以不同官职
的选官制度。其选举科目主要有贤良方正、孝廉、秀才、明经等科。
30.第17题
学在官府
答案:夏、商、西周时期官学的管理特征。当时的文化典籍都藏于宫廷、官府之中,由专门的文化官吏世袭保管,决定了当时的学校完全由宫廷和官府所垄断。学校既无特定的教师,也无专职的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后人将这种教育机制称之谓“学术官守”或“学在官府”,其体现为两个方面:其一,政教合一;其二,官师合一。这一特征表明当时的政治与教育形成了一个封闭的系统。
31.第18题
自由主义教育管理思潮
答案:是指在教育管理过程中,反对外力干涉,强调遵循教育规律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养成健全人格为目的的教育管理思潮。
29.第18题
学在官府
答案:夏、商、西周时期官学的管理特征。当时的文化典籍都藏于宫廷、官府之中,由专门的文化官吏世袭保管,决定了当时的学校完全由宫廷和官府所垄断。学校既无特定的教师,也无专职的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后人将这种教育机制称之谓“学术官守”或“学在官府”,其体现为两个方面:其一,政教合一;其二,官师合一。这一特征表明当时的政治与教育形成了一个封闭的系统。
37.第19题
如何评价秦朝“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文教政策?
答案:秦朝所推行的文教政策对建立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它也为封建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消极的影响。秦朝没有办学校。它仅仅借助官吏作用来实现对人们的教化,以法律教育取代学术文化的发展,否定学校教育,这就又回到了“学在官府”的状态。这是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倒退。尤其是秦王朝企图借助文化专制的手段来维持这一局面,不但对我国古代文化典籍带来了摧残破坏,而且加剧了社会矛盾,削弱了秦王朝的统治基础,成为加速秦王朝灭亡的一个重要原因。
32.第20题
南京临时政府教育宗旨
答案:1912年7月,南京临时政府召集全国临时教育会议,通过了关于教育方针的提案。同年9月2日,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正式颁布了“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的教育宗旨。
31.第20题
国家主义教育管理思潮
答案:是指以教育为国家之工具,遵循国家至上之原则,通过国家观念的培养和民族文化的弘扬,以造就共同理想之国民的教育管理思潮。这一教育管理思潮以国家主义相标榜,视教育为促进国家统一和独立的根本方法。
34.第22题
《爱弥儿》
答案:《爱弥儿》是卢梭撰写的教育小说。书中虚构了出身名门的孤儿爱弥尔和他未来的妻子苏菲的教育。全书分为五卷,其主线索是回归自然,发展天性。前四卷指出当时男子教育的荒谬,提出自然主义的改革方案;第五卷提出女子教育改革的设想。卢梭认为,儿童在幼年时期应该在乡村的自然中进行教育,应该读的惟一的书是《鲁滨逊飘流记》,应该学的工艺是木工;女子的教育应该以贤妻良母为宗旨;教育中,应该把儿童看做儿童,而不能看做成人,要尊重儿童的天性,要启发诱导,对儿童的错误应该用自然后果法进行教育等。 第22题
如何评价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
答案:其一,“独尊儒术”作为封建地主阶级加强思想统治的重要文教政策,是对“以吏为师,以法为教”的完全否定,将文化教育提高到治国平天下的战略地位。自此以后,教育逐渐被封建社会公认为是“为政之首”。从这一意义看,“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是具有积极意义的。其二,实现了文化教育的儒学化,促成了教育的政治伦理化。这种政治伦理化的教育,被历代统治者渗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较充分地发挥了维护和巩固封建统治的重大作用。所以说,汉代“独尊儒术”是中国古代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项文教政策,对封建教育起了规范化和定型化的作用。当然,“独尊儒术”政策的实施,也宣告了百家争鸣局面的结束,极大地限制了学术的发展,局限了封建教育的功能拓展,其对中国文化发展所起的消极作用也是很明显的。
36.第23题
伦理主义教育管理思潮认为“道之以德”的管理要素有哪些?
答案:要营造“道之以德”的文化氛围,伦理主义教育管理思潮认为必须从三个方面努力。将这三个方面联系起来看,又恰好能构成一个由上而下的系统。这就是社会政策导向,学校的宗旨和教师的影响。
35.第23题
如何评价秦朝“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文教政策?
答案:秦朝所推行的文教政策对建立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它也为封建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消极的影响。秦朝没有办学校。它仅仅借助官吏作用来实现对人们的教化,以法律教育取代学术文化的发展,否定学校教育,这就又回到了“学在官府”的状态。这是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倒退。尤其是秦王朝企图借助文化专制的手段来维持这一局面,不但对我国古代文化典籍带来了摧残破坏,而且加剧了社会矛盾,削弱了秦王朝的统治基础,成为加速秦王朝灭亡的一个重要原因。
32.第24题
国家主义教育管理思潮
答案:是指以教育为国家之工具,遵循国家至上之原则,通过国家观念的培养和民族文化的弘扬,以造就共同理想之国民的教育管理思潮。这一教育管理思潮以国家主义相标榜,视教育为促进国家统一和独立的根本方法。
36.第24题
中国近代学制的发展呈现着怎样的趋势?
