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衰竭的中医病因病机认识

・!!" ・

中国中医急症#$$%年&月第’&卷第&期()*+,-./0-#$$%,123-’&,42-&

・证治探讨・

呼吸衰竭的中医病因病机认识

庞辉群’

熊旭东#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E F&%G5#$$%9$&E $!!"E $#

中图分类号:D%"!-@

【摘要】本文阐述呼吸衰竭的中医病因病机认识,提示呼吸衰竭病位在肺,以肺、肾、心、脾、肝虚损为本,痰瘀、热为标,其虚实夹杂贯穿于该病全过程。【关键词】呼吸衰竭

中医

病因病机

呼吸衰竭是指由于外呼吸功能的严重障碍,以致

动脉血氧分压5678#9低于正常范围的低限,

伴有或不伴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567+8#9增高的病理过程。

正常人在静息时的678#随年龄及所处海拔高度而

异。成年人在海平面一般以678#:%$;;

%%;;

美国’??@年出版的《肺脏病学》将高碳酸性呼吸衰竭定义为67+8#>

&%;;

而低氧性呼吸衰竭定义为当吸氧浓度#"$A时,678#:%%;;

呼吸衰竭从西医观点看,病因繁多,主要有气道阻

塞性疾病、肺实质浸润性疾病、肺水肿性疾病、心血管

疾病、胸壁与胸膜疾病、神经肌肉系统疾病,而最多见

于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和肺心病急性发作期及肺性脑病

等疾病过程中。

中医学无呼吸衰竭这一病名,但对其症状的描述

却可上溯至先秦时代。呼吸衰竭的患者多以呼吸困难

为主症,轻则呼吸费力,重则呼吸窘迫,属“喘证”、

“痰饮”、“肺胀”、“心悸”、“水肿”、“惊厥”、“闭证”、

“脱证”等多种危重症范畴,常表现为喘、厥、痉、闭、脱等特

点。成书于先秦时的《内经》对其症状就有描述,如《灵枢・五阅五使》篇说:“故肺病者、喘息鼻张”;

《灵枢・本藏》篇谓:“肺高则上气肩息”《;灵枢・胀论》篇亦云:肺胀者,虚满而喘咳”。可见《内经》已指出了肺病呼吸

困难的症状,即咳、喘、胸肺部膨满。而东汉时期的

《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篇则云:

“上气喘而躁者,属肺胀,欲作风水,发汗则愈,……咳而上气,此为

肺胀,其人喘,目如脱状,脉浮大者,越婢加半夏汤主

之,……上气面浮肿,肩息,其脉浮大,不治,又加利尤

甚”。可见张仲景对肺病呼吸困难有了进一步的描述。

除了咳、喘、膨满外,还有上气、烦躁、目如脱状几项,多

有浮或浮大的脉象。至其所谓欲作风水,似指病情进一

步恶化,即可发生全身浮肿,而成为今之所谓肺心病。

’上海中医药大学博士生5上海#$’#$!9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万方数据

5上海#$$$#’9

明代王肯堂的描述则更为具体,《证治准绳・杂病》指出:“喘者,促促气急,喝喝息数,张口抬肩,摇身撷肚”,明确描述了其病喘的症状和体征。而对呼吸衰竭病因病机的认识,虽没有直接的论述,但从对痰饮及肺胀的论述中有所涉及。如《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篇有云:其人素盛今瘦,水走肠间,沥沥有声,谓之痰饮,……咳逆倚息,短气不得卧,其形如肿,谓之支饮……,膈上病痰,满喘咳吐,发则寒热,背痛腰疼,目泣自出,其人振振身剧,必有伏饮……,膈间支饮,其人喘满,心下痞坚,面色黧黑……”。可见张仲景是将痰饮作为此病的病因之一。隋朝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咳逆短气候》叙述其发病机理则更为详细:“肺虚为微寒所伤则咳嗽,嗽则气还于肺间则肺胀,肺胀则气逆,而肺本虚,气为不足,复为邪所乘,壅痞不能宣畅,故咳逆,短乏气也”“,肺主于气,邪乘于肺则肺胀,胀则肺管不利,不利则气道涩,故气上喘逆,鸣息不通,诊其肺脉滑甚,为息奔上气”。指出肺本虚是其主要病因,复为外邪所乘,以致肺胀气逆。而明代秦景明在《病因脉治》中亦谓:“肺胀之因,内有郁结,先伤肺气,外复感邪,肺气不得发泄,则肺胀作矣”,进一步指出内有郁结的病因。古代医家对本病的论述虽然均是片言只字,但于其病症、病因、

