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地方、一个部门、一个单位的“一把手”,在班子中居于领导核心地位,负有总揽全局、协调上下的重大责任。其作用发挥如何,直接影响到这个地方、这个部门、这个单位的发展方向和工作状况。下面笔者就“一把手”的作用及其发挥来谈谈自己的认识与见解。
一、政治上的引领导向作用
政治上的引领导向作用,是指“一把手”及其领导班子通过一系列宣传发动工作,把广大党员干部和职工群众的思想和行为积极引导到自觉贯彻执行各级党委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决策上来,使之始终与各级党委政府保持高度一致,进而心甘情愿地为实现党的总目标、总任务而不懈奋斗。
(一)要忠诚可靠。忠诚可靠是党员干部的第一品质。忠诚先于能力,忠诚胜于能力。作为各级党政“一把手”,必须首先具备这种品质。始终做到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任何情况之下都能信念坚定、旗帜鲜明,自觉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与党同心同德、同舟共济,讲党的话、做党的事,时刻不忘带领广大党员干部和职工群众圆满完成好党和人民交给的各项改革发展稳定任务。
(二)要认准方向。“一把手”要注重学习并准确把握党中央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社会阶段的一系列路线方针政策以及法律法规,始终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用广博的知识丰富头脑,时刻注意站在党和国家的立场上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头脑清醒、是非明白,能够正确领会上级党委政府的意图,结合本地本部门本单位实际积极思考并及时提出符合本地本部门本单位情况的贯彻意见。
(三)要把航导向。一方面,必须围绕本地本部门本单位的改革发展和工作目标,正确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和职工群众的思想和行为;另一方面,必须时刻关注和掌握本地本部门本单位党员干部和职工群众的思想动态和情绪变化,注意抓住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作正面引导,有针对性地做好干群思想政治工作。
二、决策上的主导把关作用
毛泽东同志说:“领导者的责任,归结起来,就是出主意、用干部两件事。”出主意、作决策是领导者的基本职能,也是“一把手”在领导班子中发挥核心作用的重要体现。
(一)要把好决策方向关。正确的决策,要求“一把手”既要吃透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上级的决策指示精神和现行法律法规,又要把握本地本部门本单位的工作进展和现实状况,站在全局的、战略的、长远的高度,从理论与实践、上情与下情的结合上分析思考问题、研究谋划问题,善于运用辩证的方法和系统的观点作指导,能够抓住那些带有战略性、方向性和关键性的重大问题,及时做出既符合上级精神又切合本地实际的科学决策。
(二)要把好决策程序关。“一把手”是否按制度、程序谋事议事,是保证正确决策的重要环节。一方面,决策之前要最大限度地听取多方意见,深入调查研究,做到上情不清不决策、下情不明不决策,防止盲目、草率决策。另一方面,决策之中要有高度的集体领导观念,坚持按制度、按程序办事,尤其是允许和鼓励发表不同意见,决不能搞“个人说了算”或“少数人说了算”。
(三)要把好决策讨论关。作为“一把手”,切忌骄傲自大、自以为是,必须时刻注意充分发扬民主,集思广益,博采众长,使决策始终建立在反复讨论、反复协商、反复比较、反复论证、反复调整、反复修改的基础上,权衡利弊,优中选优,当机立断进行最后拍板决策,尽量避免议而不决、决而不行。
三、组织上的凝聚协调作用
俗话说:“人心齐,泰山移。”一个领导干部能否把全局工作搞上去,最根本的一点就在于能不能把广大干部群众最大限度地团结在自己周围,做到说话有人听、办事有人跟。因此,作为“一把手”,就应时刻注意做好团结一班人的工作,调动一班人的积极性,发挥一班人的整体效应。
(一)要注重选贤任能。韩非子曰:“下君者用己之能,中君者用己之力,上君者用己之智。”偌大的一个“摊子”,单靠“一把手”个人的力量是绝对行不通的,这就要求“一把手”在更高层次上正确选人用人。一方面要严格按照德才兼备、人岗相适的原则,慧眼识珠,力排众议,最大限度地争取把有胆有识、有德有才的干部选拔充实到单位相应的岗位上去一展其长。另一方面要管好人,特别是单位的党员、干部,使他们各司其职,各尽其能。同时注意通过他们去调动激励广大职工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和工作积极性,进而形成同心同德谋事干事的强大力量。