答案:封建性逐渐削弱,科学性民主性日益强化从封闭走向开放,从单一走向多元
38.第25题
欧美高等教育近代化的主要内涵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1)摆脱教会对大学的垄断和控制,形成由国家、地方和私人等多主体创办大学的局
面;(2)将自由的学术研究和民主的管理体制逐渐引入大学;(3)在古典文科和神学之外设置新的人文学科和自然和自然科学课程;(4)创办新式大学和高等专门学校
39.第26题
如何评价卢梭的自然教育观?
答案:卢梭的自然教育论是反对封建教育并论证资产阶级教育要求合理性的核心观点,具有历史的进步性。卢梭的自然教育论特别强调了儿童在教育中的地位,继承并发展了自文艺复兴以来追求个性解放的教育潮流,对欧美近现代教育管理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7.第25题
近代欧洲教育管理发展主要呈现着怎样的变化?
答案:这一阶段的教育管理发展,有两个变化很显著:第一,兴起的国民教育运动与历史悠久的贵族教育并行发展,形成“双轨制”;第二,国家及其政府开始采取各种行政手段对教育进行控制和管理。
39.第25题
1922年学制体现了什么新特点?
答案:结合中国实际,学制富有弹性。以儿童年龄分期作为划分教育阶段的标准。增加了职业教育的比重。重视发展儿童个性,照顾儿童的心理差异。
40.第26题
如何认识中国近代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潮?
答案:“中体西用”思潮表现了近代中国人对西方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矛盾态度。它在两种文化之间讲体用关系,割裂了体用的统一。洋务派只是在一定程度上承认了西方的物质文明,而坚持认为中国的精神文明远远高于西方的精神文明,表现出了过分夸张的民族优越感的心理。它所采取的折衷主义形式,实际上是以消极的态度来适应世界历史变化的潮流。这是一个典型的文化保守主义口号,是阻碍中国走向世界,走向近代化这一历史进程的。
38.第26题
中国古代文教政策体现出怎样的特点?
答案:中国古代文教政策是建立在血缘宗法制度的基础之上的,是以维护宗法制度和封建国家整体利益为施教的出发点的,是通过道德政治化来强化国家意志。中国古代文教政策的这样一些特点,导致各朝代的文教政策总是从国家统治的角度来规定教育发展的方向,这就必然强化了教育的社会功能和政治功能,忽视了人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忽视了教育的独立地位,压抑和扭曲了教育的经济功能和文化功能。所以,从总体讲,在大一统的政治氛围下,中国古代的文教政策具有单一性和专制性的特色,由此也形成了中国教育发展一刀切的传统,缺乏多元性和灵活性。
39.第27题
中国古代教育行政体制发展呈现着怎样的特点?
答案:第一,中国古代学校体制的发展经历了由单一化到多样化再到单一化这样一个过程,体现了国家教育的宏观调控机能不断强化的总趋势;第二,中国古代的学校教育以培养统治人才为目的,因而其学校的建构重视高等教育,忽视基础教育;第三,正由于此,古代教育突出学校教育的政治功能,忽视经济功能和文化功能;第四,中国古代的地方学校由中央集中控制;第五,中国古代学校体制的变化实质体现为封建统治集团对社会成员的教育权利的调控。
31.第30题
自由主义教育管理思潮
答案:是指在教育管理过程中,反对外力干涉,强调遵循教育规律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养成健全人格为目的的教育管理思潮。
32.第31题
学在官府
答案:夏、商、西周时期官学的管理特征。当时的文化典籍都藏于宫廷、官府之中,由专门的文化官吏世袭保管,决定了当时的学校完全由宫廷和官府所垄断。学校既无特定的教师,也无专职的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后人将这种教育机制称之谓“学术官守”或“学在官府”,其体现为两个方面:其一,政教合一;其二,官师合一。这一特征表明当时的政治与教育形成了一个封闭的系统。
35.第32题
赫尔巴特为什么要在教学管理中强调教育性教学原则?
答案:(1)道德教育的根本途径和手段乃是教学(2)情感和意志都建立在观念——知识的基础上(3)把教学与教育有机地结合,可以有效地达到造就人才的目的。
36.第33题
中国古代教育行政体制发展呈现着怎样的特点?
答案:第一,中国古代学校体制的发展经历了由单一化到多样化再到单一化这样一个过程,体现了国家教育的宏观调控机能不断强化的总趋势;第二,中国古代的学校教育以培养统治人才为目的,因而其学校的建构重视高等教育,忽视基础教育;第三,正由于此,古代教育突出学校教育的政治功能,忽视经济功能和文化功能;第四,中国古代的地方学校由中央集中控制;第五,中国古代学校体制的变化实质体现为封建统治集团对社会成员的教育权利的调控。
41.第34题
洛克的“白板说”对教育管理发展具有什么意义?