病机皆有叙及,而本虚标实、痰郁气结之机已为共识。纵览当今中医大家对本病的认识,概栝之,可认为病变在肺,继则影响脾肾肝,后期病及于心。本病属本虚标实之证,本虚即肺、肾、心、脾、肝虚损,为产生本病的主要原因,而感受外邪是引起本病的主要诱因;痰浊壅肺、血瘀水阻是其产生变证的主要根源。痰瘀互阻、虚实互患的病理恶性循环,最终伤及阴阳气血,累及五脏B #C 。现分述如下。! 病邪侵袭,

肺失宣肃本病病位在肺,肺主气,为宗气出入之所;司呼吸,

为气机出入升降之枢纽。《灵枢・邪客》篇指出:

“宗气积于胸中出于喉咙,以贯心脉而行呼吸焉”,即表明肺

““

中国中医急症!""#年$月第%$卷第$期&’()*+,-.+!""#,/01+%$,20+$

・334・

主气,司呼吸,与大气相通。肺在内,助心以行气血,为全身脏腑功能活动的生化动力。而肺又为娇脏,外合皮毛,六淫之外邪袭表,如感受春温、暑湿,或吸入毒气等,上干于肺,致肺失宣降、清肃则发为气逆;而毒热过盛,正不胜邪,易致温毒内陷,毒热酿痰,痰热壅肺,肺失宣降;急慢性疾患影响于肺,致肺气受阻,气津失布,津凝痰生,阻遏气道,气机不利,肃降失常;血热互结,严重跌仆损伤、沸水烫伤、火焰烧伤,以及产后恶露留滞,均可导致瘀血留滞,气机逆乱,败血上冲,上干于肺;肺血郁滞,津液失运,或溺水为患,致水湿内停,滞留于肺,肺失肃降,呼吸出纳失常。以上病邪毒热影响肺之宣肃功能,发为喘促,形成呼吸衰竭之实证。!

肺病及脾,肝肾心虚

《素问・咳论》指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

也”。本病病位在肺,但日久必及其它四脏。其机理为咳喘日久,久患痨瘵,肺胀,或痰饮久羁,或水饮内停,皆能进一步伤及肺气,致肺气虚,肺虚则咳喘益甚。肺气不足,无力推动血液运行,心气虚衰,血行不畅,心脉瘀阻,而发为心悸气短、颈筋暴露、面唇青紫、舌质紫暗等症。若饮食不节,脾胃受损,脾失健运,水湿停聚成痰,痰贮于肺则咳嗽痰多。或致水聚成饮,宿于膈上,每遇风寒或风热犯肺,外邪引动内邪,气道不利而发作咳喘,此乃脾病及肺。况且土为金母,脾气虚弱,水谷精微不足以奉养肺金,也可引起肺虚。反之肺病日久,子耗母气,也可损及于脾,互为因果。肺为肾之母,肺虚则母不荫子,肺虚及肾而成肺肾两虚。肾主水,肾虚则水泛为痰;肾主纳气,助肺呼吸,肾虚则呼多吸少,均有损于肺,肺肾同虚则病势更为深重。而毒热内炽,伤及阴血,肝阴不足,虚风内动,或因清浊之气不能纳吐,壅盛之邪热内陷,蒙蔽清窍,引功肝风,症见神昏谵语、惊厥抽搐、嗜睡、昏迷等。心脉通于肺,肺朝百脉,宗气贯心脉而行呼吸;肾脉上络于心,心阳根于命门之火,心脏阳气的盛衰与肺肾关系密切,肺肾之虚可致心阳亦虚,形成呼吸衰竭之虚实夹杂证。"

