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是一种师生双边参于的动态变化的过程,学生和教师各自扮演不同的角色,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上主动求知,主动探索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主人,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的教应该为学生的学服务,教师教的过程要顺应学生学的过程,教师教的效果要体现为学生学的效果。这些是现代课堂教学中应有的理念。 而新课改实施多年了,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常常会听到“以学生为主体”的话题,但真正做的怎么样呢?君不见当今不少语文课堂上我们看到的仍然是:教师唱主角,满堂灌,学生当听众,昏昏然。这种状况的存在极大地挫伤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然而,在新课程理念下,“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观是必须得到全面贯彻落实的。因为,它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那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又如何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呢?这里谈一点自己肤浅的认识。 一、放手让学生主动去探索 在新课改理念下,教育教学活动必须树立正确的学生观,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每个学生都能自主学习,独立学习,成为不断发展与进步的个体,这是新课改要达到的一个重要目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首先就要做到放手让学生主动去探索。 (一)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过去的语文课,学生常常是被老师提出的一连串的问题牵着鼻子走,完全失去学习的主动性,只能被动的接受知识。岂不知“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思维常常由疑问开始。课堂上教师要让学生把课前预习中自己存在的问题提出来,或者把自己课堂上尚不懂的问题提出来,我想同样问题,由教师提还是由学生自己提?效果绝对会不一样,往往是学生提比教师提效果更好。因为,学生能提出问题,说明学生费了心思、动了脑筋。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二)让学生自已解决问题 要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动探索者,关键还在于提出问题后,引导学生自已解决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多给学生一点时间,让学生充分动口、动眼、动脑、动手、查字典、写要点、划批注,教师适时设疑激趣,把学生的思维引向积极状态。久而久之,不仅能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而且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根本上克服学生的依赖性。 总之,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以及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交流、探讨而得到的,凡是学生能自己发现、讲解、动手、合作、小结的,就放手让他们自己去获得。当他们一旦碰到困难时,教师在适时给予指导和点拨,这样使学生的学习真正成为学生的自主活动,从而养成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学生为主体,不是不要教师的“主导”作用。一般说来,教师的认识先于学生、高于学生。而学生心理特点又不同成人,加上本身知识有限,单靠自学是有困难的。因此,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更要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那么,如何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呢?可从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明确教学目标上起主导作用 没有目标的学习是盲目的学习,教师在进行每一课教学时,都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制订合适的教学目标。在教学目标上,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知识的传授,把培养学生能力发展智力,以及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健康的个性作为重点,而且要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教学目标,切实达成教学目标,起到自己的主导作用。 (二)在设计训练技巧上起主导作用 教学是门艺术,新鲜有趣,富有创造力。不同凡响的教学环节,独具匠心的技巧设计,不仅使学生爱学、乐学,而且可以化知识为能力,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教学训练中,教师要精心设计,采用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技巧,使学生把握要领,提高读、说、写的能力。为了使学生更好地领悟和运用技巧,教师要抓住训练中的点点滴滴加以归纳、综合、提炼,并在总结中渗透学习的技巧和科学的思维方法。 三、摆正教与学的关系 教和学是矛盾关系。对学生来说,教师的教是外因,学生的学是内因,外因通过内因才起作用。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把学生放在主体的位置,教师要为学生服务。 要摆正教与学的关系,首先做到尊重学生。教师要放下“师”架子,视已为普通一员置身于主体之中。教师还要具有科学的态度,从实际出发,按着学生认知规律组织教学,让学生在学习实践中体验到进步和成功的快乐。教师还要照顾好后进生,课堂不要有“被遗忘的角落”。其次做到多向交流。教学中要变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结构为教师讲学生听、学生讲教师听和学生之间交流的三向结构。再次做到师生关系和谐。教师在课堂上要转换角色,使学生产生平和心理,从而形成“宽松和谐、民主平等、互尊互爱、互动互补”的教学环境和有利于学生“学”的氛围。