答案:洛克断言,人的心灵是一张白板,上面没有任何记号,没有任何观念;观念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观念出现之前,人心只是一块白板,是“没有任何特征的一页白纸”。这就是哲学史上有名的“白板说”。 “白板说”的提出,沉重地打击了经院哲学,揭露了唯理论的片面性,极大地推动了认识论的发展和研究。同时,在教育史上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它鞭挞了等级差别和遗传决定论,为“智力平等说”奠定了思想基础,为教育民主提供了理论依据。
37.第35题
如何评价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
答案:其一,“独尊儒术”作为封建地主阶级加强思想统治的重要文教政策,是对“以吏为师,以法为教”的完全否定,将文化教育提高到治国平天下的战略地位。自此以后,教育逐渐被封建社会公认为是“为政之首”。从这一意义看,“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是具有积极意义的。其二,实现了文化教育的儒学化,促成了教育的政治伦理化。这种政治伦理化的教育,被历代统治者渗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较充分地发挥了维护和巩固封建统治的重大作用。所以说,汉代“独尊儒术”是中国古代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项文教政策,对封建教育起了规范化和定型化的作用。当然,“独尊儒术”政策的实施,也宣告了百家争鸣局面的结束,极大
地限制了学术的发展,局限了封建教育的功能拓展,其对中国文化发展所起的消极作用也是很明显的。
33.第36题
伦理主义教育管理思潮
答案:伦理主义教育管理思潮是一种将伦理规范手段作用于教育全过程,以促使受教育者的道德能获得健康发展的教育管理思潮。它在管理实践中主要是通过伦理道德的认识和伦理道德的评价等软性管理方式,来促使受教育者认同中国宗法社会的风尚习俗和各种道德规范。
34.第37题
自然主义教育管理思潮
答案:自然主义教育管理思潮是强调在教育管理中不要过多地强力施加教育政令,而应遵循自然发展变化的规律和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顺乎自然地促使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管理思潮。它在实践上体现为在管理过程中不要过多干预,不要强作妄为,而是自然而然地促使事物自化的弹性管理方式。
38.第38题
中国近代自由主义教育管理思潮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答案:第一,始终贯穿着民主的观念,强调管理的作用是催化人的健全生长。他们反对集权专政型的管理,主张下放权力,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使学校组织成员对学校的运作有相当的支配权。第二,学校组织不是铁板一块的权力结构,而是在共同利益基础上联合起来的个体和团体的集合体,于是他们极力营造集体和个人的和谐关系,使两者共同发展,而不是以牺牲一方的利益来谋求另一方发展;第三,积极吸收外国先进的管理经验,结合本国实际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为我国教育管理思想走向科学化和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39.第39题
中国古代文教政策体现出怎样的特点?
答案:中国古代文教政策是建立在血缘宗法制度的基础之上的,是以维护宗法制度和封建国家整体利益为施教的出发点的,是通过道德政治化来强化国家意志。中国古代文教政策的这样一些特点,导致各朝代的文教政策总是从国家统治的角度来规定教育发展的方向,这就必然强化了教育的社会功能和政治功能,忽视了人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忽视了教育的独立地位,压抑和扭曲了教育的经济功能和文化功能。所以,从总体讲,在大一统的政治氛围下,中国古代的文教政策具有单一性和专制性的特色,由此也形成了中国教育发展一刀切的传统,缺乏多元性和灵活性。
41.第41题
中国古代自然主义教育管理思潮主张如何发展人的自然本性?
答案:教育的作用就应该是促进人的自然本性的充分展现,而不应该是相反。要发展人的自然本性,就必须反对将外在的,人为的所谓知识去教育人们。要发展人的自然本性,就应该从现实生活的种种困扰中摆脱出来,回归自然无为的状态。要发展人的自然本性,社会就不应该对人过多干预,强作妄为,将违逆自然法则的“有为”来损害人的自然本性。
33.第40题
自由主义教育管理思潮
答案:是指在教育管理过程中,反对外力干涉,强调遵循教育规律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养成健全人格为目的的教育管理思潮。
法治主义教育管理思潮
答案:法治主义教育管理思潮是主张在教育管理中依靠国家行政权力,并借助法律手段,采用强制乃至高压政策以向全体人民推行法制教育的一种教育管理思潮。其管理方式主要是依赖国家权力运用命令、规定、指示、条例等对教育内容、教育方式及人才规格所采用的硬性管理方式。
42.第42题
欧洲中世纪大学能够享有哪些自治权利?
答案:(1)自由讲学、游学的权利;(2)审理裁判权(3)赋税、关税、兵役的豁免权(4)颁发讲演特许证、罢课和迁移的权力。
42.第42题
如何理解杜威的“教育无目的”说?
答案:杜威认为,教育是“生活”、“生长”和“经验改造”,这是循序渐进的积极发展过程,教育目的就存在于这种过程中。他认为生长和生活是无止境的,因而也无最后目的;儿童和青少年在生长和生活的过程中,在扩充、提高、更新、重组的过程中逐步成长为并最终成为社会的合格成员。这就是杜威的教育无目的论。其实,在杜威心目中教育是有目的的,即“民主的生活方式”和“科学的思想方法”。他的教育无目的论是为了纠正脱离儿童而由成人决定教育目的的旧教育,并非根本放弃教育目的。
33.第38题
南京临时政府教育宗旨
答案:1912年7月,南京临时政府召集全国临时教育会议,通过了关于教育方针的提案。同年9月2日,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正式颁布了“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的教育宗旨。
41.第39题
简述斯巴达和雅典教育制度的区别?