痰瘀阻肺,热邪犯肺

在本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痰、瘀、热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脾失健运、肺失布津、肾失蒸化皆可致水湿停聚成痰,此外热灼津液也可成痰。痰贮于肺使肺之气机进一步紊乱。就本病而言,既然咳喘反复不

愈,其痰必然深痼于肺内,难以祛除。正如《医宗金鉴》所谓:“伏饮者,乃饮留膈上伏而不出,发作有时者也;即今之或值秋寒,或感春风,发则必喘满咳吐痰盛,寒

热,……世俗所谓吼喘病也”。肺朝百脉,肺之气机不畅,则血行涩滞,百脉皆瘀;再者,寒热之邪或痰饮阻

万方数据

遏,血运失畅;又或心阳虚衰,不能温运血脉,亦可致血滞而成瘀,瘀阻于胸内,心肺气机进一步受阻,加重了病情。热的成因,或因于体虚常感受外邪,或因于痰瘀蕴结,郁而化热,热邪犯肺,灼津成痰,痰涎壅盛,阻塞气道,又因肺虚无力主气、肾虚无力纳气,则吸气艰难,而致呼吸衰竭。#

本虚标实,相互转化

本病在本为肺脏虚损及其它脏腑虚损,在标为痰瘀热结,而其病机则相互转化。急性呼吸衰竭发病急,变化快,多以邪实为主,初起邪壅肺气,且以湿热毒邪内陷迫肺最为常见。毒热入里,既可直接迫肺,又可灼液成痰,形成痰火互结。肺与大肠相表里,肺气壅塞可致腑气不通,腑热熏蒸于肺,又可转化成腑结肺痹。此时如治疗得当,正能胜邪,毒热得泄,可截断病势的发展。若病势控制不力,毒火弥漫,气机逆乱,可迅速出现邪扰神明,肝风内动之症。后期累及于肾,加之毒热为阳邪,最易耗气伤阴,轻则气阴两伤,重则气阴两竭,甚

至因邪盛正衰,正不敌邪,而成内闭外脱、阳气欲脱5大汗淋漓、四肢厥冷、脉微欲绝6之危候。另一方面,热入营血,血热搏结,或气壅痰凝,或气虚血滞,均可形成血瘀,瘀血随经上攻于肺,可进一步加重呼吸困难和紫绀之症。慢性呼吸衰竭为慢性发病,病程较长,病机多为正虚标实,虚实夹杂。初起病缘于肺,咳喘不已,肺病及脾,久病及肾,肺、脾、肾俱虚,复感外邪,正虚邪盛,病情恶化,可见痰浊或痰瘀蒙蔽心窍,或引动肝风;最后可致心肾阳衰,肺气欲绝,阴阳离决。但在不同阶段,虚实会有所侧重,或可相互转化。如肺虚不能主气,出现气短难续;肺病及脾,子盗母气,则脾气亦虚,脾虚失运,聚湿生痰,上渍于肺,肺气壅塞,气津失布,血行不利,可形成痰浊血瘀。病机呈现以邪实为主,或邪实正虚互见。迁延不愈,可累及于肾,其病机则呈现肾失摄纳,痰瘀伏肺之肾虚肺实之候。若脾肾阳虚,水邪泛滥,上凌心肺,又可加重喘促、紫绀,甚至导致心肾阳衰,肺肾暴脱,化源欲绝,气息微弱,呼吸殆停之喘脱证。

综上所述,中医学认为本病病位在肺,与肾、脾、肝、心密切相关,以肺、肾、心、脾、肝虚损为本;痰、瘀、热为标。肺虚气失所主,肾虚气不归纳,痰瘀热壅阻,肺气肃降无权是其主要病机。而且,虚实夹杂贯穿于呼吸衰竭的全过程。