课堂教学是一种师生双边参于的动态变化的过程,学生和教师各自扮演不同的角色,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上主动求知,主动探索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主人,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的教应该为学生的学服务,教师教的过程要顺应学生学的过程,教师教的效果要体现为学生学的效果。这些是现代课堂教学中应有的理念。 而新课改实施多年了,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常常会听到“以学生为主体”的话题,但真正做的怎么样呢?君不见当今不少语文课堂上我们看到的仍然是:教师唱主角,满堂灌,学生当听众,昏昏然。这种状况的存在极大地挫伤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然而,在新课程理念下,“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观是必须得到全面贯彻落实的。因为,它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那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又如何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呢?这里谈一点自己肤浅的认识。 一、放手让学生主动去探索 在新课改理念下,教育教学活动必须树立正确的学生观,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每个学生都能自主学习,独立学习,成为不断发展与进步的个体,这是新课改要达到的一个重要目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首先就要做到放手让学生主动去探索。 (一)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过去的语文课,学生常常是被老师提出的一连串的问题牵着鼻子走,完全失去学习的主动性,只能被动的接受知识。岂不知“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思维常常由疑问开始。课堂上教师要让学生把课前预习中自己存在的问题提出来,或者把自己课堂上尚不懂的问题提出来,我想同样问题,由教师提还是由学生自己提?效果绝对会不一样,往往是学生提比教师提效果更好。因为,学生能提出问题,说明学生费了心思、动了脑筋。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二)让学生自已解决问题 要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动探索者,关键还在于提出问题后,引导学生自已解决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多给学生一点时间,让学生充分动口、动眼、动脑、动手、查字典、写要点、划批注,教师适时设疑激趣,把学生的思维引向积极状态。久而久之,不仅能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而且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根本上克服学生的依赖性。 总之,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以及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交流、探讨而得到的,凡是学生能自己发现、讲解、动手、合作、小结的,就放手让他们自己去获得。当他们一旦碰到困难时,教师在适时给予指导和点拨,这样使学生的学习真正成为学生的自主活动,从而养成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学生为主体,不是不要教师的“主导”作用。一般说来,教师的认识先于学生、高于学生。而学生心理特点又不同成人,加上本身知识有限,单靠自学是有困难的。因此,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更要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那么,如何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呢?可从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明确教学目标上起主导作用 没有目标的学习是盲目的学习,教师在进行每一课教学时,都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制订合适的教学目标。在教学目标上,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知识的传授,把培养学生能力发展智力,以及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健康的个性作为重点,而且要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教学目标,切实达成教学目标,起到自己的主导作用。 (二)在设计训练技巧上起主导作用 教学是门艺术,新鲜有趣,富有创造力。不同凡响的教学环节,独具匠心的技巧设计,不仅使学生爱学、乐学,而且可以化知识为能力,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教学训练中,教师要精心设计,采用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技巧,使学生把握要领,提高读、说、写的能力。为了使学生更好地领悟和运用技巧,教师要抓住训练中的点点滴滴加以归纳、综合、提炼,并在总结中渗透学习的技巧和科学的思维方法。 三、摆正教与学的关系 教和学是矛盾关系。对学生来说,教师的教是外因,学生的学是内因,外因通过内因才起作用。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把学生放在主体的位置,教师要为学生服务。 要摆正教与学的关系,首先做到尊重学生。教师要放下“师”架子,视已为普通一员置身于主体之中。教师还要具有科学的态度,从实际出发,按着学生认知规律组织教学,让学生在学习实践中体验到进步和成功的快乐。教师还要照顾好后进生,课堂不要有“被遗忘的角落”。其次做到多向交流。教学中要变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结构为教师讲学生听、学生讲教师听和学生之间交流的三向结构。再次做到师生关系和谐。教师在课堂上要转换角色,使学生产生平和心理,从而形成“宽松和谐、民主平等、互尊互爱、互动互补”的教学环境和有利于学生“学”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