答案:(1)斯巴达的奴隶主贵族军事专制教育制度,斯巴达人是属于国家的。尚武成为斯巴达的灵魂。从小接受军事训练是每个公民的义务。(2)雅典的奴隶民主制下民主和谐教育制度。雅典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几方面和谐发展的,服从奴隶主阶级利益的上层人物
42.第40题
中国近代自由主义教育管理思潮认为如何才能真正实现学校育人的宗旨?(
答案:学校应具有浓厚的学术风气,应弘扬独立、自由、科学的学术精神,使教师和学生濡染于这种良好的学术氛围之中,才可能有创造性的研究和学习。应该由内行参加学校的管理,让真正懂得教育和学术的专家来管理学校。让学生参与学校的管理,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
30.第5题
九品中正制
答案: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的主要选士制度。它是指各州、郡的中正官按九等来品评本地人士,并以其品状上报朝廷,作为吏部授官的重要依据的一种选士制度。由于其品评中注重了对士人家世的考察,在门阀政治占据上风的历史条件下,它保证了门阀士族任官的资格和特权。
自然主义教育管理思潮
答案:自然主义教育管理思潮是强调在教育管理中不要过多地强力施加教育政令,而应遵循自然发展变化的规律和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顺乎自然地促使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管理思潮。它在实践上体现为在管理过程中不要过多干预,不要强作妄为,而是自然而然地促使事物自化的弹性管理方式。
33.第25题
自由主义教育管理思潮
答案:是指在教育管理过程中,反对外力干涉,强调遵循教育规律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养成健全人格为目的的教育管理思潮。
34.第35题
国家主义教育管理思潮
答案:是指以教育为国家之工具,遵循国家至上之原则,通过国家观念的培养和民族文化的弘扬,以造就共同理想之国民的教育管理思潮。这一教育管理思潮以国家主义相标榜,视教育为促进国家统一和独立的根本方法。
35.第6题
欧洲中世纪大学能够享有哪些自治权利?
答案:(1)自由讲学、游学的权利;(2)审理裁判权(3)赋税、关税、兵役的豁免权(4)颁发讲演特许证、罢课和迁移的权力。
37.第17题
夸美纽斯的教育理论贡献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夸美纽斯主张教育对象普及化,主张世上所有的人都应该受教育,由此主张把人的教育划分为4个阶段:母育学校,国语学校,拉丁文学校,大学。并论证了教育目的世俗化,提出教育内容应泛智化,重视教学方法心理化,他所确立的班级教学制的理论和他所提出的关于班级教学制的要求,在近代教育学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38.第26题
如何评价中国近代国家主义教育管理思潮?
答案:中国近代教育的改革乃至现代教育的兴起,是在外强入侵国难深重的历史背景中产生的。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家教育管理思潮主张运用国家力量发展教育,培养国家观念和国民意识,以争取国家的统一和独立,这对于提高国家教育的整体实力,规范国家教育的发展方向和质量,无疑是具有积极意义的。但它片面地强调国家至上原则,将国家利益与个性发展及教育多元截然对立起来,从而强化了教育管理的专制性。其实,“国家”并不是个抽象泛化的概念,它在本质上就是统治集团的政治工具。因此,标榜国家主义教育之本身,就是欲以统治集团的意志压制和取代其它教育思想。特别是在政治黑暗的时代,这种教育管理思潮只能充当专制政治的工具。
40.第36题
1922年学制体现了什么新特点?
答案:结合中国实际,学制富有弹性。以儿童年龄分期作为划分教育阶段的标准。增加了职
业教育的比重。重视发展儿童个性,照顾儿童的心理差异。
41.第37题
中国近代平民主义教育管理思潮推行平民教育的目的是什么?
答案:平民主义教育管理思潮认为,推行平民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救国。“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是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集中体现。实施平民教育的目的是要彻底解放平民,让平民能够具有平等意识,享受人类文明成果。要达此目的,就要教平民做人,做“整个的人”,使其成为具有知识力、生产力、公德心的现代公民。平民教育家试图通过自下而上的“人”的现代化来追求整个社会现代化。这个“人”不仅是少数精英,而是包括整个社会成员;这个“人的现代化”不仅是平民的某种单一素质的提高,而是包括生计能力、卫生习惯、文化素质、参与公共事务能力等平民的整体素质的提高。
42.第38题
“壬子癸丑学制”与“壬寅癸卯学制”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废除了奖励毕业生以科举出身的制度,取消贵胄学堂;在教育权利上缩小了两性差别;取消了读经课,课程设置中提高了生产知识教育和美育的地位。学制缩短了三年。
29.第9题
赫尔巴特
答案:赫尔巴特(1776——1841)是19世纪德国著名哲学家、心理学家、教育家。他以伦理学和心理学观点为基础建立了科学教育学体系。他提出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具有“完美德性”的人;强调运用严峻方法管理儿童,提出了“教学的教育性”的概念,将教学过程分为“明了”、“联想”、“系统”和“方法”四个阶段,后来被他的门徒发展成为“五段教学法”。主要著作有《普通教育学》等。
29.第11题
杜威
答案:美国20世纪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创始人。所著《民主主义与教育》全面地阐述了实用主义教育理论,是其教育著述的代表作。杜威呼吁民主的教育,借以实现民有、民享、民治的资产阶级民主社会。杜威不但强于教育理论,而且富于教育经验,他把理论和实际贯穿起来了。
29.第13题
夸美纽斯
答案:夸美纽斯(1592——1670)是17世纪捷克著名的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在欧洲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交替的历史时期,他吸收欧洲文艺复兴以来人文主义教育成果,反映新兴资产阶级的教育要求,总结自己长期的教育理论与实践,撰写了《母育学校》、《大教学论》、《语言和科学的入门》、《世界图解》等教育著作,全面系统地论述了教育问题,揭露与抨击了中世纪经院主义教育理论及其实践的危害,提出了一系列有助于促进生产和科技发展的教育见解,奠定了欧洲近代教育理论的基础。
35.第13题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教育具有哪些新的特点?