%

7.8--8*,+9:;-8.?J8;:

洪广祥,万丽玲X 呼吸衰竭L &M X 江西中医药,%UU%,!! 536:!4

5收稿日期!""$R %"R 3" 6

・!!" ・

中国中医急症#$$%年&月第’&卷第&期()*+,-./0-#$$%,123-’&,42-&

・证治探讨・

呼吸衰竭的中医病因病机认识

庞辉群’

熊旭东#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E F&%G5#$$%9$&E $!!"E $#

中图分类号:D%"!-@

【摘要】本文阐述呼吸衰竭的中医病因病机认识,提示呼吸衰竭病位在肺,以肺、肾、心、脾、肝虚损为本,痰瘀、热为标,其虚实夹杂贯穿于该病全过程。【关键词】呼吸衰竭

中医

病因病机

呼吸衰竭是指由于外呼吸功能的严重障碍,以致

动脉血氧分压5678#9低于正常范围的低限,

伴有或不伴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567+8#9增高的病理过程。

正常人在静息时的678#随年龄及所处海拔高度而

异。成年人在海平面一般以678#:%$;;

%%;;

美国’??@年出版的《肺脏病学》将高碳酸性呼吸衰竭定义为67+8#>

&%;;

而低氧性呼吸衰竭定义为当吸氧浓度#"$A时,678#:%%;;

呼吸衰竭从西医观点看,病因繁多,主要有气道阻

塞性疾病、肺实质浸润性疾病、肺水肿性疾病、心血管

疾病、胸壁与胸膜疾病、神经肌肉系统疾病,而最多见

于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和肺心病急性发作期及肺性脑病

等疾病过程中。

中医学无呼吸衰竭这一病名,但对其症状的描述

却可上溯至先秦时代。呼吸衰竭的患者多以呼吸困难

为主症,轻则呼吸费力,重则呼吸窘迫,属“喘证”、

“痰饮”、“肺胀”、“心悸”、“水肿”、“惊厥”、“闭证”、

“脱证”等多种危重症范畴,常表现为喘、厥、痉、闭、脱等特

点。成书于先秦时的《内经》对其症状就有描述,如《灵枢・五阅五使》篇说:“故肺病者、喘息鼻张”;

《灵枢・本藏》篇谓:“肺高则上气肩息”《;灵枢・胀论》篇亦云:肺胀者,虚满而喘咳”。可见《内经》已指出了肺病呼吸

困难的症状,即咳、喘、胸肺部膨满。而东汉时期的

《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篇则云:

“上气喘而躁者,属肺胀,欲作风水,发汗则愈,……咳而上气,此为

肺胀,其人喘,目如脱状,脉浮大者,越婢加半夏汤主

之,……上气面浮肿,肩息,其脉浮大,不治,又加利尤

甚”。可见张仲景对肺病呼吸困难有了进一步的描述。

除了咳、喘、膨满外,还有上气、烦躁、目如脱状几项,多

有浮或浮大的脉象。至其所谓欲作风水,似指病情进一

步恶化,即可发生全身浮肿,而成为今之所谓肺心病。

’上海中医药大学博士生5上海#$’#$!9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万方数据

5上海#$$$#’9

明代王肯堂的描述则更为具体,《证治准绳・杂病》指出:“喘者,促促气急,喝喝息数,张口抬肩,摇身撷肚”,明确描述了其病喘的症状和体征。而对呼吸衰竭病因病机的认识,虽没有直接的论述,但从对痰饮及肺胀的论述中有所涉及。如《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篇有云:其人素盛今瘦,水走肠间,沥沥有声,谓之痰饮,……咳逆倚息,短气不得卧,其形如肿,谓之支饮……,膈上病痰,满喘咳吐,发则寒热,背痛腰疼,目泣自出,其人振振身剧,必有伏饮……,膈间支饮,其人喘满,心下痞坚,面色黧黑……”。可见张仲景是将痰饮作为此病的病因之一。隋朝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咳逆短气候》叙述其发病机理则更为详细:“肺虚为微寒所伤则咳嗽,嗽则气还于肺间则肺胀,肺胀则气逆,而肺本虚,气为不足,复为邪所乘,壅痞不能宣畅,故咳逆,短乏气也”“,肺主于气,邪乘于肺则肺胀,胀则肺管不利,不利则气道涩,故气上喘逆,鸣息不通,诊其肺脉滑甚,为息奔上气”。指出肺本虚是其主要病因,复为外邪所乘,以致肺胀气逆。而明代秦景明在《病因脉治》中亦谓:“肺胀之因,内有郁结,先伤肺气,外复感邪,肺气不得发泄,则肺胀作矣”,进一步指出内有郁结的病因。古代医家对本病的论述虽然均是片言只字,但于其病症、病因、

病机皆有叙及,而本虚标实、痰郁气结之机已为共识。纵览当今中医大家对本病的认识,概栝之,可认为病变在肺,继则影响脾肾肝,后期病及于心。本病属本虚标实之证,本虚即肺、肾、心、脾、肝虚损,为产生本病的主要原因,而感受外邪是引起本病的主要诱因;痰浊壅肺、血瘀水阻是其产生变证的主要根源。痰瘀互阻、虚实互患的病理恶性循环,最终伤及阴阳气血,累及五脏B #C 。现分述如下。! 病邪侵袭,

肺失宣肃本病病位在肺,肺主气,为宗气出入之所;司呼吸,

为气机出入升降之枢纽。《灵枢・邪客》篇指出:

“宗气积于胸中出于喉咙,以贯心脉而行呼吸焉”,即表明肺

““

中国中医急症!""#年$月第%$卷第$期&’()*+,-.+!""#,/01+%$,20+$

・334・

主气,司呼吸,与大气相通。肺在内,助心以行气血,为全身脏腑功能活动的生化动力。而肺又为娇脏,外合皮毛,六淫之外邪袭表,如感受春温、暑湿,或吸入毒气等,上干于肺,致肺失宣降、清肃则发为气逆;而毒热过盛,正不胜邪,易致温毒内陷,毒热酿痰,痰热壅肺,肺失宣降;急慢性疾患影响于肺,致肺气受阻,气津失布,津凝痰生,阻遏气道,气机不利,肃降失常;血热互结,严重跌仆损伤、沸水烫伤、火焰烧伤,以及产后恶露留滞,均可导致瘀血留滞,气机逆乱,败血上冲,上干于肺;肺血郁滞,津液失运,或溺水为患,致水湿内停,滞留于肺,肺失肃降,呼吸出纳失常。以上病邪毒热影响肺之宣肃功能,发为喘促,形成呼吸衰竭之实证。!

肺病及脾,肝肾心虚

《素问・咳论》指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

也”。本病病位在肺,但日久必及其它四脏。其机理为咳喘日久,久患痨瘵,肺胀,或痰饮久羁,或水饮内停,皆能进一步伤及肺气,致肺气虚,肺虚则咳喘益甚。肺气不足,无力推动血液运行,心气虚衰,血行不畅,心脉瘀阻,而发为心悸气短、颈筋暴露、面唇青紫、舌质紫暗等症。若饮食不节,脾胃受损,脾失健运,水湿停聚成痰,痰贮于肺则咳嗽痰多。或致水聚成饮,宿于膈上,每遇风寒或风热犯肺,外邪引动内邪,气道不利而发作咳喘,此乃脾病及肺。况且土为金母,脾气虚弱,水谷精微不足以奉养肺金,也可引起肺虚。反之肺病日久,子耗母气,也可损及于脾,互为因果。肺为肾之母,肺虚则母不荫子,肺虚及肾而成肺肾两虚。肾主水,肾虚则水泛为痰;肾主纳气,助肺呼吸,肾虚则呼多吸少,均有损于肺,肺肾同虚则病势更为深重。而毒热内炽,伤及阴血,肝阴不足,虚风内动,或因清浊之气不能纳吐,壅盛之邪热内陷,蒙蔽清窍,引功肝风,症见神昏谵语、惊厥抽搐、嗜睡、昏迷等。心脉通于肺,肺朝百脉,宗气贯心脉而行呼吸;肾脉上络于心,心阳根于命门之火,心脏阳气的盛衰与肺肾关系密切,肺肾之虚可致心阳亦虚,形成呼吸衰竭之虚实夹杂证。"