(二)要理解支持副职。“一把手”与班子成员们朝夕相处,难免会有磕磕碰碰。因此,作为称职的“一把手”,必须时刻注意协调班子成员之间、自己与班子成员之间的关系。一是要讲尊重。“一把手”与副职合作共事,首要的问题就是相互尊重、相互信任。作为“一把手”要坦诚对待副职,用其所长,补己之短,对副职职责范围内的事情尽量少干预或不干预,让他们独立自主地行使职权,特别注意不侵占任何班子成员的权利,使他们有职有权。同时注意尊重副职,善于同副职交心换心,及时互通情况,以取得共识,共同前进。二是要重支持。“一把手”要时刻注意从工作需要出发,积极引导每个班子成员树立全局观念、大局意识,正确认识和对待个人分工,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在工作中,一方面做到不分彼此,不讲难易。另一方面还要从爱护培养干部出发,鼓励副职超越自己,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三是要勤协调。班子成员因经历能力不同、素质觉悟不一,有着各自独特的个性,有时难免会影响大家共事的和谐性。对此,“一把手”要善于当好班子成员的中间调停人,善于与不同脾气秉性、不同性格特点的成员协调合作,注意充分调动每个班子成员切实履行职责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三)要亲近关心下属。作为领导者们尤其是身居高位的主要领导,既要站在行政管理的高度,又要立足单位的实际,充分发挥情感教育和思想工作的双重作用,通过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说服教育来化解下属思想疑虑,使之克服掉一切私心杂念,安心工作。而要真正做到这一点,光靠简单的行政命令和粗暴的批评惩罚是绝对行不通的。当然不可否认“严管”的正确性与重要性,但同样应该重视“厚爱”的积极作用,只有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领导工作才能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领导干部必须具备博大的胸怀,无论是对待表现好的下属,还是对待表现差的下属,都应该倾注满腔的深情,用全身心的关怀和爱护鼓起他们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必胜信心,培养他们大公无私先人后己的宽阔胸襟。反之,作为“一把手”倘若盛气凌人,目空一切,不注意亲近下属、关心下属,不在意与下属沟通交流、与下属融洽感情,最终只会脱离下属,失去下属,走向自我孤独,必定一事无成。
四、作风上的表率示范作用
领导作风,是领导者在领导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贯态度和思想行为,是影响领导绩效的重要因素之一。“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这是许多领导干部在实践中的切身体会及其在事业上有所成就的关键所在。这足以证明,“一把手”要当好“班长”,充分调动“一班人”的积极性,必须在各方面起表率示范作用。
(一)要勤学不怠学,争做提高自身素质的表率。作为新时期的领导干部应有多方面的管理才能,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和时代前进的步伐,才能保证本地区、本部门或本单位持续健康运转。因此,作为“一班人”的“班长”要在学习方面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尽可能多学一些东西,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面,切实增强驾驭全局的本领和宏观决策的能力。同时还要组织好“一班人”的学习,影响和带动领导班子乃至整个单位大兴学习之风。
(二)要补短不护短,争做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表率。作为“一把手”既要勇于又要善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具体的讲,作为“一班人”的“班长”,一方面应谦虚谨慎、平易近人,消除思想顾虑、主动放下架子,以博大的胸怀自觉接受批评,开展自我批评,不争功、不讳过,主动做到自我检讨、自我改正。另一方面要坚持原则、坚持真理,敢于和各种不正确的思想行为作坚决的斗争,善于帮助其他班子成员和干部群众改正自己的缺陷和错误。当然,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必须讲究方式方法,始终做到入情入理,以理服人。
(三)要律己不纵己,争做为政清廉自守的表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领导干部能否坚持原则、严谨自律,能否勤政优政、清廉自守,直接关系到领导干部和领导班子乃至其整个地区、部门或单位的权威和形象。在改革开放不断扩大以及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新形势下,作为“一班人”的“班长”,必须时刻牢记党的宗旨、始终做到清正廉洁,管得住自己、把得住操守,自觉过好“权力关”、“名位关”、“人情关”、“金钱关”和“美色关”。具体的讲,在用权上,既敢于负责,又十分谨慎,严格依法依规行使职权;在处事上,既讲感情,又讲原则,始终从顾全大局、维护团结出发思考问题和处理问题;在交往上,既考虑工作关系,又不搞庸俗关系,从各个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唯有这样,才能真正赢得广大职工群众的衷心拥护和理解支持。