答案:(1)尊重儿童,以发展儿童的个性,培养全知全能、身心和谐发展的人为教育目标;
(2)扩大了受教育的范围,改变了教会学校占绝对优势的状况;(3)教育内容大大扩展,神学学科不再占绝对统治地位;(4)注重研究与使用新的教学方法,注重儿童的兴趣与主动性。
36.第14题
中国古代自然主义教育管理思潮主张如何发展人的自然本性?
答案:教育的作用就应该是促进人的自然本性的充分展现,而不应该是相反。要发展人的自然本性,就必须反对将外在的,人为的所谓知识去教育人们。要发展人的自然本性,就应该从现实生活的种种困扰中摆脱出来,回归自然无为的状态。要发展人的自然本性,社会就不应该对人过多干预,强作妄为,将违逆自然法则的“有为”来损害人的自然本性。
31.第15题
科举制度
答案: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选士制度之一。它是指朝廷允许普通士人自愿向官府报名,经过分科考试,根据成绩从中选拔人才,分别任官的一种选士制度。隋炀帝大业二年(606)始置进士科,开创了科举制度,废止于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前后历时1300年。
29.第16题
察举制
答案:察举亦称荐举,是汉代选拔人才、补充官吏的重要制度之一。察举制是由地方官根据一定的科目和标准考察选拔人才,向朝廷推荐,经皇帝亲自策问,按成绩高低授以不同官职
的选官制度。其选举科目主要有贤良方正、孝廉、秀才、明经等科。
30.第17题
学在官府
答案:夏、商、西周时期官学的管理特征。当时的文化典籍都藏于宫廷、官府之中,由专门的文化官吏世袭保管,决定了当时的学校完全由宫廷和官府所垄断。学校既无特定的教师,也无专职的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后人将这种教育机制称之谓“学术官守”或“学在官府”,其体现为两个方面:其一,政教合一;其二,官师合一。这一特征表明当时的政治与教育形成了一个封闭的系统。
31.第18题
自由主义教育管理思潮
答案:是指在教育管理过程中,反对外力干涉,强调遵循教育规律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养成健全人格为目的的教育管理思潮。
29.第18题
学在官府
答案:夏、商、西周时期官学的管理特征。当时的文化典籍都藏于宫廷、官府之中,由专门的文化官吏世袭保管,决定了当时的学校完全由宫廷和官府所垄断。学校既无特定的教师,也无专职的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后人将这种教育机制称之谓“学术官守”或“学在官府”,其体现为两个方面:其一,政教合一;其二,官师合一。这一特征表明当时的政治与教育形成了一个封闭的系统。
37.第19题
如何评价秦朝“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文教政策?
答案:秦朝所推行的文教政策对建立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它也为封建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消极的影响。秦朝没有办学校。它仅仅借助官吏作用来实现对人们的教化,以法律教育取代学术文化的发展,否定学校教育,这就又回到了“学在官府”的状态。这是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倒退。尤其是秦王朝企图借助文化专制的手段来维持这一局面,不但对我国古代文化典籍带来了摧残破坏,而且加剧了社会矛盾,削弱了秦王朝的统治基础,成为加速秦王朝灭亡的一个重要原因。
32.第20题
南京临时政府教育宗旨
答案:1912年7月,南京临时政府召集全国临时教育会议,通过了关于教育方针的提案。同年9月2日,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正式颁布了“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的教育宗旨。
31.第20题
国家主义教育管理思潮
答案:是指以教育为国家之工具,遵循国家至上之原则,通过国家观念的培养和民族文化的弘扬,以造就共同理想之国民的教育管理思潮。这一教育管理思潮以国家主义相标榜,视教育为促进国家统一和独立的根本方法。
34.第22题
《爱弥儿》
答案:《爱弥儿》是卢梭撰写的教育小说。书中虚构了出身名门的孤儿爱弥尔和他未来的妻子苏菲的教育。全书分为五卷,其主线索是回归自然,发展天性。前四卷指出当时男子教育的荒谬,提出自然主义的改革方案;第五卷提出女子教育改革的设想。卢梭认为,儿童在幼年时期应该在乡村的自然中进行教育,应该读的惟一的书是《鲁滨逊飘流记》,应该学的工艺是木工;女子的教育应该以贤妻良母为宗旨;教育中,应该把儿童看做儿童,而不能看做成人,要尊重儿童的天性,要启发诱导,对儿童的错误应该用自然后果法进行教育等。 第22题
如何评价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
答案:其一,“独尊儒术”作为封建地主阶级加强思想统治的重要文教政策,是对“以吏为师,以法为教”的完全否定,将文化教育提高到治国平天下的战略地位。自此以后,教育逐渐被封建社会公认为是“为政之首”。从这一意义看,“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是具有积极意义的。其二,实现了文化教育的儒学化,促成了教育的政治伦理化。这种政治伦理化的教育,被历代统治者渗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较充分地发挥了维护和巩固封建统治的重大作用。所以说,汉代“独尊儒术”是中国古代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项文教政策,对封建教育起了规范化和定型化的作用。当然,“独尊儒术”政策的实施,也宣告了百家争鸣局面的结束,极大地限制了学术的发展,局限了封建教育的功能拓展,其对中国文化发展所起的消极作用也是很明显的。
36.第23题
伦理主义教育管理思潮认为“道之以德”的管理要素有哪些?