痰瘀阻肺,热邪犯肺

在本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痰、瘀、热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脾失健运、肺失布津、肾失蒸化皆可致水湿停聚成痰,此外热灼津液也可成痰。痰贮于肺使肺之气机进一步紊乱。就本病而言,既然咳喘反复不

愈,其痰必然深痼于肺内,难以祛除。正如《医宗金鉴》所谓:“伏饮者,乃饮留膈上伏而不出,发作有时者也;即今之或值秋寒,或感春风,发则必喘满咳吐痰盛,寒

热,……世俗所谓吼喘病也”。肺朝百脉,肺之气机不畅,则血行涩滞,百脉皆瘀;再者,寒热之邪或痰饮阻

万方数据

遏,血运失畅;又或心阳虚衰,不能温运血脉,亦可致血滞而成瘀,瘀阻于胸内,心肺气机进一步受阻,加重了病情。热的成因,或因于体虚常感受外邪,或因于痰瘀蕴结,郁而化热,热邪犯肺,灼津成痰,痰涎壅盛,阻塞气道,又因肺虚无力主气、肾虚无力纳气,则吸气艰难,而致呼吸衰竭。#

本虚标实,相互转化

本病在本为肺脏虚损及其它脏腑虚损,在标为痰瘀热结,而其病机则相互转化。急性呼吸衰竭发病急,变化快,多以邪实为主,初起邪壅肺气,且以湿热毒邪内陷迫肺最为常见。毒热入里,既可直接迫肺,又可灼液成痰,形成痰火互结。肺与大肠相表里,肺气壅塞可致腑气不通,腑热熏蒸于肺,又可转化成腑结肺痹。此时如治疗得当,正能胜邪,毒热得泄,可截断病势的发展。若病势控制不力,毒火弥漫,气机逆乱,可迅速出现邪扰神明,肝风内动之症。后期累及于肾,加之毒热为阳邪,最易耗气伤阴,轻则气阴两伤,重则气阴两竭,甚

至因邪盛正衰,正不敌邪,而成内闭外脱、阳气欲脱5大汗淋漓、四肢厥冷、脉微欲绝6之危候。另一方面,热入营血,血热搏结,或气壅痰凝,或气虚血滞,均可形成血瘀,瘀血随经上攻于肺,可进一步加重呼吸困难和紫绀之症。慢性呼吸衰竭为慢性发病,病程较长,病机多为正虚标实,虚实夹杂。初起病缘于肺,咳喘不已,肺病及脾,久病及肾,肺、脾、肾俱虚,复感外邪,正虚邪盛,病情恶化,可见痰浊或痰瘀蒙蔽心窍,或引动肝风;最后可致心肾阳衰,肺气欲绝,阴阳离决。但在不同阶段,虚实会有所侧重,或可相互转化。如肺虚不能主气,出现气短难续;肺病及脾,子盗母气,则脾气亦虚,脾虚失运,聚湿生痰,上渍于肺,肺气壅塞,气津失布,血行不利,可形成痰浊血瘀。病机呈现以邪实为主,或邪实正虚互见。迁延不愈,可累及于肾,其病机则呈现肾失摄纳,痰瘀伏肺之肾虚肺实之候。若脾肾阳虚,水邪泛滥,上凌心肺,又可加重喘促、紫绀,甚至导致心肾阳衰,肺肾暴脱,化源欲绝,气息微弱,呼吸殆停之喘脱证。