作为一个地方、一个部门、一个单位的“一把手”,在班子中居于领导核心地位,负有总揽全局、协调上下的重大责任。其作用发挥如何,直接影响到这个地方、这个部门、这个单位的发展方向和工作状况。下面笔者就“一把手”的作用及其发挥来谈谈自己的认识与见解。
一、政治上的引领导向作用
政治上的引领导向作用,是指“一把手”及其领导班子通过一系列宣传发动工作,把广大党员干部和职工群众的思想和行为积极引导到自觉贯彻执行各级党委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决策上来,使之始终与各级党委政府保持高度一致,进而心甘情愿地为实现党的总目标、总任务而不懈奋斗。
(一)要忠诚可靠。忠诚可靠是党员干部的第一品质。忠诚先于能力,忠诚胜于能力。作为各级党政“一把手”,必须首先具备这种品质。始终做到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任何情况之下都能信念坚定、旗帜鲜明,自觉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与党同心同德、同舟共济,讲党的话、做党的事,时刻不忘带领广大党员干部和职工群众圆满完成好党和人民交给的各项改革发展稳定任务。
(二)要认准方向。“一把手”要注重学习并准确把握党中央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社会阶段的一系列路线方针政策以及法律法规,始终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用广博的知识丰富头脑,时刻注意站在党和国家的立场上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头脑清醒、是非明白,能够正确领会上级党委政府的意图,结合本地本部门本单位实际积极思考并及时提出符合本地本部门本单位情况的贯彻意见。
(三)要把航导向。一方面,必须围绕本地本部门本单位的改革发展和工作目标,正确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和职工群众的思想和行为;另一方面,必须时刻关注和掌握本地本部门本单位党员干部和职工群众的思想动态和情绪变化,注意抓住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作正面引导,有针对性地做好干群思想政治工作。
二、决策上的主导把关作用
毛泽东同志说:“领导者的责任,归结起来,就是出主意、用干部两件事。”出主意、作决策是领导者的基本职能,也是“一把手”在领导班子中发挥核心作用的重要体现。
(一)要把好决策方向关。正确的决策,要求“一把手”既要吃透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上级的决策指示精神和现行法律法规,又要把握本地本部门本单位的工作进展和现实状况,站在全局的、战略的、长远的高度,从理论与实践、上情与下情的结合上分析思考问题、研究谋划问题,善于运用辩证的方法和系统的观点作指导,能够抓住那些带有战略性、方向性和关键性的重大问题,及时做出既符合上级精神又切合本地实际的科学决策。
(二)要把好决策程序关。“一把手”是否按制度、程序谋事议事,是保证正确决策的重要环节。一方面,决策之前要最大限度地听取多方意见,深入调查研究,做到上情不清不决策、下情不明不决策,防止盲目、草率决策。另一方面,决策之中要有高度的集体领导观念,坚持按制度、按程序办事,尤其是允许和鼓励发表不同意见,决不能搞“个人说了算”或“少数人说了算”。
(三)要把好决策讨论关。作为“一把手”,切忌骄傲自大、自以为是,必须时刻注意充分发扬民主,集思广益,博采众长,使决策始终建立在反复讨论、反复协商、反复比较、反复论证、反复调整、反复修改的基础上,权衡利弊,优中选优,当机立断进行最后拍板决策,尽量避免议而不决、决而不行。
三、组织上的凝聚协调作用
俗话说:“人心齐,泰山移。”一个领导干部能否把全局工作搞上去,最根本的一点就在于能不能把广大干部群众最大限度地团结在自己周围,做到说话有人听、办事有人跟。因此,作为“一把手”,就应时刻注意做好团结一班人的工作,调动一班人的积极性,发挥一班人的整体效应。
(一)要注重选贤任能。韩非子曰:“下君者用己之能,中君者用己之力,上君者用己之智。”偌大的一个“摊子”,单靠“一把手”个人的力量是绝对行不通的,这就要求“一把手”在更高层次上正确选人用人。一方面要严格按照德才兼备、人岗相适的原则,慧眼识珠,力排众议,最大限度地争取把有胆有识、有德有才的干部选拔充实到单位相应的岗位上去一展其长。另一方面要管好人,特别是单位的党员、干部,使他们各司其职,各尽其能。同时注意通过他们去调动激励广大职工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和工作积极性,进而形成同心同德谋事干事的强大力量。