答案:要营造“道之以德”的文化氛围,伦理主义教育管理思潮认为必须从三个方面努力。将这三个方面联系起来看,又恰好能构成一个由上而下的系统。这就是社会政策导向,学校的宗旨和教师的影响。
35.第23题
如何评价秦朝“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文教政策?
答案:秦朝所推行的文教政策对建立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它也为封建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消极的影响。秦朝没有办学校。它仅仅借助官吏作用来实现对人们的教化,以法律教育取代学术文化的发展,否定学校教育,这就又回到了“学在官府”的状态。这是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倒退。尤其是秦王朝企图借助文化专制的手段来维持这一局面,不但对我国古代文化典籍带来了摧残破坏,而且加剧了社会矛盾,削弱了秦王朝的统治基础,成为加速秦王朝灭亡的一个重要原因。
32.第24题
国家主义教育管理思潮
答案:是指以教育为国家之工具,遵循国家至上之原则,通过国家观念的培养和民族文化的弘扬,以造就共同理想之国民的教育管理思潮。这一教育管理思潮以国家主义相标榜,视教育为促进国家统一和独立的根本方法。
36.第24题
中国近代学制的发展呈现着怎样的趋势?
答案:封建性逐渐削弱,科学性民主性日益强化从封闭走向开放,从单一走向多元
38.第25题
欧美高等教育近代化的主要内涵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1)摆脱教会对大学的垄断和控制,形成由国家、地方和私人等多主体创办大学的局
面;(2)将自由的学术研究和民主的管理体制逐渐引入大学;(3)在古典文科和神学之外设置新的人文学科和自然和自然科学课程;(4)创办新式大学和高等专门学校
39.第26题
如何评价卢梭的自然教育观?
答案:卢梭的自然教育论是反对封建教育并论证资产阶级教育要求合理性的核心观点,具有历史的进步性。卢梭的自然教育论特别强调了儿童在教育中的地位,继承并发展了自文艺复兴以来追求个性解放的教育潮流,对欧美近现代教育管理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7.第25题
近代欧洲教育管理发展主要呈现着怎样的变化?
答案:这一阶段的教育管理发展,有两个变化很显著:第一,兴起的国民教育运动与历史悠久的贵族教育并行发展,形成“双轨制”;第二,国家及其政府开始采取各种行政手段对教育进行控制和管理。
39.第25题
1922年学制体现了什么新特点?
答案:结合中国实际,学制富有弹性。以儿童年龄分期作为划分教育阶段的标准。增加了职业教育的比重。重视发展儿童个性,照顾儿童的心理差异。
40.第26题
如何认识中国近代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潮?
答案:“中体西用”思潮表现了近代中国人对西方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矛盾态度。它在两种文化之间讲体用关系,割裂了体用的统一。洋务派只是在一定程度上承认了西方的物质文明,而坚持认为中国的精神文明远远高于西方的精神文明,表现出了过分夸张的民族优越感的心理。它所采取的折衷主义形式,实际上是以消极的态度来适应世界历史变化的潮流。这是一个典型的文化保守主义口号,是阻碍中国走向世界,走向近代化这一历史进程的。
38.第26题
中国古代文教政策体现出怎样的特点?
答案:中国古代文教政策是建立在血缘宗法制度的基础之上的,是以维护宗法制度和封建国家整体利益为施教的出发点的,是通过道德政治化来强化国家意志。中国古代文教政策的这样一些特点,导致各朝代的文教政策总是从国家统治的角度来规定教育发展的方向,这就必然强化了教育的社会功能和政治功能,忽视了人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忽视了教育的独立地位,压抑和扭曲了教育的经济功能和文化功能。所以,从总体讲,在大一统的政治氛围下,中国古代的文教政策具有单一性和专制性的特色,由此也形成了中国教育发展一刀切的传统,缺乏多元性和灵活性。
39.第27题
中国古代教育行政体制发展呈现着怎样的特点?
答案:第一,中国古代学校体制的发展经历了由单一化到多样化再到单一化这样一个过程,体现了国家教育的宏观调控机能不断强化的总趋势;第二,中国古代的学校教育以培养统治人才为目的,因而其学校的建构重视高等教育,忽视基础教育;第三,正由于此,古代教育突出学校教育的政治功能,忽视经济功能和文化功能;第四,中国古代的地方学校由中央集中控制;第五,中国古代学校体制的变化实质体现为封建统治集团对社会成员的教育权利的调控。
31.第30题
自由主义教育管理思潮
答案:是指在教育管理过程中,反对外力干涉,强调遵循教育规律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养成健全人格为目的的教育管理思潮。
32.第31题
学在官府
答案:夏、商、西周时期官学的管理特征。当时的文化典籍都藏于宫廷、官府之中,由专门的文化官吏世袭保管,决定了当时的学校完全由宫廷和官府所垄断。学校既无特定的教师,也无专职的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后人将这种教育机制称之谓“学术官守”或“学在官府”,其体现为两个方面:其一,政教合一;其二,官师合一。这一特征表明当时的政治与教育形成了一个封闭的系统。
35.第32题
赫尔巴特为什么要在教学管理中强调教育性教学原则?
答案:(1)道德教育的根本途径和手段乃是教学(2)情感和意志都建立在观念——知识的基础上(3)把教学与教育有机地结合,可以有效地达到造就人才的目的。
36.第33题
中国古代教育行政体制发展呈现着怎样的特点?
