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设计工程师的专业素质
该帖被浏览了7929次 | 回复了120次
【本帖为原创,未经许可,任何个人和网站不得转载!】
结构工程师大部分都是大学土木工程专业毕业,也有部分是工程力学专业毕业。结构工程师的在大学中首先要学习的数学和力学课程,数学课程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统计、数值分析等课程,力学课程包括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弹性力学等课程。然后再学习专业课程如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地基与基础、结构抗震设计等课程。可以说数学和力学是结构工程师的理论基石,一个有能力的结构工程师必然具备扎实的数学和力学知识,否则设计出来的结构作品就成了“无本之木”。
当一名土木工程的学生完成学业走上设计工作岗位开始其工程设计的职业生涯时,普遍都会感到茫然,面对一个工程项目不知道如何设计。这是因为大学学习的各门课程是相互孤立的,我们没有将其融会贯通。实际上结构理论是一个有机整体,大学教育将它们分成多门课程是为了方便教学而不是结构理论本身的需要。例如《结构力学》会教我们如何求解一个刚架的内力和变形,《钢筋混凝土结构》会教我们如何给一个已经内力的梁配筋等。而在实际工程设计中,我们面对是一栋还没有建成的建筑,所有的东西都还只是头脑中的想法,结构工程师的任务就是将头脑中的想法变成一栋现实的建筑 。这就如同武侠小说中师父教徒弟的只能是基本功夫和武术套路,当真正和敌人比武决斗时,肯定需要灵活应用师父教的武术,真正做到“无招胜有招”的境界,否则就很难打败敌人。
建筑结构设计的第一步就是抽象出符合建筑实际情况的一个结构力学模型,包括其结构形式、所受荷载及边界条件。这一步就需要综合利用大学所学的各门课程的知识。当完成这一步工作后就可以利用结构理论去分析其受力和变形,最后根据其受力进行构件设计。可以看出如何将头脑中的建筑抽象出一个合理的结构力学模型是至关重要的,也是年轻工程师经常感到迷惑的地方。一个结构工程师通过较长时间的工程设计实践,积累丰富的工程设计经验以后,就能形成一种感性认识即拿到建筑图纸就能从整体上把握住结构的受力状况,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概念设计能力,也就是武侠小说中“无招胜有招”的境界了。
结构设计工程师的专业素质
该帖被浏览了7929次 | 回复了120次
【本帖为原创,未经许可,任何个人和网站不得转载!】
结构工程师大部分都是大学土木工程专业毕业,也有部分是工程力学专业毕业。结构工程师的在大学中首先要学习的数学和力学课程,数学课程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统计、数值分析等课程,力学课程包括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弹性力学等课程。然后再学习专业课程如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地基与基础、结构抗震设计等课程。可以说数学和力学是结构工程师的理论基石,一个有能力的结构工程师必然具备扎实的数学和力学知识,否则设计出来的结构作品就成了“无本之木”。
当一名土木工程的学生完成学业走上设计工作岗位开始其工程设计的职业生涯时,普遍都会感到茫然,面对一个工程项目不知道如何设计。这是因为大学学习的各门课程是相互孤立的,我们没有将其融会贯通。实际上结构理论是一个有机整体,大学教育将它们分成多门课程是为了方便教学而不是结构理论本身的需要。例如《结构力学》会教我们如何求解一个刚架的内力和变形,《钢筋混凝土结构》会教我们如何给一个已经内力的梁配筋等。而在实际工程设计中,我们面对是一栋还没有建成的建筑,所有的东西都还只是头脑中的想法,结构工程师的任务就是将头脑中的想法变成一栋现实的建筑 。这就如同武侠小说中师父教徒弟的只能是基本功夫和武术套路,当真正和敌人比武决斗时,肯定需要灵活应用师父教的武术,真正做到“无招胜有招”的境界,否则就很难打败敌人。
建筑结构设计的第一步就是抽象出符合建筑实际情况的一个结构力学模型,包括其结构形式、所受荷载及边界条件。这一步就需要综合利用大学所学的各门课程的知识。当完成这一步工作后就可以利用结构理论去分析其受力和变形,最后根据其受力进行构件设计。可以看出如何将头脑中的建筑抽象出一个合理的结构力学模型是至关重要的,也是年轻工程师经常感到迷惑的地方。一个结构工程师通过较长时间的工程设计实践,积累丰富的工程设计经验以后,就能形成一种感性认识即拿到建筑图纸就能从整体上把握住结构的受力状况,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概念设计能力,也就是武侠小说中“无招胜有招”的境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