(二)要理解支持副职。“一把手”与班子成员们朝夕相处,难免会有磕磕碰碰。因此,作为称职的“一把手”,必须时刻注意协调班子成员之间、自己与班子成员之间的关系。一是要讲尊重。“一把手”与副职合作共事,首要的问题就是相互尊重、相互信任。作为“一把手”要坦诚对待副职,用其所长,补己之短,对副职职责范围内的事情尽量少干预或不干预,让他们独立自主地行使职权,特别注意不侵占任何班子成员的权利,使他们有职有权。同时注意尊重副职,善于同副职交心换心,及时互通情况,以取得共识,共同前进。二是要重支持。“一把手”要时刻注意从工作需要出发,积极引导每个班子成员树立全局观念、大局意识,正确认识和对待个人分工,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在工作中,一方面做到不分彼此,不讲难易。另一方面还要从爱护培养干部出发,鼓励副职超越自己,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三是要勤协调。班子成员因经历能力不同、素质觉悟不一,有着各自独特的个性,有时难免会影响大家共事的和谐性。对此,“一把手”要善于当好班子成员的中间调停人,善于与不同脾气秉性、不同性格特点的成员协调合作,注意充分调动每个班子成员切实履行职责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三)要亲近关心下属。作为领导者们尤其是身居高位的主要领导,既要站在行政管理的高度,又要立足单位的实际,充分发挥情感教育和思想工作的双重作用,通过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说服教育来化解下属思想疑虑,使之克服掉一切私心杂念,安心工作。而要真正做到这一点,光靠简单的行政命令和粗暴的批评惩罚是绝对行不通的。当然不可否认“严管”的正确性与重要性,但同样应该重视“厚爱”的积极作用,只有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领导工作才能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领导干部必须具备博大的胸怀,无论是对待表现好的下属,还是对待表现差的下属,都应该倾注满腔的深情,用全身心的关怀和爱护鼓起他们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必胜信心,培养他们大公无私先人后己的宽阔胸襟。反之,作为“一把手”倘若盛气凌人,目空一切,不注意亲近下属、关心下属,不在意与下属沟通交流、与下属融洽感情,最终只会脱离下属,失去下属,走向自我孤独,必定一事无成。
四、作风上的表率示范作用
领导作风,是领导者在领导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贯态度和思想行为,是影响领导绩效的重要因素之一。“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这是许多领导干部在实践中的切身体会及其在事业上有所成就的关键所在。这足以证明,“一把手”要当好“班长”,充分调动“一班人”的积极性,必须在各方面起表率示范作用。
(一)要勤学不怠学,争做提高自身素质的表率。作为新时期的领导干部应有多方面的管理才能,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和时代前进的步伐,才能保证本地区、本部门或本单位持续健康运转。因此,作为“一班人”的“班长”要在学习方面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尽可能多学一些东西,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面,切实增强驾驭全局的本领和宏观决策的能力。同时还要组织好“一班人”的学习,影响和带动领导班子乃至整个单位大兴学习之风。
(二)要补短不护短,争做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表率。作为“一把手”既要勇于又要善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具体的讲,作为“一班人”的“班长”,一方面应谦虚谨慎、平易近人,消除思想顾虑、主动放下架子,以博大的胸怀自觉接受批评,开展自我批评,不争功、不讳过,主动做到自我检讨、自我改正。另一方面要坚持原则、坚持真理,敢于和各种不正确的思想行为作坚决的斗争,善于帮助其他班子成员和干部群众改正自己的缺陷和错误。当然,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必须讲究方式方法,始终做到入情入理,以理服人。
(三)要律己不纵己,争做为政清廉自守的表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领导干部能否坚持原则、严谨自律,能否勤政优政、清廉自守,直接关系到领导干部和领导班子乃至其整个地区、部门或单位的权威和形象。在改革开放不断扩大以及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新形势下,作为“一班人”的“班长”,必须时刻牢记党的宗旨、始终做到清正廉洁,管得住自己、把得住操守,自觉过好“权力关”、“名位关”、“人情关”、“金钱关”和“美色关”。具体的讲,在用权上,既敢于负责,又十分谨慎,严格依法依规行使职权;在处事上,既讲感情,又讲原则,始终从顾全大局、维护团结出发思考问题和处理问题;在交往上,既考虑工作关系,又不搞庸俗关系,从各个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唯有这样,才能真正赢得广大职工群众的衷心拥护和理解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