答案:第一,中国古代学校体制的发展经历了由单一化到多样化再到单一化这样一个过程,体现了国家教育的宏观调控机能不断强化的总趋势;第二,中国古代的学校教育以培养统治人才为目的,因而其学校的建构重视高等教育,忽视基础教育;第三,正由于此,古代教育突出学校教育的政治功能,忽视经济功能和文化功能;第四,中国古代的地方学校由中央集中控制;第五,中国古代学校体制的变化实质体现为封建统治集团对社会成员的教育权利的调控。
41.第34题
洛克的“白板说”对教育管理发展具有什么意义?
答案:洛克断言,人的心灵是一张白板,上面没有任何记号,没有任何观念;观念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观念出现之前,人心只是一块白板,是“没有任何特征的一页白纸”。这就是哲学史上有名的“白板说”。 “白板说”的提出,沉重地打击了经院哲学,揭露了唯理论的片面性,极大地推动了认识论的发展和研究。同时,在教育史上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它鞭挞了等级差别和遗传决定论,为“智力平等说”奠定了思想基础,为教育民主提供了理论依据。
37.第35题
如何评价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
答案:其一,“独尊儒术”作为封建地主阶级加强思想统治的重要文教政策,是对“以吏为师,以法为教”的完全否定,将文化教育提高到治国平天下的战略地位。自此以后,教育逐渐被封建社会公认为是“为政之首”。从这一意义看,“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是具有积极意义的。其二,实现了文化教育的儒学化,促成了教育的政治伦理化。这种政治伦理化的教育,被历代统治者渗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较充分地发挥了维护和巩固封建统治的重大作用。所以说,汉代“独尊儒术”是中国古代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项文教政策,对封建教育起了规范化和定型化的作用。当然,“独尊儒术”政策的实施,也宣告了百家争鸣局面的结束,极大
地限制了学术的发展,局限了封建教育的功能拓展,其对中国文化发展所起的消极作用也是很明显的。
33.第36题
伦理主义教育管理思潮
答案:伦理主义教育管理思潮是一种将伦理规范手段作用于教育全过程,以促使受教育者的道德能获得健康发展的教育管理思潮。它在管理实践中主要是通过伦理道德的认识和伦理道德的评价等软性管理方式,来促使受教育者认同中国宗法社会的风尚习俗和各种道德规范。
34.第37题
自然主义教育管理思潮
答案:自然主义教育管理思潮是强调在教育管理中不要过多地强力施加教育政令,而应遵循自然发展变化的规律和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顺乎自然地促使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管理思潮。它在实践上体现为在管理过程中不要过多干预,不要强作妄为,而是自然而然地促使事物自化的弹性管理方式。
38.第38题
中国近代自由主义教育管理思潮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答案:第一,始终贯穿着民主的观念,强调管理的作用是催化人的健全生长。他们反对集权专政型的管理,主张下放权力,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使学校组织成员对学校的运作有相当的支配权。第二,学校组织不是铁板一块的权力结构,而是在共同利益基础上联合起来的个体和团体的集合体,于是他们极力营造集体和个人的和谐关系,使两者共同发展,而不是以牺牲一方的利益来谋求另一方发展;第三,积极吸收外国先进的管理经验,结合本国实际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为我国教育管理思想走向科学化和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39.第39题
中国古代文教政策体现出怎样的特点?
答案:中国古代文教政策是建立在血缘宗法制度的基础之上的,是以维护宗法制度和封建国家整体利益为施教的出发点的,是通过道德政治化来强化国家意志。中国古代文教政策的这样一些特点,导致各朝代的文教政策总是从国家统治的角度来规定教育发展的方向,这就必然强化了教育的社会功能和政治功能,忽视了人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忽视了教育的独立地位,压抑和扭曲了教育的经济功能和文化功能。所以,从总体讲,在大一统的政治氛围下,中国古代的文教政策具有单一性和专制性的特色,由此也形成了中国教育发展一刀切的传统,缺乏多元性和灵活性。
41.第41题
中国古代自然主义教育管理思潮主张如何发展人的自然本性?
答案:教育的作用就应该是促进人的自然本性的充分展现,而不应该是相反。要发展人的自然本性,就必须反对将外在的,人为的所谓知识去教育人们。要发展人的自然本性,就应该从现实生活的种种困扰中摆脱出来,回归自然无为的状态。要发展人的自然本性,社会就不应该对人过多干预,强作妄为,将违逆自然法则的“有为”来损害人的自然本性。
33.第40题
自由主义教育管理思潮
答案:是指在教育管理过程中,反对外力干涉,强调遵循教育规律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养成健全人格为目的的教育管理思潮。
法治主义教育管理思潮
答案:法治主义教育管理思潮是主张在教育管理中依靠国家行政权力,并借助法律手段,采用强制乃至高压政策以向全体人民推行法制教育的一种教育管理思潮。其管理方式主要是依赖国家权力运用命令、规定、指示、条例等对教育内容、教育方式及人才规格所采用的硬性管理方式。
42.第42题
欧洲中世纪大学能够享有哪些自治权利?
答案:(1)自由讲学、游学的权利;(2)审理裁判权(3)赋税、关税、兵役的豁免权(4)颁发讲演特许证、罢课和迁移的权力。
42.第42题
如何理解杜威的“教育无目的”说?