综上所述,中医学认为本病病位在肺,与肾、脾、肝、心密切相关,以肺、肾、心、脾、肝虚损为本;痰、瘀、热为标。肺虚气失所主,肾虚气不归纳,痰瘀热壅阻,肺气肃降无权是其主要病机。而且,虚实夹杂贯穿于呼吸衰竭的全过程。

%

7.8--8*,+9:;-8.?J8;:

洪广祥,万丽玲X 呼吸衰竭L &M X 江西中医药,%UU%,!! 536:!4

5收稿日期!""$R %"R 3" 6


相关文章

  • 中医古文献对慢性肾衰竭病名的认识
  • 中国中医急症2010年6月第19卷第6期JETCM. Jun. 2010,Vol. 19,No. 6 ·1011· ·医籍研习· 中医古文献对慢性肾衰竭病名的认识 陈英兰1 毕礼明2 杜浩昌1△ 文章编号:1004-745X (2010) ...查看


  • 2015中西医助理医师[中西医结合内科学]大纲
  • 2015年中西医助理医师<中西医结合内科学>考试大纲 第一单元 呼吸系统疾病 细目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要点: 1.西医病因.发病机制 2.临床表现与分级 3.并发症 4.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 5.诊断 6.西医治疗 7.中医辨 ...查看


  • 中医不是"慢郎中"
  • 中医是个"慢郎中"的说法,不仅低估了中医在治疗急.危.重症方面的作用,更让一些应该使用中医药救治的急性和难治性疾病患者错失良机,延误病情. "慢郎中"的说法由何而来 1.中医能调治慢性疾病 慢性病的特 ...查看


  • [内科学]考试大纲
  • 一.呼吸系统 1.总论 掌握:呼吸系统疾病的主要治疗方法:1.抗感染(常用药物:1.青霉素2.头孢菌素类3.其他b-内酰胺类4.大环内酯类5.氨基糖苷类6.喹偌酮类.应用原则:1.明确病原学诊断2.经验治疗前的病原学判断3.经验性治疗抗菌药 ...查看


  • 2014年主治医师考试(全科医师)考试大纲
  • 考试大纲第 1 基础知识 单 元 一. 全 科 医 学 概 论 细目 要点 要求 1.全科医学 (1)全科医学的定义及其研究对象 (2)全科医学的主要特征 (3)全科医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1)全科医疗的定义与基本特征 (2)全科医疗中的伦 ...查看


  • ☆中医急诊学
  • 一.名解 1. 急诊:是用最短的时间明确诊断,进行抢救治疗: 急救:是指运用各种方法抢救危急中重症: 急症:是指各种危急重症出现的各种临床表现. 2.脱证:是因邪毒侵扰,脏腑败伤,气血受损,阴阳互不维系而致的以突然汗出,目合口开,二便自遗, ...查看


  • 2016年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儿科学考试大纲
  • 2016年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儿科学考试大纲 第一单元 儿科学基础 细目一:小儿年龄分期 要点: 年龄分期的标准及临床意义 细目二:小儿生长发育 要点: 1.体重测量方法.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2.身长(高)测量方法.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3.囟门测量 ...查看


  • 急诊医学试卷1
  • 急诊医学试卷(1) 一.A型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把你认为是正 确答案的题号填入题干后的()内.错选.多选该题无分.每小题1分,共 20分) 1.下列哪一种食物中毒可呈阵发性腹部绞痛,大便呈洗肉水样(C) A.沙门菌 ...查看


  • 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的病因及治疗
  • 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的病因及治疗 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肺间质炎症性疾病,病变主要累及肺间质,也可累及肺泡上皮细胞及肺血管.病因有的明确,有的未明确.该疾病起病隐匿,进行性加重.表现为干咳少痰或少量白黏痰,晚期出现以低氧血症为主 ...查看


热门内容