答案:杜威认为,教育是“生活”、“生长”和“经验改造”,这是循序渐进的积极发展过程,教育目的就存在于这种过程中。他认为生长和生活是无止境的,因而也无最后目的;儿童和青少年在生长和生活的过程中,在扩充、提高、更新、重组的过程中逐步成长为并最终成为社会的合格成员。这就是杜威的教育无目的论。其实,在杜威心目中教育是有目的的,即“民主的生活方式”和“科学的思想方法”。他的教育无目的论是为了纠正脱离儿童而由成人决定教育目的的旧教育,并非根本放弃教育目的。
33.第38题
南京临时政府教育宗旨
答案:1912年7月,南京临时政府召集全国临时教育会议,通过了关于教育方针的提案。同年9月2日,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正式颁布了“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的教育宗旨。
41.第39题
简述斯巴达和雅典教育制度的区别?
答案:(1)斯巴达的奴隶主贵族军事专制教育制度,斯巴达人是属于国家的。尚武成为斯巴达的灵魂。从小接受军事训练是每个公民的义务。(2)雅典的奴隶民主制下民主和谐教育制度。雅典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几方面和谐发展的,服从奴隶主阶级利益的上层人物
42.第40题
中国近代自由主义教育管理思潮认为如何才能真正实现学校育人的宗旨?(
答案:学校应具有浓厚的学术风气,应弘扬独立、自由、科学的学术精神,使教师和学生濡染于这种良好的学术氛围之中,才可能有创造性的研究和学习。应该由内行参加学校的管理,让真正懂得教育和学术的专家来管理学校。让学生参与学校的管理,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
30.第5题
九品中正制
答案: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的主要选士制度。它是指各州、郡的中正官按九等来品评本地人士,并以其品状上报朝廷,作为吏部授官的重要依据的一种选士制度。由于其品评中注重了对士人家世的考察,在门阀政治占据上风的历史条件下,它保证了门阀士族任官的资格和特权。
自然主义教育管理思潮
答案:自然主义教育管理思潮是强调在教育管理中不要过多地强力施加教育政令,而应遵循自然发展变化的规律和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顺乎自然地促使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管理思潮。它在实践上体现为在管理过程中不要过多干预,不要强作妄为,而是自然而然地促使事物自化的弹性管理方式。
33.第25题
自由主义教育管理思潮
答案:是指在教育管理过程中,反对外力干涉,强调遵循教育规律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养成健全人格为目的的教育管理思潮。
34.第35题
国家主义教育管理思潮
答案:是指以教育为国家之工具,遵循国家至上之原则,通过国家观念的培养和民族文化的弘扬,以造就共同理想之国民的教育管理思潮。这一教育管理思潮以国家主义相标榜,视教育为促进国家统一和独立的根本方法。
35.第6题
欧洲中世纪大学能够享有哪些自治权利?
答案:(1)自由讲学、游学的权利;(2)审理裁判权(3)赋税、关税、兵役的豁免权(4)颁发讲演特许证、罢课和迁移的权力。
37.第17题
夸美纽斯的教育理论贡献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夸美纽斯主张教育对象普及化,主张世上所有的人都应该受教育,由此主张把人的教育划分为4个阶段:母育学校,国语学校,拉丁文学校,大学。并论证了教育目的世俗化,提出教育内容应泛智化,重视教学方法心理化,他所确立的班级教学制的理论和他所提出的关于班级教学制的要求,在近代教育学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38.第26题
如何评价中国近代国家主义教育管理思潮?
答案:中国近代教育的改革乃至现代教育的兴起,是在外强入侵国难深重的历史背景中产生的。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家教育管理思潮主张运用国家力量发展教育,培养国家观念和国民意识,以争取国家的统一和独立,这对于提高国家教育的整体实力,规范国家教育的发展方向和质量,无疑是具有积极意义的。但它片面地强调国家至上原则,将国家利益与个性发展及教育多元截然对立起来,从而强化了教育管理的专制性。其实,“国家”并不是个抽象泛化的概念,它在本质上就是统治集团的政治工具。因此,标榜国家主义教育之本身,就是欲以统治集团的意志压制和取代其它教育思想。特别是在政治黑暗的时代,这种教育管理思潮只能充当专制政治的工具。
40.第36题
1922年学制体现了什么新特点?
答案:结合中国实际,学制富有弹性。以儿童年龄分期作为划分教育阶段的标准。增加了职
业教育的比重。重视发展儿童个性,照顾儿童的心理差异。
41.第37题
中国近代平民主义教育管理思潮推行平民教育的目的是什么?
答案:平民主义教育管理思潮认为,推行平民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救国。“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是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集中体现。实施平民教育的目的是要彻底解放平民,让平民能够具有平等意识,享受人类文明成果。要达此目的,就要教平民做人,做“整个的人”,使其成为具有知识力、生产力、公德心的现代公民。平民教育家试图通过自下而上的“人”的现代化来追求整个社会现代化。这个“人”不仅是少数精英,而是包括整个社会成员;这个“人的现代化”不仅是平民的某种单一素质的提高,而是包括生计能力、卫生习惯、文化素质、参与公共事务能力等平民的整体素质的提高。
42.第38题
“壬子癸丑学制”与“壬寅癸卯学制”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废除了奖励毕业生以科举出身的制度,取消贵胄学堂;在教育权利上缩小了两性差别;取消了读经课,课程设置中提高了生产知识教育和美育的地位。学制缩短了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